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范文第1篇

我镇2011年经省国土厅批准的增减挂项目,涉及刘浅、枣林、李庄、金桥、庄墓、张圩6个村居,19个自然村庄。在市、县第二、七批次初验基础上,加快推进第五批次金桥村村庄复耕进度。同时对照县委下达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职责,经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就我镇2012年土地整治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完成2011年增减挂任务

1、3月30日前完善刘浅、李庄、张圩、庄王、枣林五村村庄工程任务,确保省国土厅验收通过。

2、加快金桥村村庄复耕进度,严格按照县委规定的序时进度完成任务,确保省国土厅验收通过。

3、金桥村增减挂项目完成时间计划

(1)、2012年2月15日前将启动王户、鲍大郢、沟东三组村庄复耕工程(并留取照片)。

(2)、2012年2月29前启动刘户、徐小庄两组村庄复耕工程(并留取照片)。

(3)、2012年3月15日前启动鲍小圩、前后马、薛庄三组村庄复耕工程(并留取照片)。同时做好王户、鲍大郢、沟东三组村庄复耕工程镇领导组初验工作。

(4)、2012年3月30日前做好刘户、徐小庄两组村庄复耕工程镇领导组初验工作。

(5)、2012年4月15日做好鲍小圩、前后马、薛庄三组村庄复耕工程镇领导组初验工作。

(6)、2012年4月22日前邀请县国土局等部门对金桥村王户等8个自然村庄复耕工程进行验收。

上述复垦村庄必须严格照规划设计和时间要求,做到安置有序,拆迁完整,整理达标,过程无误,验收过关。

二、2012年整体推进、占补平衡、高标准基本农田整体推进项目申报任务分解

1、根据我镇土地利用现状,2012年申报刘浅社居委整体推进项目,刘浅社居委位于合阜高速路两侧,村庄主要集中在高速路东侧,全村10个自然村庄,土地总面积6214.9亩,其中村庄面积574.42亩,水塘面积506.2亩,未利用土地面积444.1亩(田埂),农田整理估测净增耕地7﹪。其中8个自然村庄分别是梁桥组19.96亩、刘浅组53.22亩、大鲍圩167.75亩、袁小圩27.23亩、施户组66.14亩、姚大郢105.34亩、葛大圩44.62亩、蒋户组90.16亩。

2、依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我镇2012年申报县级废糖以及未利用土地占补项目400.0亩,任务分解分别是庄王社居委80.0亩、李庄村50.0亩、刘浅村50.0亩、侯集村50.0亩、杨湾村40.0亩、枣林村40.0亩、徐岗村30.0亩、张圩村20.0亩、金桥村20.0亩、薛桥村20.0亩。

3、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我镇特殊的地形地貌2012年申报李庄村高标准化基本农田示范项目,项目区面积7787.6亩,其中耕地面积5606亩,水塘面积645亩,未利用土地面积617.8亩(田埂),农田整理估测净增耕地15﹪。

三、2012年土地整治项目申报完成时间

1、整体推进项目:2012年2月29日前完成对拟申报村的土地利用现状、村庄现状、房屋结构、面积情况、居住户数、人口数等进行全面调查核实;3月20日前完成对拟申报村组入户调查、到村、到组不定时召开会议,征求村两委和群众意见、拟新建村庄选址、建设房型、户均面积、货币安置等情况;4月30日前落实规划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县国土局审查后入库;5月30日前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测绘勘测定界,经审查核对无异议后,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预算方案上报县国土局;6月30日前完成建新区规划设计方案两上两下征求意见。

2、高标准化基本农田项目:2012年2月29日前完成对拟申报村的土地利用现状、村庄现状、水利设施利用状况、当家糖面积、实际可耕地面积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实;3月20日前完成对拟申报村组入户调查、到村、到组召开会议,征求村两委和群众意见、4月20日前落实规划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县国土局审查后入库;5月20日前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测绘勘测定界,经审查核对无异议后,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预算方案,上报县国土局;6月20日前完成高标准化基本农田规划设计方案两上两下征求意见。

3、占补平衡项目:2012年3月30日前完成对拟申报村的土地利用现状、水利设施利用状况、当家糖面积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实;4月20日前完成对拟申报废塘进行调查、到村、到组召开会议,征求村两委和群众意见;5月20日前落实规划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县国土局审查后入库;6月20日前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测绘勘测定界,经审查核对无异议后,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预算方案上报县国土局;9月20日前完成废糖工程施工任务,申报县国土局验收。

四、工程施工方法

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每个项目工程均交给复耕所在村的村民理事会或者招投标企业进行施工,施工期间的工作协调由村民委员会负责,所产生的隐蔽工程由镇隐蔽工程领导组负责丈量登记,并当场签字确认。

五、组织领导

经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庄墓镇土地整治工作领导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国土所,邓卫伍兼任办公室主任,国土、规划两所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服务。

六、奖惩规定

1、2011年增减挂项目:在顺利完成增减挂项目且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情况下,根据《土地管理法》中相关政策规定,经镇土地整治领导组研究同意,镇工作领导组负责复垦区的拆旧面积、建新面积、复垦面积、复垦质量、验收情况、群众矛盾化解等6种标准核发工作经费和奖励资金。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并无群众上访且通过上级相关部门验收。镇工作领导组、国土、规划所每人奖励3000.0元,如果能够在规定时间前完成所有工作任务,每人追加奖励1500.0元;同时奖励给按时完成拆迁任务、建新任务、复垦任务、且通过上级相关部门验收无群众上访事件的村每名村干部3000.0元;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村每亩600元工作经费(打入村帐)用于村公共、公益设施建设;

2、整村推进项目申报:依据县入库确认村庄净增耕地面积,每亩奖励村工作经费300.0元;镇国土、规划所每人奖励工作经费1000.0元;

3、占补平衡申报项目:依据省厅验收确认面积,每亩奖励镇国土、规划所工作人员每人每亩100.0元,奖励项目所在村居每亩300.0元;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村庄规划;黄冈;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地方特色;运行机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必须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制定乡镇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休憩、交通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它有别于城镇,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其规划也有特殊性。近年来,随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庄的功能及结构逐步发生变化。但由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庄发展规律的研究滞后,使村庄的发展普遍缺乏整体性和持续性。因此,对于黄冈市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庄发展的特征及规划布局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村庄规划工作原理分析

村庄规划是以村庄所处乡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村庄自然资源,调整村庄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当地特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村庄布点规划、建设规划与整治规划。它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共同构成完整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在此体系中,村庄规划居于龙头地位,是制定并实施其他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所研究的是指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对农舍和公共建筑、供排水、供电、通讯、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做出具体安排。

二、黄冈市村庄规划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村庄土地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在黄冈村庄中普遍存在,原因在于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更不可能像城市农舍小区那样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首先是在农舍布置时,多数农舍都是村民主观决定,在选址、朝向等方面都没有合适地考虑,并且由于村民在建房时普遍的是把宅基地全部占满用完,不留余地,导致道路错综复杂;其次是部分村庄,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加上升学、经商等原因进入城镇和自然死亡,导致大量农舍长期无人居住;最后由于传统观念和陈规旧俗的作用,把旧房当成祖产,建了新房却不愿退旧房,而新房常建于村边,村中心的旧房无人居住,这样逐渐形成“空心村”现象。这些都造成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村庄公共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公共财政投入农村建设不足。黄冈农村地区实际的发展水平有限,农村经济以农为主,财力薄弱,其自身没有经济能力改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除部分极少村庄有少量捐赠外,几乎没有其他外来投入。由此所造成很多村庄供排水设施、公共绿地、小学、图书室、医疗室、垃圾收集站等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特别是卫生条件亟待改善,生产生活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

(三)人口素质低导致规划参与及监督意识淡薄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及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村庄人口的自然增长低于这些村庄的人口尤其是素质较高的人口多向发达地区和城镇迁移速度,村庄的人口常呈现负增长的趋势。长期以来这些村庄人口就形成了素质低且结构也呈现“哑铃型”的特点。人口素质低导致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监督维权意识淡薄,对村庄的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漠不关心,只关注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农民参与村庄规划意识淡薄。加上村民集体组织缺位,也无法有效反映村民利益和诉求。

(四)基层公共管理的失范导致村庄规划成为摆设,操作性欠缺

黄冈地区农村由于经济欠发达,村民长期忙于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其经济形式具有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特征,长期脱离社会化生产分工和协作,导致其观念的落后、封闭,尤其是法治观念的缺失和村庄管理层管理理念跟不上时展的形势。同时村庄规划设计成果的经济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普遍缺乏深入调研,没有切实表达村民利益和需要。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懂村庄规划的技术人才匮乏。二是编制经费不足,设计费低廉,设计院投入精力有限。三是有些村庄规划脱离发展实际,虽有规划蓝图,却难以实施,村庄改建与整治困难,仍旧是自发发展。对于绝大多数村庄,需要的只是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的整治,而绝对不是全部推倒重来的新规划。四是基层行政组织行政失效,基层政府注重的是能否完成上级摊派的编制任务,规划设计工作者则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做尽可能多的规划设计,以求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些原因导致村庄规划的实操性欠缺。

三、基于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村庄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居民的生活性质、风俗习惯,因地制宜,体现各村庄特点和地方特色,结合当地气候与地理环境特征,把农舍、公共建筑、绿化与户外活动场所、道路、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生产加工等各项实体在空间上综合有序地布局,体现“节能节地环保”的理念。针对黄冈地区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村庄规划要重视土地资源的集约与可持续利用

黄冈地区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村庄规划必须严格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保护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以下措施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是集约利用村庄建设用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黄冈地区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非常突出。针对目前农村建房无规划、乱占地、乱建房、“空心村”现象较为普遍等问题,需要整合村庄土地资源,严格土地使用审批手续,不允许乱占滥建浪费土地,才能实现村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合理确定用地构成。根据村庄现状及发展特点,确定村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及绿化用地中公共绿地四类用地的合理比例。村庄规划中的各类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严格执行《村镇规划标准》中建设用地构成比例的规定。三是建设节地型农舍。严格执行“一户一处宅基地”制度,严格控制宅基地的规模,合理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四是大力推行村庄土地整理和集体土地流转。对于那些在城镇已经有稳定工作和固定住房的农民,应当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建立宅基地和责任田的流转机制,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城镇居民。

(二)村庄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规划设计观的核心就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体现在村庄开发与用地的生态布局、生态化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途径等方面。首先,合理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有利于组织生产、节约资源、降低成本,避免生产对居住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其次,构建因地制宜的村庄园林绿地系统,村庄的绿化要和庭院及农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一体化的绿化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创造财富。再次,完善生态化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如尽快完善给排水、供电、电信等工程管网的建设,建设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站并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理,推广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等,有利于提高村庄的环境质量。最后,积极发展村庄生态建筑,倡导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有利于村民降低生活成本。

(三)村庄规划要注重宣传教育、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

首先,针对基层管理人员出于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考虑,注重“形象工程”,而较少地关注村民利益及村民对村庄规划的认识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村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能力。其次,建议高职院校加大村庄规划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政府要加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行业协会要规定规划设计师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承担一定的村庄规划设计任务,并可以计算一定继续教育学时。最后,要政府主管部门应投入一定的村庄规划研究科研经费,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计院多出村庄规划的科研成果。

(四)村庄规划要重构编制的运行机制

一是制定完善的村庄规划技术规范。在国家规范《村镇规划标准》和湖北省规范《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与《村庄整治技术导则》之下,制订完善黄冈市、县级的规范;规范要有分类,突出针对性和适应性。黄冈市村庄数量多,情况十分复杂,在目前农村基层规划人才短缺的条件下,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的制定并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村庄规划编制要让村民参与全过程。村庄规划编制前要有广泛深入的调研,了解村民需求,理解和重视村民意愿。三是优先村庄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由于村庄规划属于必须优先保证供给的农村公共品,相应地,村庄规划的经费也要优先安排,尤其要对落后地区的村庄规划给予资金上的全力支持。建议各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要优先保证村庄规划经费的落实,国家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中也应拿出一部分用于村庄规划和农村环境治理。

(五)村庄规划要注重因地制宜,重塑地方特色

黄冈市大别山区拥有丰富的乡土景观资源,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为了适应自然而采取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不管是农田、沟渠、水塘等自然景观,还是民居村落、祠堂寺庙等人文景观,与土地有着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是历经数年演绎出的人地关系的典范。它们承载着比城镇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和人文信息,是广大村民长期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切不可按照城镇模式建设村庄,毁坏这种宝贵的生态自然和文化遗产。特色不是要刻意去创造,而最好是在科学的选择中自然形成。城镇和村庄的人居环境是两个完全不同,坚决反对“村庄城市化”,加强村庄规划的科学研究,注重因地制宜。要尊重村庄现状、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提倡采用当地传统的建筑形式和具有本地优势的建筑材料,优先选用当地的绿化树种等等,保护和重塑地方的居住特色。

村庄规划是关系到千百万黄冈村民的公共利益问题,具有强烈的公共政策属性,不能只看作一门工程技术。村庄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这既是村庄规划的公共产品属性所决定,也是未来村庄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富更.村庄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6(3).

2、刘园,董男.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新思路[J].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3、叶齐茂.用村庄规划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8).

4、骆中钊,戎安,骆伟.新农村规划、整治与管理[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冯继红,谢小妍,李艳.村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模式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3).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节约土地、乡村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和改革开放的重点行业,加强新农村建设不但能改善我国农村规划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能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村庄是农村发展的基本单位,也是农村最小一级的行政单位,做好村庄规划编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本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原则,从多方面入手完善村庄编制规划,营造适应新时展的农村布局和农业发展秩序。相关规划主管部门应重视村庄规划编制,努力做到克服困难,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积极开展村庄治理活动。

村庄规划编制是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土地,完善村庄布局,改善村庄环境,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由于我国早期的村庄规划编制缺乏科学性,造成了目前我国村庄建设与布局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村庄规划编制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编制规划缺乏科学性。很多地区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时普遍未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导致规划编制方案与农村实际脱轨,从而影响了规划方案的执行。除此以外,由于村庄规划编制人员的素质层次不齐,专业素养不高,也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

二、对村庄编制规划重视程度不够。首先由于规划编制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于工作任务重、资金紧张的村庄规划项目积极性不高。其次,在建设规划过程中,长期重城市轻乡镇、重乡镇轻村庄的观念导致编制规划部门对村庄规划的重视度不够。最后,规划编制人员综合能力较弱。很多规划人员虽然有较强的理论能力,但是在制定规划过程中缺乏农村规划工作经验,又不积极深入农村调研。

三、村庄规划编制基础薄弱。村庄规划基础薄弱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是缺乏基本资料以及指导依据不足。由于各地的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展不一,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缺乏农村地图等必要的村庄规划依据。

四、脱离农村实际。村庄规划和建设的主要目的为方面群众的生产生活,从而构建和谐的农村环境。但是很多地方在进行村庄规划过程中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在规划过程中农民参与也较少。如果村庄的规划编制过程缺少与农民的互动,将会造成农民对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再加大部分规划编制人员对农村情况缺少全面认识,势必会影响规划方案的科学性。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不但能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的科学性,更能节约建设资金,同时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展开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如何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策略:

1、 改进规划编制方案。

对于村庄规划编制来说,编制方案是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基础工作。如何改进规划编制方案,主要可从三方面做起:1.改进编制内容。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不断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政策和乡镇布局不断调整村庄规划编制内容。规划编制内容必须以村庄分类指标体系为指导,结合规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以及地位位置等实际情况,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改进编制方法。村庄体系规划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村庄体系规划不但能给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更能保证政府决策得以有效落实。因此必须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从而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完善现有的运行体系,以便于更好的处理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3.规划编制过程的改进。如何改进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主要可从明确编制主体、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及重视动态规划等三方面做起。

必须指出的是,对规划编制方案的改进是建立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的,如果在改进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如缺乏对村庄编制历史资料、地形地貌以及农业发展特点的调查也研究,将会影响对村庄规划方案的改进。

二、结合地方实际,服务经济发展。不同地区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方实际,针对不同的地区采用符合地方特点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科学的村庄规划和建设,归根到底是为发展经济服务,因此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中应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特色展开规划编制工作。有些地区山林茂密、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的特点,比较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业,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中应体现这一特点。

比如就广东省而言,珠三角地区(惠州、深圳、东莞等)地形多为平原,而广东北部则以山区为主。在民俗文化上,同样也有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以及客家文化之分。按产业特点划分,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粤北地区由于山脉众多,其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较为发达。最后从城市化发展阶段考虑,珠三角城市化程度较高;粤北部分地区还处于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基于以上特点,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珠三角应以产业发展用地为重点,避免重复建设;而粤北地区在规划中则应考虑农业生产方式特点、乡村特色文化保护以及旅游业发展,不应盲目进行大规模建设。

对于相关规划主管部门来说,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是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各地规划单位各自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规划编制,可能会造成各自为政、缺乏统筹等情况,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以统筹指导,以增加地区整体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协调性。

三、集约利用土地,严控无序开发。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的重点在于做好土地控制,严格控制农民生活用地,合理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因此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宏观上应特别注重控制用地规模,在微观上则应把精力放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上。

(一)控制用地规模。

把集约利用土地观念体现在村庄规划编制中,主要有以下目的:1.通过控制用地规模,促使农民树立集约利用土地的观念,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从而推进农村实施拆旧建新和土地复垦。2.防止农业用地随意转化为建设用地。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适当的规模经营能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农业用地被侵占。3.为新一轮的规划调整提供指导。

(二)加强配套建设。在微观上,村庄规划工作应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体现地方特色以及加强公共安全为重点。

四、体现文化特色,提高公众参与度。

村庄的文化民俗是经过千百年沉淀的文化宝藏,必须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村庄规划编制应充分发掘各地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于历史文化建筑更应加大保护力度。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度,我国在广大乡村遗留着很多不为人注意的古村落遗址、特色民居等,比如广东石湾、中山古镇等,还有更多这样的文化古迹散落的乡村中。在进行村庄规划的过程中,亟待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保护文化遗产不但能突出乡村的文化特色,更能丰富农村的文化内涵,提高村名的文化素养。

除了突出地方的文化特色外,还应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提高公众参与度。应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委员会的作用,提高村民在村庄规划中的参与积极性,加强村民主体地位,以保证村民意愿在规划中的体现,从而确保了规划的有效性,为规划的实施加下坚实基础。目前有些地区在进行村庄编制规划过程中存在村民参与度不够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调研进度,也无法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新时期村庄编制工作新理念。

五、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管理。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 ,建设 , 保障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urbanizedadvancement acceleration, small town plann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lthough villages planning enormous quantity wide, but did not give due attention. With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to promote the gradual of, the village planning has become a hot issu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long-term accumulation,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e village planning the lack of effective guidance, blindness is big, cannot effectively guide the practice.

Key words: the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construction, secur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绪论

村庄是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聚集。随着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庄规划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村庄的规划和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区域特征。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要加快村庄规划和建设,村庄的功能和村里的环境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反映不同地域的形象风格

1.1 我国村庄的发展历史回顾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俗和基础条件各不相同,村庄的规划建设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传统的村庄建设的过程中保留了各种特色的古建筑,乡村结构和布局一般为田园交替、面街而建、南方民族深居住在山区村寨,而北方游牧民族随牧随居,内地村庄多以相对完整的村庄和庭院为主。但长期以来村庄的规划整治仍是过于分散,缺乏统一规范的结构和布局。一些欠发达地区建筑破旧,基础薄弱,位置偏僻,公共设施落后,卫生条件令人担忧,需要加大村庄规划和建设力度,以规范村庄的结构和功能

1.2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任务

村庄规划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以村庄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基于科学的分析和示范村的地理区域条件,结合村庄现状,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已有自然资源,调整村庄生产结构,将山,水,农田,森林,道路的规划和生活、生产、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相融合及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在以了解在该地区的历史演变,自然条件及目前的特点和施工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村庄土地,在村庄经济,文化,公用设施的建设和防灾等各项建设,全面部署协调解决各种建筑之间的冲突,相互融合,为地方特色和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居住环境得以更好的发展。

1.3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乡统筹、因地制宜、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文化保护、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等是村庄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村庄规划和建设应与城镇发展协调,建立以工补农,城市带动乡镇的机制,制定正确的政策,加强有利措施,合理规划的协调发展;村庄规划还要合理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严格控制耕地的使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改善村庄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加强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新农村的建设一定要突出地域风格,突出乡土风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村庄建设的档次,形成了特色鲜明,既端庄典雅又情感浓厚,古今交融的规划建设类型。

2 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方法

构建村容整洁、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友好的新村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经济实力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区别、不同规模的村镇,采用多种办法进行逐步改造。最终实现建设目标,提升村镇建设水平。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主要是把村庄建设成村容整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村镇。根据村庄的经济水平、地理位置、规模大小的不同,采取各种措施一步步的改造。 最终实现“四通、六改、两建”的建设目标,提高新农村的建设水平。

2.1 搞好新农村村镇建设规划

新农村村镇建设规划时要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按照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严格控制耕地的使用,在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的条件上实际安排好建筑和住房、道路、排水,供水,通讯,电力,文化,教育,医疗,商业及其他设施的建设用地。制定一个有科学性、高标准、前瞻性的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

2.2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标准,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和学校医疗保健、文化活动,养老院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完善农村网络服务体系,加快电脑的普及率。还要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确保每一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办的医院,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运输路线和客运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沼气池的建设,提高农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2.3 加大新农村村容镇貌改造力度

改变新农村村镇面貌,重点抓好改住所、改厕改水及改圈舍和清理垃圾粪便、清理乱堆乱建清理边沟污泥。引导畜禽分散饲养转变为集中饲养。按照“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的方式,集中建设乡镇废物处理中心,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引导和组织农民在他们的房前屋后搞好绿化,做好街道绿化和清洁工作。对旧村改造中所腾出的空宅地,有条件复垦的要及时进行整理复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转换建设用地指标。

3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保障措施

3.1科学规划村庄布局结构

新农村的村庄规划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事关农村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应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以旧村改造为前提,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当地的实力为依据,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确定建设特点、科学务实,厉行节约及量力而行。要立足与当前的工作重点,展望未来,不劳民伤财,不大拆大建,不搞政绩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方便实用,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

3.2完善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政策

土地调整和合理利用是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关键,应该统筹规划城乡的土地利用和控制,合理安排村庄建设用地的使用。充分考虑农民居住现状、生产经营合理布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土地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用地的衔接。调整农业用地,复垦浪费土地和闲置土地,规范土地的流转。农村居民点适当集中合并,或向中心村、镇集中。加强土地管理执法力度,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平衡。对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妥善安置,解除后顾之忧。

3.3加大教育投资,提高农村文化素质

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以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支持。要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教育,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把高等教育导人农村,造就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培养农村管理的高品质。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4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扩大公共服务,围绕实施各种项目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提供最根本的公共产品和必要的人工服务。以此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而这一切实现的前提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的原则之上。

参考文献

1.郑甲苏.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之探讨[J],山西建筑,2007(10).

2.施丽芳.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考和体会[J],山西建筑,2010,36(2).

3.屈彦明,刘芳,王延华.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8).

4.谢晓林.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政策实践探讨――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10).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心村;村庄整治;村庄规划

1.缘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庄面貌普遍发生变化,但部分村庄整体发展缺乏活力、管理薄弱、村庄中心衰败、建设无序蔓延,一般称之为空心村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由此引发的土地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为空心村整治提供了契机。2007年,笔者参与并编制了西安市近30个试点村的村庄规划,在规划编制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近三分之一的村庄存在空心村现象,如何看待和解决空心村问题,非常值得有关部门、规划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深思。

2.空心村的现状特征

综合分析多个空心村,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①村庄中心建筑破败,密度低,人口少;②村庄周围建筑质量较好,多为新建住宅;③村庄用地布局分散,内部废弃宅基、空地较多,土地浪费现象严重;④缺乏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差,道路窄,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3.空心村产生的原因分析

3.1落后的村庄规划管理是空心村产生的主要原因

村民收入的增加,使农户对住宅进行更新的能力逐步增大。由于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经济水平高的农户不能移居城镇,由此就导致了农宅的就地更新。村庄落后的规划管理促成了空心村的形成,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1 宅基地选址的自发性

由于多数村庄没有规划,因此,农民建房倾向于选用自家承包田附近的宅基地,一来可以缩短耕作半径,方便劳作;二来建房时可以占用承包田,以备宽打宽用。随着建房的增多,村庄的耕地首先遭到占用。

3.1.2 村土地产权不明晰

我国宪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但属于乡镇、村、组哪一级并没有规定清楚,这就给土地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同时,不少农民抱着“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的心理,进一步导致新宅的外扩。

3.1.3 村庄空置户管理缺乏相应的政策

近年来,随着非农化的发展和国家户口政策的逐步放开,很多农户开始移居城镇,但他们大多数不愿放弃在村庄的农宅,形成农宅空置、一户多宅的现象。由于农村的旧宅只是空置备用或是供老人使用,因此投资上的维修资金较少,从而这些农宅趋于毁弃的速度也较快。随着老人的去世以及迁出户对城镇的适应,这些空置农宅则成为空心村新的策源。

3.2 村庄格局是造成目前空心村形成的基础

其一是农宅本身的结构类型。传统的农村住宅大多为泥草房和砖木结构房,开间小、进深浅、层高低。改革开放后建的农宅大多为砖混楼房或平瓦房,它的占地面积比传统农宅大,因此原有的宅基地无法容纳新宅,同时,由于新建农宅的一层檐口层高也比原来基地周围的农宅高,按农村习俗,两者不能相邻。因此新建农宅无法原拆原建,原有宅基地只好闲置,而新的农宅则向村发展。其二是村庄内的地形地貌。村庄内的低洼地、坡地等,由于建房成本较大,长期废置,从而变的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更加无人过问,导致村内空心。

3.3 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是空心村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村内道路多为土路,且较狭窄,交通不便,而村外临县乡公路,交通便利,从而导致村民沿公路两侧建房。另一方面,村庄的商店、学校、幼儿园多沿公路分散布置,而村内公共设施缺乏,向心力差,从而促进了村民在村庄建房。

3.4 土地产出效益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空心村的形成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偏低,土地的产出效益出现滑坡,致使农户珍惜土地的意识淡薄,村庄中的废弃地、空宅地更是听之任之。

4.空心村整治的规划探索

空心村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迅速发展的村庄建设和落后的规划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造成村庄粗放发展而内部衰败的空间形态的分异现象。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对空心村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调整村庄用地和布局,改造空心村的空间结构,从而营造出内聚的空间氛围,取得从空间结构着手改造空心村的成效。在这个意义上说,从规划入手进行空心村的整治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4.1 空心村整治规划的原则

4.1.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整治空心村,必须立足于村庄的实际,充分利用村庄的现状和自然条件,这样才更具操作性。具体规划时,要对旧居民点的建筑物密度、年限、质量、结构、面积、造价、使用性能以及外部空间环境等逐一评估,然后综合村庄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经济实力、村民意愿等因素,确定是新建还是改造;是成片改造,还是逐户改造,或维修利用与改造相结合;是分期分批改造还是一次性改造,制定规划方案和整治对策。

4.1.2 弹性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要以发展的观点进行规划,增强规划的弹性。首先,要远期与近期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远期规划可以控制建设用地的功能分区和用地规模,做好道路骨架布局;近期规划和设计应当详细,能够指导住宅和环境设计、施工,有效控制建设程序。其次,要对规划范围内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应当进行严格的论证,合理安排功能。目前无法确定用地规模的可以作为预留发展用地,给发展留有余地,以使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同步。最后,要做好分期建设规划,以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共设施的布局和配置既要考虑配套完整,又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