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健康管理;高危人群;体质指数;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b)-0162-03

近年来,随着生活行为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口腔疾病等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1-2]。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主要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健康与疾病的风险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促使管理对象减少危险因素,改善健康。本研究于2010年11月开始采用北京中新惠尔公司的管理软件对研究对象开展膳食与运动量化管理,为期1年,根据研究组量化管理前后体检指标、膳食及运动习惯评估分数的变化情况和研究组与对照组体检指标的比较结果,评估这种膳食及运动量化管理模式的效果,进一步探索促进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适宜技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南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辖内常住居民中年龄在45~69岁,且未进行药物治疗的400例慢性病高危人群为干预调查研究对象。

高危人群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①收缩压为13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介于85~89 mm Hg;②体质指数(BMI)≥24 kg/m2;③吸烟;④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⑤空腹血糖为6.1~7.0 mmol/L;⑥总胆固醇为5.2~6.2 mmol/L和(或)三酰甘油升高(≥250 mg/dl,即2.75 mmol/L)。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且组间对象的年龄、性别、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及饮食结构、运动情况、吸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象接受膳食与运动量化管理;对照组对象继续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

1.2.2 研究组管理方法

1.2.2.1 膳食量化管理方法 研究对象通过管理软件平台填写膳食日记,管理软件即可将每次膳食日记记录的食物量转换成能量摄入量;每周填写2次(周三、周日各一次),连续4周后,管理软件即可出具一份膳食营养分析报告,包括详细的膳食营养分析(膳食总能量、膳食能量来源、餐次结构、膳食结构等)和膳食指导。

1.2.2.2 运动量化管理方法 研究对象通过管理软件平台填写运动日记,并佩戴康动运动能耗监测仪(简称:康动仪),监测每天运动消耗的能量,每周上传一次运动监测数据到互联网。

1.2.3 对照组管理方法

通过社区宣传咨询义诊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门诊就诊和家庭访视等途径,普及健康知识,每年随访一次,监测血压、血糖、体重及高危行为改变情况。

1.2.4 资料收集

1.2.4.1 膳食、运动资料 研究组:研究对象通过管理软件平台填写膳食和运动日记,每周上传运动监测数据。管理员通过互联网后台,每周查看膳食和运动日记、运动监测数据,每月查看并导出膳食及运动分析报告(包括平均每日能耗、达标天数、累计活动时间、累计能耗、脂肪消耗最佳步频)。对照组:分别于研究起点及1年后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通过问卷评估形式收集膳食及运动资料。

1.2.4.2 体格检查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在研究起点和1年后的2次体检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每次体检指标测定方法相同。体检数据由管理者统一录入管理软件。

1.2.5 效果评价

①饮食结构改善:管理前饮食结构不合理者管理后趋于合理。饮食结构改善率=管理后饮食结构改善的人数/研究组或对照组总人数×100%。②运动改善:管理前不运动或运动强度不够,管理后运动加强。运动改善率=管理后运动加强的人数/研究组或对照组总人数×100%。③BMI改善:管理前BMI≥24 kg/m2者在管理后BMI值下降。BMI改善率=管理后体重改善的人数/研究组或对照组总人数×100%。④腰围改善:管理前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者管理后有所下降。腰围改善率=管理后腰围改善的人数/研究组或对照组总人数×100%。⑤血压改善:管理前血压为130~139/85~89 mm Hg者管理后有所下降。血压改善率=管理后血压改善的人数/研究组或对照组总人数×100%。⑥血糖改善:管理前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者管理后有所下降。血糖改善率=管理后血糖改善的人数/研究组或对照组总人数×100%。⑦血脂改善:管理前总胆固醇水平或三酰甘油水平管理后有所下降。血脂改善率=管理后血脂改善的人数/研究组或对照组总人数×100%。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对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在教育制度上与重视度上海存在许多问题,在应试教育思想的灌输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忽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缺还没建设还没得到完善的建设。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重要,对知道学生行为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课程理念。高中生处于特殊发展的时期,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这个时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重视,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起着引导性的作用,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对学生的日行为分析其心理健康程度,从而进行教导。如今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不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观念下,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教学无法灵活多变,课程相对形式化。

(二)心理教育教材亟待完善。心理健康教材五花八门,其内容设置上内容偏差较大,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其本质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但是教材内容多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脱离了本质,也就无法达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教学题材不能针对性的对学生性格、情操以及心理问题等方面做出明确判断,也就无法针对学生本质进行引导性教育,所以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题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从课时对比方面看,理论课与活动课的对比不甚合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学科,二者缺一不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大多学校在实践课课时分配问题上都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以体育课为例子,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课,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体育通常课时的分配极少。笔者认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应该作为一种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要设立活动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学学生造成压力,导致其教学效果让人堪忧。

二、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原则

1.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任何学科都是不可改变的,只有坚定学生为学习主题,教师对其进行辅助与引导式的教学才有利于教学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也是一样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正确引导教育,对学生个性、情操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教育,对于宽泛的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课程尽量简化。

2.情景教育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学活动,情景教学法不止一次被广大同仁提出,情景教学法对提升学习效率效果显著,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样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有效的学习情景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不同的教学情景很是重要,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心理问题,将其放置与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自己的心理因素,从而发现问题,与此同时,教学情境的构件,也相对风戽了传统的心理课程,对于优化课程检测起着重要的作用。

3.活动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周期长的特点,需要长期的教育与不断的引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现状,在课时分配上,加以调整,学生长期处于理论课的填鸭式教育中,难免心中会有负面情绪的产生,加之在课时比重上对于理论课方面的偏重,导致学生无法释放心中情绪,产生压抑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理论与活动结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有显著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讲,活动教学更能使他们放松身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程建设的举措

1.完善课程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体验性课程,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属性认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生的切身体验尤为重要。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使用不同的引导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心理因素摆在首要位置,基于有效的活动教学,在理论课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活动实践课程,让学生身心放松,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健康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

2.完善心理教材。上文中我们说到,以往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多为宽泛的理论性知识,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其实际作用并不明显,往往还会导致学把其当做一门枯燥无用的学科,所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一定要注意其实用性,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改变以往教材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泛论,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围绕学生核心问题,进行教材的编制,尤其要注意学生情感与人才方面的心理因素,将其在教材中体现。

3.完善课程设计。实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实际课程的设计中,要不断规划理论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讲,活动课程教学的开展,更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方式。

总结: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行业同仁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取代。与此同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需要跟随课改的步伐。现如今,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科学系统、切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双虎.学校心理教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7(08).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改善措施

目前在我国各高校体育招生人数均显示递增的趋势,势必在不同程度上会造成生员整体素质的降低,而在现有的每们体育课程教学课数相对减少的背景下,若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从体育人才素质培养的角度采取相关的改进措施,那么,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一些体育专业学生的身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本文以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心理健康为切入点,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的部分学生和江西各高校体育院系的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4472人次的问卷调查,发现高校部分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与培养新世纪体育人才的素质要求格格不入。势必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为我国培育二十一世纪体育教育、管理等新型人才服务。

一、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在对我国体育专业学生4472人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七种不良心理现象:其一,平均有46.7%的学生因文化成绩一般而逼迫报考体育专业,调查发现这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体育素质普遍不理想;在校学习期间,想自由放松的学生和只想考试过关的学生各占11.5%和15.8%,这反映了学生不求上进的不良心态;其二,平均有36%的学生在谈恋爱动机方面无主见;平均有26%的学生认为学习与恋爱一样重要;平均有57%的学生认为谈恋爱有促学习。从这三项比值中发现学生对恋爱和学习有着不确定性的矛盾心态。其三,平均有76%的学生迷恋或喜欢上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上网玩游戏,但也有极少数学生登入黄色网站看黄色图片或;平均有22%的学生认为迷恋上网有促学业的进步,但在一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访谈中发现,他们一致认为这类学生的绝大多数人学习成绩不理想。这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其四,平均有74%的学生在课中不能掌握高难动作时易产生焦虑情绪;平均有83%的学生因高难动作的学习不能掌握而遭到教师的批评时易产生不同程度的难过情绪。从这些结果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合理地捕捉学生的认识心理和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不同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五,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长期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容易使35%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竞争意识;其六,平均有14%的学生喜欢为人和气、教学有无方法无所谓的教师,只要考试能让他(她)过关就是好教师,为此,我访谈了11名从事体育专业教学的教师,同样发现有一少部分学生持上述的不良的心态。其七,有约28%的学生生活无规律,而引起生活没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不顺心的琐事占了58%的比例,谈恋爱约占14%。有约25%的学生认为生活没规律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这种看法是不符合目前的心理健康要求,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并科学引导。

二、加强高校体育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一方面,体育教师只有掌握关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或课堂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必须结合目前体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状况,努力加强体育专业教师的心理知识的培训,不断丰富体育教师的心理知识,为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主要与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任课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由此,各高校必须采取有利于体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各种积极手段,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阔视野,要求并培训教师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学科的前沿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科研和新型的教学方法。使之易于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三、多渠道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方法

根据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问卷调查表并进行问卷调查和进行相关统计,集中收集有关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采取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改善周边学习环境。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有利于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和碍于颜面的学生十分方便,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面对面交流而产生害羞、胆怯的心情,又可以方便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能使教师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心理障碍并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法,妥善解决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信心。

四、针对目前学生的心理现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与教育的多种形式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功效。为此,可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1)讲授现代科学的健康观,使学生由重视单一的身体健康扩展到重视身、心健康;(2)介绍目前的心理健康标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的不足并能积极调适,努力实现健康的心理;(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疾病,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心理疾病并不神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咨询;(4)介绍心理调适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完善、自我调适。

五、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至关重要,而其构建应重点体现在:(1)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2)采用合作教学,形成师生团结合作的教学氛围。(3)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体育游戏,激发练习的热情。(4)丰富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巧,主要表现在:其一,更新师爱观念,讲究师爱艺术。其二,讲究语言艺术,激活课堂气氛。其三,恰当运用面部表情和教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情。其四,讲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5)树立先进的教育观,有效控制教学过程。(6)改变训练场所或设计美观大方的训练场地,增添视觉新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者单位:井冈山学院体育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 郑巧玲.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5(1): 63―64.

[2] 黄俊伟,崔韧等.我国部分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与分析[J].体育科研,2000(4):42-43.

[3] 冀可,岳贤锋,曹庆雷.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心理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2(1):79-80.

[4] 马建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1998(1):57-59.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行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异常疾病,会伴随患者终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都有很大威胁。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将功能有机结合运用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中去,尤其值得关注。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本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社区常住人口85974人,2014年本社区有糖尿病患者数2144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4.9%,其中1579人糖尿病患者在本社区服务中心登记,2014年新增39人,其建档率为73.6%(1579/2144),其中1055人患者在本社区服务中心的配合下处于规范管理状态,管理率为66.8%(1055/1579)。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其空腹血糖超过7.0 mmol/L,餐后血糖浓度超过11.1 mmol/L,患者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情况,同时生活均能自理[1]。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7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在46~85岁,平均年龄为65.5岁,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47~86岁,平均年龄为6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体制的症型的确定,然后结合患者的四季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辨证治疗,为患者设置相应的个性化中医治疗方案;在用药指导方面则要患者合理、自觉遵照医嘱进行药物服用,同时进行糖尿病病症的针对性防治[2];在饮食指导方面尽可能少食多餐,同时控制饮食,另外饮食要低盐低脂低热量;在运动锻炼方面则要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运动计划的制定,鼓励进行慢跑、太极拳以及快步走等方式进行综合运动,患者每次锻炼时间不超过1 h同时患者每周锻炼不足5次[3];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同时尽可能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足部护 理[4],另外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从而结合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进行方案调整[5];患者每15d进行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的集中讲解,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不同健康教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体重指数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在不同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糖以及体重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的治疗中涉及营养调理、药物控制、运动治疗以及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控,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健康教育质量相关的几项内容[6]。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素质的改善中结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能够更为全面保证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

本研究中,在不同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糖以及体重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参考文献:

[1]胡秀芬.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02(04):238-239.

[2]苏春燕.中医分期辨治提高糖尿病肾病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3]熊晓荣.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01):71-72+79.

[4]毕月萍.糖尿病患者社区中医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4):265-266.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支气管炎;护理;应用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反复发作,并有可能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阻塞性肺气肿等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1]。有研究指出,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辅以一定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2]。本次研究将健康教育融于病患护理当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3~75岁,平均(48±2.4)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4±1.3)年;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5~75岁,平均(47±3.6)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1.8)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祛痰护理、氧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具体为:①心理护理,即真诚地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以积极性话语鼓励患者,减轻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②知识宣教,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预防手段、康复手段等,促使患者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的复发。③呼吸训练,即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使患者通过爆发咳嗽将痰液咳出,以及将远端气道分泌物排出;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式呼吸训练,2次/d,20min/次[3]。④生活指导,首先告知患者吸烟喝酒对疾病的不良影响,促使患者自觉抵制烟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疾病免疫能力;告知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疾病反复;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开粉尘、过敏原、刺激性烟雾,以免刺激呼吸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⑤饮食指导,即告知患者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患者的饮食宜易消化,多以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且多食用具有化痰止咳作用的果蔬。

1.3评价指标 观察组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疾病改善情况,计算总有效率。并发症包括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的改善情况分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为患者咳嗽、肺部啸鸣音等临床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肺功能明显改善,痰量明显减少,血常规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肺功能有一定改善,痰量部分减少,血常规有一定恢复;"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痰量、血常规等无变化甚至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以P

2结果

观察组并发肺动脉高压2例,并发阻塞性肺气肿1例,无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的情况;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5例、13例、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并发肺动脉高压、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的例数分别为8例、6例、5例;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5例、18例、9例,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旨在向人们宣教防病治病的方式方法,促使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避开危害健康的因素,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6]。因此,健康教育成为临床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研究发现:接受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且临床疗效也得到了提高。可见,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辅以健康教育,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改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永.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0):246.

[2]吴琼.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332.

[3]梁秀萍.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3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