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少儿 课余体育锻炼 学校体育 心理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库的查阅。同时,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整理了有关少儿体育的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2专家访问法

研究初期,通过走访高校以及少儿体育的专家,采用开放式访谈方法,获得了有关少儿课余体育锻炼教育方面的一手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2结果与分析

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许多标准,但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少儿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智力发育正常的心理品质。心理学研究提出,少儿身体的发育与其心理能力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身体活动对少儿智力发展的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少儿的神经系统以及其它一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因此,从心理学理论的研究角度来说,课余体育锻炼更利于人的智力发展。智力的发展又分别从注意力与观察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力方面展开说明。

2.1少儿课余体育锻炼对学生注意力与观察力培养的分析

注意力是指意识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观察力是指主体对对象的一种仔细考察的能力,是对一定对象的有意识的指向性认知过程,它是“心灵的门户”,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起点。出生后不久即具备无条件的定向反射能力,以后逐步发展成两种注意。一种没有预定目标、是不由自主的注意,称无意注意;另一种有预定目标,是通过主观意愿来支配的注意,叫有意注意。研究结果:1岁半小儿只能集中注意5~6分钟;3岁时为15~20分钟,5~6岁时为25~35分钟。少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越强,智力发育水平越高。90%的人认为少儿课余体育锻炼有利于少儿意识指向性与集中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观察细致、精确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少儿课余体育锻炼对少儿无注意力的培养也有相当大的帮助。所谓的无意注意不等于注意力不集中,它是一种特殊的注意方式。因此,少儿课余体育锻炼老师的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随着年龄增大,无意注意将不能完全满足少儿的学习需要,应逐步训练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求的内容和活动上,促进有意注意发展。

2.2少儿课余体育锻炼对少儿记忆力发展的分析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过去生活中感知过,思考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并能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被回想起,或当它们重新出现时被认出。记忆的量可以从记忆的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等方面来衡量。影响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如情绪状态、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等等。少儿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他们的情绪经常处在一种积极调动的状态下,75%的人认为这种积极的情绪对他们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有着积极影响。

2.3少儿课余体育锻炼对学生思维开发的分析

“思维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表7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有利于右脑的进一步开发。人们在学习套路动作或参与活动时,都能凭借自身的感受、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引起机能和精神上的高度兴奋,引起右脑思维的快速运转,各种活动的形象反应在脑海之中,产生丰富的生活联想,并不断扩大延伸。这种从一点到多点,从一线到全面的想象,便使人们置身于这种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过程使人的想象力增加,思维反映灵敏,思维方式活跃。及时发挥和利用这种教育手段会使学生的右大脑得以充分开发,使其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体育锻炼在形象思维活动的带动下,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左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发,从而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4少儿体育锻炼对少儿创造力培养的分析

任何艺术的审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模仿着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体育活动中也不例外,在体育锻炼中伴随着动作的进展,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必须的。因此动作模仿的背后意味着创造。少儿课余体育锻炼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少儿的创造力。70%的人认为从小系统地参加体育锻炼对少儿智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十分有利于少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一些家长认为体育活动可有可无,并担心过多的身体活动会对少儿智力产生负面影响的顾虑是完全可以打消的,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对少儿智力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智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感觉、知觉、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操作智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据笔者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大多都性情开朗、活泼好动,并充满自信性。此外,体育锻炼还有利于孩子们意志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等等。由于少儿所处的独特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是其心理发展最脆弱、最不稳定的时期,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去关注、培养与呵护,培养健康的心理与良好心态的方法众多,其中体育锻炼不乏是其中的一剂良方。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学 加强培养 自主锻炼意识

在没有任何教师指导学生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下达的练习任务,同时对身体进行思想与意志的锻炼,这一过程我们一般称之为自主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正确地建立锻炼目标、锻炼内容及锻炼方法,还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对于高职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能力

1.1加强课堂教学的有趣度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度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具有特别感和乐趣性。同时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情景音乐和难度适宜的游戏,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在示范体育动作时应提高形体的优美度,以便为学生营造生动自然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这门学科的兴趣[1]。只有在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2加强课堂教学的多元化

在过去传统型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研究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挖掘法及展现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而随着各门学科呈现先进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方式。多媒体技术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多种教学手段,如图像、声音及动画等,同时要结合传统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完整体现出来,从而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

1.3加强课堂教学的实际使用价值

在制定体育锻炼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将锻炼重点与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制定与其就业相关的针对性锻炼内容,以便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与劳动强度。例如:对于长期固坐的学生,教师应建议学生多开展韵律方面的运动;对于长期直立的学生,教师应建议学生多开展慢跑、骑自行车及快速行走等运动;对于长期运动的学生,教师应建议学生多开展游泳、爬山及打球等运动[2]。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主体育锻炼的实用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终身自主锻炼的意识。

1.4加强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有效度

学习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思想与体育态度。在实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调整理论知识的教学比例,给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逐渐了解锻炼和健康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树立自主锻炼意识。

1.5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学练环境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属于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在确保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练环境。从学生爱好的多个角度出发,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自己做主的学练环境中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2.提高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发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1快速适应就业环境

在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会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就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一定的困难度和艰苦性,其就职岗位一般会要求毕业生具备吃苦耐劳、勇于争取、坚持不懈及顽强不屈的精神[3]。在实际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自觉养成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长时间学练课内外体育内容,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识,促进学生达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及自我认识的境界。

2.2形成快乐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锻炼中,有目的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通过亲自体验和学练充分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让其自由选择锻炼项目和锻炼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反映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个性、爱好及才智的有效性发展,体现快乐的科学性教学方法,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2.3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钻研精神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自主锻炼意识,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提高探究式的学历能力,让学生在体育的学练活动中不断拓宽自主思维空间,增强独立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开展一系列钻研体育锻炼的活动,进而逐渐具备对体育锻炼方法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性发展,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4进一步深化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

大多数高职体育教学仍处于传统型的教育观念上,未能充分了解与掌握体育的各项功能和主要目标,将体育教学当做是简单的身体锻炼。由于教学方式单调乏味且各项体育设施过于简陋,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改革传统型的体育教学,就要不断更新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体育的各项锻炼活动,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5]。

3.结语

在高职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锻炼环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还应给学生创造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体育素质,养成终身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董富占,王高宣.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26):421-422.

[2]胡建明.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国西部科技,2011(15):176-178.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第3篇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体育教学也要注重其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提升其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体育教学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其教学的内容引入极为丰富,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动作形式以及线路等的变化,来创造更有新意的运动方式,或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俱乐部等形式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体育课上实现体质锻炼的同时,也是其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体育教学的创新是一种多样化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使体育成为更好的发挥其健身及娱乐的作用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教育也承担着学生人性构建等方面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知识的构建和应用,也有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等,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等院校体育教学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当前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而言,影响其创新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主要有学生、学校等方面的原因。首先,从学生的角度讲,对体育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高等院校的学生都已达到成年的状态,其对体育课的兴趣已经从小学、中学时代的喜欢追减衰减,尤其是女生对体育课基本没有兴趣。并且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理解扔提留在中学时代,以为体育课就是各种体能训练项目,给体育课以辛苦和枯燥的标签,这些都给体育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对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等产生影响,从而无法保证体育教学创新的实现。其次,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于创新教学的要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体育长期处于一种辅的地位,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缺乏重要的认识。在传统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长期处于教师主导课堂的状态,这些都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教学理念影响下,体育教学活动变得较为枯燥,也没有创新教学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体质锻炼以及娱乐等的需求。再次,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具有较多的竞技化的内容。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是给学生体育锻炼和娱乐心神的机会,使学生掌握身体锻炼和调整的技巧。但是实践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对于体育技能以及技术的教学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学生心理的调整以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相对缺乏,这从长远角度讲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最后,教师的整体素质无法满足创新教学的需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相对较低,教师的思想素质等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创新教学的实际需求。实践中,体育教师对创新教学的认识远远不足,其仅仅掌握训练技巧,对于学生思想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缺乏必要的认识,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高等院校体育创新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证高等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创新教育的思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一,要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使其更具创新性。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创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换进,使其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以创新性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从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积极性的培养等方面出发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使其发散思维能力等得到锻炼。将体育理论教学与体育活动的创新有机集合,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和选择的机会,使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高等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优势资源,对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对授课方式以及活动的开展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机会,使其知识和经验得到积累。教师可以通过俱乐部的形式来取代传统的教学,在俱乐部练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练习中进行思考和感悟,实现其体育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第三,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探寻解决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使其发现该项运动中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讨论等方式来解决学生的一些疑惑。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使课堂气氛得以活跃,实现了一种教学互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及课堂参与的机会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能够选择体育项目的同时也可以选择授课的方式,使其能够等到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也使其创新能力得以锻炼。第四,要注重学生竞争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身体机能的锻炼和调整以及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学生身体及性格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克服其畏惧心理等,使其对体育课以及自身更具自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性,以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竞争力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对于体育课的开展形式等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来提升其综合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融入更多创新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将竞技运动与娱乐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紧张的比赛环境下感受到一种轻松的氛围,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第4篇

跳绳 小学生 体育 锻炼 身体素质

跳绳是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中的重点教材,对于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身体素质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学校应当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跳绳算是一种适应性强和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体育锻炼方式。

一、跳绳相对于其他体育运动的优越性

跳绳是小学生比较喜欢和擅长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间接地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灵敏能力等各方面素质,跳绳被认为是体育运动项目中最有效、最简便、物资花费最少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乐趣和健身价值,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经常进行跳绳锻炼,能够促进人体运动器官的正常发育,对人体内脏机能的健康发展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对于其他运动形式来说,跳绳的形式多样,有简有繁,适合学生学习,对身体健康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小学生进行跳绳练习,可以提高自己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对于培养学生做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对小学阶段各年级跳绳教材的分析及设计

1.一年级

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但思维能力较差,不适宜做太过复杂的体育运动,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单人跳单绳、两人带人跳或者原地并脚跳长绳等跳绳形式的练习。例如,我在课堂上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两人带人跳的活动,即一名学生先起跳两三下,另一名学生从侧面去,然后两人同时起跳,用一条绳带两人跳的形式。这样的跳绳方式比较简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经常进行这一类的跳绳锻炼,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而且在运动的过程当中能够使同学与同学间进行互相配合,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二年级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双人跳的练习、跳双绳的练习以及双摇跳的练习,双摇跳练习的技术难度有所提高,即学生每跳一次就要将绳子回环两周,提高了对跳跃速度及反应力的要求,这种跳绳练习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让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双摇跳的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跳跃能力。

3.三年级

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跳绳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上下肢的灵活配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以及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奔跑能力,对这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进行集体跳长绳、穿跳、行进跳、长短绳结合条、两臂交叉跳等不同的跳绳方式。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认为集体跳长绳是三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4.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在跳绳体育锻炼中,可以在原有的跳绳方式中增加一些花样,不仅能够为跳绳练习增添情趣,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在跳长绳的时候,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4人一组,2个人摇绳,2个人跳绳,跳绳的两人在跳的过程当中可以进行一些空中传沙包、皮球等的趣味游戏,增添跳绳的乐趣。

5.五年级

五年级学生的跳绳练习,主要是对过去所学内容进行反复咀嚼消化的过程,强化练习频率,增加练习难度,可适当进行反摇跳的练习、跑着跳的练习以及双摇跳练习、钻绳跳练习等,只有多练习,多实践,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究创新,不断尝试新的跳绳方式,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

三、跳绳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正确的练习场地

小学生的跳绳练多是在操场上进行的,在跳绳之前,教师一定要安排好合适的练习场地,像一些沙砾多的地方和灰尘弥漫的场地尽量不要选择,如果是在室内锻炼,也最好不要选择一些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避免学生在跳的过程中不慎摔倒而造成严重后果,最好是选择在草坪地上进行锻炼,在室内的话可选择带有木质地板的场地或者是在水泥地上铺上地毯当做练习的场地,这些方式都可以确保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意外状况。

2.穿着合适的服装

多数体育运动都要求参加运动的人员穿运动服,小学生的体育课程也应当作出相应的硬性规定,鼓励学生穿运动装进行体育锻炼。穿运动服或一些轻便服装,可以保证学生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充分放松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充分活动起来,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3.做好准备活动

在进行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之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预备活动,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充分活动开,特别是手腕、脚踝、腿、足等各个部位,避免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拉伤、脱臼等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自己快速进入运动状态,能够提高整个体育锻炼过程的效率。

4.坚持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强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由简到难地改进自己的跳绳方式,在单人跳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双人跳、花样跳,一步一步增加跳绳锻炼的难度,在跳绳的过程中,跳绳动作要由慢到快,跳绳的花样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跳绳的方式不断进行创新改进,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5.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

在跳绳的过程中,跳绳者要两眼直视前方,切忌全脚掌落地或用脚跟落地,要用前脚掌落地,避免全脚掌落地和后脚掌落地造成脑部、骨骼、内脏等器官受到震动或损害。在跳跃的过程中,要学会有节奏地进行呼吸,保护内脏器官,跳起时两臂的大臂紧靠身体两侧,上臂呈水平状态,两肘稍向外屈,手腕发力进行内旋外屈跳跃运动,保证在跳起的时候绳子稍接触地面,这样还可以节省一定的力气。正确的跳绳方法还需要每位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教师只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跳绳方法,才能真正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体育锻炼中的跳绳项目不受场地的限制,简便易行,乐趣无穷,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跳绳作为一种辅的教学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正确合理地安排跳绳的场地和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跳绳方法,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究新的跳绳方法,提高跳绳锻炼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进行跳绳锻炼的热情,更好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

参考文献:

[1]张永进,张一.孩子跳绳总是很差劲怎么办[J].少年儿童研究,2011,(11).

[2]黄兰宁,薛伟霞.关于小学生品优、聪慧、勇顽三项素质的现状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第5篇

数学是较为严谨的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当然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律,运用一定的数学公式,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数学就是机械的呢?当然不是,我们知道数学的表现形式其实是灵活多样的,即使是其答案唯一,但是其解题的思路却是多样的。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灵活性的角度出发,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不要一味的将数学划分到“理科”的范围,进而对数学产生一种枯燥、机械等印象,这显然是对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是不利的。从教学规律上考虑,笔者提出以下教学方式,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一、进退自如,锻炼灵活性

要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而引导的方式,主要是从思想意识和实战练习的方式进行。所谓从思想意识上进行强调,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路上进行专门的设置,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为教学目标之一,如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从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可以采用什么解题方式呢?”、“从其他角度看,这个题目还有其他解法吗?”等这样的提问方式,从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而所谓实战练习,也就是课堂数学练习。这也是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主要方式。

比如采用以退为进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思维的锻炼。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对学生进行实战练习的同时,还注意对学生进行概念上的引导。如笔者在课堂上首先进行了以退为进概念的形象导入:在运动场上,跳远和跳高运动员,总是看准了起跳线后,就往后退,接着急速助跑,一跃而起。还有,就是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往往会往后退进步,才顺利将球罚进。那运动员们为什么要往后退?就是为了以退为进!而初中我们在学习数学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难题,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必然要努力向前,但是是不是只有把眼光朝前看,才有解题的可能呢?当然不是,从刚刚举的例子中,大家可以发现,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例: 01 (r)经过01 (R)的中心O,过任意点C任作O之切线交01于A、B两点,求证:OA与OB之积为定值.

思路分析:这题关键是探索定值。由于 O之切线CAB的位置是任意的,所以先“退”到特殊位置,即切点C重合于两圆的交点之一,例如C重合于A1这时,显然有OA1·OB1=2Rr为定值。当然,若使切线居于另外的特殊位长置,如成为两圆之公切线或垂直于两圆之连心线时,均可简便地探辱得同样的定值2Rr。

证明:由于定值出现,证明就目标明确了.因为要证OA与OB之积,等于O (R)的半径与01(r)的直径之积,故在一般情由况下,作辅助线OC及BBl,就非常自然了.这时,通过RtOAC-RtOBlB,便可立即得到证明。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对于数学中出现的运动的问题,往往可以先“退”到静止的状态,然后根据已知信息,结合图形的特点,从中找到它的规律,这是“欲进先退”思想的光辉范例。这样的例子在数学学习中是经常碰到的,初中数学教师只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这种灵活运用的思维就可能会不断的得到提高,这有助于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