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工程的特点

国际工程的特点

国际工程的特点

国际工程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关键词:国际工程;EPC特点;EPC管理;项目管理;

Pick: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EPC project size, complex system, involving the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takeholders is more wide, participate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lead to project all stages there is a huge risk, effectively carried out on th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lanning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EPC project goals. To Ghana bouvet hydropower st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PC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st control at each stage.

Clos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PC characteristics; The EPC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Lead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为响应中国走出国家的号召,积极开拓国际水电市场,为了适应EPC这一新颖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外的多个水电站建设项目中,勇于探索,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以达到人们的需要和期望,其过程是整体分解和结合统一的过程。项目管理不能只强调改进单一项目为中心的具体管理过程,而应把它提升为一种以企业战略目标和企业资源总体规划指导下的项目组合管理理念。要加快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必须探讨科学的管理模式,如何寻找持续完善项目管理途径,任重道远。

1.工程简介

布维水电站位于加纳北部和科特迪瓦交界处,在沃尔特水库上游150KM的青沃尔特河上。电站主要由一座碾压混凝土主坝、一座黏土芯墙堆石坝、一座均质土坝、坝后式厂房、输变电项目及2座变电站组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为碾压混凝土91万方,常态混凝土29万方,副坝填筑66万方,压力钢管及闸门等金结制安约5000吨,输变电线路320公里,变电站2座。

布维项目采用EPC建设模式,以FIDIC 1999年版EPC合同为通用条款。通用条款与合同协议书、特殊条款、业主要求及补充协议一起,组成了合同体系。

2.布维项目及EPC项目特点

EPC合同更接近于固定总价合同。在国际工程承包中,EPC模式适用的工程一般规模均较大,工期较长,且具有相当的技术复杂性。布维工程较大,投资已达6.2亿美元,追加投资后,合同总额可达7.9亿美元。合同工期56.5月,2008年12月2日开工,2013年8月18日完工。布维项目属西非欠发达地区,热带地区,市场落后,当地无熟练工人,施工设备及主要材料(水泥除外,运输距离约600公里)均需从国外进口,主坝为RCC碾压砼重力坝,存在较大施工难度。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项目是指业主选择一家总承包商或者总承包联营体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提供完整的可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建设模式。布维项目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合同签订后,成立加纳布维项目部,负责项目的管理与实施,涵盖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等“交钥匙”工作。EPC项目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2.1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服务工作全部委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2.2业主只与工程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后,工程总承包商可以把部分设计、采购、施工等服务工作,委托给分包商完成;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而不是与业主签订合同;分包商的全部工作由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

2.3业主可以自行组建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工程进行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2.4业主把EPC的管理风险转嫁给总承包商,因而,工程总承包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同时工程总承包商也拥有更多获利的机会。

2.5业主介入具体组织实施的程度较浅,EPC工程总承包商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其管理经验,为业主和承包商自身创造更多的效益。

2.6 EPC工程总承包的承包范围有若干派生的模式,例如设计承包可以从方案设计开始,也可以从详细设计开始;采购工作的某些部分委托给设备成套公司;施工工作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分包给专业施工单位完成等。

3.布维项目EPC管理状况

由于收入总价固定,成本控制便是EPC工程管理的核心。布维项目从预算阶段、合同签订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均较好进行了成本控制。

3.1预算阶段

EPC项目预算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引入期。布维项目在可研阶段作预算时,充分研究业主要求,并对项目所在地的人工、材料、设备情况等价格因数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合理分析物价上涨情况,从预算阶段就开始了成本控制。

3.2合同签订阶段

签订EPC工程项目合同是EPC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关键控制点。布维项目在合同谈判时,合同谈判人员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和前瞻性,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提前预计,并对合同实施过程中突发事件做好预警、预案,做到了标的详尽,时间明确,权责明析,充分遵循国际惯例与当地法规,严密合同条款。

3.3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确定了产品成本80%的约束性成本。EPC项目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主要是优化设计方案,在技术层面注入经济原则。EPC工程项目设计方案选择与评定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经济成本大小是评定优化与否的一个明显标志。优化设计方案一方面体现在材料与结构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工艺设计。布维项目采用EPC合同模式,在一期设计方案确定后,随着设计工作的进展,完成一部分分项工程的设计且由业主批复后,即对这一部分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处于“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状态。因此需要按施工进度要求及时提供设计文件及详细图纸。

3.4实施阶段

EPC工程在实施阶段,制度建设、计量结算、变更索赔、分包管理、采购管理、现场成本管理、移交阶段的管理做到开源节流,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3.4.1制度建设

布维项目从进场起就重视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依据二滩和巴罗塔国际项目积累的经验和国内成熟项目的管理经验,建立符合EPC特点的机构设置,制定了布维EPC特点的管理体系。在工作实践中,随着对EPC管理的认识深入和项目环境的特点,不断对管理体系进行修改、调整和补充,并对机构设置、部门职责进行调整,以形成适合布维EPC合同的管理体系。

在合同管理方面,商务办为项目合同管理的牵头部门,结合项目实施对商务管理方面的职能要求,根据国内及其它国际项目经验,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下设计划统计、造价管理、变更索赔、计量结算、分包管理、合同文件、保险管理、商务管理等业务岗位。商务办根据FIDIC-EPC合同条件,并考虑境外合同管理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不断积极探索,进行管理创新。

3.4.2 计量结算

布维项目为EPC总价合同,合同计量支付清单BOQ中许多项目计量单位及支付条件与国内存在很大不同,国外特殊的工程师清单和合同计量与支付习惯,打破了国内传统现场工程量签证工作模式,许多实施项目进度结算的计量均由商务办内部直接完成,然后编制并上报业主结算报表。布维项目由商务办直接独立负责部分项目已完工程量的计量签证工作,改变了国内合同部门仅负责工程量录入、编制结算报表的工作模式,大大节省了计量部门(布维项目部为质检办)在工程量签证上所花时间,便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项目质量控制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布维项目充分抓住EPC总价项目的基本特征,平时积极妥善处理好与业主关系,巧妙把握现场实际工程量与图纸设计量差别及合同定义的边界条件,对如临建设施、大坝常态砼、大坝钢筋实现超结,其中大坝钢筋在其砼完成量仅占砼全部设计量的一半时已全部结完。及时结算并实现部分项目超前结算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充裕的资金。

3.4.3 变更索赔

EPC总价项目从业主角度来讲就是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控制工程总投资。而承包商需承担绝大部分风险,在总收入合同价格固定的前提下,盈利空间有限。此时,承包商欲提高利润空间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努力通过变更索赔增加合同外收入,从而提高合同总收入。

布维项目紧紧围绕EPC合同条件,从索赔的角度理解合同条款,从主合同、技术方案、合同价格、文档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与分析,努力挖掘变更索赔线索,抓住任何可创收机会,克服主合同变更索赔条款操作性不强、业主工程经验不足及国内外处理变更问题习惯差异等困难,力争变损失为利润,维护项目正当权益,同时亦加强项目精益化管理。

3.4.4 分包管理

布维EPC项目工程范围广,含土建工程、水电站永久机电设备工程及输变电线路工程等;若全部由项目部实施,不仅施工组织难度很大,项目部费时费力,而且在某些专业技术工程还可能存在履约风险,这时选择具备专业资质、履约能力强,企业信誉佳的专业分包队伍将会大大降低施工组织难度,同时专业技术工程的良好履约也能得到一定保证。

布维项目根据工程特点及项目部自身优势,结合公司内部发展要求,在综合全面统筹考虑项目总体协调实施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分包项目,大胆创新分包模式,采取两个“相结合”的方针,即内部分包与外部分包相结合;国内分包与当地分包相结合,并严格执行公司分包管理程序,降低分包风险,提高分包效益。

3.4.5 采购管理

布维EPC项目在采购阶段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科学组织物资供应,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布维项目采购的外部环境主要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采购地点主要为当地采购及中国采购。在自然环境方面,采购问题为:加纳市场不发达,物资匮乏,价格高且波动大、上涨多,大部分建筑材料及设备配件等全部依赖进口;工地地处偏僻为国家森林公园入口,距离港口600公里,运输保障难度大。解决自然环境的问题,主要通过了解、熟悉当地市场,合理制定采购计划,有意识的培育当地市场。社会环境方面,采购问题为:在国内集中采购,物资设备采购有时满足不了现场施工要求;政党更替,政府部门权力和利益重新整合,对采购环节如清关、免税、环保等人为增加困难,延缓许可办理进度,且项目也不作为。业主CEO更改,公关、协调能力降低,不能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

3.4.6 现场成本管理

在现场成本管理方面,以经营、财务部门为首,带动设计、技术、施工、机电和物资等部门参与成本控制工作,形成全员成本意识,全方位、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局面。虽然项目部由于部门、工区人员配置有限,未设置相应的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但做为成本控制的主要部门,面对人员极度缺乏的局面,布维项目经营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与加工车间,进行现场跟踪记录,加强与现场人员的沟通与配合,收集相关施工数据,有计划的测算单项工程施工直接成本,并提出整改意见供领导决策。同时根据“进度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环”这一原则,积极探讨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加快施工进度的激励措施,针对不同施工项目编制相应的考核激励办法,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促进提高工程进度,控制项目成本。

3.5 移交阶段

EPC项目的移交阶段,对于EPC项目指的是项目的收尾、验收后在移交过程中项目的合同终结、利润分配的过程。对业主来说,运行后移交,做好竣工资料和决算工作。对分包而言,布维EPC项目中分阶段存在公司内分包,需进行二次分配。移交阶段是索赔与反索赔高峰期,需项目管理人员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加强索赔管理,以弥补承包商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另一方面规避发包商的反索赔,避免成本风险。

4.EPC管理经验归纳

以上是布维EPC项目运行的具体状况,紧紧抓住EPC项目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做到统观全局,灵活应对,把好EPC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成本关,就可以保证工程项目最大限度的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归纳总结起来,EPC管理经验为:注意项目成本控制的责权利相结合、全面性、目标管理、协调原则、例外管理及协调等管理原则。

4.1责权相结合原则

责权相结合的原则EPC项程项目往往涉及部门多且人员结构复杂。因此要想有效实现成本控制,就必需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要求项目经理及各部门的管理人员都应负有一定的控制成本责任,从而形成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同时要有考核及监督机制,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并且与工资及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这样既可以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又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

4.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EPC工程项目成本中的全面性一方面是指人员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是过程的连续性。EPC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并应与每个职工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它需要大家共同关心、群策群力。成本控制要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终。形成项目成本的全过程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4.3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原则是成本控制必须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工程项目预算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建立岗位责任制和成本责任制;目标的检查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目标的评价应公正、合理。

4.4协调原则

协调原则在进行成本控制同时要考虑其他控制过程,要与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相协调,如果只片面地严格控制成本,可能会导致进度或质量方面出现问题,而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最终只能是加大成本。

4.5例外原则

例外管理的原则EPC工程项目在运作过程中“例外”很多。例外管理是西方国家在经营生产管理中进行日常控制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成本指标的日常控制方面采用的更多。当工程项目例外情况发生时必然影响实际成本,此时,就应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对设定目标成本作出相应的调整。

4.6其它

除了以上外还应注意在EPC项目成本控制时要注意对不可见成本的控制,如质量管理成本、工期成本等,对其不可听之任之,应做到由大化小,或作好预案以尽量避免。在控制点的选择上,要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设置不同的控制目标,既要事前预警、事中监察又要事后偏差纠正。这需要在控制管理制度化、流程化、数据化的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经济观念,体现全面控制中人员的全面性,这样各个控制点不会相互独立,从而形成EPC项目横纵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与网络。

国际工程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特点;分类

前言

国际工程承包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一种文要形式。它是 一项程序相当复杂的综合性的商业交易。在世界范围被广泛采用、并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拟对该项活动的持点、分类等方面做些简要的介绍。

一、国际工程承包的分类

1、国际工程承包的业务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承包业务,承包项目可以是工业项目,也可以是农业项日,商业或股务业项目。有民用项目也有军事项目。承包项目有成套项目,也有单项工程。或者单项技术服务。一般地讲,各国承包公司的能力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承包工程按结构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劳动密集型。的土建工程“,二是“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工程。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承包公司主要承接技术密集型”工程或大型工程中的核心项目如海底隧道,光缆通讯、电子、航空、核电站、海水谈化等成套工业项目,承建时要求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公司则以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承接劳动密集型工程如公路、桥梁、港口、住宅等项土程相基础设施,承包时要求投入大量的劳务,

2、承包工程按性质可以分为三类:(1)房屋建筑工程。其中又分为居住的房屋建筑相非居住的房屋建筑。前者如一股民房、多元城市住房和花园或公寓等。后者如教学楼、消业人公楼、政心机关大楼、医院大楼、体育文娱游乐场所等。在整个建筑承包工程中,房屋建筑约占每年新建承包工程总数的70一80%前者约占30%,后行约占40%左右。这些工程一般是先交设计单位所进行设计的。(2)土木建筑工程。这些工程通常为公路建设和重型建设。前者如路面铺设工程、桥梁工彤相机场建设工程等。后者如污水处理、水利水坝、运河工程、港口、大内桥梁、输油管道、铁路工程。这些工程一般是由专业工程师计划与没计的。在每年新建工程中约占20%――25%。(3)工业建筑工程。一般包括以资源为基础的:工程印制造业工程。前者如发电站、炼油厂、炼钢。后者如各种制造工厂、金属结构、纺织厂等。这一类工程当中一般也由专业工程师计划与设计。在每年新建的工程中占比例最低约占5―10%。以上比例是指一般的工业发达国家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其比例按其经济发展的状况确定。这三类工程各有自己最通行的合同形式。但有时业主为达到某种要求及特殊倩况也采用其他形式,合同形式不是绝对的。

二、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

国际工程承包,通常因业主和承包商出自不同的国家,承包工程又不同于一般的贸易,具有以下的特点:(1)差异性较大国际际包工程由于项目所在国家的地理位置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法律法规不同,加上工程项目自身的性质、规模、要求不同,施工条件、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也各有特色,所有这些不同都反映出国际承包工程差异性大的特点。在国际承包中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项目,需要针对每一个项目的具体特点做具体分析。(2)综合性较强国际承包工程包括的内容多而复杂,即涉及到项目所在国众多的参加入又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还涉及到工程、技术、经济、金融、保险、贸易、管理、法律等领域,要求承包两有多方而的综合能力。(3)风险较大国际工程承包一般都有一个较长的施工期。短则1―3年,长则10年左右。国际工程承包做为一种资本、技术、设备、劳务和其他商品的综合输出,承包商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有很多条件是承包商自己无法估计和控制的,这就使用这项经济活动潜伏首较大的风险。国际承包项目多在国外,合同金额大、周期长,项目历在国的政策和法律以及政局的风云变换难以田泅,货币贬值,承包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些都得影响到材料设备的价格变化,影响到工人的工资,影响到承包商对设备的转移和外汇转移。一句话,这些条件的变化决定首承包商的盈亏,加大了承包商的风险。所以签订一项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时,对可能构成和造成风险的因素,要进行慎重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在合同谈判中尽量订立避免和转移风险的条款。(4)合同金额大、竞争激烈工程项目的交易金额很大。合同金额少则数十万美元,多则上亿美元,有的甚至高达几十亿美元。从商品、技术到劳动力各地区的成本与价格差异较大,承包商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才能在竞争对手众多的因际承包市场上取胜。(5)多元性虽然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签约人只有业主相承包商两方。但在合同实施过程中,都要涉及多方面的关系人。业主方面有他的咨询公司、业主的代表等;承包商方面有合伙人或分包商、备类材料供应商等复印承包商之间还有银行和保险公司一类的担保人或关系人。另外,出于工程项日的规模和性质不同,有的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从纵向和横向关系来说,不仅是业文和承包商两方,有时甚至涉及到几十家公司,需要签订几十个合同。不管哪一类合同,也不管合同由哪一方签订的,只要合同的签约方与该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关,总承包商就要对其承担―定的责任。承包商不仅要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而且还要认真处理好与实施上程有关的各方面的关系。(6)展现方式的连续性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履约方式不同厂国际贸易合同之处在于其有连续性和渐进性。因为它的标的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就是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展现的过程。工程项目的质量确认,贯穿严施正过程的始终。承包商对工程项目质量所承受的义务。要受到业主无数次的检查和确认。(7)合作范围广。国际承包工程的范围几乎渺及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既有生产领域的合作。也有流通须域的合作,既是经济合作,又是技术合作。

国际工程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工程教育;国际化教学内容;一带一路

人才培养对国际化课程体系的需求

大学课程体系是指大学根据本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和构建的,是由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组课程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课程体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大学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1]因此,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一项关键任务。国际化课程体系是在本国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积淀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吸收国际共同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果,通过人类有效知识和文化的融合,实现学生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先进性和国际性。[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国际化相融,以及新时期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需求,为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能力,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设计框架中需要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推动着我国的科技、教育、生产制造等必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先发优势,在未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占据战略制高点,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同时,新时期培养工程型人才需要高校积极面对《华盛顿协议》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华盛顿协议》签约组织的认证标准普遍采用“产出导向(outcome-based)”的基本原则,即将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潜能表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依据,并以促进其持续改进作为认证的最终目标。[3]如何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体现认证的最终要求,是摆在所有工程教育高校面前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4]以及教育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5]的部署下,高等教育也担负着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新使命。在整体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注重将沿线的国家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实施重点和合作机制等相关内涵融入到整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中。[6]为适应 “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高校必须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与能力去分析与之直接接触环境以外的世界,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看问题的角度差异,能够使学生与不同的听众进行有效交流,并将其理念转化为适当的行动。与此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培养学生从事国际交往所必须具备的爱国、正直、专业精神和尊重多样性等核心价值观,互相交流、团队合作、计划组织、承担责任、考虑客户、不断创造、持续学习和更新及时等核心胜任力,以及富有远见、领导力、赋权、绩效管理、建立信任和决策能力等管理胜任力。[7]需要将全球胜任力的培养目标融入到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之中,并使之能够在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得以实现。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培养我国的工程型创新人才是新时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时代要求。课程体系改革是成功完成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具有挑战性的关键工作。

立足本土多角度多层次构建立体国际化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由四对课程要素关系组成,分别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根据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各要素之间形成不同的比例。典型的课程体系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以源于前苏联的、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的“层次化课程体系”,特点是循序渐进、逻辑性强,缺点是学生知识面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较差。另一种是以计算机软件系统模块思路设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以“核心课程”为主的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三个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特点是能够突破学科专业领域的界限,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求。不足之处是过于追求全面发展而失去课程体系的整体功用、价值和特色。[8]

在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的规划中,既要尊重历史,也要体现新时代教育的精神。既要注意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也需要注意避免完全套用欧美大学的趋同化。因此,在课程体系国际化的思路中不能“一切拿来主义”,要充分考虑国际化课程与本土课程之间的融合与互补关系。构建基于学校专业特色和历史的具有国际化要素的课程体系,并结合自身特点去量身制作。

基于学校特点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探索

北京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从历史渊源上属于“层次化课程体系”,源于前苏联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1952年,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前身)课程体系是依据莫斯科钢铁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等设计和实施的。主要特点是根据钢铁工厂的需求来设置具体专业,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确定课程体系。目前,学校的课程体系为“层次化课程体系”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结合。既体现了专业课程的循序渐进,也兼顾了模块化设置开拓学生视野的功能。这样结合的好处是既没有丢弃学校循序渐进地培养专门人才的逻辑思路,也体现了新时代对于通识能力培养的要求;不足之处是在不能突破学分总数的前提下,虽然拓宽了视野,但代价是专业课程学时的整体减少。同时,体现出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大滞后于教学体系的改革。

北京科技大学是2010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学校的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培养未来工程师为目标,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实践和创新”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懂管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满足国家现代工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行业领袖。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从国际化课程设置和国际化教学内容充实两方面进行。在课程设置的改革中致力于结合培养工科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工程素质。针对当前国际工程师所普遍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学术训练、工程标准(涵盖当地法律及工程伦理)、终身学习能力方面,以能力模块的结构体系进行设计,着重对学生进行工程问题分析能力、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团队合作、项目管理、交流与展示能力、跨文化合作能力、跨专业合作能力、影响力、战略规划、国际合作以及工程管理能力方面的素质培养。同时,结合层次化课程体系针对工程能力的特点进行系统化培养和逻辑性培养。

针对课程体系的四对要素,学院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设置合理的比例关系。使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并非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几门外语授课的课程,而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四对要素中充分融合国际化的外教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在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中,以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和专业工程基础课程以及国际前沿知识讲座为主线,在课程设置的同时,重视在原有课程的框架下充实国际化内容,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从语言掌握到国际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了解。在“基础英语”环节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评估,确定学生的课程起点。对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实行不同等级的英语课程审核和准入制度,以有效节省课时。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基本的语言能力和国际化工程素养的要求,也能使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在第一学年以分层教学的方式开设“基础英语”课程,使学生基本英语能力保持和提高。第二学年开设以学术能力培养为导向的 “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将学生英语学习聚焦到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术英语”的应用方面,使其具有基本的国际交流能力。第三学年由校内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师开设“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内英语词汇并能够阅读专业英文期刊论文,同时训练基本工程表达能力。第四学年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针对科技论文写作,使学生能够直接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应用,并拓宽学生文献阅读的能力和范围,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全面交流能力和工程能力。同时,根据专业方向邀请国外的教授和工程师来学校进行专题性报告,一方面,开拓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在面对面的环境中进行交流锻炼。

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设置时,从系统培养的角度实现连贯的国际化培养。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网络技术,聘请美国高校和大型跨国企业的工程师,开设网络实时授课的国际性课程。作为工科专业均可选修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和讨论作为国际工程师需要了解的国际工程常识、文案撰写、国际组织、国际企业管理规范以及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等。学生通过课程了解国际企业的规则,与国际工程师交流工作方法并具备初步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与毕业后在国际化企业中工作之间能够有所联系。学院以连续开设10个学期的国际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选课率80%以上。利用学校资源,在大学一年级第三阶段开设为期3周的“英语口语实训”课程,全外教授课,进行全天的基础英语强化训练。在大学二年级第三阶段,开设“航空用新合金开发”“材料与环境”“战略与危机沟通”等前沿性国际课程。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展,集中讨论与本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国际上共同关注的前沿性问题。

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上,主要体现了以面向世界的形式开展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学院创设“智能制造班”和“机器人班”,设置与竞赛、课程设计等直接相关的理论性课程,用以竞赛参赛指导和课程内容设计实训。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以满足设计要求的能力。开设全外教授课的“智能制造基础”课程,理论授课与产品设计融合在一个课堂中,使学生直接参与到美国高校和企业中,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为学生提供3D打印和激光切割等实验环境,指导学生开展产品设计及测试。除了课程的设计制作作业之外,在学习两年理论课程后,学生赴世界500强跨国企业艾默生等公司进行联合培养,接受国际企业规则培训,在企业的指导下开展实习、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倡导绿色工程理念,引进英国剑桥大学CES EduPack教育软件资源。使用英国剑桥大学工学院最新教材《材料与环境》(Materials and the Environment)作为课堂教材,充实国际化的教学内容。

除了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在校内设置国际化的课程之外,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切身感受国外教学学习环境、理念和文化,课程设置中增设了海外访学及联合培养等项目。通过暑期访学,在海外高校进行专题科技课程学习,包括材料选择、材料设计及智能电网等国际热门或前沿科技知识。同时,授课课程与动手实践结合,如参观海外高校实验室,操作实验室设备完成学习内容。了解访问高校所属的国家文化及初级语言知识。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学术学习和交流能力。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工程教育国际化会议(论坛),邀请世界知名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为学生提供真的国际学术环境和学术交流机会,作为课程体系设置国际化内容的有效补充。学生在国际会议的学术交流中,学习国际化会议学术行文规范,了解国际前沿科研方向,理解国际知名学者研究思路,学习国际学术报告表达方式,同时提高学校教师的科研国际视野,增强国际化学术交流能力。

开展实质性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

学院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大学(原莫斯科钢铁学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一带一路”行动规划为准绳,从学生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学院连续组织俄罗斯暑期访学团,学生利用暑期在俄罗斯进行两周的专业学习、俄语学习和文化交流活动。与该校开展硕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大力促进两校教师在教学内容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交流。

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需要有完整的上层规划,较为自主的课程设置权限,学校教务部门、学院和国际交流合作部门持续的政策支持,根据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调整以及相应的经费支持。以面向世界培养工程型人才为导向的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所有高校在工程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学院在六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搭建出了具有国际化要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并搭建国际化平台用来支撑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带动国际师资、教材以及国际化教学方法开展工作,以“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和“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结合的课程体系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分层次、递进式、多方位的国际化课程的选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开拓了国际化视野,增强了国际学术报告能力和写作能力,建立起了对国际企业工程规则、环保、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意识,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性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直属高校外国文教专家年度聘请计划“学校特色项目”“借鉴国际工程师培养传统优势打造科大工程教育精品”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 高教探索, 2009(3):7.

[2]林健. 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2):1-15.

[3]王孙禺,赵自强,雷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制度建设十年回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5):23-34.

[4]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 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J].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5(5):20-20.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R].2016-7-23.

[6]林健,胡德鑫.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中国工程教育新使命[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6):7-15.

国际工程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引言

建筑工程建设不仅在建设社会环境和实现人们现代化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野蛮世界不断向为名世界迈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基础,是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探讨工程建筑技术特点和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我国工程建筑的正向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探微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一)发展所覆盖的空间很广

建筑工程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罗相当大的行业范围,它是指基础工程设施建设,直接表现为建筑工程方面内容,同时,从建筑工程范围内所辐射道德相关行业也可界定为建筑工程行业范围之内。学校开设的相关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广联达、建筑CAD 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

(二)建筑工程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

(三)具有知识性特点较强的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应该归纳为知识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证书,才能有资格在这一行业工作。对这一行业所需技术的掌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更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外语文献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各种操作技巧,以实现参考借鉴的目的。

随着现代沟通手段不断发展,远程通信也逐渐进入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也应该有所掌握,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现代化操作,从而使工作能够高效、快捷的完成。

二、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探微

(一)提高高校建筑行业专业的创新教学力度,实现校企合作

高校是高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实现高效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的不断培养。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具备相当专业能力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由此看来,建立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使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销对路”并合乎企业对人才所需求的根本性要求。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具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够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对人才培养有指导的导向性意义,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所改变与不断发展。

(二)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专一性人才发展向综合性人才方式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综合性技术人才在就业发展中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更加能够合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为人才就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如果熟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英语专业知识,对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也熟悉,将会对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说,综合性人才的发展更能够使将来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得更加庞大和更加广阔,这方面人才的发展必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

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所覆盖的范围较广,涵盖的空间大,所涉行业较宽,技术性含量高,专业性很强,同时特点比较显著,具有独立性极强的行业。在实际发展过长中,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应该从核心技术方面研发和实践发展应用入手,强化行业技术,从社会发展需要和时展要求进一步拓展行业空间,促进行业技术在实践研究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到强化升级,顺应时展的主潮流,赶超社会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强化精英领域行业的技术能力,拓宽行业发展渠道。通过实现行业内技术能力的不断高端化发展,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在现阶段激烈竞争中的实际竞争能力,在现有的和将来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发展之地。建筑工程技术将来的发展应该建立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研体系,实现校企合作的新型发展模式,创建更加与现代化发展步伐相接轨的科学发展模式,促进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尖端化发展。从人才培养、现有技术人员强化培训和加强竞争机制的强化管理,各种途径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全面升级与创新方式发展,不断与国际社会技术方面的交流与竞争性较量,在发展中实现机遇与挑战同行,从而强化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本身能力出发,综合强化我国相关行业的竞争实力,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

[2]姚艳红,赵冬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3]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4]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08).

国际工程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全面认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深刻内涵关键在于两个“转变”:教育观念转变,由传统的知识学习转向工程实践,强调了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念,建立了以创新和素质为核心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当前,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各国工程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重要趋势,其本质是按照国际工程教育界通行的理念、准则和规范指导办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一国或者一所工程教育机构办学水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的过程。[1]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很重视工程教育及其改革。法国自拿破仑时代起创立并发展的工程教育体系独具鲜明特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同时,法、英、德、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积极建立高等工程教育的欧洲模式,并于1999年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

俄罗斯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经过十余年的教育发展,其高等工程教育在教育规模、培养体系的多元化以及质量保障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效,高等工程教育已经成为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庞大分支。此外,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开展工程教育及其改革方面的研究,以适应自身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3卓越工程师的国际化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举措,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国际化尤为重要。教育部原副部长志在卓越工程师计划启动会上的讲话别指出重视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鼓励在多语言环境下培养熟悉当地国家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

国际化的意义培养标准国际化,工程教育国际化要求利用全球最优秀的工科生源和教育资源为全球市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核心就是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计划必须要借鉴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标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而又对接国际的培养模式。工程人才国际化,中国的经济、人力资源能否进入全球市场并赢得优势归根到底取决于工程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将是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国际化能力将是评估现代合格工程师的重要标准。

探索与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首批进入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高校,依托中法工程师学院六年国际合作办学经验,以国际通用工程师专业为试点,进行国际化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探索与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国际化培养特色如下:国际通用工程师认证,学院已获得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认证(CTI)和欧洲工程教育体系认证(EUR-ACE),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国际工程师资质认证的学院。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3]是法国教育部下属专门负责工程师学历认证的机构。欧洲工程教育认证体系(EUR-ACE)是由欧盟各成员国共同参与,旨在建立欧洲统一工程教育标准的认证体系。法国培养模式,培养时间为6年,实行“3+3”预科教育(3年)和工程强化教育(3年)相结合,重点培养工程技术管理与工业管理方面的国际通用工程师,同时又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以“4+2”本(4年)硕(2年)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