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困生教学案例

学困生教学案例

学困生教学案例

学困生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现代艺术设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电脑软件完成,诸如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一类的艺术设计软件,被认为是进入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敲门砖。在高校设计学专业(代码1305)的课程体系中,艺术设计软件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也占了相当一部分课时比重。然而,设计软件课程同时也是设计学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教学难度较大的,普遍存在学生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不够、初学者理解软件知识概念难度较大等等问题。本文从改变设计学专业设计软件课程现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现有设计软件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教学实践,探求设计软件课程教学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艺术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讲,不外乎以下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以软件各项功能的逐个讲解为典型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软件教学最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里,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功能型教学模式或功能教学。另一常见教学模式是以案例的逐层深入讲解为典型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为案例型教学模式或案例教学。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各有利弊,通常功能型教学模式更着眼于软件基本功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案例型教学模式则更强调软件应用能力的习得。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对比如表1所示:就两种教学模式而言,案例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更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高;短期内教学效果显著。另外,从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思维方式特征来看,照葫芦画瓢式的案例教学模式也更符合设计学专业大学生的思维特征。此外,设计软件操作知识多为程序性知识,以教师演示示范和学生复现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案例型教学模式也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似乎更受教师青睐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并非绝对对立的,而往往是可以相互补充的。还有一些观点将艺术设计软件的案例教学表述为“项目化教学”2,其实这两种表述本质都是相通的,都是以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但若要严格辨析,则项目化教学法更强调学生自主动手完成一个设计项目,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于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而对属于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的软件课程而言,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实施设计项目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严格来说,软件课程是不适合项目化教学的,称之为案例教学更加准确一些。

三、单纯案例教学失败的成因分析

尽管案例教学模式较之功能教学模式有诸多优点而更受青睐,但单纯案例教学存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显著、对教学影响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出现学生思维和理解上的卡壳。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的某些知识点和操作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表现为学生照着教师的方式能做出来,但为什么这样做却不清楚。这些知识点和操作,仅凭案例演示而缺少了对功能原理的认识,有可能成为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影响了整体学习过程。而另一方面,这种学习的卡壳往往是隐性的,难以发现问题的存在。缺乏原理性的认识,当变换一个问题情境时,便造成了“照葫芦不能画瓢”“举一不能反三”的情况,从而造成案例教学实质性的失败。据笔者教学的经验来看,这样的问题在设计软件案例教学当中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尤其是当学习者为没有计算机和软件操作基础的新手时。学生在软件案例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白一点,采用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或轻易就能被理解的新知识点。对于初学软件的学生而言,计算机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及认识经验之间差异较大。在学习软件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以已有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知识和经验为原型来理解新的问题并构建新的知识,当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原型缺失或不易构建起来时,便造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困难。在软件案例教学中,新的知识点以案例的形式组织起来。就这些知识点而言,有些知识点的认知逻辑是符合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的(例如Photoshop中的图层,我们很容易把它想象成透明玻璃纸)。但有些知识的认知逻辑与已有认知结构是不相符的(例如Photoshop中的通道及图层蒙版的概念、3dsMax中材质贴图的概念等,初学者很难想象它是什么),在初学者认知结构中缺乏与之同构的知识或经验,便造成了理解的困难。显然,案例教学中如果对这样的知识不加以提前讲解而直接应用在案例中,便造成了学生思维和理解上的卡壳。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有意义的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即先行组织者。在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某知识点的先行组织者缺位,就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和学习的卡壳。在软件案例教学中,这样的情况是教育者应该极力避免的。同样,这种案例教学失败的原因也提示了,应对不同性质的教学材料,应该就受教者和知识点本身的认知理解特性来决定是否适用案例教学。因此必须对软件教学中一味鼓吹案例教学的风气提个醒:案例教学不可盲从,先分析一下教学材料和受教者知识结构是否适合采取案例教学!

四、功能先导,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上述对案例教学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成功的案例教学必须在纯粹案例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首先,在备课阶段明确哪些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存在认知理解的困难;第二,在案例教学之前要对可能存在认知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功能原理的先期讲解,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建立起进一步理解这些知识的同化点固着点,以便后续案例教学的顺利展开。对于可能存在认知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先期讲解的阶段适用功能型教学模式,对于认知和理解难度不大的知识点,在案例当中直接引出即可。笔者将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称之为“功能先导,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本质依然是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取长补短的综合运用,但在两种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和分工上,有着对受教者知识结构以及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中各知识点认知特性的微观考量。具体说来,功能先导,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包含以下一些步骤:课程准备阶段: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梳理课程的知识点,整理出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2.对课程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按照认知理解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找出学生在认知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的知识点,作为在案例教学先期需要单独讲解的知识点;3.根据授课专业培养目标和本专业软件应用方向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设计要将大纲要求的主要知识点有效地组织起来并融会贯穿在其中;课程实施阶段:4.课程初期,以功能讲解的方式讲授从课程知识体系中单独分类出来的,学生在认知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的知识点以及必要的基础知识,授课过程强调对原理的理解(功能先导)。5.在对认知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的知识点的先期讲授的基础上,展开案例教学,完成主要教学过程(案例为主)。6.根据教学实时反馈,对学生尚未很好理解的案例部分及案例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教学。为了验证这种功能先导、案例为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中,对环境设计专业AutoCAD、3dsMax课程,尝试实施了这种功能先导、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以3dsMax课程为例,在课前准备方面:首先,根据教学大纲整理出包含所有知识点的本门课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又在这些知识点中筛选出学生学习时可能存在认知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灯光、材质、渲染部分)。其次,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要求,设计了居住空间设计效果图制作的教学案例,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展开案例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首先,讲授软件视图操作、基本工具使用、基本几何体创建等基础知识(功能先导)。第二,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讲授居住空间及内部家具模型的建立方法。此部分涵盖了修改器建模、复合对象建模、多边形建模、面片建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易于理解,采用案例型授课模式(案例为主)。第三,讲授各种灯光、材质和渲染的基本原理知识。这些知识点对于初学者而言存在理解的困难,顾采取功能型授课模式(功能先导)。第四,以案例形式讲授室内空间模型的各种灯光、材质的创建,以及不同流程的渲染设置,并渲染出图,进行后期处理(案例为主)。这里只笼统讨论了3dsMax课程知识结构的认知特征。以上四个步骤,仅为教学过程总体轮廓的描述,在具体知识点和在每一步的执行过程中,均会涉及到功能——案例的进一步分工,具体实施方法不再赘述。从课程作业水平来看,运用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验班级作业水平要显著优于以往仅采用案例型教学模式的参照班级。五、功能先导,案例为主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功能先导,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当中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事项才能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1.学生在认知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的知识点并不一定都是难点知识。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某些基础知识点、易混淆知识点也可能成为认知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比如在3dsMax教学中,如不先期辨析“旋转视图”和“选择并旋转(对象)”这两个基本工具的用法(易混淆的基础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混淆这两个工具的用法。因此,在功能导入阶段,要视情况选择需要讲解的知识点。2.在案例设计时,有时仅凭一个案例是难以覆盖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的。如有必要,需设计多个教学案例,但教学案例不宜过多(不宜超过4个),太多的教学案例反而会琐碎、重复而疏于概括性。3.采用案例型教学模式就必须打破以往的章节教学观念,如3dsMax室内效果图制作的讲授,在案例教学中,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几部分间或有之,就不能按照传统的章节结构来安排教学,应视案例设计和教学情况灵活调整。

作者:滕兆烜 谭琢麒 刘宏利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注释:

1.张光俊.案例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1(02):202-203.

学困生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困生 闪光点 生成资源 有效利用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必需?如何开发、利用学困生的闪光点?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想下面几个活生生的教学案例故事可帮助理解和把握,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案例一:在期中考前的复习课上,平时上课基本听不懂、初中知识基本空白的王凤娟(女)同学,主动问了一道关于“离子能否共存”的问题,心想该生尽管学不会但已有了学习的愿望,千万要好好引导,不能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我试着问:“什么地方不会?”她说:“不知道什么是共存”,我举例说:“H+与OH-能共存吗?”“不知道”“H+与OH-会不会反应?”“不知道”“酸与碱会不会反应?”“酸碱会发生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立即说:“我知道了,H+与OH-能反应”,“那么H+与OH-能共存吗?”“不能”,“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能反应就不能共存,不能反应才能共存”“老师,我不知道谁与谁相遇能不能反应”“能不能反应,是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来判断的,你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吗?”,“知道”,“你还知道溶液中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吗?”,“知道”,“现在先记住这两类反应的条件就行了,以后学了再记”,“老师,先让我自己做做这道题吧”,“好吧,不会再问,只要学,就能学会”。该片段再一次使我体验到,学困生都有学好的愿望,关键是看我们是泼冷水还是耐心培育,能不能始终保持这种耐心,能不能始终关注他们的学习特别是他们的点滴进步。

案例二:某天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时候,陈中国(男)同学对一道练习题(人教版必修二45页第2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他认为把A、B两种金属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上有气泡产生时,A比B活泼。理由是在铜锌原电池实验中锌片上仍有气泡且比铜片更多,由此可推知A比B活泼。当时我并没有直接说他答错了,而是从观察实验现象很细致的角度对该生提出表扬,然后和学生一道对铜锌原电池发电实验的现象做了分析说明,使学生认识到锌片与铜片连接后锌片上仍有气泡的原因是锌片不纯造成的,理论上是不应有气泡产生的,类似的原电池中,哪一极有气泡产生,哪一极活泼性就差。通过这种形式的引导既认识到了实验现象的真相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三:关于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的计算,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与中心原子直连的并不是单个原子而是原子团的情况,此时如何去确定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呢?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要求同学们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结合具体例子自己去探索。开始同学们认为,就按直连的原子去计算,而与原子团中的其它原子无关,例如CH2=CH2的中心C原子孤电子对数=1/2(4-2×1-4)

案例四:为方便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案中设置了“心语信箱”专栏。课后在批阅学案上的有关问题时,发现有许多学生写了留言,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其中241班李雪飞(女)同学写道:当时学会了,过后就忘了,做题的时候对所学的还是陌生的。我的批语是:你说的很正常,我也曾经历过,只要坚持学下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241班刘雪珂(女)同学也反映:学会了之后,没多久就忘了,就觉得有些熟悉,可就是想不起来。我的回复是:觉得有些熟悉,就是你的进步,坚持吧,肯定能学会的。“心语信箱”搭起了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这也是开发、捕捉、利用学困生闪光点的重要途径。

以上几个案例是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仅仅是在开发学困生闪光点路程上的一个起步,但只要我们善于积累经验、积极引导、耐心培育,总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不断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认真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经常深入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找到有效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使学困生的闪光点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在未来的学生教育中更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学困生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困生 解决问题动力 探究性地理实验

“学困生”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学习行为都较差的一类学生,通常他们承受个别学生的歧视、家长的压力而感到自卑。在实验教学中“学困生”表现出以下不良行为:上课不想听,学习没兴趣;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怕动手做实验;没有好的实验习惯,如卫生习惯差;关键缺乏解决问题动力,往往把学习当做是一种负担,感到自己被逼迫学习,心理上消极对抗,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但他们有“闪光点”,如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不弱等。

探究性地理实验教学就是以实验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实验的方式集中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地理事象的规律或原理的过程。在实验中,学生将形成以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模型制作能力、学生调查采访能力和学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和绘图能力等。通过开展探究性地理实验教学,即开展地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困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深受学困生的欢迎。探究性地理实验教学能够更直观生动地展示课本的知识给学生,同时结合课外实践实验教学,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并较全面系统地应用地理实验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如走访调查等;让学生走近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亲近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困生通往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大门被打开,他们也就形成解决问题的动力。在各类探究性地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解决问题动力呢?

一、主动以帮带教,让学困生提前介入地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

以《热力环流》、《水土流失与地表状况的关系》等课为例,开展实验教学。教师课前布置好学生任务和做好实验模型,特别要注意与学困生沟通感情,给予他们机会,让学困生提前介入实验,这样他们通过参与经历,懂得付出的艰辛与收获的分量,在感激教师的关爱中亲近实验,对实验产生的兴趣便油然而生,进一步树立信心,地理实验操作能力从而稳步提高。例如教师推荐几名学困生,在“热力环流”教师演示实验中让学困帮助教师共同准备实验器材,如略大一点的废弃纸盒、点燃的蚊香(或香烟)和冰块等;还可以在实验结束后让他们与老师共同整理并将器材带回实验室,并利用课间及时与他们讨论实验的原理与细节,这样他们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信任,对老师会产生由衷的尊敬与信赖;又如在“水土流失与地表状况的关系”学生操作实验中,教师可个别提醒他们做到提早预习实验原理、器材、步骤等,以便在操作中做好实验,还可特别辅导,细心帮扶,通过个别谈心,鼓励信心,使得他们在实验准备中或是在整理器材工作中避免出现中途而废现象;对学困生操作过程的每一细小动作,如实验中学困生建议可用更普通的较大塑料饮料瓶替代用于模拟降水的洒水壶,只要在瓶上钻几排相同大小的小孔,就可模拟出均匀洒水的效果,教师应立即给予及时的鼓励,提议全班学生用热烈的掌声给予肯定;这样的进步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动力十足地反复操作,进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鼓励学困生增强同伴的互助合作意识,开展户外地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动力。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形式之一,是加快缩小学生“两极分化”的良好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通过创造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尽快使每个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集中更多的注意力,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为了避免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参与“冰火两重”的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撮合”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团结协作,在合作学习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得到更多的帮助。以开展户外地理实践教学――旅游线路设计为例,探讨展开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解决问题的动力。

结合将乐县乡土地理特征,以向莆铁路的建设对将乐人外出旅游方式的改变为例进行探究性地理实验教学。该实验分以下三个小组:第一小组:将乐―成都、九寨沟、黄龙六日游;第二小组:将乐―西安四日游;第三小组将乐―泰宁―建宁―武夷山五日游。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不同层次学生组合的合作小组.成员按男女混合,优、中、差搭配。在实验中“学优生”与“学困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且“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完成不同角色为己任,增强“学困生”保质完成实验的动力;其次,要关顾“学困生”的特殊性。教师要介入他们事先“模拟演练”,在讨论补充中教师或组长可事先设计问题与他们讨论,问题宜小不宜大,难易得当,数目不宜过多,提前“通气”讨论内容,以便“学困生”充分发表各自见解,这样成功的乐趣将使他们不断成长。同时可采用互相交流指导的策略,尤其鼓励学优生给学困生当“小先生”;再次,要分工明确,效果显著。教师通过引导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明确成员角色的分工、责任,要求较高、难点较大的环节由学优生完成,而实验过程中的简单环节和相关的准备工作由学困生完成,并循序渐进地设计恰当的实验内容。如在“户外地理实践教学――旅游线路设计”中学困生主要负责户外走访调查、拍摄工作、网上搜索资料等,学优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活动方案设计、资料分类整理、线路选择并书写设计实施方案等。

三、及时给予多样性评价,促进探究性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开展,增强学困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在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和必修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这两课的教学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探究性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将乐县土地利用现状和将乐县各农业部门2014、2015年的产值来分析将乐县农业发展条件和农业发展规划)等实践活动。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理论与实践最大限度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融合。地理教学的案例,尽量能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使学生体现主体地位,达到师生齐动、教学相通的效果,同时案例是一种精心选取的情境化的学习内容。尤其针对学困生,联系乡土、感知生活的、较浅显的、易感知操作的地理教学的案例,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在上述“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探究性乡土案例教学中,教师联系乡土地理,重视地理素养的培育。首先教师通过复习和观察竹笋导入新课,判读竹笋景观图和生长环境要求资料,深度思考问题。教师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其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角色扮演活动“农场主”和分析将乐县林果业的优势条件,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课前教师让学困生和大家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资料等活动,然后在课堂上的各抒己见,有助于他们反思解决问题能力并有利于生生间相互取长补短,扩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扩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知识面。

在学生探究性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他们平时更多表现出情绪低落等,所以部分学困生对探究性活动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此时,教师改变通常对错分明的机械化评价,体现评价的可承接度,以促使学生自我激励,使学生加强自我更新与心理上合理定位,同时能很快激起他们的信任;教师尤其要对学困生宽容呵护,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延迟评价或自我反思评价,即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发现并改正不足,学会客观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增加成功机会并体验到快乐,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动力;或鼓励性评价,对在实践过程中学困生出现的上述的畏惧心理而不能有效地进行探究性操作时,不要一味地批评,而是要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翻书对比,从实践入手;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如此会产生良好的效应。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多方引导,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思索,保证学生对问题探究充分。如在上述“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探究性乡土案例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困生介绍各自乡镇脐橙业的发展现状,并简要分析区位条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或学生自评,因为学困生自我定位偏差,自评较差,但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同学或同事的评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可通过以上多种评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冬梅.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主要功能[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05.

[2]陈健.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实验技能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5.

[3]孙月雁.地理实验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06,04.

[4]沈海燕.为地理实验课喝彩[J].地理教育,2006,04.

[5]王炳贤.提高“学困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6:55.

[6]陈秋旭.浅谈利用化学实验转化化学学困生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29:93

[7]孙宝秘,季洪雪.让实验的魅力点燃学困生的兴趣之火[J].山东教育,2011,26:48.

[8]蒋丽敏.实验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转化“学困生”[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02:53-54.

学困生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我们首次在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中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尝试应用。在“学校管理”和“学校管理诊断”校长培训专题班上,我们考虑到这两个专题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特点,将两个专题的教学工作进行了统筹,并以“走出困境、办出特色”的承德市某中学为教学案例,设计整个教学活动。

(一)案例准备

承德市某中学(下简称:案例校)在办学条件方面和我市大多数乡镇中学相差不大,在学校发展方面,曾一度陷入办学困境。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依靠优秀的管理,办学走出低谷,并初显特色,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日益提高。以其为教学案例来阐释学校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培训活动开展前,培训教师深入案例校调研,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学习、了解,培训教师对学校的管理、发展实际情况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为教学活动设计及其有效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

首先,理论讲解与经验介绍。培训教师结合案例校实际讲授“学校管理诊断”这门课程,让学员基本掌握学校管理诊断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案例校的实际发展轨迹;聘请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案例校校长,结合本校实际做学校管理理论讲座,使学员对其管理思路、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次,参观考察与实践诊断。组织学员深入案例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校管理诊断活动。诊断内容包括:学校办学思想、发展规划、领导班子状况、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状况等;诊断形式:主要有校长访谈、教师和学生集体座谈及个别访谈、学校管理文献资料查阅、教师教研活动、师生课堂活动及校园环境的观察等。最后,培训教师根据学校管理诊断方法和步骤,组织学员围绕案例校开展学校管理诊断实践,由学员针对案例校学校管理实际情况做出诊断,提出自己的学校管理建议。

(三)教学效果

通过对案例校的全方位、多角度学校管理诊断活动,学员对案例校的管理、教学、特色产生诸多感悟。案例校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开拓创新精神及务实的工作作风,给予广大学员以极大的激励与启迪。学员对案例校今后的发展给出许多中肯建议。同时,通过对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对案例校的实践活动,学员对“学校管理”及“学校管理诊断”两个专题知识也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有了根本的提升。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培训满意率达100%,非常满意率达90%以上。学员们对培训形式创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员一致认为:选择的案例学校很有说服力;案例教学这种培训形式非常好,通过诊断活动,对诊断对象能够知其所长,思其所短,反思自己办学中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希望以后培训能够多多采用这种方式。

(四)教学启示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应该尊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训过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实现知识、情感及思考的共生;培训目的要实现学习者、案例校及培训机构的共同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推广

学困生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案例教学法

工程力学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原理、概念众多,公式推导繁琐,计算量大等特点,而技工院校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差,缺乏主动探究精神,一有困难就放弃。因此如果教师一味照本宣科,过于强调概念理解、公式应用而忽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天然联系,势必会加剧学生对这门课畏学、厌学的情绪。鉴于此本文尝试通过案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及特点

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侧重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不仅获得了相关的原理、概念还知道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理实转化能力。工程力学课程中采用的案例有的来自机械生产实践,也有的来自生活,为学生所熟知,引用这些案例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答帮助学生树立了一定工程的意识。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差的缺点,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来源于生活,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吸引他们的兴趣。教学主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思考之后,取得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升了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则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

2.重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同,例题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通过例题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计算公式及原理,而案例形式是多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用什么理论和方法去解决,一旦解决方案付诸实践验证可行,就会使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同时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可分为案例引入、分析讨论、总结评价等几个步骤。

1.案例引入

教师将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案例引入时设置的问题要由浅入深,以便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如在分析摩擦力时,引入自行车的案例,教师可作如下问题引入:

(1)自行车行进是前轮驱动还是后轮(答案是后轮)?

(2)自行车向前行进,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如何?

(3)前轮的摩擦力方向呢?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分析前轮的摩擦力,可列举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轮子,要使它方向向前又不直接接触它,应该怎么办?由易到难,步步引入,便于保持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具体操作方法有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等,有些实践性强的内容可进行试验。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分析,启迪智慧,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如案例:成都132工厂11车间的技术员正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何用现有5吨起重力的吊车吊起10吨的重物。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需要利用什么原理去解决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通过分组讨论、动手计算、剪力弯矩图的绘制,得出解决方案。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案例,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再讨论得出结论。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分类指导的作用。

3.总结评价

总结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总结案例本身的重点、难点,优缺点、在生活中应用;另一方面是小组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最佳方案等,主要由学生总结完成,教师可作适当延伸。案例教学的总结部分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同时还使学生意识到案例的社会价值。如案例:2004年,一台LTMl170型汽车式起重机在装卸货物时,由于支腿销子未固定且水平支腿只伸出一半,司机从正后方吊起货物,向侧向回转时,起重机侧翻,造成起重臂严重损伤。在分析计算支腿受力的同时还使学生意识到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树立了一定的工程意识,培养了职业精神。

三、注意要点

1.正确选取编写案例

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用恰当的案例。案例的选取首要的原则是拟真性,选取的案例来源于生活、工程实际。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保持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一定加工,但前提是不影响相关概念、原理的运用。其次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恰如其分地揭示所学的理论;再则选取的案例应该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选择的案例既不冷僻又不过于复杂而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同时又不过于简单而不覆盖教学重难点。

2.正确处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知识,实质是“做中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教师则起到组织、管理、监督的作用。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稍有困难就卡的现象,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应做到差优相伴,适时点拨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但不可越俎代庖。

3.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实践教学的融合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案例教学。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铺垫,只有将基本概念、原理讲得透彻,公式运用熟练,才能充分开展案例的讨论分析。所以在基本理论知识讲解上还是要选用传统的讲授法,在讲授过程中力求少而精,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切莫出现大篇幅进行公式推导把学生讲得云里雾里,丧失了学习兴趣。案例教学除了小组讨论外,对于有些案例还应有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的结论如能动手实践验证,更利于理解知识更易于被学生吸收接纳。

4.正确确定案例教学法的评价方式

传统“一考定终身”的考核评价方式很明显不能适用于案例教学法,集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学期考核于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更能反映学生的总体表现。过程考核包括出勤、纪律、小组讨论或实验过程的表现。任务考核则是课后作业。教师在过程、任务考核时要更多地关注学习困难或表现一般的同学,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四、小结

案例教学法运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案例选取编写能否贴近学生认知,能否反映教学重点;教学组织能否合理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评价是否客观,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若能在各方面合理调配,便能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使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段翠芳,李伟,王文堂.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