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建筑企业正以雨后春笋的蓬勃势头不断的发展壮大。随之也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对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突出。管理会计正是在此竞争管理机制中衍生出来的新兴会计模式,它是建筑企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建筑企业的透支、管理提供者有力保障。然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管理会计存在很大的认识偏差,无法有效的体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严重遏制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工作刻不容缓。

1.我国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民营建筑企业发展迅猛数量和规模上都在不断的扩大,给建筑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然而大多数建筑企业仍在管理会计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误差,对管理会计的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度。致使管理会计无法实现促进、监督建筑企业经济良好发展的本质,严重遏制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主要提出几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 建筑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存在偏差

管理会计作为建筑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延伸出来的新型会计模式,起步较晚,许多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度和新型管理模式的学习。造成许多建筑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往往会按照传统的会计管理的习惯和做法去实行管理会计工作,致使管理会计在基础认识上就存在一定的偏差,更无法在建筑企业工作中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1.2 缺乏健全的法律保护

健全有效的法律体系,是我国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的基础保障。因为,管理会计作为建筑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应该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依靠其敏锐的感觉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服务。然而目前我国经济市场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在建筑企业经济活活动中缺乏公平、公正的生存环境。导致许多建筑企业在经济生产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人情、权力大于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营中无法为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平台。因此,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中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1.3 建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普遍素质偏低

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着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来看,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普遍素质偏低,无法正确、有效的执行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部分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知识了解,基本上属于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无法承当管理会计执行者得职能。同时,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素质低下造假舞弊的现象屡屡发生,内部控制薄弱都严重的削弱了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

而建筑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了解程度,也是管理会计能否有效运用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管理着不懂管理,更不懂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在建筑企业管理规划上也由于个人素质偏低,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发展。

2.提高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文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为题,以下笔者根据个人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的时间经验,提出几点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具体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2.1 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战略合作伙伴认识

要想有效的实现我国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认识尤为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管理规范。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管理会计无法良好执行的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建筑企业对管理会计战略合作伙伴的正确的认识。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充分的认识到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将管理会计的目光确定在建筑企业预测、分析、决策、管理上,从公司战略合作伙伴的高度上发展管理会计工作。同时,树立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将管理会计的只能放在把握建筑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上,不断保持建筑企业的良好竞争力。

2.2 健全我国法律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管理会计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为其提供公平、公正的管理平台。因此,健全我国的法律规章制度,对管理会计的发挥其基本职能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我国政府应该针对目前社会经营风气地下,人情大于法律的主要现状。加大力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利度,加强对市场经济下法律需求的深入研究,填补经济发展中对法律的需求。以此为管理会计努力营销公平、公正的经济竞争模式。同时,建立适应建筑企业发展的建筑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应用提供更好的氛围。

2.3提高建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会计的有效执行者之一,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开展。因此,加强我国建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有效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管理中,建筑企业应该针对管理会计这个新兴会计管理模式,对建筑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职能培训,鼓励建筑企业员工利用工作之余进行自我继续教习,以此完善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实际工作驾驭能力。同时,建筑企业经营者应该多关注会计人员和建筑企业管理层的思想和心理情况,多与建筑企业员工进行沟通,解决其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以此同时将建筑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考核作为人事聘用考核的重点,对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员工予以辞退,以此为建筑企业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建筑企业文化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企业的管理经营中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建筑企业经济运作的核心,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命脉。因此,加强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有效应用,解决目前建筑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有着及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运行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234.3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愈来愈需要将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管理会计的运用以及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有效融合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但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与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相脱节,企业管理会计运用多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管理和会计意识的缺失。管理会计的本质是管理,管理会计的灵魂是管理和会计的思想,实施的关键是持续改进的行动,依靠的基础是全员协作。

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要与全面管理的思想相结合。在管理会计的实施和运用中,“管理的意识”和“管理的行动”则须臾不能缺失,即管理会计首先是管理的思想和会计的意识,用以指导管理会计的体系建设;其次才是方法,使之普及于全员,贯穿于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行为的全过程。因为决定管理会计应用效能的关键是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管理和会计意识,而管理和会计意识的普遍缺失,则阻碍了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研究,当务之急是将管理会计的意识固化成财务管理者、乃至企业管理者的素养,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推进管理会计才能水到渠成,才能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价值――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一、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影响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管理会计认识不统一,执行不到位,缺乏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实施的基础。

(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方面,由于认识不一,制约和阻碍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应用虽提出了各种学说和方法,但对管理会计的定义和概念框架没有达成统一认识,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难免产生模糊的认识,出现了诸多值得商榷的论述,诸如在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上,我国与世界同步走过了60多年,早在50年代就开始了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期[1]。这种认识制约和阻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深入发展。其实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体系建设,尤其是适应我国国情和企业现状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缺乏管理会计意识的管理基础

说起管理会计,首先想到的是管理会计的实务,而忽略了管理会计首先是管理和会计的理念,在企业实践中经营者、管理者也了解一些管理会计的知识和方法,但因为普遍欠缺管理会计的意识,就如同缺少“土壤”一样,管理会计的“种子”很难生根发芽。同时管理者限于管理基础的薄弱,基于短期效益考量,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意识不急迫,方法的应用也是零敲碎打,应用难免普遍流于形式,很难发挥真正的效能。

二、日本企业管理理念和策略的分析

针对上述我国在管理会计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本企业管理在学习和发展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源于西方“科学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日本学者的研究推广,继而发展研发出具有日本特色的管理理论“持续改进”、“精益生产”等管理理念,通过企业管理者的忠实实践获得成功,可以说日本经济腾飞的秘诀离不开管理的理念推广和实践。

(一)以实践为中心,研发培育者、实践者、推广者密切配合,完成了企业管理的升级

在日本被称为“管理大师”的大前研一、野中郁次郎、盛田昭夫等为代表的一批研发培育者、实践者、推广者共同架起一座连接日本与世界管理的桥梁,他们的职责不同,野中郁次郎是研究和培育跨文化的思想,盛田昭夫是企业家、创造实践者,大前研一是战略顾问和推手,他们将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日本,通过“共同化”、“外化”、“连接化”、“内化”,将管理知识和理念推广,衍生出适合日本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精益生产”等著名管理理论,产生知识创造的螺旋模式。日本企业完成了管理的升级,将企业管理推向世界的高峰。

(二)经营会计颠覆了传统会计学的模式

经营会计的理念源于日本,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企业经营的原则就是“销售额最大化、经费最小化”。他吸取了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开创并发展了经营会计学,在他所创办的京瓷集团成功运用。即京瓷会计学,用通俗的语言向管理者说明会计的目的、原则、做法,让每一位员工对自己的目标都能清楚把握,能够为达成目标而主动地不懈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的经营模式。

对中日企业实践颇有研究的田和喜说:经营会计支撑了松下、京瓷等日企的成功,颠覆了传统的会计学模式,是中国企业实践阿米巴经营必备的系统量化工具。

(三)“QC小组”活动、“5S管理”模式练就员工现场管理与改善的素养

在日本无论何种行业,“质量管理小组”、“5S管理”都是其基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操作性很强的程序化的工作模式。

“QC小组”有两个主要任务:1.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2.通过参加会议和讨论与工作相关的问题的正式机会鼓舞成员的士气。日本企业每年举办QC小组成果大会。

在企业管理的改善活动中将5S活动作为其中的一环,作用不仅在于消除工作中和公司的内部浪费,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使参与其中的人员得到成长。是一种思考的方法和工作的程序,进而成为自觉工作的习惯。

笔者考察过许多日本企业,无论在日本国内和中国境内的,不同行业的,管理模式惊人的相似。日本企业每天早操完毕,第一件事就是举行“早礼”,早礼资料主要是“5S管理”规范、行为准则、作业标准书等准则的宣读学习。日常开展“QC小组”活动,每年举行世界范围QC成果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制造工厂的优胜者成员,相聚日本的总公司,交流经验,成果。日常进行“5S管理”活动,持之以恒。

五、推进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和应用的策略

转变研究和应用的思路,从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出发,亟待解决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问题;从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打好管理的基础工作;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坚持经营会计和管理意识持续培育之路。

(一)经济新常态需要管理会计尽快应用

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巨变,导致传统的财务会计时代结束,呼唤管理会计尽快应用。尤其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新常态情况下,商业判断、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以及企业内部的协作变得非常重要,管理会计会有更广阔用武之地。

(二)汲取西方管理会计和日本管理的经验,为管理会计实施打好基础

鉴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亟待建立公认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并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全员的管理意识、管理的参与率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全面管理的理念和会计意识则不能称为真正的管理会计体系。参与其中的财务人员要向管理者靠拢,管理人员的思路向财务人员转变,成为经营会计的参与者。业务上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逐渐进行有效的融合。

(三)分析企业管理会计问题的根源

从企业来看,管理会计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领导不重视,预算脱离实际、不能真正控制成本等问题,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实施流于形式,效果并不明显。根源在于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本质和其依托的基础,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应该直面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变思路和方法。

问题之一: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目标是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会计实施中,只看到表面工作,关注指标数字,没有认识到工作的目标和本质。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升管理水平。比如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编制预算的准确性,而最终目标是管理水平的提升。

问题之二:只关注结果,没有进行管理流程过程的控制。比如:实际工作中是以销售额为统领,当收入与成本出现矛盾时,偏重关注收入,实际未能真正深入细致的控制成本。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注重目标和结果的目标管理转变为标准化管理,即流程管理,设置工作的标准流程,细分为若干道工序,关注控制每一工序流程,通过过程的控制达到目标。通过管理会计改变我们的习惯。

(四)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管理会计被称为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会计,要逐一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影响管理会计实施的问题。特别是学习企业内部经营会计学的原则,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会计的目的、原则、做法,培养了管理人员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则、独立核算制度。企业内部的管理更加密切的协作。持续开展类似“QC小组”活动、“5S管理”模式训练员工现场管理与改善的素养。建立一整套适合企业操作的全面管理会计程序模型,通过“早会――标准作业书流程”训练,固化经营管理者和每位员工的意识和工作行为规范,通过“模板”式的程序流程控制,克服管理意识缺失、不注重细节管理和绩效的痼疾,培养自觉、负责的工作状态,达成全员参与管理的经营模式。

设立全面管理会计程序模型:管理意识植入、管理行为固化、协作。1.将企业承担功能分成若干标准流程、程序;2.制定每个流程、程序的标准作业书。3.对企业实施控制、管理和监督;4.制定工作规则。每日早会宣讲。每日5S管理实施。5.定期管理小组活动,制定改善课题。年度管理小组成果,公司领导点评,评选优胜者。月度内部经营活动分析,提出改进课题,限期完成;6.大课题分期分步实施,完成的好奖励,完成的不好反省措施。滚动发展提升。

完成了上述准备,企业推行管理会计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管理会计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余红燕.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J].国际商务财会,2014(3).

[2]蒂姆,欣德尔.管理大师及其思想[M].于晓言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满意度;调查

1.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

1.1 问卷调查发放及内容设计

与财务管理专业的侧重点不同,非财务管理重点是对会计报表的分析,在工作中要能看懂财务报表,为企业培养出全面的管理人才,能够从会计信息中获得所需要的决策信息。目前,我校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课时为64学时,含理论与实践环节。为厘清我校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教学满意度,以便提高会计学教学质量,我们组织了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教学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系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非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调查专业涉及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本次调查采用随机原则,问卷按每个专业30份发放,共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7份,有效问卷137份,回收率 91.3%,回收问卷有效率100%。问卷中第一部分调查的是非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会计学、学生对教学不满意的原因、以及有必要开设会计学实验的原因;第二部分调查的是学生对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教师授课的满意度;第三部分调查的是学生对会计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课的要求。

1.2 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统计

1.2.1 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

从表1看出,51.9%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学之前对会计学了解不够,可是这并没有淡化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这和现代社会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授课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向学生多做一些有关会计学与经济类其他学科关系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前有大致的了解,使他们在学习这门课之前从内心强化对学习会计学重要性的认识。教师也要明确教学目的,主动的提出新的教学思路,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哪些需求都是教师要解决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教师在授课时才能放矢。当前塔里木大学经济类的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的认识更是模糊,在这些学生的意识中认为会计学根本就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认为学习会计学和未来的所从事的工作没任何关系。另外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会计学知识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内在联系认识不清,教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内容缺乏了解,把握不到会计学在非财务管理专业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从而也就提不起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

1.2.2 对开设会计实验有无必要的调查分析

从表2看出,93.9%的学生认为开设会计学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会计学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通过实验实习来加强理论消化,我校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平台,由教师结合授课内容编写实验指导材料,让学生模拟企业的会计角色,自己动手操作,借助实验实习,熟悉会计核算的流程、方法等,获得了很好的实习效果。但在会计实验中心内,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所有学生使用的都是同一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相同的。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人们往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况且,会计上还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问题。所以,学校加强对学生会计学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实地实习等方法,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1.2.3 对会计学实习地点选择

从表3中可看出,89.10%的学生认为会计实习在校外较好,由于校外能给学生提供和实际相同的工作经历,校外实习是一种实地实习,通过实际工作环境的观察和体会,了解和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和岗位规范以及工作流程,逐步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2.1 对会计学教材的满意度分析

由表4看出,23.4%的学生对教材是较满意的,6.5%的学生是很满意,也有49.6%的是没有意见的,对教材没什么看法,对于满意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教材无论是从编排还是内容上都适宜我校学生的学习使用,从现在的教材可以看出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不过也有20.3%的学生对教材不满意,学生认为教材里有的内容过于专业,且和自身专业的需求不相符。

2.2 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及分析

从表5看出,6.6%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是不满意的,并且还有7.4%很不满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内容过于专业,很多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听不懂,时间稍长学生就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导致了学生在上课不会专心听讲等。还有一部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学这门课和以后的工作没有关系,从而导致了他们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对非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有别于财务专业,如何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不过也有43.4%的学生认为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容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由此看出这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是满意的。

2.3 对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满意度分析

从表6看出,13.9%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不满意的,8.8%的学生很不满意的,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太少,没能及时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原因是会计模拟实验课是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以会计核算、手工财务处理、记账、报表等,对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太难。对于非财务专业的学生应从基础会计知识进行培养,作为管理人员最基本的就是要能看的懂财务报表,对其进行分析,从中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2.4 对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分析

从表7看出,34.3%学生对现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满意,24.07%的学是很不满意,他们希望教师能结合更多的案例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也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多与学生加强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但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虽然授课教师在教学当中是主体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但是这样学生始终是在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通过调查还发现学生对讲授快学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学生认为教会计学的教师应该具备与会计学相关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实践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讲课时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教学的建议

塔里木大学经管类本科生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将学习者培养成为使用会计信息的合格人才,并且培养成为企业未来的优秀管理人才。掌握会计特有的思维方式,注重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会计学知识融入自身专业,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决策等。授课教师应结合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使会计学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1选择合适的教材,实现针对性教学

我校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他们将来从事会计职业的不多,因此,非财务管理专业的会计学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传授与专业相关会计理论知识。现在许多非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会计学教材与自身所学专业不适应,教材的选用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类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非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突出会计信息的使用与分析,在结构、内容中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教师授课时结合管理科学与会计核算知识的教案,让学生通过经营管理了解会计,通过会计知识增强管理。

3.2 以专业特色完善会计学教学内容

从以往教学经验中发现,教师授课时大多采用制造业的业务为例来讲授会计核算,不能满足各专业的学生需要,应针对学生的专业,以上述基本内容为基础,加入适当的专题讲解,将各专业的特点在会计上进行反映,做到有针对的讲解,激发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增加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虽然在会计准则中没有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规范,但它也是今后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开设课程时可以加强对旅游服务业会计的讲述,安排的会计知识讲授,体现专业特点,拓展专业技能,对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应当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视角出发,因为如何正确合理的分析并使用会计信息才是该专业学生工作中的重点,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将关注如何利用财务报告信息评估企业的风险与价值,制定企业的投资决策,优化投资结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定位于如何使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出发,通过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专业差异,培养有特点的人才。学校及学院应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让授课教师集中讨论,整合出具有教学价值、探讨价值、现实意义强的,同时具备启发性的开放式案例,为课堂教学丰富案例,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结合身边的企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开放式案例,实施特色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3.3 强化会计学教学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实践环节能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我校可以利用与各类部门与单位的关系,增加学生参观实习的教学环节,去接触、感受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营管理流程等,结合会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学习会计学最重要的是以后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遇到问题能独立解决问题,会计学教学应使学生适应实践工作的需要,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系统。通过完善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增强对企业账务处理的能力,熟悉企业的财务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

3.4 教学方法多方面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学课程有一定的技术性,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授课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也要注重融入实践环节,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采用吸收式学习,可以将会计核算作为主要的实训内容,在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非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应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视角出发,引进体验式学习,将企业模拟经营决策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承担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角色,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践企业经营行为,通过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增强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做出合理判断,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运用提问、启发式引导、组织讨论等手段,转变教学方法,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当地会计师事务所资源编写的案例穿插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理论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让学生利用会计的拓展职能,提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提高授课质量。

3.5 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学教师,其知识背景中应至少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等学科的内容,同时,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的课程的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将这些学科的内容深刻领会,融会贯通还要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学教师。所以会计学教师应利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考察、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参与到企业的部分管理工作中,丰富授课教师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实践经验,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实际运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实行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以模拟企业为依托,教学实践为纽带,实行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爱艳,蒋志辉.探求“体验式”教学与会计学授课的契合点[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1):131-134.

[2]肖华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9(01):130-131.

[3]逯颖.打造精品课程 推进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7):155-156.

[4]汤湘希,夏成才.谈会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改革[J].财会月刊.2002(08):13-14.

[5]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J].会计研究,2007(3):39-41.

本文系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会计学为例(项目编号:TDGJ102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4篇

以上是美国会计教育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在中国乃至湖北省,社会经济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又将如何?为此,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其调查分为两步:第一步,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表,其中两题与此有关。即“(1)您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哪些?(2)您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然后,请调查对象在彼此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就上述问题笔谈各自的看法。

调查对象主要为市州县会计局、审计局与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大中型企业(上市与非上市、国有与股份)、行政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的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大学会计教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及从业人员,行业主管部门的财务负责人。

调查对象共30人。从职称情况看,教授、副教授5人,占16.67%;高级会计师5人,占16.67%;高级经济师2人,占6.67%;高级审计师3人,占10%;注册会计师5人,占16.67%;会计师5人,占16.66%;助理会计师5人,占16.66%。

从调查对象的工作岗位看,会计理论工作者5人,占16.67%;外资企业会计人员3人,占16.67%;行业主管部门财务负责人3人,占10%;单位负责人2人,占6.66%;大中型企业会计人员3人,占10%;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3人,占10%;财政与审计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3人,占10%;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咨询公司做从业人员3人,占10%;小型企业财会人员5人,占16.66%。

所有调查对象均为本科以上学历,从事会计及与会计有关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关于第一个问题,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准则与制度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成本会计知识、管理会计知识、税务知识、审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国际会计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国际贸易知识等。

如荆州市审计局汤从华高级审计师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除传统内容外,应考虑增加与投资有关的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WTO在内的国际经济交往方面的知识内容(如国际结算知识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面的知识内容。

关于第二个问题,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会计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分析与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管理咨询服务能力等。

如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的沈烈教授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沟通及交流和书写能力、会计设计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其中,沟通及交流和书写能力、会计设计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是对中高级会计人员必备的能力要求。

第二步,在第一步调查的基础,将上述两个问题合并为一个调查项目――“您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可选多项)”,并提供了18个选项(具体选项见下表),供调查对象进行多项选择。其调查对象为湖北省市州及县市区企业、事业和行政机关单位的313名财会人员。从其职称构成情况看,高级职称占0.9%,中级职称占31.9%,初级职称占67.2%。

现将第二步调查结果整理如下表:

调查结果表明,5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1/4或接近1/4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除“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外,“审计、管理会计、自我提高、人际沟通”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

从上可知,会计人员将掌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知识摆在首位,一方面,由于新的会计准则与制度不断出台,基层会计人员对新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掌握程度不高,急切需要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表明会计人员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意识不断增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此外,调查对象将法律法规及税务知识,排在财务管理知识之前,说明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增强,税务与会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且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别越来越大;相反,财务与会计的分歧越来越明显,财务管理的职能正在走向独立,财务与会计的分离势在必行。

两步调查结果相比,在会计专业技能的认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步调查对象比较重视的专业技能,如职业分析与判断、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等,在第二步调查中,没有获得较高的认同。笔者认为,并非上述各项知识与技能不重要。一方面,“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自我提高和人际沟通”等知识与技能仍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步调查对象主要是从事具体财会工作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岗位与所处的管理层面而使其认识水平受限。从两步调查对象的职称结构看,第一步调查对象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83.34%;而第二步调查对象中,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32.8%。正因为第二步调查对象的经历、资历与第一步调查对象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职业分析与判断、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尚未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会计理论界与会计实务界高层管理者的认识比较接近,而这两者与处在第一线的会计人员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上述第二步调查结果,与荆新教授所在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和现状统计表”中,将“日常会计操作”列为会计人员最应具备的素质或技能,基本吻合;与秦玉熙教授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来自基层单位会计的报告》中,将“税收”知识列为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含会计)的首位,将“财税金融”知识列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基本一致的。

教育心理学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大类;按其形成途径,可分为一般技能与专门技能两种。一般技能是指在一般活动中形成的心智与动作技能,如一般的观察、倾听、理解、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技能;专门技能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心智与动作技能,如阅读、作文和计算技能等等。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一般技能,还应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技能。综合以上分析,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如下:

1.语言表达技能。即用口头语、书面语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传达给他人的技能。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最起码的技能要求。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一个人表达不了自己所想表达的东西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计人员要能用口头语、书面语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语言交流,尤其是应用频率较高的口头语言传递信息、布置汇报工作、提供咨询;运用书面语言撰写各种常用的应用文。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不仅要具备汉语表达技能,还应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表达技能。

2.人际沟通技能。即融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关系的技能。会计工作者不仅参与会计管理活动,处理会计事务,而且要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接触、交往,协调由经济活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3.信息处理技能。即运用计算机收集、存贮、加工和传递各种信息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事务、从事会计管理的技能,已成为会计人员基本的技能要求。

4.会计操作技能。即填制凭证、登记帐簿、计算成本、编制报表、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方面的技能,这是对会计专业人员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5.组织与管理技能。即对经济活动中的人、财、物进行安排、调度,使之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效率的技能。会计专业人才不仅是会计管理活动的参与者,而且又是会计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具备一定的组织与管理技能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

6.职业判断技能。即对会计专业中不确定的、复杂的或新出现的情况,能够凭自己的知识,做出分析、判断、顺应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技能。正如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言,管理者“要具备凭现状以判断未来趋势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所带来的效益,现在可能是零,将来可能是无限的”。

上述6项技能,从技能要求的层面来看,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会计操作和信息处理技能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础技能;组织管理与职业判断技能则属于发展技能;会计操作技能既是会计专业的专门技能,又是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

会计专业的人员基本技能的构成应当呈宝塔型,基础技能扎实、专门技能应当过硬、发展技能应当突出。

由于技能的培养训练与知识的转化和积累相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分析,推断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构成。根据以上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分析,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应包括会计、内部会计控制、税法、财务管理、审计、金融、信息技术、经营与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经济学、政治文化知识等项内容。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5篇

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设计的,培养方案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1.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重要依据,作为一般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既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别于重点院校专业培养要求。因此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针对性的调查,了解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行业的要求,了解行业对本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课程模块,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具体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基本思路如图1。

近年来,我们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关中天水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企业高层作了广泛的访谈和抽样调查,其范围包括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和会展公司,了解行业对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需求的要求。

旅游行业普遍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面广、吃苦精神、善于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饭店行业还要求:掌握酒店管理和操作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旅行社要求:旅行社管理和操作的基本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导游服务水平。景区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环境学的知识、基本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知识。会展管理则要求有初步的策划设计能力、营销能力。旅游规划企业要求学生会使用CAD软件、掌握旅游地理、旅游资源仅本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社会民俗。对比我们的培养方案,我们以前的方案与这些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需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重新确定各模块的课程。

图1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学优化及基本思路

1.2修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行业的需求,我们对以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我们认为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适应中国旅游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旅游教育人才。学生主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就业方向主要为高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策划咨询公司、会展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涉外企业等。

根据培养目标,我们选择设置了饭店管理和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以便培养学生掌握更精专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饭店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扎实的饭店管理知识和能力,同时具备熟练的相关服务操作技能,侧重培养现代饭店管理所需人才。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是使学生具备现代商务会展旅游相关业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服务的初步能力;二是使学生具备较全面扎实的景区管理知识,具有开展各种风景区管理、规划设计的初步能力。

1.3 修订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通过课程体系实现,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达到全面改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的,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更加突出,使专业的应用型更加凸现,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诠释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拥有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我们在调查的行业基础上又征集了不同地区旅游管理院校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各种模块,确定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

按照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意见,课程体系中的通识教育由学校统一安排,含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这类课程是依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我们主要确定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和实践课程模块。因此我们对这四个模块进行的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探讨。

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考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潜力,理论较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要求,经过讨论和征求业内教育专家的意见,确定了开设经济数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学、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这类课程对学生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但作为专业基础,我们认为这是本科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学习后,入职技能会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我们开设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制图、旅游统计学、旅游法规、旅游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侧重于实际操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技能,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我们开设了饭店管理和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饭店管理方向有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英语等4门,景区与会展管理开设景区项目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会展概论、会展经营与管理,这两个方向的课程都是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对开,强调了动手能力。在专业能力课中,我们增加了人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门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课程开设了旅游项目投资与评估、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礼仪礼节、形体训练、商务谈判与技巧、公共关系学,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完成2个短期实习或取得相应的证书。实践课程模块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外,我们开设了旅游企业认知实习、旅游地理与旅游心理学野外实习、旅游拓展综合能力训练、毕业论文等。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尊重认识的过程,从宏观认识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我们设计了认知的整个过程。

2.1 健全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通常采用校院系三级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教务处具有监控职能的教学管理单位,负责实习计划的审批、实习总结、实习成绩的管理,通过监控,保证实习确实按质按量完成。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习计划的申核,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旅游系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管理章程的拟定。校外实训基地由院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目前存在不足的是:学院并非独立的法人,一旦出现纠纷并不能承担完全的责任,因此,我们认为校外实习基地应该是学校法人与相关旅游企业签订的协议。

2.2实践教学层次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期定岗实习—研究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个层次:旅游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2)第二个层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如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3)第三个层次:专业短期实习。专业短期实习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主要在暑假进行,为期6周。二是酒店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主要在寒假进行,6周时间。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一般学生利用暑假完成。 (下转第107页)(上接第60页)

(4)第四个层次:长期定岗实习。本层次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第五个层次:研究实践。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这里研究实践不是单纯的研究,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实践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真实案例,特别是在定岗实习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旅游管理者的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实践也可以选用来自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完成毕业论文。

本文为陕西省本科院校教改项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创新》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9BY68。同时受陕西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