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志愿者的服务理念

志愿者的服务理念

志愿者的服务理念

志愿者的服务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社会工作;志愿者培训

志愿服务是利他行为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他人、团体、机构、某项事业或者某个社会提供帮助而不求回报。而社会工作,是在利他主义指导下运用专业的方法技巧,帮助处于困境的弱势群体的专业服务,在志愿服务涵盖范围日益广泛的今天,社会工作与志愿者间的联合越来越密切。志愿服务理念与社工专业价值观的不谋而合、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为社工介入志愿者培训提供了必要前提。高校作为志愿者集聚区,其数量和质量却不成正比,尤其是其在志愿服务中专业素能的缺乏,严重阻碍志愿服务的质量。随着志愿服务专业化趋势的加快,提出社工介入高校志愿者培训,构建“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十分必要和可行。

一、社会工作介入志愿者培训的原因分析

(一)志愿服务专业化的需求

1、志愿服务水平低下。高校志愿者作为公益事业的中坚力量,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常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①专业价值观念缺乏;志愿精神强调“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但由于培训缺乏,这些理念并未被志愿者内化,同时,社会工作所强调的平等接纳等理念也未贯穿于志愿服务的全程,从而导致很多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只是单纯的献爱心,甚至以一种“施恩者”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从而无法顾及甚至伤害到服务对象的情感;培训缺失也导致志愿者对公益机构的服务理念缺乏了解和认同甚至产生误解偏见,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②专业技能缺乏;志愿服务是一项服务于社会或其他群体的活动,要求志愿者具有一定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心理、医疗知识等。然而现实中,高校志愿者却常表现出技能缺失、专业知识无法学以致用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志愿者培训进行弥补。

2、志愿服务管理混乱。高校志愿者常以社团或院系为依托开展志愿服务,但且由于课业、精力等原因,高校志愿者流动性和随意性大大增强,这为系统的志愿者培训提升了难度。而社团、院系或者公益组织对志愿者的管理体系混乱,志愿者扎堆与志愿者缺乏并存,志愿服务时数混乱、激励机制缺乏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缺乏管理和约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志愿者流失加速,随意性增强。

3、志愿者培训不足。志愿者培训是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环节 ,是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的基础和保障。然而实际中,志愿者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成效甚微。就高校社团或院系而言,相较于志愿服务质量,他们更关心志愿服务的次数和规模;在培训方面,以志愿活动和工作任务的简要介绍及分配取代所谓的“培训”,对于志愿服务的概念、内容及专业技能等也只是点到即止的“培训”方式普遍存在。公益组织角度,虽深知志愿者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因高校志愿者的流动性和随意性大、系统的培训成本高且收效甚微等,其在培训方面常选择进行简单的培训或删除培训,并安排其从事以体力为主的服务项目,如分发传单、打扫卫生等。对志愿者来说,参与类似于分发传单、打扫卫生这种简单的劳务服务严重打击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而对于简单的讲授式培训他们也是兴趣缺失,从而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此外,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定位及志愿服务中所获得的激励也会影响其对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

(二)志愿者自身发展的需要

1、提升的需求。志愿者的动机研究显示,志愿者们希望在服务活动中实现自我提升,高校志愿者尤其如此,即使是不求回报的志愿服务,但志愿服务经历若能尽为其之后的求职和学业带来助益会大大提升其参与的意愿,即使其只是单纯地将志愿服务看作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希望在实践中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社会工作强调以需求为导向,在介入志愿者培训时,同样会兼顾志愿者自身的需求。在培训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培养和提升志愿者的各项能力,强调参与者自身资源和潜能的开发和探索,实现志愿者自我提升的需求即是一种可行的手段和策略。

2、认同的需要。认同有助于激发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积极性。认同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志愿者的自我认同,这强调志愿者在培训和服务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逐渐认知并逐步提升自我认同,即志愿者切实的感受到提升和自我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外界的认同,即外部环境对志愿者及其行为的关注、肯定、支持和赞赏,志愿者通过感受到这种认同而获得认同和自我满足。无论是自我认同还是外部认同,都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增强对志愿者动机、需求等的关注,注重志愿者自身潜能的激发,即社会工作强调的优势视角和赋权理论。

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志愿者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志愿者资源丰富。高校志愿者社团为大学生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途径。调研发现,高校内有很多不同的志愿者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样志愿服务活动,包括校外和校内活动,且很多高校内组建志愿者社团联盟,由其组织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些社团几乎囊括了高校内绝大多数的志愿者,其参与人数众多,且专业背景、优势特长各不相同,呈现出的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尤其在校内大型活动方面,规模效应和辐射范围广阔。

(二)高校志愿者支持优势明显。高校志愿者以社团或院系为依托的特点,使其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支持系统,不仅包括来自学生、院系、学校方面的资源和支持,也包括公益组织、其他高校甚至社会、企业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和支持,为志愿者开展培训和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若善加利用整合,必然事半功倍。

(三)高校社工资源丰富。高校社工资源是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志愿者培训的另一大优势。一方面,高校具有优秀的社会工作师资力量,可对志愿者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甚至直接干预;另一方面 ,社工专业师生有着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和项目经验,且积累有一定的资源,这都为高校志愿者培训模式和内容的开拓及具体培训内容的把握等提供了必要条件。此外,这些社工资源都属高校内部资源,较易互动和获得。

三、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志愿者培训策略分析

(一)整合高校资源,实现“社工+义工”联动。随着高校志愿者规模扩大,其局限性也随之暴露。借鉴现有“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经验,将社会工作与高校志愿者结合形成联动机制,可以有效地规范高校志愿者培训,管理,提升志愿者专业水平。链接整合高校志愿者培训的各项潜在资源,通过高校团委与志愿者社团对接,或与其他志愿者社团对接,借助高校社工专业师生和团组织的优势领导,有效改善志愿者培训现状。

(二)拓展志愿者培训方式。相较之前传统的以讲座、培训手册为主的培训方式,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小组和个案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方法,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整合志愿服务资源。

(三)重视并构建完整的高校志愿者培训体系。从微观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上,社会工作介入的志愿者培训强调以需求为导向并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通过专业的督导和评估激励志愿者。从宏观培训体系建设上来说,组织形成“高校团委――社会工作者――高校社团――公益组织/机构”联合发展机制,实现跨学校、跨区域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之间的横向交流合作,推进高校志愿者整体服务水平。

四、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志愿者培训的路径分析

(一)NGO组织。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与公益组织和团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注重社工人才的引进和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服务中的应用,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时,不仅注重将社会工作的方法、理念传授给志愿者以提升其服务质量,并重视社会工作方法理念在培训中的巧妙融合,是借助NGO组织探索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志愿者培训的有效的路径。

(二)高校社工资源。借助高校丰富的社工资源优势,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是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在高校内开展志愿者培训的有效手段。对于在高校内以学生社团和院系为依托的志愿者培训而言,整合高校社工资源并将其优秀的师资力量引入志愿者培训和服务中,以专业的社工知识和理念开展创新而专业的培训是十分可行的。这不仅有赖于社工专业的师生自主自发的将社工知识理念等在高校志愿者间借助培训活动进行普及,也需要社团负责人及成员主动寻求高校内的社工资源,相互合作。

(三)高校社团及团委等组织。高校志愿者所依托的社团和院系及所开展的活动归根到底仍属于学生活动,故而针对高校志愿者展开培训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社团或者负责学校社团活动的团组织,即依靠社团或校团委进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志愿者培训的探索。这要求积极寻求校团委支持和引导高校志愿者社团开展培训,内化志愿精神,借助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理念提升培训和服务质量,促进高校社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A・缪其克、约翰・威尔逊.志愿者[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3年.

[2]彭华民.服务学习――社工督导志愿服务新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3]谭建光.志愿服务――理念与行动[M].人民出版社,2014年.

课题级别: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志愿者的服务理念范文第2篇

2016年11月24日上午,昆钢团委举办青年志愿者培训班,来自各单位、部门的80多名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培训。

培训邀请了昆明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理事长、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执行会长叶波作了题为《志愿服务理念与通用礼仪》的专题讲座。

叶波先通过一个互动小游戏,调动现场气氛的同时拉近了大家彼此之间的距离。讲座主要有志愿服务理念及志愿服务通用礼仪两部分内容,志愿服务理念主要讲授了志愿者服务理念及志愿工作技能,志愿服务通用礼仪主要讲授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礼仪标准。

讲座的第一部分叶波从六个方面讲授了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志愿者?谁是志愿服务的最大获益者?为什么要加入志愿组织?如何做好志愿服务?志愿者需要怎样的技能?志愿服务与信仰的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阐述了大家在面对志愿服务时的理念偏差,志愿服务是不计报酬、平等尊重地对待被服务者,是一种自我成长,是对社会的回报,同时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是一种生命的流露。让大家在改变观念的同时学到了志愿服务要建立在真的了解和调研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能到达服务的目标,志愿服务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及技能等。

讲座的第二部分“志愿服务通用礼仪”主要以讲师亲自示范,大家实地操练的方式进行。叶波从服务礼仪的基本原则、个人礼仪、仪态礼仪对参培人员进行培训。讲授了礼仪体现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是发自内心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他人尊重的外在表F方式。讲授了青年志愿者的标准站姿、稳重坐姿、优雅行姿、典雅蹲姿、规范手姿,并作出示范,现场邀请“模特”上台进行演示,让大家意识到自己身上会出现的问题。最后,叶波送给大家一封“幸福邀请函”:“当你发挥自己的优势影响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是最幸福的。志愿者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精彩,予人玫瑰手留余香。邀您共舞志愿者的幸福时光……”讲座结束后,公司团委副书记饶云松作总结讲话,感谢叶波老师的精彩讲授,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掌握礼仪规范的实务性操作准则,塑造良好的志愿者形象;希望穿上志愿者工作服的那一刻,大家便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志愿者的服务理念范文第3篇

1 纪念馆选聘志愿讲解员的意义

1.1 有助于增强纪念馆的教育功能

志愿讲解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纪念馆志愿服务人员,又是特殊的观众。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大、中、小学在校学生,通过在纪念馆的讲解实践,学习到了各种知识,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尤其是很多纪念馆都开展了小小讲解员活动,使得纪念馆成为了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

1.2 有助于促进纪念馆工作人员学习提高

志愿讲解员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可以为馆内的工作人员带来不同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馆内工作人员在为志愿讲解员开办讲座、进行培训和考核活动时,要不断巩固和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1.3 有助于缓解纪念馆人力不足和经济压力

纪念馆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人力的不足和资金的困扰,它们不以营利为目的,依靠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来运营。而投入不足制约了纪念馆人力资源的扩充,无法应对观众持续增长的局面,进而无法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向社会招聘志愿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4 有助于增强纪念馆与社会的联系

志愿讲解员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们的反馈和建议更加贴近公众,有利于纪念馆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志愿讲解员的言行会影响到他们周围的人,起到辐射传播的作用,进而扩大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

2 志愿讲解员队伍的建设

2.1 志愿讲解员的选聘

纪念馆对于志愿讲解员的选聘有较高的要求:第一,要有义务奉献精神、较高政治素养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要求志愿讲解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研究能力;第三,要求志愿讲解员有一定的意志品质,不能因为一时冲动或热情消退而放弃志愿者工作;最后,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只有在实践中自觉的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志愿讲解员的选聘要广泛宣传,严格规范选聘程序。纪念馆通过网站、微信、报纸等多种形式招募志愿讲解员的信息,然后对符合要求的人员通过面试和笔试来进行筛选。对于通过考核的志愿者,纪念馆将根据他们自己提供的空闲时间表进行合理安排志愿服务。

2.2 志愿讲解员的培训方式

2.2.1 开展理论教学

志愿讲解员分布广泛,有在职的员工、在校的学生、退休的老人和社会其他人员等,其文化背景和专业素养也各不相同,他们位于纪念馆第一岗位,其言行举止将对观众和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开展专业知识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培训,以及《文物法》、《纪念馆馆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2.2.2 进行技能实训

实训主要围绕讲解基本功、讲解员仪容仪表、讲解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训练和学习。讲解基本功训练志愿讲解员的口齿清晰、发音饱满、声调优美、节奏鲜明,不让观众产生听觉上的疲劳;仪容仪表方面要培训他们讲解时的服饰、妆容、神态、站位、手势等内容;综合素质主要涉及对于讲解词的理解、编写以及文物研究等方面的内容。技能实训过程中, 要不断研究讲解规律和方法, 特别是针对不同观众群体,运用不用的讲解方式来进行因人施讲。

2.2.3 开展学习交流

对于志愿讲解员的培养,还要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不仅和馆里的专职讲解员互相学习,还要“走出去”开拓眼界,和其他博物馆、纪念馆的志愿者和讲解员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让志愿者们有机会收获更多的知识,不断的实现自身价值,自我成长。

3 志愿讲解员的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对志愿讲解员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体现和发挥这支队伍的效用,使其更好的发展。

3.1 规范服务程序

纪念馆对于志愿讲解员队伍的管理应有完善的制度,设置相应的服务程序,其中包括工作职责、日常管理、信息沟通等。由于纪念馆志愿讲解员队伍构成情况较复杂,且每人的服务时间并不固定,要使其服务达到整齐划一,在各个工作环节不出问题和差错,做好相关的衔接,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服务程序。

3.2 加强培训学习

志愿讲解员正式上岗后,纪念馆应定期安排培训学习活动,如举办深入展厅、交流研讨、知识竞赛、邀请相关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巩固加强其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讲解服务质量。

3.3 合理制定考评制度

纪念馆应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来掌握其出勤和实际讲解工作情况,准确记录志愿讲解员的出勤时间和讲解服务场次,考评不仅体现在“量”上,还要定期考核其讲解情况并做观众调查问卷来检测其服务质量。此外,纪念馆还应实行年检注册制度,对上一年度服务数量进行统计并公示,符合出勤要求者年检予以通过,在统一的标准下对所有志愿讲解员实现公平。通过考评来督促志愿讲解员,不断改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4 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

志愿讲解员在工作中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虽说是自愿义务奉献,但也应得到纪念馆和社会的肯定,否则会降低其继续服务的动力,因此,纪念馆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来激发志愿讲解员的热情。如在纪念馆年度总结大会上颁发证书和奖品;购买纪念物品时享受打折优惠;给予纪念馆大型活动优先参与的机会;将服务情况和优秀事迹刊登在馆刊和报纸上,并邮寄给所在单位和社区等等。通过一系列的物质及精神奖励激发志愿讲解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志愿讲解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使其保持讲解服务热情,进一步提升讲解服务水平。

纪念馆志愿讲解员的培养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方法,充分发挥志愿讲解员的潜能。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鼓励更多的人进入纪念馆,更好地为纪念馆讲解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者的服务理念范文第4篇

通辽市血站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028000

【摘 要】无偿献血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及服务,是推动无偿献血活动发展的开创性探索。是实现全社会共同推动无偿献血活动发展的理想模式。但是,目前在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的组织建设及管理方面,尚无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可供鉴。八年来,通辽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方面做了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并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及管理的做法及感想进行了系统总结。

关键词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服务组织建设;管理

现如今,我市的无偿献血率基本就达到100%,无偿献血人数也在逐年的增加,但要想更好的提供临床用血,就要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无偿献血服务队。

1 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民自觉履行各自的责任,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参加社会公益性志愿服活动。无偿献血活动,是造福于民的公益活动,是符合条件者参加社会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的理想项目。近年来在无偿献血工作中,也相继涌现出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既是身体力行的献血者,又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着无偿献血这项公益活动,他们也是在用自己的爱心扩大着无偿献血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在招募献血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身体力行是无偿献血者做好志愿服务的的前提,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之所以在献血招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员都是身体力行的献血者,他们都有多次的献血经历,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宣传、教育和动员,因此更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无私奉献是无偿献血者做好志愿服务的主体,他们能够把诚信、恒心和专心融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做好每一次献血招募,去赢得的每次成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扩大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在献血招募中的作用,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2 培育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理念,树立持久进行志愿服务的信心

服务理念和宗旨,保障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在志愿者培训和交流中要重点贯彻,志愿服务是志愿者自愿贡献自己的闲暇时间和富裕资源,在不图任何利益和回报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无偿志愿服务的理念。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处处弘扬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中立性和统一性的特征。志愿服务是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提升和完善自我,在崇高价值理念的支持下,实现为保障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开展人道主义社会服务,推动无偿献血活动发展,传播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宗旨。

3 加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

(1)建立完善的培训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仅靠宣传还不够,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尤为关键,要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就要争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人士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进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相关政策和科普知识。通过我们十来年的努力,通辽血站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内蒙古民族大学一千多名大学生,通辽职业学院二百多名学生都自愿成为志愿者。每当我们有大型无偿献血活动时,他们踊跃参加志愿服务,有时持续工作十个小时,中午都不休息,他们任劳任怨,耐心的向献血者宣传献血知识。我们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爱心,有利的推动了学习积极性,奉献社会的同时,他们也得到人格的升华。

(2)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的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组建工作是否得到认可直接关系到献血活动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志愿者的管理,设计搭建服务队的的组织结构,将志愿者分为应急血型招募分队和稀有血型招募分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临床用血告急时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推动志愿者团队的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民自觉履行各自的责任,无偿献血是造福于民的一项公益性互动,做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为社会提供无偿奉献的理念,让更多人树立无偿奉献的信心,为推动无偿献血来奉献力量,让无偿献血活动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汪小华, 王小万, 谷洋. 无偿献血人群特征与行为分析 [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07).

[2] 马海莉, 陈帆, 周蜀明:昆明地区无偿献血者特征及满意度调查[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09).

[3] 李慧文. 发挥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在无偿献血、捐献者招募中的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06).

志愿者的服务理念范文第5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大一附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各族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牢牢把握卫生行业的工作和医院的实际情况,把开展医务志愿服务作为全院医护工作者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常态开展就诊引导、健康教育、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医院注册志愿者3126余人,骨干志愿者百余人,志愿者的爱心带给患者无限的温暖。

1设置专科,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科学化

2009年底,由卫生部、等八部委共同决定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新医大一附院作为新疆本土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管理为一体的大型公立医院,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该院温浩院长作为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率先在全疆范围内启动医务志愿服务工作,并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医务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启动将进一步拓展医院的医疗服务领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生理—心理—社会”服务模式,构建医患沟通的桥梁,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打造更加和谐的医疗服务氛围。

2创新理念,促进志愿服务项目化、信息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卫生部试点单位,该院党委先后组织五批20余人前往试点单位学习交流。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新医大一附院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发扬“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结合新疆的民族区域特点,积极发挥医务志愿者特长,从丰富内容、创新载体着手,精心设计了门诊大厅就诊引导、语言翻译、协助患者打印检验报告单、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助聋门诊、图书借阅服务等12个志愿服务项目,并制定了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督导、评估、激励、信息收集等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医务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并建立长效机制,新医大一附院引进了志愿者指纹识别管理系统、编制了服务工作手册、设计了志愿者的服装和标识。组织开展了80多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超过10000h。新医大一附院的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4年,该院“助聋就医”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成为全疆唯一入选的医疗机构。

3丰富活动,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规模化

新医大一附院医务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时间不久,但发展迅速,展现了医院的特点和自身优势。

3.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文明医院

新医大一附院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医院医疗中心,立足医院大局,才能准确把握工作发展方向,与医院长远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实现志愿服务事业永葆生命力。一是结合各个时期卫生行业和医院工作重点,积极深入社会,医务志愿者对外开展义诊、健康教育、助聋(残)就医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广泛开展了突发事件医疗服务保障、抢险医疗救援任务和各类公益活动医疗保障、住院结算预付费宣传、对口支援乡镇医院、扶贫慰问等活动。二是坚持医院党委的主导推动作用,做到“党团有号召,志愿者有行动”。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在医院活动,在医院开展贴心服务在病房、温馨服务在门诊等活动,由志愿者协助病人及家属办理入、出院手续;为住院患者提供一般生活护理;由志愿者为门急诊患者提供包括导医、导诊、预约诊疗、咨询、解释、护送、陪同检查、取送检查检验报告单、费用查询等等。

3.2服务患者,奉献社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是坚持“走出去”,以“服务社会”作为主要活动形式,把医务志愿服务领域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病房,尤其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作为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切实医院的公益行为扎根在他们身边。二是坚持“请进来”,适当、适机引入社会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在为他们提供爱心奉献平台的同时,增加他们了解医院的机会,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注入了动力。同时,新医大一附院还充分利用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国际志愿者日及“爱眼日”等各种医疗节日,广泛在社会上开展宣传活动,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倡导“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自助”等志愿服务理念。

3.3促进成长,提升能力,打造青年骨干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新医大一附院的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实现了向服务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转化。在注重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将注意力逐渐转向服务质量的提升上来。一是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借鉴外院好的做法,建立并完善了志愿者管理制度,对志愿者的注册、登记、服务、管理、激励等都做了细致的要求。完成了志愿者服装、徽标的设计及医院志愿服务者考核细则,逐步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标准化;接下来,我们将重心放在志愿者对自愿服务认识度、服务达到的效果、规范化服务流程的培训以及怎样招募到社会更多的志愿者等工作上下功夫。二是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新医大一附院充分挖掘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亮点,借助医院院刊、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介,加强志愿服务宣传,以不断扩大我院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三是打造品牌,树立榜样。医院在科室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基础上,把“青年文明号”等党、团品牌活动向志愿服务领域延伸、拓展,以各党支部、团支部为阵地,充分发挥其榜样带动作用。同时,还制定出了志愿者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挖掘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星级志愿者,树立志愿服务典型,打造品牌岗位、品牌活动、品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