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概念教学的策略

概念教学的策略

概念教学的策略

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第1篇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线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常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

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 只是从单方面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这样长此以往就严重影响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运用,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

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不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4.教师教授概念的方式

有时教师往往会表示出忽视概念教学的大方向认为学生掌握起来很简单,在低段教学中一味的追求直观教学,口头讲解概念并且结合先备好原型材料或样例说明概念其实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着,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到了最后还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如乘法口诀;学习的场面热闹非凡,各种教具学具的使用等课堂教学看似成功,可是却中看不中用,到了课后概念的使用却很迟钝,那么结果还是要死记硬背。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创设科学合理的现实教学情境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用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才具有丰富的内涵,所以要创设科学合理的现实教学情境才能更利于概念的教学。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案例1:师: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男女生人数。)

师:男多女少这种现象从全国来看也非常明显。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几个网页,在网页中突出以下数据:

(1)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

(2)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

(3)男女比例失调,十年后我国将会有数千万光棍汉!

师:刚才我们提到的135:100和119.2:100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真实的数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新的表示形式,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只能吸收30%的新知,动手的话,可以达

2.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概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第二次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自觉与提升。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脱离现实生活的数学就好比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三、以练习设计为艺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重复,也不仅仅是信息反馈的手段,而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因此,教师要精心地、创造性地设计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作,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案例1: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新课后,可以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用一根长为20厘米的毛线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同时叙述已知条件:这个长方形的长为7厘米,宽为3厘米。现在把它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演示为正方形)。如图:

提出思考题:

1.这两个图形的什么在变?什么没变?

2.你能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08-02

小学是挖掘、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基础阶段,但由于学生此阶段的思维能力还不成熟,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知识的掌握往往具有一定难度。对此,教师应全面了解、把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积极尝试各种新颖、有效的概念教学策略,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

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对于思维、接受能力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在设计概念教学活动时,应结合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且在学生自主预习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所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比如:在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性预习,而为了避免学生在预习学习中,只是对相关知识进行片面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来对其预习作出恰当指导,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把握准确的预习方向,真正理解其中的定义,从而为其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概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做出进一步培养,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其概念分辨能力,教师应给予重视[1]。

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学生的心理状况往往会对其学习能力、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出全面了解,采取更适合的教学策略,如,迁移性、形象化等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构建、优化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知识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全面把握知识结构特点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2]。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结合其现有认知水平,适当融入一些实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以概念形式来为学生呈现知识结构。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学生回忆或是观察身边周围的轴对称图形,并在相应的实物上画出相应的实线来进行轴对称的表达。这样不仅可以全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也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信息,全面满足其认知发展需求。

另外,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恰当的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点框架,且进行系统化的对比分析,并针对性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引入,以此来加强概念知识间的衔接。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恰当的转化相同、不同概念间的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表象。例如: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以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点恰当的引入其中,让学生以此来实现知识点的科学整合。

三、强化概念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教师在设计、组织概念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在全面了解、把握学生认知发展需求与兴趣爱好基础上,积极采用较为生动、形象的教学策略,全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其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当中。对此,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实践之间的有机整合,通过设计、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为学生传授相应的概念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对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获得更全面的理解,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将概念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3]。

比如:在讲解“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在生活中”与这一知识点相关的实际物体,并给予其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究空间,引导其以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然后教师再结合其知识的特点,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探究做出恰当指导。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此外,再次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深刻,且能够准确、灵活的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概念知识教学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认知需求、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概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概念知识,从而在激活其数学思维的同时,获得理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小龙,周国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3):26-27.

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1引言

有一位英国名为哈曼的教学家有“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1]的教学观点。在实际的概念教学引入过程当中,应当需要全面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这是对学习新概念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全面有效的引入策略应当需要达到三方面的目的,其一为能够充分地吸引到学生好奇心从而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其二为能够促使学生的知识回忆,以便于构建和数学知识相关等各方面的基础,其三为可以侧重于重点与难点的分析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充分体现概念相对应的关键属性,对学生后期阶段的概念理解有着重要的帮助意义。

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

2.1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在课程刚开始的阶段,可以适当地引入部分生动有趣形式的数学故事与数学试验等各种简易活动,从而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小学生本身具备的心理特征。数学活动的具体设计过程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与此同时应当需要注意实现数学活动和数学知识能够形成有效相互渗透的教学目的,促进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实际效果。在概念教学的实际过程当中,能够把教学内容相应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预先设置在具体的活动当中,为了能够方便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相应地结合教学内容相关介绍概念的有关历史发展与人物故事,有利于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概念的学习[2]。

2.2回顾重要模块的基础知识

在实际课堂当中辅助学生回顾其有关方面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易于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共鸣感。在学部分的新概念环节之前,学生所具备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已经是属于相对比较丰富的状态,这部分具体的知识基础语言生活经验通常可以作为知识与情感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要擅于运用这种实际特征,能够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乐趣引申到数学课堂,可以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相应的数学课堂,这种形式的概念引入过程能够很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促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方面上的共鸣感。

2.3展示形式丰富的典型素材

展示形式丰富的典型素材,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实际典型素材实行相应的分析对比,进而能够更好地体会概念相应的具体本质属性。在概念教学的实现过程当那个中,概念相应的本质属性愈发明显与突出,则就会愈有助于学生对于概念进行有关的理解与掌握[3]。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选取那些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概念本质属性的具体典型素材来实现概念说明的教学目的。在进行典型素材的展示过程中,应当注重展示素材当中具体的变式素材,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某一类具体事物相应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假如仅仅提供了一部分标准形式的实物与情境,学生相应的感知显得不够充足,这样是难以进行某一类具体对象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区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各种不同角度或者方法来实行变换素材的模式,从而能够很好地突出概念相应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能够准确与深刻地掌握概念具体的本质属性。

2.4探索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

学习并非只是简单形式的信息积累过程,更为关键的应该是对于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从而能够引发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目的。在概念的引入过程时,需要帮助学生对于新概念有关知识的复习,构建其旧知识和新知识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促使新概念相对应的本质特征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实现精确分化的教学目的,进而能够提升迁移学习的作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充分良好的认知结构体系[4]。

3结束语

在概念教学的实现过程中,学生应当作为学习的主体,经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积极地引导学生由要我学的状态进入我要学的状态,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出学习概念相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际概念教学环节中,掌握概念固然应当是学习的重心,经过展示出直观丰富的典型素材实现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具体思维形象中相对应的具体性和概念抽象性的相关矛盾,能够引导学生达到概念本质属性的深刻学习目的,以实现概念教学的效率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邵燕萍.让“静态”概念“动”起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2).

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292-01

引言

高中笛Ц拍罱萄С晌当前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实际的教学中轻视概念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有针对性地提出高中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新数学概念的内容,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个数学概念,并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的是如何形成的。

1 数学概念概述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在数学知识系统中数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数学推理与证明的都需要依据数学概念才能进行;因此,它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概念通常包括名称、定义、属性和例子四个方面。例如“三角形”这个概念,“三角形”这个词组就是概念的名称;“在同一平面内有三角之和为180°”就是概念的定义;“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属性有:在同一平面内、三角形、三角之和为180°;符合概念定义所要求的特征的具体图形都是这个概念的例子。

2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利用技术手段

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丰富经验性理解。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呈现概念不同的表征形式,与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知识形成广泛的联系,使技术的优势得以发挥。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理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手段相互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形成问题解决的技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思维层次及水平,为概念的形式化与结构化的理解奠定基础。比如,利用电脑,通过数学软件,来更直观的展示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作出的图形和二次函数图象抛物线有何异同?能求出这条曲线的方程吗?怎样建系最合适?教师组织学生再次分组进行实验研究并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一种方程形式y=2Px猜想得到其他三种不同形式的方程。

2.2 结构化的教学

形式化理解关注单一的高中数学概念或其他知识,没有把与其有关的概念拿来一起比较、分析,发现其异同或是否有层次关系.所以理解的丰富性的程度和精确性都有所欠缺。所以,当概念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结构性,紧密复杂的关联性,清晰的脉络时,学习者对此概念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与精细,更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要求概念的学习一定要有一个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的教学设计,为形成高中数学概念的结构化理解保驾护航。比如:偶函数概念:一般的,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为什么不加上:“-x在函数f(x)的定义域内,即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而暗含在f(-x)=f(x)中”。

2.3 科学合理运用“数学史”

重视知识形成中学生要充分参与,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式化建构过程,高中数学概念学习也必然要遵循这个理念。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一个高中数学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更要知晓其曲折的发展与完善过程,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形式化的抽象概括。更为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技能,提供数学探索能力,收获成功的体验,增进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为结构化的理解提供保障。比如: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先提问:谁最先使用“函数”一词?随之可以较少使用者―莱布尼兹,然后介绍他的生平:生于莱比锡,他8岁自学拉丁文,14岁自学希腊文,15岁入莱比锡大学法学系,是罕见的“神童”、作为:写下了大量数学笔记,也有他引进的常量、变量与参变量等概念等。

2.4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数学概念都是用文字叙述的,且文字精炼、简明、准确,对有些数学概念的辨析简直需要“咬文嚼字”。为了深刻理解数学中的概念,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概念,重点部分需学生大声朗读,仔细领会概念的含义,提高对新概念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排列概念引入: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这个定义的理解就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辨析:一是“取出元素”,而且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这就说明只有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排列顺序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个排列,元素完全相同,顺序不同或者元素部分相同,顺序一样,都是不同排列。

2.5 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

在概念课的教学中,教师需精心设计生活型问题,将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热点联系起来,使数学概念不只是空洞的理论,让学生经历从学习数学概念到建立数学模型,再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的概念,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比如:向量的和与差:已知河中的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15km/h,有一艘小船的时速是30km/h,船自南向北行驶,那么,该船的实际行驶方向和速度是多少?如果要求小船实际上由南向正北方向行驶,那小船应该怎样行驶,总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3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

每个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形成,同时深刻理解并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第一关。数学概念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学懂,还要使学生领悟蕴藏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基本解题技巧,要通过概念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乃至数学素养的提高,以达到三维综合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数学中概念较多,它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及其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数学定理、公式和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为了深刻的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必须认真阅读教材,仔细领会概念的含义,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数学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技术手段、结构化的教学、科学合理运用“数学史”、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等策略,使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切实搞好数学概念教学,充分发挥数学概念教学的指导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伟伟.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个前后连贯的体系,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是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时,要重视创设条件,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要根据不同类型概念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特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

一、重视演示操作,建立表象

感知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认识,它虽然是简单的认知过程,却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站在思维分析的角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具体的思维情境中,建立正确、清晰、深刻的表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又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米”和“厘米”等较小的重量长度单位时,我们通过实物图像的直观性,联系儿童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来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可先让学生采用称、掂、量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概念,用思维的形式建立起“吨”、“千米”等较大的新的重量、长度单位的概念。

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而复杂的认知过程,只有为他们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直观教学,才能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

二、逐步抽象,形成概念

获得表象只是架起了由具体事物向抽象概念过渡的桥梁。虽说它是感知的结果,但还不能说获得了表象就形成了概念,学生要形成准确的概念,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在更高层次上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形成概念。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我们安排了如下的活动:

师:把16支铅笔分给2位学生,每位学生分得几支?

生:8支。

师:把这个文具盒内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3位学生,每位学生得到铅笔数为多少?

生:1/3

师:如果把它平均分给5位、10位学生呢?

这样做沟通了具体数量和抽象数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有效地建立分数的概念,再点拨引导,在自由探索中对分数的概念逐步内化。上述活动告诉我们,不论何种概念知识,学生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就到位的。而要深化认识,单靠简单强化是难以奏效的,这需要在知识应用教学中,加强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三、强化练习,巩固概念

巩固概念是概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而且是将概念从一般转向特殊的过程,在学生已理解和形成概念之后,应引导他们对概念进行比较归类,既要注意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内在联系,使其系统化,又要注意概念之间的不同点,把有关概念严格地区分开来,不致引起混淆。

在练习中,小学生会因为没有准确掌握概念,或概念模糊,而导致解题错误。例如:①互质数没有公约数;②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25除;③2.618618618是循环小数。

许多学生认为这三道判断题都是对的。第一题错判的原因是对“互质数”这一概念没有很好理解,因为任何两个数至少都有公约数l,因此不能说“互质数没有公约数”;第二题错误的原因是不明确“数字”与“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来写数的符号叫数字,共有10个数字,把这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数字或几个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或多少叫做数。此句应改成“……这个数的末两位数字所表示的数能被4或25整除”;第三题错判的原因是对“循环小数必须首先是无限小数”,2.618618618是有限小数,当然就不是循环小数。

因此,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概念,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地练习,来巩固、深化概念,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四、灵活运用概念,提高能力

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须要回到生活实际中去,教师通过设计富有实用性的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思考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等问题。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理解引向深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各种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