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卒康复护理

脑卒康复护理

脑卒康复护理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不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患者留有后遗症。因此,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因其致残率高达70%~80%,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故脑卒中后患者心理压力大,大多数患者会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的心理和悲观厌世的情绪,现就其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作一简述。

1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

1.1 烦躁、焦虑、抑郁的心理 脑卒中后因其躯体运动障碍,轻者表现为一侧上肢无力,尚可行走;还有表现为一侧上下肢均无力,在别人搀扶下可以拖步走,较重的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不能行走;更严重的表现为双侧肢体瘫痪卧床。这几种情况对患者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患者一方面担心疾病发展,另一方面担心从此瘫痪在床需人照顾,因此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的心理,有个别人甚至拔除补液,拒绝进食,不言不语,有厌世的想法。

1.2 孤独、寂寞、恐惧的心理 脑卒中后由于失语,缺少与人的交流沟通,有时候患者因别人不能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而表现出烦躁或者情绪低落等,患者家属忽视患者特殊的心理需要,特别是老年人,有的子女当着老人的面互相推诿老人,甚至有遗弃老人的不负责和不道德行为,这就更加重了患者的寂寞和孤独感。

1.3 患者角色缺如 一向健康的人,他们对自己也成了患者,感到突然,脑卒中造成的肢体瘫痪、失语等,使他们感到苦恼,不能接受,因而不能正确对待疾病,给疾病的恢复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 护理措施

疾病早期表现出对疾病的不理解和否认的患者,在护理中我们处处给予尊重和照顾,先将治疗的目的、意义、疗效和注意事项等告诉患者,并征求其意见,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取得合作。使患者感受到在医院有安全感,有信心,避免使患者产生忧郁、失望等严重问题。护理人员对待患者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对于患者的粗暴无礼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切勿感情用事与患者争吵,要尊重他们,不要勉强患者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给予心理支持,语言安慰,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对性情急躁,情绪易波动的患者要积极的引导。这类患者情绪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易产生波动,急躁不易于控制病情。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给于讲解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哪些人易于发病,危险因子是什么,应如何预防等知识。告诉患者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引导其扩大自己的爱好面,陶冶情操,增添乐趣;消除心理压抑和急躁情绪,避免诱发本病的因素。

对于缺乏信心,疑虑重重的患者,应给与真诚的安慰和鼓励。这类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信心不足,又怕病后残疾无人照料,过度的焦虑,破坏了心理平衡,使病情多次出现反复。对待这样的患者,要积极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运用医学知识,启发和指导其主动配合治疗。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安慰,增强信心。

对于抑郁型患者,我们主动热情地与他们接近每天与患者有2~3 h的沟通时间,耐心地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挫折和精神创伤,并给与必要的安慰、开导和照顾,使患者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引导他们每天练习书法和赏花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来培养其爱好和兴趣,并创造条件让他们与性格开朗的病友接触,从而使他们在感情上有新的变化,避免发生情感障碍。

对于各种类型的患者,采取家庭沟通法,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联系交流,告诉家属患者的病情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他们经常探望患者,空闲时多余患者进行思想交流;风和日丽时,陪患者到室外走走,还要时常邀请亲朋好友与患者一起闲谈,避免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使患者永保平和快乐的心绪,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注意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偏瘫患者在发病初期,由于突然发生偏瘫不久,仍处于坚持否认病情,情绪激动,急躁阶段康复的欲望极为强烈。对此期间的患者要给予安慰疏导,消除其急躁情绪,使其正视病情,积极配合训练,而当患者首次发病病程较长,或反复多次发病时,面对较长时间的治疗,肢体功能障碍仍未得到完全恢复,此期患者常感到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对愈后缺乏信心,甚至不愿进行训练,对此期患者要因势利导,并让康复成功者现身说教,促使患者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温馨舒适、安全整洁的环境,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诚恳相待,并以自身娴熟的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去影响患者,使患者从心理上感到安全,可信赖,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4 康复护理

4.1 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 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海绵卷;肘关节微曲。上肢肩关节稍外展,为了防止足下垂,可在足底放一硬枕,为防止下肢外旋,在外侧部可放一支撑物。

4.2 按摩 按摩包括按、摩、揉、捏4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d,20 min/次。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舒缓的按摩。

4.3 被动运动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无论甚至清楚还是昏迷患者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

4.4 主动活动 当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突然,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极高的疾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偏瘫、失语、恢复期长、致残率高,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要了解和理解脑卒中在康复训练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如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回归社会。

临床资料 脑卒中病人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0岁~80岁;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6〕,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脑梗死15例,脑出血20例;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12例,伴失语1例;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经急性期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脑卒中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评分>8分,病情稳定,病程<于3个月。本组脑卒中病人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允许的(>24小时)情况下开始康复训练指导。

恢复期 由熟悉病人,掌握病人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以便制订并实施心理护理。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忧郁;而心理上的支持与治疗脑卒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康复训练中观察患者情绪表现,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给予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接受治疗,主动与其交谈,询问生活情况、治疗效果、对康复是否充满希望等,并耐心倾听家属意见,详细了解、分析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并给予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发现有妄想、幻觉的患者及时向医师汇报,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自杀倾向的重症患者,要检查患者有无收藏危险物品,加强巡视,做超前的心理护理,并告知家属,共同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告知病情能治愈,但需要很长时间,说明积极主动锻炼的重要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向患者指出存在的各种有利因素,使患者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许多年轻患者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他们受到疾病折磨时,会顾虑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牵挂着老人赡养和子女的教育,又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的成就,担心今后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常为此焦虑不安。所以,应把患者的心理活动跟其家属交流,让家属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对家庭所遇困难的无奈,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医疗费用的拮据,消除其焦虑情绪的诱因。。

脑血管病人由于肢体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心理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要根据不同病期病人的不同心理因人而施护,善于疏导,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完成每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尤其要注意进行各种功能训练时心理反应,如训练时摔倒、关节疼痛、卒中复发、尿路感染或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等,均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应引起护理人员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针对早期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法,做病人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状况,尊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告知病人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均可在1年~3年内逐步改善。请“老病人”给他们讲解恢复的过程,解开病人心中郁结,使病人摆脱烦恼,保持积极心态,要以宽宏、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能以情乱气,不要过怒、过思,只有心平气和才利于疾病康复,积极因人制宜实施心理护理。使病人积极主动进行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的恢复质量。

在康复训练中对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属进行护理培训。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易使病人及其家属失去信心。要向他们讲解康复训练中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更顺利的完成康复训练。

促进病人与病人的沟通,振奋患者精神 鼓励患者与病友接触交谈,请病友与患者交流经验,同时鼓励其他好转的病友现身说法,以振奋偏瘫患者的精神。

讨论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浓厚的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争取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心理护理计划,发现各种阻碍训练的心理问题,及时调整心理护理理计划,并争取机会,尽早介入,取得较好的康复训练效果的。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谢财忠,陈光,杨芳,刘亚红.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缺血患者的经颅超声Doppler 和脑电图的影响 [期刊论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6).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卒中 急性期 康复护理 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45-02

脑卒中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使人身体残疾,也有可能造成失语、痴呆或严重的造成死亡。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后期难以治愈的后遗症。所以,对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个问题的护理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1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一般多在神经内科进行系统治疗,故提倡在综合性医院的神经内科开展康复治疗,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卒中单元,以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多数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准则中指出,脑卒中的康复应该在早期开展。Altert[3]认为脑卒中发病30d以内开展的康复为早期康复。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4]。巩尊科[5]等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患者,并对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证实,康复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改善。且在后来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因康复治疗而使病情加重的情况。相反,早期的康复治疗明显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极大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大量的理论实践证实,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国内外对于急性期患者康复护理的时机选择

我国学者多认为: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应以床上活动为主。国外研究[6-8]显示,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活动是安全无害的,并且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后抑郁。Bernhardt[7]对7l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实验表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发病24h内站立并下床不会增加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和急性事件发生率,是安全可行的。目前,多数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准则推荐脑卒中患者尽早开展活动,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患者脑卒中发作24h内下床活动的行为被广泛接受[9]。梁光霞[10]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h)。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11]。 “九五”攻关课题组[12]研究认为,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发生后14 d以内介入,可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最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3 功能康复

肢体停止运动1 周即可引起肌萎缩, 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乃至家庭和社会, 因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就成为康复的重点。患侧肢体的早期被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减轻痉挛及失用性萎缩,防止发生肌肉韧带挛缩,预防关节僵直引起的活动受限。

3.1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患者卧床时要求保持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患侧下肢处于屈曲位,防止髋内、外旋,足底垫起,使足背与小腿呈90°角,防止足下垂。可用软枕帮助置放,鼓励患者取患侧卧位,可加强患侧的感觉刺激,同时有利于健侧肢体的活动。翻身时注意头部、躯干和肢体的协调性。脑梗塞病人若无意识障碍,则在发病后次日开始,脑出血病宜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先健侧后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活动到位,又要注意动作幅度,切忌粗暴,尤其注意改善肩、肘、膝、踝关节的活动[13]。

3.2 定时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用红花酒精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进行轻柔的按摩,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min[14]。

3.3翻身动作训练 患者双手交叉握住伸直,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患侧或健侧转向,护士站在患侧协助。每2h翻身变动卧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要超过1h[15]。

3.4床上训练 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上肢做Bobath握手,肘屈伸,肩上举;下肢做双桥和(或)单桥,床上轨迹,屈踝[16]。

3.5坐起及站起平衡训练 患者首先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在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于床边,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摆动双腿。站起及站位时, 患者握手,双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立起;患者站立平行杠边,健侧上肢紧抓杠木,重心放于健侧下肢,逐渐增加站立时间至大于30min[17]。

3.6邓艳红[18]通过采用感觉输入法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该方法主要是鼓励病人尽可能想象肢体运动;适当抓捏瘫肢的皮肤、肌肉、肌腱并进行被动运动;对瘫肢做抚摸、清扫、刷擦等动作;冷热毛巾擦敷; 对0~Ⅰ级肌力者用适当力度对瘫肢进行手掐、大头针刺(以不造成损伤和病人能耐受为度) 引起病人防御性肢体运动, 造成精神和视觉鼓励;进行抗阻练习:对肌群施以适当阻力, 配合口令使病人活动瘫肢直至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

4 心理康复

脑卒中病人由于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病人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功能障碍,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变化,在急性期多表现为情感障碍如焦虑、悲观、感情脆弱、急躁易怒等, 这些均可影响治疗、护理的进行和疾病转归。康复训练中,病人的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康复的进展,因此要把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早期康复训练中。

4.1 增强患者治病信心。脑卒中病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对自身缺乏信心,并发抑郁、焦虑等常见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拖延康复时间,甚至丧失神经功能康复时机,从而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岑春兰[19]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主要是通过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而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康复。

4.2争取家庭支持,强化心理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各种情感障碍均产生适应困难,此时他们非常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支持,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加患者的适应,克服消极应对方式。刘桂英[20]等人通过强化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强化心理治疗具有缓解压力和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作用。该研究发现得到良好家庭支持的患者,其生活质量高于其他患者,尤其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治疗。主动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实际支持和帮助,这对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十分有利,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

4.3激励式心理护理[21]。帮助病人做好由正常人转化为残疾者的角色转换,树立战胜疾病、适应生活、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不定时地请已出院康复病人来康复室进行现身说法,从而激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4音乐疗法。音乐治疗可提高动作完成质量、强化认知功能恢复和降低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负性情绪。在病人康复训练时放一些优美、舒畅、欢快、激昂的音乐来调节病人的情绪。Sarkamo[22]在对60例急性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实验中发现,每天听l-2h最喜欢的音乐给患者,其文字记忆和注意力集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且抑郁和情绪混乱水平降低。

综上所述,康复效果与康复选择的时机密切相关,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早期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废用和误用综合征。通过各种心理康复措施,使患者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康复护理,促使其生理功能得到最快、最大限度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6:83-98.

[2]胡永善.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

[3]Salter K.Jutai J,Hartley M et a1.Impact of early VII delayed admissionto rehabilitation Oil functional outcomem in persOllS with sUnoke[J].J RehabflMed.2006,38(2):113-117.

[4]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j].护理杂志,2002,17(5):22.

[5]巩尊科,翟宏伟,陈伟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6):571-573.

[6]Diseren8 K.Michel P,Bogousslavsky J.Early Mobflisation after;

Stroke:Reviewof the literatume[J].Cerebrovasc Dis.2006,22(2-3):183-190.

[7]Bem hardt J,Dwey it,Thrift A,et al.Avevy esrly rehabilitationTnal for gtroke(AVERT).Phase Ⅱ safety and feasibility[J].Stroke,2008,39(2):390-396.

[8]Cumming TB.Collier J,Thrift AG,at a1.The effect of very earlymo-biliaation after stroke on paychological well-being[J].J RelutbilMed .2008.40(8):609-614.

[9] Bemlmrdt J.Very esdy mobilization followimg acute stroke:Controver-aica,the Unknowns,and a way forward[J].An Indian Aead Neurel.2008.11(5):88-98.

[10]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68-69.

[11]吴秀英,孙瑞霞,李长责.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

杂志.2005,20(4):37I-374.

[12] “九五”攻关课题组.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J].中华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266-272.

[13]钟燕萍.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护理[J],工企医刊,2001,14(4):80-81.

[14] 张玉爱,孟素萍.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8-19.

[15] 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616.

[16] 冯秀艳,马艳辉,崔静宜,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92.

[17] 陈冬青.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1):45-46.

[18]邓艳红.感觉输入法在脑梗塞急性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1999,14(3):136-137.

[19]岑春兰,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现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8(5):869―870.

[20]刘桂英,欧阳谨,王冬梅.脑卒中患者强化的心理治疗的康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31(5):136-137.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偏瘫; 康复护理; 早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03-02

脑卒中系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损害。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150/10万,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脑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康复护理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恢复,重返社会。现结合文献,对其早期康复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1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理论

评价是康复护理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康复训练的针对性、科学性、计划性的依据。脑卒中康复的评价:包括初期评价、中期评价和末期评价。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目标:运用医药手段使残留的、生理的、解剖的受损功能, 在生理、精神、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状态[2]。

2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3],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4]。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5]。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恢复自我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作用[6]。

3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选择

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有学者认为[7],从发病至24h内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梁光霞和张向辉等[8]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h)。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不再进展后48~72h。

4 脑卒中单元和康复护理

脑卒中单元是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措施[9],康复是卒中单元中重要的一环。Indredavik和Bakke等[10]通过对206例患者6周的观察研究,发现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只有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和稳定的舒张压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卒中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减轻长期病残,减少长期医疗费,对患者进行组织化管理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在操作流程上,患者进入脑卒中单元即开始病因诊断和功能评价,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护理、康复和预防方案,脑卒中单元内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

5 分期康复护理可以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 进行康复分期护理能预防关节挛缩、关节疼痛等废用综合征, 防止二次性损害,促进患侧功能的改善[12]。脑卒中康复的分期从康复的角度划分, 可分为3期:即卧床期( 急性期, 早期) 、离床期和步行期。

6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6.1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病人由于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病人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功能障碍,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变化,常表现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13]。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通过接触与交流逐一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尊重和体贴关心患者,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康复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表扬,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功能锻炼[14]。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不仅能调动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15]。

6.2 注意营养和休息护理 因康复训练需消耗较多的能量,患者应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并摄入足够的水分。可嘱患者自己进食,使患者意识到自己已经独立了[16]。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单次,单日训练量过大。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

6.3 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肢体康复训练应根据病情,当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无进行性卒中发生后,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17]。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每日的训练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1次/d,每次30~45 min[18]。

6.3.1早期良肢摆放位护理[19]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在神?内科医学领域,脑卒中较为常见,是一种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的疾病,且具有发病率高、病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医院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这也很好的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疗效,但是还是有些患者会出现脑卒中后遗症,从而给患者的家属以及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负担。为了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实施了不同的护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2例。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脑梗死40例、脑出血2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7±3.5)岁。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1例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症、偏瘫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方式。针对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具体而言,包括以两方面的内容:心理康复护理策略: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耐心的将患者的情况告知家属,缓解其不良的情绪,帮助其增加信心,让其更加主动积极的接受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倾听和了解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并采取措施满足其心理需要。功能训练:最主要的是要对加强对患者有关脑卒中知识的宣教,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康复治疗的目的、意义、具体操作等,使患者能充分了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其次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帮助患者加强肢体锻炼,尤其是患肢的锻炼,包括按摩、关节训练等,并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逐渐增加运动量并给予相关刺激。包括对患者实施痛觉刺激、神经电刺激、肌肉电刺激、触觉刺激,也可采用针灸治疗。

1.3 观察指标

参照卫生部病科质量控制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在90%以上,病残程度为0度;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在50%~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在18%~49%;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在18%以下,甚至病情有所加重。总有效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进步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亦被称之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基于脑部血管突然出现破裂,或由于血管阻塞致使血液难以流到大脑中,所引发的脑组织损伤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两种。有数据统计显示,有高达5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而最新研究指出,脑卒中所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在早期是可逆的,是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恢复的。

比较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与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达到药物治疗无法得到的治疗目的。在脑卒中发病早期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和功能训练,可以显著促进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概率,这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通过稳定患者情绪,使其可以正视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