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循证医学的实质

循证医学的实质

循证医学的实质

循证医学的实质范文第1篇

本文对省内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现状进 行调查分析,探讨在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 途径。

1对象与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省内有代表性的七个 城市十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520人,采用自行 设计的问卷,以医院为单位,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 问卷调查并收回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及对循证医学的需求和态 度。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4.8%。所有数据 采用SPSS3. 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493份,男性8 人,占1. 6%;女性485人,占98. 4%。年龄19 ~60 岁(平均31.15 ±7.44)。学历:本科以下323人, 占65. 5%;本科169人,占34. 3%;研究生1人, 占0.2%。学位:无学位381人,占77.3%;学士 111人,占22.5%;硕士 1人,占0.2%。职称:初 级315人,占63.9%;中级171人,占34.7%;副 高级7人,占1.4%。职务:有行政职务的40人, 占8. 1%;无行政职务453人,占91. 9%。

    2.2 循证医学的知晓度把知晓程度分为4类:对 循证医学一无所知为不了解;听说过循证医学的概 念和方法为一般了解;对循证医学概念和方法有一 定认识为比较了解;理解其含义并能在工作中使用 循证医学为很了解。493名护理人员中,对循证医学 很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占 3.0%、19.3%、55.0%、22.7%,不同城市、学历 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知晓度。临 床护理人员获取循证医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分别 为医学杂志占26.6%;网络占26.2%;同事交流占 24.7%;学术讲座占16.4%;继续教育占15.(0%; 老师讲授12. 6%其他占4.3%。影响护理人员循证 医学认知的主要障碍依次为英语水平有限、无法获 得免费全文文献、文献检索策略难掌握。 

2.3 医护人员对循证医学教育的态度和需求通 过调查,认为有必要学习循证医学92 9%。认为 在专科开始开设循证医学课程185人,占37.5%; 在本科阶段开设241人,占48.9%;在研究生阶段 开设51人,占10. 3%。认为应设为必修课244人, 占51.(0%设为选修课234人,占49.(0%。多数 护理人员建议应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增加教育机 会;尽早在学校教育中开设此课程;提供获取循证 医学知识的条件,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 内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自己的临床 实践。

3讨 论

     3.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国外通过随机对照试验 证明了循证医学自我继续教育方式远优于传统的继 续教育,进而作为培训临床专科医生的重要手段。 调查发现,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普遍偏低, 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比较少,不同 学历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循证医学知晓度有明显差 异。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比较了 解或很了解的所占比例较高,原因可能与这些人员 的基本素质较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1和计算机 水平,有相关的科研教育背景,在工作中有较多的 继续教育机会,有较强的进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和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素质有关。而且调查表 明,影响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的主要障碍有英语 水平有限、文献检索策略难掌握。因此作为医院的 管理者有责任有必要提供一切机会鼓励临床护理人 员通过各种途径在职提高自身学历,提高英语和计 算机水平,加强医学统计、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学 习,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坚实的基 础。

3.2 普及循证医学继续教育循证医学是派生于 临床流行病学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实践EBM不仅 有利于科学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工作质量,而且有 利于合理分配与应用社会医疗资源和改善医患或护 患关系。护理学作为临床医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 科,其发展的现状呼唤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护 理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的 高低对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满足患者的利益需求具有 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和 实践,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促 进学科成熟均有重要的意义|31。™已成为国外 许多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并被纳入全科医 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培训明显滞后13114— ' 本次调查护理人员中对循证医学比较了解或很了解 的并不是很多,与其他文献|4—61报道结果基本一 致。92. 9%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学习_多 数人建议应普及循证医学教育,强化循证医学学 习,尽早应用于临床实践。临床护理人员获取循证 医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分别为医学杂志占 26. 6%;网络占26.2%;同事交流占24.7%;学 术讲座占16.4%;继续教育占15.0%;老师讲授 12.6%;其他占4.3%。就继续教育而言,循证医 学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医学工作者 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循证医学的普及,使受 教育者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终结 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是这一层次循证医学教 育的主要目的171。因此,我们除了要增加医学杂 志、图书的种类、数量外,要充分利用目前网络的 影响,加强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定期举办学术 讲座或科室小讲座,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 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购买生物医学数据库从而 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条件,形成 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不断地进行观念更新、 知识更新,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3.3加强循证医学学校教育本次调查中, 48. 9%的人员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开设循证医学课 程,37. 5%的人员认为在专科就开始开设,10.3% 的人认为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开始开设该课程;51 % 认为应设为必修课,49%认为应设为选修课。四川 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已将循证医学纳入本科生和研 究生课程。相关研究认为对医学生的干预和影响显 然比对已经毕业工作的医学人员要方便和有效。循 证医学本身几乎不改变医学的基础理论,因此,对 在校学生的循证医学教育应更多的集中在整个学习 过程的中后期,并且可以进行系统和稳定的教育,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循证医学的实施策略。

循证医学的实质范文第2篇

1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目前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主动寻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一知半解,而带教老师因为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有效的临床思维训练。并且目前的医疗环境复杂,医患矛盾比较突出,实习医师参与诊疗活动受到限制,一些诊断性穿刺,如腹穿、胸穿等,学生很难有机会亲自去实践,以上各种因素使实习生不能真正投入到医生的角色中。学生责任感不强,对实习失去兴趣,导致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不高,同时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诊治疾病,这就要求每个临床医生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用最佳的临床证据指导医疗和教学,所以在临床中引入循证医学是很有必要的。

2循证医学在普通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教学强调对一个问题的综合思考和决策,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提出问题,并需要寻找出一个有指导意义的答案。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如下:提出问题查询证据分级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1]。首先是根据一个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得出结论,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结论进行分级,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采用最好的有循证医学根据的结论来指导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由学生亲自去接诊,完成问病史、查体、诊断及治疗方案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一患者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大部切除术后”,恢复进食后突然出现一过性血容量不足、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头昏、出冷汗等症状。请问该患者如何诊断?为确定诊断应做哪些检查?如何治疗?其预后如何?学生通过亲自问病史、体检,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诊断为“倾倒综合征”。确定检索词为倾倒综合症、诊断、治疗、预后,带教老师引导学生在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进行文献检索,获得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并与老师讨论,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结合具体情况,将其应用与该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决策中,在这一循证医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较好的掌握了疾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案,也了解了相关最新进展,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习兴趣及实习质量也明显提高了。

循证医学的实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 临床教学 教学方法 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57-02

循证医学作为近十几年来医学领域发展的新起之秀,给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变革。从1996年将循证医学概念引入国内至今,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模式已经在我国医学多个领域中得到探索应用。临床医学发展植根于基础医学教育,循证医学如何从临床走向教学已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循证医学理念和模式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或许将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因此,如何在临床学科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循证医学的含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直译为“以证据为基础的医疗科学”,它是现代流行病学与现代临床医学结合的智慧结晶,是流行病学原理方法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应用。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L. Sackett 定义循证医学为:“将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医师个人的专业临床技能与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与个人价值取向,三者恰当合适地结合在一起,为患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1]。其核心思想表现为:任何医疗诊断的确定均应基于客观最新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即医生为患者作出诊断、专家确立治疗指南和政府制定相关医疗卫生政策时都应依据现有最可靠的科研进展来实行具体方案。这也就要求医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更新临床知识,将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意愿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诊疗效果[2]。

二、循证医学在国内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循证医学作为一种前沿医疗理念,区别于传统经验医学,它更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证据为依托,这契合了当代医学教育的改革要求。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变革,为循证医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也使得循证医学已逐渐从临床研究走向临床教学,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焦点。

将循证医学思维运用到临床教学实践中,即发展为循证医学教育。在阅读大量临床学科教学实践探索后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大致可概括为“提出问题――查找证据――分级评估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它是以教材为理论教育基础,以具体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为现有可获取的最佳证据,并提出疾病诊疗的现有疑点供学生思考。既体现了基础教材与临床最新科研进展并重,又将师生互动、课堂指导和课外探索结合,证明了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可行之处,极大的提高了医学教学质量水平。

在具体教学操作中表现为两点。一是在课堂上以具体患者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教师以临床某常见病为例,选取具体患者的实际问题――介绍对该问题可能采取的经验诊断方法及其现有最新证据――介绍对证据评估的标准并对现有最新证据进行严格评估――学生最终根据自己获取的证据、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意愿做出临床诊断。二是开展、参与临床研究:当发现具体患者的实际问题无研究证据可寻,而该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普适性、并给患者以及社会造成压力时,指导学生设计临床试验来解答这一问题,并对该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

张涛[3]在外科教学引入循证医学,一方面打破了外科这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并基于经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搜寻最前沿最全的相关科研技术,并应用到手术当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强化了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了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强、有搜寻最前沿技术的高素质外科大夫具有重要意义。

胡建华[4]在心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以及赵轶雯和龚勇[5]在内科见习带教中都渗透了循证医学理念。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应用权威的统计方式,应用循证医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涨,他们乐于提出问题、积极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医患沟通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这对于现阶段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及解决见习生实习生临床水平低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地思路。

闫呈新等[6]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中以及张颖等[7]在妇产科见习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更乐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因为新模式加深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临床病例阅片分析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使得他们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职业意识,加速他们从模仿型、记忆型人才转变为创新型、思考型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世纪医学对于医学生的新要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已经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学科的实践认同,综述其意义可得: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临床教学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兴趣、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科技对医学信息的更新能力、改善医患关系的能力。同时,该举措对临床实践行为的规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把循证医学引入到临床学科教学中,可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继续进行深入贯彻的教学改革已然是一种趋势。

三、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的意义

循证医学的介入,使传统医学模式不断被打破,并形成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新模式,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依托,证据、经验、患者主体间的有效互动,这种思维教育模式对临床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知识更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及医患沟通意识,有效建立起从理论教学到临床实践的桥梁。(2)从短期的“学历”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循证医学要求有不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终身教育从纵向寻找知识的连续性、从横向寻找知识的统一性,真正体现“活到老,学到老”的内涵。(3)对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老师要熟悉相关课程和最新临床知识,并且能将理论与临床结合,以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人才。

李川江[8]在外科教学中总结到,在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很重要的一点意义就在于,这种教学模式极大提升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出应当今社会所需、医德良好、医术精湛的合格医学生。

四、循证医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看到了循证医学理念为临床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循证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难免暴露种种不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带教老师缺乏专业培训。循证医学教学的关键在于给医学生传达一种理念,培养医学生运用循证观念获取、处理、运用证据的能力,这就对带教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当前实践中带教老师很少接受专业培训,循证医学思维尚不健全,多依靠主观评价,这亟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规范。

2.理论研究多于实践。虽然循证医学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临床学科教学研究,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仅仅局限于理论研究,并未真正涉及教学实践,使得循证医学理念不能有效深入贯彻到更多学科。即便是在做教学实践调研,一味生搬硬套的研究也不在少数。

五、小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医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出现的医患纠纷也把现代医学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医学生,一方面勤学苦读,另一方面也很关注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安全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整个医疗卫生系统来说都迫在眉睫。医患关系现如今变得如此紧张,与医务工作者经验主义有很大关系,加上现在医生资源紧张,有限的时间内医生和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双方存在误会。对此现状,以患者为中心的循证医学理念为笔者指出了一条可行的解决思路。循证医学的出现推动着现代医学的科学化进程,也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通过应用循证医学的思维和原理方法指导临床学习,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医疗综合素质,同时也为他们今后工作科学严谨的作风和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

2014年1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标准化医生培养模式的培训内容: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可见当今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而循证医学的优势恰在于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将循证医学思维学以致用将对医学生未来从理论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高等医学临床教育发展中是当下医学教育改革之必然,也是医学领域不可逆转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马丽萍, 徐晓璐, 朱嘉琦, 赵仙先. 循证医学的发展对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影响[J]. 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1): 38-40

[2]张鸣明,刘 鸣.循证医学的概念和起源.华西医学,1998,13 (3):26

[3]张 涛,李 敏.在外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探讨[J].安徽医药,2013,17( 10)

[4]胡建华, 李华波, 陈世健. 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3): 411-412

[5]赵轶雯, 龚勇. 内科见习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之探讨 [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增刊, 2011, (1): 350-352

[6]闫呈新,李长勤,朱建忠,刘林祥.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18-19

循证医学的实质范文第4篇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循证医学是在九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临床实践中迅速发展并且备受广大医学界的关注的一种医学理念,循证医学的核心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客观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充分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和愿望,把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治疗措施,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一个患者。

二、循证医学与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医学是通过非系统观察的方式来获得一种临床经验,并且我们的医生依靠这些经验和熟练的技能来指导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医疗实践,以生物学原理评价治疗效果,靠小规模培训来获得。虽然我们的传统医学在临床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旧是存在一些主观的偏倚性和盲目性,所以,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就显得很是必要。循证医学以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IKO),尤其是它还以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双盲IKO的客观证据为基础,所以我们说循证医学的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和可信性,同时也促进了临床治疗决策的革命性变革,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

三、循证医学思维的必要性

不论是在世界上还是我国的社会上,心血管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并且是多发病,对我国和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威胁。可见治疗心血管疾病非常紧迫。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树立循证医学思想、培养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对于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造就高素质医学人才、应对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挑战,具有十分迫切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在心血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对于临床前期的医学生

我们一直强调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不能陷于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所以,我们在心血管教学中要多与实际相结合,将治疗疾病方案的循证医学依据和新的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但使其学到心血管领域最新的知识,而且教授了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及时的获得最新的信息,并且积极促进学生之间开展相关的讨论,培养其自学、思考及获得新信息的能力,为其将来能更好的进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循证医学的重要性。

2.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对于进入临床的医学生

已经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以一种被动或者是灌输的方式来解决。大致方式是,上级医师提出心血管实践中的问题,然后学生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并通过上级医师结合实际的患者情况和学生双方进行讨论、查证真伪,同时就如何应用查询的最新的知识和循证医学的理论指导患者的临床诊治。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国内外的经典讲座,讲授国外著名的RCT的具体设计、结果及对于结果的分析,这样的内外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我们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从而避免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结果,更好地处理患者的问题。

循证医学的实质范文第5篇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循证医学,其证据已普遍作为决策的证据被使用。从最初的临床医学领域扩大应用到护理学、医学教育、预防医学、医疗卫生决策、新药开发、社会医学等领域,循证医学以其科学的理念和实践的方法学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和采纳。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在传统医学中引入循证医学,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传统医学疗法有证可循。因此,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评价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中医学的特色在于重视患病的“人”,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疾病防治理念。整个中医现代化,必定以中医临床医学的现代化为先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原动力和核心,从而相互带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基础理论的突破。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医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疗效是中医生命力的体现,循证医学方法运用于中医中药的临床研究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使中医的疗效能够得到科学研究的证据支持。通过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使中医疗效的客观性得以体现,成为国际认可的评价模式,使中医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与方法得到突破。

众所周知,在临床研究的诸多环节中,设计、实施、评价是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与环节。实践表明,将循证医学和系统评价方法引入中医药研究系统,优化方案设计、加强实施质控、全面综合评价是确保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研究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

1融入中医特色,优化方案设计

中医现代化首先要有中医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同样需要遵循辨证论治,这就决定了在制定受试者的纳入标准、给药方案和结果评价时需要考虑中医证候因素,否则必将影响假说的合理性与结果的真实性。因此,研究者既须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同时也必须遵循临床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如果研究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无论多符合中医药理论,也会重蹈“低质量研究”的覆辙。循证医学以其科学的理念和实践的方法学得到医学界的一致认可。

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如何才能做到中医特色和循证医学的有机结合呢?笔者认为,在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中,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重点考虑评价患者、干预及结局的要素,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模式,整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建立与传统的临床流行病学或循证医学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有所不同的创新方法学模式。

2完善方法技术,加强实施质控

质量控制在临床研究三大要素中执行难度最大,主要原因不是理念和规范的缺乏,而是实施研究中具体方法和技术的不足。目前,临床研究通常采用“终点管理模式”的小样本短期研究,这种终点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满足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的特点和及时性需求。针对中医药的实际情况,研究合理使用各种非随机试验的评价方法,以提高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如加强对国外知名临床试验评价量表和技术的系统学习,以及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上重视对不同分析对象的技术和方法的掌握,如非随机化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不同质量层次的临床试验结果在Meta分析中的科学体现,单病例Meta分析方法,多个对照组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等。天津中医药大学成功开发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clinical data managing system,CDMS)和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clinical trial managing system,CTMS),使中医药在临床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成为中医药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保证。

3凸显中医优势,全面综合评价

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严格评价,即评判性地看待临床研究证据。当运用于评价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设计、实施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否认中医,相反是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发现问题进而提高和完善自己。目前,很多研究是基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往往是仓促上马,研究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了大量低质量的研究结果出现,浪费了有限的医疗卫生科研资源,体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

临床研究的全面评价包括结局评价和过程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研究结局评价应重视实验检查,更要重视临床观察;重视局部病理,更要重视整体反应;重视近期作用,更要重视远后效应;重视疗效分析,更要重视疗效整合;重视研究数据,更要重视逻辑演绎。综上,中医药临床研究应避免单纯照搬西医评价标准倾向,注重中医证候效应与生存质量评价,全面体现中医药的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和远后效应优势。

诚然,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创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探索,需要国家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研究,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年来的研究实践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接受了临床评价现代科学理念和方法训练的中医临床研究高端人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中医大规模临床循证评价的技术规范和试验程序,并已经积累了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多元协调的经验。我们相信,这必将为促进中医临床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临床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和不足,有机灵活地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掌握方法学技术,逐步分阶段开展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并坚持不懈,以促进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取得更重要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光.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湖北中医杂志,2010,32(7):69-71

[2]商洪才.整体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6:90-91

[3]刘建平.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疗效评价.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7(2): 212-215

[4]施毅.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1-21

[5]郭新峰,赖世隆.对中医药领域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几点看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0-12

[6]刘鸣.十年纷争 十年发展――正确理解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1):29-33

[7]张艺,王平,张静,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5,27(1):41

[8]刘士林.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化解释框架的创新[J]. 探索与争鸣,200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