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质疏松常见病因

骨质疏松常见病因

骨质疏松常见病因

骨质疏松常见病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脾胃;骨质疏松;健脾益胃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35-01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中老年患者是该疾病的高发性人群。临床研究表明,骨折疏松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若未实施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几率。祖国医学认为,骨折疏松属于“骨痹”、“骨萎”等的范畴,并提出“肾主骨”的理论[1]。可见,该疾病于肾脏功能受损存在直接一定的关系。本综述主要探讨了脾胃功能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骨质疏松概述

基于骨质疏松症状的基础上,中医学认为,该疾病属于“骨蚀”、“骨痹”等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阴阳失调是导致患者出现疾病开始。《千金要方》提出,随着人们的身体机能受损的严重化,脾胃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症状,从而影响蛋白质等的症状吸收,一定程度上讲,会造成骨骼受损症状。由此可见,脾胃受损是诱发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

2脾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岳美中等学者认为,脾、胃、肾三者与人们机能存在直接关系,即脾胃中精气充足,则人们则“神清气爽”,而精气衰竭会造成其周围肾脏组织也出现受损症状,进而使得其出现衰老症状[2] 。临床研究表明,骨折疏松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舌质呈白色、关节酸痛、夜不能寐、脉搏细弱等,这些症状都提示患者存在肾气亏损的现象。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提出了,脾胃受损,则阳气缺损、营养失调,会造成疾病滋生,进而累积周围器官[3]。岳美中提出,元气充足则滋养脾胃,进而促使人们不断成长,当阳气不足,则提示肾气不足,进而外邪入侵。基于“肾主骨”的基础上,当人们出现肾气虚亏症状时,往往会造成骨骼的正常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诱发骨质疏松症状。《素问》中对脾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提出“脾主身之肌肉”。由此可见。脾胃强健才能生血、活血,保证机体内精气充足,保证骨折、器官等能够得到营养物质的滋养。若肾气虚亏,脾胃受损,气血之运行必然受到阻碍,脾胃之气的对骨骼的滋养不足,容易造成肌肉萎缩,骨骼性质发生改变。可见,脾胃功能直接影响着骨折疏松的发生情况。

临床研究表明,中老年患者是骨质疏松的高发性人群。中医学者对其病发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骨质疏松患者均存在肾气虚亏的现象,其骨骼性质也逐渐发生转变,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可能会出现骨折现象。《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出脾胃功能受损,则营卫之气不生,筋骨肌肉呈无力状态,《灵枢.决气》中提出,当机体内的精气不足以滋养筋骨骨骼时,其往往会呈受损状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肢体长期得不到滋养,很容易出现萎缩的现象。临床研究表明,脾、胃等器官与身体的其他机能的正常运作存在直接关系,当脾胃受到外邪入侵时,与脾、胃等器官相关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排毒系统等功能均会处于异常状态[4]。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状不仅与脾胃功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还属于全身性疾病。有学者指出,当脾胃功能受损异常时,其对钙质、蛋白质等正常吸收,从而抑制了机体了正常生长。

随着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状的研究深入,根据患者的发病症状,认为骨质疏松主要包括四种证型,即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脾胃状况与骨质疏松存在直接联系。有学者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脾胃亏虚是诱发该疾病的高危因素。《脾胃论》中提出了随着脾胃受损,各种各样疾病的发病率也岁随之提高。李跃华等学者提出有脾胃虚弱造成的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达90%。

3 治疗原则

中医学家认为脾胃虚弱是造成患者的出现肾虚症状的重要因素,因此取药物治疗期间,应以健脾益胃作为治疗原则[5]。然而,有学者单纯取健脾益胃药物治疗期间,发现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对该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部分骨质疏松患者因筋骨等受损,患肢存在血液循环异常的现象。因此,治疗期间应取活血药物配伍治疗。有学者研究,健脾法在骨质疏松中应用效果时,发现取健脾药物治疗期间,大鼠的骨骼受损症状明显缓解。李涯松等认为脾胃虚弱是造成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疾病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期间依照中医辩证法,取健脾中药物配伍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为提高临床疗效,中医学者又有了新的认识,即行健脾益胃法治疗,该方式能够有效化解脾胃受损症状。李冬冬等学者在健脾的基础上家用益胃、活血等药物配伍治疗,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取黄芪、淫羊藿等益气等药物治疗,发现患者的病情呈明显好转趋势,且临床不适症状也逐渐消失,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既往研究表明,黄芪属于临床常见的补气中药,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均显示,黄芪在治疗骨质疏松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6]。有学者提出,治疗骨质疏松的方药非常多,但是治疗期间必须以健脾益胃作为基础疗法,否则很难控制疾病的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脾胃与骨质疏松存在直接关系,即脾胃虚弱是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取药物配伍治疗期间,必须以健脾益胃为基础,该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均,徐蕾,吴宇峰等.浅谈骨质疏松症与脾胃的关系[J].光明中医,2013(12):2464-2465.

[2]何青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3]盛彤,谢培凤,王新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脾论治及相关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07):1922-1926.

[4]梁祖建.补肾调肝法治疗高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骨质疏松常见病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骨质疏松;患病率;全体教工,院校;退休

【中图分类号】 R 336 R 1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1064-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已居常见病的第6位[1]。为了解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骨质改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于2005年4-6月对全区3 331名退休教师进行了骨密度测量和相关因素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3 331人(男680人,女2 651人),年龄为50~80岁。

1.2 方法

1.2.1 骨密度测量及诊断标准 用美国产Metriscan骨密度仪(SPA),采用X线放射数字图像吸收法计算非优势手的第2,3,4手指的中节指骨的骨密度,自动给出相对的骨密度值和T值,依据T值做出诊断。我国通用T值诊断标准:骨质正常T值为>-1.0,骨质减少T值为-1.0~-2.0,骨质疏松为T值<-2.0。严格按仪器使用要求操作。

1.2.2 相关影响因素 采用现场询问法,将每天户外活动1.5 h以上、吃豆制品(每天至少一餐中有豆制品)、饮用牛奶(每天250 mL以上)且持续20 a以上等作为正向影响因素,由医务人员询问填写。同时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子宫附件切除)及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长期补钙者。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检出率 共检测退休教师3 331人,检出骨质正常、骨质减少、骨质疏松分别为23.06%,22.40%,54.55%。不同年龄教师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3,P<0.01)。见表1。

不同性别退休教师骨密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26,P<0.01),女性骨质正常率明显低于男性,而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星高于男性。见表2。

2.2 影响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 1 817例骨质疏松人群中,常户外活动者1 382例,占76.06%,明显低于骨质正常组的98.83%(759/768)(χ2=259.85,P<0.01);常吃豆制品者1 507例,占82.94%,明显低于骨质正常组的94.66%(727 / 768)(χ2=80.28,P<0.01);饮奶者1 270人,占69.90%,明显少于骨质正常组的90.23%(693/768)(χ2=458.68,P<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东城区退休教师骨质疏松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从50~岁组的41.55%上升到70~80岁组的66.18%,其患病率低于浙北地区相同年龄人群(71.3%)[2],但高于北京市区50~79岁人群(22.25%)[3]。估计与地域、生活方式和测量设备、测量部位、职业有一定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果还表明,女性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均低于浙北地区同龄人群(男35.8%,女67.3%)[2],但高于北京市区同龄患病率(男12.37%,女29.75%)[3]。影响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原因主要是雄激素水平降低和增龄生理性退变;影响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原因除雌激素水平降低、增龄生理性退变外,关键还在于运动,负荷锻炼对骨质的增加较其他类型锻炼更有效。女性从青少年起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提高骨量的好办法。

饮奶、户外活动、吃豆制品均与骨质改变有关。体力活动减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骨生物学刺激减少,肠钙吸收及骨质形成下降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普及预防知识,增加乳、豆制品的摄入,注意饮食搭配,增加户外活动,给予阳光照射和适当体育活动等措施,均可起到防治骨量减少的作用。

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为环境因素(营养、运动、生活习惯等)和遗传因素所影响[4],而环境因素是可控因素。由于骨质疏松的危害在于骨骼疼痛、功能障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残率高,又无明显早期表现,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早期诊断和预防显得十分重要。由于目前尚无绝对有效的方法使骨质疏松后的骨骼完全恢复正常,因此,改善环境因素是延缓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最好办法。

4 参考文献

[1] 徐建春,毛应德龙,史晓林,等.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浙江临床医学,2006,8(1):95-96.

[2] 朱志鑫,张金梅,顾宣,等.浙北地区6330例跟骨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2):191-192.

[3] 吴青,陶国枢,刘晓玲,等.北京市区1333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调查.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1):76-80.

骨质疏松常见病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河北地区 老年人群 发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相关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卫生保健问题。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且为完全骨折,骨折后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一旦发生,愈合缓慢,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我们在河北省部分地区老年人群中进行骨质疏松发病率调查的基础上,同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为今后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我国常见老年疾病现状和特点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以居委会为单位随机抽样选择河北省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保定市、衡水市和唐山市60岁以上的常驻城市居民为城市人口,每个调查点最少100例,共实际调查644例,其中男317例,女327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1.7岁;以村委会为单位随机抽样选择石家庄栾城县、邢台隆尧县、邯郸永年县、保定徐水县、衡水安平县和唐山遵化县60岁以上的长驻村民作为农村人口,每个调查点最少100例,实际调查618例,其中男289例,女329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9岁;城乡共调查1 262例,其中男606例,女656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2.2岁。所有调查对象肝肾功能正常,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疾病。

1.2 方法

1.2.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标准[1]:老年人骨结构异常,60岁后曾有因摔倒或其它非暴力性骨折,陈旧性畸形愈合病史,且经市级及以上医疗单位的明确诊断记录,有确切的诊断时间和部位、有x线片或x线报告单。

1.2.2 调查方法:由骨科专业和内分泌专业医生完成,调查开始前组织集中培训,现场调查采用逐户、逐人、面对面直接的问卷调查,结合社区健康档案记录骨折史。

1.2.3 骨密度测定:采用法国osteocore 3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骨密度测量,测量部位为2~4腰椎前后位和左侧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粗隆),对于有骨折病史组检测非骨折侧。每日测量前均进行仪器校正。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直线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年龄、性别、发病率比较 河北部分地区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总发生率为19.36%,其中男性6.10%,女性13.26%,男女之间骨折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年龄、性别、发病率比较注:与男性比较,*p<0.01

2.2 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生部位的调查 河北部分地区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部位,男性依次为股骨颈、粗隆间、脊柱骨折多见,女性则依次为前臂远端、粗隆间、股骨颈和脊柱。见表2。表2 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部位调查

2.3 骨折发生原因及季节调查 本组髋部和前臂远端骨折的发生原因多为滑(跌)倒,锥体骨折多由非创伤性活动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在冬季最高,其次为夏季,春秋季较少。

2.4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变化 骨折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无骨折组,bmd值与骨折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r=-0.966,p<0.01)。3 讨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随增龄而骨量减少、骨纤维结构异常,骨脆性增加,仅因轻度暴力或非创伤性因素导致的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寿命将不断延长,与此密切相关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证实目前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较前些年有明显增加,并且与增龄有一定关系[2]。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的人数约为8 400万,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积极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发生一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其机制可能与女性随着绝经期的到来,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此时出现快速的以松质骨为主的骨量丢失,而男性无明显的性激素改变,骨量丢失呈现出缓慢过程[3,4],我们的研究与国内外类似研究结论一致。

骨转换在骨小梁表面进行,松质骨的骨小梁表面积大,因此富含松质骨的骨组织如股骨近端、脊柱椎体等在老化过程中骨量丢失较快,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更易遭受破坏而发生骨折。我们的研究显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部位依次为股骨颈、粗隆间、脊柱骨折多见,女性则依次为前臂远端、粗隆间、股骨颈和脊柱。除骨密度降低是随年龄增加而高发的主要因素外,老年人骨骼肌力量下降、人体运动协调性和平衡性降低也是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因素[5,6]。发生在髋部的骨折无论男女,患者的死亡危险性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任何年龄段的髋部骨折的死亡率,男性大于女性;发生在椎体的骨折,女性高于男性,主要表现为身高缩短、驼背畸形,严重者可影响心肺功能;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主要危害在于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据文献报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有以下趋势:白种人明显高于黄种人,寒冷地区高于温暖地区,冬季高于夏秋季,城市人口高于农村人口。我们的研究与国内同类研究比较,发病特点符合以上规律[7]。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基础与临床,2006,5:131?135.

2 朱汉民,张韵,朱小颖,等.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及8年间患病率变化.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89?92.

3 lane jm,rilay eh,wirganawicz pz.osteoporo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bone joint surg,1996,78?a:618?632.

4 peacock m,koller dl,fishburn t,et al.sex?specific and non?sex?specific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ibute to normal variation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men.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5,90:3060?3066.

5 naves m,diaz?lopez jb,gomez c,et al.determinants of incidence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the female spanish population older than 50. osteoporos int,2005,16:2013?2017.

骨质疏松常见病因范文第4篇

在此要强调的是,在诊断中不要过分依赖骨密度。既往临床医师过多地强调骨密度,即量的因素,在疾病发生、诊治以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引起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除骨密度外其他多种因素如骨微细结构、骨有机基质、矿物成分、微小损伤及修复状态均影响骨强度,并与骨折有关,一般将这些因素称为骨质量。骨质量概念的提出,是对骨质疏松概念完整性的补充,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诊治的新动向,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有区别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发生机制不同:糖尿病骨质疏松主要与糖尿病所致的代谢紊乱有关。而老年性骨质疏松是由于成骨细胞活性降低使骨生成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骨吸收增加有关。

治疗方法不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首先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基础,然后再加用改善骨质疏松的药物。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再加维生素D制剂、钙制剂、降钙素等。

治疗效果不同:糖尿病一旦控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客观指标就能得到改善,起效较快,疗程相对短,效果较明显。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起效慢、疗程长、效果不明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存在着联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病因中也包括了年龄增加、活动少、性激素水平降低、遗传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在临床上,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往往合并有原发性骨质疏松,有时很难将它们区别开。

骨质疏松学问知多少?

骨质疏松症有哪几类?

医学上将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类。第1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又分为两型,即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是伴随着年龄增长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第2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当诱因消除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即属于此类。第3类:特发性骨质疏松症,这类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史。

诊断骨质疏松症需做哪些检查?

生化检查:有助于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分型。

与骨矿物质有关的生化检查:(1)血清骨矿物质成分的测定:血清总钙和游离钙、血清无机磷、血清镁。(2)尿矿物质成分的测定:尿钙、尿磷、尿镁。

与骨转换有关的生化检查:(1)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2)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尿羟脯氨酸(HOP)、尿羟赖氨酸糖甙(HOLG)。

骨质疏松常见病因范文第5篇

笔者积30余年临床之经验,有幸参加我院面向兰州市三县五区开展的风湿骨病的筛查防治工作。我们通过义诊形式于2013年5月――12月共对4446人逐一采集血压、脉搏、症状、体征、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嗜好及生活习性等个人信息;采用“全科智能检测仪”设定的风湿骨病检测数据,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进行初步的筛查。被筛查4446人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92岁,女性多于男性,以50岁以上者居多。因筛查目的明确,故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四肢关节疼痛麻木者十居八九。筛查结果显示:临床体征和检测数据异常者与病者表现的症状基本一致,现整理如下:

一 总体状况

总体来说,筛查只是初步印象,还需上医院进一步检查,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单项检测数据异常者,或同一部位又出现骨钙化数据异常,或者同时出现肌肉粘连数据异常,尚未经检查治疗的,多见于某一疾病的早期阶段,一般病程短,症状轻;而舌下络脉青紫,舌质黯、脉象涩,经筛查呈现出多项检测数据异常者,多属某一疾病重症。一般病程长,病情复杂,常与其它疾病合并者多见。其中,颈、肩、腰不同部位检测数据异常者,则反映出某一疾病的病位或属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如果风湿系数、骨质疏松及骨质增生和其它相应数据均显示异常者,则提示某一疾病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多见于久病重症。常常会导致四肢循环受限的数据异常,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并伴有合并症及其它慢性病者手脚麻、胀、痛的症状越加明显。

二 以颈椎病为例分析

颈部肌肉粘连和颈椎钙化度数据异常,或已接近正常指数临界者,早期仅有颈肩不适,偶尔感到颈项部有僵硬感,可看作颈椎病早期的开始;重者常见的症状有颈肩痛、肢体麻木等,提示患某种类型颈椎病的可能很大。经与大量的颈椎病患者的接触,进一步证实了颈椎病早期多有反复“落枕”, 其中60%的眩晕症状,是由颈椎病引起,另外颈部外伤也是引起颈椎病的祸根之一。

寒冬季节,颈椎病患者病变部位容易受凉产生炎症、水肿,引发脑供血紊乱,所以在冬季筛查中颈源性眩晕的患者较为多见。从发病率来看,颈椎病在颈椎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化基础上发生,在筛查中发现50岁以下长期伏案、长时间低头工作者多发,近年30岁以下长期操作电脑和长时间玩手机的年青人颈椎病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诊断追问颈椎病患者过程中,发现只有20%的颈椎病患者曾上正规医院就诊,是通过医生依据其症状、体征、X线片,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包括CT、磁共振成像和颈椎管造影、肌电图等),出具的颈椎病确诊报告。另有大约50%的人在检查过程中是单凭症状,或者单独依靠X线片,被某些医生简单、笼统地冠之为颈椎病,但谈不上细分所患类型。还有30%的人,一部分是自我感觉患了颈椎病(部分肩周炎患者也是如此),另一部分人则拖延病情,未做过检查治疗,不予重视。

我们在筛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所谓的服药疗效不佳的高血压、查不出明显原因的心律失常、视觉障碍、以及久治不愈的吞咽困难、咽喉疼痛、疑似慢性胃炎等一些案例,实质上是颈椎存在问题所致,且随颈椎病的轻重而变化,对这种同颈椎病的症状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病症的患者,都积极建议让其到附近医院对颈椎进行全面检查,因为这些人更需要明确诊断,方能对症治疗。

三 对具有共性异常数据的分析

风湿系数数据异常者,顾名思义说明患者体内有湿,尤其夏季多汗,一经按脉,患者多肌肤粘手,表现体征多与检测数据异常互成正比。又因湿性粘滞而缠绵,故其疼痛重着,脚腿沉重木胀,或一处肌肤麻木不仁,或关节肿胀者多见。一般舌体胖大,苔润、舌苔偏腻、或白腻、或白腻微黄。女性多见于舌淡苔白薄腻、边有齿痕脾虚有湿证候;男性舌苔湿润,舌质由淡略转深,舌苔偏腻偏黄略干者,多与吸烟嗜酒,喜食肉食冷饮且有化热之势有关。

通过舌诊脉象及询问,发现患者均有怕风、脊背透凉或上热下寒症状,多属湿盛于里兼有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之象。常常伴有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功能障碍,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质增生数据异常者,多在中年以后发生,更多见于老年人,是骨质老化后的一种退变现象。骨质增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病,而是一种生理的组织反应。仅有骨质增生而无临床症状时,就不必刻意进行治疗。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都可以因为缺钙引起,他们并非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可以这样说,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人的骨质增生(骨刺)和骨质疏松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只不过骨性关节炎是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骨质增生只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

我们在筛查中发现,有不少人由于缺乏对骨质增生的正确认识,盲目地认为自己的疼痛就是骨质增生(骨刺)引起的,似乎是一种不治之症,到处求医问药,殊不知只有确认骨质增生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时,才需针对治疗。为了帮助这些人走出误区,在筛查现场我们作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

筛查还显示,骨质疏松检测数据异常者,与部分患者提供和表述的骨密度测定报告的结果一致,同绝大部分被筛查者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筛查的结果,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的多,特别是50岁以后女性,多存在随年龄的增长或绝经,而发生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筛查现场经常见到一些老人含胸驼背、走路蹒跚,说明骨质疏松已到了相当程度。可惜一些老年人只吃保健品而忽视服药。据统计,骨质疏松数据异常者约占三分之一的人上医院测定过骨密度,但其中不少人没进行或没坚持专业治疗。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点。

其它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也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骨质疏松数据的异常,表明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时检测数据异常者所表现的症状进一步证实了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可表现为腰酸背痛,可放射到四肢,并有四肢麻木等,询问患者多有下肢的痉挛。相当多患者不明白骨质疏松更加容易罹患骨关节炎,而且还会加重原有的颈肩腰背腿的疼痛和骨关节炎的病情,还存在遇到轻微的外伤就发生骨折的风险。所以说预防骨质疏松症比治疗更重要。

经对筛查结果统计分析,现将导致和加重骨质疏松的因素归纳如下:

1.95%的骨质疏松数据异常者不喜欢喝牛奶,或因喝牛奶导致腹痛、腹泻而不敢再喝。

2.骨质疏松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也较为严峻,不容忽视。年轻人长期以饮料代水、过度饮用可口可乐等碳酸饮料、过量饮用咖啡、喜食膨化食品等等生活习惯,都是产生骨质疏松的原因;年青女美节食减肥,饮食挑剔,经常素食或绿叶蔬菜摄入量不够,导致营养元素摄入不足。

3.过咸饮食、喜食肥肉、吸烟酗酒、长期嗜饮浓茶者也是易患骨质疏松症不良习惯。

4.“宅人”、懒床者较多,缺少户外及阳光下运动。

据笔者观察,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患者多见舌质黯、舌下络脉青紫,脉多沉细、尺脉尤甚之脉象。说明患者肾虚而功能不足,兼有血瘀证致血行不畅。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西药的制剂作用针对性强,能较快的缓解疼痛等症状,并迅速地补充钙质,抑制骨的吸收。中药对患者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腿酸痛、腰膝酸软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功效持久、毒副作用少,更主要的是对机体具有整体调整之功效。故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提倡中西医互补、中西药共用,充分运用西医检查手段,中医应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施治,标本兼顾,辅之补肾、活血之法进行诊治。现代医学也已证实补肾、活血的中药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有报告称:部分患者在骨指标尚未出现明显改善前,通过中医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疗效好于单纯钙剂治疗。此正符合侯丽萍教授创立的“侯氏疗法”所倡导的“调脾固肾”、“通调三焦”专治风湿骨病及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法则。

四 预防意义

本文表明,对风湿骨病的筛查,不仅仅局限于颈肩腰背腿痛的初步检查,而是通过对大量筛查人群的接触,点多面广,涉及到临床各科疾病,实际上也是一个宣传、普及医学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做到未病早防,无病早查,有病早治的科普教育过程。

对于任何疾病而言,早期预防胜过任何灵验的良药和高超的医疗技术,风湿骨病也是如此。就风湿骨病发病原因而言,大部分患者如能懂得一些相关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就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即使是患了风湿骨病,也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诊治,使其危害降至最低。遗憾的是,根据我们在风湿骨病筛查所接触到的情况看,人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我们由衷地感到在风湿骨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上做一些工作还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风湿骨病所引发的颈肩腰背腿痛的患者而言,更透彻地理解自身所患的疾病和熟悉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提高疗效和防止复发也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对风湿骨病涉及病症,力求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异常数据分析和自我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了患病人群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基层医务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可对患者自我判断,早期就医提供一些指导。同时,表明我院通过义诊形式,对风湿骨病的筛查是一项因陋就简、简便易行、适应户外的好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具有实践全民健康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