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石油工程论文

海洋石油工程论文

海洋石油工程论文

海洋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微型燃气轮机基本与大型燃气轮机相似,主要也由透平、压气机、燃烧室、控制系统及配套发电机等构成。工作原理是高压空气经压气机压缩,在回热器经与透平尾气的换热,然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多数微燃机直接驱动内置式的高速发电机,压气机、透平与发电机同轴,转子设置为空气轴承上的浮动运行,转速能到达5至12万r/min,发出的高频交流电先转换成高压直流电,再变换为50(60)Hz、400(480)V交流电,微型燃气轮机多以天然气、甲烷、柴油等作为燃料,进气压力约在350Kpa(50psig)~380Kpa(55psig)之间,最高一般不超过690Kpa(100psig),最高进气温度一般为50℃左右。它一般为电池启动。燃料气系统采用数控比例调节阀进行调节,主要组成部分有:电磁切断阀、比例调节阀和保护过滤器。燃料气流量大小由比例调节阀阀位调节,保护过滤器能起到防止杂质对系统部件的破坏作用,结合海洋石油环境恶劣的提点,建议在海上平台使用时在微型燃气轮机外另外安装一个主过滤器。微型燃气轮机的运动部件相对较少,结构紧凑、简易,所以可靠性好、制造成本与维护费用相对较低。国际上通用的制造指标一般为:

1)运动部分原件寿命要大于等于4万小时:

2)热耗为12000Btu/kWh~16000Btu/kWh(12660kJ/kwh~6880kJ/kwh);

3)污染物NOX等的排放小于9ppm;

4)安装与维护要简单、费用要低廉。

5)与传统柴油发电机组相比,微型燃气轮机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优点:

6)运动部件少,结构紧凑、简易;质量轻,一般为传统同功率机组的1/4;

7)可使用多种燃料,如沼气等,特别是使用天然气时燃料消耗率、排放率非常低;

8)振动小,噪音低,长寿命,运行费用低;

9)设计相对简单,备品备件少,成本低;

10)转速调节方便,故在非经济负荷运转时效率也非常高;

11)可实现远程遥控、诊断;可实现多台并联增容。

2微型燃气轮机开发与应用情况

据相关资料统计,全球的微型燃气轮机厂家约5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国家以美国、英国、瑞典为主,知名企业有Capstone公司、Bowman公司和Ingersoll-Rand公司等,

2.1美国Capstone公司

美国加州的Capstone公司90年代初进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元件研发,1994年研制出了24kW样机,约两年后生产了几十台进行现场试验。样机为单轴、空气轴承,转速约96000r/min。整个机组用圆柱形排气壳包覆,距离10m外噪音能达到60分贝以下。在以天然气为主燃料时,氧化氮排放能低至9ppm,一氧化碳为25ppm。几年后进行了30kW样机现场试验。此后又逐步推出了60kW发电机组及45kW车用机组等,目前已发展到125kW~250kW规格机组。据记载,欧洲北海某油田的无人平台上C30为主电站运行良好,一般在8000左右更换空气/天然气滤器。

2.2英国Bowman公司

1994年成立的英国Bowman公司位于南安普顿,专门从事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研发,设计和制造了高速发电机与调节控制系统。几年以后逐步投放了45、60、80和200kW机组,下一步将研发500kW机组。Bowman公司微燃机采用了无人职守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可实现自动跟踪调节频率,安全运行可靠性高。其中,如选用配置回热器,可实现发电效率为25%~28%,排烟温度能达到300℃以下,热电综合效率能到到75%。不使用回热器时发电效率约14%%~16%,排烟温度为600℃左右。宝曼公司将回热器增加自动调节功能,以控制空气回热交换量适应热量需求的变化的特殊设计,改进了尾气利用,提高了效率,其开发的机组已实现单独运行,多台并联联合运行。

3微型燃气轮机在海洋平台上应用可行性

我国海域辽阔,沿海大陆架的石油资源中边际油田占了相当部分比重。由于无人驻守平台具有结构简单、建造安装周期短、造价低、操作维修工作量少等特点,降低了初期投资及操作费,被证明是一种经济、高效开发边际油气田的主要模式之一。在近期几个油气田上应用的无人驻守平台,由于需要解决电负荷和加热负荷等问题,在进行方案研究时大多选用海底复合电缆给无人驻守平台输送电能,并且在无人平台上应用电加热器来防止水化物生成,这样的方案大大增加了油田开发成本。而根据实际电、热负荷选取微型燃气轮机为主电站的无人平台电站方案为高效、低成本开发边际油气田给出了有益探讨。下面以某中海油海上油田开发应用BowmanTG80机型为例论述方案可行性。某无人平台离综合平台7km,电能从综合平台向该无人平台供电,其中无人平台最大工况的电负荷为460kW。该平台为单层甲板,甲板上放置三台电加热器(防止水化物生成,负荷分别为80、80、160kW)、多路阀、电驱动吊机等设备,平台不设消防泵和应急机。若在该平台上应用BowmanTG80(透平生产水为80℃,其输出热量随回热器关闭程度不同在155kW~425kW变动)方案可更改如下:将电加热器更换为换热器,电驱动吊机改为柴油驱动吊机,此方案的电负荷大约为124kW(其中包括电伴热负荷80kW和照明24kW),那么可在平台上设置3台BowmanTG80透平(2用1备),取消海底复合电缆。3台BowmanTG80微型燃气轮机采办、安装、调试服务费用为40万~50万美元,而海底复合电缆的费用在200万美元左右,不考虑电加热器改为换热器(一般电加热器采用进口,而管壳式换热器国产)、海底电缆导致两个平台增加的变压器等输配电设备、保险费等相关费用,工程费将降低至少150万美元。从连续安全操作上,对于高压多相流加热,管壳式换热器要比电加热器安全得多。并且机组可实现稳定的远程遥控,维护、保养工作量小,能减少登平台次数等。综上,此油田开发的电站方案比选中,微型燃气轮机方案与常规通过有人平台通过海底复合电缆给无人平台供电的方案相比,无论是从济性还是操作维护工作量等多方面比较,都有很好的优势。

4结论

海洋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海洋石油;用电设备;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8202

1引言

海洋石油面积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相应的海洋石油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其蕴含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世界上各国均在海上进行采油作业,包括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然而对于深海作业,其作业难度往往较大,承受外界环境压力较大,海水的腐蚀等对石油开采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此,石油开发用电设备常常出现一些故障,甚至出现开采用电设备过负荷崩溃导致灾难的后果。一般现在的海洋石油开发分为海洋石油的钻探与勘查,对于确定有石油存在的海底区域,进行方案化设计布局开展油田作业,进行设备的装配,进行采油和集输作业。对于海洋石油开发用电气设备防护设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全面而系统的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和其防护措施研究。

2海洋石油开发风险分析

对于石油的开采与勘探,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海底机器人,海底勘测潜艇,水下工作挖掘机等设备,海底勘查根据不同海深,应用了不同的海底钻井设备,对于海底钻井设备,分为固定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固定式设备主要在浅海区域工作,一般是15-30米,工作为固定式,工作灵活性较低,开采速度也较低;对于移动式钻井设备,应用工况较多,也是现今使用最多的钻井设备,移动式钻井设备工作深度一般为50~300米,工作灵活性较大,开采海洋石油完工后,移动到其他地方进行石油的开采作业。对于我国现有工况而言,海洋开采风险主要存在如下表1所示。

从表1综述看,影响油田生产的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油田生产所供人员与设备的空间较小,对于人员与设备的安全至关重要,企业的安全管理以及油田生产安全预警装置等是合理的防护设施,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海底石油开采顺利的进行,海上所有的设备必须连续、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转,对于在深海里面的设备应满足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本质安全,对于故障及时报警以及及时修复等功能,设备应该足够的安全可靠,较强的适应外界环境。

3海洋石油开采防护设施

海洋石油开采难度较大,环境影响较大,多为分表1所述的人员与设备,开采环境条件以及井控技术等影响,特别是对于海洋石油用电设备的防护设施,在海洋石油开采中尤为重要,石油多为管道集线输送,一方面石油管道承受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用电设备的连续和安全满负荷的运行是保证整个过程安全运行的关键条件,石油开采中,用到的钻井装置,自动控制,电动钻井机,水下和水上电动机,水下电气连接器等等均需正常的运行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有序的运行,对于一般的发电机而言,容量达到4000kW,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管理防护和用电设备的安全防护出发,汇总防护设施方法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对于海洋石油开发用电设备防护设施,合理的管理体系对于保证用电设施的安全防护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新型的钻井船,对于用电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对开采工况下是有利的,对于电力系统采用的可控硅供电,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有序的运行,新型的钻井装置,能够保证人员和设备抵抗外界环境条件而不受影响。

4结束语

本文从海洋石油开采用电设施研究出来,阐述了海洋石油开采的风险,人员与设备在应用过程中,易受到影响,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海底石油开采顺利的进行,海上所有的设备必须连续、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转。此外合理的管理体系,采用动力定位技术,可控硅电力系统以及新型海底钻井装置均会对海底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海底作业故障应满足及时报警以及及时修复等,设备应该足够的安全可靠,较强的适应外界环境。

参考文献

[1]用氟化醚作为单一的均质的堵塞冷却和液U.5. Patent 3671786(C13846)[P].

[2]石油化工部石油技术引进办公室.电动潜油泵技术座谈资料[Z].

[3]王登文,周长江.油田生产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226229.

海洋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深海石油勘探 海洋平台装备 海洋钻修井装备 水下生产装备 现状

中图分类号:TN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084-01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新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原油的勘探由陆地转移到海洋中。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深海石油勘探计划,根据我国海洋石油2015年远景规划,在未来5年内,我国将有30多个油田待开发,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或改装10多艘FPSO,同时,采油平台的导管架、采油平台的各种配套设备的需求量也会进一步加大,海洋石油工程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 我国深海石油勘探的现状

国外的海洋石油工程业起步发展比较早,目前国际上海洋石油工程业几乎被欧美日韩企业垄断,相对来说我国在海洋石油工程勘探方面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著名的海洋工程相比,在规模、装备、技术和项目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经笔者总结,现表述如下几点。

(1)设备国产化程度低虽然我国在一些比较先进的油气工程装备方面己实现国产化,但对工程装备的水平只停留在对基础零散件的制备上,对于机器的配套组装技术还比较落后,更不用说是对机器件的改造及设计了。机器设备的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厂商的手中,落后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严重制约着深海石油规模的开发和勘探。据统计,我国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国产化率仅在30%左右,70%的部分都是依靠国外厂商完成。国内自配套产品范围较窄,性能和质量同国外有较大差距。此外,海洋钻采装备的配套设备制造业严重落后,关键的、主要的设备、部件全部依赖进口,进口所用费用几乎占到设备建造费用的50%以上。

(2)初步具备设计建造常规水深钻采装备的能力。一些关键设计建造技术还未能掌握,在深水、超深水装备设计和建造上仍是空白。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主要在200 m水深以下的海域,深海平台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关键的技术仍然不能掌握,还在研究试验阶段,与世界先进的国家相比,在技术上仍有很大的差距。要完成本国海域上深海资源的开发,也不得不依靠国外的力量来合作开发。

(3)海洋石油装备配套基础差、配套能力不足在石油钻采装备的配套基础方面,我国无论从动力上、控制上及设备综合配套能力等多个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如在海洋钻井控制系统方面,海洋钻井平台上使用的钻杆、隔水管、海洋水下设备自动输送、安装、起吊装置等,国外使用历史均在10年以上,而在我国至今仍处于分析研究阶段,对一些装置的原理及结构仍不是很清楚。

以上是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深海石油开发的进度和能力,在开采中应用国外的设备也使得大量的利益流向国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

2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发展展望

(1)海洋平台装备发展展望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石油的开采由陆地转移到海洋中,在深海中为保证开采的安全性,需要加大对科技力量的投入,预计海洋钻井平台将会朝着可靠性、自动化方向发展。海洋开采与陆地相比,环境恶劣复杂,随时有风、浪等因素的影响,故海洋油气能否顺利开发是以石油装备的可靠性为前提的。同时,为了适应平台作业效率高效化的趋势,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及增加精确度,海洋装备已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新型的多功能海洋平台不仅具有钻井功能,同时还具备修井、采油、生活和动力定位等多种功能。

(2)海洋钻修井模块发展展望钻修机模块化设计已成为海洋钻修机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当然也已经被各国工程技术人员所重视。目前海洋钻修井模块朝着高适应性、大功率及自动化控制等方向发展。我国海上油气田日益活跃的开发为海洋钻修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我国海上油气田应根据实际装备条件、技术水平、作业费用等因素,灵活选用合适的海洋钻修井机设备。我国海洋钻修井机产业应进一步提高海洋钻修井机装备的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缩小与国外海洋钻修井机装备的差距。

(3)海洋水下钻采装备技术发展展望海洋水下钻采装备主要包括海洋立管、水下井口、井控装置及海洋集输系统等。我国对于海洋水下装备的研究开发方面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可实用的经验,都要靠科研人员一步步的探索。虽然如此,我国已初步具备了海洋水下装备的开发研制能力。在今后的5~10年内我国必将在海洋立管、钻井隔水管、水下防喷器等多个单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也会在今后的10~20年全面实现海洋水下装置的国产化。

3 结语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石油科技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也进入了新的时代,国家也加大了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力度。当前我国虽然在海洋平台建造及技术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海洋装备技术和开采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为早日让我国发展成世界海洋勘探石油装备的强国,我们必须加快技术科研的步伐,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我们坚信经过几年的发展时间,我国一定能够实现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全面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谟圣,杨本灵.世界石油设备发展的新特点及机遇与挑战[J].石油矿场机械,2007,36(9):126.

[2] 黄悦华,任克忍.我国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现状与技术发展分析[J].石油机械,2007,35(9):157-160.

[3] 王定亚,王进全.浅谈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J].石油机械,2009,37(9):136-139.

[4] 王传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钻采设备发展现状与趋势[J].船舶物资与市场,2006(6):213-215.

海洋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洋石油开发;法律体系;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59-02

石油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曾被称为“工业的血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需求的提高,石油能源渗透到的领域越来越广,已成为“现代经济的血液”。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在石油需求量急剧增加,而陆上石油生产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加快了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步伐。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近年出现的一些重大事故,造成了严重的海洋污染、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复杂的诉讼纠纷等问题,反映出在海洋石油开发的法律体系上,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进行合理适度有序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法制基础,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吸引更多外国石油公司进行投资和参与建设的重要条件,还可以为与邻国之间的领土领海之争提供法律依据[1]。因此,加强海洋石油开发的法律体系的研究、完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一、海洋石油开发法律体系的结构及内容

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包括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法。国际法在渊源上表现为两国之间的条约(或多边公约)和习惯(或称惯例)。广义的国际条约,包括条约、专约、公约、协定、议定书、换文以及、规约等。

因此,结合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来看,法律体系可以认为由以下层次构成:相关国际法;宪法;相关法律;相关行政法规;相关部门规章;相关地方性法规;相关地方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

关于国际法的法律地位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相关国际法的法律地位不一定高于国内法。国家在制定国内法时,不能忽视其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参与制定国际法时,又不能无视本国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补充和互相制约。在内容上,海洋石油开发的法律体系涉及到海洋权益、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海运及海事、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节约能源等多个方面。

第一,海洋权益方面如:1996年5月,中国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属于综合类文件);200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确立了海域使用管理法律制度所应遵循的原则,等等。

第二,海洋资源方面如:我国的《矿产资源法》(1996);《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1982年1月,2001年9月修订),等等。

第三,环境保护方面如:1998年3月,我国加入《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1999年1月,我国加入《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等。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83);《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3)、《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5)《海洋石油平台弃置管理暂行办法》(2002),等等。

第四,海运及海事方面如:《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我国的《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港口法》(2003)、《航道管理条例》(1987);《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1990);《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993),等等。

第五,安全生产方面如:我国的《安全生产法》(2002)、《消防法》(2008)、《海上固定平台安全规则》(2000)、《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2006),《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2009)、《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安全规则》(2010),等等。

第六,职业健康方面如:1994年10月,我国加入《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2004)、《食品卫生法》(2009)、《职业病防治法》(2011)、《深海石油作业职业卫生管理办法》(2005),等等。

第七,节约能源方面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我国的《节约能源法》(2007)、《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计量法》(1985)、《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水法》(2002)、《电力法》(1995),等等。

另外,在现有海洋法律法规基础上,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已列入“十二五”议程的有:将制定《海洋基本法》;继续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订;促进《南极活动管理条例》、《渤海区域管理法》、《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法》、《领海基点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2]。

二、海洋石油开发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支持,法律调整力度小,海洋石油产业立法的框架体系极不完善。现行海洋石油法律多为单项法规和规章,不仅效力低,而且因缺乏体系上的合理规划与相互配套致使立法体系出现混乱,专业执法体系不顺,力度不够,使已有的立法不能有效实施,已无法与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目前,我国海洋环境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存在诸多缺陷:相关法律规定太笼统,缺乏相应实施细则、赔偿标准缺位、信息披露义务缺失、海洋油气开发污染损害刑事立法不足等[3]。对于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我国目前仅有《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等等,在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合同的主体、客体、内容、相关法律责任和争议解决上的规定上都过于简单,有的甚至无法确定,与我国有些法律和相关国际条约的规定也有不少冲突和矛盾之处,存在合同法律关系的模糊、合同主体的不确定、合同内容的不规范和不完整、合同客体的不确定,使纠纷产生以后争议的解决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使侵权责任主体的无法确定,使后续的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程序无法正常开展。

三、完善海洋石油开发法律体系的建议

(一)加快相关机制、制度建设,加快新法制定

加快海洋环境污染赔偿和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完善海洋环境保护刑事立法[3],建立政府、公司和第三方主体在应对海洋污染事件过程中的良性互动的法律保障制度,完善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赔偿的法律救济机制,完善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的救济机制,完善海洋石油勘探油污损害评估机制,建立国际海洋石油勘探油污污染损害赔偿基金[4]等等。建议制定《海洋法》、《海岛开发管理法》、《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法》、《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法》、《海岸带管理法》[5]、《海洋油污染赔偿法》[6]、《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海洋生态保护法》、《海洋污染整治法》[6]等等。

(二)积极加入海洋油污损害赔偿的国际公约和组织

海洋恶劣复杂的勘探环境和储藏特性,使得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特性,一家石油公司往往不能同时具备这些要求,跨国间的合作是海洋石油勘探的首要选择,而石油油污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又属于世界级难题,因此,相关国家可以制定国际性公约,公约缔约各国可根据自身优势进行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的责任分配[4]。

我国海域相邻众多国家,无论是在勘探开发方面,还是在事故救助、污染治理方面,都需要相互配合与合作。因此,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下,我国应积极制定或者加入区域性的公约或条约,为海洋石油开发提供法律支持。

四、结论

判断法律体系的形成,一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在各个方面,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出来。二是由这个法律体系内所有法律规范形成的法律制度,与实际相适应,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三是法律体系内部的所有法律规范之间和谐、统一,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对于我国,近些年来海洋石油取得快速发展,但历史尚短、经验欠缺,而海洋石油开发的法律体系,无论是在法律数量上,还是在体系架构上,都难说足够和完善,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如果仅仅就法律而言,按现代法治国家的标准,我国法律的数量不仅不算很多,还明显偏少。完善我国法律体系,还有一个怎样实现立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问题。这一点尤其符合海洋石油开发法律体系。因此,希望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清晰梳理体系架构,通过修改、废旧、利新等方式加强立法,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时展要求的海洋石油开发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何沙,李志刚.亟待为我国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立法[J].学术界,2005,(3).

[2]刘赐贵.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N].光明日报,2012-11-26

(13).

[3]张宸.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4).

[4]张华,周建鹏.跨国海洋石油开发中污染治理的法律初探[J].知识经济,2012,(6).

海洋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巴伊

著名天文学家诞辰

1736年9月15日,法国天文学家巴伊出生。巴伊因计算哈雷彗星轨道和研究当时已知的木星四颗卫星而闻名,是当时欧洲著名的天文学家。

法拉第

著名物理学家诞辰

1791年9月22日,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出生。法拉第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理论,并且创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詹天佑

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

1909年9月24日,我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在修建中因地制宜运用“人”字形线路,减少了工程数量。詹天佑也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历史

中国首座现代化海洋采油平台建成

尽管早在3000多年前《易经》里就已经有了关于石油的文字记载,但是近代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却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有初步规划,而这与18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海边数米深的海中第一口油井相比整整晚了近70年。

起跑线上的落后并没有阻碍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速度。1986年9月20日,中国第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海洋采油平台海上安装工程,在渤海埕北油田全部结束,并调试成功。这表明中国已经能够独立制造海上油田开采的勘探、钻井、采油全过程的成套设备。经中日两国技术专家验收,平台的质量完全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海上采油平台由两块平台组成。一块是生产平台(采油平台),它是一座海上原油处理工厂,把采出的天然油液处理成合格的商品原油。另一平台是公用设施及生活平台,主要装有发电设备、供热设备、消防设备、淡水制造装置和贮油装置。两个平台之间由一长度为二十米的栈桥相联,填补了我国海上采油设施制造技术的一项空白。

此后,随着现代化海上采油平台的投入使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迈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10年底,“海上大庆”建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内年产石油天然气首次超过5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才完成的海洋石油工业历程,成功地在“蓝色国土”上创造出了中国奇迹。

我国海上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1954年

李四光首次提出将渤海湾列入中国石油勘探远景区。

1959年

石油工业部联合组建第一支海上地震队,在渤海近岸浅海中进行地震勘探方法试验。

1967年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渤海1号平台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起步。

1986年

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海洋采油平台建成。

1995年

成立海洋石油生产研究中心,形成了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前期研究、项目管理、工程设计、采办制造及安装调试等完整的工程建设力量。

2010年底

中国海域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圆梦“海上大庆”。

前瞻

第三届民用飞机大会2011

2011.11.2~2011.11.4

本次峰会以助力中国大飞机商业成功,推动中国航空制造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挖掘中国通用航空市场潜力为主题。围绕着航空产业市场分析、商用飞机项目分析、航空制造等展开探讨。

2011年支付创新(中国)大会

2011.11.10~2011.11.11

本届大会以“创新-引领中国支付行业大发展”为主题,届时将共同探讨中国支付监管制度、支付系统、贸易融资及现金管理、预付卡及银行卡业务、第三方支付、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领域的热点话题,共同解读央行政策、探索市场走势、定位发展机遇。

第七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