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药工程的前景

制药工程的前景

制药工程的前景

制药工程的前景范文第1篇

一手抓发展,一手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仲景宛西制药集团(以下简称仲景宛西制药)拿出近亿元用于扶持贫困农村发展产业、支援贫困地区基础建设、扶持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社会扶贫工程的“宛药模式”,备受社会关注。

产业带动 药农增收

“药材好,药才好”,是仲景宛西制药的制药理念。20世纪90年代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就意识到原材料的重要性,于是一个建设药材基地的规划在仲景宛西制药形成。

1998年开始,仲景宛西制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率先在西峡县寨根乡、二郎坪镇、太平镇等乡镇26个行政村建立起了20万亩的山茱萸生产基地。基地建设伊始,公司与药农签订了长达30年的购销合同,不拒收、设置最低保护价收购的政策,犹如一颗定心丸,让基地农户放心种植。

在此基础上,仲景宛西制药还从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环节进行全程参与。他们从河南大学、河南中医学院、信阳农专吸收百余名大学生,长期驻守在基地,对药农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投资500万元建立了8个购销技术服务中心,通过规范化管理,仲景宛西制药山茱萸药材基地率先通过了全国首批GAP认证。

技术作指导,销售不用愁,增收有保证,农民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高涨,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村组。太平镇细辛村258户,共889人,有山茱萸基地1万余亩,全村年产山茱萸100多吨,产值300多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仲景宛西制药把中药生产的第一车间建在了“田间地头”,用中药工业生产理念推动生态农业的大发展。仲景宛西制药运用同样的模式,先后投资近亿元分别在豫、皖、川三省建立了地黄、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等六大药材基地,辐射带动50万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仲景宛西制药形成的三省、六大药材基地布局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面貌换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仲景宛西制药也先后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

改善基础 助力发展

西峡县是一个山区县,多数乡镇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导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困难。

守着致富的资源却走不出脱贫的“怪圈”,是西峡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仲景宛西制药立足根本,倾力支持特困村组改善发展基础条件,打通当地经济发展的通道。

黑虎庙村位于西峡县回车镇东北部,全村15个村民小组,1280人。该村地处深山,通往双龙镇彪池村涉及5个组的6公里山村道路紧邻河道,坑洼不平,极大地影响了村民运送发展袋料香菇的物资。为了方便车辆通行,仲景宛西制药出资3万元给予修复,坑洼的路面已用细砂料填平,村民出行和发展经济的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当仲景宛西制药常务副总经理李明黎把3万元道路修复帮助资金交到黑虎庙村支书徐红玉手中时,徐红玉激动地说:“仲景宛西制药对黑虎庙村的多次帮助让我们心存感激,我代表全体村民感谢仲景宛西制药!”

2010年7月,西峡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在全县27万乡亲受灾,财产损失34亿元的大灾面前,仲景宛西制药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在第一时间捐款100余万元,帮助受灾村组恢复重建。

据统计,多年来,仲景宛西制药先后出资300余万元修通了5个乡镇、近30个行政村外出的道路,同时协同电力、通信、水利等部门实现了贫困地区通电、通水、通信息。

扶持教育 增添后劲

通过仲景宛西制药的资助,顺利学习完大学课程,毕业即被企业吸收进厂,实习、进入岗位、稳定发展、走上管理岗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一说到这,薛子顺就想起了仲景宛西制药对自己的资助,直夸公司是自己的恩人,终生难以报答。

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是仲景宛西制药实施社会扶贫的一大特色。投资500多万元,支持建设了西峡县城关镇第三小学、回车镇老庙岗小学、寨根乡方庄小学、二郎坪仲景小学和西峡一高学生宿舍等,改变了原来校舍危寒、简陋的面貌,为贫困山村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5年时间拿出500万元,在国内10所中医药院校设立“张仲景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子进行奖励,激励莘莘学子学习成才,为祖国医学发展作贡献。

每年高考前夕,仲景宛西制药都会为西峡县的考生们送去脑力宝、清热解毒口服液等药品。26年坚持送药,价值500多万元,受益学生近10万人。

仲景宛西制药在西峡一高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22年间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和特困生,让考入大学的学生顺利入学。

开展妈妈活动,出资100多万元,资助了188名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暖冬工程”“爱心邮包”等活动,让无数学子享受到仲景宛西制药的温暖。

无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让仲景宛西制药美名远扬,一些院校和学子纷纷为企业送来了牌匾和热情洋溢的来信,表达对企业的感谢、感激之情。

制药工程的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药品质量检测技术;高职

贵州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175家[1],受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支持,贵州省苗药生产企业,如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实现快速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黔药特色优势产品,如仙灵骨葆胶囊、艾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益心舒胶囊、维C银翘片、抗妇炎胶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咳速停糖浆、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肺力咳合剂、宁沁泰胶囊、热淋清颗粒、全天麻胶囊、妇科再造丸等,逐步形成以贵州百灵、益佰、神奇、同济堂、信邦、威门等龙头骨干企业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在我院很多专业都有开设,我们从制药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出发,深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2],培养适应药品质量检测工作岗位要求的,有理想、爱国家,讲文明、守纪律,能吃苦、稳基层,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3]。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的理论是我国学者姜大源在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于21世纪初提出来的[4]。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展课程设计已被广泛应用,课程体系设计要体现系统化,即一门课程至少有3个或3个以上学习情景。学习情景设计[5]是否合理要根据以下原则判断:一是学习情景之间是平行、包容或递进的关系;二是每个学习情景设计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重复的不是内容,而是过程或者步骤;三是比较应在同一范畴,不同学习情景属于同一范畴,载体相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实施均应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6个步骤进行[6]。

2学习情景设计

2.1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有了药物制剂技术、药理学、仪器分析等知识基础,但存在基础薄弱、收集整理资料能力较弱、对学习兴趣不浓、团队合作精神欠缺等问题。因此,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够知识、强技能”原则,以提高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以典型黔药为载体,从单项检测到综合检测均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遵循药品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即原辅料进厂检测—包装材料进厂检测—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成品质量检测,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理论,我们对传统学科体系进行解构、整合,将课程内容重构为应知应会基础知识、原料药检测技术、辅料检测技术、包装材料检测技术、半成品检测技术、成品检测技术(5个剂型)六大学习情景。依据药品质量检测基本流程:取样—检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填写检验原始记录表—出具检验报告书4个步骤,设计了针对原料药、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片剂、胶囊剂、糖浆剂、滴眼剂、注射剂进行分析、检测、出具检验报告的30个学习任务,增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原料检测能力、辅料检测能力、包装材料检测能力、半成品检测能力、成品检测能力和质量检验报告书书写能力等。

2.2学习情景任务描述

学习情景1共9个学习任务,学习情景2~5分别有4个学习任务,学习情景6有5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情景设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包含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都以典型黔药为载体,结合《中国药典》或质量标准、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学生进行药物质量检测、书写质量检验报告书等,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实现技能培养目标。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我们以典型黔药为载体,依托校中厂———贵州大西南中药植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真实的工作任务,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分组研讨法等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如在学习重量差异检查法时,要求学生自行分组,课前收集有关资料,通过“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环节完成学习任务,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4构建过程化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教学改革前,课程考核侧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成绩=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30%)+理论考试成绩(50%)。课程改革后,我们从学习态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3方面进行考查,学生成绩=学习态度(20%)+理论知识(30%)+专业技能(50%);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团队合作等;理论考试包括平时作业、章节测验、实训情况等,用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取代传统的实训报告;专业技能考核:结合取样、检测、填写检验原始记录表、检测报告、处理异常情况等工作过程,设计了5个考核项目,并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考核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要求,既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又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5课程建设方向

目前,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在国内同类院校都有开设,我们将多门课程优化整合,紧贴职业岗位要求,紧跟行业、企业、产业发展,紧跟地方经济发展,与国内同类课程比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与地方产业发展特色,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本课程改革思路虽然得到姜大源教授的认可,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5.1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原课程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探索,修订教学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鼓励专兼职教师积极开展教科学研究,撰写教研、教改论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制药工程的前景范文第3篇

[摘要] 近年来中药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纯化分离工艺,制粒工艺的新技术不断出现,质量控制、新型辅料的应用,使成品质量得到保证,再加上中药颗粒剂的用量小、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易贮存保管、剂量准确、便于调配等优点,使中药颗粒剂的前景更加广阔。

[关键词] 中药颗粒剂;提取;纯化分离;制粒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082-02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剂型,虽有可以随证加减、灵活组方、易于吸收、起效较快等优点,但有调配、携带、煎煮不便,汤液味苦量大,不易被人接受等缺点。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中药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费时耗能、久置易霉败变质等不足。另外,中药颗粒剂还可通过薄膜包衣,达到提高药物稳定性,掩盖某些中药的不适气味(如苦味、腥味等)和缓慢释药的目的[1]。

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应用颗粒剂,并且在生产工艺设备、质量控制、新型辅料的应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很快,日本以中药复方制成的冲剂有100种左右,我国已有200多种[1]。

1 研究现状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分为提取、浓缩、制粒、干燥、包装等工序。根据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其处理方法各有所异。但在大量生产中其过程一般采用煎煮法或水煎醇沉法提取,对提取液常采用常压蒸发或减压蒸发,获得清膏,将适量的糖粉、糊精或药物细粉混合均匀,加入一定比例的清膏制成软材,软材过筛制得湿颗粒,经干燥后整粒进行包装[2]。

1.1 提取工艺

提取工艺是制剂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不同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不同,所以应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处方中药物的化学性质及所制备的剂型的要求,选择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中药传统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3]。目前,煎煮法仍然是最常用的提取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提取方法和技术得到采用,提高了中药颗粒剂的质量。进年来,发展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酶提取法[4]等一系列先进的提取方法,使中药颗粒剂的发展带来新的飞跃。

1.2 纯化分离工艺

中药提取液成分复杂,以前的提取、浓缩、制成制剂的工艺方法使中药颗粒剂的质量得不到有力保证。如何纯化分离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的质量稳定是中药制剂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水提醇沉法,此法操作简单,但乙醇用量大,耗费成本高,药物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近年来一些分离、纯化新工艺、新技术相继得到研究和应用,出现了高速离心法、超滤法、絮凝法等[4-5]一些新方法。

1.3 制粒工艺

1.3.1 湿法制粒技术湿法制粒技术是在20世纪50年代制备中药片剂、冲剂时发展起来的一种制粒工艺,所用辅料多为淀粉、糖粉、糊精等,按浸膏比例、浸膏稠度等凭经验确定辅料用量,因而制备的颗粒质量不稳定。近年来,药学工作者通过正交、均匀设计等优选试验,通过考察辅料种类、用量、混合辅料比及制粒搅拌时间等因素对颗粒质量的影响,以颗粒得率、流动性、脆碎度等为评价指标,筛选湿法制粒的技术参数,有效地提高了湿法制粒的质量。

1.3.2 干法制粒技术干法制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制粒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湿法制粒避免了加入大量的糖和糊精等辅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辅料的用量。同时,干式制粒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短的优点,使其在颗粒剂制备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3.3 快速搅拌制粒技术快速搅拌制粒技术利用快速搅拌制粒机,制得的颗粒均匀,辅料用量少,制粒过程快。黄虹等[6]采用均匀设计和模式识别法对快速搅拌制粒技术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搅拌制粒机和物料的普适性参数的最佳值。

1.3.4 流化床制粒技术流化喷雾制粒又称沸腾制粒、一步制粒。该技术为混合、制粒、干燥一步完成的新型制粒技术,可大大减少辅料用量,并且使浸膏在颗粒中的含量可达 50%~70%,制出的颗粒大小均匀、外形圆整、流动性好、可压性好,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控制。同时由于制粒过程在密闭的制粒机内完成,生产过程不易被污染,使成品质量得到保证。

2 应用前景分析

2.1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

2.1.1 方便中药配方颗粒剂用量小,使用方便,便于携带。

2.1.2 易贮存保管中药配方颗粒采用药用复合膜包装,不易受潮,使中药颗粒剂的质量得到保证。因此不会出现中药饮片因保管不善而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等现象,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2.1.3 剂量准确,便于调配中药颗粒剂调配时,按方取药,不需称量,不需抓药, 便于核对, 有效防止了差错,并且配方时清洁卫生,并大大减轻了药房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又省力。

2.1.4 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虽是中药的发源地,但大多数处于比较原始的加工水平。目前全球中药贸易额达 164 亿美元,我国中药产品的销售额仅占到3%~5%,日本汉方药占70%以上,而日本汉方药原料有75%来自中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生产的中药疗效不稳定,质量不可控。

2.2 展望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改革的重大举措,前景广阔。中药配方颗粒实现了中药用药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对传统中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相对于中药汤剂更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有利于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研究,扩大中药配方颗粒剂的使用范围,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闫丽霞.中药制剂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1.

[2]赵瑞玲.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2):17-18.

[3]丘晨波.中药浸提制剂技术和质量监控[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

[4]刘增琪,景涛.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应用进展[J].天津药学,2003,8(4):64-66.

[5]杨基森,张永萍,谢珊.近年来中药提取工艺研究概论[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21(1):48.

制药工程的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 (webquest); 教学

在中药专业领域中,《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应用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研究和阐明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药物剂型、新的实验方法不断出现,我国药品的生产也从仿制为主转变为以创新为主,中药新药的开发将成为医药产品开发的主要内容,中药制剂生产也将在药品生产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对中医药事业和中药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就要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中药专业人才。而中药药剂学教学内容的设置、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中药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着较大的影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基于webquest模式的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新型学习模式。利用webquest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创新性思维,拓展知识层面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 webquest简介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webquest可理解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者授课单元。其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中,呈现给学生一个可行的、有吸引力的任务,并且提供一些资源,学生可以此定位,迅速利用其他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创造性和富有趣味性的学习。webquest模式主要包括情景、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6大模块。

webquest的教学设计上共包含两个水平层次[1]:一种是短期webquest,另一种是较长期webquest。短期webquest是专门为1~3课时的课程单元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获得和整合,所以,在每个短期webquest结束的时候,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大量新的信息,并且理解它们。较长期webquest一般将持续1周到1个月,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拓展和提炼,所以,在完成了一个较长期webquest以后,学习者对知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能够将知识进行某种方式的转换,并要求他们通过制作一些可供他人在线或离线交互的多媒体作业来证明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2 《中药药剂学》的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中药药剂学》的实践性、探讨性教学要求突出。其学科特点与webquest理念不谋而合。中药新药的研发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等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必须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如设计一个剂型改革的课题,学生须通过网络查阅大量文献,根据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设计出一套科学、完整的研究方案。其中包括选题依据、提取工艺设计、成型工艺设计、质量标准研究等多方面内容,要明确研究目的和要求,选好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制订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这些均需要他们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中掌握中药新制剂开发的基本思路。而这种自主探究式学习,正是webquest的魅力所在。

目前国内中药类专业《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种弊端。

2.1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即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掌握得较好,但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不大,创新性素质未得到充分发挥。中药药剂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个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开发过程,需要学生从选题开始,选择组方、确定制备工艺、制订质量标准。涉及的学科多,需要大量专业理论、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但现有实验课教学一直采用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模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老师逐一讲解实验内容、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后,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完全没有发挥出主动思考的能力。而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整合多学科知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设置一种网络的虚拟情景,设计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课题,让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案例观摩,协作讨论等方式完成课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参与性和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2 师生缺乏交流目前大多数高校师资相对紧张,学生人数多,单凭上课的时间学生很难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而通过网络的讨论板块,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对学生的设计和思路进行评价,并通过不同小组的互相讨论,达到教评结合的效果。

2.3 团队合作意识的缺失现有教学模式,同学之间学术交流和情感交流少,学生不能学到怎样与他人沟通与合作,团队意识薄弱,给学生就业和工作带来严重不利。众所周知,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由团队合作开发的,引入网络小组协作的模式,可以通过不同角色的分工协作,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如何改革传统的《中药药剂学》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级中药专业人才,是当前中药高等教育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中药药剂学》教学开展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社会发展形势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中药学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中药药剂学》webquest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课程知识点划分单元板块,每一单元板块采用短期webquest方式。主要依据情景、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6大模块为主线进行[2]。如图1所示。图1 《中药药剂学》webquest教学模式设计

3.1 情境模块情景模块即单元学习内容背景提出。教师利用预先准备好的网络资源,构建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学生感兴趣并且是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水平能及的课题背景,然后以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在中药胶囊剂的学习中,采用剂型改革构建背景,让学生将一个颗粒剂改为胶囊剂,展示颗粒剂与胶囊剂在服用方法、载药量、药物选择、制备工艺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来激发学生的研发欲望。

3.2 任务模块任务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webques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成webquest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更高级的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这些能力包括创造性地分析、综合、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如针对前面剂型改革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浏览网络资源,查阅文献,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①选择合适的处方(注意处方中各药物的特性是否适合制成胶囊剂);

②提取工艺的设计(注意二者在载药量方面的差别,确定适宜的提取工艺);

③成型工艺设计(注意胶囊剂辅料的选择);

④质量标准研究。

3.3 过程模块过程模块描述学习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经过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探究的关键,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知道完成任务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可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将任务分散到各个小组成员的身上,学生分别负责某项任务,而后再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共同建构知识,塑造学生的学习个性。

3.4 资源模块资源模块即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资源和工具,这些网络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网页、期刊文章、视频、邮件等。必要时还可以由学生上传在学习过程中新发现的资源。

如在剂型改革课题中,主要提供4个方面的资源。

①基础知识: 中药颗粒剂、胶囊剂单元知识点、重点、难点。

②实验操作: 颗粒剂、胶囊剂实验操作视频等。

③相关文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期刊文章。

④开阔视野: 剂型改革的经验之谈、心得体会。

后两方面内容不直接给出相关资源,教师通过搜索、整理、筛选和分类,仅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搜索引擎、链接网址和关键字等,学生必须自己进行收集、取舍、分析,构建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3.5 评价模块webquest采用评价测评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评价模块一般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间的互评和教师评价。另外,根据学习者学习任务的不同,评价测评表的形式也表现为书面作业、多媒体创建、网页和其他类型。

3.6 结论模块结论模块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在这一部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各组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优化本组的设计方案。同时安排一个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为下次的webquest教学提供借鉴。

4 结束语

本课题的研究实践表明,webquest模式适用于《中药药剂学》的课程教学,它将单纯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有机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来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做到敏锐观察、勇于求异、丰富联想,敢于创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生采用合作、协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学习的协同意识,培养强烈的团队精神。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为webquest教学模式在中药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一个有益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制药工程的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现状;策略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化卫生保健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传统医学体系中的典型代表之一[1-2]。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是中医药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必须引起各方重视,但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仍然存在难以摆脱不合理管理体制机制束缚的问题,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除此以外当前中医药院校教育中仍然无法摆脱“中医人才中不中、西不西”的问题,影响本专业人才的综合质量。在这一背景下,为面向中医药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人才支持,就必须积极探索将中医药引入医学全球化系统中的方法与路径。因此,在中医药全球化发展的浪潮影响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并走向全球化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备受各方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一、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政府以及相关机构逐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加之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进而使得中医药领域逐步走入全球化发展的崭新层面,与西方医学理论的交流、协作也更加密切,这一点通过中医药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中可见一斑。有调查数据显示[3]:国际社会近年来针对中医药专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医疗卫生舞台上的覆盖面不断扩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有大量的中医药专项合作协议,并将中医药技术快速推广至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各个领域中。除此以外,随着中医药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医药教育的社会需求也日益增加。有关报道中指出,近十余年以来,国际上的中医院校和培训机构逐步成立,不同规模的中医药教育在世界各地相继开展,国际主流教育学界也开始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的全球化目标实现,大量国家与地区的正规大学中已经创办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本科教育专业,中医药对外教育也逐步自传统模式下的散、乱、小状态向着主流化、规范化、学历化、本土化的方向繁荣发展。正是由于中医药专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因此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面向社会培养并输送专业性、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做好对全球化趋势的应对工作,将中医药专业的发展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一个全新的增长点,从而为中医药专业的快速发展赢取更加广阔的前景与市场。

二、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挑战

现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多局限于经济层面,东西方文化领域的融合程度仍然比较有限,各个国家与地区缺乏学术专业的交流沟通[4-5]。具体到中医药专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当前中医药专业所涉及到的国际性科研合作项目较少,所开设课程覆盖不够全面,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本专业现代化科学技术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进而导致国际舞台上对中医药重要医学价值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与全面,进而也对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培养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除此以外,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在外语水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外语实力尚无法适应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导致中医药教育难以以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渠道深入开展。特别是中医药教育事业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异常密切,在中医药领域中大量的中医专业术语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哲理,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展开全球一体化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将这些关键词汇的渊源传播推广出去,由于难以秉其全意,从而导致中医药关键理念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更为关键的一点问题在于:在推进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医药教育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重视解决中医药标准化方面的问题。但中医药理论客观上来说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因此即便近年来在中医标准化进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推进速度仍然比较迟缓,严重滞后于教育事业一体化的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在理论以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的标准化建设均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对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以及本土化进程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策略

1.重视对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在积极应对教育教学体制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培养一批具有市场性发展眼光且科学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6]。为满足这一目标,从专业设置的角度上来说,中医药高等院校应当瞄准多元化的发展诉求,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使专业设置与配置更好的为教学、研究、医学、社会服务。同时,教育教学的整体体制应当自应试模式逐步过渡至素质模式,以此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使其能够在国际化发展市场中赢得竞争实力。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中医药高等院校必须着眼于对师资力量的提升,稳定教师队伍水平,将外语语言、传统文化等内容纳入教育体系中,使学生对外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内涵的领域得到更深入的发展[7]。

2.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制定中体现主动权。在将中医药推向全球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中医药中传统文化理念与全球医学领域发展标准的结合,必须着眼于标准化机制的建设。统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标准机制,才能够使本专业领域相关的人才流动更加通畅[8]。作为我国医学领域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髓”,中医药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为积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必须主动制定标准,规范市场,以促进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应当重视对中医药专业相关理论的创新发展,将原本生僻枯燥的中医药理论应用现代化的语言进行阐释与融合,从而方便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点的理解。此外,高等院校还应当结合全球化背景下中医药理论发展需求,展开标准化的教材编写工作,严格落实已制定标准,从而确保中医药高等教育以一种健康且规范的方式积极发展。

3.促进办学体制的开放化发展。在高校办学体制开放化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接受东方、西方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在校园中实现东西方不同科技、学术的交流与沟通。那么,如何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办学体制的开放化发展呢?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其一,将外资与外智引入教育教学体系中,形成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达到所谓的不出国门留学的理想状态;其二,鼓励有条件与资质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方法,与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医学院校强强协作,展开科研、教学等方面融合策略的探究工作,以加速国际化进程。

4.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中,必须积极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对办学观念进行优化,拓展教育教学事业,以“三个面向”为基本原则,力求能够在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发展定位等方面实现进步。在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方面,应当尝试对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相关专业设置范围进行拓展,以“大中医药”为基本范围,纳入包括药品、化妆品、保健用品、康复保健、临床医疗、预防医学、种植加工等在内的相关产业,着眼于培养可适宜于不同专业需求的中医药高等人才,更好地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市场多向性需求相契合。

5.从医疗体制改革入手培养所需人才。从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与具体实施方案上来看,中医与西医并重发展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方针与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同时在有关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并肯定了中医药专业在重大疾病防治、卫生服务、以及公共卫生领域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背景下,国家政策针对中医药专业的发展形势是非常光明的。在这一背景下,为深化对人才的培养,可关注如下几点措施:其一,深化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培养预防专业与中医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人才[9];其二,深化对中医药领域专科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凸显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意义与优势;其三,加强对专业交流型人才的培养,使中医药与西方医疗理念的进一步融合与协作[10]。

6.正确处理中医药教育全球化中现代与传统的对应关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千百年发展中所蕴含并积累起来的宝贵的医学财富,吸取了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众多精华与精髓。中医药成果以及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都深刻地体现了民族特色。但在将中医药教育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结合的背景下,全球化、现代化的技术内容势必会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尤其是对其成果与教育教学经验、内容所产生的震动及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医药教育事业为了谋求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体系方面积极面向世界,应对全球一体化的挑战。但如何才能够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背景中充分发挥中医文化科学技术的特长与优势,避免这些特长与优势被全球化的浪潮所淹没,这一点必须引起中医药教育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中医药教育继承传统并传播文明的过程中,必须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创造全新的知识与文化,以创造并形成极富民族特色且有鲜活生命力的全新中医药科技文化,以实现对自身发展实力与竞争力的提升价值。本文系统分析了全球化发展视阈下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同时也客观阐述了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挑战,进而结合全球化影响,对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进行论述,包括重视对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制定中体现主动权;促进办学体制的开放化发展;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从医疗体制改革入手培养所需人才这几个方面,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作者:李欣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文庠,薛洪汇,吴勉华,等.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医药院校教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2):99-102.

[2]刘殿刚,顾赤.全球化视野下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119-120.

[3]官翠玲.中医药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21):75-77.

[4]李明月,陈波,王卫,等.中医国际教育改革的意义探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7):647-649.

[5]刘殿刚,顾赤.全球化视野下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119-120.

[8]李春燕.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文化认同的构建[J].环球中医药,2012,5(11):83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