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干预;治疗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存在语言上的障碍、行为上的刻板表现等问题,是全球增长速度较快的严重性疾病,他们在认知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在人际交流和沟通方面和情感认知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我们要重视和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问题,探索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运用相关的理论,提升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认知水平,实现早期心理干预和治疗,从而缓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一、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早期干预方法和理论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

在对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早期干预方法和理论之中,应用行为分析法是指个体在自发的行为之下作用于环境,并在环境的强化和刺激之下,反过来促进个体行为的持续出现。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密集性的应用行为分析训练之后,可以使孤独症儿童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结构化训练法

这是针对孤独症儿童在语言障碍和感知觉障碍,而实施的针对性的训练和教育。其重点是通过对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和训练内容的强化理解和服从,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化评估,如: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即是属于结构化训练方法,它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前庭感的训练、本体感的训练,增强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并较好地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并且还可以通过模仿和精细运动方式,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在这种个性化、针对性的训练和教育之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刻板行为等问题,并使孤独症儿童尽快地融入到社会儿童群体之中。在这个教育和训练过程中,家长要成为孤独症儿童的协同教育者,要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视觉训练、文字训练、图片训练、符号训练等方式和策略,增强和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感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情感状态。

(三)视觉支持训练法

这是一种应用于自闭症和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干预策略,通过多样化的视觉工具,使孤独症儿童理解日常的活动顺序和规则,并以视觉支持策略为重点,辅助孤独症儿童实现惯常的程序和流程,从而避免和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或异常行为。

(四)地板时光疗法

这是以家庭环境和人际互动为重点的孤独症干预和治疗方式,它不强调固化的、外显的程序,而是注重孤症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想象,通过大量的运动游戏加以干预和治疗,以孤独症儿童的独特知觉和兴趣为指引,跟随孤独症儿童的独特情感体验,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和心理状态。

(五)社交故事疗法

这是为孤独症儿童特别编写的社交故事,用于使孤独症儿童了解特定的社会情境和场景,了解社会线索和相对应的社交技巧,要通过清晰、简洁的描述,使孤独症儿童获得人际交往的理解提升。

二、孤独症独特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实施

(一)拟定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计划

要充分考虑孤独症儿童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全面而完整地筛查孤独症儿童,实现统合式的心理干预互动,要了解孤独症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明晰孤独症儿童的各项能力的发展域,对症下药,拟定心理干预训练方案和计划,并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具体发展状态,适时调节和拓展心理干预的区域,最大程度上矫正其缺陷,开发和补偿孤独症儿童的潜能。

要确定孤独症儿童心理干预的重点。将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社交与言语沟通问题”列为心理干预重点,具体内容包括对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高跟鞋、精细模仿动作训练、生活处理训练、知识认知训练等。

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对孤独症儿童的多项干预模式,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集体康复和个别干预训练的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以对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布设,并运用视觉支持系统理论,让孤独症儿童通过图示、符号等标识,了解每天、每一节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并理解训练活动的各项程序,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视觉的结构化,可以预先防范和抑制孤独症儿童的不良情绪问题。

(二)具体实施心理干预和治疗计划

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早期干预和训练,要借助于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室、心理疏导的个训室、情绪发泄室、音乐治疗室等,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心理干预和训练。

1、创设适宜于孤独症儿童的教学训练环境。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的训练和教学中,要依据结构化教学理念,进行环境的布设,要避免太多的视觉干扰,并控制光线的刺激,并注意不要使用过于鲜艳和强烈的色调。并且还要依据视觉支持理论,完善教学训练环境,如:用大量的视觉支持卡片,让孤独症儿童在卡通表情下认知“高兴”和“不开心”的情绪体验,并用规则的强化,提示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的克制,然后再逐渐升级,由卡通表情卡片过渡到文字,使孤独症儿童逐渐学会合理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控。

2、支持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干预。这主要是采用对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的干预和强化,而消除孤独症儿童的问题不良行为。教育者要明晰孤独症儿童的问题不良行为,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性评估和测试,根据评估和测试的结果,分析孤独症儿童出现问题不良行为的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正向行为干预措施,采用逐步强化的、递进式的干预方式,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并在阶段性的训练之下,消除孤独症儿童的不良心理及情绪表达状态和问题行为。

(三)采用地板时光辅助干预方案

这是一种主张不直接干预的方法,注重以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兴趣为引领,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人际互动干预和训练。在这种辅助干预的方案之下,要注意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具体状态,进行时间的调整,重点训练和干预孤独症儿童的感觉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与孤独症儿童的互动,帮助孤独症儿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体验和兴趣感受,让孤独症儿童在游戏和想象的过程中,产生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增进相互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在实施地板时光训练和心理康复方式之中,首先要建立起与孤独症儿童的亲密关系。要寻求与孤独症儿童共同的兴趣,并以此为契机,适当延长与孤独症儿童互动的时间,逐渐提升交往和互动的复杂心理程度。如:与孤独症儿童共同玩海洋球;与孩子共同搭建故事模型等,并注意观察孤独症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度兴奋、焦虑心理、退缩心理等状态,帮助孤独症儿童恢复平静、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增强与孤独症儿童的双向沟通能力的训练,要注意使孤独症儿童的眼神接触,在目光接触之后,才能开始互动交往训练,并且在互动训练中要保持夸张的语调和丰富的表情,需要孤独症儿童必要的言语反馈,教育者一定要寻找到孤独症儿童在互动交往训练中的线索,以游戏的方式、故事的方式等,实现与孤独症儿童的交流。

三、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建议

(一)建构和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干预和训练水平

要建立专职的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教师队伍,要面向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化教学水平有限的现状,增强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孤独症的专业知识认知和理解,这就需要对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进行定期和专项的培训,积累他们的专业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在各种教学案例的反思和总结过程中,增强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能力和水平。

要采用相关理论,整合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训练模式,可以采用感觉统合训练、地板时光干预、应用行为分析等理论,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弱化,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和习惯,使之成为一个整合的心理干预方案,较好地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

(二)强化家庭与特殊教育学校之间的合作

单依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和训练是不可取的,还需要结合家庭的合力,要让家长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根据不同孤独症儿童的具体问题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早期的干预和心理康复,通过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获得孤独症儿童的问题反馈,从而更好地修正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干预和心理康复效果。

(三)重视社会干预

在对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过程中,还要重视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作用,要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的知识宣传,使社会成员能够公平地看待这些孤独症儿童,而不要用歧视的眼光和偏激的话语嘲笑他们,要营造温馨的关爱环境和氛围,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密集型干预和训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要基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整合教学和训练模式,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模式,逐步弱化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和习惯,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特点,探索不同的孤独症儿童心理干预策略,从而使孤独症儿童逐步提升自己的感知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对社会的感知和理解,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 唐兰芳. 孤独症儿童融合体育个案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2] 赵丽娜. 面向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 陈更娟. 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幼儿积极行为支持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 鲁丹萍. 培智学校孤独症学生个别教育训练现状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5

[5] 马蓉蓉. 辅助沟通系统(AAC)在孤独症儿童沟通障碍中的应用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 2013

[6] 惠琳. 音乐对儿童孤独症治疗的影响研究[D]. 延边大学 2014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范文第2篇

前不久,在一次新年音乐会上,记者看到了一群友情出演的特殊孩子。他们来自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看上去非常天真可爱。可是,他们看似简单的表演,却经过了成千上万次练习,甚至来到这样喧闹的场合、登上这样的舞台,对他们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是一群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三维世界,那个世界离我们如此遥远,就好像天上的星星。因此,孤独症儿童也被叫做“星星的孩子”。在每一个孤独症儿童背后,有着整个家庭的伤痛、教师的困惑、医疗机构的无奈……

1. 患儿们在老师的“一对一”带领下做游戏

2. 一名患儿在进行感统训练

3. 音乐会上,2名患儿在表演节目

4. 患儿们在挑选自己喜爱的糖果

专家简介

柯晓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副所长。擅长儿童孤独症、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等儿童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干预。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背景资料

我国大约有150万孤独症儿童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在3岁以前起病。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异常、刻板的兴趣行为是孤独症的三个主要症状,同时在感知觉、智能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我国的孤独症患者大约有150万,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1~9:1。

孤独症需要综合治疗

孤独症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和多种生物学因素有关的神经发育障碍。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对所有的孤独症孩子有效,对付孤独症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如行为和教育干预、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完整的治疗需要医疗和特殊教育两方面的共同努力,目标是减轻患儿的症状,帮助患儿保持和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独立生存能力,尽可能地融入社会。两三岁开始接受专业干预的患儿,有10%可能自理和自立,有50%能够初步自理,但是不可能完全独立走向社会。而那些有轻度孤独症倾向的孩子,经过干预极有可能恢复正常。

生活实例

佳佳是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的一名孤独症孩子。两年前,在幼儿园,4岁的佳佳是个“另类”:老师说“坐下”,小朋友们都坐下了,只有他还站着;他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从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别人跟他说话,他就跟没听见一样,看都不看别人一眼;他特别喜欢转圈,经常一个人不停地转,好像永远都不会头晕……幼儿园老师不止一次地找佳佳妈妈谈她的“问题儿子”,后来干脆以“照顾不过来”为由,让妈妈把孩子带回了家。多家医院的结论都是:佳佳患有孤独症。对妈妈打击最大的是,这种病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只能进行干预训练,尽可能缓解症状。刚开始,妈妈很不甘心,总觉得孩子没什么大问题,一定能治好,于是辗转各地求医。然而,妈妈得到的却是巨大的失望,甚至绝望地想带着孩子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现在,为了陪儿子接受训练,妈妈被迫辞职,每天带着儿子在家和训练机构之间来回奔波。苦点累点没什么,可别人看儿子目光里的异样,让她感觉特别无望。

孤独症给家庭带来的伤痛超乎想象

大众医学:佳佳的例子只是150万孤独症患者家庭的一个缩影,它不能代表每个家庭所承受的伤痛,但仅仅从这一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想象出他们的心有多苦、有多痛。您认为,目前孤独症患者的家庭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柯晓燕:每个孩子都会给家长带来困扰,如经常生病、偏食挑食、不听话、学习不认真等,这些可以算是“成长的烦恼”。而对于孤独症患儿家长来说,孩子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成长的烦恼,更多的是入学难、求医无门、周围人的歧视以及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其中的酸楚远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得到的。

首先,入学是个大难题。症状稍微严重一些的孤独症儿童,上幼儿园就会被拒收,到了6岁左右要上小学的时候,家长更是心急如焚,没有学校愿意接受他们的孩子。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吧,心理上又很难接受,因为这将意味着接受孩子是个残疾儿童的事实。

其次,孤独症儿童往往在当地得不到专业的治疗和特殊教育。我国对儿童孤独症有研究的专业机构比较少,家长带孩子四处求医的艰辛可想而知。对于孤独症儿童,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得到综合治疗,即在专业诊断、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医疗和特殊教育。可是,目前全国有能力进行这种综合治疗的只有南京、北京、广州等寥寥数家医疗机构,更多的医院只进行诊断和单纯意义上的治疗,没有能力开展特殊教育。即使以上几家可以进行综合治疗的机构,也只能同时接受几十个孩子,这对于全国150万孤独症患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此外,家有孤独症儿童,家长受到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也是巨大的。不仅仅家长遭受着周围人的歧视,孩子也是如此。有些症状不是太严重的孩子,能够随班就读,但是他们怪异的行为被老师认定为“不听话”,常常面临受批评、被罚站、被别的孩子轮流“监督”等不平等待遇,成为同学们的笑柄。

家长需转变观念,客观理智地进行孩子的康复

大众医学:为了治好孩子,不少孤独症患儿家长多方求医,甚至有的还把工作辞了,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期待着有一天奇迹能够出现。我们非常理解他们的做法,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柯晓燕: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几乎每一位家长刚开始的时候都抱着很大的希望,到处看病,寻求帮助,甚至辞掉工作。结果,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现在也有不少机构,摸准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只强调他们的训练或治疗效果,让家长误以为只要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或治疗就能让孤独症儿童变得跟正常孩子一样。这显然是个美丽的谎言。

虽然孤独症的预后不容乐观,但其与症状严重程度、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治疗是否正确、及时、持续有关。我们希望,孤独症患儿的家长们在得知孩子的病情后,首先要向专业人士咨询,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孤独症的各种治疗方法,反复权衡利弊后,做出客观、理智的选择。家长应该做到既不盲目乐观、抱着过高的期望,也不一味悲观、轻易放弃,而是要给孩子恰当的治疗和训练机会,利用和发挥孩子已有的能力,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让他们能够从事简单的劳动,尽量达到生活自理和独立生存,最大程度地融入社会。

而这最重要的一点,恰恰被大部分家长忽视了。他们迷失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而忽略了对孩子社交技能的培养、自理能力的锻炼和将来的职业规划等。我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一个瘸腿的孩子,家长应该教他学会适合他生存的技能,而不是一心想完全矫正瘸腿,让他跟正常人一样,因为依靠现有的治疗手段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孤独症患儿的家长必须面对现实,作出理智的选择,让孩子得到专业的诊断和评估,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发育情况、智力水平、适应能力等制定出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并且,这种治疗是终身的。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这些,将对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大有帮助。

“家长应该做到既不盲目乐观、抱着过高的期望,也不一味悲观、轻易放弃,而是要给孩子恰当的治疗和训练机会,利用和发挥孩子已有的能力,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让他们能够从事简单的劳动,尽量达到生活自理和独立生存,最大程度地融入社会。”

民间训练机构意义重大也存在不足

大众医学:因为医疗机构和公立特殊教育学校不能满足众多孤独症孩子的训练需求,近年来,民间出现了不少专门接受孤独症儿童的机构,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解了很多家长的燃眉之急。您认为这样的机构有什么积极意义或存在哪些不足?

柯晓燕:有需求就有市场,应运而生的民间训练机构确实对缓解孤独症孩子的训练难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无论是公立的还是民间的机构都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大部分机构都在开展应用行为分析、程序结构化教学以及感觉统合、认知、语言、游戏、音乐、美术等训练,但很多“形似而神不似”,看上去开展了不少训练,可并不能根据每个孩子的需要提供全面的、专业的服务。而且,疗效评估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就是说,家长没法知道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取得了怎样的效果。不过,国家“十一五”计划已经将孤独症纳入了残疾人的范畴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孤独症将被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能接受孤独症孩子的特殊教育机构将会形成网络。同时,孤独症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疗效评估也将会得到专业的支持。

TIPS:民间训练机构面临师资和资金双重困境

陈洁(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负责人):目前,我国有近100家大大小小的民营训练机构接受孤独症儿童,对他们进行训练和教育。孤独症儿童难以在小组学习的环境下去主动学习,对他们,只能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训练,所以师资力量不足是个大问题。从事特殊教育,苦和累不说,心理压力大,待遇又低,因此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特殊教育并坚持下去的人很少。而且,训练孤独症儿童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我们的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摸索。除了师资不足以外,民间训练机构自负盈亏,资金也很紧张,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重了师资力量的不足。

为了缓解师资和资金的不足,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如招募志愿者、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较低的收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政府也开始关注这一群体,上海自去年开始,凡是在政府认可的孤独症训练机构接受训练的0~7岁儿童,将每年得到3000元的补助。我们现在只能同时训练30多个孩子,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我们还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们掌握训练方法,自己在家庭和社区的环境中对孩子进行训练。

公众需要宽容地接纳他们

大众医学:现在,社会已经开始关注并帮助孤独症这一群体,但是力度还远远不够。如果身边就有这样的患儿,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

柯晓燕: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怀着包容的心态,理解他们,接纳他们,帮助他们。特别是学校和老师,更不能歧视他们,应该给他们融入集体、接受教育的机会,尽可能地容忍他们的“怪异”行为,多花一点心思,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跟他们沟通、交流。事实也证明,有些孤独症儿童被别人关注后,会慢慢主动地去关注别人。我想,如果公众能够做到用宽容的心去接纳他们,是对孤独症患儿家长和家庭的最大安慰。

编后:随着人们对孤独症的逐步了解,相信家长能够比较客观、理智地给孩子以恰当的治疗和特殊教育,相信学校、老师能慢慢理解并接受这样的孩子,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怀着包容的心态跟他们进行交流……这样,“星星的孩子”才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TIPS:我国部分孤独症治疗、教育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病学研究室、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

青岛市市北区自闭症研究会以琳自闭儿训练部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沈阳市儿童医院心理科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深圳市康宁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

湖南省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中心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哈尔滨市小天使育才学校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范文第3篇

>>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自闭症儿童社区康复的现状与发展 筛查预防自闭症,又有新招了 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方法研究 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早期干预研究综述 浅谈自闭症儿童 浅谈儿童自闭症 关注自闭症儿童 华中地区自闭症儿童服务现状调查 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研究 自闭症儿童的生存现状研究 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现状调查研究 自闭症儿童教育诊断评估工具及其特点分析 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 “自闭症儿童”的孤独世界 儿童也患“自闭症”吗 聪明的“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医疗 浅谈自闭症儿童教学 儿童自闭症治疗方法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陈英才,黄慧桃,等.大庆市让胡路区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流行病学现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4):331-333.

[7]王艳娟,卢云,等.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诊断与识别[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236-4238.

[8]任爽,等.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与CHAT-23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2):946-950.

[9]邬方彦,徐秀,刘静,等.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的应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4):288-191.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范文第4篇

由于孤独症在我国现有法规政策中仍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加之人们对孤独症认知程度较低,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并未正式纳入社区康复范围,仅有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建立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支持体系,其他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准备状态。

(一)北京市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现状

北京市是我国开展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治疗较早的地区。1993年北京成立了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正式开展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训练。北京市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如下工作:(1)社区辅导员培训。对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首先是对社区辅导员进行教育培训,辅导员与孤独症儿童班主任共同对其进行训练并深入到户,为孤独症儿童家长提供咨询与帮助。(2)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对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医疗支持主要包括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场所、开办康复讲座。并对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状况做出定期评估,计入病案,为孤独症儿童制定社区康复计划。(3)创造社区活动机会。社区生活支援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长提供了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通过举办孤独症儿童联谊会、家长交流会,让孤独症儿童发展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通过活动也帮助家长们相互沟通、鼓励增强了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信心。

(二)广州市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现状

广州市社会工作发展专业化程度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广州市各界对孤独症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广州市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支持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如下2个方面:(1)启动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广州市残联下属机构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了孤独症儿童训练基地,开展结构化教学、感统综合训练、语言治疗和流程教学等一系列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成立了孤独症儿童分会,为推动和发展孤独症儿童训练工作,促进家长掌握康复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空间。(2)成立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专业机构。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队伍中,除公立医院外,大部分机构都属于非营利组织,由孤独症儿童家长或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建立。当前广州市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机构普遍拥有受过专业训练、有爱心的教师队伍,能够定期得到香港专家、督导的技术支持。机构定期为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更新专业知识,确保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

二、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发展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的政策扶持对于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当前应尽快将孤独症纳入法定的“残疾标准”中,从而有利于残联组织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明确纳入工作范围,能够着手制定有关具体政策和开展实际工作。如开展全国性孤独症儿童情况调查,为康复机构提供相关政策倾斜,协助宣传普及孤独症知识,组织相关人员培训等。

此外,由于孤独症儿童不同于聋哑人、盲人或肢残人士,自己能够成为法律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权益主要靠其监护人去争取。因此,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在促进政府加大对孤独症患者的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孤独症儿童的接受和关注程度上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二)推广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康复服务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次级系统,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和安身立命的重要场所。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家庭的形态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但对于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其发挥实际效果离不开患者家长的参与,笔者建议大力推广“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模式。具体包含如下要素:(1)认识到家庭在孩子生命中是恒定的,而服务体系及其工作人员是流动变化的。(2)将孩子首先视为孩子,而非贴有孤独症标签的儿童患者。(3)始终以支持性的方式与家长分享咨询,认可家庭康复的优点与多样性。(4)为家长营造轻松自在的交往环境,促进在不同层次上家长与社区专业人员的合作伙伴关系。(5)鼓励并促进孤独症儿童家长之间的相互支援。(6)确保服务体系设计的灵活便利,能反映家庭需求。

根据以上对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康复模式的阐释,笔者认为,充分尊重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是该康复模式的首要理念。在此模式中,家长和专业人员的地位是平等的,孤独症儿童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受到重视,才能为他们的康复提供持久的基础。但也应认识到,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康复模式在推广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首先,该模式尚处于新生阶段,还缺乏具体的操作经验,存在着社会工作人才不足等问题。其次,由于社会对孤独症的认识程度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孤独症儿童的问题没有引起广泛的公众关注,要推广该模式,亦普遍存在社会支持力度不足等困难。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范文第5篇

孩子至今不会用语言表达愿望要求,也不明白别人说话的意思,经常呼之不应,即使是熟悉的名字,也听而不闻,好似聋子,我们教他也不学。为此还带他到大医院的口腔科和耳鼻喉科检查过,大夫说声带和听力是正常的,但是孩子不会说话,我们真是很着急,更主要的是这孩子还很孤僻,不喜欢与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小时候挺好带的,就是自个玩,也不要大人陪,周围发生了什么事,很少能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但这孩子对电视上的广告和天气预报格外感兴趣,只要一听见声音,他就会从小屋跑到客厅去看电视,表现出津津乐道的样子,有时会在别的场合蹦出一句广告词,别人都不知什么意思,他很喜欢写字和认字,已会认二三百字了,好象并不知其意思。他的行为也怪怪的,给他买的玩具他不喜欢,小朋友都喜欢的玩具,象积木、拼图、电动玩具什么的,他连看都不看,就喜欢老玩小瓶盖、电视机按钮、门把什么的,还爱看自己的小手,拿起东西总爱放鼻子上闻一闻……

父母不停的说着,内心的痛苦、无奈、无助溢于言表。

“大夫,我们的小孩究竟得的是什么病?”这是他们就诊时问的最多的一句话。“你看我们俩身体也挺健康的,孩子生下来也好好的,1岁前可好玩了,人见人爱的,现在怎么会这样呢?不说话,不看人,不理人,也不学东西,生活能力很差,根本上不了幼儿园,送过两次都被退回来了,我们也不能养他一辈子吧,大夫你说我们的小孩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是怎么得的?还能治吗?”

带着父母的期望、疑问我陷入了沉思,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具有广泛而严重的

发育障碍的特征。

后来,我们通过对涛涛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他与同龄孩子相比,在人际交往,语言交流,行为模式,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发育落后。在进行相关检查后,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最后诊断涛涛得了“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什么病?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和一般儿童疾病不一样,属于发育障碍。患儿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重复刻板。孤独症 最早由美国精神科医生Kanner在1943年首次报道,共有11名儿童被诊断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儿童。他观察到一个5岁的男孩,表现出一些奇特的症状:这个孩子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旁若无人,记忆力惊人,两岁半时他就能流利背诵《圣经》23节以及历届美国总统的名字,但却不能与人正常对话。说话时你我不分,迷恋旋转木棍、平锅和其他圆形物体,对周围物体的安放位置记忆清楚,同时对位置的变动和生活规律的轻微变化均感到烦躁不安。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儿童孤独症”,又叫“自闭症”。

那么孤独症究竟是怎么得的呢?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儿童孤独症主要是由多种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而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及父母的人格特征、文化程度、从事职业、经济水平等对孩子的心理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看,该病的发病率为一万个儿童中有2~13个孤独症儿童,男女性别间差异显著为7~91。

儿童孤独症有哪些主要表现?

孤独症儿童多表现为:

(1)孤独离群。即不会与人交往。不能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这也是家长就诊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愿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你我他不分。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却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打头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约75%的孤独症儿童智力低下,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部分智力低下的孤独症儿童在音乐、绘画、计算、识字、机械记忆等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呈现孤岛智力现象,令人不可思议。象4岁的涛涛特别喜欢认字和写字,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小贴士:该病多在3岁内起病。多数病儿早期症状在婴幼儿期就已出现,至1~2岁症状明显,可出现语言功能退化停滞,表现典型孤独症症状,也就是Kanner三联征,即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重复刻板。由于父母缺乏婴儿心理行为发育的知识及缺乏对儿童孤独症的了解,使得孤独症不易早期发现且发病年龄难以确切估计,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说话晚,不用急,“贵人语迟”;孩子不缠人,从小好带;孩子孤僻不合群,是独生子女的特点等等,延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

儿童孤独症能治吗?

孤独症是一种儿童早期的广泛的心理发育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如未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预后很差,对儿童社会化功能损害极大,致残率高。在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需有人长期照管。但只要家长坚定信念,坚持治疗,对孩子充满爱心、耐心、关心、信心,儿童孤独症还是可治的。孩子是可以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并且发现周围的世界,其本人的社会功能,适应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很多孤独症儿童经过治疗,走进幼儿园,迈进学校和社会,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也是对父母坚持治疗的最好的回报。

儿童孤独症如何治疗和预防?

首先,父母对疑有孤独症倾向的儿童,应尽早去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儿童神经精神、心理、保健专业)确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年龄、临床表现、功能损害各不相同,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治疗前由主管医生和家长一起评估儿童的基本心理功能,如语言,社交,动作行为,生活能力等发育水平,然后制定个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尽管孤独症的病因不明,但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行为治疗,教育和训练,如语言训练,社交训练,感统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训练,游戏活动等,并辅以药物治疗,但并不是每个孤独症都需要服药,目前也没有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治疗师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多教、多练、不断强化、长期坚持,患儿就可取得明显进步,病情可得到积极、有效地控制。

另外,母亲要注意孕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肉类等"酸性食物"的摄入,建立亲子依恋和情感联系,家长应让孩子多与外界环境接触,让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交往和学习,使其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健康发展,以有效地预防儿童孤独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