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水安全措施

供水安全措施

供水安全措施

供水安全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安全供水

“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发展稳定的全局。十七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农村改革发展在认识上的新突破、理论上的新发展、政策上的新举措[1]。在这一大好形势下,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村改革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加大水利基础建设,不断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对改善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能力[2,3]。

为保证完成新疆自治区、昌吉自治州政府各项水利工作的目标任务,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实践中。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应对洪旱及各种突发灾害时必须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可能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各种预案都要做得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要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优先工作来抓[4]。WwW.133229.COm二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既要开发水资源,又要维护水生态平衡,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水资源的需求,又要给子孙后展留下足够空间。三要切实加强管理,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用水管理体制,开发发并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材料、设施、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5]。四要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要统筹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促进流域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城乡水利,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城乡水利体系;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

当前玛纳斯县已经步入工业化前期的门槛,宏观经济环境、市场格局、农业产业化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成为新疆乃至玛纳斯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疆自治区对玛纳斯县发展目标基本定位,即与西北五省同步实现现代化,这也是玛纳斯县人民的基本愿望。这些定位要求的核心,就是要有产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强力支撑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在任何情况与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稳定“三农”不动摇,以工业经济的重点突破带动农业的协调发展,作为直接为“三农”提供水服务的水管单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中心推动。围绕新疆自治区、昌吉自治州党委的要求,积极主动定位,开展以“服务农业、服务园区、服务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增进与农业、农民的感情,拉近与农民的距离,真心实意的为农业服务,从而创造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社会环境最优的“三最”环境,推动玛纳斯县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发展。

第一,中心推动。围绕新疆自治区、昌吉自治州党委的要求,积极主动定位,开展以“服务农业、服务园区、服务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增进与农业、农民的感情,拉近与农民的距离,真心实意的为农业服务,从而创造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社会环境最优的“三最”环境,推动玛纳斯县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发展。

第二,工作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6]。领导干部要带头结合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的思路、发展民生水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水平等重大问题。同时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找差距,理思路,定措施,促改革,谋发展。要清醒认识水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树立更高的目标追示。结合玛纳斯县管理处直接为灌区提供农业用水服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用水户能够接受的供水政策、措施和办法,以保证灌区各单位用水的安全。

第三,完善体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既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也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要贯穿于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全过程,要带头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水利发展与改革思路,着力推进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保障,以推动水利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轨道[7]。创新和完善引水工程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引水工程险情及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防汛抗旱紧急状态值班制度,细化各类防洪抗旱紧急应急预案,控制措施,对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要科学调度,对工程安全和生产安全严格管理,切实保障民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立军.节水灌农田建设新农村[j].灌区建设与管理,2008(1):10-12.

[2] 郭旭华.党的“三农”政策是农村快速走向小康社会的保障[j].水利经济与信息,2008(6):40-41.

[3] 曾建军,李金冰,夏小林,等. 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19):50785-50786.

供水安全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城镇供水 水质 技术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供水水源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水源地的水质情况已达不到取水标准。为此,卫生部提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简称《规范》),建设部提出《城镇供水水质标准》cJ/t208―2005(简称《标准》),要求城镇供水企业分期达到该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供水企业是城镇重要的基础设施,城镇供水系统从水源到用户龙头,点多面广,只要众多环节之一受到损坏,就可能不同程度影响供水水量、水压或水质,而大多数水质项目的监测又是定期的、事后的。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怎样保障供水安全已是大家关心的重要问题。

1 供水系统可能出现的水质问题

我国绝大部分城镇水厂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一般常规处理的水厂在正常生产中可能造成供水水质的问题有:工艺技术上不够完善,如混合不充分,絮凝不完善,滤池去除率低;工艺可靠性不够高,遇流量变化较大或原水水质变化时,水质缺乏保证;设备损坏、后备不足,或由于设备质量、维护等原因导致损坏增加;运行上缺陷,如混凝剂、消毒剂加注不当,滤池运行产生气阻或滤层含泥量增加,絮凝与沉淀间穿孔墙处积泥过多,使絮凝体打碎影响沉淀效果;缺乏浊度、余氯等在线监测仪表、警报装置及自动控制加注混凝剂消毒剂设备,或这些设备损坏;所用设备或投加的药剂不符合卫生标准等等。

配水管网一般造成水质的问题有:新管投产前消毒不严格;污染物经虹吸进入管网;污染物进入无盖的清水池或水箱;生物再繁殖;化学腐蚀;水压较低时地下水渗入;错误的接水;管道设备维修时进入污染物;管道水流速突然改变;管道设备不合卫生标准;管道冲洗不正常等等。

目前的常规处理工艺主要适用于处理未受污染的水,少有地区进行供水的深度处理,对水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处理能力有限。

2 常规的水处理措施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镇供水范围也产生较大的增长,用水量增速加快,供水更趋紧张。供水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提高并稳定供水水质,充分发挥常规处理的作用是很必要的。

2.1日常运行的要求

为保证供水水质,需根据供水水质标准(或规范)所规定定期检测水质的各项目,以验证所供水质是否符合要求。但检测是定期的,检测的结果也是事后的。因此在水厂日常运行中,要寻找便于频繁检测或连续检测的关键性运行项目,以确保供水安全。重点要做好浊度和余氯的常规处理。此外可根据净水要求,增加pH、氨氮或其他项目。

2.2保证浊度稳定的要求

当出厂水浊度严格控制在相当低的情况下,就要注意初滤水浊度的控制。控制初滤水浊度的基本措施是:一是降低冲洗结束时的废水浊度。为节约冲洗水,可在后期以低反冲强度冲洗一段时间,或用翻板滤池的冲洗方式,把砂面上水放掉,排放初滤水(约15分钟),反冲水中加注混凝剂,主要是冲洗后期的水。二是可因地制宜选用冲洗后停役一定时问或在冲洗开始时滤速缓慢提高,以缓和初滤水浊度。三是加注助凝剂或助滤剂。特别是加注有机聚合物,以改善水的混凝、沉淀和过滤性能。

2.3保证余氡幅度的要求

受粪便污染的原水可能存在着病毒,而且危害严重。病毒测定很困难,多数国家的水质标准中不列病毒项目。美国列了代表性病毒,但检测也是定期的。为保证水质安全,要考虑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去除率,除随浊度降低去除一部分外,其余靠水厂内保证一定的消毒cT值,以确保出厂水的质量。

2.4合理选用消毒剂的要求

目前我国饮用水消毒的方法有多种,除氯消毒外,还有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磁化消毒等,每种消毒均有它的优缺点、副产物和制约条件,水厂可权衡使用风险,要在保证消毒要求的前提下,力争副产物的含量低于标准要求。氯消毒仍是目前城镇给水的重要净水工艺,但氯作为消毒剂使用的同时,也有其副作用。氯在氧化去除或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会通过取代反应与有机物结合生成卤代有机物。这些卤代有机物经过动物试验证明,是有致突变或致癌活性的。氯的加注量越高,加注点越在前面,产生的卤代有机物也越多,副作用也越大。20世纪70年代,氯化消毒副产物相继在自来水中被检出,氯化消毒工艺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为避免氯消毒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卤代有机物,目前的解决途径有:一是设法降低水中形成卤代有机物前体;二是采用其他非氯消毒剂,如二氧化碳、臭氧、紫外线等消毒;三是去除氯消毒后水中形成的卤代有机物。总的来说,如何合理选择消毒剂,提高供水水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水厂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2.5定期观察测定运行效果

定期观察沉淀池进口穿孔墙前后的积泥情况、沉淀区积泥情况、沉淀池出水均匀情况、快滤池滤层高度的变化、滤层的含泥量、非气水冲洗滤池冲洗过程中是否有气泡等。定期测定滤层高度、含泥量、一格滤池的过滤全过程的进出水质、滤速、水头损失、冲洗强度以及冲洗时间与初滤水的关系。

2.6安装必要的仪表、监视系统

水处理的进水、各沉淀池出水、滤后水及出厂水宜安装在线浊度仪;加氯后的沉淀水、滤后水和出厂水宜安装在线余氯仪;根据控制的需要和条件,确定pH及氨氮是否安装在线仪表。浊度、余氯以及其他主要运行参数宜有越限警报,能在水厂调度室监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有条件的,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水厂宜实施:(1)混凝剂加注自动化,以稳定沉淀水浊度;(2)加氯自动化,以稳定加氯后的余氯值;(3)滤池运行自动化,使滤池按最佳条件自动运行;(4)有条件的大型水厂可每格滤池都装在线浊度仪。

2.7合理选用混凝剂、助凝荆、助滤剂和氧化剂

一般讲,使用助凝剂和助滤剂对提高处理效率有较好效果。尤其是使用有机聚合物。这是提高处理效率,保证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先通过搅拌试验再生产验证的方式,选择运行效果好,价格相对较低的混凝剂。对某些原水,采用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复合剂等进行预氧化,可明显提高处理效率并改善某些水质指标,但也要研究其使用的合理性。

3 净水工艺技术改造措施

通过技术改造使净水工艺的每一环节在技术上处于经济合理的状态,是提高供水水质的重要环节。

3.1适宜的混合条件

在常规处理中,短促而充分的混合是保证后续工艺处理效果的关键。生产运行中。当混合设施实际运行G值,有一定程度偏离合理值时,为改善混合条件,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改造为机械混合池,效果较好的为水泵提升扩散管道混合器、机械搅拌混合器、水泵提升喷射混合器等;当有几组混凝沉淀池时,可比较停役其中一组后的综合效果,用两只管道混合器以适应不同水量。

3.2充分、完善的絮凝过程

完善的絮凝是提高絮凝沉淀效果的首选,沉淀效果决定于絮凝体沉降特性和沉淀条件。水中脱稳颗粒碰撞的机率与GT成正比,用搅拌试验可求得当地水源最佳絮凝条件的GT组合。以同样静止沉淀条件,用搅拌试验来比较理想的混合、絮凝条件与生产絮凝池的差距,可以评估生产混合和絮凝设施的技术状态。

改造絮凝池是相对投入少而效果显著的技术和工程措施。改造内容主要是调整隔板间距(在机械絮凝池则是调整转速)或延长时间。折板絮凝池是维持较均匀G值的有效形式之一,机械絮凝设备是适应流量变化的合理形式。

3.3合理的沉淀池改造

当絮凝体凝结良好,沉淀后水仍不能保证出水浊度的目标要求,则需研究沉淀池(或澄清池)改造的必要性。将斜管沉淀池改造为斜管沉淀/气浮池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实用技术。

首先,投资省、简单易行。整个沉淀池改造工程仅增加两面隔墙和一套压力溶气水制取及释气系统,斜管沉淀池的原有结构不变。

第二,处理效果好,滤池过滤周期明显延长。与常规气浮池相比,充分利用了池中原有的斜管,一方面提高了气浮分离效率,另一方面斜管上附着的生物膜在水中溶解氧较为充足的条件下,对于靴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第三,运用合理、灵活。沉淀气浮两个功能互相切换方便,对原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强,使整个水厂的沉淀池负荷处在合理的状态。

3.4严格最后把关性工序

对以浊度所指示的污染物而言,过滤是最后把关性工序。滤池冲洗后,滤料表层的含泥量宜小于1%。当滤层的浊度去除率较低,宜研究应用助滤剂和滤层改造的可行性。用模型滤池进行若干种滤层的过滤模型试验,求得适合本地条件的滤层和改造可能取得的效果,然后根据效益和投入分析确定改造方案。

此外,当常规处理后的水质不能满足供水水质要求时,则需增设相应的深度处理工艺。对经常超标项目,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要按超标项目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可查阅该项目的溶解性、分子量、能否生物降解、氧化和吸附特性等资料,以便针对特性选择工艺,经过多次的试验,确定相应的工艺方案及主要参数。

4 完善配水系统及管理维护对策

水质标准是指用户龙头放出来的水质。在出厂水符合标准的基础上,为保证管网水符合标准,应做到:

①严格控制和避免污染物特别是受粪便污染的污染物进入配水系统。须严格控制和避免的有:用户污水通过自来水接水管倒回到配水系统;各清水池要加盖盖好,避免飞禽粪便等污染物进入,通气孔要用网罩,避免昆虫进入;配水系统要维持足够的压力,避免地下水渗入;避免管网发生水锤,以免低压或负压时地下水渗入;新敷管道清洗消毒达到规定要求;管道停水检修尤其是爆管检修时,要尽最大努力避免污染物进入或进行必要的消毒。

②清水池、屋顶水箱、地下水池,每年要清洗消毒1―2次。

③配水系统,主要是配水管,要定期冲洗,以改善管网水质。

④管网水色度超标,要检验铁、锰值,找出增加铁、锰值的关键管段,对这类关键性管段逐步进行改造。

⑤发现个别地区耐热大肠菌或埃希大肠菌不合格,要进一步分析,对多次不合格的则要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⑥发现边远地区管网余氯消失,要因地制宜采取提高出厂水余氯,改用氯胺或管网中间补充加氯等措施。

5 结语

饮用水处理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水工业的技术革命,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饮用水源水质日益下降、原水中有机物不断增加的难题。

5.2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膜消毒到反渗透膜的海水淡化,以至于污水处理厂三级出水通过双膜技术(微滤膜与反渗透膜结合)处理后,出水水质能直接达到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5.3 UV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UV消毒到TiO2/UV光催化氧化工艺及H2O2/UV高级氧化技术去除原水中的天然有机物。

供水安全措施范文第3篇

    灌区供水安全应急机制是一系列应急机制的集合,涉及到供水、抗旱、突发(恶性)事故等多方面的应急措施和预案。

    2 应急机制的建立

    2.1 应急供水措施

    2.1.1 应急供水主要应对的情况 1)泡田期用水量大并且相对集中,经常会出现供水紧张的情况;一种是。2)因特殊情况出现导致供水困难。

    2.1.2 应急供水措施 应急供水措施就要是以预防和规避为目标,采取措施保证供水顺利进行: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2)统一指令,统一调度。严格按照年度供水计划,无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对供水分配比例、数量进行变更和调整,各泵站、闸门严格执行调度人员指令,按调度指令操作。3)因时制宜,保证供水。春灌泡田期间,需要水量大,可以提前开闸放水,提前向部分渠道注水,用这些办法来缓解春灌高峰期用水矛盾。4)加强值守,跟踪看护。坚持24 h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5)做好物资储备,确保有备无患。做好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专用维修工具的完好,备足所必需的器械,以便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维修,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做好机电设备、供水设施易损部件的物资储备,确保紧急情况下,不因为物资储备不足而影响供水生产。6)认真做好供水沿线群众思想工作,教育他们顾全大局,严格遵守用水秩序,坚决杜绝偷水漏水现象发生。

    2.2 抗旱应急措施

    镇赉灌区覆盖行政区域都是干旱少雨地区,特别是近几年持续高温少雨,蒸发量极大,供水工作难大。2008年6月就曾发生嫩江水位急剧下降、枯水期来临的不利形势,水位最低时仅为128.51 m,给供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果没有提前制定应急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2.2.1 认识到位,防患于未然 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对灌区全面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在制定供水计划时将可能出现的不利形势充分考虑进去,制定应急措施和预案,事先明确应急指挥的领导和程序,做到防患于然,做到有准备、有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2.2 科学管理,提高水源利用率 注重对现有水源的管理,实行宏观总量控制,细化用水方案,强化节水、限水措施,科学配置、统一调度,严肃供水纪律,统筹兼顾各分干、支渠的用水需求,保证各干、支渠道的水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确保灌区上下游均衡用水,发挥出现有水源的最大效益。

    2.2.3 强化措施,做到和谐共赢 采取保、调、控、护水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开展节水,协调用水矛盾,及时处理险情,做到科学放水、有序用水、和谐供水,特殊时期要严格执行轮灌、躲峰灌溉等用水制度,确保渠道尾端农田灌溉,提高灌溉效率和效益。

    2.2.4 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的积极作用 加大对用水户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力度,使其职能作用发挥出来,组织协会农户,对其承担的支渠以下末级渠系进行维护,提高用水效率。

    2.3 突发(恶性)安全事件应急措施

    2.3.1 制定预案,明确应急指挥权限及职责 结合灌区实际,制定突发应急预案,落实指挥系统,明确职责和权限,以便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反应、迅速动作,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突发或恶性安全事件,减少次生灾害,维护灌区安全稳定。

    2.3.2 落实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 在制定预案的同时,明确重点保护设施,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和鞭策全体职工对此引起高度、广泛地重视。

    2.3.3 加强日常巡查 完善日常巡查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对重要部位要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问题扩大化。

    3 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3.1 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组织健全,领导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建立责任追究体系。做到权责明确、考核量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开展。

    3.2 隐患排查治理 结合供水安全工作的特点,认真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深查细找,整治可能引发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各种安全隐患,排查不留死角,治理不留后患。采取拉网式的办法,做到每个环节、每件事情抓落实。对隐患整改情况逐一进行检查验收,特别对重大隐患实行跟踪督办,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覆盖面。

供水安全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 安全 措施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采煤工作面的管理作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的生产管理体系,把安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从而保证安全管理贯穿于采煤工作面的各个部分,从而采煤环境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不断的增加。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不能忽视,否则极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危及工人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使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的投入到煤矿企业当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益,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同时也把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上了重要的日程安排上来。

1、采煤工作面作业的内容

采煤工作面在煤矿中的位置、编号;采煤工作面的长度、沿走向或倾向推进长度,工作面开采状况,范围与地表对应位置,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状况,地面水体对工作面开采的影响等。

1.1、工作面的地质状况

要按照地质勘查部门提供的地质勘查资料,结合已开采揭露和所把握的煤层地质状况,描述工作面的地质条件。

煤层性质: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赋存深度、厚度、倾角,煤体的强度和密度,煤的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含量、磷含量等。

围岩性质:运用柱状图表示工作面顶底板的岩石性质,岩层的厚度,岩石特征,顶底板岩石的类级划分。

地质构造特征:对开采影响较大的断层位置及产状要素,主要褶皱构造,火成岩侵入体的位置、特征和对开采的影响。

工作面煤层瓦斯的压力、含量、预计涌出量,煤尘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等。

水文地质状况:地表水和含水层水对开采的影响,工作面涌水量一般和特殊的涌水量状况。

工作面煤炭储量:煤层的工业储量与可采储量,工作面预计开采期限等。

1.2、采煤方法

巷道布置系统图绘制要根据一定的比例绘制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及主要巷道与工作面开切眼的断面图;采煤工艺设计。要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和设备情况,确定回采工艺方式。在炮采工作面,要进行工作面顶板支护设计、支护参数及支护材料数量确定,爆破设计说明书编制,工作面运输设备选型计算等;在机采工作面,进行工作面顶板支护设计,选择采煤机械的型号及主要参数,采煤机进刀和割煤方式及运输设备等。在综采工作面,主要进行工作面支护设备选型与支护能力验算,采煤机械选型计算,输送机选型与能力配套验算,乳化液泵站选型等。

1.3、工作面主要生产系统

运输系统。说明工作面运煤路线,运输设备性能和能力匹配状况。

通风系统。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图,通风设施位置,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方法,对工作面及主要巷道风速进行验算,确定工作面需配备风量。

辅助运输系统。工作面材料、设备的运输路线、运输要求,设备回收路线和要求。

供电系统。工作面设备选型计算,供电电缆的选型计算,控制、检测设备的配备,绘制工作面的供电系统图。

工作面供水管道路线与喷洒水点布置,供水水压和水量要求。瓦斯抽放系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必须确定煤层瓦斯抽放方式,抽放参数,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系统主要安全设施的设置。

1.4、工作面循环图表

按工作面采煤工艺确定的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编制劳动组织表和技术经济指标表,绘制工作面的布置图与循环作业图。

2、 采掘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开采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从事采掘工作。煤矿的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煤矿员工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行为也会造成事故,制定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是防范煤矿灾害事故的基础。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煤矿自然灾害事故的防治措施以及机械电器设备安全操作规定及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的生产必须做好以下措施:第一,工作面初采安全技术措施:开切眼支护的方式与要求,工作面支架、运输机、采煤机的安装与运输的安全措施,综采工作面安装铜室的规格与支护要求,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加强支护的方法与要求。第二,工作面周期来压防治措施: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要求,工作面矿压的预测预报,来压期间工作面顶板支护管理的措施。第三,工作面支架移设的安全措施:移架前的安全检查和注意事项,移架操作的基本要求,支架推移质量要求,顶板破碎时的控制管理措施,采煤工作面支架的维护与检修管理制度。第四,采煤机割煤时的安全措施:采煤机运行前的安全检查规定,割煤操作基本要求,遇到特殊条件时的安全事项。结束割煤时采煤机应保持的状态,遇到设备故障时的处理方法。第五,特殊条件开采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条件,通过断层、中间巷和其他地质构造破碎带的顶板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由于断层地质破坏了煤层顶底板的完整性,尤其是平行或与工作面交角小的断层,更增加了顶板管理的难度。由于断层影响,初次来压和周期来斤的步距会发生变化,必须认真分析,加强管理。褶曲:波浪起伏的小褶曲,会造成顶板局部破坏,同时使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忽而采上山煤,忽而采下山煤,给采煤、顶板和煤壁的管理带来一定困难。煤层倾角:煤层倾角越大,影响顶板下沉的力越小,一般急倾斜工作面,其顶板下沉量约比缓倾斜工作面小一倍。由于冒落带歼石自顶板垮落后沿底板滑落,因而造成工作面下部充填较满而其上部则松。一般来讲,煤层倾角越大,开采难度越大,支、回柱困难,且有跑底的可能。工作面的支架和设备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此外,要做好工作面的灾害事故的防治,全面落实各种危险隐患:诸如煤尘防治措施、水灾、火灾的防治措施、瓦斯的防治措施以及顶板事故防治措施等的应急方案。对于采掘机械电器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措施,要注意:液压泵站启动前的安全检查要求,启动操作安全注意事项,泵站故障处理和泵站移动的安全措施等;工作面绞车安全设施的配备要求,绞车的固定方法,绞车移动的方法与安全措施等;电器设备检修时的停送电制度,电器设备防爆管理措施,安全控制设施配备及整定值的规定,电器设备故障处理方法等。

结语

随着各煤矿采煤面开采力度的不断增加,其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备受关注,同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强化对职工的安全技术能力的教育,同时不断的强化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实施,确保各种新设备及新技术得以在生产中进行广泛的应用,从而不断的增强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中玉. 简易放顶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实践[J].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2009(01)

供水安全措施范文第5篇

1.1农村供水水源现状

1.1.1供水水源安全状况阜蒙县水资源贫乏,历来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经过近年来的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基本已得到缓解。根据调查,全县饮水安全及基本安全人口已达到44.46万人,饮水安全人口中饮用自来水的人口为10.8万人,占总人口的17.1%。目前,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2.24万人,其中水质不达标4.73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21.3%;水量不达标12.09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54.4%;水源保证率不达标4.2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18.9%;取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22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5.4%。1.1.2集中式供水水源全县已建成基本饮水井工程728处,其中:自来水工程306处,受益人口10.8万人,占总受益人口的52.3%,占总人口的16.2%;集中供水点工程422处,受益人口9.84万人,占总受益人口的47.7%,占总人口的14.8%。按取水类型分:地下水水源工程721处,占总工程数量的99.0%,受益人口为20.53万人,占总受益人口的99.47%;引泉工程7处,受益人口为0.11万人,占总受益人口的0.53%。按供水方式分:自流直接供水17处,受益人口0.3万人;高位水池或水塔供水21处,受益人口0.7万人;压力罐供水97处,受益人口2.4万人;微机供水172处,受益人口7.7万人;加压供水421处,受益人口9.54万人。1.1.3分散式供水水源分散式供水中无引泉水和集雨工程,均为利用地下水自建水井机泵提水工程,供水人口46.06万人。

12农村供水水质现状

1.2.1水质安全状况根据现状调查及水质化验结果分析:阜蒙县地下水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地区占92.9%,涉及人口61.97万人,其中:基本饮水工程供水15.24万人,防氟改水工程供水5.4万人,分散供水水源41.33万人;水质型不安全饮水地区占7.1%,人口4.73万人,其中:氟超标人口0.3万人,苦咸水人口1.69万人,饮用水污染区人口2.74万人。1.2.2水质不安全因素现状统计饮水水质不安全主要有四类:1)氟水区9处,主要分部在原氟病区周边,含氟量1.0~3.0mg/L;2)苦咸水区32处,主要分布于西部和东部部分乡镇,氯化物含量大于300mg/L,碳酸钙含量450mg/L以上,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大于1500mg/L;3)饮用水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细河沿岸、铁矿开采、玛瑙加工等地区,锰含量在0.48~4.8mg/L之间,硝酸盐含量在20~46mg/L之间;4)其他水质超标,细菌指标均大于100个/ml。

1.3饮水不安全问题及原因

1.3.1水量不达标水量不达标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县域西北部、南部地区,由于地形突起,地表水排泄条件好,地层岩性多为岩浆岩,其含水和储水条件差,多为裂隙水,水量不大,出水量在3~30m3/d。存在水量不达标的378处、取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32处、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162处,但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2)中部煤碳开采区,抽取大量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人畜饮用水量不足。3)由于局部地下水超采和近几年干旱,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部分地区饮用水困难。1.3.2水质不达标水质不达标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县域中部属细河流域,是工业和矿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受城市排污影响,细河河水严重污染,COD平均值和BOD平均值分别是地表Ⅴ类水质标准的10.8倍和15.7倍。2)县域东部、中部地区,地势低洼易涝,排水能力差,地下水含氟量超标。同时也是苦咸水富集地区,碱含量超标。氟区与苦咸水区互相交错,给确定供水水源位置造成困难。3)县域内铁矿、金矿开采区,排放废水产生地下水污染,饮用水水源铁、锰、铬等元素超标4~10倍,造成饮用水质不达标。

2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途径与措施

2.1制定饮水安全政策

2.1.1制定政策认真贯彻落党中央、国务院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生活用水条件为前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阜蒙县饮水安全建设的实施方案,重点包括水资源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依据实施方案的安排,出台一系列的饮水安全建设政策,包括优先保证政策、严格控制污染生活用水项目建设政策、饮水工程建设扶持政策以及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政策等,以促进少数地区饮水安全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1.2统一部署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采取轻重缓急措施,逐步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针对阜蒙县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实际,各部门互相配合,水利局作好水资源评价及工程勘测设计工作,防疫部门及环保部门作好水质分析工作,为工程的规划、落实及实施提供科学的资料,进一步完善饮水安全规划,规划中做到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把工程落到实处。对居住集中,并优先考虑群众积极性高、有一定自筹能力的村屯建设自来水工程,以实效吸引百姓;对人口较少,居住分散、自筹能力差的村屯建设集中供水工程。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期间计划全部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共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82处,全部为自来水工程,新增供水人口19.59万人、大牲畜8.16万头。

2.2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2.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并成立饮水安全领导小组,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德政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财政部门在建设资金上给予支持,不足部分由农民筹资投劳解决;技术部门制定饮水安全建设标准,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严格工程质量监督,完成一处、验收一处、改制一处、发挥效益一处。2.2.2加强管理保证水源采取措施,加强饮水工程管理。1)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增加供水,选择适宜的饮用水水源;缺水或水质不达标地区实行跨流域、跨乡镇村屯调水;对早建的基本饮水工程进行维修,增加供水能力,提高供水效益。2)化学措施,对水质不达标的投放化学试剂,进行水质净化。3)安装饮水净化装置。2.2.3多方筹资合理使用为了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有序进行,资金上必须有保障,做到专款专用,杜绝在资金上发生挤、占、挪用等现象,保证工程在预计工期内完工。建设资金的来源通过国家投入、市县财政部门配套、乡村及群众自筹等多方筹措。国家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材料、设备的购买及配电工程;市县财政投资及群众自筹资金用于水源工程及泵房工程。引入市场机制,形成供水市场,吸引各方资金投入饮水安全建设。2.2.4坚持高标准,把好质量关饮水安全工程从计划下达到工程的竣工验收,做到“三控制一管理”,水利部门必须深入到工程地点巡回检查指导,监督工程质量,严把工程建设、材料采购、资金使用、施工队伍选择和检查验收5个关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材料采购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进行采购,施工由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承建,工程竣工后建立验收卡和档案;水质由卫生部门检验合格后交付使用。使工程做到建设一处,合格一处,受益一处。2.2.5加强工程管理,充分发挥效益对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必须狠抓管理,落实产权制度,采取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等多种管理形式,责任落实到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合理的供水水价,以保证供水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正常支付,确保工程发挥长期供水效益。

2.3保证饮水安全可持续性

2.3.11)加大流域治理力度,增加水源涵养林建设面积;2)增加地表拦蓄水工程,提高地下水位,增加地下水资源的补充途径;3)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严禁超量开采地下水;4)坚决禁止非达标的污水排放,避免地表水、地下水和水源水质的污染;5)加大执法力度,对蓄意破坏饮水工程及污染饮水水源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2.3.2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做到饮水安全建设资金充足,工程配套,质量达标。注重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1)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2)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供水条件的以建设自来水工程为主;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建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

3.1管理责任

根据工程管理权明确归属,建立健全明确的管理责任制;依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和受益范围,建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实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集体举办或联办的饮水工程,可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签定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乡镇供水工程由乡镇水利站以企业的形式直接管理。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

3.2工程管理

3.2.1工程管理总体要求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正常供水,发挥其效益,管好用好饮水安全工程是保证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3.2.2工程管理重点工作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主要应抓好几项工作:1)取水工程的管理。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供水井、管道等,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应及时处理;取水口的污物经常清理,防止进入管道,造成阻塞;防止冻害,保证水泵和管道正常运行。2)净水工程的管理。为了保持水质良好,过滤池中的砂、碎石填料,每年应清理一次,并按级配要求重新装入新料。沉淀池要经常清淤或冲洗。3)配水工程的管理。供饮水用的水池,应保持不垮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开敞式水池,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1~2,并防止污染物进入,保持水质卫生。4)供水设备的管理。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进行经常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及时维修,防止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随时检查机泵和电气设备运行工况。

3.3水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