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管理学的理解

对管理学的理解

对管理学的理解

对管理学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一)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依照自制调查问卷的内容,分别对问卷中的10道选择题进行百分率分析,统计结果如下。专科(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大类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整体认知不够清晰,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对专业的核心课程了解不多,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学生的专业认知不清,对专业只存在字面意义上的主观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的整体满意程度不高。37.8%的受访者当被问及“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时选择“不满意”,仅有7.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另有18.1%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更有46.5%的受访者表示对“专业核心课程”“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只占4.6%和27.7%。这充分说明学生对所学专业非常不了解也不认同,这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2.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界限模糊,竞争力不强。调查结果显示,41.2%的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开设了“专业实践类课程”,但仍有41.8%的学生对是否开设了此类课程或课程效果表示“不清楚”,即这41.8%的受访者可能对已开设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根本不知道或不认可。换言之,此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效果并不明显。何况在这41.2%的已确定开设此类课程的受访者中,又仅有14.9%的学生认为“效果好”。当然,这其中包括47%的受访者可能处在低年级,不排除他们有还未接触到此类课程的可能性。然而在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的问题中,高达41.0%的受访者认为“不知所学”,25.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掌握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由此证明,此类课程的核心技能不被大多数学生认可,或者专科(高职)层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知识或技能不够突出。

3.受访者就业首选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占比高达61.7%,选择“企业单位”和“自主创业或自由职业”的比率之和都不超20%。另有18.4%的受访者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意向。由此可见,除去所谓国家“体制内”的6成以上的受访者,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意向是盲目的、迷茫的。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然而在“国考”越来越热的现实情况下,专科(高职)生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已越来越难,只有少数人能顺利通过“国考”,大部分人只能从事其它工作。这就必然导致此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职位与期望不相符。

4.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在专科层次设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有待考证。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8.0%的受访者认为在专科(高职)层次开设工商管理大类专业是“合理且必要”的,有33.5%的受访者认为“既不合理也不实际”。据不完全统计,专科(高职)层次的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低,且流失率高。

(三)原因探析

对调查结果分析探究,笔者认为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规模在专科(高职)层次迅速膨胀以及学生的专业认知不清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普及,中学进入大学的绝对人数不断增长,社会需求增加的大环境所导致。二是很多专业性高校竞相朝着综合性院校发展,不断增设新专业抢夺生源。三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办学成本相对较低,涉及的二、三级学科门类齐全、广泛,且绝大多数专业能文理兼收,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四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几乎接触不到工商管理类专业,只能凭专业名称来想象专业内容及今后工作性质,存在认知误解。基于以上原因,学生进校后抱怨所学与“想象”相距甚远,甚至感觉“上当受骗”,从而导致厌学,专业认可度低、满意率低。加之非工商管理类的专科(高职)层次院校在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后,师资力量薄弱,有些甚至是非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转向”后担任工商管理类教师的现象普遍,造成授课效果不好,课程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都不强,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毕业后难以对口就业。

二、对策研究

(一)加强教育引导,明确学生专业认知

1.进行专业核心技能展示,树立专业形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普遍缺陷是专业核心技能模糊,这也往往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核心或骨干课程认识不清。因此,此类专业要注重对核心骨干技能或课程的宣传展示。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甚至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比赛。以此来树立专业形象,厘清专业知识或技能体系在学生心目中的构架,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2.明确就业目标,鼓励学生对口就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明确自己的就业倾向。引导学生对专业产生信任和兴趣,鼓励学生把兴趣培养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职业规划,从而为将来毕业后的对口就业奠定基础。对口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专业认同度和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因此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口就业。尤其对于应届毕业生,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特别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口就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注重与就业市场接轨

1.积极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打造专业核心技能。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类包括的诸如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普遍的“软肋”是专业核心课程模糊。以上具体专业的课程相互交叉,大同小异,美其名曰交叉学科,其实是没有自己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因此,此类专业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主动调整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部分专业课程,努力开发和打造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完善专业知识体系。避免学生所学广而不深,泛而不精,成为将来的“办公室勤杂工”。

2.分析市场需求形势,找准典型的职业岗位。大多数工商管理类专业是普适性的“万金油”型专业,几乎没有特别的专业技能,技术门槛低。因此,此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五花八门,但要认真分析人才市场需求,找准市场与专业对接的典型职业岗位,朝着符合“典型的职业岗位”要求的方向培养人才。强调学生毕业后能到企业一线,在工商管理的某个专业领域内能迅速上手,为企业创造出价值。摒弃传统观念,避免成为所谓的“行政助理”、“储备干部”、“办公室文员”,只能做些接听电话、发发传真之类的工作。

对管理学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道德 管理措施 对策

通过对五个班200多名学生的调查了解,我就现阶段中职学生道德素质建设中现存的问题,以及今后管理中的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学习效用认识不清,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教育困难。经调查有11%学生认为学习没用,21%不知道学习有用,两项加起来有33%学生对学习作用认识错误或者不正确。在对语、数等理论课是否有用的调查中发现,40%的学生认为用处不大,9%的学生认为根本没用,这是他们失去学习动力,产生难管现象的原因之一。另外,被调查学生中愿今后进人企业,工作专业对口的占18%,愿参加其他轻松工作的占62%,其余12%对进单位工作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来混个毕业证,还有8%纯粹是在给父母读书。由于学生的不情愿,加上对学习要求不高、动力不够,必然导致厌学,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二)学习基础差,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导致教育困难。调查发现,生源中29%在初、高中为下等生,67%为中下等生;6%初中只念了两年半,基于这样的学习基础,采取统一标准管理学习,肯定造成一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最终导致不学,而无事生非,增加了管理难度。

(三)课程开设不适当,教育方法陈旧,导致厌学难管。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同学向老师反映说:我们正因为基础课差才到中职学校来学专业课的,对语、数等理论基础学科根本没兴趣,这和调查情况相符合。调查中发现有87%学生喜欢学专业课,只有13%愿意学语、数等理论课,所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基础较差,厌学文化课的学生来讲,无疑理论课便是“致命”打击。从而增加了教育教学管理难度。

(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不过问导致管理困难加大。调查发现有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愿意让孩子到职高读书,认为一到职高就没有了发展前途,也就失去信心,失去了希望,所以造成家长们很少过问、关心子女,加上有些家庭内部原因,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脱离了家长的问经、管教,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形成难以管理的局面。

(五)学生对学习期望值不高是导致教学困难的原因。在调查中有很多学生认为对学习成绩优秀者表扬不表扬无所谓,也有人认为学习成绩差不多就行,无需太好,明显看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清,无成就感,缺乏上进心,这样使得班上学习气氛受到严重影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不复存在。从而,捣乱违纪就占了上风,造成教育困难。

二、有效的管理对策探讨

(一)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现在学生认为学习好坏用处不大,只要学点技术能挣钱就行了,因此不努力去学习,也容易导致其它不良行为发生,其实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智力水平之上的,目前一些学生不愿学语、数等文化基础课,实在是缺乏远见,对自己未来不负责任。因此要有效地解决问题,就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重视文化学习是对学生未来着想的必要工作,也是让学生主动配合,从而解决教学矛盾的上策。

(二)要逐渐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习惯。中职学生素质总体较差,多多少少存在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一下子能改掉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勤观察、勤谈话、勤检查和勤管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问题激化。另外,适时对一些小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分析挖掘根源,使学生真正明白错误要害,也是改变不良习惯的较好方式。

对管理学的理解范文第3篇

人体解剖学在具有枯燥、繁多的特点,其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对人体解剖学至关重要。因此,做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提升解剖教学水平具有推进作用。

1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水平

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软件及硬件环境是实验室建设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行改造和完善时,要以国家实验室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建设的标准为参照。在人均使用面积、结构合理化的设计理念等各个地方对实验室进行改善。同时在改造中,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标本等的结构比例、实验室的物资数据库建设、实验室设施和布局等,以便于保存人体标本,增大人体组织结构标本的库存量,确保教学的有效进行。

1.1优化实验室的标本等的结构比例标本及其展板建设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较高质量和足够数量的人体组织结构标本是实验室的基础。实验室标本种类繁多,例如小标本、大体标本、盒装标本、骨骼标本和模型标本等。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实验室标本存在严重的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且以普通的局部解剖标本居多,而血管铸型标本等特殊标本严重不足。而层次分明、各种组织结构比例合理的标本能在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增强学生对人体整体结构的认识和记忆,有助于建立深刻的印象。因此,从长远看,建设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必须重视视标本建设,优化标本结构比例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发展趋势。

1.2实验室的物资数据库建设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拥有大量的标本、展示图和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实验室正常运作的硬件基础,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点。对标本、展示图和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其对教学等工作顺利开展具有推动作用。其次,数据库一旦建立,能够方便地查找各种实验室物资的库存、使用、维护等情况不仅能够很好的记录,以及及时打印成各种报表,以便实验人员查询。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避免资源的浪费。

1.3改善实验室设施和布局通过对我国人体解剖学教学整体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已经成为国内教学的主流,可见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完善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的重点。而纵观国内外,断层解剖学实验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断层解剖学实验室的建立是高水平解剖学教学的保证。同时随着各种标本的完善及各种实验设备的更新,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应该做进一步改善,如面积的扩充、通风设施等,以及标本、设备等物资的合理布局,其对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都至关重要。

2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和有序的基石,是各项工作良好运转的依托。其次实验室人员良好的素养和专业知识,以及实验设备和仪器等资源的维护,对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2.1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托和基石。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一般由实验员管理职责、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管理职责、实验室主任管理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和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器赔偿制度等组成。因此完善的管理机制至少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实验室物品及仪器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物品及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等。可见只有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实验室的管理

2.2实验人员的素养首先,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重点。高素质的实验队伍的建立及其积极性的激发,一直以来都是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但纵观我国的教育体制及现状,可以看出,在众多高校中,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较低,往往会受到歧视等。因此高校教育者应该相应的提高实验人员的地位,赋予其教师编制等,从而极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提高实验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知识层次,并是其应得到尊重和肯定,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日常管理,实验室必须重视对实验人员的培养。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解剖学教学能力的培养;二,培训标本制作技能;三,提高对实验室设备等物资的维护能力。以上工作表明,实验管理人员作为实验室日常管理顺利开展和运转的细胞,同样需要大量的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正确、有序和合理地开展管理工作成为可能。

3建立多媒体网络解剖学实验室

对管理学的理解范文第4篇

Abstract: School is an important base to supply social qualified personnel; student managem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 managem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affects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do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s the issue for us, as student workers, sh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consider. This requires the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solve new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sound level of manag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team to highlight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 management;problems and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97-02

0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又要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从实现现代化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共同努力,把职业技术教育办得更好。

1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1 学生层次多样,带来管理的困难如前所述,近年成立的高职院校大多在以往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处于转型的过渡时期,因此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学生类型多样,如技工生、中专生、大专生、函授本科生、成人再教育学生等。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人生阅历、年龄层次、思想水平的参差,这就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问题。

1.2 学生思想水平差异就目前我院的实际情况看,大专生的思想水平明显高于中专生。大专生关心时事政治,并对热点问题有他们的观点和见解,能坚持读报和收听广播,不少学生宿舍订阅了报纸,在广播站、记者站的评论时事的稿件也大多出自大专生的手笔。尽管如此,但从生源情况来看,都不理想,中专生是经过初中分流后综合素质较差的一批;大专生是由于扩招,高职院校比以往降低了分数才录取的,严格来讲并未达到大学生的水平。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各地,各地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会出现学生思想素质差异。

1.3 厌学情绪各有理由产生厌学情绪的诱发因素很多:①学生对学校期望值的矛盾。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曾是学生们度过题海试山的高三日子的动力,但真正的大学生活并未象他们想象的那样写意、自由与投入。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会产生失落感,尤其在他们进入了高职院校,发现校园狭窄、设施不足等等客观现实后,更是对学校产生抱怨。②而另一类学生则因为高考的一时失手,欲再次见证自已的实力。这些学生刚进入高职院校,就到处打听,准备参加跟本专业无关的自学考试,换取本科文凭;或者投入到“专升本”的奋斗之中。学习目标的迁移必然导致马虎应付在校本专业课程的学习。③学生的厌学情绪还来自对未来就业压力和专业前景担忧而作出的消极反应。社会上就业形势严峻,重视高学历、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对高职类的学生甚至有比普通大专生低层次的看法,在就业梯队中,高职生接近大学生的最低层次。传媒的报道及社会、家庭观念的影响,高职学生普遍对将来就业存有压力甚至迷惘,担心“毕业就失业”,因此在校学习也就缺乏动力,得过且过,甚至随波逐流。

1.4 管理学生的手段未探索出有效路子由中专升格为大专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两难的局面,既不可延续中专的封闭试管理,也不可象综合性大学一样完全开放式的管理。延续或接近中专的管理,学生反感,并且认为学校没有转变观念,存在抵触的情绪;反之,更多地偏重和借鉴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又因为学生素质差异,自觉性不高、自制力不强等,导致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变样。

1.5 政治思想工作缺少场地和人员实行流动课室以后,学生普遍觉得,缺乏了班集体的固定活动场地,班集体对于学院有关规定的执行和传达,很少召集班会,一般都通过宿舍逐间传达。专职辅导员按学生比例配备仍数量不足,且一人担任多项工作,学院各个部门的行政工作都涉及到,很难有足够时间专注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目前学生管理仍以班主任管理为主要模式,但班主任一般又是任课老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管理班级,且不少老师自身也在进修学习,无法和专职学生管理人员相比,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少些。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更多是通过电话遥控,和班干管理,由此成效就可见一斑。

2应对措施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如果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的教学、文体等工作是无法有效地进行的。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我们试做以下探讨:

2.1 建立和健全院、系两级管理所谓院、系两级学生管理,就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做法,建立院、系两级学生管理机构。学生工作处为学院的一级管理机构,各系为二级管理机构。前者负责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全面组织、指导、协调各系的学生工作以及负责全院性的学生管理工作;后者负责本系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包括思想教育、学习、生活等内容。建立两级管理架构较之以前由学生处负责全面的工作,应该是说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这也是高校管理的趋势。

2.2 建立高素质、规范化的学生管理队伍以往大多数中专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切入点都是班主任,但已如前所述,班主任无法集中精力都放在学生的管理上。即便是班级的任课老师做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机会多,也已经不可能像以前开开班会、谈谈心就可以把班风学风搞好。更多时候班主任能掌握情况,却无暇顾及。这样必然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环节的漏洞。因此,建立高素质、规范化的学生管理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的要求。挑选能管理、善管理的教师担任专职学生管理工作,这可避免任课教师在工作中分散精力;同时由于这类专职管理教师的出现,他们是直接面对学生,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注意学生的最新动态,通过参与、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可以在政治态度、政治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人格修养、治学态度、成才道路等方面影响学生。学生也因为有了固定面向的管理人员,也会对专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给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2.3 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探索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多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多数高职学生没能很好地给自己定位,对将来就业缺乏信心,因而需要对学生进行市场经济、社会改革、国情现状的教育,以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成功人士的真实案例,引导和教育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进取,争取美好前程,树立他们将来面对社会考验的信心,并给予适度的危机感作为促进的动力,增强其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择业观的教育中,应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对管理学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 经济管理 对策

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理论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结合、学科领域人员队伍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不足。

1.1 理论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植根于计划经济时代,决定了它的先天不足。在传统上,学科可大体分为关注林业经济学、林业管理学和林业政策学三大主要领域,以森林资源最佳利用、林产品市场与贸易、经济因素对林业经济影响等作为核心内容。当前,学科边界更加模糊,涵盖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与林业相关的大多数命题,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更为鲜明。不仅如此,针对宏观和政策层面问题的关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要求也更高。具体而言,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导下,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上的林业经济模型存在严

重缺陷,而需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理论对理论体系进行重构(谢屹等,2007)。相对于学科领域中的林业经济实践,学科体系理论体系构建工作存在滞后,导致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

1.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相关领域重大发展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显著,学科影响力未得到显著提升,凸现学科发展能力较弱。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制定林业政策、法规和进行林业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为林业管理部门规划林业建设发展,评价林业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论证组织和管理林业生产经营的形式和方式等,提供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当前,受到理论界关注的林业经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碳汇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言,多数研究忽视了改革的目的与本质,从而忽略了改革对集体林经营方式和效率的影响等关键命题,使得研究成果难以成为政策优化和决策选择的科学依据。在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常常只扮演了解释和附和国家政策的角色(张大红,2008)。

1.3 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脱节

人才培养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关系到能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以及能否为林业经济和决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以及能否促进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谢屹等,2007)。事实表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同学对专业认同度低,不愿意在学科领域中进行就业。如果学不致用,导致学科建设耗费的人力和财力等资源配置低效,也使得学科长期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现行的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存在脱节。在林业实践中,学科毕业生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与以往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要求教学活动应与时俱进。诸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当前林业实践中较为活跃的一项经济活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不仅应需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 更需要通过参与林业实践来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但在培养工作中,两者并没有得到有机结合。不仅如此,随着社会对新兴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学科的主管课程也应作相应调整。

1.4 学科领域人才缺乏

促进林业经济研究由主观的定性分析向客观的定量分析转变, 实现规范性分析逐步向实证分析过渡,既是林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林业经济研究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中教学和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以及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较低。在学科领域中,以227 篇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对象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在学位论文中具体阐述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能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过程与结果进行思考的作者不多(黄山青、沈杰,2010)。近年来,部分高等院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 从其他相关学科招募了一批青年学者,以消除学科领域人才不足的问题。尽管如此,人才缺乏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原因在于其他学科的青年学者缺乏最为基本的林学知识,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才的缺乏表明学科发展和建设缺乏统筹,在人才培养模式不先进,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2、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现代林业的发展和变化势必导致林业经济活动内涵、形式及过程发生变化,促使坚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具有紧迫性。作为项系统工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工作应具有侧重点,并通过体系建设,为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为促使更好的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对以下五方面予以重点建设。第一,加强教学和人才培养。根据实践需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为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模式重新进行确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应更加注重经济学及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第二,加强理论研究方面。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与政策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 构建起以林业经济学为基础,林业管理学、林业政策学、森林资源经济学、林区社会学、林业区域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学等为分支的学科理论体系, 并积极引入和导入经济学方法在林业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性研究案例,为今后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谢屹等,2007)。第三,加强实证研究方面。结合国家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并注意研究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与此同时,可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和地域特点,形成各有特色和整体协调的格局。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增加经济学类人才引入,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注重现有学科人才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以产生一些在国家和国际层面有影响力的林业经济学家。第五,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层面,应加强与农业经济及生态环境领域等相关学科的交流,寻求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在国际层面,应加强导入国际林业经济前沿理论知识,并与国外同领域学者开展学术交流, 提高国内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在重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有待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就现代教学体系的建设而言,应注重培养方法的创新, 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有机结合,培养符合现代林业建设需求、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就科研体系的建设而言,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结合,提高研究人员服务林业实践的能力, 以及通过参与实践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能力(张智光,2005)

参考文献

[1]黄山青,沈杰.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自陈情况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3):274~277

[2]谢屹,贺超,温亚利.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4):362~365

[3]张大红.中国林业经济发展问题:基点?视角?途径[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 (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