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本研修教学案例

校本研修教学案例

校本研修教学案例

校本研修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网络研修的实践

搭建网络研修平台

学校自主开发教师网上研修的网络平台,旨在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平台和资源库,提炼出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模式和教师师能的评价体系。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运行的基本环节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基本运行环节,是指教师参与研修的具体过程和内容。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备课、观课、评课和反思。

网络备课。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模式为:研究教材―修改教案―网上讨论―反思修改―形成教案。学校教导处收集各学科、各年级标准教案挂在网上,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师本身的教学特色、整合单元目标的要求,对教案进行修改,使之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课修改之处用红色标注,并放进自己的资源库。在每课标准教案的下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对标准教案的改进情况。

网上观课。网上观课的模式为:课前看设计―课中观成败―课后找原因―课堂巧运用。学校每学期为校本研修活动搭建有效的载体,即“磨课”、“评价课”及“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提供了素材。所有的课均在观摩教室进行,信息中心的教师通过摄像系统把课摄制下来,放到研修平台的视频系统中,供教师网上观摩。

网上评课。我校网上评课的模式为:观课堂实录―评课堂成败―提改进建议―寻解决策略。教师在校园网的校本研修的平台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针对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情境进行研讨。

网上反思。我校网上反思的模式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借助校本研修网自行浏览自己或其他教师的视频案例,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为何当时会如此教学,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教研组教师一起观看教学视频,共同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远程指导。学校邀请专家、教研员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他们通过学校的域名进入校本研修平台,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指导。我区语文教研员汪立民、章建文老师曾多次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管理与评价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管理机构。我校建立了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课题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委派信息运用管理部、课程实施管理部、教育发展研究部三部门的主任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教研组长为组织机构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本研修。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制度。为了更好地提高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学校制定了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相关制度,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制度、网络环境下的听课制度、网络环境下的评课制度、网络环境下的反思制度等。各项制度对教师参与网络环境校本研修的次数、内容均作了相应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评价。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评价包括备课研修的评价、视频研修的评价、教学反思的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各类研修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评价有具体要求,有三级指标,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视频研修的观课评价就从观课形式、观课记录两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其中,观课记录的二级评价指标为:(1)认真记录教学过程;(2)及时捕捉教学的闪光点与不足,做好记录;(3)针对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出教学感受或教学建议。校本研修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评价组评等评价方式,将备课研修的评价、视频研修的评价、教学反思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最终落实到《高桥镇小学师德师能考核体系》中,把教师参与网络环境下的研修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成效与意义

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激发了教师的研修热情,学校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了支持和服务,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在研修中,学校坚持现场的教学观摩和网上观课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剖析教师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在互动中生成教育智慧,提高学习效能。

据调查,教师一年中参与校本研修的平均次数有了很大的增长。2010年,学校对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平均年参与集体备课12次,参与讨论18次,参与评课20次,进行教学反思15次。较之传统意义上的校本研修的时间和次数分别增长了50%和70%。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网络平台增加了教师相互观摩的机会。听完课,教师在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撰写评价,这也是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下来,每位教师的资源库里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在此基础上,撰写课堂教学研究小论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据调查,教师在过去一年中发表的论文或案例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2010年,学校对教师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前后或获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区级以上刊物或案例112篇,较之参与网络研修前增长了6倍。

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平台。听课、评课、研讨,不受时间限制的网络环境给了教师们静下心来研究和探讨的空间。在线听课以后,教师们纷纷在评论栏中对所听课发表自己的看法,上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构筑成教师智慧分享的平台,将自我的实践智慧与群体的互动智慧融合起来,相互支撑、互促互利,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在调研中发现,近两年来,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语文课为例,学校听课教师的优良率达到81.8%。

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校本研修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一、校长是学校研修方案的策划者

首先,校长要全面掌握“双主体”基本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研修方案。学生、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状态决定学校的生存发展,他们的状态是制定研修方案的第一依据。校长在制定研修方案时,一要掌握教师状况,主要是指摸清教师的教育理念、现论素养、教学艺术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二要掌握学生状况,主要是指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道德结构;三要掌握学校的资料状况,包括电子资料、文字资料以及“活”资料(外校经验及本校教师经验)。

其次,校长要根据现代管理学原理,科学慎重地策划研修方案。现代管理学的核心思想是“人本管理”、“科学管理”、“实效管理”。据此,校长确定研修方案要遵循以下七项基本原则:因校制宜原则、激励性原则、针对

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制度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二、校长是研修运作的指导者

一是指导理论学习过程:自学+讲座+辅导。学校要提供自学时间,并要求教师写学习笔记;为教师提供资料,并规定某一阶段学习的内容。校长要及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讲座,讲座的内容应针对学校具体的、共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校长辅导分为个别辅导和小群体辅导。个别辅导机动灵活,针对性强,效果很好。小群体辅导也很有效果,但必须选择共性问题,主要针对学科教研组和青年教师进行。

二是指导教学科研过程:立项+实施+结题。学校科研项目的确定必须有根据、有计划、有实施预案。例如,我校根据一些学生不愿学习或学习劲头不足的现象,确立了科研课题《基于我校部分学生课堂不愿学习的问题的研究――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根据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的问题,确立了科研课题《基于我校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的问题的研究――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研究》。每位教师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子课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校长和学校科研处的领导和组织下,许多教师已基本完成课题任务,课题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先后发表在学校编撰的第一至第四期《黑大附中学报》“科研成果专版”上。

三是指导教学实践过程:研究课+尝试课+公开课。我校研究课在初中随堂进行,教师无需特殊备课,没课教师听课;研究课结束后,全体教师研讨,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反思;最后由主管教学的校长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尝试课在高中部进行,校长先与教师交谈,粗略地交换意见;尝试课结束后,教研组讨论,主讲教师自述,与会者发言;最后全校召开教师大会,由校长对尝试课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初、高中同时进行“龙腾杯”公开课大赛,赛前由校长进行动员,分别制定出初、高中的课堂教学评估量表,供教师、评委使用;所有任课教师每人一节,分别由初中教导处和高中教务处排课;赛后,由初、高中校长分别作总结。

四是指导教研组活动过程:问题+反思+攻略。教研组的研修活动首先要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先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原因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是学习习惯因素还是学习方法因素,是学习基础因素还是学习效力因素;再看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原因是教学理念因素还是教学方法因素,是教师师德因素还是教师学识功底因素,是教师工作态度因素还是教师教学能力因素。最后要根据分析结果集体确定攻略。找到原因之后,教研组长和全体成员要认真研究,确定有效对策。这一对策不是“战略防御系统”――被动地“头疼医头”,而是“战略进攻系统”――主动出击,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五是指导年级组活动过程:目标+分析+举措。例如,初、高中低段年级组,主要是夯实学生的道德基础、知识基础和智能基础;毕业年级组主要是努力为上一级学校更多地输送学生。目标的确定不是盲目的,要根据调研资料,认真分析才能确定。校长和年级组要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分析教师,了解每位教师的长处,给他们提供发挥专长的机会。

三、校长是研修实践的示范者

首先,校长是研究问题的示范者。校本研修一定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在学校诸多问题中重点研究哪些,是校本研修的关键。例如,在研修过程中,找出了许多问题,但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校长在主攻方向确定后,开始进行全面部署,并亲自参与,采用六种方式,即沟通法(与家长合作),补习法(给“学困生”或小群体补习),“小先生”法(优秀生当“小先生”),谈话法(校长、教师与“学困生”谈心),课堂侧重法(课堂关注“学困生”),“包生到师”法(一名科任教师包几名学生)解决该问题。

其次,校长是“课堂教学”的示范者。例如,讲《数学与交通》中的“里程表”,校长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最后,校长是科研实践的示范者。校长不仅领导全校科研工作,而且要亲自实践。当总课题、子课题确定后,校长要深入第一线,与教师一起不断研究,不断深化。同时,校长必须是科研的示范者。我校每位校长都能著书立说、撰写论文,仅在近3年内,就正式出版了3本教学理论著作,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7期《科研资讯》,并主编《黑大附中学报》。

四、校长是校本研修的评估者

校长是研修过程和研修结果的评估者。其中,过程评价是校长评估校本研修不可缺少的工具。只有每个研修环节优质,才能达到整体研修最优化。我校首先抓好研修的过程评价,除评估研修方式、课题、内容、教师态度、水平等项目外,校长还重点评估校本研修的方向。例如,学校抓“学困生”工作十分见效,校长经过分析讨论,修订研修方向,提出在继续抓好“学困生”研究的同时,还要侧重抓好优秀生的提高工作。

五、校长是学习新课程理论的先行者

首先,校长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的精髓。校长的学习应当抓住现论的精髓,掌握现论的本质属性。例如,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怎样做才是“以学生为主体”,哪些课的做法是对的,哪些课的做法是错的;研究“教师是主导”,那么,教师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主导”,校长对本校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究竟了解多少?

其次,校长要比较传统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论的异同。传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现代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我校校长率领教师在学习新课程理论时,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对照:教学的全员性;教学的整合性;教学的主体性;教学的开放性;教学的探究性;教学的趣味性;教学的实效性。

校本研修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指以点带面,根据对有代表性的“谈天说地”实验课例的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例如在语文科里,获得区政府首届专家津贴的邓蝶云老师的“谈天说地”课例《春天的脚步》获得市教研员们的好评,还被区选派到教育发展中心进行交流。我们以点带面,根据对这种有代表性的“谈天说地”实验课例的分析,促进教师们专业成长。我们以课堂教学案例为研讨平台,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以研促教,确实提高了教师教研教学能力,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创境体验

创境体验,是指教师在愉悦的情境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以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例如,为了提高教师语言艺术修养,能够有利于“谈天说地”课的开展,我们邀请了广州话剧团专业演员、优秀语言艺术教师姜迪武老师来校讲座。姜老师说:“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表演教学,寓教于剧。”经验丰富的他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独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他认为把课堂变成剧场,让老师成为导演,学生成为演员,家长成为观众,这样就能做到每节课都好戏连台,精彩不断。这对于以“语言见长”为办学特色,以“谈天说地”课为校本课程的京溪小学老师们的启发和帮助显然非常大。

三、自修反思

自修反思,是指在培训者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谈天说地”课的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完善。我们以教学实际为焦点整合培训、教学和教学研究资源,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校园BBS论坛的平台中百家争鸣,将新课程的理念有效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校本研修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本研修;资源整合;机制;内容;模式

转型期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想更好地发挥在校本研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立足实际 ,突出实效,在探索和实践中做好以下工作。

一、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推动中小学教师 开展教改实验,为本地区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和服务。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培训机 构 会遇到一个实际问题,即培训机构的职能与教研室、教科所(室)、电教站等发生重叠,如果 这个问题不予解决,就会引起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况且,从组织设置来看,在同一县 域范围之内,完全没有必要设置如此众多功能相近的事业单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 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很有必要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 室、教科所(室)、电教站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合并为一个机构,成立一 个“四位”一体的新组织,具有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化等综合功能,统一管理、服务于 教师教育工作。这样既可以避免冲突,又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优势互补。

2005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 》(教师函[2005]4号),并明确规定了“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试行) 。《通知》在功能定位指标中明确提出:进行教师教育相关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有 效实现本 区域教师进修、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上挂高等院校、下 联中小学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笔者认为,资源整合的关键问题在于合并不是捆绑型的,不是形式上“几合一”而是真正 的功能、机构和管理的整合为一。如果同在一屋檐下,一个牌子几套人马,各吹各的号,各 唱各的调,不仅不会出现1+1+1+1>4的结果,反而会大大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当然,如果 整合后的新机构领导层能以大局为重,真正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己任,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过 分看重自己的权力和位置,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那么就会缩短磨合 期,尽快建成集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技术推广服务 、校本研修引领等为一体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二、健全组织网络,完善管理制度,指导学校建设有效运行机制

在具体实施中,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对辖区内实验校的研修活动进行监管和服务,明确中 小学校长在校本研修中的责任和作用,指导各类学校制定研修目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 理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一)因校制宜,因人而异,建立目标导向机制

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校本研修必须因校制宜。教师培训机构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把实验 校大致分成几个发展层次,指导学校制定出校本研修工作的长远规划、中期目标、短期计划 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实验学校根据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划分为入职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等不同 类型,也可以按任职资格等级分为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等不同层次。不同层次 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同一层次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培训机构要指导实验学校建立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动态管理系统,明确各个层次的发展方向及各个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 目标。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基本素质、能力、职称、身份(不同级别的骨干),申报不同的级 别,学校根据申报情况进行评审,最终进行级别定位。

(二)健全机构,强化组织管理,做到事有人管,人有事做

1.建立学校校本研修组织

建立“校长—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校本研修活动组—教师”四级管理体系。校长是学校校本 研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校本研修总体目标的确立、整体方案的设计和培训资金的保障 。由校长、教师代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教师组成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中、长 期研修方案的制订、实施、评价与调控。“校本研修活动组”负责学校学期研修计划的制定 ,并组织教师具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建立校本研修协作组织

校本研修的自主性不等于自我封闭,校本研修也需要开放。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 不合理,多数学校规模较小,教师人数少,师资水平相对薄弱,培训资源短缺。要防止校本 研修工作的低水平运作,有必要建立校本研修协作组织。协作小组成员由结成协作伙伴的若 干学校领 导小组成员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包点教师及中心校的有关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协商和组 织协 作组内教师校本研修活动,帮助不同的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 享。

3.建立“教师校本研修导师团”

导师团成员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教育专家学者、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研究人员、本地区各 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在校本研修活动启动之初,教师培训机构要组织在校本 研修研究方面的专家,对各实验校的负责人和教学骨干进行理论讲座,使大家统一思想,澄 清认识。在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导师团成员要经常深入分包学校对教师们进行指 导和系统性的专业引领,使教师们的认识得到深层的升华。

(三)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有章可循

教师校本研修活动由学校组织实施,往往容易出现随意化倾向,从而影响校本研修的均衡发 展和质量提高。要保障和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是非常 必要的。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出台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各 地 市也要制定出配套的实施细则。这些制度要多“弹性”,少“硬性”,内容要具有普遍性, 对所属各级各类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各县(区)、学校还必须根据自己实际的制定出适合县 (区)情、校情,内容具体、可操作的具有最佳约束和激励效果的管理制度,如《检查管理办 法》、《考核评价方案》、《表彰奖励办法》等。

在各项管理中,最不容忽视的是评价管理,因为它是激活教师发展的动力,具有鉴定、导向 、改进和调控功能。对教师参加研修情况的评价工作可统一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中 小学校和乡(镇)为单位进行,由县(区)、乡(镇)、校指导组和中小学校长对参训教师进行评 价。

转贴于

为了实施动态评价,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倡导并指导实验学校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校本研修 机制。研修机制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为每一位教师都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袋包括以下内 容:(1)教师 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所处发展阶段);(2)发展目标,包括学期计划、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 3) 文集汇总,包括校本研修自培计划、学习笔记、反思日记、案例评析、教学随笔和自修总结 等;(4)成果展示,包括开放课教案、优秀案例、自制优秀多媒体课件、论文和个人获奖证 书等四大块。学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动态管理系统》,明确各个层次(入职期、适应 期、发展期、创造期)中各个级别(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的发展目标。学期 初,全校教师都根据自己实际进行申报,学校根据申报评审,最终进行级别定位。每学期末 ,教师根据自己达成目标情况自评,学年组或学科组进行互评,最后学校进行阶段性总评, 根据总评结果确定教师能否晋级。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校本研修机制,明确了研修目标,引入了竞争机制,为评价管理提供了 抓手,使校本研修活动充满了活力。

三、精心选择研修内容,为校本研修提供载体

校本研修内容大致可分为通识性内容和特色性内容两部分。

1.通识性内容

根据实效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的原则,那些符合国家改革要求,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 道德素养提升的通识性内容应当被列入各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现阶段的教师专业 发 展主题应该是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研修主题,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培训、教育教学 理论和新课程通识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新技术专项培训为主要内容。

2.特色性内容

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学校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以校为本、 以师为本的校本研修还应当结合学校和教职工的实际审慎地选择研修的特色性内容。如:为 帮助入职期的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换,站稳三尺讲台,可选择一些教师职业道德法规、班主 任工作论坛、教学基本功训练等作为研修内容。

四、构建有效研修方式,最终实现研修目标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实践中,根据各中小学的实 际,可采用以下几种校本研修方式:

1.“自修反思”式

要求教师对照自选发展目标,有目的地研读师德教育、新课程、新理念的专刊。在自学过程 中,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实现理论观点与实践问题的碰撞磨合,联系发生于本地、本校及身边 的教育、教学现象,回放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自省自查中形成新的认识。通过撰写反思日记 、教育随笔、典型案例,定期召开教师“教学反思”座谈会,促使教师素质与理论的提高, 激发教师终身发展的欲望。

2.“接受借鉴”式

主要是通过经验分享和理论知识的更新,让教师自主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具体的 做法有:(1)组织必要的教师培训会,聘请专家讲学;(2)举办名师论坛,让名师讲述经验和 体会,发挥其辐射功能;(3)导师团组织校内或校际集中研讨,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4)开 展教学观摩、师徒结对等。

3.“课题带动”式

主要是利用学校承担的各项科研课题研究资源,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课题 研究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行动研究,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在提高教育质 量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网络环境下的研修方式

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即培训人员、教研人员、中小学教师借助网络环境而形成学 习 型组织,通过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和开展名师骨干帮带、案例评析、成果交流等活动,使 共同体成员得到提升和发展。

利用网络还有咨询诊断模式,即培训人员、教研人员针对中小学教学场所中的实际问题或视 频教学案例,采 用提问、咨询和讨论等策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视频交流,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寻求切实可行 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毕天增,等.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朱小蔓,等.新世纪教师专业化走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3.

[3]徐学俊,等.教师校本研修及其区域协作机制探索[J].教育研究,2004(12 ).

校本研修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自2011年11月全省校本研修现场推进会在旬阳召开以来,全省各县、区、校纷纷启动,迅速进入第一阶段:宣传动员,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建章立制阶段。2012年10月,全省校本研修现场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渭南召开,这是省教育厅一年中两次举行大规模的专项工作会议,表明省教育厅从2011年至2015年五年间对实施校本研修的态度和决心。会议对实施校本研修提出:“行政推进,多方合作,典型示范,专业引领,制度保障,网络支持”的指导思路和工作措施。更加注重强调一所学校、一个区域校本研修工作推进力度、效果怎样,取决于校长的领导力,24个字均包涵了校长主持这项工作的职能作用。校本研修――一项系统而紧凑的工作摆到我们面前,校长怎样管理?教师怎么做?成为重中之重。总的来说从校长层面上看:校长在校本研修中具有领导力。从学校教研组层面上看: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具有指导力。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具有执行力。这是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对校长的定位,对教研组和对教师的定位。

1校长在校本研修中的管理作用

学校要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得到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发展则是一句空话。校本研修就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基于教师,提升教师,是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与教学同伴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需要在专家、优秀教师的指导、帮助、引领下快速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学校是一个以靠集体领导下的学校,而处在这个集体领导中的核心人物是校长,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理念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所以,在校本研修伊始之际,在宣传动员阶段,以及实施阶段初期,校长应明确自己的专业引领者身份和职责,在同伴互助中扮演参与者、指导者角色。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实现持续发展。许多经验告诉我们,在学校里,校长重视并始终坚持,工作就能顺利开展,校本研修需要校长在行政推进、制度保障、网络支持、多方合作、专业引领等重要环节上亲力亲为。

校长要真抓实干,动员的工作要做,引领指导的工作也要做,及时解决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工作更要做,抓就要抓好、抓实、抓彻底、抓出成效出来。引领示范、指导服务的工作要多做,以务实的精神抓好校本研修工作。校长的管理作用体现在:

1.1带头作用:

校长重视,身体力行,实施有效引领,要象开会一样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把校本研修作为校长专业成长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同成长的要事来做。研究的是关于我们自己学校教学、学校管理领域内的课题,有价值的管理问题就是课题。它基于学校,发展学校。

1.2激励作用:

校长因为主动参与了研修活动,可以对教师进行有效评价和激励。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的责任人、核心领导,牵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研修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抓教师队伍建设。这是一个校长最根本的职责。

1.3思想引领作用

校长的思想是通过理念、制度、机制、行动来体现,思想是灵魂、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校长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方法和手段来做教师工作,让他们认识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在研修中体验研修的乐趣和价值。提高他们参加校本研修活动责任感和使命感,合理调配时间、分组实施。我上周五参加了双溪镇兴红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形式非常的好,周五下午,每个班留一个老师照顾和辅导学生梳理归纳一周的学习,或完成课任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自主阅读课外书籍等。做的很好!其余教师参加两个多小时的专项主题“阅读教学”研究活动,最后和学生一同放学。有些学校每周五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做1个半小时的教研活动,有效果吗?不要挤占教师休息的时间。我们一周用五天的时间来做学生的教学工作,为什么不能在一周的时间中抽半天时间来解决我们教师自身的业务提升问题。让校本研修在校内形成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必需成为教师成长和顺应时代进步对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1.4保障作用

物质需求:负责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所需的教学服务支持的需求保障。提供天网、地网、人网“三网”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建设。建立电视卫星接收系统,建立局域互联网系统、建立专家(骨干)体系。为学校校本研修提供支持平台和保障。

制度需求:建立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校本研修规划,校本研修评价激励制度三个学校层面的制度。落实目标、任务完成程度的总结、督促每个教师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计划书”。

人力资源需求:组建领导小组以及工作小组,建立专家团队和骨干教师带动团队的人力资源保障。提供外聘专家、区域骨干作为指导团队,建立校本骨干带动团队的学科研修带头人。

经费需求:落实工作经费、学习经费、培训经费和保障奖励经费。省教育厅规定从2011年――2015年期间,每位从事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完成120学时集中岗位学习,120学时的远程教育培训,120学时的校本研修,共360学时。国家政府明文规定:学校不低于5%的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养、培训。要进行专项审计,不允许挪作它用。

1.5监督评价作用:校长对研修活动的安排、组织、管理、总结等多个重点环节都应关注,对教师参与的情况更应关注,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实效性要心中有数,校长要及时提出以便修订研修的主题。要特别关注日常的纸质档案、图片、音像的收集、整理、分类。按校本研修的三大主题: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分类建档。

总之,校长如果期望自身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效发挥自己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首先明确:校长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员,这是一种天然的归属和教师一样需要专业发展。而校长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引领者,应重点发挥理论优势,校长在校本学习、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方面始终处在学校领先的地位。

2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实践操作

校本研修本身是一项严肃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浮躁,再好的方案,只有扎扎实实付诸实施,才具有效率,才能达到目标。行动人人都能做到,坚持未必人人能够持久。旬阳成功的经验告诫我们: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持之以恒,才是旬阳成功之本。校本研修的关键是要体现在教学质量和成果上,围绕我区今年开展的“高效课堂”为主题进行研修。我们从事的研修主要是日常教学事务,例:学生有小偷小摸行为、不良行为习惯……,如何改变学生小偷小摸行为作为课题。你不要大课题“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实话实说,我们的能力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先从小课题做起。是课题,不是学术性研究,它是解决平时管理和教学中实际发生的问题。要想达到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就要坚持不懈的开展研修活动,不断丰富自己、校本研修它基于教师,提升教师,让教师做一个有学识远见的教师。

2.1规划职业生涯

教师要建立个人专业成长袋,明确专业成长的目标、研修任务、具体的研修内容、采用的方法措施、活动记载、个人体验感悟、反思成果、同伴互助的影响,专业引领的收获。按照“选择问题――分析问题――撰写案例――同伴互助研讨――完善案例(教师自我再反思)――评价、展示案例”,按这样一个科学有效的研修程序进行。

2.2引领学习反思

校本研修的核心是个人反思,教师即研究者,走学者型成长之路,不断激活教师自主学习与主动反思的内在需求,促使他们积极去获取新的文化,教育教学前沿理念。课前反思是反思教学设计是否更贴近学生实际,是否能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对接。课中反思是不断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调节,在动态中寻求有效途径和方法。课后反思是修正教学行为,改进教学实践,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善于反思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如果没有不断探索、完善的意识和相当的理论修养,其反思的水平就会受到限制。反思也只能长期处在低水平上。反思的形式有五种:可以写: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日记,创新教学设计,将问题上升到课题。

2.3构建学习共同体

构建校本学习共同体,发挥团队合作促进功能,以骨干教师研修团队为载体,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坚持以校为本,倡导团队同伴互的学习,借助天网、互联网,自发结合学习共同体。教师同伴互助是教学灵感的最大资源,在集体备课中互助,在听课评课中互助,在与同伴交流反思中互助。同伴互助是把个人优势与智慧转变成集体优势与智慧的捷径。我们区布点分散,弱小学校较多,提倡:薄弱小学以联片研修为方式、薄弱初中以联校研修为方式、高中以联学科为研修方式。共建电子信箱、QQ为学习平台等。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基本的五种形式有:集体备课、听课、分析课、公开课研讨、课堂会诊等形式。

2.4基于小课题研究

提升个人的研究能力,课题的选择坚持来源于教学一线的教学实践,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方向与内容,重视研究 “实用性的问题”、“现实性的问题”,坚持以行为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步培养教师独立做课题的能力。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来自于对教材理解角度不同的问题,有来自教法选择方面的问题,有来自于学生多元见解与思考的问题,有教师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更多的是难以实现教材与学生的统一,有效衔接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的问题。问题是校本研修的基点,善于在教学中发现和研究问题是教师的一种能力。问题不等于课题,教师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选择有影响性、有针对性、有价值、可研究的问题作为课题,选择利于核心问题的突破,对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价值的问题上升成课题。

2.5专业引领,提升研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