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教育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

2.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

3.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

4.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

5.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

(二)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

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

(一)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

1.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

4.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

(二)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

1.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

2.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

3.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三)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

1.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一)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二)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

2.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

3.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

[4]林众,冯瑞琴.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289.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化教育;多媒体;优越性;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概述

多媒体技术是将数值、字符、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综合于一体进行计算机编排处理的技术。它是在原有的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基础上,扩充了数字信号处理器、大容量光盘和其它的设备作为系统的基本配置,以多种形式表达、存贮和处理信息。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以往计算机以字符形式与用户打交道的状况,利用计算机环境将文字、声像数据化,从而使计算机以人类习惯的方式进行信息服务,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方便地使用和操作。

多媒体技术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音频技术(音频采样、压缩、合成及处理、语音识别等);视频技术(视频数字化及处理);图像技术(图像处理,图像、图形动态生成);图像压缩技术(图像压缩,动态视频压缩);通信技术(语音、视频、图像的传输);多媒体标准化。

多媒体系统由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软件两大部分构成。多媒体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声卡、语音合成卡、视频卡、视频编码卡、静态图像压缩卡、动态视频压缩卡、CD-ROM(只读型)、WORM(追忆型)、ORAM(可重写型)、触摸屏系列、声音和图像输入输出设备、传输网络等。多媒体软件系统包括:多媒体控制系统、多媒体管理系统、多媒体开发创作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如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等。

二、多媒体技术对电化教育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大量、繁杂的教学管理简单化、系统化,它可以只敲几个键,便把一大堆数据或材料轻松地显示于屏幕上,任人控制,随意修改,减轻了教学管理的负担。在教学设计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也相当重要。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基础和中心环节,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心理状态的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习,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近几年来,电教工作者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开展多媒体优化组合设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西北工业大学电教中心开发研制DDJY200多功能电教仪,采用投视方式,对文字、图表、实物直接投视,且画面随大随小,集幻灯、投影、放像功能于一体,选配相应的转换接口,还能与计算机结合,组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并在“机械原理”课程的多媒体优化组合设计,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果。

我们常用的语音实验室,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强化训练,是功能比较单一的视听教学手段。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各种不同型号语言实验室和录像机等视听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多媒体外语视听教学的自动化。在有关课件的支持下,将声音、图像和文字融合在一起,完成听力测试、强化阅读、阅读理解等多项教学功能。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视听环境,还极大地提高了形象视觉和听觉传送信息的比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外语教学效果。

另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它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增添了新的活力。多媒体音视频信息的处理功能使教学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学生边听、边看、边操作,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满足了教学过程中进行群体教学、个别教学、混合教学及远距离教育等不同教学形式的需要,从而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变了单一的、枯燥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从而减轻了教师口授的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实现了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转变。

三、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电化教育

多媒体技术集幻灯、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语音实验室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于一体,通过计算机对来自各种物理媒介和信息源的文、图、声等多种信息复合编组;学生可以多渠道地和计算机交流、沟通,并控制它的运行;避免了传统电教方式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授知识的弊端,实现了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的主动选择和控制。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引进电化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多媒体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多媒体技术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 效率、扩大教育规模,具有积极的作用。

1.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学生对教师用一般原理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说教往往难以接受。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多媒体技术能使屏幕犹如“现实之窗”,而且它不仅反映现实还能解释现实,因此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世界、明辨是非善恶,用鲜明生动的道德、形象把真理体现出来,使它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2.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多媒体技术增强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效能,应用到教学软件设计中可集语音、图形、文字、数据为一体,与看、听、做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相一致,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活跃学生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技能训练和智力发展;更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进学生身体健康。

3.扩大教育规模

在远距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在同一地点,传统的广播或电视教学,听众或观众只能被动地听或看,对所学的内容无法形成现场反溃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用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学生用另外一台听课,老师和同学可以相互问答,也可以上黑板做练习,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成为名符其实的“老师”,学生还可以按学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需要调整学习进度。

(二)应用与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电化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面向微型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不断出现,美国、日本已占领先地位,西欧各国紧随其后,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例如东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中心研制开发的网络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台湾中小学校投入了使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采用多媒体技术在个人多媒体计算机上开发的多媒体汉语拼音教学软件(NHP),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成为较高水平的电教教材。

目前在我国电化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硬件设备不足。软件系统缺乏,人员素质较低等。过去我们曾经吃过忽视学习和运用新技术的亏,今天若再重蹈覆辙,必将更难以抵御西方发达国家以多媒体技术包装之后的强势文化倾销,也必将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那么,电化教育应当如何把握时机,做好迎接多媒体技术挑战的准备呢?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各类教育机构的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将会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影响,应为多媒体电化教学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建立电化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机构,投入一定资金开展电教领域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三是在师范教育中增设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多媒体技术、使用方法等课程,对现有的师资队伍开展多媒体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对教育部门领导进行多媒体基础知识的轮训,并重点培养一批既懂教学又懂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高级复合人才;四是办好一个或多个试点,引进和制作一批高质量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以供模仿借鉴和推广使用;五是已配备一定数量微机的学校,可以考虑添置目前广泛使用的NOVELL网建立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拟购置计算机和视听设备的电教机构,其配置要为今后多媒体应用进行全面的考虑,这样既可使有限的资金和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也可为今后多媒体的应用奠定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完全新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促使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发生重大变革,必定会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也必将会取代其他传统电教技术而成为电化教育的全能工具。

参考文献: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方式;呈现形式;多元变革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1019102

0引言

数字媒体是以数字方式存在和以数字方式传播的媒体。数字媒体当前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报刊、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运用数字技术,以屏幕为表现载体的媒体。较之传统的大众媒体,数字媒体传播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的特征。数字媒体不仅成为当下媒体的主流模式,而且为艺术的现代性做出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多种图式混杂的艺术存在态势\[1\]。

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数字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不断突破产生的引领和支持作用。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基于数字媒体而产生的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

1数字时代教育媒体的数字化发展

(1)常规教育媒体的数字化发展。随着数字技术推进与发展,电视、报纸、图书、期刊等运用在教学中的传统媒体也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数字电视、数字报纸、电子书、数字期刊的运用普及打破了传统教学环境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资源的形式产生了多样的变化,学习者可以在任何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获得相关的电子资源,资源获取方便快捷、费用便宜、携带方便。

(2)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媒体数字化发展。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教育媒体主要是指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万维网浏览、网络论坛、博客、播客、Wiki等社会性软件。这类媒体结合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特性,形成了网络媒体在传播的信息内容及表现形式上的数字化、全球性、数字媒体信息的丰富多样性与无限性、可存储、易复制、易检索的特征;传播方式上的迅捷性、多媒体化、交互性特征;传授关系上的多元性、自由性、个性化特征\[2\]为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变革:①改变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提高了自由度,有助于学习者自主能力的提高;②学习资源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是文字、图形、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的结合体,使动静结合,听觉与视觉结合,更加具有真实感,易于理解与掌握;③学习交流不再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而是多对多的交流方式,使学习者在交流中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还可汲取他人的精华,获得不同层面的知识。

(3)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新媒体发展。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要在竞争激烈的数字化时代继续生存,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做出变革,接受、融合新型的数字化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正是数字技术带来的成果。新媒体自出现起对其概念就众说纷纭,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它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石磊教授在《新媒体概论》一书中分别从相对论、凡数字论、互联论、媒体定义回归论、规模论、多维论与一言难尽论6个方面对新媒体做出了解释,指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3\]。

2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呈现形式

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是一种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应用在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新型教学场所中,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呈现形式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情景再现、资源整合、用户交互、虚拟演示,影视纪实等多方面的教学功能。\[4\]

(1)动漫游戏。动漫作品与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学游戏,针对教学目标专门设计的学科教育游戏,它强调教学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含有经过仔细考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将静止的场景、画面转变成动态的艺术作品,形象生动地传授知识,使教学更加充满艺术味道。与教学相关的动漫游戏设计可以作为情境导入、情景再现等方式应用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影音视频。将与教学相关的音、视频文件应用在教学中,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影像和音乐高效率的渲染能力、流畅表达模式与网络无缝连接高校整合各种资源,用视觉上的色彩和听觉上的动感使得学习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趣味性,同时可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

(3)虚拟仿真。虚拟仿真是用一个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再现,人们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的交互。特别是对一些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及无法短时观察到的实验反应,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虚拟实验过程,生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殊装置将自己“置入”其中,操作、控制环境,成为环境的主宰,实现自主学习。

(4)交互交流。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各种新型教学环境中对用户交互做了更加详细的设计,更加重视留言板及谈论区的设计,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交流合作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数字媒体艺术引发教学方式的多元变革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计算机数字平台的艺术,它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作为技术基础,综合了绘画、影视、音乐、动画等诸多艺术门类,借鉴了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应用到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共同组成了数字媒体艺术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大家族。人类社会正处于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类大发展。

(1)应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生动的情境导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口头的描述或简单的图画来设置情境导入,引入课题的学习。而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中,可以应用技术性与艺术性设计创造与知识相关的音视频相结合的动画、小游戏等情境导入方式,利用视觉、听觉结合感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丰富了教育资源的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展示只限于课本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口头讲解、黑板的利用,然而在信息化社会中,这些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方式,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感觉相融合的一种教育资源形式。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各种传统教育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运用在教学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资源形势,教育资源不再是一种信息符号,而是由多种信息符号融合,使教学更趋向于信息化。在教育资源中各种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符号的运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知识的重难点更加突出,资源的利用更加形象生动化。

(3)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形成新型师生关系。“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曾一直是我们教学中遵循的规范,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应用打破了这一规则。随着各种媒体和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环境,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黑板教学。在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新型教学场所中,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方式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主流。学生不再盲目地跟随教师接受知识,而是发挥自己的主导性,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不再是整个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是辅导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4)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师生提供了多样化交流方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上的积极发言,而由于时间与课堂规则的限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交流发言。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数字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场所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发言加强与教师的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设置了多种多样的讨论区和交流区,不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学生都可以随时登入到相关的区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或在讨论区中对相关知识进行交流讨论。

(5)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为教学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文字形式的作业方式一直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形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种单一的形式已经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单一的文字形式,为我们提供更加开放化、形象化的作业形式。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课程;视频;流媒体

1 前言

随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视频媒体在多媒体教学网络化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视频信息出现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因此,视频的制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制作水平和教学效果。

2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视频的主要优势

视频与文字、图片等其它媒体相比有着它自身的一些优势,充分把握和了解这些优势,对于我们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提高应用视频的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首先,视频具有表现性强的优势。视频影像适宜呈现一些对学生来讲感觉比较陌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在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方面,视频所能传输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比如在一些反映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教学题材中就比较适合运用视频,不仅能够将机械化作业的细节部分很好地展现出来,而且还可以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大农业场景很好地烘托出来,给学生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次,视频还有具象性强的优势。具象性是心理感知规律、记忆规律以及注意规律的重要基础,鲜明、生动的形象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讲解重点的选择性和理解性,同时还能够使注意力稳定和持久,并且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准确、逼真的视频媒体尤其能够非常好地表达教学对象在时间、空间方面的运动变化。比如在表现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作业生产流程等方面就比较适合运用视频媒体。

另外,视频还有纪实性强的优势。视频影像能够比较真实全面地记录整个教学内容,在这一点上视频和动画是有区别的,动画有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假定性。比如在讲解动植物不同时期不同生理表现的内容时,视频可以给学生以很强的真实感,同时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

3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应用的基本原则

多媒体网络课程就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因此,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应用视频媒体应该把握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3.1视频的运用要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多媒体网络技术。因此,应该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来选择和使用视频媒体,而不能从使用视频技术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多媒体网络课程设计。

3.2视频的内容要与其它教学内容协调一致

把握多媒体网络课程整合的特点,保证视频媒体表现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其它教学内容的协调一致。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的内容既要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要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避免在表现教学内容上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和交叉,这是对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媒体一个很重要的要求。

3.3视频的应用要与其它教学媒体的协调一致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文字、图形、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在视频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协调视频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比如,课程页面上视频媒体与其它媒体的窗口区域划分是否得当,视频媒体与其它媒体在展示上是否有主有次,视频媒体与其它媒体的交互是否方便顺畅等等。

3.4视频的应用要体现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

不同学科领域,学科内容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文科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具体。理科则以抽象思维为主,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强调逻辑推理。在视频的应用上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尽量做到具体形象内容与抽象理论内容互相补充,这样才能获得视频媒体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的最佳效果。

4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的拍摄、编辑、采集、压缩和存储

我们首先应该从视频媒体本身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地位和优势出发,把握住视频应用的一些基本原则,运用电视教材的摄像理论、编导理论以及镜头组接理论,指导我们对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媒体进行拍摄、编辑、采集、压缩和保存,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教学服务。

4.1视频的拍摄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往往都需要后期压缩处理,而且一般都采用小窗口播放,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如何提高画面质量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在画面的构图上,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与影视作品不同,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常常要加入一些前景或者背景来体现空间层次感,而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就要更多的去追求一种简洁明快的背景空间,画面中的背景不能杂乱,要尽量使主体突出,力求画面中传达更多的教学信息。

在色彩的处理上,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应该以塑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为原则,力求明快纯朴,在纯朴中透出精美。视频画面的背景色彩不宜过浓、过重,否则会使学生发生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果,前景和背景之间应该对比鲜明,以便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色彩变化,尽量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适。

在镜头的使用上,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在拍摄过程中尽量使用标准镜头,避免因镜头不标准使拍摄对象产生变形,影响画面质量。镜头的景别不能太小,以中近景为主,以保证视频信号在小窗口的情况下便于学生的观察与学习。运动镜头的使用也要注意简洁朴实,尽量不要使用急甩、急推、急拉等个性化较强的镜头,以免学生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镜头变化上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还避免了视频压缩后画面产生“抖动”的现象。另外,还要尽量在不同的学习段落间利用镜头给学生留出一个反应和理解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一种平和、放松的学习状态。

4.2视频的编辑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在编辑上区别于影视作品,它不去过于强调视觉的冲击力,而主要是满足教学需要,它在镜头的组合、变换、特技等编辑上也是为了更好的传达教学信息。

视频是用镜头来说话的,每个镜头都承担着讲解教学内容的任务。因此,在做剪切组合时镜头的显示时间不应该太短,镜头也不应该分得太细,避免给学生造成目不暇接的感觉,遗漏了关键教学内容的学习。镜头的变换应该保持一种比较舒缓的节奏,镜头景别间的变化也不宜太大,而且应该保证镜头景别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不然会给人以突兀感、跳跃感。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的画面不宜过多使用特技效果,即便使用也不能太花哨,不能喧宾夺主,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为了保证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应用的质量,在编辑视频时要注意整体上的衔接,内容上要使镜头的先后次序保持视觉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技术上要采用比较平缓、舒畅的镜头变换进行衔接,比如淡入、淡出、划入、划出等。

4.3视频的采集、压缩和存储

拍摄和编辑好的视频媒体素材,能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还要看如何对它们进行采集、压缩和保存,也就是说,如何把它们转换为能够在网络上传输并且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浏览的数字视频信号。

视频的采集除了配备相应的输入设备(如摄像机、放像机等)之外,比较重要的就是视频采集卡(或采集压缩卡)和视频采集软件程序。视频采集卡是根据高速率下捕获不丢帧的能力来划分等级的,较高的速率会带来较好的影像质量。一般地,为了提高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图像的质量,同时还能够保证视频文件足够小,视频采集的速率最好在每秒10帧到15帧之间来选择,这样视频图象的质量和平滑度都不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都保存在服务器端,通过网络传输给用户端的电脑,供学生浏览和学习,因此,视频的压缩和存储方式决定了视频信号能否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顺畅的浏览和运行。

到目前为止,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使用较多的压缩和存储格式是流媒体格式,主要有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Media(RM)和Microsoft公司的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ASF)。RealMedia是目前在Internet上相当流行的跨平台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多媒体应用标准,而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是一个具有独立的编码方式,能够在Internet上实时传播多媒体的技术标准。Real Producer Plus提供将视频和音频内容转换并存储为RM格式的流文件,Windows Media编码器可以将视频和音频内容转换存储为ASF格式的流文件,这两种流媒体格式均能够根据多媒体网络课程运行带宽的实际情况来提供不同画面质量的视频媒体。实际上,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两种格式的压缩视频一般在带宽为128kbps以上时的画面效果才能够比较令人满意。

5 结束语

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中如何实现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视频媒体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课程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视频数字化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媒体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会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也将会给多媒体网络课程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创造出更加生动活泼的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课程;视频;流媒体

1 前言

随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视频媒体在多媒体教学网络化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视频信息出现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因此,视频的制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制作水平和教学效果。

2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视频的主要优势

视频与文字、图片等其它媒体相比有着它自身的一些优势,充分把握和了解这些优势,对于我们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提高应用视频的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首先,视频具有表现性强的优势。视频影像适宜呈现一些对学生来讲感觉比较陌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在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方面,视频所能传输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比如在一些反映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教学题材中就比较适合运用视频,不仅能够将机械化作业的细节部分很好地展现出来,而且还可以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大农业场景很好地烘托出来,给学生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次,视频还有具象性强的优势。具象性是心理感知规律、记忆规律以及注意规律的重要基础,鲜明、生动的形象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讲解重点的选择性和理解性,同时还能够使注意力稳定和持久,并且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准确、逼真的视频媒体尤其能够非常好地表达教学对象在时间、空间方面的运动变化。比如在表现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作业生产流程等方面就比较适合运用视频媒体。

另外,视频还有纪实性强的优势。视频影像能够比较真实全面地记录整个教学内容,在这一点上视频和动画是有区别的,动画有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假定性。比如在讲解动植物不同时期不同生理表现的内容时,视频可以给学生以很强的真实感,同时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

3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应用的基本原则

多媒体网络课程就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因此,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应用视频媒体应该把握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3.1视频的运用要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多媒体网络技术。因此,应该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来选择和使用视频媒体,而不能从使用视频技术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多媒体网络课程设计。

3.2视频的内容要与其它教学内容协调一致

把握多媒体网络课程整合的特点,保证视频媒体表现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其它教学内容的协调一致。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的内容既要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要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避免在表现教学内容上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和交叉,这是对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媒体一个很重要的要求。

3.3视频的应用要与其它教学媒体的协调一致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文字、图形、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在视频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协调视频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比如,课程页面上视频媒体与其它媒体的窗口区域划分是否得当,视频媒体与其它媒体在展示上是否有主有次,视频媒体与其它媒体的交互是否方便顺畅等等。

3.4视频的应用要体现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

不同学科领域,学科内容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文科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具体。理科则以抽象思维为主,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强调逻辑推理。在视频的应用上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尽量做到具体形象内容与抽象理论内容互相补充,这样才能获得视频媒体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的最佳效果。

4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的拍摄、编辑、采集、压缩和存储

我们首先应该从视频媒体本身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地位和优势出发,把握住视频应用的一些基本原则,运用电视教材的摄像理论、编导理论以及镜头组接理论,指导我们对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媒体进行拍摄、编辑、采集、压缩和保存,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教学服务。

4.1视频的拍摄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往往都需要后期压缩处理,而且一般都采用小窗口播放,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如何提高画面质量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在画面的构图上,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与影视作品不同,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常常要加入一些前景或者背景来体现空间层次感,而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就要更多的去追求一种简洁明快的背景空间,画面中的背景不能杂乱,要尽量使主体突出,力求画面中传达更多的教学信息。

在色彩的处理上,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应该以塑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为原则,力求明快纯朴,在纯朴中透出精美。视频画面的背景色彩不宜过浓、过重,否则会使学生发生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果,前景和背景之间应该对比鲜明,以便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色彩变化,尽量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适。

在镜头的使用上,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在拍摄过程中尽量使用标准镜头,避免因镜头不标准使拍摄对象产生变形,影响画面质量。镜头的景别不能太小,以中近景为主,以保证视频信号在小窗口的情况下便于学生的观察与学习。运动镜头的使用也要注意简洁朴实,尽量不要使用急甩、急推、急拉等个性化较强的镜头,以免学生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镜头变化上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还避免了视频压缩后画面产生“抖动”的现象。另外,还要尽量在不同的学习段落间利用镜头给学生留出一个反应和理解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一种平和、放松的学习状态。

4.2视频的编辑

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在编辑上区别于影视作品,它不去过于强调视觉的冲击力,而主要是满足教学需要,它在镜头的组合、变换、特技等编辑上也是为了更好的传达教学信息。

视频是用镜头来说话的,每个镜头都承担着讲解教学内容的任务。因此,在做剪切组合时镜头的显示时间不应该太短,镜头也不应该分得太细,避免给学生造成目不暇接的感觉,遗漏了关键教学内容的学习。镜头的变换应该保持一种比较舒缓的节奏,镜头景别间的变化也不宜太大,而且应该保证镜头景别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不然会给人以突兀感、跳跃感。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的画面不宜过多使用特技效果,即便使用也不能太花哨,不能喧宾夺主,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为了保证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应用的质量,在编辑视频时要注意整体上的衔接,内容上要使镜头的先后次序保持视觉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技术上要采用比较平缓、舒畅的镜头变换进行衔接,比如淡入、淡出、划入、划出等。

4.3视频的采集、压缩和存储

拍摄和编辑好的视频媒体素材,能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还要看如何对它们进行采集、压缩和保存,也就是说,如何把它们转换为能够在网络上传输并且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浏览的数字视频信号。

视频的采集除了配备相应的输入设备(如摄像机、放像机等)之外,比较重要的就是视频采集卡(或采集压缩卡)和视频采集软件程序。视频采集卡是根据高速率下捕获不丢帧的能力来划分等级的,较高的速率会带来较好的影像质量。一般地,为了提高多媒体网络课程中视频图像的质量,同时还能够保证视频文件足够小,视频采集的速率最好在每秒10帧到15帧之间来选择,这样视频图象的质量和平滑度都不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都保存在服务器端,通过网络传输给用户端的电脑,供学生浏览和学习,因此,视频的压缩和存储方式决定了视频信号能否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顺畅的浏览和运行。

到目前为止,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的视频使用较多的压缩和存储格式是流媒体格式,主要有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Media(RM)和Microsoft公司的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ASF)。RealMedia是目前在Internet上相当流行的跨平台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多媒体应用标准,而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是一个具有独立的编码方式,能够在Internet上实时传播多媒体的技术标准。Real Producer Plus提供将视频和音频内容转换并存储为RM格式的流文件,Windows Media编码器可以将视频和音频内容转换存储为ASF格式的流文件,这两种流媒体格式均能够根据多媒体网络课程运行带宽的实际情况来提供不同画面质量的视频媒体。实际上,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两种格式的压缩视频一般在带宽为128kbps以上时的画面效果才能够比较令人满意。

5 结束语

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中如何实现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视频媒体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课程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视频数字化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媒体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会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也将会给多媒体网络课程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创造出更加生动活泼的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