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语文论文

高一语文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高一语文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一语文论文

高一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告语;施为性意义;策略

0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凸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通过广告进行宣传,树立自己的企业和品牌形象,参与国际竞争。而广告是通过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激发他们产生购买欲望,从而付诸行动的一种商业行为。英语广告语言的研究,对我国企业跻身国际市场,加强国际竞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语言哲学家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观点,话段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meaning),即话段的基本字面意义。二是施为性意义(illocutionarymeaning),也叫施为力,指话段对听话人/读者的影响。因此,一段广告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广告语(话段)所产生的施为性意义的强弱,即广告语对听话人/读者产生的影响的大小。本文试图通过对英语广告语言所使用的词汇、修辞、句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来探讨加强英语广告语施为性意义的策略,以与同行共飨。

1词汇策略

广告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其用词可超出英语语言本身的约束。为了使广告更具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广告创作人员可采用各种词汇手段,如词类转化、创造新词、重复词汇等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加强广告语的施为性意义。

1.1词类转化通过巧妙地运用词类转化,如名词用作动词,或同一单词在同一句话中不同词性的转化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能使广告更具新意,从而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如:

IChocolateYou.爱巧克力哟!(LG手机广告)

此广告通过“chocolate”一词的词类转化(名词用作动词),不但点出了LG(KG90)手机的独特“巧克力”外表,还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消费者以强烈的印象,能有效地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AskforMore.(摩尔香烟广告)

广告通过"more"一词的词类转换,形成意义双关。"more"作为副词,意为"更多",由此产生的广告意义为"再来一支"。"More"大写后成为名词,变为摩尔香烟品牌,由此广告意义转变为"吸摩尔香烟"。广告不仅宣传了商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还有劝购的作用。

1.2创造新词把人们熟悉的词故意拼错而形成新词,使新词不失原意,更添新义,能赋予广告极大的魅力。如:

TheOrangemostestDrinkintheWorld.世界上最最纯正的橙汁饮料。

此广告把most和est两个表示形容词最高级的部分和orange拼在一起,形成了新词“Orangemostest”,不但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还暗示出了此种饮料的高浓度、高质量的特点。

WeKnowEggsactlyHowtoSellEggs.

广告中"Eggsactly"是"exactly"一词的谐音拼法变异,并与后面的Eggs形成呼应,这种别出心裁的拼词方法,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3重复词汇一个单词在广告中反复出现,不仅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还能使广告读起来朗朗上口。如:

FromSharpMinds,ComeSharpProducts.夏普产品来自智慧的结晶。

本广告通过“Sharp”一词的重复使用,不但让人记住了“Sharp”这个品牌,还使消费者把夏普这一品牌与“精明、智慧”(Sharp的词义)联想到一起。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MakeTimeforTime.为《时代》创造时间。

"Time"一词的反复出现,使人记忆深刻。有劝人们挤时间欣赏《时代》杂志的作用。

2修辞策略

在广告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格会唤起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有效的促销效果,同时也能增加广告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英语广告中双关、拟人、对比、仿拟、比喻、夸张等修辞格的使用能有效地加强广告语的施为力。

2.1双关

双关就是巧妙利用英语中许多词具有谐音、多义的特点,在同一句话中同时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能使广告语言产生活泼、诙谐、新奇、委婉的效果。如:

SpoilYourselfandnotYourFigure.尽情享受,不增体重。(Weight-Watcher冰淇淋)

此广告中使用“Spoil”一词的语义双关。“SpoilYourself”意为“尽兴”,而“spoilone’sfigure”意为“破坏了体形”。广告的一语双关能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接受该产品。

2.2拟人拟人是通过赋予商品以人的言行、思想或感情,使广告语充满人情味,以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如:

Don’tcry.We’llrepairit.皮包修理商广告

广告商把皮包赋予了人类“哭”的行为,表达了修理商的爱心。使消费者更愿意接受其服务。

2.3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物作比,意在揭示彼此的不同点,从而突出自己产品的特点。但如在同一点上进行比较,就暗示商品存在优劣之差,表达不恰当,很容易违反《广告法》,因此,广告中采用对比手法时,最好采用泛比,以避免其它商家对号入座。如:

Fewcarsareaswell-balancedasaBMW.宝马汽车广告

此广告通过比较突出了宝马汽车平衡性能优良这一特点,同时,因为是泛比,其它汽车生产商也不会对号入座。

2.4仿拟

仿拟是通过套用人们熟悉的谚语、格言、名句等使其产生一种新意,从而达到标新立异、加深印象的效果。

Notallcarsarecreatedequal.三菱汽车广告

套用了《美国独立宣言》中人们熟悉的“Allmenarecreatedequal.”一句。

2.5比喻比喻是通过文学艺术手段,把商品喻作另一种人们熟悉的东西,使消费者产生联想,从而更容易接受该产品。

Yourchild’sfeetarelikeputtyinyourmother’shands.KEDS童鞋广告

广告把儿童鞋喻作母亲的手,让消费者把柔软、舒适的童鞋与母亲的手的温暖产生联想,从而使消费者更愿意接受其产品。

2.6夸张为了取得强烈的修辞效果,把被描述的产品进行艺术性的渲染和夸大,能有效地突出广告的效果。

Wherethereisaway,thereisaToyota.

广告通过夸张手法把丰田车遍布全世界(销量大而广)这一特点进行了渲染。同时,广告还套用了谚语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使广告效果更加突出。

3句法策略

由于广告费用极其昂贵,广告撰稿人必须想方设法采用浓缩精炼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把尽可能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这也是英语广告中简单句、祈使句、省略句等使用广泛的原因。

3.1采用简单句

Oh,Isee!(OIC眼镜公司广告)

寥寥三个字,既传递了眼镜能增强视力这一性能,其读音又与公司商标“OIC”谐音,语言简单而又风趣。

3.2采用祈使句祈使句语言果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能使消费者产生马上行动的冲动,能达到很强的广告效果。如:

(1)Turniton!(Puma广告)

(2)Justdoit!(耐克运动鞋)

3.3采用省略句

省略句结构简单,语言自然,能使广告用有限的篇幅传达尽量多的产品信息。如:

(1)Goodtothelastdrop!(麦斯维尔咖啡)

(2)Borntoshine!(LG手机)

3.4采用疑问句

疑问句口语色彩浓厚,既浅显易懂,又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如:

(1)Wheredoyouwanttogotoday?(Microsoft)

(2)Howtosaveonfoodcost?

3.5采用主动句,尽量避免被动句与被动句相比,主动句有两大功能。第一,因为主动句是对信息的客观描述,能显示信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第二,主动句能体现语言主体的热情与自信,表明商家积极主动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因此,主动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如:

(1)Welead,otherscopy.(理光复印机)

(2)You’llgonutsforthenutsyougetinNUX.(NUX坚果)

3.6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定句肯定句比否定句更能表达商家对自己产品的自信,因为它是从积极肯定的意义出发来描述产品的。这也是广告宣传的目的之一。因此,英语广告中肯定句居多。如:

(1)I’mmoresatisfied.(摩尔香烟)

(2)Cokerefreshesyoulikenoothercan.

4结论

广告是一种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告。广告在帮助企业跻身国际市场,加强国际竞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广告宣传又是一种语用行为,其目的在于说服消费者接受某种产品或服务。因此,广告撰稿人有必要想方设法来加强广告语的施为性意义,增强广告的影响。本文只对加强广告语施为性意义的词汇策略、修辞策略和句法策略进行了探讨。但影响广告语施为性意义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社会发展、文化差异、消费者心理等因素都会对广告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该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加入。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关翠琼.试析英汉广告语言特点的相似性[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苏瑜,杨柳.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翻译标准及策略[J].内江科技,2007,(11).

[4]王丽君.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色[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5]王晓丹.英语广告语中的修辞格浅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

高一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高考将语文作为重点考试科目之一,使得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对语文学习格外重视,但是,这种由于考试而产生的重视感使得教师和学生过于迎合试卷的“口味”,而忽略了教学活动的本身,造成教学重点上的“本末倒置”。而近些年来提出的标准化机器阅卷,更是将语文考试中的灵活性与人文性抹杀的一干二净,成了与数学一般无二的“理性学科”。由于阅卷中对于答案的完全一致性,教师会仔细“钻研”阅读中的规律,使得语文教学模式彻底僵化,使得学生完全成为了阅卷机器的奴隶。例如,阅读题中学生由于思维理解的差异性,可能会有些许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合理即可。而标准化阅卷将所有学生的思维统一,所有不同观点一律不得分的政策,使得一部分学生屈服于重压,形成僵化思维;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对阅卷产生的愤忿感而开始讨厌语文的学习,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高中语文教育模式中的创新意识

1.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新的教学观

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教师要想在教学模式中渗透创新意识,首先就要树立一个崭新的教学观,明白教师已经能够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一个引导者,一个辅助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把握着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决定着这节课是否成功。只有树立了这样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为教育改革奠定有效的思想基础,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行真正的创新和改革。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部分课文时,我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场景再现,通过这种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感受任务的性格特点并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我再对此加以修正和补充,让学生始终作为思考和探索的主力军,以此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进步,推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2.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教学

由于学生性格、学习方式、家庭背景上的差异,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理解、吸收以及运用能力上都有所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教师应该对于不同水平上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有条理、有计划、有组织的差异化教学。这种教学并不是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歧视,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分层次的教学,让差学生“吃的好”,好学生“吃的饱”。让全班每位同学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一个稳步的提升,最终达到全班同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会将引导学生将文章分成几大部分,就每一部分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任务的细分,感悟力以及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分析文章段落含义以及作用,基础稍稍弱一点的同学负责对于文章进行翻译,了解其中含义,另一些同学负责找出自己所不理解的句子并在组内进行讨论,不能解决的提出后教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逐步的分层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水平来进行不同的任务划分,使得学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有所提升,最终带动整体的提高,达到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3.创新教学,促进教学多样性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新时代,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十分出色,同时,对于一些守旧、古板、无聊的问题就会失去注意力,如果教师不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就无法再课堂上真正地抓住学生的心,例如,在学习《雷雨》这一课时,我会以播放关于这课的影视资料作为情景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于文章的整体脉络以及主题思想进行进一步探讨,最后为增加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程度,我会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当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不错的教学回馈和教学体验。

三、结束语

高一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一)“后艺术时代”。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艺术”的范围、边界、媒介,都在发生变化,经历了“前艺术时代———艺术时代———后艺术时代”的范畴模式。前艺术时代“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紧密交织“,艺术”涵盖的范围极其广阔,以生产劳动、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巫术祭祀的形式,以木石铜铁这些简单的媒介,创造了辉煌质朴的史前艺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艺术从物质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由“生产”转成“创作”“,纯艺术时代”来临“,艺术”有了相对明晰的界限,相对固定的艺术媒介成为划分艺术门类的重要指标,雕塑不外乎大理石、花岗岩、青铜等,绘画不外乎帆布、纸张、油彩、水墨等,音乐不外乎声音、节奏、旋律等。同时,艺术的“学科化”发展赋予了它自身的边界,艺术家在自身领域坚守,经营象牙塔式的超越日常生活的艺术创作,用纯而又纯的绘画、音乐、雕塑创作成就艺术经典。直至20世纪后半叶,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进入了“后艺术时代”。二战后的当代艺术家对自身的传统创作不断超越,消解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区别,摧毁了艺术与生活的藩篱,艺术在媒介、形式、观念上不断“穿墙越壁”“,艺术”从仪式化的祭坛上走下来,与日常生活、社会现实重新结盟,让“后艺术时代”成为一个无所不在、无人不能的“艺术化生存”时代。

(二)“跨界”创作。法国艺评家让-路易•普拉岱尔这样形容20世纪下半叶的艺术创作:“它身上带有了越来越多的悖论,无视越来越强烈的矛盾性,做出越来越出轨的举动。它变得无以伦比地挥霍,以自身的丰富性打碎了美学范畴间的界限,破除了文化的种种高低贵贱之分。”①从二战后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消解艺术与生活界限,消解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分野的艺术实践,至1990年代多元文化理念受到认可,艺术创作越来越开放,典型特征是媒介的多变、文化的多元以及观念的多样性。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图象、文字、地图、身体、行为等作为艺术媒介,艺术表达的手段大大增多并相互交错。比如在美术领域,架上绘画的主导地位开始松动,多媒体艺术、观念艺术、绘画与行为、影像装置,不断拓展美术创作的新领域。安迪•沃霍尔在商业社会繁荣完善的美国发现了“复制”和“商品”成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大地艺术大师克里斯托夫妇投身“包裹艺术”,实现对后工业文化的思考;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以身体作为试验材料,挑战人类精神和肉体的极限……艺术作品不再局限于博物馆空间中的静态物质形式,而是一种向生活空间不断渗透的、存在时间延续的、互动的观念形态。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学科化”与“兼容性”

美院学生往往具有娴熟素描技法,音乐学院学生的乐理和主攻专业扎实,舞蹈学院学生都有过硬的形体功夫,但这都停留在“纯美术”、“纯音乐”、“纯舞蹈”的范畴,其实这种方式并没有根本解决艺术与新型社会形态需求的关系,现代艺术教育还需要涉及到“大艺术”的概念。从分门别类的“纯艺术”到海纳百川的“大艺术”,从“一元化”到“多元化”,从“象牙塔”创作到渗透现代生活各个领域,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应具备“兼容性”,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富于创造力的人,具有开阔视野、富有预见性的人,具有极强适应性、能进入社会各个领域的人。

当然,传统的艺术教育也需要被保留,专业基础教学、技能教育也有其必要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观念艺术的潮流中,“绘画的死亡”曾经一度成为艺术界流行的看法,不过到1970年代晚期,人们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传统的艺术形式上来,恢复在观念艺术的“时尚”中被遗忘的神话、记忆、幻想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美国的艺术家则试图摆脱极少主义缺乏感情的形式以及观念艺术过分理性的倾向,重新恢复感性的力量。多元时代的艺术创作应呈现多元放恣的艺术形态,艺术教育不能与传统经典完全割裂,而“格式化”的单一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

“纯艺术”势必会被保留,也需要有人继承,而新领域的艺术开拓也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国内许多艺术院校在实施传统教学时,对当代艺术存在一定程度的警惕,甚至把传统艺术与之对立起来,这种保守的姿态显然违背了艺术教育的本性。新兴媒体艺术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各国艺术教育水准和创意产业活力的重要指标。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实验艺术系,率先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体系中以具体的媒介形式划分专业的传统,实验艺术系偏重培养学生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形式语言和材料媒体的能力,将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植入课程,探索实验艺术的学院化教育模式。

三、高校艺术教育的跨学科延伸视野

(一)艺术教育的社会文化延伸。艺术在当代所涉及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艺术本体问题了,它的问题涉及媒体、制作、产品、社会语境等诸多领域。在这种语境之下,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也需要符合这种艺术发展趋势,加强对艺术和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探讨。二十世纪德国前卫艺术大师波伊斯曾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这句话也成为后现代艺术的经典口号。他认为可以把一切媒介和人类的行为都囊括到艺术的概念中来,提出“扩展的艺术概念”和“社会雕塑”理论。波伊斯把他的课堂变成一个向所有人开放并能够使学生全面塑造自己的场所,认为“学校必须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教育机构。教育应该是对人的全面塑造。人必须被正确塑造,也就是说他必须被‘揉透’,他是可塑的,可雕的”。②波伊斯将艺术视为是一种改造社会、提升精神的力量,并为艺术干预社会开辟了道路。从此,艺术家必须是一个手工者的历史宣告结束,他们不再是单纯地画一张美丽的画,弹一首优美的曲,他们要改变生活,改变思想,改变社会。对于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生来说,当下的关注点不应局限于艺术概念和艺术体制的问题,而是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意义上来展开自己的思考。因此,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在量化的技法教学和扎实的史论教学外,还应具有开阔的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政治学的延伸教育,让学生在当今庞大多元的艺术体系中具备广博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社会关怀。

高一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一)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学语言是教师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导语、指令语、阐释语、提问语、应变语和小结语等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回答等,为此,教学语言自然具有了知识性。同时,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并不是单纯地借助语言来向学生讲授知识,而是要综合应用各种语言进行引导、阐述、解释、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让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同时,教学并不是一个生硬的传授过程,而是在互动中生成,为此,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二)激励性和凝练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用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要通过激励语言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树立自信。那么,教学语言也就具有了激励性。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具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只是僵硬的语言,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才是活的语言。既然教学语言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那么,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使用语言时要做到凝练、准确。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艺术的策略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语言无处不在,而要更好地应用好这一艺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还要结合英语教学特点进行。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在导入过程、探究过程、总结过程中应用好语言。同时,要发挥教学语言的激励功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评价,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一)巧妙应用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环节是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初步了解知识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应用好导入语,从而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模块一Unit3Lookinggood,feelinggood第一课的教学中,本课时是围绕“美丽和健康”主题展开的,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的内涵,教学中教师先问学生:“老师美吗?”学生自然会说:“美!”然后教师追问:“什么是美?”从而引入课堂讨论。这样具有启发性的导入语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其兴趣。

(二)巧妙应用引导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英语。为此,在应用教学语言时,教师就要多使用引导语,以指令语来明确探究任务。如在模块二Unit3A-mazingpeople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第一环节是要让学生略读文章并概括基本意思,教师引导语如:Skimming-Thearticlecanbedividedintofourparts.Readthearticlequicklyandtrytogetthemainideaofeachpart.第二个环节则要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引导语如:Scanning-Readthearticlecarefullyandanswerthefollowingques-tions.这样,教师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了该如何做、完成哪些任务的信息,学生在教师引导语的引导下进入阅读和探究过程。

(三)巧妙应用小结语,归纳概括总结提高在课堂结束部分,为让学生更好地对当次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教师应用好小结语。如在模块三Unit2第一课时学习几种语言的发展后,教师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次课堂中学了哪些知识并为下次阅读课做好准备,结束语为:世界上的语言真是丰富多彩啊!同学们今天认识了哪些语言,你能写在纸上吗?我们已经学了多年的英语,那么,英语是如何发展的呢?请同学们课后对此进行调查,初步了解英语的发展历程。如此,借助小结语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并布置课后任务,为下次课堂探究奠定了基础。

(四)巧妙应用评价语,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评价语是用于激励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喜欢以“你太棒了!”“你说得真好!”的激励语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但这种激励语太过于单调,没有对学生如何做得好,如何说得好做出评价,学生所获得的满足感不强。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做出激励,如学生在探究后总结发言中基本概括了文本内容,此时教师可激励学生:从你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你已经认真地阅读了课文。而且,你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很全面,值得大家学习。如此的激励,让学生明确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好,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学生的自信,让其主动参与学习。

三、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性的途径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材是教师用于引导学生的载体,是知识的承载。要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能结合学生的实际而使用教学语言。如模块四Unit3Tomorrow’sworld的教学中,本单元内容围绕未来世界展开,在分析教材中,教师就需对学生作出分析,学生对该单元中所涉及的背景知识了解多少,知识储备如何。如电影技术,学生不太了解,教学中是否可借助学生喜欢的电影来引入?如此,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中语言组织才会更加科学。同时,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无论是引导学生讨论还是对学生做出评价,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二)精心设计,优化教学英语教学活动并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依照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更好地应用好教学语言。如在探究环节中,为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互动,教师可通过引导语引导不同小组间展开辩论活动,也可采用指令语来向学生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但在组织这些活动之前,教师都要做好预设,充分考虑这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准备。

四、总结

高一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一)师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工艺美术高职教育需求的不断上升,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约80%的大专院校开设了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甚至有部分还将其独立出来,成立设计学院。一方面,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一拥而上,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并没有相应的师资储备。这就导致市场需求与教育供应不成比例的问题,也间接致使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人才匮乏。有的一半以上的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都来自于中文、哲学等一些与工业美术专业不太相关的专业,在这种局面下,工艺美术类专业师资供应不足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教学设备

现状工艺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既有教学原则的一般性,又有其独特性,应将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高职工艺美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挖掘学生创作的潜力,工艺美术高职教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还要教授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及熟练使用特殊的材料技能等,达到此效果,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会使用到多媒体及特殊设备向学生展示、实践与工艺美术相关的信息,以此进行更好的创作。在高职院校中,教学设备是科研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也同样离不开先进的教学设备。目前,高校基本都使用多媒体设备。在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同样应用广泛。但是,对于高等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多媒体设备存在一定的局限约束性,如在传递信息上单一、硬件受限制、设备及材料受限、资源不能共享,不利于交流等原因。由此可见,多媒体设备越来越不适应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的要求,不适合当前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向现代化过渡的需求。调究数据显示:造成高职工艺美术师资培养硬件匮乏与落后的原因,有58.3%的教师认为是培养培训场地条件限制,17.6%的教师认为是物质条件限制,还有13.7%的教师认为是统筹规划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艺美术教学设备、仪器设备与特殊设备的使用率是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思考的问题。大部分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教学设备在管理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一方面对工艺美术教学设备管理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在观念、管理体方面也存在着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保障机制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贵重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与各高校资源共享的机会。因此,根据工艺美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工艺美术高职教学设备高效且科学的管理、使用以及共享机制,是当前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专业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一种教育。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高职工艺美术教师首先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搞好市场调研、教学定位、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工作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培养出应用型、全能型、实用型的工艺美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卓越人才,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就业中获得更好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工艺美术类教师专业综合素质的情况,课题组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江西本地一些有代表性学校的工艺美术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学院、江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等。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含网络试卷),其中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达到95.7%。本次问卷主要涉及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等几个方面。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显示,其中参加过工艺美术培训的教师有15.4%;乐意参加工艺美术培训的教师有36.8%:认为课程安排合理的教师有11.7%;另有12.6%的教师对工艺美术创作技巧不熟悉、23.5%的工艺美术教师认为教学和时代有所脱节。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工艺美术高职教师进行培训是很有必有的,以此来增强工艺美术高职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

1.教师专业知识分析。

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知识,是指在工艺美术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工艺美术知识。通过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方式不重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例如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教学时注重学生简单基础的平面设计制作软件,没有从更深的专业角度去教学与引导学生,这样使学生局限在机械的制图领域,无法具有创新意识与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从图2中可看出,学科背景知识、专业教学知识在整个金字塔里占的比重较大,但是我国工艺美术类高职学校教师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提高学科背景和专业教学知识是高职工艺美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作为工艺美术类教师应具备的最基础知识,也值得各大高职院校倍加重视。

2.教师专业能力分析。

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是指在工艺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工艺美术专业知识与经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式。从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指导的定位来分析:一方面,作为一个合格的工艺美术教师应时刻关注市场走向以及学生专业素养适应市场要求的变化,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服务与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市场的变化节奏相匹配,内容上体现出最新成果的可靠性方向。另一方面,在专业师资的配备方面,加大师资力量的协同发展,既要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也要引进一批具有企业实践能力的技术型教师来丰富教学实践队伍,保障教学质量的高效、优质。

3.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状况。

审视以往的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现代的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在不断的变更,教育思想观念也随着模式的变化而在一直的更新,创建出一种符合新一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新方向。但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教学都存在着诸如教学管理体系薄弱、教学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另外,由于高职工艺美术教师上课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且随意性大,导致学生接受面狭窄,应用能力和市场需求不一致现象,进一步造成人才浪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则是企业急需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却无法培养出与企业相匹配的具有相应技术水平的学生。当前这种现象的改变就需要加强企业和学校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出应用能力强并可以与技术理论相融合的复合型学生,这才是高职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重要环节。

4.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学校工艺美术类课程过于模式化,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顺应市场科学发展的能力不足,掌握国际工艺美术设计流行趋势的方向感不够,这些也是影响教学内容的最为直接因素。教学方法墨守陈规,缺少大胆创新,理论与实践不协调。另外,高职工艺美术院校培养的学生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在遇到相对复杂的工艺美术市场运作等实践操作问题上容易产生迷茫与退缩的情绪,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培养毕业生时至少要增加一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的能力培训课程,从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竞争力。各高职工艺美术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将学生从理论型转变为实践型。

二、高职工艺美术类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能力中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教师针对“您认为学校的专业设施能否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1.3%的教师选择了“完全能够满足”,28.7%的教师认为能够满足。但在走访中,却发觉不少工艺美术高职教师在人才培养目的的理解中把综合职业能力与技能相混淆,觉得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综合能力,由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反而忽视了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与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合理在我国大部分的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中,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课业成绩的评定大多都以“作品是否好看、获奖是否多”为标准,很少以“市场需求”与“一幅作品是否能够促进经济消费”为评定标准。其实,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才是检验设计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入手,降低对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硬性评价要求,客观辩证的对待。

三、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的职业指导性定位

(一)强化教学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在新世纪阶段,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的需求,而现实情况则是众多高职工艺美术类院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基本成“跟风”状态,并且出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吻合现象。二是传统思想观念严重,基础课程的设计只以美术课程和手工画为重点,缺乏完整的体系。因此,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变传统思想为主线,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强化教学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选修课的学习,体现教学机制的综合性、实践性、可操作性。

(二)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既是工艺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又是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新世纪变革人才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使学生具备精湛的专业能力,把目标定位在适合一线岗位需求的要求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不仅要精选,而且要抓住重点,多设置专业重点课程取代一些非重点的课程。充分发挥本地区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制订办学方针,培养出适合国情、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大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首先,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实践课程,必须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市场、企业,作为重点来安排。实践应该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互赢,使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得到落实和保障,发展和延续,把学校、企业、设计用人单位的合作放在首要位置。其次,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当企业或单位提出方案以后,专业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和分析,向企业以及专业教师阐述,最后再由几方共同决定使用哪个方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还可对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影响,让他们及时掌握社会及企业所需的设计趋势动态。最后,学习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不断的接触社会、企业、客户,才能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一是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时的教学材料要具有可选择性,同时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技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二是采取多样性的实践变量。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就是一个教学量的改变,它往往与其他多个要素有关联,因此,教学研究常见的对策是掌握变量法。学生的认知水平程度有高有低,教学进展程度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中,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问题,这时,教师就需有重点、目的来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三是传送信息的多样性。在探索式的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知识,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采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这也是一种改进我国高职院校工艺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高职工艺美术教师能力的策略

(一)调整高职教师师资结构及建设标准工艺美术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不断更新观念。教师的继续教育除了学历上的提高,还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提高,并争取在专业技能上能够有所突破。此外,也可以学习国外的相关经验来优化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应该是全职教师、社会行业专家与客座教师各占编制数的1/3。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地调整师资结构,让其趋于合理,才能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和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的授课要求和评价必须以职业指导作为相应的标准。从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了解设计市场的运作环境,还能具有较高的创意能力和工艺美术水平,这是工艺美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根据市场的需要有意识拓展专业创新能力教师只对教材和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教材与市场对接的状况以及市场对学生需求的变化。在课堂上要将市场的最新动向、流行趋势传达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努力使教学内容迎合市场。另外,教材不要与现实生产活动脱节,出现滞后性,加强教材的应用性研究,将教学工作与市场需求对接,不断拓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的根据市场需要挖掘学生在工艺美术专业上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三)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经验应对市场竞争与挑战竞争意识也是市场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有竞争才有进步,因此高职教师们首先要敢于竞争,并积极主动投入竞争,在竞争中寻求进步,而不是被动地陷入竞争、躲避竞争,只有主动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促进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其次应该努力让企业走进课堂,让教师与学生走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他们对市场的了解。同时,提升教师了解、引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增长高职教师个人的发展空间,丰富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式间接地提高了学校的竞争能力,形成教师与学校“双赢”的局面,或者是教师、学校、学生、社会“共赢”的局面。

(四)提升教师课程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达到“知行思”融合知、行、思(学习、实践、思考)是人类提升能力的独有方式,是一名工艺美术教师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因此作为工艺美术教师,要熟悉工艺美术的职业能力,就需要定期接受培训,拓展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论、技术、设备等发展趋势,这样有利于提升工艺美术教师教学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的学习与实践是分析、反思、提高的认知思维活动。工艺美术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课程创新成果付诸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所思考、改善,并将“知行思”三者相互交融、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工艺美术教师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五、总结

本文所研究的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的问题是结合实际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与需要,对工艺美术类专业来说,学校与教师都需要积极提升自己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研究实践性教学的新方法,培养高素质的、高水平、一专多能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的努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向。只有这样,工艺美术类专业的高职教师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就会逐渐缩小,并逐渐形成稳固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