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成电路产业研究

集成电路产业研究

集成电路产业研究

集成电路产业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纳米;集成电路;新工艺;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自从摩尔提出了集成电路的发展预测,他认为单位面积上的晶体管在24个月都将在数量上翻番,经过微纳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摩尔的预测逐渐实现,而且随着微纳电子产业的发展,使得摩尔的预测正在受到非常强大的挑战,因为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和新结构的不断创新促使当前的发展逐渐显示出其有效性,由于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思索,使得人们逐渐从晶体管的使用上认识到其体积还能缩小,所以根据当前的晶体管理论,当特征距离小到10纳米的时候会不可避免的发生电子漂移,此时会无法控制电子的进出,从而导致了晶体管的实效。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崛起使得在设计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时候,会逐渐的淡化摩尔定律,那么则会对市场的冲击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纳米材料的使用可以更加有效的满足目前现状的要求,同时还能够成为具有高度关注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

一、纳米技术在集成电路大生产工艺中的现状

随着当前的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在运用上变得越来越广泛,而且其功能的优越性也使得其应用更加的符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当前所使用的摩尔定律的不断延伸,基本上是依赖于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突破,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找到合适的替代品,那么摩尔定律则会实效,因此可以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现状来检验出摩尔定律是否得到有效的延伸。目前所采用的应硅工艺、小型沟道材料技术、小尺寸工艺、高K金属栅工艺、超低K工艺、450mm硅片以及光刻技术等均在被大量的使用。虽然纳米技术在当前的工艺中使用非常广泛,但是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在采用纳米技术的时候要解决相应的纳米

技艺所面临的难题。另外纳米技术在存储器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无论是相变阻器还是磁变阻器,其高速的运转造成了在成本的需求上需要更多,运用纳米技术可以在芯片中更好的运用。采用纳米技术可以使得所制出芯片存储器更加小,可以使得更加小的芯片拥有更大的驱动能力,从体积的角度不断缩小,而从功能的角度则是不断的扩大。

二、纳米集成电路发展趋势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社会需求的增大,我国对于微纳电子技术和微纳电子产业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近几年建立了和集成电路技术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和研发项目,为我国的纳米集成电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能够尽快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设计,本文从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上分析,主要认为需要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发展和研究:一是对维纳电子基础的前沿性研究要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二是根据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充分认识产业支撑对于集成电力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应大力的发展和优化产业链条和产业技术。对于前者,特别是对于二代(五年)后的集成电力产业发展方向要进行着重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和研究的具体内容有新型器件的结构研究、新材料的研究、新技术的研究等。目前我国的很多的项目研究都局限在某一设备、某一技术或某一项工艺,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时,有的研究人员对基础问题的研究不重视,所以缺乏自身的核心技术,造成了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除此之外,在研究中要充分的认识工艺集成技术的重要性,还要着重的突出集成性,因为工艺参数或某器件的性能再优良,无法集成,这就对集成电路的发展毫无意义;对于后者,产业支撑对于集成电路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产业技术中的产前技术尤为重要,其中的工艺集成、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都是产业技术中的重点,这些方面需要企业发挥出创新的主体作用,除了对产业技术中的基本工艺进行研究外,主要还要对国内外的市场进行研究和考察,根据市场的发展走向来开展具有市场特色的产业工艺技术研发。对于集成电路发展来说,技术和产业规模是重点,所以扩大产业规模、产业渠道、加大投资、优化链条、创新技术等内容是未来发展重点。

三、总结语

随着微电子科学在集成电路上的应用逐渐升级,使得传统的集成电路正在不断的发生着本质上的革新,但是依靠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构建起新的集成电路技艺,无论是从物理角度分析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采用纳米技术可以更好的为集成电路的发展创新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下对于纳米技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相关纳米集成电路大生产工艺的生产者提供有建设性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汉明,吴关平,吴金刚.纳米集成电路大生产中新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2,12:1509-1528.

[2]彭祎帆,袁波,曹向群.光刻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光学仪器,2010,04:80-85.

集成电路产业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科研;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76-02

对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而言,本科教育与教学一直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与重点,也是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的重点。近年来,为适应社会与时代的飞速发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探索。随着各高校正在积极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本科教育教学的系列改革与举措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科教育如何发展,如何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为社会输送高科技、高质量、创新性人才,成为当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重大的实践意义。

黑龙江大学作为省部共建重点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承载着我国高等教育重任的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坚持教学立校,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先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为目标,走教学质量与科研并进的兴校之路。黑龙江大学积极开展并实施多项教学改革工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九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1]。在把教学与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生命线的同时,高度注重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加强本科教育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与促进,正积极、深入、全方位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

一、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纵观古今,高校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人才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条件和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进步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制定一直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改革创新”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当前与未来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针,重点提出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与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构建适用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新时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也是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以当前社会发展为前提,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成为培养人才的基础[3]。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在科技进步历程中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精、专”的集成电路人才需求前所未有地增加。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各高校中也在积极行动。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为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搭建有力的设计平台,以满足新形势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研究的需要[4]。哈尔滨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专业所倡导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教学与科研相融合培养模式的充分体现[5]。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科研教学型全国重点高校,对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充分实践着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优秀本科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就执行导师制,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导师的言传身教、实验室良好奋进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励学生对学术的探索精神。

黑龙江大学与国内各高校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虽总体框架基本相似,本科实践教学也具备较为完整的体系,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而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黑龙江大学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教育经费拨款和科研经费,有限的经费投入与专业所必需的、昂贵的EDA工具相制约,导致集成电路专业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出现滞后于高校教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本科生在集成电路实际设计能力与EDA工具使用的系统掌握方面会略有欠缺。同时,在宏观政策与现行教师评价体系影响下,专业教师队伍中出现偏重科研的现象,通过科研增强专业敏感度,提升集成电路设计的实践水平与创新能力,如何将科研能力带入到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则是关键所在。然而,由于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所提升的专业能力很难有机地实施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导致专业教学与科研融合的程度还较低。

二、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将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与人才培养目标落在实处,黑龙江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在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教学与科研平台、提升自身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担负着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等任务。在科研与教学作为高校的两个重要职能的有力推动下,一方面在科研中探索真理、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与创造性的人才,并积极探索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方式,努力实践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教学为根本、科研为支撑,教研互促、协同共进。黑龙江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通过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建设一支精于、善于开展产学研的教师队伍,有效拓展专业教育教学视野,把建立高质量的教师群体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从而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二)通过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切实提高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通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输送高精专人才。

(三)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教学运行管理体制、方法及手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的综合改革实践目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积极带动并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在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多发面发展。

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具有专业技术含量高、产业发展快、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角度而言,专业学习与产业的联系非常紧密,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紧跟技术更新及发展的能力,同时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其沟通能力,这是对课堂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的提升。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则需在教学基础上有机融合科研,是提高上述能力的最好且有效的方式。

根据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情况,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技能、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符合社会与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充分发挥专业科研项目优势,探索并实践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黑龙江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现有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及预研项目为所依托的平台,通过开展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入、细化的研究,结合专业实情与特色,积极、踏实地探索现实可行的、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路。

(二)符合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

孤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会造成空中楼阁现象,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改革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建立基于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进行考核方式改革与推进,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变单一灌输式、应试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将重要知识点的分析、讲解与科研项目中相关技术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直观、系统的认知,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而建立专业兴趣与信心,由“被动吸收”到“主动内化”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使学生受到工程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和基本科研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科研项目的良性发展

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实践平台的建设和运作管理,增加实验室开放性,促进教师科研项目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保证教学前提下增加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全面协调发展。

(四)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行教学与科研资源共享

建立集成电路设计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协调教学设备与科研设备的使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为解决集成电路设计所需的、昂贵的EDA工具短缺现象提供灵活方案,实现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发展,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提供良好的平台与环境。

通过立足于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的背景,紧扣专业教师科研项目开展需要,积极探索并完善适应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最大可能地扩大集成电路专业学生的受益度。通过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促进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激发教师科研灵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也帮助企业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和稳定人才队伍。形成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大学教务处.以“四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

[2]陈晓阳.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华南农

业大学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3]郭广生.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

[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

[4]王志功,王欢.国外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和环境建设

国家与地区计划简介[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4).

[5]黄海,刘胜辉,张宏国.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集成电路产业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集成电路专业;实践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9-0102-02

集成电路产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新战略性产业,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将集成电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信息技术产业的特点决定了集成电路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很高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很多应届毕业生实践技能较弱,走出校园后普遍还不具备直接参与集成电路设计的能力。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对集成电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技能培养目标和内容不明确,导致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效果欠佳。因此,研究探索如何加强集成电路专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集成电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

集成电路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密集的学科,工程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熟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处理和计算机等相关基础知识,以及集成电路制造的整个工艺流程,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掌握常用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工具,具有集成电路设计、验证、测试及电子系统开发能力,能够从事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根据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明确了集成电路专业的核心专业能力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四个方面。围绕这四个方面的核心能力,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主要目标应确定为:掌握常用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工具,具备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射频集成电路设计能力、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能力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

二、集成电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内容

1.电子线路应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其课程主要包含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以及电路分析实验等。

2.嵌入式系统设计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嵌入式软件、嵌入式硬件、SOPC和嵌入式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具备能够从事面向应用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其课程主要有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单片机实训、传感器原理、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FPGA原理与应用及SOPC系统设计等。

3.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熟悉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掌握集成电路制造各工序工艺原理和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能力。其课程主要包含半导体物理、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专业实验、集成电路工艺实验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

4.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掌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熟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熟练使用Cadence、Synopsis、Mentor等EDA工具,具备运用常用的集成电路EDA软件工具从事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能力。其课程主要包含模拟电路、半导体物理、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VLSI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和混合集成电路设计等。此外,还包括Synopsis认证培训相关课程。

5.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备运用常用的集成电路EDA软件工具从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能力。其课程主要包含数字电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硬件描述语言、VLSI测试技术、ASIC设计综合和时序分析等。

6.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备运用常用的集成电路EDA软件工具从事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能力。其课程主要包含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电磁场技术、电磁场与

天线和通讯原理等。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安排上要符合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既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保证基础,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综合和创新。因此,在集成电路专业的实验教学安排上,应减少紧随理论课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内容比例,增加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内容,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发挥潜能,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集成电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策略

1.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学校应抓住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机会,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大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力度。同时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制订修改实验教学文件,修订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指导。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科学安排课程实验,合理设计实验内容,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应该怎样做,使实验成为可以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为学生创新提供条件。应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和优化实验教学手段,如借助实验辅助教学平台,利用仿真技术,加强新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使学生增加对实验的兴趣。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实验教学质量。高水平的实验师资队伍,是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应制定完善的有利于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对实验师资队伍的人员数量编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进行规划,从职称、待遇等方面对实验师资队伍予以倾斜,保证实验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4.保障实习基地建设,增加就业竞争能力。开展校内外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实习基地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对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积极联系那些具有一定实力并且在行业中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给能够提供实习场所并愿意支持学校完成实习任务的单位挂实习基地牌匾。另外,可以把企业请进来,联合构建集成电路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把企业和高校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实现在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联接。

5.重视毕业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毕业设计是集成电路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毕业设计工作一般都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此时学生面临找工作和准备考研复试的问题,毕业设计的时间和质量有时很难保证。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应让学生从大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就开始毕业设计,因为那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部分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专业课教师往往就是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在此时进行毕业设计,一方面可以和专业课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便于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督促。

选题是毕业设计中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选题来确定毕业设计的方向和主要内容,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基础,决定着毕业设计的效果。因此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应从帮助学生选好设计题目开始。集成电路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符合本学科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在选题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适当地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以激发其专业课学习的热情,在科研实践中发挥和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6.全面考核评价,科学检验技能培养的效果。实践技能考核是检验实践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相比理论教学的考核,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不易把握,操作困难,因此各高校普遍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影响了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集成电路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每个培养环节都应进行科学的考核,既要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也要加强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考核。

对实验教学考核可以分为事中考核和事后考核。事中考核是指在实验教学进行过程中进行的质量监控,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表现、学术态度以及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事后考核是指实验结束后要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这两部分构成实验课考核成绩,并于期末计入课程总成绩。这样做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课效果。此外,还可将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开展实验的情况计入实验考核。

7.借助学科竞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集成电路专业的学科竞赛是通过针对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以学生为参赛主体的比赛。学科竞赛能够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参加竞赛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学习过的若干门专业课程进行回顾,灵活运用,还要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自主提出设计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既检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最终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都得到不断的提高。而教师通过考察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认真总结参赛经验,分析由此暴露出的相关教学环节的问题和不足,能够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有利于提高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校内的创新实验室项目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袁颖,等.依托专业特色,培养创新人才[J]. 电子世界,2012(1).

[2]袁颖,等.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6).

[3]李山,等.以新理念完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1).

[4]刘胜辉,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22).

集成电路产业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综合技术;任务驱动;项目化;课程设计

一、《电子综合技术》课程定位

1.《电子综合技术》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在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电子综合技术》是核心职业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之一。它将原有课程体系中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课程设计、模电数电实验、电子仿真以及电测和电子技能初级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一方面了解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手段、应用及发展,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子技术通用知识和通用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2.《电子综合技术》是电子类专业岗位资格证书“PCB设计”、“电装中高级工”、“电调中高级工”考证的对口课程

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要求毕业前必须获得电子组装与调试、PCB设计、电子维修等岗位资格证书中的一种。本课程所讲授的主要知识都与专业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以科学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3.《电子综合技术》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通过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进出实训或实际工作场地制度,不定期进行的设备整理测试训练;以及由分组讨论、任务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汇报点评等教学环节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使学生亲身体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职业素养。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淡化课程之间的界限,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课程设计、模电数电实验、电子仿真以及电测和电子技能初级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以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工作过程,分析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景和项目载体,突显“基础类课程综合化、技术类课程理实一体化、技能训练类课程项目化”的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相关课程内容以及经济产业特点及学生的生源条件,确定课程标准。

2.课程知识和技能目标与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过程相结合

结合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目标,分析工程实际,得出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过程包括:电子线路设计、PCB设计制作、元器件筛选、电子工艺技术、电子测量技术、调试排故技术、产品包装技术、技术文件准备及销售维护,并通过维护反馈对原设计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进入良性循环。

3.项目内容注重选取基础和特色典型电子产品

将来自于生产实际、常见典型产品及教师科研项目进行提炼,作为载体引入到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典型电子产品注意选取基础电子产品和特色电子产品,并适当引入高端电子产品,以期通过电子综合技术课程教学,既保证基本知识、通用技能的获取以满足岗位基本要求,又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时代倡导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兼顾岗位性质不同涉及具有一定特色的电子产品。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技能训练带动课程知识学习

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情景设计,如:元器件筛选、电子工艺、功能电路设计安装与调试等,均可设计为课程技能训练任务;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项目教学法、演示法、互动教学法、答辩式、演讲式、分组讨论法等,并通过来自生产实际的项目训练和安全用电知识传授,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职业能力要求。基础学习情境以训练主要知识点、基本技能和基本工艺能力为主,应用学习情境以训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安装测试能力为主,综合学习情境以训练简单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每一个学习情境都包括了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等环节,相当于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四、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基本器件方面:了解常用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线性集成电路和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这些器件。

(2)基本电路原理及结构方面:熟悉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结构、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会用各种表示方法描述数字电路逻辑功能,能分析较复杂数字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

(3)应用电路方面:整流滤波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熟悉三端稳压器件的应用;了解正弦和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运算放大器做比较器的应用;模拟信号的取样及放大电路。

2.技能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电子电路元器件、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使用和测试方法。

(2)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手工焊接技能;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操作;掌握数字电路中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学会电路的搭建和电路板的的制作。

(3)能够按照原理测试电路;能够独立按照要求调试电路;能够排除电路简单故障。

(4)了解单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能估算单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掌握利用虚短或虚断估算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方法。串联型稳压电路的计算。掌握理想运放的基本运算规则。能根据工作要求,完成简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能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资料的阅读,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分析和排除数字逻辑电路中出现的故障。

3.素质目标

(1)通过电子综合技术课程的学习,了解电子世界,了解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加深认识所学专业,培养专业归属感。

(2)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初步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规范,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学会主动地学习,达到能够独立进行任务操作的水平。

(3)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和测试,加深对电子电路的了解,学习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4)通过任务的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对电子技术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及纪律观念。

五、课程结构

本课程分两大模块——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每个模块由诺干项目,每个项目由3-5个任务。模拟电路部分有:半导体器件研究、稳压电源的研究、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研究、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研究和正弦振荡电路的研究等五个项目;数字电路部分有: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的研究、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的研究、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电路的研究、集成数/模转换器与集成模/数转换器的研究等四个项目。并在课程最后设计综合项目:家用设备定时控制电路的制作。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掌握贯穿于教学项目。

1.模拟电路模块

项目一:半导体器件研究 (8学时)(如表1所示)

项目二:稳压电源的研究 (8学时)(如表2所示)

项目三: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研究 (8学时)(如表3所示)

项目四: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研究 (20学时)(如表4所示)

项目五:正弦振荡电路的研究 (12学时)(如表5所示)

2.数字电路模块

项目一: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的研究 (8学时)(如表6所示)

项目二: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的研究 (16学时)(如表7所示)

集成电路产业研究范文第5篇

 

    一、基本概况

我区位于济源市区东南,2002年7月成立,总规划面积3.99平方公里,城市发展规划预留集聚区扩展空间4.04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34家,从业人员5200人,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9.83亿元,1-10月份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6亿元,初步形以矿山电气设备制造、煤矿综采设备制造、矿山安全装备制造为主的矿山装备制造业和以信息电子材料、纳米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2006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矿用机电产业基地”;2007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2008年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管理单位”称号,被省政府确认为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

二、发展情况

(一)主导产业现状

矿山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我区的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情况具体如下:

1、矿山装备制造产业

我市位于我国煤炭基地晋、豫、陕的中心地带,矿用机电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特征显著。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被国家煤炭部认定为矿用机电生产基地,在国内享有半壁江山的美誉。2006年,省科技厅认定“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区,辐射全市矿用机电企业和相关创新资源”为河南省矿用机电产业基地。基地重点企业有济源市煤炭高压有限公司、河南省济源市矿用电器有限公司、济源市科灵电器有限公司、济源天坛电器有限公司等。基地企业产品品种多、用量大,主要分7大系列:高压矿用防爆电器、低压矿用防爆电器、矿用液压支柱、矿用灯具、高压矿用配电柜、低压矿用配电柜和互感器,既有市场旺销的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也有安全性智能化的组合开关、环保节能型的变频软启动器、馈电开关等高端产品。多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市场竞争力强。基地产品中的高低压隔离开关、煤矿液压支架、矿用灯具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矿用机电企业间分工协作,形成了高压矿用防爆电器、低压矿用防爆电器、矿用液压支柱、矿用灯具、高压矿用配电柜、低压矿用配电柜、互感器等关联度紧密、相互促进、创新能力较强的完整产业链条。

矿山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企业有三家,企业及重点产品情况如下:

河南济源市矿用电器有限公司为“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煤炭行业机电设备定点生产企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年产各类高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3000余台的生产能力,是集高低压防爆电器、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项目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规模型部级高新技术企业。矿用电器煤矿井下救生舱为该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产品有关情况如下:

济源市矿用电器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研发的矿用电器公司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真人综合防护性能实验项目,今年7月9日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重庆矿用设备检验检测中心专家组的验收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由过渡舱、生存舱、设备舱、空气净化系统、供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系统、动力保障系统、紧急逃生出口等部分组成,可为煤矿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爆炸冲击、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救援赢得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避险人员的生命安全。项目投产后,年生产能力为1000台,实现销售收入达到30个亿。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济源检测中心是由河南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检测中心合作成立,中心配备仪器设备167台(套),主要为社会提供矿用机电产品检验检测优质服务。该中心的成立,必将为济源乃至河南矿用机电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济源矿用设备制造基地是中煤科工集团与市政府合作,依托煤炭高压、科灵电器、乔特车业等三家企业,先期启动防爆变频电器、矿用软启动、井下安全救生舱、三机一架、环保节能锅炉治理改造等高端产品和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济源矿用设备制造基地整合提升济源市矿用电器等产业。济源矿用设备制造基地是利用乔特车业现有的厂房等设施,先期投放生产在国际具有领先水平的井下可移动式分体救生舱项目。预计年内投产,并将在3年内打造成产品门类齐全、技术设备先进、产业高度配套的矿用装备制造基地。

2、新材料产业

依托石晶光电、优克电子、兄弟材料等重点企业,着力发展通信领域用高频率、高精度、小型化的频率片,单晶铜键合丝、铝-1%硅键合丝、高强度铜合丝、精密陶瓷材料等产品,集群优势凸显,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产品市场占有份额突出,原晶材料产量为亚洲第一,亚微米精密陶瓷造粒粉产量居全国第一。

新材料产业的重点企业有五家,企业及重点产品情况如下:

河南济源兄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氧化铝陶瓷测试方法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是专业从事α-氧化铝粉体和氧化铝陶瓷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α-氧化铝粉体材料生产的主要厂家之一,也是产品分类最齐全、品种最多的厂家,拥有年产7000吨α-氧化铝系列粉体和600吨氧化铝陶瓷制品的生产能力,是一家集粗粉煅烧、微粉生产、瓷粉生产、造粒、陶瓷制品的一条龙生产服务企业。公司现拥有省攻关项目10项,高新技术产品5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公司生产的亚微米级超细微粉、低温成瓷的高硬度高密度高性能99%氧化铝陶瓷属国内领先水平。

优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依托河南理工大学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半导体器件铜键合丝、高性能铜合金丝、磁致伸缩材料、高传输性电子线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优克铜丝已通过甘肃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键合线作为半导体器件(IC),大规模集成电路(LSIC)封装业的四大重要结构材料之一,起联结硅片电极与引线框架的外部引出端子的作用,并传递芯片的电信号、散发芯片内产生的热量,是集成电路封装的关键材料。国外生产键合丝的主要生产厂家现有美国细线(American Fine Wire)公司、德国贺利氏(Heraeus)公司、日本的古河电工株式会社、住友电工株式会社、台湾万隆线缆有限公司等,国内主要生产厂家主要有贺利氏(常熟)公司、宁波康强电子公司、河南优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贺利氏(常熟)公司排名第一,优克电子与康强电子不相上下。

根据BSEIA世界信息技术公司的调查统计,电子行业对键合线需求量在10t左右,2010年键合线市场需求量达到25t以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对键合丝需求量的迅速上升,中国将成为生产和应用键合丝的大国。但是,目前国内键合丝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因此采用单晶铜为原料铜杆生产键合线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济源市更新瓷料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洛耐院、河南纳米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专业生产精密陶瓷造粒粉,现有4条生产线,年产能力3000T,品种有数十种,产品主要替代进口,部份出口。所制作的氧化铝精密陶瓷造粒粉具有低温烧结成瓷密度高的特点。主要指标达到国外马丁、昭和的水平,压制适应性远超过国外粉料水平。

    北京石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下属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压电晶体材料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是我国《人造石英晶体——规范与实用指南》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主要从事压电、光学石英晶体材料、棒材、厚度片、频率片、SC切晶片及传感器用晶片,光学毛坯片、抛光片、波长板、光学低通滤波器(OLPF)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石晶光电”品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实力最强的石英晶体材料生产基地和行业领军企业。产品主要出口德国、日本、韩国、荷兰、比利时、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市场竞争力强。

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唯一从事纳米材料开发与推广应用的专业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可分散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研究。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经费支持。公司的主营产品有:油溶性纳米铜(合金)、可分散性纳米二氧化硅、可反应性纳米二氧化硅、低渗透油田纳米聚硅增注剂、可分散性纳米二氧化锆等系列产品。其中,油溶性纳米铜合金是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项目“自修复纳米润滑抗磨损材料(2002AA302607)的目标产品之一,是我国著名摩擦学家、“两弹一星”功臣、中国科学院院士党鸿辛先生带领的研究集体研制的多功能修复抗磨剂。

3、2011年产业培育情况及2012年打算

(1)2011年产业培育情况

项目建设情况:今年实施工业项目共计20个,其中台账项目13个,新增项目7个,年度计划总投资23.1亿元。截止10月底,全部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0.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0%。本年度竣工投产项目13个。

招商引资情况:1-10月份,我区招商小分队共外出招商约98人次,接待考察客商1825余人次;洽谈项目7个,洽谈金额72.3亿元;新签约项目11个,合同金额36.4亿元;落地项目4个,落地资金5.92亿元。按投资额度分:签约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

(2)2012年产业培育打算

项目建设情况:计划实施工业项目20个,总投资6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5亿元。重点实施项目有年产5万只真空开关、电力电子装置项目、河南省生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源水处理研发中心、中昊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溅射靶材及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化、中煤科工矿用机电产业园、山河光电科技济源项目、深圳国电特瑞智能设备公司生产基地等项目

招商引资情况:计划完成招商引资20亿元。全面落实同央企中煤科工的合作协议,加快中煤科工矿用机电产业园项目落地、开工进程,整合提升我市矿用机电产业。

(二)担保平台建设情况

1、济源市高新工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3月份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6月份,划转为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现正加紧同济源市农发行商洽,计划贷款1.7亿元,近期可望到位;加紧同浦发行接洽,计划贷款5000万元,正积极沟通接洽。

2、济源市恒润担保有限公司。公司隶属于市工信局,注册资本5000万元,资产规模2.5亿元。今年1-9月份融资规模1.5亿元。

3、济源市恒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公司隶属于市工信局,注册资本5000万元,资产规模1亿元。今年1-9月份融资规模9000亿元。

(三)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情况

今年,我区按照省政府、省环保厅的通知精神,积极创建环境友好型示范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12年进入全省10个环境友好型产业示范集聚区的行列。当前,我区的主要任务是:着力推广环境友好模式,培育环境友好企业;着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使产业集聚区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着力推进环境友好的管理体系建设,营造环境友好的社会氛围。我区的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情况具体如下:

1、工业环保现状

我区的主导产业为矿山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规划工业类型为一类工业,污染较轻。规划实施后,废气污染物排放类型简单,且排放量较小;废水排放量为650t/d,企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经企业内部处理达标后排入济源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区内产生固废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济源市垃圾填埋场处理。集聚区污染控制指标中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标准要求。

2、基础设施环保现状

给水工程。集聚区规划供水水源来自济源市城市供水管网。现已铺设3条给水管道:一是沁园路给水干管。自开南路沁园路口进入高新区,向南铺设至轵城镇政府,管径DN300,高新区的用水均自该管道接入。二是开南路给水管道:自沁园路至六号路,管径DN200,担负着南环路以北企事业单位的供水。三是五号路给水管道:自沁园路五号路口至轵城养老院,管径DN200,主要是向养老院和轵城镇区供水。二号路、愚公路、五号路等给水管道工程正在进行BT招标。

    道路工程。集聚区内规划道路主要有六横七纵共13条。截至目前,沁园南路、开南路(沁园路-东环)、南环路(沁园路-东环)、二号路、愚公南路、五号路等已建成通车,东环南延、王屋路、三号路等道路正在施工。

    供暖工程。规划在南环路敷设有DN500的蒸汽管道,从西向东敷设至愚公路,然后沿愚公路向北敷设。在王屋路与愚公路之间向北分出DN300的蒸汽管道,建设热交换站一座,铺设供暖管道约2公里,担负着南环路以北企事业单位的供暖。截至目前,已建成蒸汽管道1.5公里,热水管道3.8公里,覆盖建成区1.73平方公里,覆盖率43.36%,环路内建成区供热率100%。规划明年修建蒸汽管道0.15公里,高温热水管道7.22公里。

污水工程。排水系统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污水管道结合道路布置,并于道路同步施工,雨水经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河道。污水管网顺应自然地形坡度和排水方位,经收集后排入东环路污水总干管,管径DN800-1000,与城市污水管网对接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截至目前,已建设污水管网18km,覆盖环路内1.73平方公里,覆盖率43.36%。污水全部经市污水管网进入济源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四)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培育情况

1、支柱产业发展情况

我区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支柱产业是矿山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为:高压配电装置、电磁起动器、移动变电站、软启动/无功补偿装置、组合起动器、低压馈电开关、综合保护、自动化系统、防爆灯具、液压支柱(架)、互感器等系列产品。高低压防爆电器年生产能力达到45000多台(套);矿用液压支柱30000支;互感器5500台;矿灯105.07万盏。10KV高压防爆配电装置、KJZ5-400/1140(660)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馈电开关等支柱产品抽查合格率100%。2010年矿用机电产业工业总产值92.8779亿元,销售收入92.3221亿元,利税12.26亿元。

基地内矿用机电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融洽:在矿用机电产品生产上,形成了高低压矿用防爆电器、矿用液压支柱、矿用灯具、高低压矿用配电柜、互感器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发展整体,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产业链条。

2、集约利用资源

一是制定集聚区内村庄动迁方案,计划动迁集聚区内村居,挖潜利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二是筛选入驻项目,提高入驻门槛,避免土地浪费。工业用地综合建筑密度高于60%,综合建筑容积率大于1,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超过240万元/亩、平均产出超过了350万元/亩。

3、创新能力与产品质量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集聚区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多年来,我区一直主导以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聚区提速、增效。我区的科技创新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科技研发平台情况:集聚区内省级博士后科研基地2家(贝迪空调、矿用电器);部级检测中心1家(中煤科工上海研究院济源检测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贝迪空调、矿用电器、煤炭高压、北京石晶光电);市级技术研究中心9家(贝迪空调、矿用电器、煤炭高压、济源石晶、科灵电器、华新液压、优克电子、神龙钻具、兄弟材料)

产品质量情况:获“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及产品:河南神龙钻具有限公司的石油钻具产品。获“河南省名、优产品”企业及产品:煤炭高压的PJG9L-630/6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证空馈电开关;矿用电器的KD牌10KV高压防爆配电装置;科灵电器的KJZ5-400/1140(660)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证空馈电开关;贝迪空调的地能牌地能中央空调;神龙钻具的无磁钻铤;北京石晶光电的人造石晶体材料。

企业标准化实施情况:集聚区内26家工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6家通过环境、职业健康、3C认证,7家进入河南省卓越企业100强,5家进入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3家获济源市市长质量奖。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企业:矿用电器、北京石晶光电、兄弟材料;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矿用电器;采用国际标准的企业:矿用电器、煤炭高压、科灵电器、远大电力、锦华成套、光明成套、华德科技、天坛电器、三星电子、神龙钻具、华新液压、北京石晶光电。

4、两化融合及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集聚区内企业全部接入宽带,约9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信息交流迅速,信息更新迅速。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网站链接现有企业、科技部火炬中心、省科技厅、济源之窗等网站,成为矿用机电产业的信息交流平台。

生产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企业在关键生产环节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分别利用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控制器(PLC)等控制系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变得数字化、智能化,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

企业管理普遍利用信息化。集聚区企业内部利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的部门占企业总部门数的比例达到100%以上,有100%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办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销售等业务的信息化。部分企业还实现了财、税、银的联网一体化管理。少数企业还开发了客户远程查询服务系统、成本管理分析及生产计划管理等软件。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集聚区职权不配套,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商户、土地、治安等方面,不能行使管理权。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常性出现群众工作难做、市政设施管理不力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