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审计法

新审计法范文精选

新审计法

新审计法范文第1篇

一、创新审计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管理,优化审计资源

审计署在《20*至2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改进审计计划管理,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增强计划的科学性。该局在审计项目和进度控制管理工作中,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具体措施。一是在深入调研和认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实行总计划指导下的分项目计划,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按照重要程度,时间紧慢,人员状况等再做出阶段性安排,分批下达项目计划。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及要求等,使审计计划管理渗透在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补充完善等各个环节。二是严格项目进度控制,为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制定了《*区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办法》,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按照被审计单位资金量和历年审计所投入的时间、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审计项目所需工作日,编制经费预算,降低了审计成本,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工作。三是完善审计项目立项评审办法。成立审计项目立项评审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年初对当年审计项目计划(草案)从立项的依据、内容、重点、措施、方法、人员安排、工作进度等环节,围绕项目计划的重点是否放在使用财政资金多、有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多的部门;是否放在管理和使用重点专项资金的部门;是否放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多、具有罚没职权的行政执法机关;是否放在财政资金投入较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否放在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是否放在以前年度审计中发现问题较多、且屡查屡犯的部门单位;计划是否告诉审计人员做什么、何时做、由谁做、何地做、以及如何做等问题;计划管理部门是否参与计划的组织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审。年底对项目计划运行结果进行考核,总结经验和不足,增强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改进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委托办法,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为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该局提请*区人民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规范项目建设资金审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凡需审计的投资项目,均由项目管理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结束竣工决算后5日内,向审计机关上报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及有关文件资料,同时,提出项目审计建议,对于不按规定及时进行竣工决算、提请审计的项目,审计机关可以不安排审计,其责任由相关单位自负。避免了以前那种项目验收要求提交审计报告时才报请政府临时委托审计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因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审计机关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减少审计风险。

三、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

一是结合《审计法》、《*区审计监督条例》和*区的实际情况,草拟了《固原市*区审计监督办法》,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报请*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下发施行。该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监督职责;审计监督权限;审计监督程序;法律责任等内容,为地方审计机关更好开展监督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与*区人民检察院、*区纪委监察局、固原市公安局*区分局联合出台违法违纪事项和案件协调移送工作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加大了联合查处经济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三是结合*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审计结果备案报告制度》《国家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操作规程(试行)》《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暂行办法》。四是完善了*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事项评价办法(试行)》,包括评价范围、内容、原则、方法、界线等,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行为。五是根据“八不准”审计纪律,结合*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区审计局关于执行审计纪律的规定》,并报经*区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批准执行。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纪律的依据、内容、督察、责任追究、经费包干标准等,并在审计工作中严格执行,促进了廉洁从审,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六是结合实际出台了《审计目标责任制度》、《审计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追究追偿制度》、《审计机关考勤公休办法》《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股室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补充完善了20项党建方面的职责、制度,制作了桌牌、胸牌,公布了审计职责、权限、服务承诺制度等,使审计业务等各项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七是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成立了民主理财领导小组,实行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双签”审批制度,重大项目开支,由民主理财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定。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四、加强审计干部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按照岗位职责要求,不仅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办法,学习《审计法》、《*区审计监督条例》、《公务员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审计署第5、6号令等法律法规。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一是聘请区审计厅计算机中心资深人员,来固原举办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班,我局全体人员积极参加培训;二是先后送出去7人(次)分别参加区审计厅综合知识培训、经济责任审计培训、农业环保资金效益审计培训、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培训、第三届会计知识大赛培训等;三是积极参加*区法制局组织的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公务员公共管理能力培训、冬春季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建立了培训档案,进一步提高了审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

五、开展效能监察,促进审计人员执法执纪

按照区审计厅和*区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要求,该局及时研究制定了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内容、范围、职责等,并在11月份,组织人力从审计项目、内部管理、审计执法执纪、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了监察工作。从监察结果来看,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依法审计,廉洁从审,没有吃拿卡要等行为,各股室负责人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内部管理严谨,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六、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拓展“三个延伸”的内涵

在新一届班子领导的积极争取下,在区审计厅、固原市审计局和*区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但搬迁了新的办公场所,而且更换了办公桌椅,增加了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购置了党建用电视机和dvd机等,改善了办公条件。积极开展审计质量标兵、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和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开展演讲、书画、摄影等项活动,创建“平安模范单位”“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做到文明执法。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利用重要节日,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达到占领主战场、弘扬主旋律的目的。同时,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力武器,常抓不懈。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三线”延伸的内涵,做到“三必访”、“三必谈”,即:职工休病假三天以上必访、职工家庭发生重大困难或纠纷时必访、职工直系亲属去世时必访。职工工作变动时必谈、职工思想波动时必谈、职工奖惩时必谈,使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局机关被区委、人民政府授予县级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到区审计厅的赞扬和肯定。

七、加大审计成果的转化,较好地宣传了审计工作

新审计法范文第2篇

一、创新审计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管理,优化审计资源

审计署在《20*至2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改进审计计划管理,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增强计划的科学性。该局在审计项目和进度控制管理工作中,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具体措施。一是在深入调研和认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原州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实行总计划指导下的分项目计划,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按照重要程度,时间紧慢,人员状况等再做出阶段性安排,分批下达项目计划。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及要求等,使审计计划管理渗透在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补充完善等各个环节。二是严格项目进度控制,为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制定了《原州区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办法》,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按照被审计单位资金量和历年审计所投入的时间、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审计项目所需工作日,编制经费预算,降低了审计成本,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工作。三是完善审计项目立项评审办法。成立审计项目立项评审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年初对当年审计项目计划(草案)从立项的依据、内容、重点、措施、方法、人员安排、工作进度等环节,围绕项目计划的重点是否放在使用财政资金多、有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多的部门;是否放在管理和使用重点专项资金的部门;是否放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多、具有罚没职权的行政执法机关;是否放在财政资金投入较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否放在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是否放在以前年度审计中发现问题较多、且屡查屡犯的部门单位;计划是否告诉审计人员做什么、何时做、由谁做、何地做、以及如何做等问题;计划管理部门是否参与计划的组织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审。年底对项目计划运行结果进行考核,总结经验和不足,增强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改进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委托办法,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为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该局提请原州区人民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规范项目建设资金审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凡需审计的投资项目,均由项目管理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结束竣工决算后5日内,向审计机关上报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及有关文件资料,同时,提出项目审计建议,对于不按规定及时进行竣工决算、提请审计的项目,审计机关可以不安排审计,其责任由相关单位自负。避免了以前那种项目验收要求提交审计报告时才报请政府临时委托审计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因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审计机关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减少审计风险。

三、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

一是结合《审计法》、《*回族区审计监督条例》和原州区的实际情况,草拟了《固原市原州区审计监督办法》,经原州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报请原州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下发施行。该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监督职责;审计监督权限;审计监督程序;法律责任等内容,为地方审计机关更好开展监督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与原州区人民检察院、原州区纪委监察局、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联合出台违法违纪事项和案件协调移送工作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加大了联合查处经济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三是结合原州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审计结果备案报告制度》《国家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操作规程(试行)》《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暂行办法》。四是完善了原州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事项评价办法(试行)》,包括评价范围、内容、原则、方法、界线等,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行为。五是根据“八不准”审计纪律,结合原州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原州区审计局关于执行审计纪律的规定》,并报经原州区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批准执行。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纪律的依据、内容、督察、责任追究、经费包干标准等,并在审计工作中严格执行,促进了廉洁从审,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六是结合实际出台了《审计目标责任制度》、《审计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追究追偿制度》、《审计机关考勤公休办法》《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股室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补充完善了20项党建方面的职责、制度,制作了桌牌、胸牌,公布了审计职责、权限、服务承诺制度等,使审计业务等各项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七是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成立了民主理财领导小组,实行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双签”审批制度,重大项目开支,由民主理财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定。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四、加强审计干部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按照岗位职责要求,不仅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办法,学习《审计法》、《*回族区审计监督条例》、《公务员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审计署第5、6号令等法律法规。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一是聘请区审计厅计算机中心资深人员,来固原举办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班,我局全体人员积极参加培训;二是先后送出去7人(次)分别参加区审计厅综合知识培训、经济责任审计培训、农业环保资金效益审计培训、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培训、第三届会计知识大赛培训等;三是积极参加原州区法制局组织的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公务员公共管理能力培训、冬春季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建立了培训档案,进一步提高了审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

五、开展效能监察,促进审计人员执法执纪

按照区审计厅和原州区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要求,该局及时研究制定了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内容、范围、职责等,并在11月份,组织人力从审计项目、内部管理、审计执法执纪、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了监察工作。从监察结果来看,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依法审计,廉洁从审,没有吃拿卡要等行为,各股室负责人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内部管理严谨,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六、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拓展“三个延伸”的内涵

在新一届班子领导的积极争取下,在区审计厅、固原市审计局和原州区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但搬迁了新的办公场所,而且更换了办公桌椅,增加了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购置了党建用电视机和DVD机等,改善了办公条件。积极开展审计质量标兵、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和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开展演讲、书画、摄影等项活动,创建“平安模范单位”“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做到文明执法。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利用重要节日,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达到占领主战场、弘扬主旋律的目的。同时,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力武器,常抓不懈。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三线”延伸的内涵,做到“三必访”、“三必谈”,即:职工休病假三天以上必访、职工家庭发生重大困难或纠纷时必访、职工直系亲属去世时必访。职工工作变动时必谈、职工思想波动时必谈、职工奖惩时必谈,使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局机关被区委、人民政府授予县级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到区审计厅的赞扬和肯定。

七、加大审计成果的转化,较好地宣传了审计工作

新审计法范文第3篇

为贯彻省、市审计信息工作现场会精神,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科学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提高我局计算机审计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推进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更好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

按照阜阳市审计局的规划要求,结合本局实际,以计算机辅助审计、办公自动化和审计网站建设为三大目标,全面推进我局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计算机审计得到广泛运用。要不断拓展与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的计算机审计,探索联网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研究制订计算机审计的标准与规范,努力将审计信息化建设转化为现实的审计生产力。全面推广应用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扩大Excel、Access、SOL-Server等通用软件在审计实施中的应用范围。

(二)局域网工程得到整体规范。按照审计署办公厅《地市县区审计机关局域网工程建设指导书》的指导方案要求,完成调整好布线系统,为建立审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各种信息服务平台打下硬件基础。

(三)机关门户网站得到全面升级。要对现有审计网站进行完善,提高网站的实用性、指导性作用,把“*审计网”办成宣传我县审计工作成果的宣传园地,办成广大审计工作者和财经工作者的学习园地、交流园地。

(四)推进本局内网办公系统的应用,推进办公自动化。本局事务性公文除存档所需纸质文件外,各股室之间资料传递、共享通过本局内网办公系统或外网“网站公告”实现(机密文件除外)。

二、保证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

为保证上述三个目标的实现,今年我局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完善奖惩,具体有五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成立计算机审计课题小组,重点是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应用的研究交流,同时大力鼓励全体业务人员的创新和学习。

(二)加大经费投入。安装无线路由器,实现全局机关无线上网,为各股室添置小型激光打印机,为信息办添置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硬件。购买投资审计软件及审计法规库。

(三)完善奖惩机制。要对在计算机审计领域做出成绩,如通过计算机国家等级考试、开发出有实用价值软件、计算机审计案例入选省厅和审计署典型案例集、与被审计单位实现联网等的审计人员给予必要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在外出学习培训、电脑配备和更新上优先考虑,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调动审计人员的内在潜能和工作激情。

为满足审计管理系统的需要,保证AO电子档案管理,全局各类业务和通用公文的起草、审计档案的归集从元月起实现电子化。各科室的公文、审计档案的电子文本由股长或主审负责归集,年底前统一送综合股。无法提供者取消评奖资格。

(四)强化人才培养。立足于审计系统内部,培养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坚持自学为主、业余学习为主,以考试促培训,以培训促应用,采取办培训班、选送优秀审计人员进修,大力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要抓好全员普及培训,抓好中坚力量培训,使每个股室至少有一名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并能组织指导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

新审计法范文第4篇

随着国家审计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化,一个现实而又急迫的问题摆在每一个审计人的面前:国家审计如何应对变革的挑战?又如何抓住变革所赋予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应改变传统的审计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树立全新的审计理念,塑造先进的审计文化,以科学的发展观重新审视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拓展国家审计的作用。

一、审计文化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内在动力

审计文化是指国家审计在其组织职能的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风格和环境的总称,它包括了国家审计的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远景规划和目标,审计人员的精神境界和作风等。审计文化是一个集合,它是国家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外在反映。从心理学和治理学的角度而言,审计文化的形成既能够在国家审计自身机体内创造良好的气氛,从观念、精神和无意识层次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使国家审计具有一种不断创新的能力和凝聚力,又能够在国家审计自身机体外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国家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国家审计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对于正值变革和发展时期的国家审计而言,塑造何种审计文化,倡导何种审计理念,形成何种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审计人员所具有何种的精神境界和表现出何种工作作风,将决定国家审计能否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能否有效发挥其在国家政治经济建造中独特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树立建造性审计的价值理念,不断寻求国家审计发展的增长点

价值理念是指导组织行为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和信条,其所决定的是:什么事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是重要的?我们信奉什么?怎样行动?一个组织所确定的各种政策,所进行的各种决策,所采取行动的方法和方式,都将受到组织所具有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的束缚和影响,也都是组织所具有的价值理念的外在表现。因此,国家审计机关确定怎样的价值理念,将牵系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一个科学的价值理念,将牵引着国家审计在纷繁复杂的审计环境中正确把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从而有效实现国家审计职能。

国家审计的主旨在于经济监督,而传统的国家审计的价值理念,将监督主要理解为是对问题的揭露和查处。这种揭露问题的审计价值理念深深植根于审计人的头脑中,并深深影响着审计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反观国家审计环境变化后国家审计所取得的成果效应,披露被审计事项所存在的问题仍是国家审计成果的主流,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微观经济单位有效运行具有积极影响力的成果仍是很少;反观国家审计环境变化后国家审计职能的深化和扩大的程度,不能不承认国家审计的职能范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调解。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在我们潜意识存在的旧有的审计价值理念自觉和不自觉的影响我们对新事物的判定。而笔者认为:第一,监督本身的语言含义包含了两个层次:一是对实际情况的查看,二是督促所查看的事情的有效运转。前者是一种原始的监督,后者则是高层次的监督。第二,监督层次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毕竟确立怎样的审计价值理念,非依个人的主观臆断,而要依据客观现实的要求。我们不否认传统的审计价值理念在国家审计发展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国家审计所面临的现实是新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就审计对象而言,其运行的策略、行为方式及成长需求已发生了变化,我们假如仍旧以旧有的审计价值理念去审视审计对象,必然会引发审计风险,必然使审计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就审计需求而言,国家审计仅仅通过反映事实的发展过程来实现对经济的监督作用已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审计价值的期望。因此,在新的变革条件下,适时提升审计监督层次,树立建造性审计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

建造性审计的价值理念的内涵在于强调监督的效率性和价值性,强调对制度的依赖审查。以发展和经济效益为依托,对被审计事物的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使其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法定的框架内有序运行。通过审计既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又提高资源利用者的治理水平。建造性审计价值理念的确立:一有助于国家审计职能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审计,可以拓宽审计人的视野,不断寻求国家审计能够发挥作用的增长点。只要能够促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有效和最优,能够加强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能够提高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国家审计就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及时扩大审计领域,深化审计职能。二有助于国家审计调解好与外部的关系。国家审计的功能实现,不能不依赖于同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配合,而审计外部环境的优化,首先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与环境发展的认同。假如我们在审计中能够贯彻建造性审计的价值理念,那么,审计证据的取得,审计所应取得的相应的配合等将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而大大降低审计风险。

(二)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效益性出发实现国家审计的功能

在传统的国家审计思维模式中,真实性历来被认为是审计的一个基本目标。但是国家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其更多肩负的是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政府经济行为有效性的一种评价和监督,应将效益性(效益性应是经济、效率、效果和环境的总称)作为国家审计的终极目的。在实施国家审计时,真实性只是实施审计的一个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在证据取得上获得客观真实的结果,才能谈的上对经济政策及法律法规,对一定的经济行为的有效评价和监督。当一定的审计事实被确认为是真实的条件下,合法性的审查是必须的。国家审计作为一个经济监督部门,应强调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即“效益-真实-合法-效益”,在确定了被审计标的是合法或违法的条件下,考察这种合法或违法产生的经济效果如何,通过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从而为政府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动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三)提倡人性化的审计方式,促进国家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新的审计文化的一个外在的表现在于强调实施国家审计时应以人为根本,更多体现一切为了发展的人性化工作模式。组织是人的聚合体,因此谋求和实现组织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性。

(四)营造国家审计人员的高尚境界,实现国家审计的发展

人需要一种精神,一个组织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国家审计机关应该确立一种忘我奉献,一切为了国家审计,一切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工作精神。国家审计精神的塑造能够为国家审计在日益复杂和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和保障,能够把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国家审计所确定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中来,使审计人员同心协力,自觉地为实现目标而团结奋斗。

(五)创建学习型的机关组织,实现国家审计发展的战略认同

国家审计发展的一个制约性因素,在于广大的审计人员在理念上对所确定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取向的一种认同感。而认同感来源于人员本身对环境变化的知晓和理解,因此,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并不是一种简朴的知识学习和了解,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只有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寻求发展,才能获得国家审计发展战略的组织整体认同。

二、用建造性审计价值理念审视国家审计发展

国家审计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于国家审计职能的定位。国家审计职能的定位要解决的是国家审计的战略发展,国家审计在国家政治经济建造中的地位问题。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基点在于以建造性审计理念拓宽视野,既立足与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又放眼全球的经济发展动态,既要注重同其他种类监督形式的调解,又要彰显国家审计的个性。

(一)不断变迁的政治经济环境要求国家审计必须依据现实,放眼未来,有所突破

第一,我国现存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我们的法律和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完善,其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能达到优化,在我国尚存在对法律及政策效率进行监督的空白,而审计可以依赖其所独有的专门的经济监督职能,通过对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监督和评价,添补空白。

第二,随着政府求真务实理念的贯彻,公共治理能力的提高,决策透明度的加强,依法行政力度的加大,需要我们反思国家审计应该在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有怎样的作为。

第三,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动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有序流动,而资源的有限性及利用的风险性,要求人类关注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对资源利用所产生的风险系数。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在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对西方价值观和市场经济力量的渗透,面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信息高速传播,国家的经济安全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国家审计作为国家唯一的专司经济监督部门,应该在其履行职能的同时建立起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防火墙。

(二)要正确认识国家审计在国家的权力监督体系中的地位,注重自身特点,不能混淆权力界限

新审计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作为增加企业价值和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监督渠道显得愈发重要。国有企业要深化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切实发挥内部审计控风险、防流失、强治理作用。

一、新时期对内部审计提出变革要求

新时期,党和国家从改革发展大局出发,与时俱进地完善修订了内部审计工作法规制度,将内部审计工作推到空前的地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肩负更重责任和使命,内部审计要促进企业强化内控管理、合规决策、风险管控,服务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方向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了“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十四五”审计规划指出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1],指明了审计工作政治方向。内部审计要在战略规划、重大决策及风险防控等维度发挥监督作用。企业要加强党的领导在内部审计中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2]。

(二)推动转型发展,构建新时期审计工作格局新发展阶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国有企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主体,肩负更加艰巨的政治任务。新的使命担当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坚持经济活动审计与风险管控、内部控制审计并重,同时帮助国有企业防范与控制风险,改进经营管理绩效,从审计监督向服务建议转变,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重点突出、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

二、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新时期审计变革要求不相适应

(一)运行机制体制与新时期变革要求存在差距在重年度考核轻长远考核的体制下,国有企业往往忽视了远景目标和长远规划。就内部审计来说,当前国有企业未结合内部审计新要求,构建内部审计工作体系[3]。部分企业缺乏顶层设计,内部体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审计形式主义严重;部分企业没有设立总审计师,审计机构地位低于业务、财务等执行部门;部分企业未成立审计委员会,决策机构对审计工作的管理指导不够,内部审计权威性不足。

(二)新时期内部审计职能未能得到全面发挥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固有模式,以查漏防弊和规范经济行为为主,对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决策部署、企业战略决策审计开展不够,对企业通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监督不够,未将内部审计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抓手,审计触角向管理、制度、决策等领域拓展不够。

(三)审计技术手段不能满足新时期审计发展需求因国有企业的“国有”属性,国家对国有企业审计较多较严,使得国有企业过多依赖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改革推进不够,审计质量提升不明显,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和先进审计方法使用相对比较滞后,审计人员仍然习惯用固有思维和传统方法开展审计,对于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的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和关联分析、静态与动态兼顾、现场与远程审计交叉的模式[4],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四)新时期审计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亟待提升关于审计效率和质量提升,审计人员是关键。审计人员在必要的财务会计知识背景基础上,还需要熟练掌握法律、税务、金融、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并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游刃有余。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存在复合型人才较少和高层次人才匮乏、人力资源配备不足、人员知识结构不全面、人员技能增长滞后于内外部环境变化等问题,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变革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新时期内部审计制度体系1.建立健全审计体制的“上层建筑”按照国务院和审计署的要求,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构建好内部审计顶层设计,强化职能定位,提升审计权威性;发挥总审计师的审计统领作用,完善经常性审计决策机制,将审计发现问题与相应建议提交决策层审议,充分征询各相关部门的研究落实意见,强化审计问题整改执行力,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2.切实强化审计委员会“指挥棒”作用审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代表董事会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监督财务行为,审查内控制度,评估经营风险。审计委员会具体指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把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到决策层面。审计委员会由外部董事组成,能够站在客观角度看待和处理企业存在的问题,在执行董事会决策和监督经理层经营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委员会要立足决策管理和协调服务,通过督促审计制度执行、审计计划实施、审计重点落实,提升审计公信度和服务满意度,进而提升审计工作成效。3.构建完善内部审计体系“金字塔”结构国有企业普遍具有业务量多、经营规模大、子分公司庞杂的特点,仅仅通过集团总部来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根据自身组织架构和组织层级,创建集团总部统一领导、各级审计机构分工负责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金字塔”结构,建立内部审计的“树型”体系;推动所属二级子公司及三级重要子公司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监督本级和下一级经营管理工作;建立审计人力资源应用数据库,在确保各自审计任务完成的同时,合理调配审计资源,在集团公司内部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二)推动新时期内部审计转型发展1.从审计监督评价向服务建议转变新时期内部审计相关制度的修订和颁布,明确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从服务的角度为企业提供提质增效的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工作要为发展大局服务,摒弃“挑毛病、找问题”的弊端,秉持“治已病、防未病”的初衷,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审计人员要利用审计工作经验和审计综合知识,从战略管理和健康发展角度,以经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为重点,提供优质高效的审计服务。2.从专业审计向内部“大监督”机制转变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对风险防控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仅凭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已不能满足管理需求,构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势在必行。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大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合力,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迫切需要。国有企业要在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构建内部“大监督”格局,加强内部审计与党委巡视巡察、纪检监督、监事会、法务风控、内部控制、组织人事、财务管理内部监督协同配合,有效利用内部资源,提升监督效能。

(三)开展新时期内部审计审前研究1.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变化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重大政策方针调整和变化,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掌握经济会议精神,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路灯和风向标,贯穿于审计项目全过程;在审计项目前端,重点研究审计目标、相关政策、重点法规、审计要点、实施方案等的制定工作。2.吃透行业领域最新法律法规审计工作的根本是依法依规开展审计监督,吃透法律法规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党和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各行各业不断颁布新的标准,如果审计人员没有及时跟进,摸准吃透法律法规更新变化和推陈出新,那么内部审计工作就不能与时俱进,得出的审计结论可能不够准确,权威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各行业各领域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研究,掌握和吃透各行各业法律法规,为依法依规审计打下坚实基础。3.摸清审计对象经营管理现状审计人员要研究摸透审计对象,把握审计对象制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以及决策层、管理层重大决策部署。在审计项目计划制定之初,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诊断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重点关注多发易发风险领域,切实把制度执行与风险导向理念结合起来。完善的审前准备需要获取充分的、真实的审计资料,审前准备可以远程开展也可通过现场开展,既可以是纸质资料也可以是电子资料,除涉及秘密或案件外,被审计对象应保证获取审计资料的充分性和真实性。

(四)提升新时期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1.聚焦内部审计主业主责国有企业要聚焦主业主责,确定审计重点工作。围绕国有企业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事项开展审计工作,审计重点要放在政策法规执行、内部控制建设、企业风险管控等方面,要向决策管理、制度执行、业务流程审计转变;要以决策是否科学、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责任是否明晰为审计重点,打破以财务收支为主的传统审计方法,逐步倾向于通过审计向管理要效益、向制度要效果;要重点关注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执行、风险防控机制与预警、重大投融资与收益、合作商管控与评价、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等重点领域,紧盯权力运行、资产处置、资金分配等重点事项,及时发现国有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风险隐患和制度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2.推动内部审计范围全覆盖国有企业要在确保内部审计重点任务基础上,坚持“应审尽审”原则,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以“重点突出、全面覆盖”为目标,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年度审计计划要充分考虑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方方面面,既要结合企业特点制定内部审计重点要点,也要拓展审计范围实现监督全覆盖;梳理审计事项清单,优化审计流程和程序,统筹审计人力资源,提升全覆盖效率。3.推进内部审计信息技术应用数字经济时代要求国有企业树立数字化审计理念,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动态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数字化审计模式,共享信息系统数据,广泛应用采集各种手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平台数据库,提高信息运用效率,提升审计质量。4.强化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内部审计始终是手段,目的是通过审计结果充分运用,强化内部审计的提质增效作用,提升国有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将审计整改结果与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全面查找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对审计揭示的典型性问题,加强研究、会商解决,避免同类问题积累,达到凡审必改的效果;坚持以点带面,通过一个问题规范一个方面工作,放大整改效应,扩大整改效果。

(五)强化新时期内部审计队伍建设1.加强专业人才能力建设审计工作是经验累积型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的丰富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国有企业要立足于改革发展要求和经营实际,结合审计计划和规划,通过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继续教育、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精通业务、熟悉管理、触类旁通的专业审计人才;吸收法律法务、工商管理、工程造价、建设管理等专业人才,丰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打造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队伍,建立德才兼备、敢于担当的内部审计队伍[5]。2.借助中介机构充实审计力量在现有的内部审计资源无法满足内审目标要求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可将部分内审项目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对政策法规和会计、审计准则,以及对财务审计、税务法律、风险防控、内部控制、资产评估等业务比较熟悉,且其审计对象涉及不同行业,解决过各种难题,审计人员有经验丰富、知识全面、信息渠道广泛的优势,能够给出合理客观评价,提出更为专业、全面、有效的审计建议,促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加适应新时期要求,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通.试论“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强国有集团企业内部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21(8):26-29.

[2]陈艳娇,许佳玥.新时代强化国有企业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1(4):11-16.

[3]赵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0(6):134-135.

[4]郭向勇.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实践与发展分析[J].现代商业,2021(31):166-168.

相关栏目更多

新审计法

相关期刊更多

新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理工大学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新疆审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计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计学会

临床心身疾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