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过程审计和跟踪审计

过程审计和跟踪审计

过程审计和跟踪审计

过程审计和跟踪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风险与对策

项目概况:江苏森莱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建超高压气体放电灯生产线技改项目,工程地址在在宜兴经济开发区屺亭街道内,总建筑面积57525平方米,为框架结构的多层厂房及配套共建(含办公研发部分、中试车间部分、生产厂房部分等),项目总投资约15000万元。

建设管理、垫资单位:宜兴市经济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使用、回购单位:江苏森莱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

本次跟踪审计受宜兴市审计局委托,组建跟踪审计项目组,审计组在审计局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

1、踪审计任务和目标:根据本工程的造价咨询委托合同,对本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规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行为,促进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通过督促建设单位加强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全面推进制度化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从而达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

2、跟踪审计工作内容:

审核建设项目前期手续:主要是审核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概算)、建设用地、规划报批等是否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切实进行,相关调整内容是否及时报批,手续是否齐全。

审查工程的招投标及其相关合同的履行情况:主要审查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采购及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招投标文件和招标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招标投标管理工作是否规范;合同签订是否合法、合规。

审查项目概算执行情况:主要审查概算编制依据是否合规,内容是否完整、真实,项目建设是否按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有无概算外项目和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的问题,概算调整、影响项目建设规模的单项工程投资调整和建设内容重大变更,是否按规定程序报批。

审查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主要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质量、工程造价、财务等方面内控制度,责任是否明确,是否有效执行。

审查工程结算资料是否及时报送,监理及建设单位是否认真把关;主要审查工程价款结算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有无高估冒算、虚报冒领工程款等问题,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是否合规、及时、完整和真实,工程价款结算手续是否完善。

审查设计、施工技术、材料等变更情况及变更对工期、造价的影响:主要审查设计、施工技术、材料等变更程序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备,审核变更金额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变更对工期和造价的影响。

审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主要审查隐蔽工程原始数据是否真实、准确,签字是否齐备,并做好相关资料、映像图片的整理工作。

审查其它与工程施工期间有关的经济管理活动情况,对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验证。

3、跟踪审计实施过程

3.1、编制跟踪审计实施方案

根据签订的工程造价咨询委托合同和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首先编制了《审计实施方案》,作为跟踪审计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审计实施方案》明确了本次跟踪审计的目标和任务,把工程签证审计控制盒工程造价审计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确定了工程量、工程造价申报、确认的程序和方法,并对遇到有争议问题的处理提出了预案。

3.2、问题与处理

3.2.1、施工合同涉及价款的专用条款不明确

跟踪审计小组在工程施工招标程序中,在审查招标文件时发现,招标文件中有关“人工工资单价”合同条款不够明确:招标文件合同专用条款中关于合同价款及调整的条款“宜兴市招投标中心公示的该工程的招标预算价及招标控制价已按苏建价[2010]494号文执行了人工预算单价调整,中标后的人工工资单价及人工费用部分就不再按上述文件作政策性调整”。该条款没有明确合同订立后,如果有新的政策性文件出台是否执行?

为此,审计组向建设单位发出了书面的跟踪审计意见单,“审计意见:该工程施工合同订立时“人工工资单价”条款中应明确,有新的政策性文件出台是否执行。”建设单位在收到审计意见后,在招标文件中对该条款进行了完整的表述。在2013年2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建设工程人工工资指导价的通知―苏建函价[2013]111号文,从2013年3月1日起对人工工资单价进行调整。因为合同条款表述完整,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价款结算的纠纷。

3..2.2、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的应用

本工程项目招标采用了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方式(目前绝大部分公开招标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方式),依据的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因此工程计量办法也必须符合这一规范。而其中有些分部分项工程的计量规则,有别于现行的定额计价的规则。

例如,“挖基础土方”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为“基础垫层的投影面积乘以挖土深度”,不包括基础施工的工作面和放坡部分体积。在施工单位报审的基础土方隐蔽工程签证资料中,施工单位按实际开挖的基槽基坑进行了计量、上报,监理公司和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也按照实际施工的尺寸进行了验收和签证。

又如,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施工措施项目是不包含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里,而是在措施项目清单中计价的,并且,临时设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是按费率计价的,工作中发现,施工单位把一部分临时围墙、临时施工道路、施工所需场地的硬化也编制了工程量签证单,提交给监理和建设单位,申报相应的工程费用,出现了重复计价的情况。

4、结论

4.1、跟踪审计比传统的结算审计的优点

由于跟踪审计从项目招标结束即开始参与,从施工合同签订到整个施工过程,再到竣工验收、竣工结算审计,全程参与了工程施工阶段,较之结算审计在竣工验收之后仅仅根据一堆竣工资料进行审计有着明显的优势:

对本工程实际采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进场使用的机械情况清楚;

对隐蔽工程的工程量掌握第一手的数据;

对发生索赔的事件更了解情况,便于分析、判断索赔处理是否合理;

4.2、跟踪审计需明确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边界

跟踪审计虽然是接受审计局的委托,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属于国家审计,但是工作的权限、工作的方式还是个很敏感的问题:

“不缺位”――深入施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跟踪审计必须熟悉招投标文件、设计施工图,熟悉施工合同主要条款,并且掌握实际施工情况;

“不越位”――跟踪审计不能代替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所做的工作。在一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参建各方各有各的职责,都是通过与建设单位签订经济合同的方式确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建设单位作为投资方,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主要履行:提出建设规划、提供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的责任,并负责协调参建各方;监理单位依据和建设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负有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责任。因此,明确跟踪审计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边界很重要。跟踪审计过多的参与到诸如施工质量的检查、变更工程价款的签证、材料、设备价格的确定等等工程管理的具体事务中,反而会造成多头管理、管理程序繁杂、决策过程过长的弊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跟踪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发现不按监理合同、施工合同履行或者履行不到位、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不按程序进行变更、签证等事件,审计组均以书面形式发出审计意见单,要求建设单位整改。

4.3、跟踪审计潜在的风险与对策

4.3.1、现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的不足

现行的施工图设计审查,重点在与设计违反强制性规范的部分,对于设计的经理合理性关注不足。设计阶段对于投资控制的重要性大家都有共识,但是,目前对于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缺乏系统的制度性的保障。

4.3.2、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存在缺陷

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是由招标人委托造价中介机构编制的,是代表招标人提供给投标单位的,这其中存在的缺陷的风险是由招标人承担的。一旦出现工程量清单漏项、工程量计算错误,容易出现投标人不平衡报价的情况。

针对工程量清单外增加补充项目的报价审核,项目组严格按《宜兴市政府投资工程类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宜兴市宜政发〔2007〕181号文件有关条款执行:第四章第二十条“(1)因清单计算误差或估算量的调整以及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的增减在±15%以内(含15%),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超过±15%,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计价办法或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后让利一定的幅度,让利幅度按合同约定;(2)因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综合单价的确定按下述方法进行:

合同中已有适用新增项目的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价格;

合同中只有类似新增项目的单价,可以参照类似价格;

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新增项目的单价,由承包人提出,发包人确认。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计价办法或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后让利一定的幅度,让利幅度在合同中约定。”

4.3.3、审计组成员知识与技能的局限性

跟踪审计项目组成员多为专业造价人员,对于设计、设计变更是否合理缺乏权威性,而设计变更往往是增加投资的重大原因,在对设计单位的工作质量监督管理方面显得较为被动。

由于防水、节能、防火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不断更新,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不断被采用,政府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指导价格很难及时提供。

对于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还需要审计组成员深入调查,及时掌握新材料新工艺的市场价格,不断补充、更新知识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跟踪审计任务。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

过程审计和跟踪审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跟踪审计;监督;实践;建议

长期以来,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基本上都是事后的审计监督,面临着“时间滞后、职能弱化、诉讼增多、风险加大”等现实问题,最大的弊端就是审计的实效性差,审计工作在规范建设管理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找到了管理漏洞,但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资金已无法挽回。这种情况下,各级审计机关就开始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路子,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试点,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查、监督,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维护合法权益,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手段,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以下优点:

(一)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一方面,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结算审计,这时要面对如在施工阶段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使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可以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以动态地监督全寿命过程各阶段的运作。

(二)从事后审计向与事前、事中相结合审计转变

在传统的事后审计时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的一些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判定正确。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此类现象的发生,如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已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审核结算作好准备。

(三)减少时耗,提高工效

如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汇同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签字认可了实测记录后,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了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大量积压的弊病,将较长的传统审计周期提前压缩消化在事中阶段,使过去过于集中的量尽可能均匀分散在施工阶段,从而加快了结算审核速度,加大了审核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以施工阶段的审计为重点向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延伸

传统审计模式以建设项目开工到竣工的施工阶段为审计重点。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审计与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已注重对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深入开展对设计质量的跟踪审计,积极介入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使审计工作向多元化发展。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的特性,它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目标偏离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的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比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先要跟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二)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介人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这个审计重任,另一方面也因为投资方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

(三)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

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风险增大、审计质量难以提高,导致跟踪审计模式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四)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目前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必然增大。另外,跟踪审计也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进行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了解掌握最新的方法技术手段。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五)跟踪审计收费不规范,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在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上,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参与协审。作为中介机构而言,其取费考虑的仅是两个因素:劳动投入和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于是矛盾点就会集中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决)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这样,在跟踪审计中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审核单位来说,就容易产生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针对目前跟踪审计遇到的现实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二)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是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还是从施工合同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建设项目情况不同,选择的方式也就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三)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

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四)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

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等。

(五)规范跟踪审计收费,优化跟踪审计人员配备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因自身的审计力量有限,往往借助社会中介来进行协审,而跟踪审计又具有工作量大、任务重的特性,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社会中介机构来说,规范跟踪审计的收费,就显的尤为重要。这样,规范了跟踪审计的收费,审计机关才能更好地整合审计资源,利用自身熟悉专业业务,易沟通等优势,并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储备较好,专业相对力量较强的优点,相互协作,更好地开展跟踪项目审计工作。

五、结束语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为了解决事后审计的弱效性问题,强调事先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监督、控制、鉴证、评价和初审的职能,是现行建设项目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为了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实践中广泛地开展,必须健全、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和法规,积极探索跟踪审计的路子,使跟踪审计起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杜伟飞.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和实施[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6).

2、任延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审计月报,2007(1).

过程审计和跟踪审计范文第3篇

传统的项目审计方式总是脱离项目管理过程和本身的内容, 或把审计放在项目竣工以后进行审计, 没有把审计与项目管理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 使审计难以有效及时的施行, 导致风险的存在; 人们对跟踪审计并不陌生, 但作为一种现代审计发展方向和方式, 人们正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对高校建设项目, 尤其新校区建设投资项目, 建立跟踪审计的项目管理新模式, 更具现实必要性。 跟踪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在不少文献已有论述, 本文从跟踪审计与高校项目管理整合的层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1. 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的内在关系

两者既存在着各自的个性又有内容和目标一致的共性。项目管理, 是指组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周期内的所有工作( 包括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评估论证、 设计、 采购、 施工、 验收、 后评价等) 进行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控制项目目标 ( 造价、 质量、 进度) 最终实现项目的功能以满足使用者—— —人的需要, 三大目标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 1][ 2]所谓跟踪审计, 是指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进行事前、 事中、 事后的咨询、 鉴证和监督活动。其实质是实时审计,又被称为同步审计。其目的是将传统的事后审计的关口前移, 及时有效地预防经济风险, 促进项目各方的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建设成本。这种审计方法的使用, 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由于审计体制的不同, 各国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计介入的时间、 审计内容与审计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跟踪审计江苏省政府明确的将其列为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坚持的第五项制度( 其他四项制度为招标投标制、 合同管理制、 工程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 。就两者的关系来看, 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目标和内容是跟踪审计的对象, 跟踪审计不能独立于项目管理之外, 项目管理目标的成功实现依赖跟踪审计, 这种内在关系使得两者的整合显得必要和可能。 两者的整合从深层意义上看, 实质是对人的管理, 是人本原理的体现。

2. 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整合[ 3 ]

一是进行管理部门的整合, 从组织的原理和职能来看, 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有分工有协作, 用权力和责任制度来进行组织活动并实现组织目标, 把跟踪审计作为项目目标的管理者之一,通过社会招标 ( 或高校内审部门参与) , 确定跟踪审计单位, 以合同的形式参与到项目管理中来, 从一开始其就作为项目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跟踪到位, 组织到位, 从组织上给于保证。目前我校新校区的建设采取这一模式, 效果很好。 审计组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场所, 与施工、 监理、 建设单位建立定期例会制度, 参加工程项目例会, 并且作好会议记录, 及时了解、 掌握项目有关情况, 提出审计意见。二是管理职责的整合, 胡总书记曾说过, 失去监督的权力等于腐败, 而失去对权力使用过程的监督则等于流于形式, 这就是跟踪审计的制度意义。 跟踪审计打破了建设项目的传统管理模式, 是制度创新, 对项目管理进行整合, 把参与建设项目管理的各方管理职能和权限从制度上合理界定,明晰各方责、 权、 利关系, 能使各管理方工作到位而不越位, 各司其职。 针对目前我国建设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存在设计不到位、 施工不到位、 监理不到位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通过跟踪审计, 可及时、 及早发现问题, 以利堵塞漏洞, 有效防范项目管理中风险。跟踪审计具有 “复位” 功能。跟踪审计同时具有结算审计创新职能, 在土方、 基础、 主体等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 可进行阶段性的结算审计, 而且通过对建设项目施工合同、材料设备价格、 工程量签证、 进度款、 隐蔽工程和索赔内容进行咨询和鉴证活动, 能促进高校基建管理部门的合同管理、 材料质量及价格控制, 工程进度款的控制, 同时对施工现场跟踪, 促进了施工方的质量、 安全管理, 加强了监理方责任意识, 促进了监理工作到位。 审计的介入, 有力地促进了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 监理管理、 财务管理, 优化了项目管理, 这种多重管理效益显著。

3. 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整合

跟踪审计技术路线: 预防、 服务、 监督三位一体, 项目跟踪审计是与项目管理同时进行的, 平行作业。审计随时发现一些问题, 随时纠正问题, 随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决定, 以增加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跟踪审计的思想代表着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项目管理的技术路线: 对工程项目周期内的所有工作 ( 包括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评估论证、 设计、 采购、 施工、 验收、 后评价等) 进行计划、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把跟踪审计引入项目管理过程, 从技术管理路线上进行整合, 如设立的跟踪审计点, 既可以是一个施工过程、 一项施工管理活动, 也可以是审计设置的一个独立于管理的程序。在项目施工中, 一些对工程质量、 投资及施工安全有较大影响, 事后又无法对其审计取证的, 在跟踪审计时, 把其确定为跟踪点, 目的是便于审计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 并在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程序履行的情况下, 对工程施工中的投资、进度、 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审计。 审计参与施工管理活动而言, 主要是对施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 如单位工程以上的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图纸会审、 技术交底、 设计变更、 工程建设例会、 特殊情况下召开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会议、主要材料设备检验、 材料试验、 化验的取样等。实践中把审计技术与项目管理技术进行整合,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通过计划、 控制、 分析等技术手段, 进行纠偏, 达到成功的项目管理目标。符合 “建设工程项目应坚持自主创新, 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 ,“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的规范要求[ 4 ]。 4. 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整合

传统的审计将审计通知书- 审计作业- 审计报告- 审计复核- 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作为一种程式, 其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往往在竣工审计结束后作出, 审计主要是查错防弊。 而跟踪审计围绕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跟踪、 咨询和控制, 参与到建设项目管理的流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竣工交付使用阶段, 审计目标是及时、 客观的提高项目质量和控制项目造价,千方百计为提高投资效益服务。 实践证明, 跟踪审计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学校预防风险, 增加价值。具体来讲, 在建设程序中, 审计人员及时参与, 如审计组可根据跟踪审计实施方案, 要求参与各方按照审计组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报送工程结算资料, 并及时确定审计结果。 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阶段性的工程施工完成, 相应的工程结算审计基本结束; 对发现问题, 及时下达审计意见, 通过整改, 优化管理流程。

5. 跟踪审计对项目管理的创新与融合

5.1 跟踪审计, 不局限于 “量” 的跟踪, 更是“质” 的度量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的事前、事中、 事后的咨询、 鉴证、 监督管理活动, 是对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除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跟踪、 调查、 现场计量等就地审计外, 跟踪审计还要对施工单位结算书进行量、 价、 费的审计, 对设计、概算、 施工预算、 投标书、 合同、 签证、 变更、 材料设备价格、 索赔、 隐蔽工程等环节进行全面、 全程审计。 其监督职能, 充分体现了审计咨询、 鉴证职能,扩充了审计的功能, 寓监督于审计服务之中, 体现了现代审计理念。 跟踪审计优于事后结算审计, 减少了结算审计时的许多矛盾, 审计结果更真实更合理, 提高了审计的 “质” 。5.2 不局限于 “图纸” 的解读, 更是 “实物” 的甄别我国推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对建筑产品实行以实体工程量为计算依据, 决定了跟踪审计及时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实性和必要性。而不仅仅是对施工图纸的认知和了解。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重要方式, 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成果。 在审计中与施工、 监理、 建设管理等工作密切结合,审计参与管理, 坚持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 在现实中, 对建筑 “物” 的认识和跟踪, 有利于跟踪审计逐步步入程序化、 规范化、 制度化的轨道。5.3 不局限于 “价” 的跟踪, 更是对 “人” 的关心跟踪审计体现管理的人本原理, 体现关心人、尊重人、 服务人、 为了人、 发展人的理念, 使施工、监理等参与各方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及应配合的要求, 自觉接受审计。传统审计中, 无论是财务收支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还是经济效益审计, 都是事后进行的, 是 “秋后算帐” , 具有管理的滞后性。跟踪审计是将结算审计最终造价结果涉及到的内容, 通过跟踪审计进行事前造价咨询和过程造价控制, 寓监督于跟踪服务之中, 加强了建设项目造价过程管理, 防范了经济风险。 跟踪审计具有及时性、 预防性和建设性的特点, 是对人的关心。5.4 不局限于 “利” 的是非, 更体现 “和” 的理念跟踪审计从单一的监督职能到监督与服务的双重职能, 有利于和谐社会、 和谐校园的建立, 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中利益的协调、矛盾冲突的处理。传统审计职能是监督、 评价和鉴证, 基本职能是监督。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现了从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咨询和事中控制的延伸拓展, 实现了传统审计职能向现代审计职能的转变, 是质的飞跃。跟踪审计从查错防弊到注重价值,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创新, 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由于跟踪审计的贴近现场、 及时等特点, 能非常快捷地配合基建部门解决许多技术层面的难题, 从而加快了工程进度, 提高了工作时效。 由于跟踪审计的明显效果, 逐步消除了一些部门的认识误区和狭隘偏见, 使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更加紧密, 更加协调, 管理更加和谐, 促进了相关部门工作的规范化, 大大提升了综合管理水平。5.5 有利于 “跟踪审计” 职业化的形成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 可类似工程项目监理制度的形成一样, 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应逐步形成职业化、 专业化、社会化的功能, 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 实现与项目管理的真正整合。5.6 有利于审计环境的优化高校跟踪审计环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需要有关部门理解、 配合。 因此, 优化审计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的整合, 有利于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创新, 有利于对传统审计的程序、 内容、 方法进行革新, 使跟踪审计能健康发展, 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服务。因此, 要从制度着手, 建立健全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 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跟踪单位, 准确掌握审计参与管理的程度, 为跟踪审计人员与其它各方管理人员提供具体指导,与高校建设项目进行整合, 使两者相互配合, 协调运转, 促进跟踪审计步入规范化、 程序化、 制度化的轨道, 进而优化高校的建设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 1] 韩同银, 刘庆凡. 建设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 [ M]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14- 15.

[ 2] 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 [ M]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4 203- 204, 220- 221

过程审计和跟踪审计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节约投资;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对使用财政资金、国有企业资金等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行为。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在不断的加大,以及市场需求,为了有效的控制和节约投资,实行施工阶段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政府初衷是好的,但能真正达到一定跟踪审计的意义,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就目前操作的情况看,大多数跟踪审计只是一种形式、有些跟踪审计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的一种遮丑布,有些跟踪审计甚至成为有些部门违法的合法外衣。这其中的滋味也许只有在跟踪审计一线的同志有些了解.

我想其中有几种原因:

一、跟踪审计能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其他政府部门的机构、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机构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跟踪审计大多数聘用的是中介机构,目前来看跟踪审计服务费偏低,很多的中介机构从经济效益出发派一些素质达不到跟踪审计要求的人员,或能达到要求的也只是个“挂职”人员很少深入现场;

三、跟踪审计的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有些跟踪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项目控制的目标是什么,跟踪审计具体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方法手段和控制措施,直至目标的实现,一直至跟踪审计结束都不清楚;

四、跟踪审计业务知识培训不够,很多的人可能编标还好、搞个结算审计还行,但是搞跟踪审计就不行,跟踪审计是比较综合的管理,需要的是管理人才,没有管理的理念,没有管理目标、没有计划、手段和方法是不能实现跟踪审计目标的,而这些要通过培训学习、经验交流才能获得。

上述跟踪审计的弊端:虽各省、地区审计局相继出台一些跟踪审计操作规程、办法和一些规定。规定的范围和职责基本是相同,各地区审计局也颁布一些考评细则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业绩的考核。但取得的效果不明显。根据我从事项目管理一些经验和近年来的跟踪审计一些经验,下面谈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项目实施前应要求跟踪审计组主要负责人,编制具体的、可行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建立管理架构、明确责任、针对项目跟踪审计重点、难点编制有效控制措施、手段和方法。最后加强对方案的审查,该项作为业绩考评的依据之一。这一点的阐述犹如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单位《监理细则》项目管理单位的《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如果方案都编制有问题,更不要谈搞跟踪审计。经审批通过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应作为整个整个跟踪组的行为指南,指导具体项目的跟踪审计管理;

二、加强审计组进场时跟踪审计交底工作和协调工作。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进场阶段各参建单位不了解,有必要了解各参建单位的主要人员、联系方法和任务分工,进场后应迅速的组织各单位进入相关的审计交底,特别是交底跟踪审计组在本项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在本项目中工作的定位,以及必要的跟踪审计管理作业流程和表式等一些管理工具,让各参建单位了解和熟悉跟踪审计的在本项目中扮演角色,以及在全过程建设中,应遵循的做法、程序等。有些审计组没有这样做,导致程序混乱,增加了审计的风险,也加重了审计工作的任务;

三、针对项目的特点应设置必要的审计控制重点,各项目各有特点:如有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作为搞跟踪审计的人员,应亲自查看现场、预读图纸、合同和招投标文件,针对性制定有关审计难点、重点控制方法,如市政道路工程(或水利河道疏浚工程),因地形地貌复杂签证较多,有必要进场时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测量原始标高,以保证签证的真实性。市政工程路床顶标高成为下一步审计的重点,以防施工单位挖填超高在上面的路面结构层偷工减料。水利工程疏浚完成复核工作,成为审计的重点以防施工单位虚假签证。工程设计变更、签证、材料设备的价格均为审计的关注的重点;上述等等对跟踪审计组人员业务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熟悉有关造价知识、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施工工法;

四、如何树立审计人员的威信,这一点,做到的不多,大多人能做的是一团“和气”而不是“和谐”,很多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把现场的审计组人员当外行看待,其主要的原因:现场的很多问题发现不了。实际上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也涵盖了全要素的造价管理工作,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管理,很多人认为质量是监理单位的事情,其实不是,施工单位单位偷工减料实际上就是违约,是属不当得利行为,结算时计价按合格成品计入。能说和你造价没有关系?

五、如何正确认识审计中风险,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审计过程中由于定位的原因,有些政府部门平时工作作风的问题,认为跟踪审计组是为某些人服务的,甚至干涉审计组的工作,使审计的风险加大,使跟踪审计组成为为某些人的非法服务的工具,如有些材料设备的询价定价、依法招标的项目规避招标、虚假签证等。二、由于审计组人员不在岗:部分签证实施时一个电话,事后补签。缺乏真实性。

我国目前关于跟踪审计的审计准则和制度还不完善,对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新技术、新方法,需要在审计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

一、创新跟踪审计理念: 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三统一”跟踪审计监督体系;

二、创新跟踪审计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提高决策科学性,加强对项目“标的”的审核,注重效益审计;

三、创新跟踪审计方式方法: 一是坚持全面跟踪。突出审计重点。三是延伸审计不放松。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科学采集数据,利用好工程造价审计软件,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量力而行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从实际出发,跟踪审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考虑重要性和效益性原则,重点放在涉及国计民生、影响大的重点项目上;聘请具有能力中介机构参与。审计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具有良好信誉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跟踪审计,同时,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委托中介机构的监管,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五、抓好跟踪审计队伍建设: 树立“人才强审”的理念;搞好政府投资审计人才培养教育。

过程审计和跟踪审计范文第5篇

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审计方式,与原审计方式相比,跟踪审计具有较高的审计主动性和有效性。采取跟踪审计,传统的被动审计变为主动审计,以查找问题为主的事后审计,变为以预防为主的事前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审计组织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手段,在实践中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的一次审计。审计时要面对施工阶段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变更等资料;审计的过程相当于是还原工程的施工过程。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使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另外,跟踪审计可以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以动态地全过程监督各阶段的运作。

2.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

传统的事后审计,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的一些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判定正确;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类似情况的发生。如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及时深入现场,在工程隐蔽前或变更施工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施工中的各类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施工签证的确认和结算审核提供依据。

3.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审计职能

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签字认可实测记录后,审计人员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了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大量积压的弊病。审计过程覆盖整个建设过程,使过去过于集中的工作量尽可能均匀分散在施工各阶段,从而加快了结算审核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随着审计职能转变,审计结论要更好的为管理服务。审计目的不在于查找问题,而是在管理过程中适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建设单位更好的实现目标参考依据,跟踪审计恰恰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点。

以施工阶段的审计为重点向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延伸传统审计模式是以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到竣工的施工阶段为审计重点;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与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注重对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深入开展对设计质量的跟踪审计,积极介入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使审计工作向多元化发展。

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特性,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容易偏离审计目标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地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既定的审计目标,介入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从而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比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先要跟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2.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

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难以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风险较大,审计质量难以提高,导致跟踪审计模式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3.审计资源有限,审计风险较大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有充足的审计资源,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目前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内容广而全,建设项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必然增大了审计风险。另外,跟踪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对最新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有所了解、掌握。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