首页 > 文章中心 >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第1篇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最关心的自然是效益,而质量和进度是获得效益的直接保证;业主最关心质量,对于工程进度也有量化的要求;安全,则与现场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表面上看,不同的主体对于各个要素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似乎质量、进度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一些。但质量、进度的趋向是可逆的--若质量和进度没有控制好,可以通过返工整改、加班加点、索赔与补偿的方式加以弥补。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其后果常常伴随施工人员的伤亡,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进程,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有一种观点认为,当质量、进度与安全发生冲突或不能均衡的时候,首先应该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这话听起来确实没错,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恐怕没有哪一个优质工程,其工地现场的安全工作做得很差,或工程进度很慢;也没听说过哪一个现场安全防护搞得很糟的工地,其施工速度很快,工程质量创优;虽然有一些工程确实存在不顾质量与安全,盲目抢工赶进度的情况,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必然会投入人力、物力、时间去进行处理,在原定的工程进度内,质量和效益都难以确保。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不应该强调谁重要不重要,什么是重点,谁排第一、谁排第二;问题本身就是管理体系落后的表现,为什么世界上会流行9000、14000、18000标准,而且大家都认可这些标准是先进的?因为我们强调谁重要本身就是管理的误区,管理体系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严格按要素进行策划,落实责任人,并严格进行监视和测量,就是说在管理工作中只要严格按照既定程序执行就行了,强调谁是重点本身就是忽视其他问题的表现,为什么贯标要求不能缺少要素,就是针对容易忽视次要问题而定的。安全、质量、进度不矛盾,只是要求管理到位,责任心加强,合理安排工序,不会出现相对立的情况。当然也不是完全理想状态,安全是保障,是工程整个生命过程的保障,质量是进度的保障,因为质量不合格老是返工,进度当然会慢下来,所以只有加强自身的管理,才能确保三者的统一和和谐。那如何协调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呢?

1、首先要保证项目按时开工。技术干部要针对本工程前期工作时间短,施工场地狭小,布置困难,实际工作量大较为突出的特点,为了在开工后能够形成连续施工能力,必须进行周密、细致的施工准备,相关部门要对于凡是具备开工条件的,立即安排人力、机械、物资等条件到位,确保工程准时开工。

2、以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安全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人员新老合理搭配,由经验丰富的人,带年青人。在工作程序上,合理安排平面交叉、立体交叉等作业,为了保证工期,尽量多开创工作面。但在工作面与工作面之间,必须进行可靠的安全环境控制,每个上、下道工序之间均有防护措施。在工序安排上,打破常规,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创造条件,将前后关系的工序重叠。利用倒排工期,分解计划,及时盘点,每日盘点完成的工程量,每周分析一次,在计划进度分析的同时,要对安全进行必要的剖析,找出计划进度与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动态调整,以日计划保周计划,以周计划保月计划,以月计划保年计划。强化协调,加大考核,要定期召开工程进度协调会,现场管理人员,安全员也要参加,总结当天工程完成情况和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落实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安排布置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明确安全危险点危险源。定期召开工程总结会,盘点周计划、安全执行情况,兑现奖罚。定期召开计划会布署当月生产计划和安全措施执行计划。对工程所需的大型机械及各类计量器具,确保将完好的施工机械和设备按时抵达现场,并安全投入使用。一切施工活动必须有安全施工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交底。无措施或未交底,严禁施工。在编制安全施工措施时,必须明确指出该项施工的主要危险点。同时要根据施工的特点,充分对每个施工项目制定出既切合实际又有改进提高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来指导施工。利用已成熟的施工技术及工艺、经验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安全难点进行技术攻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后完成工期的准点。

3、要编制针对现场情况并能确保年底考核任务如期实现的措施。措施内容要有组织保证措施;技术保证措施;劳动力保证措施,更要有安全保证措施。针对完成年度生产计划的安全保证措施,必须强化劳动力数量与技能的管理,安全素质的提高,动态监督外协队伍的人员稳定性,加强外协队伍的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为确保生产计划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规范安全操作,逐步向工厂化管理的深入转变,从根本上夯实安全与生产计划、安全与质量管理基础;不断优化工种组合,持续保障工作绩效。在项目上营造一个重安全、重质量、重计划严肃性的有利氛围。建立健全进度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尤其要抓好施工计划的布置、检查与落实,与安全设施的布置与落实。严格进度目标、安全目标的考核责任制,奖惩分明。加强现场施工计划组织的管理与安全组织的管理,列出重大危险点,强化施工指挥与资源调度,科学有效地组织工序流程与安全交叉作业。自我加压,缩短图纸交付、图纸会审、材料采购、周转性材料补充、措施编制、项目开工等过程的周期,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将进度计划往前推进。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49-02

供应室属于医院内核心重要部门,因为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供应的首要科室,肩负着各个临床科室再生医疗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以及发放。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接触各类锐利器械、污染物品以及化学物品等有害物质,已然成为职业危害的高危群体之一[1]。本次研究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了解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旨在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提供有利依据,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年龄范围25~50岁,平均年龄(36.1±4.6)岁;工作时间3~15年,平均工作时间(6.4±3.2)年。研究对象不受性别、年龄以及区域等一般资料影响。

1.2方法

针对我院供应室工作人员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职业危害的因素,开展加大宣传,改善操作,提供全面防护设备,设立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x2检验,以P

2.结果

通过对我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开展防护措施,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以及防护技能显著改善,且无职业危害、职业感染情况发生。

3讨论

3.1职业危害因素

针对我院供应室工作人员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包括:①化学因素,供应室应用的一些化学消毒剂具有刺激性、腐蚀性等特征,受供应室工作特异性影响,化学消毒剂需要应用到处理污染医疗器械、物品等工作中,工作人员接触后极易造成身体不适[2]。②生物因素,供应室日常工作包括处理大量被病原菌污染的再生医疗器械,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时操作不当便会划伤皮肤;清洗回收管道时,稍有不慎就会吸入空气中的气溶胶微生物,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③物理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最普遍的物理危害以锐器伤最为常见,在日常工作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分类时,受回收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等因素影响,工作人员极易产生处理偏差,从而导致回收人员被锐器所伤。④生理心理因素,供应室工作性质要求及工作环境特异性,工作任务量大、繁琐,持续站立,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绷等因素,导致工作人员身心疲惫,出现颈椎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并且出现焦虑、精神紧张等负面心理情绪。⑤自我防护意识不足,供应室工作人员对科学、有效防护措施缺乏学习与认识,日常工作凭借经验行事,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同时院内不注重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进行指导教育,使得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的发生、变化缺乏认识,从而造成不良后果[3]。

3.2防护措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我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开展防护措施,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以及防护技能显著改善,且无职业危害、职业感染情况发生。认为我院通过构建健全管理、培训制度,严格开展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有效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固定学习时间,协助、监督防护措施施行情况,明确执行对应文件、指标;加大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知识教育,在实践工作过程中,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回收、分类医械器械时必须佩戴帽子、护目镜、帽子以及手套等防护设备,接触锐器时,切忌直接传递,应用持物器拿放尖锐物品,有效降低刺伤皮肤情况[4]。一旦发生锐器伤情况,应及时挤压受伤部分,采用流动水冲洗伤口,严格对创面进行清创操作,必要时采取疫苗注射处理,防止反射医源性感染。了解并熟悉各类化学消毒剂的功效、浓度、适用范围以及副作用等,使用消毒剂时做好自身防护,供应室安装通风换气设备,确保空气清新,降低对人体的危害。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够改善生理心理疲劳,营造互助、互敬的团队合作氛围,缓解工作人员生理心理疲劳,定期开展体育锻炼,业余活动,消除身心疲劳,强化体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开展相应的免疫接种,构建健康档案[5]。

总而言之,提升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改善操作程序、开展科学管理及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职业危害,积极促进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确保供应室获得良好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段振兰,胡范彬,池淑红,等.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2):226-227.

[2]石毅,弓艳霞,王希芹,等.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安全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53-3754.

[3]孙艳华,赵庆兰,王秀琴,等.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安全防护[J].中华医院 感 染 学 杂 志,2010,20(13):1910-1911.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科教文化的不断进步,许多高职体育教学都对素质教育引起了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也进行了全面改进和提高,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就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资源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从而有效的提高高职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本篇文章就“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进行谈论和分析。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职体育 教学方案 全面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日趋面向多元化和素质化方向发展,大大的提高了教育事业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进而不断的将素质教育深入到教育中,从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战略方针加以实施。因此,在此种前提下,我们需加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进,将高职中的体育教学推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重新审视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结合该院校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思想,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做到在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上又能掌握在体育中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觉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今后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上是根据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一、在素质教育下的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目标

(一)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

由于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上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教学模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面向的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进而以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在人文精神、心里素质、精神状态、思维能力和素质教养上的提高,实现在体育教学中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使能力和健康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不断的开拓创新,在未来工作中坚持不懈的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二)培养专业性、社会性人才

在高职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具有专业性的特殊课程,尤其是受到在现当下社会多元化的刺激,学生的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去。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和教学知识及非课堂教学资源,实现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合格的专业型人才和社会型人才。

二、面向学生主体化,满足发展需要

由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许多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思想和认识都处于变化发展阶段,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体育教学正好面向学生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全方面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个性化特征,进一步促进各学生的层次性和特征性发展,进而强化高职学生的基础技能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及提高他们个人的人文素质,这也是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材料为出发点,对全体学生展开全面性的教育方式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然而,学生本身就存在身体素质、思维能力的不同,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教学和服务。

三、转变旧思想,发展新思想,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潮流。然而,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只是技能知识还需要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身体素质,而高职体育教学就正好满足了社会的此需求。每一次改革都是新的开始,体育教学事业也是如此,在发展创新观念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体制的改革,进而使人们转变旧思想,发展新思维,树立科学的人文价值观和思维观,使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的工作中得到了良好发展和推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创新精神,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反复总结及科学的验证和考核,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因此,要想不断完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把教育体制和科学相结合,从而避免多重管理模式的影响造成不良弊端。所以,高职体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教育体系,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素质进行多方面思考。其针对较为粗糙无章程的方案进行细化和规范,进而分别制定出以对体育特长和非体育特长生的教学方针,这样在无形中为体育生建立了广阔的教育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心理、体育、文化素质,从而还可以提升高职学生在体育中的素质培养。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为了加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我们必须通过体育教学的培养和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未来体育教育事业开创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而努力。从而,还要采用标准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合理的评判和审视,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测验。与此同时,对于教师个人也应该自觉的提高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使高职院校体育课在探究和思索的过程中的得到良好应用,这就需要教育各部门和高职院校老师对教材进行合理规划和实际检验,进一步提高人文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常城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

[2] 吕寻雷.浅议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J].文体用品与科技.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课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体育课中发生伤害事故是难免的。而学生要增强体质,就必须进行身体活动,使身体承受生理和心理负荷等,也就难免磕磕碰碰,有伤害事故发生。学生在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便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然而在出现伤害事故的同时,其他同学的心理负担也必然加重,甚至出现恐惧心理,或者使课堂秩序出现混乱,也易使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以至于有些危险系数较高,但又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能更有效的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项目不敢实施,这对当时和今后的体育教学都带来诸多的不便。于是便出现了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可见,对于如何降低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做到真正完成体育课任务、真正增强学生体质,真正能使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同步,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造成体育课程中伤害事故的成因

青少年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对象,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体育基本知识。在体育课中要想尽可能地避免事故,那么首先得知道它是如何引发的。纵观诸多的体育活动事故,我们不难发现体育事故的发生大致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原因引起的。

(一)客观因素

1.因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

是指因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械等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场地不好,练习环境差,器材损坏或者不足都有可能使学生在练习时受伤。比如场地不平、沙坑里有玻璃片、室外的单双杠陈旧支架不稳等等都有可能引发课堂伤害事故。

2.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

是指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强度等明显超过了学生的正常身体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比如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跳近一米高的障碍物练习,其强度和难度均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承受能力,因而这项练习对学生有较大的危险性。

3.周边环境因素

不适当的温度、光线、空间大小和噪音等物理因素的长期刺激,是学生生理条件下所不能忍受的外来压力,都有可能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如:上课的场地气温过低或过高,容易使学生畏缩,学习缺乏动力;上课场地有噪音干扰,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烦躁不安的心理。

4.意外事故导致的学生伤害

是指由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不能预见、不能抗拒的原因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这是非人为能力所能避免的。比如学生在练快速跑时突然摔倒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二、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客观因素的预防措施

1.在练习的场地、器材和周围环境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应引起注意,练习时场地应平整,周围的环境应安全;练习前应检查器材有无损坏。学校应派专人定期检查校内的体育设施是否完善,有无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应当及时排除。

2.学校应当严格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防止因教学内容超纲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3.领导要重视,制度要健全。安全无小事,对于学校,尤其是体育课来讲,更是如此。

(二)主观因素的预防措施

1.教师方面

⑴课前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练习过程也容易分散精力。故教师课前须加强安全意识,而且每节课都应针对教材说明注意什么事项。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容易得以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⑵教师须加强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的责任心,备好每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学生、备场地和器材,对于每节课须有何种安全措施,均要做到胸有成竹。这样,上课时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形式、运动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尽可能的与学生实际相符合,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⑶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只有从复习中才能巩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才能与先进的技术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在课中做到游刃有余,这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

2.学生方面

⑴加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应学会在练习中遇到意外事故时做自我保护,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给其他同学做保护帮助。

⑵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应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持之以恒,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学会有针对性地锻炼,弥补自己的不足。身体素质提高了,对于完成课的练习,自然也较容易,从而避免因素质差而引起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⑶学生存在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特异体质,不要隐瞒病情,应当及时向学校反映,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与建议

造成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不可避免,事故因素也是多种多样,我们要正确认识伤害事故,合理区分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伤害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去减少事故的发生。

由于体育课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体育课中发生伤害事故是难免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地去对待伤害事故这一问题。

学生、教师要加强处理伤害事故的能力。当事故发生后,就要求学生和教师要具有常见伤害事故的处理能力,从而使事故发生后的伤害降到最低。教师平时要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并通过体育课和理论课向学生传授。还可以请学校的校医到班上做一些讲座,提高学生的自救和他救的能力。

(二)主观因素

1.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使学生和教材练习起来的中介力量。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体育科学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和发展者,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是优秀体育人才的发现者和启蒙者。体育课的组织是否合理、教材选编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正确、安全措施是否准备充分都会直接影响体育课能否顺利进行。课中出现损伤事故对于教师方面而言,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⑴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方面: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另外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有满腹理论和只会自己做动作,而不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也是出现运动损伤事故的原因之一。

⑵课后放松:很多体育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放松活动随随便便,每节课的放松内容相同。而不是根据本课的教材有针对性达到放松的目的,这是造成慢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2.学生方面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课中出现运动损伤对于学生方面而言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⑴安全意识。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

⑵身体素质差。目前在校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由于现行升学制度的影响,繁重的功课占去了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仅靠每周一两节的体育课根本无法使正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各种身体素质。由于身体素质差,在完成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容易造成损伤。

身体心理素质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糖尿病;全方位护理;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8-01

当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发生缺陷而导致机体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疾病称为糖尿病,糖尿病是慢性的终身性疾病,由于控制不当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以及系统发生功能改变及异常,而且会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我国2010年有关报道,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4.21%[1]。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必须终生持续性的治疗。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在60-90岁,平均年龄在(66.39±4.91)岁。其中病程在1-76年,平均病程为(28.76±4.29)年,入院时血糖为1.1-28.8mmol/L,平均血糖值为16.7±2.8mmol/L。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饮食指导 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指导患者正确的限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长期坚持能够降低体重,明显的减轻胰岛的负担,使机体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正常水平。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指导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少吃煎炸和腌制品并相应的根据患者的水肿程度限制钠的摄入,限制食盐量应不超过2g/d,注意体内离子钾和钙的补充,教会患者及家属制定适合患者治疗的食谱,注意总热量的控制。

1.2.2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降低血糖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来运动疗法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1.2.3 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指导患者及家属按时医嘱服药,并根据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监测的结果合理用药;降压药多为控制剂和缓释剂,注意定时、不可随意调节用量,切记勿口嚼服药应该整片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其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α-糖酐酶抑制剂应在进餐第一口服用;双胍类是在餐后服用的。告知患者及家属服药的注意事项及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最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如患者出现心慌、周身大汗或者昏迷时则提示低血糖的发生,可以吃糖果或者进食增加糖的摄入[3]。

1.2.4 心理护理对策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长而且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可遍及全身的重要脏器及器官,因此在护理患者中不仅注重患者的基本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注意的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疏通,向患者讲明关于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告知患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的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并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满分100分。

1.4 数据统计 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以及用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缓则数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4]。糖尿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并发症可以危害自身的生命。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及遵医嘱用药,有效的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士雯,钱方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杂志,2009:258.

[2] 孙强云.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与护理对策[J].现代医学杂志,2009,3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