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好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

学好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

学好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

学好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和学生解题能力欠佳的原因

高中化学采用新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后,教学难度虽有所下降,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却有了进一步的增强。虽然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有所下降,但由于能力培养的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却更加宽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他们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各种类型的化学知识,在这些繁杂的知识面前,许多学生显得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在化学解题方面,学生没有多少方法,更谈不上解题的技巧,因而其解题的能力非常的欠缺,特别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为此,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造成学生解题能力欠缺的原因,我认为有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两个方面。

教师方面,由于新教材的使用,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许多化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传授,而片面地去追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去自学,并美其名曰“这是完完全全的素质教育”。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由于现行课本中几乎没有解题技巧的专门内容,很多学生无法去探究解题技巧;另一方面,少部分学生虽然从一些参考书上看到了一些零散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但由于似懂非懂的原因或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提炼的缘故,仍不能形成较高的解题能力。造成上述后果,实际上是我们教师片面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殊不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方面如解题分析方法、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技巧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由于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基本上还不能独立地进行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提炼,他们离不开教师在这方面的详细指导。因此,在化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切不可放任学生自行去寻找和总结,否则,将造成学生解题能力无法提高的局面。

学生方面,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属于娇生惯养类型,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和精神都很差,因而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艰辛的劳动去寻找解题的方法,并加以归纳和总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既懒于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总结,也不善于进行解题方法的总结与归纳。许多高一、高二的学生,都很愿意使用一些常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甚至是停留在初中水平的方法。他们认为,使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简单,虽解题的过程、数据的计算都较为繁琐,但对于他们自己而言是一件易行的事情。而使用解题技巧,虽解题的过程简单,数据也非常的简化,但由于思考、分析的困难,解决同一道题目,对他们而言,用常规的方法和技巧性的解题方法所花去的时间相差无几。因而也就不愿意去进行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发现、归纳、总结和提炼。而在各种考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同学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解题速率太慢,有许多能做的题都没有时间去做!作业根本做不完。殊不知,在各式各样的考试包括高考在内,命题人所选择的题目或编写的试题,都有许多是必须通过技巧性的解题方法解决的。若用常规方法去解决,虽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但时间将无情地流逝,整张试卷将无法完成,高分也就失之交臂。对于学生而言,提高解题的速率,是他们非常渴望解决的一件事情。而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他们却没有认真去思考如何解决解题速率的有效方法。这是造成学生解题能力欠佳的主要原因。

二、问题的解决办法

目前的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化学解题方面缺少解题的方法,其根本的原因是在于教师忽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思想上、行为上存在与解题方法相对立的因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觉的掌握好的巧妙的解题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也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解决。

教师方面,首先要摆正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地位,不能因为新的教材体系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放任学生自己去探究。实际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领悟、感知、总结、提炼,这正是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最好方法。

学好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第2篇

1.理论课程的改进设置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舞蹈专业中的武功技巧课程进行了改革。从教材方面来看,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特点,并且提高了教师的舞蹈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案编制与优化方面也进行不小的改变,主要可以根据舞蹈专业的学生能力和身体素质等特点为基础,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材设置中针对理论讲解方面更是增加了实践教学,以多元化舞蹈人才培养目标做到舞蹈学生对舞蹈基础的合理、完整、充分的学习。

2.舞蹈身韵课程的改进设置

身韵课程的改进主要在于身体运用技巧和韵律的掌握能力,身体运动技巧属于舞者的外在表现,韵律的掌握能力在于舞者的艺术内涵,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舞蹈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在身韵课程的改进中,将与身韵有关的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动作元素贯穿到身韵课中,并且强调呼吸在舞蹈中的要求与作用,在节奏的教学方面,要求贯穿手、眼、身、法、步的体现。在课程改进设置中,可以从“跑圆场”开始训练,训练初期注重身体的运用技巧及韵律的整我,要求“手”、“眼”、“身”、“脚”的变化以及“节奏”、“气息”、“神韵”等方面的能力表现,每次上课跑圆场可以设定为20~25分钟,期间组织学生变换队形和位置,同时不断变化学生的“呼吸”与“节奏”。通过这样的训练,便能够提高身体运动技巧性与韵律的掌握能力。

3.武功技巧课程的改进设置

在舞蹈武功技巧课程的改进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的身体关节、韧带的柔软度、幅度等方面进行训练,特别是对腰、髋、腿的柔韧性需要特别训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

(1)下肢要求有大的幅度运动,要求学生达到前、旁、后腿的180°,训练的方法可以设定为压、劈、搬、踢、悠、撩等。通常在身体柔韧度方面可以通过舞蹈中常用的“翻滚调压”四种方式来练习。

(2)要求学生力量练习,做到舞蹈动作要轻、飘、柔,在运动过程中紧密结合,发力集中,快、稳,讲究发力的“内劲”,也就是训练舞蹈的“爆发力”。同时要做好身体素质与控制能力的训练,为力量的练习打好基础。

(3)武功技巧的要求,戏曲中武功技巧可以说是舞蹈动作的一种延伸,这种技巧与舞蹈动作十分相似,常见的武功技巧有“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对此方面的训练一定要求学生有舞蹈功底,然后在做大幅度慢翻身训练,保证武功技巧体现出圆润、充实、力量的表现。

二、教学结果检验

经课改以后,舞蹈教学中融入了新鲜元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的科学、合理,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成果的检验,有以下两方面:

1.因材施教

对于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课堂中能够很容易的完成学习目标,然后采取拔尖教学法,对基础好的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是自主学习;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将学生的“层次”拉近,主要针对中差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和项目的调整,保证了教学的效率。

2.技巧锻炼

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来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提高,从教学初期,便能够规范和建立出合理的教学体系,利用改变后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合理的融合武功技巧,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做到简单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建立一套合理、科学、全面的教学体系,保证了学生舞蹈技巧的学习效率。

三、结论

学好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声乐技巧;声乐艺术;地位;技巧

音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也是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一种艺术形式,每个人都会唱歌,虽然演唱技巧和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演唱歌曲本身就是对音乐艺术进行诠释的一种方式。很多人都理解不到音乐的美,对音乐无动于衷,音乐不仅是听觉上的艺术,更是文化艺术,是具有历史内涵的艺术。例如我国的民族声乐融合了我国传统民歌、曲艺、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精华,并且将演唱方式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艺术内涵进行充分体现,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气息。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为了提高演唱水平,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并且结合演唱艺术的技巧,对音乐艺术的本质、内涵等进行领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技巧固然重要,但是精神和美学感受也不容忽视,在演唱过程中为了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演唱技巧地学习,需要融入情感,将情感当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张力的载体,在演唱过程中爆发出情感,使得演唱者可以实现真情流露。

一、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声乐技巧的地位。声乐技巧是声乐表演的根本,没有技巧是无法提及声乐艺术表达的,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演唱技巧,才能对声乐艺术进行诠释。例如一个人要学会发音,学会旋律,才能完整地演唱一首歌曲。在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很注重声乐技巧教学,在每一堂课中,不仅会讲解一些新的声乐技巧,还会对原来学过的声乐技巧进行巩固和复习,提高学生对声乐技巧的掌握能力。因为声乐技巧是声乐艺术的基础,也是前提,学习声乐技巧是学生接触声乐艺术的必经之路。在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技巧的学习和锻炼,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引起重视,对声乐艺术和声乐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领悟到声乐艺术的魅力。(二)声乐技巧的作用。1.塑造音乐艺术形象。声乐技巧是表达声乐艺术的重要工具,例如音色的表达就是声乐技巧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首乐器都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而音色就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通过音色的区别以及音色的特点,可以给人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塑造乐曲的艺术形象。2.表达细腻感情。情感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充满了情感的演唱过程,可以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歌曲的演唱是一个表达情感的有效方式,在演唱的时候很多演唱者都表现出缺乏情感的现象,从而使得演唱过程变得十分干瘪无力,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只注重技巧训练,认为只要掌握了不同的技巧,就可以完成歌曲的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忽视了情感。另外,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通过对声乐技巧的应用,在演唱过程中融入情感,可以带动听众的情绪,从而使得音乐艺术内涵得到体现,真正体现出音乐的价值。3.提高声乐表演质量。声乐技巧的运用是提高声乐表演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在声乐艺术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声乐技巧进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声乐表演,使得作品更有灵性,让声乐作品变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作品,而不是一首简单的歌曲。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首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过程中就要注重对那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传递,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合理地运用声音技巧,用一种雄浑的声音进行表达,可以有效地提高艺术表达效果。

二、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方法

一个学生能不能很好地应用声乐技巧,对其声乐演唱水平有很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明白融入了声乐技巧和没有应用声乐技巧的区别,从而更好地挖掘声乐演唱的魅力。声乐技巧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对作品进行了解。了解作品是进行演唱的第一步,只有很好地掌握了作品的内涵、风格等各种要素,才能提高演唱水平。例如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风格,掌握乐曲的风格就是完美地完成演唱过程的前提,而且在充分了解乐曲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在演唱的时候融入情感,感染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效果。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技巧的时候应该要熟练理解各种风格作品的演唱特点,掌握不同的演唱要点,并且要注重加强对各种演唱方法的融合,比如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之间,就具有一些共性,美声演唱和流行唱法在声乐中的融合能够充分利用各自演唱技法的特点,更能够凸显声乐作品的主题,利于人物情感的表达。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对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进行转换,通过演唱风格的变化突出音乐的情感和音乐中的人物特点。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应当增加一些流行曲目,丰富各类形式的声音专题训练,通过有步骤的、系统的训练,能够不断提高演唱水平,掌握各种发声技巧,为音乐作品的演绎打好坚实的基本功。为了更好、更充分地了解音乐作品,在音乐演唱过程中,可以首先对作品的背景进行调查和分析,例如对作曲作词者进行了解,对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等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演唱水平。(二)融入情感。情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因素,有情感的音乐才更能感染人,干瘪的音乐是没有营养的,是没有魅力的,只会让人在倾听的时候感到厌恶。声乐艺术是一种依靠人的认知水平和感知能力的艺术,演唱者应该要对这首乐曲所需要的声音风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能够加强对音乐作品节奏的把握,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在演唱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对情感的想象来融入情感,想象情感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将自己带入到歌曲中,每一首歌曲都有一个主旨,有的是表达思念的,有的是表达赞美之情的,有的是表达快乐的,将自己代入到故事情节中,则可以帮助演唱者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更好地体会歌曲中的情境。例如在演唱一些与情感有关的歌曲时就可以想象自己的情感经历,在演唱与母爱有关的歌曲时,也可以想象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中如何关爱自己、引导自己,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三)控制好力度与声音。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的水平与演唱者的技巧能力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个人对声乐演唱完全不熟悉,其演唱的水平自然低下。演唱的力度也是影响演唱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个演唱者能否对演唱的力度进行控制,直接影响声乐演唱水平。力度的控制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是贯穿于整个演唱过程的,力度的控制即表现为声音强弱的变化,在强弱切换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改变,从而通过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丰富的情感。在演唱的过程中学会控制情感,并不是一味的僵硬死板的去表达情感,在需要加强情感的时候不是通过提高音量来完成的,而声音弱小也不意味着情感微弱。另外,在演唱过程中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声乐演唱中的旋律、节奏等都是通过演唱者对自己的声音、情感等进行控制之后表现出来的,例如对音量大小进行变化,对声音的粗细程度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声音的表现力,使得声音中充满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种很普通但也很高雅的艺术,在声乐艺术的表达过程中,通常都采用演唱的方式,运用声乐演唱技巧,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文化内涵。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要加强对声乐技巧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作者:汪梅娟 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白雪.浅谈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J].艺术教育,2011,12.

[2]李雪.论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J].戏剧之家,2014,17.

[3]王永江.声乐艺术中表演技巧的培养[J].大舞台,2013,05.

学好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思维;面罩共鸣;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45-01

在技巧训练的过程中,心理思维对面罩共鸣技巧训练有着的重要作用。面罩共鸣是学习者上口盖以上区域的共鸣,是每一个学习者技巧训练追求的目标,它使学习者具有声音明亮,富有穿透力,音色统一,歌唱轻松自如等优点。因此,近些年来,许多的专家、歌唱家对面罩共鸣的优点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尼古莱・盖达对于面罩共鸣这样说到:“声音必须通过喉咙并要置放于鼻子之上,而且,我们要让声音在所有的那些腔体里活动和运转。”这是对面罩共鸣充分的肯定。

1、心理思维对面罩共鸣生理器官的明确指向性:获得面罩共鸣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学习者要明确面罩共鸣的生理器官部位。面罩共鸣是指上口盖以上,两腮,太阳穴及额窦这一区域的共鸣。面罩共鸣是在良好气息的支持下获得的,它为声音的走向提供了良好的指向性。

2、心理思维对面罩共鸣集中“点”的认识指向。面罩共鸣技巧的训练就是在寻找额窦集中点的共鸣,在辅以加密气息的前提下,以加密的气息冲击共鸣点,来获得共鸣的效果,这种声音是随着集中点声音的扩散而扩散,是由点到面扩散开来。心理思维的指向是面罩共鸣的集中点,而不是口腔以及与发声有直接关系的喉咙与声带。实践告诉我们越是将意识集中于那一处生理部位,哪一处生理器官越紧张,这是技巧训练所不需要的。而面罩的集中点,额窦附近神经并不敏感,但为了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思维意识只能集中于此,集中指向的思维意识调节生理共鸣器官以及呼吸运动以获得点的感受为先决条件,在点的获得的基础上辅以加密气息,以气动带动声动,获得高位置面罩共鸣。思维的意识指向必须以丹田气的强大支持获得腹压及加密的气息的前提下,以点的位置为目的地,并在点的向前集中透出的方向指引下获得面罩共鸣。因此,思维的方式与方法是指引意识集中于获得点的目标总前提下,通过对各个生理发声器官的调节获得平衡来获取面罩共鸣技巧。

3、心理思维对声音“过渡”、“转换”意识路径的导引。声乐技巧训练者对于一般的技巧学习起来都有一定的认识和功底。但却对高音的解决却是经常性和普遍性的一筹莫展。原因是对声乐技巧中的过渡、转换技巧还没有掌握。这一技巧的重要性是每个声乐学习者都能亲身意识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思维的作用首先要使学习者明确的是:转换、过渡的真正理论含义和声音的美学特征。转换与过渡是歌唱学习者为获得统一的声音问题提供的技巧。因为,声乐学习者在一定的声音音域范围内的音色是统一的,而换了音域声音就会变了音色,有时会出现声音破裂的现象。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习者更多依据的是技巧训练课上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对于教师的讲解,学生必须对技巧的概念与词汇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找到获得技巧的合适方法。因此,对于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成为学习者现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学习者的思维意识指向进行实践。有时,有经验的教师也会打一些比较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学生,例如:教师拿化学里的酸碱ph值的测定对转换、过渡进行比喻。“你看ph试纸当接触到酸时,纸会慢慢阴过,逐渐变红。而不是一下子变红。”这样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经历立刻在大脑里回忆起化学课上对酸的ph值的测定实验的具体表象,然后通过大脑的加工形成新的过渡形象而应用于技巧实践。所以,思维对学习者意识的导引是通过技巧的概念与词汇的理解,达到对歌唱生理的调节获得转换技巧的。因此,思维对转换技巧的实现提供的是正确意识路径的目的性,从而获得正确技巧路径的过程,其间借助于思维的概念、词汇、具体形象进行分析、概括想象等心理加工,以思维意识的指导,达到获得转换技巧的目的。

通过以上思维对面罩共鸣技巧训练的作用分析可知,离开思维的导引作用,学习者对正确技巧的理解及实践便会失去目的性,这将使学习者走很多的弯路,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欲走越远。只有对面罩共鸣具体的生理器官部位明确,对面罩共鸣的“点”有集中的意识,对声音的转换与过渡有了明确的意识指向,学习者才能朝着正确的技巧方法前进,并最终获得面罩共鸣技巧。面罩共鸣是在良好的腹式呼吸的条件下获得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尽管各自具有各自的训练方法与特征,但必须以发展和变化的思维去看待技巧问题。获得了良好的气息支持及面罩共鸣还不足以说获得了技巧,还要在训练中对行腔咬字进行训练和把握,并将三方面技巧结合起来应用于技巧的实践才能获得优美的艺术声音。

学好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能力培养;分析研究

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艺术,读写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能力发展状况,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有效促进学生读写综合能力发展,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一、当前小学生读写能力现状分析

读写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这一方面的有效开展,许多学生在读写能力方面发展不够均衡。一是读得不准、不多。在读音方面,有些学生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区别不够清楚,情感朗读能力相对不足,阅读的书目也偏少。二是写得不佳、不足。许多学生的写作训练还停留于每周的作文课之中,没有在课余进行自主写作训练,在写作技巧掌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当前小学生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应当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整合资源,优化措施,综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发展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读写能力低下的现状束手无策,导致教学陷入困境,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优化与改进,着眼于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针对性给予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

1.以读写课题研究为抓手,将读写训练融入课程体系。读写强化训练是提高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我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了读写研究方面的课题,向学校领导请示将其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为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如每周早读课中有一节专门用于读写巩固训练,每天下午有20分钟的读写小课时间,以及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穿插了读写方面的专题活动,读写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了与其他环节的紧密相连。有了读写专题计划做保障,学生的读写训练活动就进入了有序发展的轨道,与语文教学活动融为一体。

2.以朗读强化训练为抓手,提高音准与感情朗读水平。我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了学生的音准训练,将容易混淆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单独列举出来,印制成卡片让学生随身携带,空余时间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将间隙时间应用于音准的纠正,发挥了较好的效果。我在每周的早读训练中还要求学生进行情感朗读,教给学生音调、停顿、细节处理等方面的技巧,帮助学生把握好情感朗读的要点,有效纠正了学生在朗读中唱读、平铺直叙等方面的问题。小学生朗读不够生动以及发音不够准确是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强化这一方面的专题训练,能够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就能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3.以课外丰富阅读为抓手,帮助学生积累深厚的底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语文读写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为学生圈定了236种优秀读物,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方向,保证优秀的读物进入学生的视野。同时,要求学生从家庭藏书中寻找优秀的书目,从学校图书室借阅以及购买一批,建立班级图书角,按照学号顺序轮流阅读,提高了图书流通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阅读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每学期的阅读量分布到每个月、每一周,使阅读活动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步进行。在阅读之后,要求学生将阅读作品中的精美语段摘记下来,好的写作方法技巧总结出来,这些方面对于积累学生文学底蕴、提高写作技巧方面作用非常明显。丰富的课外阅读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了学生的朋友,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底蕴,培养遣词造句能力,同时渗透了思想与情感教育,学生在长期的阅读活动中还能够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受益终身。

4.以写作技巧指导为抓手,增强技巧技法掌握的效果。在读写专题活动中,我将写作技巧指导作为重中之重。首先,结合平时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表达技巧、描法以及间架结构、选题立意等,从中汲取写作方面的精华,通过课后仿写、续写,提高对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技巧领悟效果。其次,我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思考,将优秀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技法提炼出来,并思考自己写作这样的文章会从哪些方面下手,会运用哪些手法,会怎样进行结构与选题的确定等,这些方面都是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重要抓手。另外,我利用读写小课强化对学生的技巧指导,通过下水文示范、美文研读欣赏、写作方法交流讨论等,指导他们自主构思、选择技巧技法,同时加大写作训练的频度,让学生在多读、多思、多悟、多写中熟能生巧。此外,我还针对学生写作中的一些难点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如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要求一些写得较好的学生介绍经验,选取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研读分析,以及指导学生自主选材开展训练等,这些方面都能够提高学生作文技巧水平。

三、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强化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始终紧扣要点、突出重点,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课堂与课外的关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外为有效补充,不能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一定要杜绝重课外而轻课内的现象,要拓展处理好课外与课内阅读之间的关系,以课内阅读指导为依托,充分提升课外阅读成效;二是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读写的质量为基础,循序渐进提高训练的量。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保证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积累效果,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之中积淀文学底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为生动;三是要处理好指导与探究的关系,既要对学生强化技巧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与运用的能力,更多环节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授人以渔,实现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小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状况,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理念创新,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昌芹.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J].中学时代, 2012(10) .

[2]杨瑾.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一体化[J].新课程(下), 2012(02) .

[3]张霖.对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11).

[4]李春梅.巧用文本,让读写结合有效有趣[J]. 江苏教育, 2009(28) .

[5]汪潮.读写结合的历史追溯[J]. 小学语文教学,2002(03).

[6]查本治.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J]. 新课程学习(下),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