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参加体育运动的感受

参加体育运动的感受

参加体育运动的感受

参加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第1篇

一、体育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

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二、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

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

三、调节身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参加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 运动锻炼 身心健康

现代学生不仅面临升学的学习压力,还要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当他们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体育活动能够起到调剂心情,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作用。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一、身心方面

1、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

2、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进行体育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以适应肌肉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从结构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统。经常从事运动,能使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大,这就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心率和血压变化比一般人小,表现出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

3、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的生命现象,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经常运动能使呼吸肌发达,呼吸慢而深,每次吸进氧气较多,每分钟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满足机体需要。运动可使人体更多肺泡参与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可增加肺活量。

4、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适当体育活动能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肌纤维变粗,肌肉组织有力,促进骨骼生长,骨密质增厚,提高抗弯、抗压、抗折能力。

5、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由于运动的激励还可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运动还能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

6、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事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应变能力,使人善于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因为经常锻炼,大脑皮层对各种刺激的分析综合能力强,感觉敏锐、视野开阔、判断空间、时间和能力增强,因而能判断准确,反应灵敏。同时由于经常在严寒和炎热环境中运动,可以提高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身体对气温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

7、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经常运动可使白血球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充沛精力和旺盛生命力,延缓老化过程,健康长寿。

二、道德品质方面

1、体育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

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2、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

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

3、调节身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4、多种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参加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育人功能 道德培养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终身体育”理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美育因素,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感受和意识到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出发,可以意识到身体的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出发,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出发,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感受到享受美。学校体育对美的教育是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师通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获的美的感受和对美的判断、评价能力,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优美的语言、高雅的举止、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优良的作风、轻松优美的示范动作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同时,教师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给学生讲授一些相关的美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目前,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纷纷从这一观念出发,从不同角度将美育列入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中。芬兰学者明确指出,体育可以为美育提供可能性;新西兰学者提出,学校体育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能轻快、优美地进行运动”;前苏联学者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外表整洁、举止端庄”,并强调“不懂得协调发展的肌体和健康,就不能理解人的内在美”,充分强调身体发展在美学方面的重要性;英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中也列有“美的理解”的相关内容。

总之,越来越多的国家愈来愈重视利用体育中的美育因素来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体育是一种行为教育,通过体育教育能卓有成效的教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明了的事实。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企及的。教师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表现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品质。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强度的运动训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拼搏进取,这对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十分有益。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迅速加以改正,其教学效果比其他学科更为直接,更容易表现出来。另外,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也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无法代替的。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是参加运动竞赛时,情绪往往容易兴奋,其潜在的不良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裁判员可以利用竞赛规则有效地教育学生改变不良行为,由于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运动场上激烈的竞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良好作风,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在制订学校体育目标时,都强调要重视和发挥学校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三、学校体育能够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没有兴趣和爱好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程度高下的重要标志之一。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人的身心健康甚有裨益。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 转贴于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和体育健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已成为多数人休闲娱乐的首选。这一转变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在学校体育课上教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要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参加终身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制订学校体育目标时都对学校体育提出这样的要求。前苏联学者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英国学者提出,“养成用积极、快乐的态度度过余暇”;日本学者提出,“培养和树立学生一生能够继续参加运动时间的能力和态度”。我国在制订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时也提出了终身受益的问题。这就给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要强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树立终身锻炼身体的理念。

四、学校体育能够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体育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方式必然是集体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或者比赛的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这种活动方式无疑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级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等,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要求,是他们参与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最易于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的群体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作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学校体育凭借它独特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在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也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充分挖掘学校体育的学科优势,积极优化教学环境、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校体育在未来育人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茅鹏.体育与人类的素质教育[J].体育科学,1999.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加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9-0099-02

1 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

1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11 调节身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

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青春活泼,在完成日常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体育活动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112 多种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体育活动的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点在于,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如在跳跃投掷中,高度上升、远度增加;运动技能由粗略掌握改进提高到熟练运用;比赛中的获胜以及老师的表扬……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因而对学生心理的刺激也最深刻。

113 培养学生的挑战与竞争意识

未来社会充满挑战与竞争,优胜劣汰与适者生存日趋明显。恰恰,体育的竞赛性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向困难挑战、锲而不舍,则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自己的能力适应任务挑战时,人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如果缺乏挑战,就会使人产生厌倦感。相反,任务太富有挑战性,也会导致个体焦虑。在体育活动中指导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活动的形式。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逐渐提高他们参与竞争的勇气。同时,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还要形成一种挑战。当然活动还要进行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另外,在体育活动中要建立激励机制,在学生中间形成竞争,使成绩好的学生更加优秀,使成绩差的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从而刻苦锻炼,争取进步。

114 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体育活动是一个开放型的、效果明显的活动。成与败,喜与哀的情感最为突出的也是最容易的表现于此。挫折对每个人来说是难免的。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获得提高。活动中辅导员要把握好时机,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败时不气馁,顽强拼搏;胜时不骄傲,冷静对待。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辅导员要有意识、有计划地采取相应措施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有具体的收获,认识活动的目的意义。比如长跑等活动,这些比较辛苦、枯燥的活动往往是学生最不愿意去做的,辅导员就要先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兴趣,让学生明白涉及耐力的活动是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先自己与自己比,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就容易形成超越自我的良好意志。

健康的身体加良好的心理才是我们提倡的健康。体育活动是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辅导员要充分理解“健康”的内涵,在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 满足需要,促进交流

121 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需要

体育交往来自人的需要,是人精神上的需求。人们参加体育交往是为了不断获得肯定自身的信息,以满足主体的心理需要。一次体育锻炼,一场竞技比赛,一次体育观赏活动,会使人得到各种心理体验,从中寻求满足和欢快。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接受了多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自身的有效反馈,充分的体验这些信息所给予的欢和愉悦感,享受着身体的、心理的和精神的需要的满足。它超越了心理表层的直接满足,上升到追求人的整体实现的精神体系之中。体育交往的高层意义或所体现的内在价值需要,就来自于获得交往中的友谊与力量,寻找心灵的安宁与慰藉,进行生命搏击的勇气和信心,从中去感受生命的价值。

122 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比赛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这种有着共同爱好、一起拼搏中建立起来的友谊会更加稳定和深厚。

123 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往往通过一个具体的活动项目,就能觉察出学生的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等各种心理特征。辅导员可以更直接、更客观的了解学生。辅导员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在日常管理中教育学生更实际。辅导员一定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不管是以组织者、指导者或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师生间的了解,师生互敬互助,创造新型、融洽、轻松的师生关系,这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式。这有利于辅导员日后的工作。

参加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第5篇

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个体所处文化氛围中普遍流行的价值观、伦理观、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等,都会在其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影响他的物质生活、思维方式、价值标准、伦理原则和行为取向。[1]当前,全社会在倡导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2]奥林匹克运动是以《奥林匹克宪章》为依据,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组织没有任何歧视和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更加和平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3]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是对奥林匹克文化特性和文化表现及其作用的讨论。因此,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直接关系着青少年行为品质的发展。

2002年7月13日共青团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北京青春奥运行动规划。北京青年将在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格言的激励下,在“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宗旨的召唤下,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接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朋友,在中华大地共同点燃奥运圣火。[4]北京青春奥运行动规划如果失去了包括北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就谈不上真正的北京青春奥运行动。

北京2008奥运会将对我国的体育、教育必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以人为本、人文奥运”理念。调查大学生对奥运会知识的认知度,以及基于这种认知考察宣传和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效果,实现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意义;揭示大学生对《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的参与以及所感受到的对群众健身活动的变化情况以及对自身体育活动参与的影响。大学生积极参与青春奥运健康行动的体育活动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大学生。本研究主要应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采用抽样调查(自填问卷法)与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2005年6月对北京高校的抽样调查。为了调查的效率,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是“概率抽样”中的“多段抽样”:先以学校为单位,抽出6所大学;然后再从中抽出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样本。考虑到大学生同质性较高,本项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3份。通过调查,广泛了解北京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认知度、参与度及感受到的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格言的认知程度

2002年8月24日,国际奥委会“寓教于体”(education through sport)世界论坛在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了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在全世界进一步发展的“威斯巴登宣言”,宣言表示国际奥委会正式决定2008年为“奥林匹克文化与教育年”。[5]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峰先生在大会上陈述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教育计划》。会议重点讨论了通过体育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题。这次论坛的目的在于强调体育是、而且必须是一种教育方式,体育运动应在道德的规范内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下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使北京2008奥运会为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伟大遗产,北京奥组委将在奥林匹克教育与传播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北京奥组委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奥林匹克运动对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原因就是强调教育的价值,正如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所指出的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6]调查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格言的认知情况是反映奥运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82.0%的大学生给予了正确的回答。说明北京奥组委在奥林匹克教育与传播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所产生的成效。根据《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传播奥林匹克理想把体育运动与教育相结合,推进奥林匹克理想。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主要措施如编撰有关丛书,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在学校开展“奥运教育读本”活动,并把奥林匹克教育同学校运动会结合起来;奥林匹克主义已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开花。[7]

2.2 大学生对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的参与度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所推行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教育计划》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把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提高市民的奥运意识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性。《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文化环境建设专项规划指出:“未来六年,北京市体育事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充分开放利用现有体育场馆和新建成的场馆,满足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要努力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创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8]

通过调查大学生“参与过那些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调查结果表面超过半数57.6%的大学生没参加过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说明大学生的奥运参与程度不很高(见表3)。就其原因调查发现(见表4):主要的原因在于“想参加,但不知道”占 41.2%,排在首位。“想参加,但不知道如何参与”占29.5%位居第三,说明大学生的参与欲望比较强,但宣传和组织工作还不到位。北京2008年奥运教育与传播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只有通过最广泛的传播,才能普及。而传媒也在一定程度上靠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丰富独特的内容使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了解奥运参与奥运;欣赏体育到爱好体育、参与体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青年的影响,他们对奥运的认识、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及体育锻炼方法、手段的学习,归功于奥运的社会宣传。久而久之,他们从中得到娱乐、教育和精

转贴于

神上的满足,激发了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1.8%大学生选择“没有人组织参加”位居第二。还有20.2%的大学生选择“我周围没有人参加”,说明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需要积极探索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途径。除发挥学校的组织功能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组织,通过种种方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社会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北京大学生有积极参与。

另外的原因是“无时间”占24.8% “学习(工作)负担重”占24.7 %。说明大学生参与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不仅受制于宏观社会条件,而且受制于与大学生具体的生活关系更密切的微观社会条件。

2.3 大学生感受到的奥运影响力

群众体育以实践人文奥运为目标,实施《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文化环境建设专项规划》中对社会体育提出的各项工作指标。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体育健身,振兴中华”为主要内容,广泛吸引市民参与,动员整合各类社会体育资源,在未来六年中力争将北京建成体育组织健全,体育活动普及,体育设施完备的城市,使体育成为北京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展示古都繁荣文明的新形象和北京市民昂扬向上的新风貌。[9]《北京奥运体育行动规划(群众体育部分)》,明确了2008年前群众体育的任务和目标。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也足以说明群众健身活动的变化是奥运影响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对“大学生对奥运所带来的群众健身活动的变化的感受”的调查显示,50.7%的大学生选择“有变化”、8.6%的大学生选择“变化很大”。说明大学生感受到了奥运所带来的群众健身活动的变化。

那么,对于2008年奥运对大学生自身参加体育活动方面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你认为媒介奥运对你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程度”的调查。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选择为4.5%“非常大”、18.4%“比较大”。活力四射是大学生的一大特点,因而参加体育运动当然也是大学生度过业余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的进程,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愿意通过体育活动多角度、多方面来锻炼和完善自己。但是,42.1%大学生认为“一般”,还有20.6%的大学生认为“不大”和12.2%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调查表现,大学生对奥运文化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参与欲望,也感受到了奥运文化的影响力,但因客观原因对其本身的体育活动参与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