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3.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079-02

脑卒中指因受到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从而诱发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该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较高。有数据资料显示,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5%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肢体功能障碍[1]。大部分患者出院后,康复训练得不到专业指导,导致其需求无法满足,有研究表明,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使患者出院后继续坚持康复训练,促进其肢体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的改善[2]。延续性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女24例,男32例,年龄56~75岁,平均(63.29±3.96)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女25例,男31例,年龄55~76岁,平均(63.64±3.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保持患者病房内的干净、整洁,确保室内通风、温度适宜,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述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1)成立延续性干预小组,由主治医师(1名)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康复师1名、护理人员2名。在患者出院前,干预小组成员必须彻底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分析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明确其心理状况,询问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2)建立个人档案。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制作电子信息表格,按照随访情况,对表格内容及时进行更新。(3)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训练计划与饮食计划。(4)通过微信、个人QQ、QQ群等方式,与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训练与肢体功能恢复状况,并给予专业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5)心理指导。每周以电话随访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明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针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疏导,用语言开导患者,使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社会、认知、情绪、角色、身体五个维度,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利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穿衣、洗漱、扫地等,总分值为100分[4]。

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内容有护理内容、护理质量、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等,分值在0~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60~89分表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数据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社会、认知、情绪、角色、身体五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21%(55/5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3.93%(47/56),观察组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患病率较高,这类疾病的致残率、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及患者生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眩晕、视觉障碍、四肢无力、发麻等,随着感觉、视觉障碍的不断发展,病情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可演变为完全卒中[5]。有研究表明,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其病情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6]。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有医护人员的指导,能够坚持康复训练,可获取良好的训练效果[7]。然而,部分患者出院后,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康复训练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情况,对其出院后功能训练进行指导[8]。

通过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鼓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环境,在家属的配合下,每天坚持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除此之外,在医护人员的干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也会增强了解,提高保健意识。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这表明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通过实施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饮食计划。医护人员要定期电话、上门随访,向患者提出专业化、科学化的康复训练建议,改善其病情。

参考文献

[1]杨林,石鑫,文月珍,等.延m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7):13-15.

[2]车晓春,姜爱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8):139-142.

[3]吴婷婷.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135-136.

[4]吴宏美,黄琼,高碧容.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5(10):1071-1072.

[5]张小燕,许继晗,苏永静,等.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7):294-296.

[6]童艳.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138-139.

[7]李葆华,王艳,董玉静,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309-312.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脑卒中;延续护理;效果评价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66

目前,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常常表现为头晕, 情绪焦躁, 有时出现肢体不自主抽动或视物不清等。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脑卒中的发病率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生活习惯, 饮食特点等[1]。本病常见于老年患者, 具有病程时间长, 复发性高, 预后差, 死亡率高等特点。有报道称, 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避免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2]。为此, 本研究旨在验证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 应用延续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为患者出院后的预后奠定基础,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相关科室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其中, 男48例, 女30例, 患者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6.12±7.76)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 中学、中专:42例, 大学、大专:2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各39例。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

1. 2. 2 试验组:以对照组为护理基础, 辅以延续护理模式。此护理模式共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是出院前健康教育、护理评估、电话随访、家庭探访[3]。①健康教育:出院前,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 详细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并告知后期康复训练及健康饮食、生活习惯的重要性。②护理评估:出院前3 d, 由责任相关护士及护士长评估患者各个方面的情况, 并详细记录, 如生理、心理、健康行为及环境等。③电话随访:给予出院1周的患者电话随访, 详细指导患者在家的康复训练情况,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 如正确的、床上功能锻炼、起立、站立及平衡训练, 此外, 还应使用辅助工具进行更好的功能锻炼。④家庭探访:护理人员应于患者出院后第4周探访患者的家庭, 巩固前几部分的护理工作, 查缺补漏。

1. 3 观察指标 通过Barthel指数量表和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表评定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分值越高, 活动能力越强, 生活质量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比较 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发现, 经延续护理模式的试验组出院1、3、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经评估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发现, 经延续护理模式的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多发性疾病的急性脑卒中, 其发病率较高, 每年新发病例高达200万之多, 且3/4的患者均会产生一定的后遗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护理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其中, 新兴的延续护理模式不仅可以较好的照顾患者, 使患者配合治疗, 还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和康复。

在本研究中, 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发现, 经延续护理模式的试验组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 应用延续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 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小燕, 许继晗, 苏永静, 等.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7):294-296.

[2] 王红萍, 庄怡青, 陈孝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3):43.

[3] 高琼珠, 胡荣, 孙_.延续性护理模式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10):177-179.

[4] 张海梅, 徐维维.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当代护士, 2013, 6(11):17-19.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3篇

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每年以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中约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恰当的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恢复,但康复疗效受多种因素干扰,老年脑卒中患者尤为显著。而且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2年。对于存在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在1~2年的康复锻炼期发生跌倒等安全问题的风险非常高,所以在对其进行康复锻炼的同时加强安全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健康管理就是通过有机地整合自身和医疗机构、保健机构、保险组织等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的资源,为每一位加盟的社会成员即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者提供系统、连续的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使消费者能够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得到最全面而有效的服务,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健康风险和医疗费用支出。运用健康管理理念对养老机构内的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安全预测评估,采取应对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本文从健康管理的视角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使家庭、社区及养老机构内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得以有效预防和解决。

一 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常见的安全问题

1.脑卒中患者康复期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去限定,脑卒中患者病情平稳后甚至是在患病的急性期即已经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所以,在康复护理中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分为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后遗症期康复。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康复中,存在不同的安全护理问题,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治疗、康复的同时进行预见性的安全护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常见的安全护理问题

脑卒中患者大多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或癫痫等,而这些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使得他们在漫长的康复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如果护理不当,甚至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家庭、医院及社会养老机构带来很大的负担。对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出现的安全护理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发现,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跌倒、坠床、走失、误吸、皮肤受损,特别是吞咽障碍,如:吞咽障碍患者如果护理不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等并发症,以及抑郁、社会隔绝等负性社会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王玉华提出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预见性和联动性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用药风险认知和依从性,促进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安全用药。同时,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群体中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不服老、不想依赖别人、不容易接受别人意见、固执己见的心理特征,在自身躯体功能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仍不寻求帮助,容易发生各种意外。所以,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意外等不良事件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加强呼吸道、坠床与跌倒和烫伤等安全隐患问题的预见性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健康管理理念

1.健康管理的概念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教授曾经提出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及预防的全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公共预防医学专家黄建始在《健康管理师》中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健康管理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在南京医科大学徐文君的研究中将健康管理视为符合当今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一种健康管理理念,全面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健康管理效果。其内容包括对个人健康状况的评价,对危险因素的分析、监测和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干预,实现预防疾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之目的。

2.健康管理的对象

健康管理理念不仅仅限于患病人群的健康管理,同时还包括亚健康人群及健康人群,而且针对不同人群都有相应明确的健康管理目标,如:以保持健康状态的健康人群的管理、以疾病预警为目的的亚健康人群的管理、以降低患病风险为目的的高危人群的管理、以缓解病情为目的的已患病人群的管理。

那么作为康复期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他们当然属于已患病人群,在健康管理理念中对已患病人群治疗的同时更需要积极参与自身健康改善。不仅需要在生活和行为方式上进行全面改善,更是要监控危险因素,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穆荣红等的研究中曾经提及社区居家脑卒中患者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服药和遵医行为。由此不难看出,运用健康管理的理念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服药安全护理的管理可以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服药安全的风险水平。

3.健康管理理念在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的实施

健康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在对目标人群健康信息的知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监测和干预的基础上,以期达到预防的目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护理过程可分四个步骤实施:第一步,老年脑卒中患者患病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即发现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形成个人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第二步,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护理评估,即认识护理安全危险因素,通过第一步所得信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评价,预测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护理安全问题的可能性;第三步,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护理咨询与干预,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康复护理及安全护理计划,提供健康教育与指导;第四步,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护理随访和监测,即对整个康复期安全管理流程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是检查健康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对主要的护理安全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查。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卒中;临床路径;ADL;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81-02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为(109.7~217.0)/10万,死亡率为(116.0~141.8)/10万。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从而使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2],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3]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地在社区中生活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康复护士运用所学的康复知识按照CNP标准化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提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服务,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CT 或MRI 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 101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2岁;对照组:男28 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人员培训。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1.2.2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制订。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进食、转移、修饰、入厕、穿衣、大小便控制等的评估结果进行日程康复训练计划表,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计划,主动参与ADL训练。

1.2.3实施方法。两组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验组根据科室统一制订的护理路径(表1)进行护理。护士必须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分析康复进度, 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内容, 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等。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

1.3评价标准

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4]。

表1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路径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康复护理路径,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和满意度

在实施护理路径中,护士按照路径计划表预定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掌握了相关康复知识、训练方法,从而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康复护理路径,提升了康复训练有效率

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急性期介入临床,并保持连续性,明确康复的目的及重要性,在康复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显著提高了康复效果。

3.3康复护理路径,指导和协调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士素质

护理工作必须沿路径内容进行,由康复护士负责具体落实。每日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而不同,可使其有预见、有计划地工作。护理路径对低年资护士指导性更强,使她们很快投入工作,促进了她们学习专科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5]。

3.4康复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能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康复护理意识和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与医生及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护计划[6]。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开始针对ADL能力的评定和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时间、生存率,还应注重患者ADL能力的评估和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早期介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36.

[3]缪鸿石,南登昆.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3.

[4]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4.

[5]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5篇

1评估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存在的健康问题,分清主次,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是一切健康促进的前提。

根据不同病人所处不同疾病阶段时的需要不同,评估出当前病人急需处理的首优问题,进行有效的健康促进。

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智力水平,评估出病人的接受能力,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根据病人不同的发病原因,评估出病人存在的健康缺陷,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扭转不良生活习惯,达到健康促进。

根据病人疾病的发展需要,评估出病人所需进一步掌握的健康知识,给予相应指导,达到健康促进。

2健康教育的计划与实施

通过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计划,并切实有效的实施,是健康促进的关键。

2.1共性化教育

2.1.1入院指导

入院指导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其目的是使住院患者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1.2 心理指导

卒中后患者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常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悲观情绪。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护士给予关心、理解和安慰,使之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安心住院治疗。

2.1.3 饮食指导

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为主;饮食适量,戒烟酒。并创造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利于患者集中精力进食,勿催促和强迫患者进餐。一般选择坐位、头稍向前倾45°或将头部转向患侧。进食速度不可过快,以免食物误吸。对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适当延长时间,利于吞咽。

2.1.4 用药指导

告诫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讲清有关药物的性能、不良反应等,以便使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1.5 安全指导

告知家属卧床患者应使用有护栏的床,防止坠床。

2.2 针对性教育

2.2.1疾病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其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诱发因素、防治方法等,根据疾病的种类不同强调注意事项。如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小便通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感冒咳嗽打喷嚏等现象发生的重要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宜选择低枕位休息,改变时速度不宜过快,幅度不宜过大,同时也应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小便通畅等。伴有继发性癫痫时,应第一时间教会患者家属正确紧急救护的方法,如正确使用压舌板、松开衣领、裤带,去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使用床栏,勿用力按压抽搐肢体,避免骨折、脱臼等现象发生。

2.2.2 并发症的预防

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给予翻身、拍背并说明重要性,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有感觉障碍者禁止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2.2.3运动指导

脑卒中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因此,要告知患者和家属应尽早进行语言功能训练、肢体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2.4行为指导

此过程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尽可能让家属参与护理。如应教会家属管道的护理技术,如留导尿管时,应每3~4h1次,放后应将尿管关闭,尿管末端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2.2.5出院指导

出院宣教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保障。根据疾病特点告知患者及家属回家后须注意的事项、饮食、活动、情绪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应强调一级预防的重要性,大力宣教相关内容,从而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3评价

是对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效果的检验及再教育的过程,是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健康促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