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崇智求真;技术功利主义;道技合一

“墨子是公元5世纪末中国具有独创精神的伟大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爱科学,求真理,利天下,尚法仪特别是有关科技伦理方面成果闪耀着其他学派难以企及的光彩。

一崇智求真的价值追求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法诸家均视科学技术为末道或不屑为之,或持明确的排斥态度。儒家虽然没有公开反对科学技术,但是认为君子应当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科学技术为“小道”而不为:“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所不为。”(《论语》)道家以崇尚自然为宗旨,主张小国寡民,安贫乐道,对科学技术持漠不关心,甚至抵触的态度。老子就认为:“智慧出,有大伪”,“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技)术,奇物滋起”,只有“绝圣弃智”、“绝巧弃利”,才能回心归真,保持道德的纯洁性。法家基于农战的要求,看到了科技对于富民强国的重要作用,但是法家并不特别推崇科技。

唯独墨家表现出对科技的一种与众不同的价值追求《庄子·天下篇》说墨家创始人墨子“好学而博”,《韩非子·八说》说墨子“博习辩智”,这应当是十分确定的事实。就“好读书”(《小取》)而论,墨子本人提倡“学而能”(《尚贤下》)即学而知,主张“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理遗利”(《尚贤中》),信奉“务为智”(《修身》)。《贵义》载:“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也表明墨子好学。就广博而言,墨子应当通晓数学力学、光学、声学,在机械、土木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能制木鸢、大车,精通木工技巧。墨子开创墨家崇智求真的优良传统,后期墨家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小取》说:“摹略万物之然”,即是要探求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经上》进一步提出:“巧传则求其故”。“巧传”是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求”即求取、探究。《孟子·告子上》说:“求则得之”。“故”是原因、规律,“求其故”,是对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询问“为什么”,揭示其原因本质和规律。“巧传则求其故”,道出了《墨经》建构科学,形成理论的过程、方法和机制,说明墨家有高度自觉的理论意识。崇智求真的价值追求使墨家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就。正因为如此,李约瑟博士评价说:墨家“和同时期的古希腊一样,达到了非常高的科学理论水准。有一种想法是很诱人的:如果墨家的逻辑和道家的自然主义相融合,中国可能早已越过了科学的门槛。”

在诸子百家中,墨家为何一枝独秀,崇智求真呢?首先,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普及和铁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铁器的明显优势直接推动了手工业各个不同行业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业、水利、交通、建筑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给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实践的沃土;另一方面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是墨家崇智求真的历史背景。其次,这是由墨家身世决定的。墨者大多是工匠加学者身份,他们与大自然关系最为密切,在平日劳动实践中积累并总结科学规律。再者,从根本上说,墨家崇智求真精神是与他们的政治理想是一致的。墨家的核心主张是“兼爱”,目标是“尚同”,即大同世界。他们希望通过总结劳动中经验或制作生产工具,以指导和便利人民大众的生产劳动。他们对机械和工艺制造也投入了格外多的关注,想借此来保卫和平,建立一个大同世界。

墨家崇智求真的价值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重政治伦理实践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主流意识大相径庭,而与古希腊哲学家重视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酷似。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率先表达了贯穿于西方文明的科学精神,他说:“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说明,而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墨家对真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与西方科学技术文化接轨的自然基础。

二义利统一的技术功利主义

墨子技术功利主义是以墨子的义利观为其理论基础的。义利观在墨子的思想中首先是个何为至善的问题,也就是道德价值问题。不过对于问题的回答却与儒家有着原则的分歧。在儒家那里,义与利是对立的,主张“仁者安仁”、“何必日利”,走向了道义论。墨子既贵义又尚利,主张“义”以“利”为内容、目的和标准;而所尚之“利”主要是指“天下之利”,认为“利人”、“利天下”是仁者从事的最高目的,达到了义利统一。

墨子认为,凡是符合于“利天下”、“利人”的行为,就是“义”;而“亏人自利”、“害天下”的行为就是“不义”。一切善恶之名的区别也都以是否利人为标准。“若是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德。故凡从此事者,圣知也,仁义也,惠忠也,慈孝也。是故聚天下之善名而加之。”(《天志下》)这里所谓“三利”,实即“一利”;“利天”、“利鬼”不过是对利人的神圣化或对象化罢了。这就是说,有利于天下人的现实利益的,就是至善的标准;世间一切“善名”都须以此作为价值标准。反之,凡是有害于人的,就是恶。“若事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三利而无所利,是谓天贼,故凡从此事者,寇乱也,盗贼也,不仁不义,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是故聚天下之恶名而加之。”(《天志下》)可见“利人”还是“害人”,“利天下”还是“害天下”,是墨子用以区别义与不义(善与恶)的标准。一切行为之或善或恶的道德价值,就在于行为本身对于他人和天下所产生的是利还是害的功效,据此,墨子提出了一条可以“法乎天下”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路线——“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非乐》),充分体现了墨子在回答什么是至善的问题,即道德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的特点。

墨子“尚利”,视“利人”、“利天下”为“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反过来,墨子又把“义”看成是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所以又提倡“贵义”,这是墨子义利观的又一层含义。墨子认为:“义”是天下之可贵的“良宝”,而“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可以利人,利天下。他说: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但不能“富国家,美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即“不可以利人”,因此,“非天下之良宝也”。只有可以“利民”者,才是天下之“良宝”;而义可以利人,故日义天下良宝也。”(《耕柱》)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墨子提出了“天下莫贵于义”(《贵义》)的命题。这个“义”,就其具体形式而言,即指“圣王之法”的兼爱原则,当然也包括“忠”、“惠”、“孝”、“慈”等道德规范。

墨子把义利统一观贯彻到技术领域,提出的技术功利主义的主张。

墨子的技术功利主义主要体现在下述两段话:

《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日: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刈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日: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日:不如为车鞔之巧也,用咫长之,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日:墨子大巧,巧为鞔,拙为鸢。”

从上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墨子的技术功利主义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从质上看,“利人”是衡量技术“巧”与“拙”的标准。即合乎民利的技术就是善的,不合乎人民利益的技术就是恶的。第二,从量上看,“利人”的多少和“利人”的久暂是衡量技术“大巧”还是大“拙”的标准。“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的技术是“大巧”,而“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的技术是大“拙”。第三,凡是“利人…‘利天下”的技术就是“义”,凡是不“利人”、不“利天下”的技术就是不“义”。这里我们可以从墨子的科技实践中得到验证。墨子及其后学的科技实践是围绕‘义’这一核心来进行的。其努力的趋向就是实现‘义’这一功利性的目标。墨子科学研究和实践是他的‘义’的思想在科技领域的投射和外化。

墨子提出以“利”作为技术的价值标准,同时又对技术以“义”的价值规定,这在理论上具有较大的合理性。一方面,墨子虽然承认技术的功利性,但是没有把技术的价值标准归于个人利益的满足,而是给了“利人”、“利天下”的目的和功效。这种价值观,与西方技术功利主义往往把利己视为技术目的,而利人只是达此目的的手段的观点大相异趣。另一方面,墨子在肯定技术功利的同时,并没有否定道德原则的作用,而是充分肯定了道德原则对技术的规范作用。墨子的技术功利主义既“尚利”,又“贵义”,达到了技术上的义与利的统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技术功利主义,具有十分宝贵的理论意义。

墨子技术功利主义的片面性在于偏爱实用技术而排斥高超技术,将“不费一朝之事”而成的普通技术视为“大巧”,而将“三年而成”的高超技术视为小巧,不是从技术内在的标准即技术本身的难度来衡量,而是从技术的外在标准即眼前的功利用途来褒贬,可以说是缺乏远大目光的技术实用主义。幸运的是,墨子的这一致命的弱点在后期墨家身上得到了克服,在《墨经》诸篇中,后期墨家扬弃了墨子的技术实用主义,“在中国科技文化史上第一次将纯粹理性的科学主义价值观与注重实用的工具主义价值观融为一体。这种融合虽然缺乏高度自觉性而只是自发的融合,但它毕竟为中国科学文化史开辟了一个最有生命力的科技价值方向——科学主义与工具主义相结合的系统科技价值观方向。”

三道技合一的科技共同体规范

科学共同体是从事科学认识活动的主体,是生产科学知识的集团。在科技哲学史上,库恩较早地提出了“科学共同体”这个概念。他认为“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学有专长的实际工作者所组成。他们由他们所受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因素综合在一起,他们自认为也被人认为专门探索一些共同目标,也包括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这种共同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内部交流比较充分,专业看法也比较一致。同一共同体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同样的文献,引出类似的教训”。用库恩的上述理论来考量,基本上可以把墨家学派视为中国古代的科技共同体的雏形。首先,在众多的学术团体中,墨家学派最具有科学修养。墨家的成员尽管不是今天意义的科学家,却是当时具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素养的能工巧匠和工匠理论家。例如,墨子会做木鸢、大车,精通木工技巧,及谙熟其他各种工匠技艺。其次,墨家学派在条件异常艰苦的环境下,自发自愿地研墨家,行墨道,学墨术,拥有共同的科学“范式”,这就是《墨经》中的“科学范式”。再次,墨家学派注重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广招门徒,施教四方。据《淮南子·要略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第四,墨家学派组织管理严密,科学思想的传承畅通,使得墨家取得了可与古希腊相媲美的科技成就。这不能不说是依赖墨家科技共同体合力之功。

墨家作为古代技术共同体,具有哪些特征呢?朱亚宗先生认为,墨家集团成功地实现了人类社会早期难以具备的两个结合,一是学者与工匠的结合,二是辩术与技术的结合。这大致可以看作是墨家学派的特点。所谓“学者与工匠的结合,其奥秘在于将学者在空闲的读书与思索中发展起来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用于提炼工匠积累的技术经验,由此而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在这种结合中,学者的有闲与工匠的实践都是缺一不可的条件。”而“这两方面的条件恰好在墨家学者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因此,“墨家集团是实现学者与工匠相结合的理想组织”。就辩术与技术的结合而言,“实现这一结合的奥秘在于,他们找到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的结合点:辩术中的类、故与技术中的法……正是在‘同异交得’、‘法’、‘类’相求的过程中,墨家学者创立了许多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除了上述两个特征之外,笔者认为,墨家科技共同体还具有第三个特征,这就是墨家科技共同体实现了另外一个结合:道技合一。所谓道技合一,是说墨家学派既重道,又重术,要求门徒“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从而实现了“德行”与“道术”的结合。为了实现“道技合一”,墨家学派创设了技术规范和技术伦理。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舞蹈;技术技巧;舞蹈表演;应用;训练方式

舞蹈是一门动态的艺术,通过营造特定的舞台环境以及在舞蹈演员形体动作的表现将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同时通过形体动作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情感特征。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训练以及舞蹈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行文上一共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技术技巧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阐述了舞蹈技术技巧的必要性;而后介绍了舞蹈表演中技术技巧的应用及处理;第四部分阐述了舞蹈技术技巧的科学化。

本文使用了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能够为舞蹈教学与训练中技术技巧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于提升舞蹈演员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能力、提升舞蹈演员的表演水平、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以及促进舞蹈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论述

(一)舞蹈表演

何谓舞蹈表演,它的中心任务是根据音乐和美术等艺术载体,发挥表演者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将剧本的故事内容转化为可视可触具象化的舞蹈形象。舞蹈表演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技与艺的结合。舞蹈演员只能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外观造型以及其他技巧等表现形式来传达再现剧情人物的思想情感。

2.形与神的统一。表演者的表演一般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再由内到外、内外结合的过程。

3.虚与实的兼备。我国的舞蹈艺术汲取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在表演中,常用的手法为虚拟和假设。这类虚拟的表现形式之所以能够感动观众,引起共鸣,是因为表演者的真实情感贯穿着表演的始终。

4.表情和动作的协调配合。千变万化的面部微表情,是受众理解剧情,体验角色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剧情变化的重要形式。

(二)舞蹈技术技巧

舞蹈技术技巧是表演者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自身的动作,让机体的肌肉、韧带以及骨骼进行协调做出连贯性的复杂动作,从而准确的表达舞蹈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在表现形式上舞蹈技术技巧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而风格不一,灵活多变。

二、舞蹈表演中应用技术技巧的必要性

(一)是舞蹈情节展现的需要

一场成功的舞蹈表演不光需要表演者展现他的肢体语言,其中舞蹈的技术技巧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亮点动作,只有如此方能有血有肉的表达出舞蹈作品想要表达出来的情节。任何经典的优秀舞蹈作品是运用独到舞蹈表演技术技巧来吸引眼球,从而泾渭分明的将自己和其他作品分将开来。它是舞蹈表演中的关键部分,总是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二)是提升舞蹈感染力的需要

表演者必须要经历艰苦卓绝、日复一日的训练,方能熟稔的运用肌肉、韧带、骨骼等自身机体,根据表演内容的需要展现出各类高难动作。舞蹈表演创作者应当根据舞蹈内容的需要,契合演员个体的舞蹈技术技巧,最大化的发挥表演的技术技巧。如此方可合理发挥表演者的技巧才能,准确出彩的表现表演内容,得以通过舞蹈表演传递舞蹈的内在情绪,生动形象的将角色人物的思想意识刻画出来,从而增强舞蹈角色的个人色彩感染力。

三、舞蹈表演中技术技巧的应用及处理

(一)技术技巧在不同舞蹈中的应用

在舞蹈表演中运用技术技巧,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地表达舞蹈作品定的情绪,特定的场合。对于一些民族特色比较浓厚的舞蹈来说,不能生搬硬套该民族舞蹈里面的招牌技巧,而是对它的技术技巧进行加工,使之契合整体舞蹈表演,更加符合民族的特点。当然,在进行技术技巧的加工丰富的同时,也要符合该民族的风土人情,体现民族特色,展现民族性格色彩。

(二)舞蹈技术技巧的合理化处理

为了创造出更具观赏性以及更具冲击力的舞蹈作品,更加容易打动观众,舞蹈技术技巧处理应运而生。舞蹈艺术家在编舞构思阶段,应当把握全局,根据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情绪变化的需要来创作整个作品的舞蹈情节,要把舞蹈技术技巧运用到作品中去。

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务必要把握住舞蹈技术技巧的使用以及转换。务必要有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对这些舞蹈技术技巧处理的根据是什么?舞蹈动作的目的是什么?舞蹈动作应当从作品剧情出发,应该从角色人物出发。

四、舞蹈技术技巧的科学化

(一)抓住特点,加强技巧训练的针对性

舞蹈技巧的训练,除了完成学校达标规定的训练内容和项目之外,还应当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项目和内容进行训练,使这门课有更强的针对性。

考虑到技巧训练的专业性质,以及在将来的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根据男女生理结构的异同,非常有必要分清楚男女班各自的训练侧重点。例如男生翻腾"跳跃等类技术技巧动作,应当强调动作的爆发力和滞空时间,强调反应能力,注重力道;而女生在练习翻腾"跳跃类技巧时,似乎更应注重协调性,强调美感。

(二)抓住要点,注重训练的科学化

抓要点的科学化训练是舞蹈技巧训练迈向更高台阶的一种标志,能否抓住要点、能否进行科学化的训练主要在于舞蹈教师的作用。在进行舞蹈的教学与训练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教授舞蹈技能的层面,而是要注重学生在舞蹈训练中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来激起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感受与创造性思维,这些是舞蹈教育区别于一般文化教育的地方,是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部分。

五、结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意识不断的提高,做为一种具有审美特点的艺术形式,舞蹈对于丰富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人们对舞蹈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技术技巧对于舞蹈表演效果的提升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舞蹈演员对技术技巧的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舞蹈表演的成败,所以对于技术技巧的把握、了解与实际运用就十分必要。

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抓住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他们的性别特征、身体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此外,在进行训练教学时,还需要抓住相关要点,以科学化的手段进行训练。在这样的模式下,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才能更加有效的发]作用,才能更进一步的提升舞蹈的表演效果,从而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声乐理论 技巧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05-01

1 对声乐理论教学分析

理论永远是实践的基础,是科学掌握声乐技能,应用于实际,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出发点。任何事物脱离了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声乐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1.1 声乐教学理论是音乐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需求

从古至今,中西方音乐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长河中,无数的音乐前辈,为声乐的发展积淀了宝贵的音乐文化知识财富,虽然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中,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与其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合拍因素,但是基本上脱离不了传统音乐的指导和引教。而且这些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和目前流行的西方声乐理论相比照,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理论特色。因为在先进的科技发展背景下,音乐已经同科技完美统一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它的文化根基是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所无法取代的。

1.2 声乐理论服务于声乐实践

任何理论的发展永远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声乐理论教学也是为了凸显声乐专业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深厚的发声、表演、声音控制,以及各种相关的生理保健知识,为声乐技能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础。古人给后人遗留下很多声乐方面的宝贵财富,如《乐府传声》,其中论述“高腔轻过”的理论时说,“凡高音之响,必窄,必细,必锐,必深;低音之响,必阔,必粗,必钝,必浅。”这句话是对声乐学生的指导,但是概念很模糊,简单的说就是:当声音到达头腔,胸腔共鸣减少时,就会获得窄细的声音效果。当声音在中音区时,以胸腔共鸣为主时就会获得阔粗的声音效果。这样就可以按照书中所述,运用于实际发声中,使发声更具技巧性。

2 声乐技巧焦点问题

声乐理论和声乐技巧对于正确歌唱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声乐理论与声乐技巧是在歌唱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于指导歌唱的科学理论,正确地掌握了声乐技巧,才能恰当地运用于实际发声。例如,如何咬字吐字,如何在声音技巧中共鸣,发声位置如何掌控等。

2.1 声乐的语言技巧

声乐情感表达讲究“字正腔圆”,那么吐字咬字就成为语言技巧的重点所在,对它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在演唱的时候,要根据节奏、抒情类型的不同,对字头字尾采取不同的发声方式,可以舒展流畅,可以缓慢轻柔,也可以高亢激昂。当然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需要在平时多加练习。

2.2 声乐声音上的技巧

声音技巧包括吸气、呼气、发声、共鸣等各种演唱技巧。歌唱共鸣是人体通过声带发出的声音,一并传递到了身体的其他共鸣腔,并引起这些共鸣腔产生共振的一种现象。使干涩的声音通过各种润色,变得更加的圆润动听。它分为头腔共鸣,它可以将刺耳的声音缓缓,使声音逐渐变得更加柔和、温婉,听起来更加美妙;口咽腔共鸣,它连接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的中间纽带,对于演唱中声区的音节有很好帮助;还有胸腔共鸣,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共鸣方式,用这种方式能感受到气流较强的冲力,并最终到达下齿背部,产生撞击后沿路返回胸腔,在胸腔内形成共振力效果。

2.3 准确地掌控发声位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正确的歌唱发声是从高位置获得的声音,有些人唱歌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那是因为他肆意发声,不能控制自己的发声位置。高位置的声音运用头腔共鸣,使声音明亮并富有色彩变化,而低位置的声音缺乏声音容量且扁而尖,所以人们更喜欢嘹亮的、给人远距离感的高位置声音。科学的发音方法包括哼鸣法、弱唱法、设想式唱法等,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总之,只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才可以将声乐的美表现到极致。

3 声乐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

声乐是技能性很强的科目,应注意声乐技巧的研究和使用,并能汇总于声乐理论,更好地指导不同类型的歌唱。声乐教学与实践在演唱艺术中,内涵的培养和外在的表现,共同铸就了歌唱者的艺术风格。声乐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继承和弘扬声乐文化,就需要将声乐知识以课堂的形式传播下去。

3.1 实际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因材施教的原则。课堂实践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形式丰富的各种声乐训练和培养活动。因此,在培训中应该根据学员的个人的基本条件和声乐素质来给他们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对声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也就不尽相同,根据学员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所长之处,不仅有利于学员发挥声乐的极致,还有利于声乐的长久发展和创新。真正的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有助于学生走向成功,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各种声乐艺术诉求,采取配合、点评、讨论、集体训练、个体训练、分布训练等各种方式,扎实打好学生的声乐基本功。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巧的运用以及声乐丰富声乐的表演素质。

3.2 增加实战性机会

声乐表演需要舞台,而仅仅停留在虚拟舞台的阶段,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现场的氛围,这样永远不可能有突破性的进步和创新性的灵感,因此,应该增加学生们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历练自己的机会,这样也有助于经验的积累。可以在学校定期的举办一些晚会,或者让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演出以及参加一些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应该遵守一些原则,如校内为主,校外为辅,毕竟还不是真正的艺术者,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为重点。还要切实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和自身安全,防止上当受骗。

3.3 注重创新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但是实际表演时那些死气的知识未必适用于任何情景。这就需要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的变通,选择性的创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全面地、完整地、灵活、地、辩证地思考理论问题和看待技能训练的方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或不同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思维的开拓、以及智力的开发,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

4 结语

培养学生声乐技能技巧过程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才能使声音流畅优美自如而持久。请记住,声乐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的同时,它也是需要发展和创新的。

参考文献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声唱法;内蒙古长调;发声技巧;比较研究

引言:尽管西方和我国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在音乐领域,美声唱法与蒙古族长调之间在发声技巧上还是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研究西方美声唱法和蒙古族长调间的异同,对于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优秀技巧,促进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壮大,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和学习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同时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声唱法与蒙古族长调在呼吸技巧上的比较

西方的美声唱法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呼吸技巧的培养;而中国关于传统民族音乐的著作中也有关于呼吸技巧的的描述,强调善于唱歌的人必须先要调整其呼吸,气体要从肚脐之间呼出,到达喉咙处唱出歌词,就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如果掌握了呼吸技巧,则唱歌的声音非常响亮而不费力。

西方曾强调歌唱的艺术其实就是“呼吸的技巧”,一般使用胸和腹联合着进行呼吸的方法,后来还有人提出了在唱歌呼吸时不仅要用到腰和腹,还要动用鼻和口两个器官。但综合西方学者提出的观点,可以看出,支持演唱者完成发声的技巧的气息控制点一般都是处在人体的丹田处,而我国蒙古族在呼吸技巧上也强调气从丹田出的呼吸法,和美声唱法发声技巧不谋而合。

美声唱法的老师经常用拳头顶住学生的丹田处,不断地让学生体会到用丹田进行气息控制的重要性和良好效果;内蒙古一位已经九十多岁的老者唱起歌来仍然保持着高亢有力的音色,他就强调正确的呼吸技巧是唱歌洪亮的不二法门,气息控制着声音的抑扬顿挫,要根据歌曲的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强弱进行气息的控制,如果气息用对了,不管你是躺着,还是倒立着,都可以把歌唱好。

二、美声唱法与蒙古族长调在咽腔运用上的比较

咽腔在歌唱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美声唱法在经历了对人体各个器官进行研究和探索之后,认为唱歌其实并不完全是用嘴来唱,而是用咽腔部位在唱歌,只要使喉部和咽部打开,使气体进入人体,从而使气体在正反作用下形成一种特殊的音质,通过器官共鸣形成高嗓音;蒙古族长调一个重要的训练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打开咽腔,使咽腔形成一种管状的空间,为发出各种音质提供一个基础,使咽腔、胸腔和口腔形成共鸣,这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歌唱技巧,可以延长学生的唱歌时间,使歌声更加洪亮悠远。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在咽腔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共同之处。当然,咽腔打开的大小,则根据具体实践以及歌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蒙古族长调应在一些方面参考借鉴美声唱法的技巧

现今我国有许多优秀的蒙古族长调歌唱家,其声音非常明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蒙古族长调歌者在演唱蒙古族长调的高音部分时,因为使用的“真声”比较多,因此造成了声音显得较紧,不够放松自然的情况,特别是女歌者,最容易出现上述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蒙古族长调在演唱高音时往往使用的是纯假声的方式,这就容易导致这种情况,因此,应当借鉴美声唱法中关于发声技术的内容,美声唱法往往使用的是假声和真声配合着一起使用的方法,操作方法是在唱歌时要调整好气息的控制,在演唱高音部分的时候,要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声带,要有一种声带收回去的感觉,巧妙地用假声进行歌唱,这时候发声的地方一般是在声带的上方,而不完全在声带部位,这是一种很巧妙的技巧,可以很好地起到使高音部分的演唱非常深但不沉,有一种具有弹性的感觉,有助于完善歌唱的效果,解决高音唱不上的难题。

四、总结

蒙古族长调是蒙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形式中最有自身特色的一种,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种风格。它非常古朴,但是有着草原地区特有的苍茫、悠远而又不失精细、跌宕的特点。尽管西方和我国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在音乐领域,美声唱法与蒙古族长调之间在发声技巧上还是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我国蒙古族长调在发声技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在保护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美声唱法发声技巧中具有一定价值的内容,不断地促进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壮大,促进我国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郑宝华.中国民族声乐发声技巧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 2013(01).

[2] 张晓农.人文传统背景与中西声乐文化差异之比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3(01).

[3]肖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2.

[4] 张洪波. 蒙古长调借鉴美声唱法发声技巧的教学实践[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5] 胡郁青. 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比赛 足球普修课 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素质教育的推广,对体育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其中足球普修课的修改就是代表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快速、牢固的掌握足球技巧,可以通过教学比赛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足球技巧,还可以了解一些比赛规则等,进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可以真实了解学生对教学比赛的想法,可以发放一些纸质问卷,再进行回收,之后就可以就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统计与总结,进而了解学生对教学比赛的认识,以及实际开展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数理统计法

在得到相关数据之后,可以通过Excel等软件展开科学的统计,同时对所有得到的数据进行常规性的统计,明确教学方法的开展形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实验法

在足球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分析,进而将整节课的教学分成基本技巧教学与教学比赛两个部分,其中,将基本技巧教学的时间定成50分钟,比赛教学的时间定成40分钟。在进行比赛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且进行相关的记录,之后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练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足球技巧。

(四)测试评定法

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内容,之后对足球教学中的跑、踢、运等技巧进行充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可以快速掌握相应的技巧,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测试评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比赛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开展教学比赛的时候,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渴望进行一些足球比赛,此时,老师一定要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相应的教学效率。

2.加强学生对足球基本技巧的学习

在足球运动中,一定掌握相应的基本技巧,这样才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比赛,并且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接球、运球、传球、射门的喜悦,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足球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些基本技巧,从而在实际足球比赛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3.加强学生对足球基本战术的掌握

在教学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些足球基本技巧,还可以通过足球比赛实践,让学生掌握一些足球基本战术,进而通过一定的配合实现比赛的胜利,让学生获取一定的成就感,进而更加喜欢学习足球技巧与战术。

4.加强学生对比赛规则和裁判方式的了解

任何一种比赛均是具有自己的规则,足球比赛也是一样。在开展足球教学比赛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均不了解比赛的规则和裁判的方式,如果不开展实践比赛,只是一味的讲解比赛规则和裁判方式,就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枯燥、乏味,进而不愿意学习相关的内容。而通过教学比赛的形式,利用实例让学生理解相关规则和裁判方式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应的内容,进而实现了教学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比赛的科学分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开展足球教学比赛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比赛方式的科学分析,并且认真了解教学比赛的实施过程,详细讲解比赛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足球知识,提高学生足球技巧的攻守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而综合相关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善,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足球技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教学比赛的专业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开展足球教学比赛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还要进行一些专业的指导,无论是比赛技巧,还是比赛战术,老师都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议,并且加强其在实际比赛中的应用,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了解相关技巧与战术的应用情况与取得的效果,进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进行适当的处理,不会出现盲目学习的情况,进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学生的课外练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针对体育学院的学生而言,在足球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并且掌握一些足球的基本技巧、基本战术,以及足球比赛的一些规则和裁判方式,还要加强学生的教学能力,这样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才可以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开展足球教学的时候,也一定要注重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掌握,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必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全部的足球基本技巧和基本战术。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之外,一定要加强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练习,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相关的足球技巧和战术,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足球技巧和战术的运用能力,进而在以后的比赛中可以更好的发挥,达到足球教学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足球普修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比赛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进而掌握足球的一些技巧,如接球、运球、传球、射门等,完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足球普修课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比赛方式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涛.浅谈游戏法对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J].科学与财富,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