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的案例

绿色建筑的案例

绿色建筑的案例

绿色建筑的案例范文第1篇

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对《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草案修改稿)》、《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草案修改稿)》、《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草案)》、《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府规章设定罚款限额的规定〉的决定(草案)》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海塘建设管理条例〉等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草案修改稿)》,以及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提请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暂停施行〈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决定》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上述两个条例草案和三个决定草案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内容比较成熟,杭州市报批的法规也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建议本次会议分别予以通过和批准。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12月2日上午,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对上述法规草案和报批法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法制委员会提出的修改建议已于昨天下午向主任会议汇报,主任会议作了研究。现将主要修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草案修改稿)》

1.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将草案修改稿第二条第二款中的“环境保护要求”修改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要求”。

2.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在草案修改稿第六条第一款中的“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前增加“由低到高”四个字,同时,删去该款中的“材料”二字。

3.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将草案修改稿第六条第二款中的“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修改为“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

4.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将草案修改稿第十五条第三款中的“控制扬尘”修改为“防治扬尘”,并在“所需费用纳入工程造价”前增加“防治扬尘”四个字。

5.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一条规定,居住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应当确定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员或者委托专业服务单位,负责节能、节水等设施设备的维护。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在“节能、节水等设施设备”前增加“共用”二字。

6.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将草案修改稿第二十四条第三款中的“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修改为“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7.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在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中增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新型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的内容。

二、关于《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草案修改稿)》

1.草案修改稿第十条第二款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登记制度和调解期限作了规定。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草案修改稿对没有登记或者登记后未及时调解等情形缺乏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为此,建议在草案第四十六条增加相应规定。

2.草案修改稿第十五条第一款,根据上位法相关规定,在该款最后增加“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一句。同时,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删除该条中“方便当事人就近解决劳动人事争议”一句。

3.草案修改稿第十九条第二款对仲裁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作了规定。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相关证明材料的含义不清,应当予以明确。为此,建议在该款的“相关证明材料”前增加“资格、身份等”几个字。

4.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将草案修改稿第四十五条中的第二个“当事人”修改为“他人”。

绿色建筑的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方法;增量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以绿色环保技术为主要手段形成的建筑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生态环境指标,提升建筑应用质量。当前绿色建筑主要依照项目标志星级进行等级划分,星级越高绿色环保效益越好。在全球化环保背景倡导下,我国已经开始大量兴起绿色建筑工程,对生态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应用,绿色建筑已经得到了本质发展。

绿色建筑可以从材料内容、技术手段等出发,对工程成本进行优化,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的首选方案。但是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认识,对上述内容了解不深入,在实施时非常容易出现增量成本不明确导致的偷梁换柱问题。部分单位认为在绿色建筑中需要大量使用绿色材料及绿色建筑技术,施工成本会大大上升。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单位将绿色建筑流于形式,最终导致绿色建筑效益受到影响。导致增量成本误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早期绿色建筑开发中主要将建筑内容定位在高档建筑中,没有对平民化绿色建筑进行宣传,非常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导致绿色建筑与高成本结合在一起,造成增量成本认识效益大打折扣;第二,绿色建筑在设计初期投入成本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会大大降低,绿色环保性效益会大幅提升。当前初期设计成本在一定程度导致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成本高于常规建筑成本,限制了增量成本分析效果;第三,增量成本内容混淆造成绿色建筑其他成本费用,例如装饰费用、常规材料费用等。上述费用并不属于增量成本范围,将其计算入绿色建筑中直接导致建筑成本大幅上升,给人们造成了错误认识。

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内容、方法及方案

2.1 成本内容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构件过程中所附加的绿色环保技术成本,该成本内容可以分为软成本、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和认证成本三大类。

软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过程中的软技术成本,包括设计性成本、分析性成本、管理成本、调试成本等。绿色建筑技术成本主要为设计性成本,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附加资金内容。认证成本主要指用于绿色建筑体系认证过程中的成本,主要指专家评审费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进行分析,从技术成本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的应用效益。

2.2 计算方法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差别较大,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各项技术算法千差万别。上述绿色建筑施工现状直接导致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存在巨大差异。为了提升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对其计算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基础增量成本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中主要包括:

(1)绿色建筑增加技术措施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增加的工程成本,指从工程施工初期到施工完成中绿色技术导致的额外成本投入;

(2)强化型技术措施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技术效率成本增量及技术成本效益内容,多为施工过程中的机组投入成本及设备投入成本;

(3)交互影响产生的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中技术相互影响导致的成本负荷,上部分成本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系统中的各项成本交互产生设备初投资。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绿色建筑增加技术措施成本-基准方案成本±交互成本。

2.3 基准方案构建

基准方案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依照方案之间的成本比例进行调节。常规基准方案选取的过程中主要是依照方案之间的对比实现增量成本的确定,即选取一种方案为基本方案,以该方案为基准对其他方案各项内容增加的成本进行计算,从而获取两个方案的差额,对系统中的增量成本差别进行分析。

当前基准方案确定的过程中主要依照以下两方面内容完成。

第一,基准方案1的选取。基准方案1在选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国家标准或地方设计标准完成,多为国家指定建筑。基准方案1为前期介入方案时主要依照国家或地方标准完成对各项增量成本的计算,依照国家及地方标准节能要求达到对各项绿色建筑成本的分析,从而实现各项成本的明确。该方案过程中主要要对各项方案内容和设备内容进行明确,从而得到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

第二,基准方案2 的确定。基准方案2的确定主要是指现有设计设计计划的确定。在基准方案1选取完成后,人员可以依照绿色建筑状况设计现有计划,依照现有计划内容对各项成本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系统在构建过程中的增量成本。该增量成本多为基准方案2与基准方案1对比所得,依照两者对比对增量内容进行的明确。

从业主角度而言,基准方案1的选取并对其并没有太多影响,而基准方案2的内容才是其关注的焦点。基准方案2直接影响着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是施工增量内容。但是在真正计算的过程中基准方案1才能够真正体现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真正表达出绿色建筑技术实际增量内容。

3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案例分析

本项目主要为企业自用式办公建筑,建筑总体共16层,包括地下3层,地上13层。该建筑面积为19991.45m2,整体建筑分为公共活动空间、大厅、配套商业空间、办公用房、标准办公用房、商务办公用房等内容。该项目主要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完成施工,建筑绿色环保效益得到非常好的提升,项目设计基本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标准。

该建筑在修建的过程中选取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屋顶绿化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设计技术、节能照明技术、太阳能能量转换技术、全热回收系统技术等。施工过程中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到建筑体系中,秉承环保节能理念,建筑效益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本工程绿色建筑效益与其房地产构建主题相统一,建筑室内环保与室外环保效益非常可观。

在本工程中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为192.8元/m2。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主要包中央水处理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高性能玻璃墙、节水器具等,其中中央水处理系统占据总体的13%。具体结果见图1。相关数据显示:上述绿色建筑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降低该工程常规设计能耗的22%,在供暖方面可以减少465800MJ,在供电方面可以减少651385kMW,节能效果远远高于成本投入。绿色建筑技术对我国建筑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图1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贡献率

4 .总结

绿色建筑技术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成本上升,但是其带来的绿色收益价值远远高于上述成本,对我国绿色环保体系的构建及建筑价值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绿色建筑构建过程中国家要加大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宣传,要确保建筑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内容及绿色建筑技术作用,从本质上提升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效益,加速我国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孙晓峰,黄雅贤,尹波,范靓.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低能耗中学项目为例[J]. 城市,2012,10:37-41.

[2] 葛曹燕,高怡. 中国绿色星标建筑造价增量分析[J]. 绿色建筑,2013,05:17-21+40.

绿色建筑的案例范文第3篇

1绿色建筑经济效果评价体系设计思想

2006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8年8月28日,建设部了《绿色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上述政策从6个技术体系方面对住宅与公共建筑进行考核,即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及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在综合考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

图1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设计思想

Fig.1Designideaofeconomicevaluationsystemforgreenbuilding

2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研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2项指标主要是指绿色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基于效益的角度,可以把两者归结为相对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环境效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运营管理等更多的体现为对于成本的节约,可以概况为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提供的服务与功能主要是指绿色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舒适空间和减少疾病的机会,可以概括为绿色建筑所带来的个人舒适度[2].因此,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度.

2.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

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的小.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对室外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CO2的排放量占99%以上的比例.对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方面产生的污染,则处理室内环境污染的费用为绿色建筑在室内环境方面增加的效益.

2.2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地、节水、节材和节约能源及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在节地方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绿色建筑的建造应该是在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土地使用基础之上的,能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以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在节材方面,指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等;在节水方面,绿色建筑要求采用节水型器具方式降低用水量等;在节能方面,绿色建筑应该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能够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等.

2.3绿色建筑的个人舒适度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对空间和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绿色建筑更多地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使室内空气质量大为改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减少了生病的机会.

2.4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度量

有学者运用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预防性支出法、置换成本法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但其局限性在于仅针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独立计量,且各指标采用度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不同性质且采用不同方法计量的指标可比性差,从而使用这些方法很难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为了把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转化成能够进行度量的效益性指标,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进行量化.

3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研究

寿命周期成本核算(LifecycleCosting,LCC)是指“将特定产品、技术或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与效益”定量化[3].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包括建设期费用和运行期费用.建设期费用主要包括构成建筑实体的材料费、建筑施工的人工费和机械设备费、建筑施工的管理费、方便施工采取的相关措施费以及为完善建筑功能安装的配套设备及其安装费等.运行期的费用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费用(电力、燃力、热力)、建筑结构和实体维护更新费、设备维修、改造和更新费[4-5].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设期费用会比传统建筑费用高.有关资料显示,同一项建筑物,运用绿色建筑设计、建造技术和手段与传统的设计、建造技术和手段相比较,绿色建筑平均增加额外的费用大约为总投资的2%,绿色建筑的初始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5%~10%[6],而运行期费用却比传统建筑费用低.其运行期费用的节约主要体现在公用设施的节省和维护费用的节省.

4绿色建筑的效益费用分析

由于效益费用的内容和性质各不相同,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故把方案的效益和费用先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1)进行方案效益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2)进行方案费用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3)进行方案的效益费用分析.

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效益得分/各方案效益得分之和(1)方案费用系数=本方案费用/各方案费用之和(2)方案的经济效果=方案效益系数/方案费用系数(3)根据式(3)的计算结果,方案效益费用系数比最大的,就是最优方案.

5实例分析

某建筑工程,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和普通建筑标准分别设计了2套方案,拟对2套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业主首先请专家对项目2套方案的效益进行了打分,有关数据如表2所示.然后业主请造价工程师分别计算了2套方案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绿色建筑费用为1650元/m2,普通建筑为1580元/m2.

5.1效益权重的确定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项目效益权重[6],如表1所示.

计算各方案的费用系数;在此基础上,按照式(3)计算各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具体如表3所示.

根据表3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大于普通建筑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对该建筑工程,应采用绿色建筑方案.

绿色建筑的案例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F206文献标识码: A

1、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

1.1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率先提出“生态建筑学”的理念。70年代中期,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建筑节能类的规范,并且逐步提高节能标准,绿色建筑开始了政府化行为。1993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的成立,并广泛推行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法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推出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但LEED绿色建筑认证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和最具实践性的绿色建筑认证评分体系,该体系帮助项目明确绿色建筑的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设计策略,注重项目在能源消耗、室内空气质量、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使建筑达到健康舒适。截止2010年6月,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LEED认证项目累计面积超过9660万平方米,注册项目数量达27581个。2005年,新加坡建设局也推出了“绿色建筑标志计划”,并强制实施该计划,使新加坡从2005年仅17座绿色建筑到2012年达1000座的飞跃。如今,随着绿色建筑在世界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研究已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1.2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2006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结我国近些年来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编制而成,并借鉴了LEED认证的资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关注环境和健康问题,反映地方特性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总结我国近些年来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编制而成。2008年仅1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的标识。近年来,随着公众对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内外合作交流及先进技术的引入,我国北京、上海和沿海发达城市已开始参照国外相关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实施建设。且相应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标识规范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至2012年底,我国已累积742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面积超过7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0 年,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新建建筑实现节能65 %的目标。目前,上海的绿色建筑发展位居全国榜首,截止2012年8月31日,绿色建筑面积达到443.88万平方米,位列其后的深圳,也率先提出打造绿色建筑之都,实施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区域性建设。2013年1月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我国从提倡绿色发展到实践执行的跨步,这将推动各大城市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2、海南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

自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海南省内掀起了一波新的房地产开潮,岛内各地的建筑物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若建筑节能及建筑发展模式控制不当,都可能成为绿色海南环境污染的源头,给海南岛的生态带来巨大破坏,所以,发展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将是海南建筑领域今后的重点工作。日前,由省发改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订的《海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获省政府批准。这意味着绿色建筑在我省的发展已上升为政府引导的产业,将从政策、技术及相关产业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对我省绿色建筑示范省及绿色崛起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2.1强化绿色建筑的实施政策

《行动方案》明确我省在“十二五”期间,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550万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可目前获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仅有几个。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多方合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的运作模式。率先推行政府投资项目的建筑先行试点,起到典型示范效应,如政府办公大楼、保障性住房、图书馆、医院等。对于商业地产,可借鉴新加坡做法,采取强制性措施,政府在出让土地使用权时,可将绿色节能建筑的要求作为一条硬指标纳入到土地出让挂牌、招标和协议条件中,在报建审批程序中,要求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备案。绿色节能建筑除了政府引导推动以外,还需要公众共同参与,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政府引导及工作参与为辅的良性发展格局。可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传播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来普及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同时可以借鉴深圳的做法,在社区每星期安排有绿色、生态环保方面的主题讲座;让民众参观绿色建筑示范展厅,播放形象专题视频或设立多媒体游戏,让民众在亲身感受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甚至可以从幼儿园起,就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使绿色生态环保的意识深入人心。

2.2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海南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应紧扣“因地制宜”四个字,海南是国内著名的“阳光岛”,全年日照时长高达2000小时,且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风能资源丰富,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再生能源。如夏季可采用太阳能制冷空调或光伏发电来为公共建筑提供冷量与电能;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住宅、酒店、医院等建筑提供生活热水。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海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绿色建筑示范省,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水电、气电、核电、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到2016年末,城镇新建住宅建筑70%以上应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海南成为绿色低碳岛”。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海南可以在借鉴其他城市发展案例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海南地域特点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议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扶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业支持。引进国内外优秀能源企业或培育本土生态能源企业,建立生态能源生产基地,例如,英利能源、汉能光伏、龙源风力等新能源企业,这不但使生态能源的发展系统化开发利用,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本省就业压力;政府大楼、保障性住房等政府工程项目也应优先应用太阳能系统,通过政府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带动社会地产项目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另对住宅安装太阳能系统的用户,政府可以给予低息贷款,鼓励民众积极安装使用太阳能或优先选择绿色建筑小区。

2.3推进既有建筑物的改造

我省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很大,高达900万平方米,对推行绿色建筑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发展绿色建筑不能只限于新建筑,也要考虑既有老的、旧的建筑能耗大户、旧城改造等,规划设计时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来进行改造。国内外已有很多成功的改造案例,像新加坡建设局技术学院的技术培训楼,改建后的大楼外墙按照适当的光照角度设置遮阳板能有效遮挡阳光,阻止强烈的阳光透过玻璃直接射入室内,起到了降温的作用;覆盖在建筑外墙的垂直植被和屋顶花园,都具有遮阳隔热的作用;屋顶建有特别为热带气候研制的金属太阳集热烟囱,能吸收太阳辐射,并通过热压原理抽出室内热气,促使室外空气流入室内,达到自然通风及降温的目的。我省的旧建筑改造可借鉴别城市 优秀经验,再结合海南自身气候条件来推进。海南的老建筑物普遍未利用可再生能源且环境比较封闭,在改造的时候,可优先考虑利用太阳能降低能耗。其次是使内部与外部有效连通,做到自然通风,还要加强屋顶、墙体以及外门窗的隔热措施。也可以推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例如,雨水收集利用。

2.4培养人才与制定措施

绿色建筑是一个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的理念,渗透到了建筑物的前期决策、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使用维修乃至拆除的建筑全寿命周期。所以,绿色建筑最大特点是要求整合的设计,要求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之初,应从节能减排、居住舒适度、室内装修、材料选用、建筑垃圾处理等多方面去考虑,绿色建筑比传统设计更加强调专业化分工与协同,必须非常重视设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更重要的是要从局部设计走向整体性设计的平衡,使绿色建筑在不同方面都能够和谐一致,发挥应有的节能减排效率。我省绿色建筑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大量专业性强的绿色建筑人才,应重视该方面专家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并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其次,绿色建筑的重点在于执行,政府可出台相关的管理条例,制定措施,强化监管,确保节能设计标准在新建建筑中得到严格执行,未经审查或建筑节能设计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不得开工建设。而且通过审查建设的项目,要严格监督施工环节,确保节能材料合格、绿色环节点对点实施、工程质量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等。

绿色建筑的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建筑;绿色环保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碳排放所占比例在进一步上升,无论未来碳减排成本如何变化,建筑领域始终是成本效益最大的。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把研究、设计、建造低碳建筑作为控制建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例如:英国提出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采暖、照明和家用/办公电器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实行净零碳排放;德国正在制定法定标准,到2020年所有新建的住宅和公共建筑实现零化石燃料消耗;荷兰提出到2020年住宅和公共建筑都实现建筑产能和用能持平等等。有专家预言,未来的建筑将成为微型发电厂,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每栋建筑使用储存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使成千上万栋建筑生产的能源联网共享,未来建筑不仅是零碳排放,还将是能源的生产单位和储能设施。

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所谓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程度地节约各种资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集多种优势于一身的使用空间,且可以和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建筑。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向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大城市集中,从数量上看,我国城市建设每年完成建筑面积11亿~12亿m2,其中真正属于绿色建筑的并不多。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制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年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已有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心在内的两批来自上海、深圳、无锡等城市的10个建筑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现在,以绿色建筑评价、住宅性能、建筑节能为蓝本的三大性能指标体系为根本,以节能环保、舒适生活、节能科技为主要技术集成,以实现当代城市科技绿色生活品质为目标,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正在蓬勃发展。

二、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

无论是绿色建筑设计还是绿色节能建筑,其在具体内涵上都表现出一种较为丰富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实际上又在另一个层面上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一般来说,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以及互相融合的关系。因为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知道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及节省能源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自主建造的建筑内部环境能给使用者带来一定舒适感,但是舒适感也依赖于照明、空调、通风等高耗能设施。然而在满足人们舒适度的前提下,又可能增加能源消耗,这种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能源和环境危机,严重时会使生存发展和安全保障受到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消耗也越来越多,其能源消费总量在不断的上升,每一年新建和改进的建筑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自然环境恶化。在建筑过程中也会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防水污染、土地和空气污染,绿化和水面就会不足,空气会更加污浊,气温也会随之升高,甚至使能耗不断的增加。环境不断的恶化,不仅会使环境日益恶化,也会是建筑系统内外的物质循环及能量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事实上也是良性环境的破坏。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同时也能促进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对策分析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建筑设计是为了人们服务的,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师和建筑用户共同完成的,首先,应该由建筑设计师提出设计方案,再交由用户审查,用户再根据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反馈给设计师,通过两者的有效沟通,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为了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确定方案后还应该邀请专家进行论证,优化设计方案,尽量在设计阶段解决方案问题,避免因方案的不合理造成后期资源的浪费。

(二)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建筑所在地的自然资源丰富,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不仅会节约资源,还会减少因资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于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长期的成本计算,一些开发单位为了眼前的利益,使用一些低成本的建筑材料,给建筑物的后期使用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从而增加了建筑物的能耗和长期成本。

(三)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建筑设计也开始朝着更加节能的方向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将各个专业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系统集成及时调整绿色建筑设计方案,避免因设计方案的变更而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费。使各个阶段和专业的设计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沟通,通过沟通增强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打破了传统的繁琐的建筑设计过程,提高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可行性。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分为很多阶段,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设计时间,同时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也得不到保证。而多工种系统共同工作的绿色建设设计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弊端,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程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一项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它能够环保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鉴于绿色建筑设计对于我国建筑工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