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审计法心得体会

新审计法心得体会

新审计法心得体会

新审计法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迈出新步伐的重要一年,过去的一年。也是审计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一年。一年来,区审计系统全体领导干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效果的工作。用四个词概括去年全区审计工作,就是务实、创新、严格、细致”务实”即准确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审计发展规律,全面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深入开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项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了审计保证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功能。创新”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带来的审计环境的新变化,不时优化审计手段,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改进审计组织方式,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切实提高了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水平。严格”即着力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时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了经济卫士”先进性和良好形象。细致”即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坚持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进一步优化操作规程、规范审计行为,促进了审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规范有序。可以说,全区审计工作效果突出、效果良好,区委、区政府是十分满意的借此机会,也代表区委、区政府对过去一年全区审计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对奋战在审计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也是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的关键一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发展期,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财政投入资金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资金总量不时增加。审计机关作为在经济运行领域负有监督服务职能的重要部门之一,肩负着维护财经秩序、保证财政资金平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一年里,区审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继续不辱使命、认真履职、埋头苦干,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的来说,今年区委、区政府对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有三句话:管理要加强、效用要提升、作风要提高。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战略布置和中心工作,一是管理要加强。就是要切实做到计划科学、质量提高、时效增强。计划科学是要善于捕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围绕全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合理安排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民生审计等各项审计工作,努力提高审计的质量和实效,进一步发挥好审计的预警、控制作用。同时根据不时发展变化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适时确定、调整和下达审计计划,切实增强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质量提高是要坚持依法审计,认真执行审计法律法规,不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做到审计顺序和问题定性处置合法。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明确各环节质量管理的分工和责任,做到各尽其能、各负其责、追究有源。要全面推行审理制,细化审理操作规范,坚持审理顺序与审理内容相结合、审理过程与审理结果相结合,做到各环节应该解决并可以解决的问题绝不留到下一环节。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漏洞及时弥补,发现情况及时反映,确保审计结果百分之百准确,体现出水平、经得起检验。时效增强是要抢前抓早、快速反应、便当运转,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反映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反映损害群众利益和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反映涉及体制机制的问题,增强审计效果的宏观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及时有效性,切实发挥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

新审计法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通过学文件、学读本、听报告、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和加深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并使学习的效果体现在“树立新理念,拓展新领域,服务大跨越”这一活动主题中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是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一定要充分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对于科学发展观对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重大作用,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谋划、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从审计工作的现状看,当前审计机关面临三方面的情况: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和人民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各界对审计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二是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三是审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发展空间。由此,必须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学习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我们一定要以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抓住学习重点,突出实践特色,切实促进各项工作。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进一步提高思想上坚定性、行动上自觉性、工作上创造性的过程;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实践。审计工作要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不移;审计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服务坚定不移;审计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不断创新求发展坚定不移;依法审计,廉洁从审,严谨细致的审计理念坚定不移。

二、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的需要,分析现状,反思不足,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认真学习,对照检查,反思不足既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的需要。总书记指出,当前在党的自身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存在三个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和四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照总书记的讲话,结合审计工作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倾向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在全面依法履行职责上、在审计深度和力度上,还不完全适应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预防、揭示、抵御”功能作用的认识和发挥还不深入和充分。

二是在履行职责上,工作不扎实,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和经济犯罪线索不深,从宏观上全局揭露体制、制度性缺陷,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不够。

三是在审计质量上,有的对审计质量要求不高,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履职不充分、不到位问题。审计精品项目少、精细成品少。

四是在开拓创新意识上不强,个别同志存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思想。如对审计项目审计不深、不透,执行力不强等等。审计中对重大问题线索敏感性不强,缺乏深挖细究的决心和毅力。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述差距和不足,究其原因很多,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体制的有机制的和制度的但主要是学习不够、总结不够、反思不够、实践不够。这既有思想观念方面得差距,也有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应以这次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为契机,查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做到文明审计,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要真正做到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行动指南,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

三、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进一步推动审计事业全面、协调、科学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在审计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从大局上讲,就是要使审计工作围绕大局做到“三坚持三服务”:一是坚持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把审计工作寓于县委政府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上,干事创业。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上。通过严格执法,优化服务达到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要切实加强对民生审计的调查研究,认真安排好民生资金的审计,千方百计落实民生的重大举措,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果。三是坚持根本要求,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审计工作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切实提高依法审计能力,争取经过努力使审计工作每年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从具体上讲,审计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最大的实践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最终目的是提升“四种能力”:一是提高寓监督于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二是提高以人为本、执审为民、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能力;三是提高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宏观性、建设性和科学性,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能力;四是提高破解危机、应对紧急事件、解决复杂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如何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实际我认为需从下面十个方面提高我们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的最

基本的政治素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已主义思想,使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进而产生一些纪律松懈、作风涣散、阳奉阴违、铺张浪费等现象。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努力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牢固树立“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不变应万变,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敢于执法,努力做一名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忠诚捍卫者。

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使自己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这是对审计人员最基本的技术要求。只有加强业务学习做到其一,知识面要广。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契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博览群书,广泛积累知识,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其二,法规制度要熟。法规制度是审计人员判断审计项目是非曲直的一把尺子,依法审计是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而且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行业规章等,并准确理解其基本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审计事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以经得起法规制度和历史的检验。其三,专业技能要精。审计机关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客观需要其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呈现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深钻细研,尽快实现知识更新换代,努力使自己在原专业上成为问不倒、难不住的专家型人才,在相关专业上成为可以替补的复合型人才,以达到一专多能、精益求精的要求。

三是强化审计责任,增强“五种意识”,更新审计理念,拥有扎实的工作作风

所谓审计创新,就是要适应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推动审计工作与时俱进。要实现审计创新审计人员必须强化审计责任,增强“五种意识”:一要增强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关注和研究财政改革和经济运行态势,拓展审计视野,突出审计重点,更好地为改革和发展服务。二要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三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决摈弃影响审计工作的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广泛学习同行先进经验。四要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审计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完善,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五要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服务是宗旨、监督是手段,牢固树立民本审计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严格依法办事、文明审计。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严、准、细、实”四个字上。“严”,就是要严肃认真。在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决定上,要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按审计程序办事;在实施具体审计任务时,要扑下身子,潜下心来,真抓实干,切实把问题查深查细查透,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准”,就是要准确无误。对上级指示决定要准确执行,不打折扣,不偏不倚;对审计数据要准确统计,一是一、二是二;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如实反映,不夸大,不缩小;对问题的处理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做到合理合法,便于执行。“细”,就是要严谨细致。审计工作主要与人、数、事、物打交道,是一项既细致又繁琐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注意磨练自己的细心和耐性,做到不马虎、不厌烦,努力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降低到最低。“实”,就是要实事求是。要敢于说真话,亮实情,不欺上瞒下,不弄虚作假,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做到“诚实、本份、公正、正派、可靠、放心”。

四是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拥有积极的进取精神

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一要顺应形势,跟上时展的步伐。随着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市场的逐步开放,大量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将不断涌入,客观上也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学习,提高消化新东西、理解新思想、挑战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知难而进,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消除畏难情绪,勇于向困难挑战,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二要勇于创新,敢于同陈腐的传统意识决裂,实现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加大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与审计办公系统(oa)的交互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国家投资审计在国家审计中已成为重中之重,而从事专业的投资审计人员目前还较为缺乏,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奋发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改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适应未来审计的需要,实现审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遵循行为准则,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从事正常职业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审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依法审计,坚持原则。依法审计,坚持原则,是对审计人员的政治要求。审计人员在具体实施每项审计任务时,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审计程序办事,对问题的处理,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不存私心,不徇私情,不拿原则作交易,不扰所影响,不被人际关系所左右,正确行使审计职权,严格审计执法,努力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对审计人员的作风要求,主要是对审计人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从严实施审计,力求掌握最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并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认真加以归纳分析,对成绩不拔高、不缩小,对问题不掩盖、不夸大,如实反映情况,慎重作出审计评价,确保审计质量,尽力规避审计风险,力争使每一个审计结论都能经得起法规和历史的检验。

(三)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廉洁奉公,保守秘密,是对审计人员的法纪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能树立良好形象;只有做到保守秘密,才能赢得被审计单位信任。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自觉遵守各项廉政规定,严守工作纪律,依法行使职责和权力,并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侵蚀的坚固防线,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六是加强协调配合,牢固树立团队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审计工作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集体智慧、分工协作、积极主动、无私奉献去完成,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抛弃个人英雄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团队意识。因此 ,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争在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要服从审计组长安排。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长根据工作进展和情况变化作些人员分工调整是经常遇到的事情,对此,审计人员要不讲条件、愉快服从,要变要为我要干。再次要主动协助他人工作。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所以,相互之间要注意协调配合,以己之长,避他之短,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为团队的整体利益与目标的实现而尽力。

七是掌握沟通的艺术和技巧,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

审计工作要上台阶,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政策水平,而且需要协调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上述关系协调处理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审计机关的形象与威信。作为审计人员,要与形形的人打交道,因此,审计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做到不卑不亢,又不能简单地以监督者自居,要掌握沟通的艺术和技巧。不少重大问题的发现,不是就账看账查出的,而是通过与有关人员的交谈,从而发现了蛛丝马迹,查出隐藏的问题。首先,要会做宣传解释工作。当前,尽管人们对审计有所了解,但不少人只认为审计就是找“毛病”、查问题的,他们只知道审计的监督职能,而不知道审计的维护、促进和公正职能,从而对审计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解。这种误解若不消除,不但会使审计工作难以深入人心,而且很容易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做好审计宣传解释工作,努力创造出良好的外部审计环境。其次,要会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没有原则的灵活是失职,没有灵活的原则是教条,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算正确地把握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审计工作虽然原则性很强,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查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历史、社会及其它原因,区别不同情况,客观公正地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使违法者得到惩处,使过失者受到教育,使蒙冤者得到解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审计工作。

八是加强综合分析,拥有宏观的思维能力

审计工作要发挥宏观监督职能,审计人员就必须具备宏观思维能力。但从目前的审计报告看,大多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主要表现在报告的条理不够清,用词不到位,抓不住主要矛盾,提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往往是“鸡毛蒜皮”,就事论事,道不出要害,说不明事理,给人一种平淡无味的感觉。这种缺少层次、缺少高度的审计报告,不仅使审计工作质量受到了影响,而且使审计机关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广大审计人员务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尽早尽快摆脱目前现状,力争多出高层次的“成品”、“精品”审计报告,少出或不出低层次的“次品”、“劣品”审计报告,努力使审计监督发挥更大的价值。

九是拥有良好的文字能力,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审计调查报告、综合报告和审计信息,是审计成果的载体,集中反映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目前,一些审计报告、审计信息普遍存在晦涩难懂、专业术语太多、数字堆砌、文字冗长等问题,往往是就审计谈审计,就法规谈问题。要让更多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进入领导决策,提高审计地位,审计人员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变专业术语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以小见大、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宏观经济形势,归纳、提炼出具有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和管理制度中的薄弱环节,进而从体制上、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使审计报告成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的参考。

新审计法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阳春三月,大地回春,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省内审协会在此召开二届三次理事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有关会议精神,总结20*年协会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表彰做出突出贡献和创造新经验的内审机构以及优秀内审协会,会议还邀请了刘志远教授作学术报告,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今年是我省实施新中国内部审计制度25周年,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回顾25年来我省内部审计发展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并对今后的内审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25年来我省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简要回顾

我省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伴随着国家审计的产生而建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稳步发展起来的。19*年*月,省编委批准成立了山东省医药总公司审计处,标志着我省新的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25年来,全省各级内部审计机构认真贯彻“边组建、边工作”,“巩固提高、稳步发展”,“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规范、深化、提高、创新”的工作方针,经过全省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辛勤耕耘,不懈求索,努力奋斗,我省内部审计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大而强,内部审计路子越来越宽,业务领域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明显,影响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以来,全省各级内审机构共审计单位项目164.2万个,查处损失浪费金额544.5亿元,增加效益金额222.*亿元,还通过审计发现线索,向司法机关移交查处了一批违法犯罪案件。内部审计在促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廉政建设、帮助领导决策,维护财经法纪和社会稳定,保障资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始终把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注重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推动对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在20*年省直机关机构改革中,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参照审计署的做法,省审计厅撤销内审管理处,成立了山东省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实行在审计机关的领导下,由内部审计师协会实行行业自律性管理的新机制。20*年1月,全省17个市全部建立了本级内审协会,至20*年底,全省各级已建内审协会(分会)90个,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内部审计管理指导网络。各级内审协会秉承“管理、服务、宣传、交流”宗旨,积极探索,努力工作,摸索出了在新的机制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为促进全省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内审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得到了广大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认可。

(二)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内部审计的法规政策,根据不同时期形势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和部门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内部审计业务,先后经历了以账项为导向的财务合规性审计;以制度为导向的由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内控评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并重转变;以风险为导向的,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向管理效益审计为主转变三个阶段,实现了内部审计工作新的飞跃。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内部审计先进典型,如潍坊亚星集团的物资采购审计、青岛海尔集团的经济责任审计、东营市东营区的乡镇审计、青岛港的管理审计、力诺集团的民营经济审计等,都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2002年以来,全省共有60个单位和67名个人被审计署授予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称号。249个单位和*59名个人被省审计厅授予全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称号。

(三)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内审协会和内审机构始终重视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特别是中国内审协会施行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后续教育制度以来,坚持把内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资格考试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全省各级协会累计培训内审人员6.79万人(次),其中省协会举办培训班62期,培训内审人员6247人(次),至20*年底,全省取得岗位资格证人员已达2.54万人。省内审协会还在省内审网站开通了网上培训,实施远程教育。1999年作为全国第二个考试试点省,已连续十年组织CIA考试,共有1.1*万人报名参考,1659人取得了CIA资格。1996年以来,坚持每年在全省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中开展一次群众性的内审理论与实务专题研讨活动并组织优秀内部审计论文评选,累计收到参评论文2212篇,其中被评为一、二、三等奖的论文1175篇,对指导全省内审工作实践,提高内审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工作环境不断改善。1991年*月,省政府出台的《山东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是全国最早的内部审计地方规章之一。自200*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内协《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规范准则实施以来,省厅及省内审协会采取多种措施及时进行宣传、贯彻、落实,加强各方面协调,争取更大范围更多制度的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和审计机关陆续出台的内审工作制度、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已达1*件,为推动内审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省内审协会还通过与有关新闻媒体联合创办内部审计刊物、创建山东内审网站、向新闻媒体推荐稿件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以及审计机关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意见,介绍国际国内有关内部审计工作动态,刊登内部审计理论文章、工作经验等,为内部审计广泛开展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取得的基本经验

25年来,我省内部审计走过了开创、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在不断探索和把握内部审计事业发展规律的历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坚持紧紧依靠领导、积极争取支持,是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根植于组织内部,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内部审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这种独立性的体现、客观性的保证、权威性的树立,离不开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和支持。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紧紧围绕领导关心的问题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做出成绩,以有为争取支持,以支持保障内审作用的发挥。

(二)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不断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25年来,全省各级内部审计机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本部门单位工作中心任务变化的新要求,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把握内部审计的本质,理清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业务领域、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技术方法,实现以理念赢得认可,以有为争取有位,以有位保障有为,以服务实现价值,以手段提高质量。

(三)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大局,是全面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基本方针。始终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自觉把审计工作放到部门行业单位整个工作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思考和把握,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经营管理目标关键环节和主要问题,确定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审计业务,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促进组织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善于从全局出发,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开展工作,内部审计的成效才能得以体现,内部审计也才能有为有位。

(四)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实现内审转型,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根本途径。审计是手段,为加强组织管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服务才是目的。只有坚持从大局着眼,从微观入手,围绕不同时期部门单位的要求,适时进行内审转型,为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工作深入发展服务,在审计过程中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促进部门单位不断规范财务行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才能使审计工作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决定了内部审计必须不断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努力探索为改革发展服务的新途径,并在这种服务中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一支适合内审工作需要的内审队伍,是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础。内部审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复合型工作,人员的素质十分重要。全省各级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立业之本,坚持从严管理内审队伍,狠抓教育培训、作风锤炼、文化建设,使内部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知识结构、职业技能、敬业精神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内审队伍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全省内部审计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六)坚持调查研究,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是加强内部审计管理的有效方法。多年来,省厅分管领导和协会的同志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内审工作开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发掘、培育、推广典型工作作为内审指导工作的重点,取得了明显的实效。1995至20*年,全省先后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推出内部审计先进典型90余个,通过组织召开典型经验交流现场会和内审“双先”表彰大会以及印发文件、书刊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推广先进经验。由于这些典型较好地展示了我省内审工作的发展趋势,起到了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作用,因而有力推动了全省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历史关键时期,对于内部审计也是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正如IIA新任主席钱伯斯所言,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内部审计职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内部审计应该充分认识审计工作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步伐,更好地体现时代性,促进审计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现代内部审计从本质上讲,应是国家社会经运行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从微观上讲应首先是部门单位、企业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根本目的是提供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保证其安全健康,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随着政府职能的明确与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必然成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渗透于内部管理的各方面、经济活动的各环节。现代内部审计不仅仅是现实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和价值增值的促导者。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就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把维护本单位的合法利益、完善管理、实现价值增值,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把提高审计能力、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作为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积极探索“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的新模式,从传统财务审计为主向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并重转变,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在维护财务收支、会计核算准确恰当基础上,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在提高政府部门效能、推进企事业组织战略目标、有效执行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经营计划、有效防范各项风险等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开拓创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拓的精神,更加开放的姿态,去审视和开展我们的工作,创新内部审计内容和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要突出全面性。就是要从片面地、狭隘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中跳出来,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去认识、分析和评判审计对象的行为。不但要注意发现问题,而且要善于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但要关注个性的问题,而且要从个性问题中归纳、提炼出共性问题;不但要注意关注个体而且要把握整体;不但要查出问题,而且要注意挖掘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予以总结推广,发挥示范作用。二是要突出动态性。就是要改变静态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工作中更加注意对审计对象行为的跟踪和监督。根据审计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和资金运行的关键环节,选择恰当时点介入,力求最佳效果,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要注意运用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同一个审计对象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内在的趋势性、规律性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要突出绩效性。积极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在关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将绩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拓展管理审计领域。四是要突出宏观性。自觉地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做到从宏观全局着眼,自微观项目入手,分析解决问题。五是要突出建设性。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通过监督,达到规范、完整、提高的目的;要处理好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关系,在批判的基础上实现建设的目标。要在治标的同时,在治本上下功夫,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辩证的分析,及时地向部门单位的领导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发挥好内部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逐步实现由单纯监督检查的保护性职能向与咨询服务的建设性职能并重转变。

新审计法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一、抓学习,促使《审计准则》的掌握和运用

(一)积极学习新准则,做到融会贯通。新准则颁布后,我们坚持以派出学、集中学和交流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审计人员对新准则的理解和贯通运用。首先是外出培训学习。我局选派一名副局长参加省厅举办的新准则培训学习班,通过其对新准则的理解和掌握,再由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大家进行讲解培训,使审计人员真正能够对新准则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是集中学习。我局把新准则的学习作为每周必学的一项任务,一方面组织大家集中学习,逐条对照讲解,深刻领会,吃得透、拿得准,应用中得心应手。另一方面给大家留出一定时间自学,要求每个职工针对学习和培训写出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经常检查,真正把学习新准则这一项任务落到实处。第三是采取交流学习。在掌握新准则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大家定期不定期开展互动式学习交流,同时积极邀请上级机关来我局指导讲解,并针对修订后的审计准则的新规定、新要求、新变化,认真查找当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正不符合新准则要求的习惯做法,充分发挥新审计准则在规范和指导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大力宣传新准则,营造良好的外部审计环境。去年我局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准则。一是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展板等形式,扩大新准则的影响面。二是局机关自费订购了新审计准则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的学习手册和传单,通过“12.4”法制宣传日等形式,发放到社会和单位。三是利用审计项目进点会、座谈会和现场审计等机会,向被审计单位和财务人员、内审人员细心宣传讲解新审计准则,通过以上形式,取得了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为依法审计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认真贯彻新准则,指导实际审计工作。一是围绕新准则中的新精神,新内涵,规范审计业务流程,搞好新旧衔接,进一步完善了审计项目的审计流程、审计组审计报告批准征求意见流程、临时交办或委托审计项目安排通知单流程。二是落实了审计项目 “两级复核,一级审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了审理操作规范,统一了调查了解记录、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审计组采纳被审计单位意见表、审理意见书等审计业务文书格式,全面推行了审计业务审理制度。三是根据新准则废止的审计准则和规定目录,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对梳理出与新准则相冲突的规章制度和文件,进行重新修订,确保审计监督依法、公开、透明。

二、抓质量,大力提升审计业务水平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我局一直以来,把审计机关“人、法、技”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审计质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一)重视交流和培训,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审计质量。面对基层审计机关每年业务量大,审计人员不足的客观情况,局里采取了选派优秀审计人员外出取经、回来传播的方式,每年安排几名业务骨干,先出去培训,回来后集中辅导其他审计人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积极争取“以审代培”名额,通过让我县审计人员参与上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现场共同作业,吸收和借鉴先进的审计工作经验和方法,进而带动全局职工提高业务技能。另外,踊跃参加省厅市局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注重培训技术方法和计算机辅助等审计技能,增强审计人员的实战能力,并一点带面,以个别带全体,整体推进审计质量上台阶。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中,借助聘请有关专家参与审计的机会,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向专家学习和请教,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

新审计法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渖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

审计署前审计长李金华曾说,在网络经济时代,如果不搞计算机审计,将会失去审计资格。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计算机审计技能。计算机审计系统的创新包括审计理论创新、审计技术的创新等,其核心是审计观念、审计思维方式的创新。

一、审计理念的创新

(一)培养前瞻性的思维观念

审计工作的创新,在于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创新的根本在于审计理念的更新。审计人员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用超前的眼光把握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从中产生新的思想,发现新规律,寻求新办法,拓宽思维空间,把审计监督寓于管理和服务之中。

(二)强化审计监督理念

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使得网上交易非常普遍,且经济交易、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对这些无形化的网络会计实体进行适时监督。通过网络审计可改变事后审计而成为事前、事中、事后紧密结合一体的审计方式,变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大大增强审计的及时性。审计人员借助强大的网络系统,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和电子报表实施远程的在线的审计抽样和审计测试,保证审计监督作业的即时性、连续性和经常性。加强审计监督的力度,以制度来约束企业的管理者和各个岗位。

(三)树立“审出效益,审出水平”的审计新理念

计算机系统下的审计工作,不是仅限于财务,还有销售、采购、存货、人力资源等各子系统,而上述各子系统之间紧密相连。只有树立全面审计的观念,才能真正做好计算机系统下的审计工作。通过对会计电子系统的查漏补缺,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的其他环节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在财务收支方面不固守于“审会计”,而是“审效益”的创新审计理念,充分关注财务部门每一项财务收支及其活动在经济上的节约,投入产出的效率和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通过审计,审出效益,审出水平。

(四)对审计权利的依法设定

审计监督权必须依法设定,审计监督权的边界由法律确定,这是法治的必然要求。不能因为行使审计监督权而侵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权力容易导致腐败,必须接受监督,所以,审计署党组决定在审计系统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引入外部检查是英明之举。

二、审计队伍自身修养的创新

(一)多种途径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才

审计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由于计算机审计涉及到多学科,大多数企业的现有人员仅仅具备的是某一方面的技能,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开展计算机审计需要一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又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目前审计署干部培训中心开展的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堵养及与之相关的在审计人员中进行的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工作,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现实需要。由于计算机系统和会计准则也在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审计部门应该通过内部交流,外部培训,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审计人才。

(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在手工会计核算情况下,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各种审核检的方法,就可达到目的。然而在会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审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来达到审计目的,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系统评审技术,对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敏锐性,只有具有专业素质和多学科背景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好审计工作。

三、审计内容的创新

(一)了解计算机审计内容

1993年9月1日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9号《审计署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第二、三条明确指出:凡使用计算机处理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有权使用计算机技术,依法独立对其计算机财务系统进行审计监督。计算机审计的内容包括:第一,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和软件控制技术;第二,记录在各载体上的数据资料,包括纸性、电磁性的凭证、账簿、报表等;第三,应用软件及其技术档案,包括各种管理财政、财务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信息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由于审计的目的不同,审计的内容也不相同。网络技术的应用给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等。

(二)不断完善审计内容

在计算机审计软件应用下,随着凭证、账簿等纸质载体的消失,以及计算机系统本身强大的核对、检查和内部控制功能,除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还需要由人来监盘实物库存、实地观察物资的流动及其记录外,传统意义上的查账已无存在的必要。

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管理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制度、计算机操作制度、硬软件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文档控制、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的控制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来确定对计算会计信息系统结果的信赖程度,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情况的分析和主要财务、业务指标的计算分析,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对系统开发的审计是事前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方面要检查系统的开发活动是否可行与恰当,系统的开发方法是否科学先进

和合理;另一方面还要检查开发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必要的审计线索,以及这些审计线索是否规范;对系统应用程序进行审计,一是要对嵌入应用程序中的控制措施进行测试,看其是否按设计要求在系统运行中起作用,即测试应用控制系统的符合性;二是通过检查程序运算和逻辑的正确性达到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对系统数据文件进行审计,一方面是对数据文件进行实质性测试,即对各会计账户余额、发生额直接进行检查,同时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审核,另一方面是通过对系统数据文件的审计,测试一般控制措施和应用控制措施的符合性。再者,审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方便地获取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文件,通过必要的数据转换,使其成为审计人员可识别的数据文件形式,再进行各种数据的重新组合和处理,以达到审计目的。

四、审计方法的创新

审计方法的采用主要取决于审计的内容,对不同的审计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由于审计对象的多样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各成体系,审计方法也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最常用的审计方法有筛选法:如按某关键字查、按满足逻辑条件查、按设定的金额条件查、按时间条件查等,计算机会很快将符合条件的信息筛选出来;比较法: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之间本身具有的关联性,对被审计单位不同性质的关联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法:有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不能够直接比对,但可以用一定的计算关系式、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来审核其真实、合规性;分析法:审计人员只需要提出思路,编写适当程序,就可以对电子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分析以及编程判断法等。审计方法从会计电算化角度考虑主要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和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既有计算机数据,也有纸质的账册、凭证。内审时,由于经营情况比较熟悉,可以采用计算机抽样或者建立数据模型来辅助审计,找到审计的关键点和线索。通过计算机的海量搜寻,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从而可以抽取足够多的样本。还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会计方法、控制方法等多学科来交叉进行,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审计程序的创新

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审计程序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审计程序主要审计会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软件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

(一)计算机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计算机条件下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4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调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计算机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惯生发表意见,做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异议和复审阶段,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计算机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相关期刊更多

新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理工大学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新疆审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计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计学会

临床心身疾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