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未来人居环境的设计趋势

未来人居环境的设计趋势

未来人居环境的设计趋势

未来人居环境的设计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纤维 纤维饰品 软装饰 发展趋势

在当今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膨胀的消费观念的驱使下,人们对现有的起居空间不断的更新、更换,从简单实用过渡到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环保意识的提高,对装饰品类的关注也有很大的改善,生态、环保及轻便的家居软装已经成为时尚,那么纤维艺术就成为现代家装的优良选择。纤维艺术材质的亲和力,多元的形式表达,精致的工艺,多样的色彩和形态,无一不体现它的独到之处。随着科技的发展,纤维材料的不断翻新为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多元的材料产生多元的纤维艺术品。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一些精湛的纤维手工艺品更是现代软装设计的首选。纤维艺术更多的表达形式为我们现代多样风格的家居提供了便利,现代市面的家居风格设计与相应装饰品类的选择应趋向系列化,便利于不同层次人群的选择。要求我们未来的设计家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优良的、系列化的家装设计。

现代人对家居装饰的追求已经趋向高品位、高内涵的软装设计,因此家居二度软装地位得以提升,对家居空间的二度陈设与布置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对于家居环境的每个环节、每件物品的陈设,无不表现出使用者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室内“软装饰”已经成为现代家庭装饰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装饰手段,纤维艺术品将成为未来的流行趋向。

一、 纤维壁挂艺术与软装空间的有机融合

纤维壁挂艺术作为一种象征温暖、柔和、亲切的符号,在与建筑空间结合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壁挂和软雕等纤维艺术品作为家居空间饰品,在欧美及发达国家的应用广泛。人们视毛织壁挂与油画、钢琴等为一种财富的象征。将其陈列在家居空间的重要位置。在国内的普通家居空间中这种壁挂的陈设很少,由于纯手工制作,价格昂贵的原因,被视为奢华品类。那么,在宾馆、饭店、高级住宅居多,被视为提升文化内涵及品位的象征。

现代纤维壁挂艺术品已经不断进入高级家居空间,通过与其他室内装饰品类的有机配合,相互呼应,用它的光色、造型、质感及排列组合,点缀并强化了室内装饰的艺术效果;并且利用色彩的强弱变化和尺寸范围大小的控制,收到了突出和渲染室内的大的色彩主调和空间层次比例,增添空间艺术美感的效果,给人以豪华气派、舒适和谐、实用完美的感受。纤维艺术分别以毛、棉、麻、丝为原料,或数种软质材料混用,以纺织、缠绕、环结、缝缀等多种制作手段,同时揉合了现代装饰造型及装饰材料的色彩,并且考虑与现代软装空间的关系,创造富于“品位”的自然空间。从而缓和建筑和室内空间的生硬冷漠感,起到柔化空间的作用,同时也增添了建筑与软装空间的情调与色彩,给人以舒适和谐、实用、完美的感受。如克林卡姆为美国西雅图双树套房宾馆设计的空间织物是“软雕塑”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尺寸巨大,布满了整个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又如,雷诺阿的《秋自然的垂落》,让人们的视线随着曲面和线条而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一份放松的感受。

当然纤维壁挂艺术品要想得到小型家居的赏识和接受,还有待于纤维艺术家们深入探究适合小型家居的纤维品类。要深入研究在特定的家居环境中怎样选择它的价格、大小尺寸、材料、造型、形式、颜色等与空间的合理搭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审视现代纤维壁挂设计,立足于本土文化,实现与世界文化接轨,创造出高品位、艺术感浓厚的家居环境。因此,在现代家居软装饰的大潮中,使纤维壁挂艺术品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还有待于纤维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实践,实现手工与技术的结合,规避纯手工的昂贵,更便利于小型家居选择。创造出不同价位的纤维艺术品,更便利于小型家居选择。这样纤维壁挂艺术才能成为未来家居软装空间的主流。

二、 布艺与家居软装饰空间的有机融合

现代市面的布艺价格相对便宜、轻便容易拆装组合、质地柔软易拆洗等优势,是家居软装二度装饰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及用品,主要有床上用品、窗帘、桌布、灯罩及玩偶、壁饰等饰品,在家居软装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趋于流行态势。布艺饰品不但能够点缀空间、丰富环境、表现家居主人的文化素养,而且能够与家居装饰空间的色彩、照明、材质建立起一种有机的整体组合,使个性化的艺术气息与家居空间相互融合,从而使建筑内部的环境达到一种温馨幽雅的艺术境界,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性空间。布艺与软装空间结合密切,发展前景可观,并且未来的发展应趋向于系列化,风格化,促使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我们的家居软装风格有求必应,促使我们的艺术家能设计更好的人性化软装空间。

总之,要营造理想的家居软装环境,首先要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心理出发。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地位的人,都有不同的消费观念和需求,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的“个性”空间环境。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才能使设计更趋向个性化、人性合理化,才能营造出理想的现代家居环境。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即将普及,发展趋势良好。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着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传承着我国古老民族独有的文化意蕴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经济技术的进步,多元材料的涌现,设计者应科学掌握各种纤维材料的功能特性,合理选择、应用,从而创造更温馨、合理、舒适、美观、健康的家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4.1.

未来人居环境的设计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室外环境;空气;环境设计

1.城市居住及工作环境现状

1.1环境作为满足人们日常室外活动所必需的空间,实用性是其基本的功能所在。室外环境的合理设计必须满足可坐、可立、可观、可行等最基本的要求。

以我国为例来分析一下当下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的现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居住面积十分狭小,并且贫富差距很大,从不足十平米的蜗居到好几百平方的大别墅,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别。居民区也经常充斥着难以言喻的噪音,污染、拥挤的交通、狭小的活动空间等各种问题。这种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理以及心理上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通过改变周围的环境来缓解人们的压力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

1.2工作环境的好坏对于人们的工作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自然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们感到身心愉悦,效率也高,而在一个复杂而又压抑的环境中工作,则会给人的心理上带来一种莫名的压力。中国目前整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还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烦躁、效率低下也是当下工作人员的现状。

2.城市外环境设计规则

2.1“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是当代环境设计人员努力遵循的方向。将人类的各种行为和心理考虑到设计当中,努力使自己的设计不仅满足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更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人与环境的相和谐,才更符合我国和谐社会的要求。丘吉尔曾说“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可见,人类与环境始终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客体,我们不仅只是受环境影响,我们同样可以反过来影响环境。在商业的步行街,为了商业的需求,步行街的设计往往很不合理,没有足够的休息空间和娱乐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到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们这些设计师所面临的责任。针对众多弊病,当代设计师也应该对现状做出反省,制定一套新的设计原则。

2.2 从最原始的建筑空间规划开始,无论是居民区还是商业区,各楼盘之间相隔距离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在保证每个区域内有一定的运动休闲空间的前提下对楼盘之间的公共区域再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以居民区为例,居民区的划分一定要处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内,根据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及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来合理布置一个简洁、方便同时也能够满座特殊人群需要的一个公共运动空间是必要的。环境设计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必须具有艺术性,展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拥有适合本地域的室外空间才是大众的需求。

2.3现今的室外环境设计正进行着一种建设的误区,将空地进行完全改造,彻底打造成为一个人造空间,极少考虑到利用其自然的地理形势和周围环境,这不仅是对环境的一种破坏也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成功的设计则是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分区处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现在的室内设计都讲究室内设计室外化、恢复自然、回归自然是现在室内外设计的一种趋势。

中华文明亘古悠远。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设计源泉,设计师要从我们的本土文化中汲取营养,设计有中国特色的室外环境。现在西方室内设计中已经开始盛行中国风,作为中国人我们的当然也有责任设计出中国特色的室外环境,使中国的室外环境设计也可以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上。当然,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并不是一味复古,而是要运用传统的设计符号、设计元素来丰富现代的设计。

3.城市建筑外环境设计未来可能性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环艺设计也是其他一切社会发展所应该遵循的发展要求,顺应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将维持生态平衡的理念运用到设计中去,是未来设计的一个发展的趋势。理想的室外环境不是破坏自然、榨取自然,而是利用自然,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进而使其更好的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另一方面,空间的多功能性也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室外空间利用的室内化在未来也有可能的,因此,保护好、设计好我们室外的环境也是对未来设计发展的一种引导与支撑。

结语:

虽然现代城市中人们的居住面积越来越小,但是人们对于室外空间的设计规划要求却是越来越高,因此,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营造一个良好的室外空间不仅是对市民的尊重更是对一种造福千万后代子孙的行为。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共赢是我们设计师的目标与责任。尊重自然,尊重人类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出更好的属于人类的城市建筑室外空间。

参考文献:

[1]马一兵:《环艺形态应用》,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1日)

[2]张绮曼, 郑署 :《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年6月)

[3]向才旺:《建筑装饰材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0月)

未来人居环境的设计趋势范文第3篇

每年,来自北欧和全球的品牌在展会上隆重年度的设计新品,设计师、建筑师 趋势专家和时尚记者云集展会,各种演讲对话和工坊活动贯穿展会。展会邀请当年最具国际影响力当设计大师设计展馆大堂成为展会亮点,绿色屋(KTH Green House)展出从全球设计高校和年轻设计师中精心评选出的60-70 件作品,成为每年展会的最大看点,也是各大公司发现设计新品和新秀的最佳场所。继去年新增加的“12 名北欧设计师”板块,今年以设计方法论为主题,强调设计的内在流程和新时代新方法,包含了学术 娱乐 概念 实验等不同层面的尝试。

与“斯德哥尔摩家居照明展”同期进行的是“斯德哥尔摩设计周”,分布在斯德哥尔摩大街小巷的60 多个设计公司和机构精心策划了各种展示、工坊、讲座与交流活动,对远道而来的北欧设计热爱者来说,设计周无疑是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

“2015 斯德哥尔摩家居和照明设计展”质朴而安静,没有觥筹交错的酒会和设计华美的大堂,却意外的迎来了史上最高的展出和访问人群,以及参展商喜获丰收的笑脸。采访时, 展会负责人Cecillia Nyberg 女士对2015 年的成功举办深感满足和欣慰。“本届展会和设计周呈现了迄今为止最高水平的设计和最纷繁活跃的活动安排,这也使得2015 斯德哥尔摩家居和照明设计展即斯德哥尔摩设计周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届。”

趋势之一: 慢生活审美

难以形容的酒红色Marsala 被预告为2015 年流行色,无论产品或空间,酒红和墨绿或点缀或泼墨,在大厅角落随处可见,成为刚刚过去的斯德哥尔摩家居和照明展上最靓丽的风景。温暖蕴积的Marsala 酒红复古而优雅,与深浅不同的墨绿搭配,传达出浓郁炽热的西西里亚葡萄庄园慢生活气息。瑞典流行趋势专家StefanNilsson 在其居家和办公综合空间设计上大量使用了Marsala 酒红色,复古与现代风格混搭,家居和创意工作环境巧妙的合为一体。

强调本地材料应用是一贯的北欧设计风格,其木质工艺产品最能表现北欧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自然的崇尚,其细腻的触感,可呼吸的有机材质,优雅内敛的简洁造型,让人把玩不已。除了木材,随处可见的本地材料还有亚麻、陶瓷、砖石、泡木、树枝纤维提炼的纺织品等,让人感受到现实世界的质朴和美好。

另外,2015 室内空间设计趋势试图打破传统的标准与界限,将传统和现代,工作和生活,居家与公共空间融合在一体。公共空间也力求打破完美和刻板的印象,以宾至如归式的体验代替华丽的视觉追求。今年的荣誉嘉宾Ilse Crawford 设计的展馆大堂客厅, 一反过去的高端和惊艳, 打造了一个舒适平实, 集学习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概念工作室。

趋势之二:本地制造

瑞典人更相信本地生产的产品,最为本国品牌骄傲。使用本地资源,本地工艺和本土人才,无论从环境和社会责任角度,还是从产品品质角度,都更具责任感和可靠性。一个包含了生产者故事和本地制作工艺流程的产品蕴含更大的人文价值,这也是商品品牌价值所在。本地制造也意味着当下(here and now), 意味着即时即地生产和制造,充满了心灵触动和生活气息。

绿色屋展区中隆德大学工业设计硕士研究生项目“thetomorrow collection ” 展示了未来生活的可能性。他们以过去的手工生活传统,强调日常生活用品如咖啡,食用油,鞋子等能够即时即地被制作出来,更具可控性和幸福感。

被评为今年设计之星的Frej Wichmann 设计的橱柜Bubble 尝试用最少的工具来制造家具产品,在没有电和其他科技工具的环境下手工制作,更容易激发手艺人的创造力,及利用废旧物品的动机。

主题展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背后”尤其强调了本地化生产在保持传统、创新和品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趋势之三:科技内化

科技应该服务于人类幸福的实现,而不应该成为炫耀和奴驭人的工具。科技的力量像水,水可载舟覆舟。设计通过对人体工程学,人机交互,情感体验等研究,将科技之水缓缓导向日常生活,使之与人亲近,为人所用。北欧人的生活方式更趋理性,注重人与物,人与空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在时下中国推崇备至的网络技术和智能家居,在 2015 斯德哥尔摩家居照明展家居展上难见身影。北欧家具设计产业在技术领域更多表现在环保材料开发和节能解决方案上。新技术在设计中表现得更内化更隐形,人的行为方式研究和情感体验才是设计的着力点。很多北欧的设计学院也倾向于强调设计的人性和情感研究,而不是科技主导。

趋势之四 “可持续”创新

可持续和CSR 已成为北欧社会常规心态,并在家居和设计产业中继续演奏主旋律。现代科技与生态思维结合,产生智能生态(eco-smart)概念,主要体现在环保材料开发和生活节能领域。

后工业时代,设计被商业过度利用,市场产生出大量华而不实且功能重复的产品。本届展会的荣誉嘉宾Ilse Crawford 在其设计的大堂客厅中,用两面巨大的泡木墙面向人们提出了诸多问题:如“你真的需要再拥有一把座椅吗?””可持续设计对你意味着什么?”“真有民主设计吗? ”。这些问题将可持续作为现代设计的核心准则,让参展人思考作答,并鼓励人们从设计和消费两个环节双向影响,积极选择创造和使用可持续的日常生活品。

现代人生活被石油、互联网和钢筋水泥的超大城市从自然和土地隔离。不可持续的能源, 单一的规模农业及食品供应, 缺失温度和芬芳的虚拟社交方式等等, 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杀手。绿色屋隆德大学项目“ 未来可持续生活集锦” 试图从传统的生活方式中找到解决方案,获得良好反应。

未来人居环境的设计趋势范文第4篇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二、居住区的含义与规模

(1)居住区的含义。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规模不等的居住地段。(2)居住区的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又称居住组团)。一是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二是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三是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但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大小不一,人民生活需求水平不同,而且居住区规划的理论还在继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因而不要简单化、模式化,不强求划一。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近年来,房地产发展方兴未艾。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的“欧陆风格”逐渐失去的昔日的光环。以我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中式楼盘越来越得到人们期待。

(1)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2)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江南山水”,苏州“锦华苑”、“佳安别院”等居住区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3)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上世纪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未来人居环境的设计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字:居住区;发展趋势

导言

近年来,房地产发展方兴未艾。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的“欧陆风格”逐渐失去的昔日的光环。以我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中式楼盘越来越得到人们期待。同时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居住区景观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不应像以前一样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二是,四方互动,甚至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的一样种进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式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他们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均好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It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结语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宏观上,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体现出我国历史及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微观上,景观设计要结合地方特色与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地方特色的优秀景观。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

[2]俞孔坚《“反规划”途径》2005

[3]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2000

[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1998

[5]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

[6]顾姚双.姚坚.虞金龙.《住宅绿地空间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

[7]赵锡惟.梅慧敏.江南鹤《花园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8]美.马斯洛(A.Maslow)《动机与个性》1954

[9]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明日的城市》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