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防震防灾减灾

如何防震防灾减灾

如何防震防灾减灾

如何防震防灾减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 防震减灾 意识 演练

近些年来,全世界地震灾害频发,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也逐渐增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尤其是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日本地震等大规模强地震的发生,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不少人出现了盲目担心,而不是通过科学渠道去认识地震灾害,甚至有些人利用这种灾害制造谣言,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因素。无疑,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的判断力差,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而言,就需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防震意识和防震能力为己任,通过地理课堂的灵活施教,实现对学生防震减灾的教育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防震减灾意识的培养,是进行防震减灾的源头,只有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意识,才会通过科学的渠道去了解灾害及其应对方法。培养学生此方面的意识,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加以实现: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的巨大破坏力,认识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第一就是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育点。就地震而言,地理教材中关于地质结构、地壳知识等都有系统的介绍,对地震的分类、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等概念都有明确的界定,学生很容易就能够记住这些知识。我们地理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在这些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延伸,将状态性转变为过程性,不但让学生掌握有关地震的名词、定义等,更应该结合书中有关自然灾害的各种知识背景,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地震的形成、地震带的分布、地震发生的规律性、地震发生的预兆等知识内容,这些知识是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的基础。第二就是通过形象的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比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地震图片,以及以往大地震死亡人数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忧患意识,进而产生探索地震灾害的浓厚兴趣。最典型的,我们可以使用5.12汶川地震的数据,向学生呈现地震带来的巨大危害。

其次,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客观知识,是提高防震减灾意识的保证。这主要依靠地理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通过对灾害发生的原理机制等的学习,让学生从意识上认识防震减灾的作用。 比如,通过对地震的形成——地壳运动有了清晰的认识,学生就不难区分其中的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对地震的预防与应对就会有最基本的意识,这为接下来掌握具体的防震减灾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前提。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地理教材无论是在这方面知识的涉及广度上还是实用性上,还远远达不到直接被学生吸收并作为技能进行实践的水平。有学者就此提出,地理课程中最好添加四方面的内容:利用预警时间应急避震;地震时如何伏而待定、相机行事;如何进行震后的迅速撤离;发生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和待援。

可以看出,培养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破坏力,更要让学生掌握先验知识,即了解地震灾害的发生过程,这些知识对于接下来学生顺利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教授学生防震减灾常识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防震减灾教育资源。

有了对自然灾害的知识了解作为基础,地理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难度小的防震减灾常识。比如,学了地震发生的知识,学生对地震波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适当做一下延伸,告诉学生这种波与其它波的区别、对地面事物的破坏过程是怎样的;结合这些知识,教师便可以教给学生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躲避,这包括在平房里、楼房里、公共场所等。

地震是一种复杂的灾害,它所带来的后续危害是很大的,比如会带来山体滑坡、泥石流、短时雷电、隧道塌方等。从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震后一些应急性的措施,比如远离陡峭的山坡、在海边的要尽快离开、不使用电器设备、在逃生时不乘坐电梯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在讲解自然灾害一节课时进行渗透教育的。

在知识传授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更多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就像当年周恩来总理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的概括:“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琅琅上口的口诀、顺口溜用在学生对地震知识的学习中,许多民间谚语也可以使用。如顺口溜“……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再比如有关地震现象描述的谚语“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材料,值得广大地理教师挖掘其课堂教育价值。

三、组织防震减灾小组活动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防震减灾教育,还可以通过创新课堂互动方式进行,组织学生间的小组活动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防震减灾教育,提高教学效果,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通过探索、合作等方式,领略到防震减灾教育的真谛。例如,学习自然灾害及有关地壳运动、地貌等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组织专题讨论,让学生就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等话题广泛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通过对各种观点进行总结提炼,反馈给他们较为科学、完整的防震减灾知识……这些做法都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也能够激发他们对防震减灾的重视。

四、开展防震应急疏散演练

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所以,要延伸地理课堂,使防震减灾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开展防震减灾课堂应急疏散演练。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环境进行模拟逃生等活动,也可以通过模拟角色扮演,比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交叉,模拟出地震发生时的地面运动,让一名同学用手指代表自己从一个角落向另一个角落运动,要求这名同学的手指不能离开模拟地面,之后互相分享体验。

目前,许多学校都会定期开展全校性的防震应急疏散演练,在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前,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介绍地震成因、前兆危害、自救和互救措施,为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利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08。

如何防震防灾减灾范文第2篇

关于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小结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州委州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成立了以州防灾减灾局牵头,州民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公安局、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司法局、州住建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公路管理局、州安监局、州食药监局、州水务局、州农业畜牧局、州环境保护局、州林业局、州卫计委、州人防办、州气象局、州消防支队、州森警支队、州交警支队、州红十字会等3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宣传领导小组。

并专门召集州级机关有关部门和直属有关单位召开宣传活动协调会,要求各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大意义,密切协调、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州“5.12”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州应急办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联合拟制印发了《州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方案》(甘应急委办〔2020〕11号)的通知。

要求各部门认真按照活动方案,结合本部门宣传活动重点,精心筹划宣传载体、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确保集中宣传取得实效。紧紧围绕国家减灾委“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活动主题,并按照安全有序的活动原则,周密组织、严格要求,为全州“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根据《州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方案》,全州有关部门紧密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活动主题,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面向社区、学校、企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1、组织开展主题集中宣传活动。5月12日上午,防灾减灾、民政等30多个成员单位在康定情歌广场设置集中宣传点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广场宣传活动紧紧结合民生主题,不仅发放了数千份防灾减灾宣传资料,还有民防应急指挥车、交通应急救援车、消防宣传车进行现场展示。特别是现场互动环节受到市民的追捧。

印有防灾减灾知识问答题十分抢手,市民们有的认真细致观看现场展示的各类防灾知识图片展示、有的翻阅防灾知识资料手册,并互相切磋,不停地请教咨询现场的宣传人员,整个广场上洋溢着浓厚的“关注生命安全,加强防灾减灾”的互动式活动氛围。此次活动共设立咨询台30多个,悬挂“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防灾减灾日”等横幅30多条,摆放宣传展板35个,咨询人数达2000余人次,宣传活动覆盖群众近万人。

发放《x州常见自然灾害种类及术语解释》、《防震避灾小知识》、《应急自救与互救小知识》、防灾减灾宣传挂图、宣传手册、宣传品等各类涉灾宣传资料8000余份。

2、组织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从5月6日到12日为期一个星期宣传,主要在城镇主要路口、广场、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社区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让5.12活动走进社区、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家庭、走进寺庙等,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走进千家万户,播放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干部群众进一步了如何较合理的避震、如何科学地自救和互救等知识。

3、组织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州学校开展了防灾减灾主题活动、技能竞赛和疏散演练,在校园内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布置了以“学防灾知识、讲公共安全”为主题内容的知识墙报。“5.12”前后,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校不漏班、班不漏生”的要求坚持“每周一跑”,狠抓应急演练现场管理,精心组织了校园防震避险演练活动。

4、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播放防灾减灾宣传片。向全州广大读者和群众介绍防灾减灾日相关知识,并充分结合今年5月12日试鸣防灾减灾警报这一举措,让广大众群了解对防灾减灾警报与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方法。

在认真开展“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全州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的各项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推动防灾备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于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小结

学校是城乡较大的人员密集场所,学生是在地震灾害中可能受到严重伤害的较大群体。如何加强对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防御地震灾害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在演练中检验并不断完善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演练逐步增强学生自觉识别地震谣传和积极防震避震意识,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学生在遭遇地震等突发灾害事件时能够镇定应对,积极进行自救互救,尽量减少伤亡。综合我们学校组织的数次疏散演练,得出如下几点体会。

一、疏散演练目的要明确

疏散演练并不是让学生产生恐慌,认为灾难即将来临,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真正的地震来临时减少恐慌,避免更多损失。经常性地演练,学生才能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按照曾经演练的程序迅速、有序撤离,避免在地震时真正发生出现恐慌、慌乱。

演练和不演练绝对不一样。通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紧急疏散的程序和路线,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二、疏散演练人员责任要明确

平时疏散演练,急时疏散疏导人员,必须责任到位,培训到位;必须保持一贯的警惕性,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在第一时间履职到位。

班主任是本班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的指挥员,不但要听清楚学校下达的警报,而且要组织好本班学生按应急预案进行实施。

疏导员即任课教师,在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在疏散路线的每个拐弯处,都要有专人负责,而且要切实履行职责,严防学生踩踏和串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成员要及时掌握和观察各个班级疏散情况以及各个楼梯口的情况,做好应急指挥调整。

关于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小结

为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深入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根据山西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通知精神,我市及时安排部署,认真扎实地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区和市民政局、科技局、地震局、水利局、科协、气象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安监局、公安局、红十字会等有关单位自5月9日起开展为期一周的“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围绕“防灾减灾从我做起”的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着重做好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应急演练、隐患排查等工作。

各县区和市直各相关单位按照通知精神,均制定了各自的活动方案,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业、团体、学校共组织1000余人进行宣传,累计投入30余万元制作了版面、条幅、挂图、宣传单、扑克、纸杯等宣传资料,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广泛宣传,深入开展。

自5月9日起,我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四个一活动”。全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业、团体、学校共组织20000余人分别观看了《唐山大地震》、《惊涛骇浪》灾害影视片,学校师生还撰写了心得和观后感并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公民的忧患意识和对防灾减灾重要性的认识;其次以社区为重点,协同专业人员动员居民开展家庭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线路、煤气等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5月12日当天,我市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集中人力物力面对民众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共悬挂200余条幅,展出各类版面150余块,散发各种宣传资料5万余份;同时市科技局、地震局、科协、水利局、学校和县区部分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和专业工作者开展各类灾害知识讲座;市电视台、广播局、报社等新闻单位也集中进行了报道并滚动播报“5.12防灾减灾日”各类信息和知识。有效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防汛抗旱、洪涝灾害防范、地质灾害防治、防震减灾、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沙尘暴防治等方面防灾减灾的知识和避险自救的技能。

——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5.12”宣传周期间,我市各地和部分职能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次乡村居民转移避险演练、地震灾害演练、医疗救助演练、防洪演练活动,各级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业员工共2000余人参加了演练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检验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技能,进一步增强了本地、本部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灾害风险排查治理活动。我市各级安监、水利、林业、卫生、教育等职能部门结合市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着重对校舍、厂房、重要仪器设备、有毒有害物品保藏设施、排洪管网、防雷、防火设施进行了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20余处,有效维护了公民利益、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如何防震防灾减灾范文第3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着眼中国特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实践,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这是新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和实践的升华,是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州政府负责防震减灾的主管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和实践,最大限度地防御和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和损失呢?我认为在当前地震预报尚未过关的今天,扎扎实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大力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地震部门立足部门实际,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思想的有效举措。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思想,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谈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党的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要求。我区是地震多发地区,均位于地震裂度Ⅶ度以上的高裂度区,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或遭受过邻区地震的波及和破坏。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我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地震环境和震情形势,加之地震预报作为世界科学难题,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短临预报成功概率很低的情况下,我认为只有扎扎实实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逐步增强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全面提高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才能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细致的工程,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全社会各行各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搞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就不能搞单打一,而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各部门都关心、支持防震减灾工作。从多年的工作实践看,要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必须争取以下部门的关心支持。一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和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在宣传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区地震活动的基本形势,地震工作的方针、政策、地震知识和防震避震知识等,使社会各界了解、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二要争取法制、司法等部门的支持,借助他们开展普法的平台,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行政执法规定》等法律法规,从而增强人们的地震法律法规意识;三要争取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资金,保证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四要争取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会同教育部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五要争取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依托他们招募防震减灾宣传志愿者,联合他们适时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宣传、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进一步拓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面;六要争取电信、移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用现代传媒大力宣传防震减灾工作,开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新领域。总之,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努力营造一个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协调配合、高效联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防震减灾宣传量大面宽,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常持久、科学求实”的宣传原则,才能扎实有效地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一)要以中小学校为主阵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兴趣,比较容易系统的接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掌握的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并具有辐射家庭和全社会的功能。为此,要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学校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1、要在中小学逐步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学校(基地),聘请学校分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担任学校(基地)主任,制定基地工作章程,区地震部门定期不定期为学校(基地)提供防震减灾宣传挂图、资料、光盘等,依托“基地”在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2、要协调教育部门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围绕课堂和课堂学习,培养中小学生对防震减灾科技的兴趣和通过他们向社会开展防震减灾“二次科普宣传”的能力;3、依托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招募共青团员(红领巾)义务宣传员,安排他们在重要时段(5.12、7.28、12.4等)配合地震部门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推向深入。

(二)要通过“三下乡”活动深入农牧村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要针对农牧村地域辽阔、居住分散,许多房屋达不到抗震要求,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地震知识贫乏,防震减灾意识淡薄等实际,以“三下乡”为契机,广泛开展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播放宣传广播电视、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争使广大农牧村群众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逐步增强对地震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要依托街道社区大力宣传防震减灾工作。街道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具有人口比较集中、密度大的特点。为此,要逐步在所有街道社区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招募社区防震减灾志愿者,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正确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

(四)要依托统战、宗教部门做好防震减灾进宗教活动工作。要针对我区信教群众多,各类宗教场所、活动多的实际,在各类宗教活动中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寺院活动。在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时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接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同时,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五)要在依法行政中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地震行政执法是地震部门依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执法检查的对象是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我区各类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但是许多业主由于“成本”因素考虑,不到地震部门办理抗震设防手续和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导致许多新建工程抗震缺位,成为地震危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在依法行政中认真做好对每一个业主防震减灾政策的宣传,力争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宣传,使业主认识理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重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六)要注重做好重点时段的防震减灾宣传。要充分利用每年“5.1”《防震减灾法》修订实施日、“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时机,组织发动全区地震部门、防震减灾宣传志愿者(红领巾)在广场、社区、街头、集市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的舆论氛围。

如何防震防灾减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地震;防震减灾;构建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面对近几年地震频发现象的发生,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不仅全社会的防震减灾、灾难分担和保险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城乡的巨灾之损、设防能力、防灾规划与防灾标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在有些地震中,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二、防震减灾规划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防震减灾规划是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防震减灾规划,应从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入手,加强灾害预警机制,完善防震减灾指挥功能和工作功能,树立“全民防震减灾观”增强“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观念,还要有“有大震、早震”的思想准备,只要把震情危害分析透,做到科学有效的应对,那么,我们就会实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现实目的,就会大大促进和谐社会的安全、少灾、稳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做好防震减灾规划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规划的手段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应对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具体的规划手段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国家所颁发实施的有关城市防震减灾法规和规定更体现出了以人为本、安全城市的理念。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就有对城市规划区总体防灾要求、工程防灾土地利用、城市防灾减灾要求和措施等内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做好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和支撑。

(二)加强防震减灾的监测和预报

地震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问题,至今仍是世界上的一大难题。当前地震预报仍是探索性的,而社会和公众对地震预报要求却是任务性的。同时,增强群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我预防能力,使大家都能正确认识和鉴别地震异常,积极为地震预报部门提供更多的异常信息,预测和预防结合,争取把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这些才是防震减灾规划中地震监测和预报的核心和前提。

(三)安全的场地和抗震的建筑是防震减灾规划的关键

城市规划中用地部分重点是合理评价和梳理城市用地的场地地震破坏效应,进行城市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及规划,为城市用地选择和功能布局调整提供依据;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避开不利的场地进行建设,可大大减轻地震灾害。同时,通过提高建筑物的防震抗震水平,也是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灾害的。

(四)在防震减灾规划中要重视城市避灾绿地的建设

地震及频繁发生的余震对灾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数百万的灾民需要在废墟上进行避难安置,灾区需要搭建帐篷和临时性住房等避难住所。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灾害和困难,反思城乡规划中的防灾避灾系统规划与避灾绿地建设问题,有助于将来此类灾害发生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健全避灾场所、城市避灾绿地建设的法律法规

健全城市避灾场所规划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避灾场所面积总量与布局的合理,特别是在城市人口密集区、高层建筑密集区、用地有限的山地城镇,要强制性规划开放空间作为避灾场所,健全城市避灾体系,完善避灾绿地内的应急救援设施,避灾场所的选址应防止受次生灾害影响。

2、制定城市避灾绿地规范标准,加强避灾绿地体系技术研究

加强避灾绿地规划研究,针对城市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和布局特点,研究相应的避灾绿地体系规划内容。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确立城市防灾避灾绿地面积指标,充实与完善城市避灾绿地体系规划,预留城市避灾绿地、避灾通廊、救灾通道、构建层级配置合理的城市避灾绿地体系。研究各级避灾场所,避免公园绿地设施设置标准,加强避灾绿地在平时和灾害发生时使用功能相互转换的研究,制定城市避灾公园绿地规划规范和城市避灾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导则。

3、采用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建设各级避灾公园绿地

由于各级避灾绿地的功能、规模、服务半径等具体要求不同,对于大型的长期避灾公园,小型的紧急避灾绿地应采取不同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式。大型的长期避灾公园可积极利用城郊及城市组团间绿地进行建设,小型紧急避灾绿地可结合服务半径建设。根据城市发展建设状况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需要,城市避灾绿地可以新建,也可以选择现有公园绿地按照避灾设施要求进行改造。

(五)利用规划手段应对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灾害包括直接灾害、次生灾害和三次灾害等。因建筑物工程 设施倒塌而引起的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和放射物扩散等对生命财产的威胁称次生灾害。由次生灾害引起的或因抗震防灾体制不健全,人们防灾意识淡薄、指挥系统失灵而造成社会恐慌动乱,使震灾加重称三次灾害。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地震次生灾害尤为突出,国内外历次大地震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所以利用规划手段应对次生灾害尤为重要。

震前预防:震前预防规划是人类控制和减轻次生灾害的首要一环。是指从地震预警到地震结束之间人们所采取的紧急行动。震时所能采取的防止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连续性的一系列紧急行动和方法。震后救治:这是防止次生灾害蔓延扩大,减少损失的最后规划对策,其重点是制止次生灾害的蔓延,迅速抢救由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并有效地治理由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环境破坏。

四、结语

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但痛定思痛,面对巨灾,在当前的科学技术尚无法准确对地震做出预测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防震减灾规划入手,城市规划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系统、科学的完善城市防震减灾规划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举措,可以大大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和人员伤亡,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及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能力,非如此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如何防震防灾减灾范文第5篇

沙春梅

墨西哥大洪水,美国飓风“费利克斯”, 印度尼西亚泥火山……时间车轮滚滚压过,人类历史与灾难如影随行。汶川大地震已过去整整三年了,那残垣断壁的废墟,仍不敢回望;那遍布山野的悲音,仍不忍倾听。那一场巨大的灾难,是一场人类的浩劫,是失去同胞的哀痛、刻骨铭心,是心中至今仍然无法平复的创伤。

我们该拿什么来告慰死者和幸存者?拿什么让逝者安息,生者如斯?经国务院批准,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是的,这可以让我们牢记那痛斥心扉的伤。

汶川大地震让防灾减灾问题得到空前的关注。灾区重建中也更加注重防灾减震规划,掀起了一阵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风潮,地震灾害纪念馆因此建立,5月12日更成为了我国防灾减灾日,这是对生命的尊重。然而,防灾减灾作为生存和生活的常识,它的宣传教育和施行体制的完善仍是一项系统且持续的工作,并非短时间内可圆满做到。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对于灾难频繁的我国来说,防灾减灾教育显得任重而道远。

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于日本而言是一个世纪灾难,日本在这次灾难中拥有的科学防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日本有世界上最好的地震预警系统。这个由约一千个地震计组成的网路,覆盖全日本,可以觉察和分析震波,并发出警告。更重要的是防灾意识在日本深入人心,周全的防震设备和日常防震训练,让人们在地震真正来临时做到镇定有序,不慌不乱。

日本被公认为最有具有防灾减灾经验的国家。在日本,防灾教育体系做得很完善,不仅设有面对市民的各种防灾宣传教育,更是纳入了全日制的学校教育。提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人会想起2004年的印度海啸中的一个故事。一位英国小女孩利用她的在学校里学到的有关海啸的知识而令附近海滩100多人免于海啸的侵袭。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细致应对值得学习!

师大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家,安全校园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根基,校园的安全显得尤其重要,防灾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常规化。我校经常进行防灾演习,演习的日期和方式由学院自主选择,在学校确定方案后须获得批准方可实施。学校的演习也是循序渐进的,一般每年年初开学的时候,考虑到刚入校的新生还不太熟悉演习过程,学校会在演习开始前事先通知学生,然后逐渐提高演习速度,以最大限度地模拟灾难发生时的真实场景。日常的模拟演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逃生技能,更有助于他们在面对灾难时克服恐惧的心理。学校在防灾教育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体验式。在灾难尚未降临的时候,人们往往因为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而忽视防灾的重要性,或者干脆认为灾难离我们遥不可及。体验式的防灾教育则借助接近真实的体验,“拉近”灾难与人之间的距离,除了在体验中学习到应对灾害的常识,更重要的是为面对灾难做好了心理层面的准备,当灾难真正降临时,能够从容、镇定地应对。

成为师大的消防志愿者快两年了,这样的志愿者身份让我更切身体会到了师大的消防、安保工作的斐然成绩。师大是和谐师大、人文师大,是安全校园,防灾宣传活动受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消防志愿者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防灾教育活动,在帮助同学们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消防安全知识,养成了强烈的防灾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