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行业现状

数字经济行业现状

数字经济行业现状

数字经济行业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乡镇 ; 地理信息系统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explaining it better, they are firstly introduced that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 Then It is introduced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And specifically it is explained with the example .

Key words: GIS;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数字乡镇”一词来源于“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和“数字农业”。随着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深人,数字化的内容也延伸到了乡镇、村等基层区域 。数字乡镇其本质就是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深度开发、整合、应用、交流和共享乡镇的各种信息资源,对乡镇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以及辅助决策的技术体系。最终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 实现全乡镇政府、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一数字乡镇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是党政、经济、社会等各项实际工作最稳定的基层涉及到全国80%的人口,是宏观和微观工作的结合点,是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单位和社会生活区域,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政府去落实。所以,通过信息技术去提升乡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在乡镇一级政府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乡镇”的建设,将可极大地提高政府管理的能力及水平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模式和方法。“数字乡镇”不仅对政府、公众及企业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对政府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乡镇”是信息化建设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它可以帮助实现乡镇的跨越式发展,达到优化乡镇功能,提升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并最终实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乡镇信息化过程中,选择“数字乡镇”建设作为乡镇信息化目标,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由于乡镇在人口结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上的特殊性,上级政府的的信息化建设,如“数字城市”、“数字区县”都完全不能取代“数字乡镇”的建设。我们必须针对乡镇的特殊性量身定做出一套专门的体系。

二数字乡镇的框架设计

“数字乡镇”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乡镇管理、农业技术服务系统是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驱动、科学经营、知识管理、合理作业、促进农业增产的高技术系统。“数字乡镇” 涉及农业信息化的方方面面,经过分析研究后认为、数字乡镇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七个组成部分、十六个应用系统,它们构成一个统的整体。

三个层次为:信息基础层、综合应用层、综合决策层。信息基础层主要有公用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将建立一个无缝、集成的地理空间数据和服务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乡镇空间数据框架、空间数据协调管理,更新与分发体系和机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元数据等。公用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中还包括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技术标准等。综合应用层是行业数字化框架.其主要内容有:面向政府和面向社会的公众应用系统。综合决策层是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应用框架,它是构筑在基础层和应用层之上的智能化系统。通过建立一系列应用模型,运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在前瞻性方向上不断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以获得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七个组成部分为公用信息基础设施平台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政府娄应用公众类应用政策法规规章及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及各种应用规范。

十六个应用系统分别是:乡党委办公系统、乡行政办公系统三维展示与查询系统、乡镇特色旅游信息系统、地面监测网络系统、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乡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水资源与水利设施信息系统、乡镇规划与监控信息系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农作物产量预测分析系统、污染物削减分析系统、农作物栽培信息系统(包括田间信息采集)、科技教育信息系统、信息与咨询网络系统、乡镇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化乡镇体系要横连农村经济各产业及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纵连省、地、县各级部门和农村基层单位,要能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和提供全面反映农村经济运行经济情况,覆盖农村经济科技社会领域的各类信息,建立起技术手段先进的省、地、县、乡、村全部联网运行的农村信息体系。

三基于GIS的数字乡镇分析

1研究区范围与土壤现状

研究区属于石屏县宝秀镇的许刘营等9个村委会集体所有和赤瑞湖部分国有,研究区建设规模为1521.0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有1409.9公顷(其中水田面积有1275.92公顷,旱地面积有55.83公顷,水浇地面积27.87公顷,菜地面积50.28公顷),园地面积2.04公顷,农村道路用地面积有14.26公顷,农田水利用地面积有18.56公顷,田坎面积有76.27公顷。

土壤是指具有肥力的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是各个自然成土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研究区范围内土壤主要是潴育型冲积性水稻土,土种主要为浮泥田,成土母质为板岩、石灰岩冲积物,土层深厚,耕作层厚度平均在50cm以上,养分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质地适宜,一般一年两熟,适种作物广,是发展粮、烟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理想土壤,其理化性质见表3-1。

表3-1研究区土壤理化性状

2 该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

矢量化操作,线、点类数据及区域边界等开始进入系统。但由于系统和人工的因素造成了一定的误差,对已矢量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图形编辑、投影转换、误差校正,形成区(多边形)文件,得到云南省石屏县宝秀镇数字乡镇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如图3-1)

图3-1 宝秀镇数字乡镇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通过现状图,对研究区现状图进行分析。

1)从矢量图中做DTM分析。得到下面图形。(图3-2)

图3-2 宝秀镇研究区格网立体图

2)对地类面积进行统计。

图3-3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图

3)将输出的属性数据导入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如表3-2)

表3-2 研究区现状结构简表 单位:公顷

四总结

“数字乡镇”建设是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方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数字乡镇”建设的研究,简单的实现了“数字乡镇”综合信息的应用,具有地图查询、土地利用查询统计、农副业统计等功能。如果要完全实现基于GIS的“数字乡镇”建设,还应该从政府角度出发,研究区域内企业数、土地属性、耕地面积、房屋数量和占地面积等各方面的信息,要求能够实现乡镇的可利用土地的性质、面积,需拆迁建筑的位置、面积、补偿费用等数据,从而实现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 承继成,等.数字城市——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阎正.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尹朝阳.用MAPGIS编制土地利用的方法.测绘通报.1999(6):36-38

数字经济行业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品牌 生态分布 实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62-03

一、导论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支撑,品牌的成长也需要区域内有良好的经济氛围、经济环境。品牌与品牌之间,品牌与环境之间,存在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关系,这些关系产生了一种具有特殊成长力和机动性,使品牌与环境构成了一个复杂、充满活力、并不断变化的有机组织,即品牌生态系统。品牌生态系统分为产业品牌生态系统和区域品牌生态系统。产业品牌生态系统是以某一产业中核心品牌为中心所构建起来的复杂系统。在产业品牌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链条相互交叉,形成了类网状的结构,品牌个体都是网络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不同品牌把专业化分工所形成的位势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将势差在系统中扩散,使品牌经济活动的可靠性和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区域品牌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由各种品牌因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而联结起来的,具有松散的动态结构的复杂自适应的网状系统,从品牌生态网络的角度看,无数不同的品牌组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系统,该网络中又嵌套了无数规模相对较小且处于不同层次的系统,从而组成了一个错落有致、层级分明的品牌生存的宏大品牌网络。在这样的区域品牌生态系统中,品牌的分布状况也体现出明显的生态性,区域中的品牌数量分布、品牌层次分布、品牌行业分布、品牌价值分布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区域品牌生态分布的结构。根据生态学的原理,这种区域品牌生态分布结构应该有一种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品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最为稳定有效,生态系统运行最为良好,品牌协同进化和系统生态演进效应也最强。相应的,不合理的品牌生态分布也会破坏品牌生态平衡,使品牌协同效应无法有效实现。辽宁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振兴与恢复活力是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振兴辽宁经济需要了解与分析辽宁的品牌生态分布的实际,在此基础上发挥品牌间的协同效应,提高品牌竞争力。辽宁品牌生态分布研究将综合考虑品牌数量分布、品牌层次分布、品牌行业分布、品牌价值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将辽宁品牌生态分布状况和中国经济和品牌发达省份相比较,并详细分析辽宁地级以上市级行政单位的品牌生态分布状况。

二、分析数据的选取

根据企业品牌生态分布的实证研究要求,品牌数据应选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品牌层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比较世界品牌实验室所推出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和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三大权威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后,本文选取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第三届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为中国2007年最具价值品牌的品牌价值、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的基础数据,这是由于中国最有价值商500强是选取已经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并且初次注册地在中国内地的企业类商标进行评估的,不包括非企业品牌,又与本文需要讨论第二层次的品牌数据高度相关。而且,中国驰名商标包括在中国注册的外国品牌,在中国注册的外国品牌不仅也在品牌生态系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销售收入也会计入中国的GDP中,是不可忽视的分析内容。

第二层次的品牌数据采用中国驰名商标数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与第一层次数据相对应,驰名商标采取截止2008年1月的数据,保持与《第三届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数据的一致。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品牌生态状况,本文选取了一个特别的数据――中华老字号作为研究对象,“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老字号不仅具有丰厚的特色文化内涵,可以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而且,老字号的现状考察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政策和品牌维护意识。可以说,老字号的发掘和发展是品牌生态协同中的重要一环。为更深入地分析辽宁地级以上市级行政单位的品牌生态分布状况,我们选取了第三层次的品牌数据――辽宁名牌产品的数据,以便从省级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最有价值品牌三个级别进行全面的分析。

三、辽宁品牌生态分布实证研究

1.全国各省品牌生态分布分析。根据《第三届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排行榜,中国内地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品牌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没有品牌入选。500强品牌的价值和数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上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递减,其差异格局与中国经济空间差异格局基本相似,从数量上看,广东、浙江、山东分别以61个、61个、54个品牌入围占据前三,北京、福建、上海以31个、31个、30个品牌属于第二梯度,辽宁以19个品牌入选排在第9位,属于第三梯度。而从品牌价值上看,第一、二梯度省区的差距相当大,北京以2882.17亿元的品牌总价值高居榜首,广东以1984.53亿元与北京同居第一梯度,山东、浙江、上海、江苏分别以938.87亿元、837.92亿元、598.47亿元、594.32亿元的品牌总价值排在第二梯度,辽宁以232.02亿元排在第13位,属于第三梯度。北京品牌价值鹤立鸡群的原因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等大型金融品牌的入选,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众多国有垄断企业的所在地。如中粮、中旅等,这些企业实力雄厚其品牌凭借国家信誉都拥有很高的价值。确切地说这些品牌不是“北京的”而是“中国的”。同样,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区位优势不可比拟。北京和上海都具有辽宁所不可具备的巨大优势,所以,本文将以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发达省区作为辽宁的对照组做进一步的分析。

进一步采用SPSS统计软件,以各省区2007年人均GRP为因变量,以2007年最有价值商标500强上榜品牌数量、品牌价值、2007年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和中华老字号数量为自变量,对31个样本数据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可以看出各省区的经济实力(用GRP表示)与500强品牌数量和驰名商标数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500强品牌价值有较强的相关性,验证了品牌是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的推断。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实力与中华老字号数量有相当强的相关性,这是因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品牌历史积淀深厚,经济体制率先改革,区域内品牌意识相对较浓,使区域内的老字号得以较好的发展所致,验证了老字号数量从侧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政策和品牌维护意识的推断。

2.辽宁与发达省区品牌行业分布研究。从最有价值商标500强分布行业来看,500个品牌分布在农资、食品、汽车机电、五金建材、能源化工、服装、烟酒、IT、金融、服务、综合等三个产业的20个行业里面,一个区域上榜品牌数量和价值的行业分布一定程度可以反映这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分布和经济发展势头。本文以广东、浙江和山东作为发达省区代表作为辽宁的对照组进行品牌行业分布研究。为了使结果更加明了,这里以设每一项指标的最大值为100,计算各个省份某一指标之间的相对值。计算结果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广东品牌行业分布比较理想,不仅包括20个行业中的19个,而且三大产业分布较为合理,并在IT、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有较好的分布状况,这样对品牌生态协同进化有较好的支撑和中介作用。从品牌数量分布来说,家电业以11家品牌居首位,但因为华为、中兴、德赛、金蝶等高价值品牌的存在,IT业品牌价值高居第一。

图2中,浙江行业品牌数量等级分布和价值等级分布几乎一致,说明行业品牌发展较为平衡,但入选行业较少,只有12个,而且也没有金融类品牌,在数据中杭州的阿里巴巴、淘宝等生机勃勃的服务类品牌没有入选500强。总体而言,浙江的品牌行业分布还是比较合理的。山东品牌数量分布集中在汽车机电、烟酒、服装等行业中,而价值分布却因为有海尔、海信、青岛等知名综合类和烟酒类品牌体现出明显的双中心分布。作为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和辽宁最为接近的省份,山东的品牌生态分布和发展经验很值得借鉴。

在分析辽宁企业品牌生态分布时,加上了辽宁省的中国驰名商标的数据,从图4看出,辽宁500强品牌入选行业只有10个,辽宁500强品牌数量与价值都集中在汽车机电、五金建材、农资和能源化工四个重工业行业中,说明品牌行业结构过于单一,依然在吃重工业基础雄厚的老本。值得注意的是,辽宁食品行业有八个品牌入选中国驰名商标,居行业首位,但是500强入选品牌只有一个,而服装业的中国驰名商标也有三个,却一个也没有入选500强,说明这两个行业基础已经较好,但需要进一步发展强势品牌。另外,大连软件业已经很有规模了,可是还没有一个IT品牌入选中国驰名商标,说明IT行业发展还没有形成格局。和其他品牌发达地区相比,金融,综合行业品牌实力还有待加强。毕竟只有好的中介品牌,才能盘活辽宁品牌发展的格局。

3.辽宁各地级以上市级行政单位的品牌生态分布实证研究。在分析辽宁地区的品牌生态分布时,为了更深入了解辽宁省的品牌生态分布和产业集聚状况,进一步加入了辽宁名牌的数据,同时对辽宁14个地级以上市级行政单位进行分析。同样,这里以设每一项指标的最大值为100,计算各个市某一指标之间的相对值。

从图5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辽宁区域品牌分布很不均衡,19个500强品牌全部分布在辽中南城市带上,40个驰名商标除盘锦拥有2个外,也全部分布在辽中南城市带上,辽北、辽西北的品牌发展还是相当薄弱。在500强品牌数量、品牌价值和驰名商标分布上,辽宁地区呈现出大连沈阳双中心的态势,但是在辽宁名牌的数量上,大连还是有明显的优势,说明大连的品牌分布结构和产业基础较沈阳为好,这也能从一方面看出大连和沈阳的经济差距的原因。从经济等级和品牌等级的对比上看,最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等级排名第二的盘锦并没有像样的品牌,从静态上看,这好像是不符合品牌和经济相关的规律,但调查1990年至2007年近20年的辽宁统计年鉴看,由于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人口等方面的原因,盘锦的人均GDP从1990年到2002年都是一直高居辽宁榜首,只是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其第一的地位在2003年被大连超过,到现在越拉越远,第二的位置也被沈阳逼近,属于是经济衰落地区,其企业品牌薄弱的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在经济发展上得到了体现。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以上5个变量原始数据加上辽宁老字号数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全国,辽宁经济与500强数量、价值、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辽宁名牌数量都具有很高的相关度,证明辽宁地区品牌对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而老字号数量与经济状况的相关度很低,而且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0.247>0.05,几乎没有相关关系,原因是辽宁的中华老字号几乎全部集中在沈阳,经济和品牌水平都相对落后的抚顺、丹东、葫芦岛反而各有一个中华老字号,大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却一个中华老字号都没有,说明辽宁省的品牌战略中,老字号的作用尚未发挥,老字号的潜力尚未挖掘,老字号与区域旅游品牌的协同效应也未能实现。尤其是对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大连来说,其老字号天百、山水楼、群英楼、杨苏饭店等一大批老字号未能恢复昔日风采。

四、小结

从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辽宁省与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相比存在经济的差距,这一差距与辽宁省品牌分布不合理呈正相关关系,辽宁省要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调整其品牌分布。(2)辽宁品牌的生态分布在行业上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汽车机电、五金等方面,配套服务品牌发展较慢,拖累了经济发展;辽宁要优化产业结构,使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均衡配套发展。(3)辽宁品牌的生态分布在地域上不合理,大连、沈阳是品牌的聚集区,其他城市品牌发展过缓,限制了其经济的发展;辽宁需要调整品牌的地域分布使区域经济得以均衡协调发展。

[辽宁省社科联项目:辽宁品牌生态分布的实证与协同效应研究(2007Lslktjjx-153)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兴元.品牌生态系统结构及其适应复杂性探讨.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2)

2.张锐,张.品牌生态系统化的结构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0)

3.郭龙军,徐艳梅,程昭力.r选择-K选择、生态位及企业协同进化.管理前沿,2005(2)

4.李长江,汪艳霞.生态理论下的品牌竞争力提升.华东经济管理,2006(9)

5.黄喜忠,杨建梅.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6.Payne,Lindsay.Brand and be counted[J].CabinetMaker,2005(12)

7.oseph Abe,Kandiah Gajen,The New Business Ecosystem,Strategy&L

eadership,1998(25)

8.Dieter Ernst,L insu Kim.Global p roduction networks,knowledge diffusion,and 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J].Research Policy,2002

9.夏骥.我国品牌的地区分布与区域竞争力研究.上海经济研究[J],2007(2)

10.James.F.moore The Death of competiti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Inc(USA)1996

11.王兴元.品牌生态位原理及其对企业品牌战略的启示.企业经济, 2008(3)

12.费明胜,陈杰.战略生态系统中的品牌生态战略管理,2007(1)

13.张,张锐.论生态型品牌关系的框架建构.管理评论,2005(1)

数字经济行业现状范文第3篇

据新华社报道,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昨天在福州召开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提出,电子商务仅仅是数字经济的序幕,数字经济将全面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议将审议中的电子商务法升级为数字经济法。

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电子商务法的立法进程,目前草案已经形成,并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审。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网络欺诈、不正当竞争、个人信息泄露、侵犯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等问题较为突出,完善电商立法有助于解决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虚拟财产保护等问题,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从立法程序看,电子商务法经过多年的立法调研、草案起草和审议工作,出台和实施已进入倒计时,此时“升级”谈何容易。尽管电子商务只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但电子商务活动涉及范围广泛,电子商务法因此涉及电商经营者以及第三方平台等经营主体,涉及银行、工商、海关、税务、质检、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基本法”,电子商务法可望对电商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原则性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商务法出台宜早不宜迟。

不过,马云的建议也自有其道理,中国目前确实迫切需要一部着眼发展、面向未来、具备全球眼光的数字经济法。

数字经济代表着经济活动新的生命力,是世界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提升传统产业已成为常态。比如,在传统制造产业,通过智能物流平台提供从采购、运输、仓储到配送的系统解决方案,一些设备生产厂家因此实现零库存。数字技术已经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立法工作也必须尽快实施。

其实,电子商务法尽快出台与数字经济法的立法展开,可以分头推动并行不悖。电子商务法是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等级的电子商务活动基本法律,以消费者保护为重要责任;数字经济立法是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数字经济立法还要帮助互联网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和思路,下定决心加速推动我国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

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序幕,但已经彻底改变了零售、批发、社交、搜索、交通、物流、餐饮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当然,其中也衍生出网络欺诈、个人信息泄露等亟待依法解决的诸多突出问题。电子商务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启示我们,未来随着高端芯片、量子芯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将以更迅猛的势头深刻地改变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果不提早谋划与之相适应的数字经济法律框架,整个社会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

数字经济行业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政赤字 形成原因 解决对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权的稳定。同样,一个城市、县镇的发展也离不开财政经济的发展。县镇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关系到乡镇政权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建设方针,就需要着重解决财政赤字的相关问题,找出成因,提出解决对策。

一、财政赤字的概述

财政赤字也称预算赤字,是指一国的政府在一年的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收支安排所出现的出入差距。如果财政实际收入大于支出,则称为财政盈余。财政赤字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具体表现,在许多国家都会出现这类状况。

二、县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

形成财政赤字的原因有很多,影响县的财政赤字的因素也很多。以下针对县镇财政赤字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造成财政赤字的原因如下:

(一)县镇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县镇经济发展和财政发展离不开关系,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县镇财政经济发展都存在漏洞和不足,产业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发展滞后。例如在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安排上不科学,大多数的县镇依然以农业为主,没有固定的工商业税源,税源大多来自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直接影响到财政税收,税收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就间接地影响到县财政的发展,导致财政赤字。经济基础薄弱给县财政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也是赤字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财政管理机制不完善

县镇财政赤字除了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外,还与县镇财政管理机制有关,财政管理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政发展的好坏,政府作为财政活动的管理机构,其日常管理关乎财政的发展动向,然而一些县镇在这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没有严格遵循财政预算发展的相关规定。大多数的县镇机关只是简单管理,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只是注重大致预算,忽视日常预算。例如一些县镇政府在财政预算大会中,只是对年度财政预算作出大致预算,这使得年度决算的实际支出与年初预算严重脱离。另外一些县镇预算的程序出现严重错误,在级别管理中出现严重纰漏,下级不向上级报告,也没有批复,使得财政预算失去了约束力。除此之外,日常财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在规范管理中存在许多空缺,有些县镇虽然设置了法律法规,但是真正落实很难,形同虚设,这就导致财政运用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资金流动性大。另外,县乡两级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也是影响财政赤字的原因之一,财政赤字中较大部分的资金支出的决定权在于县镇机关人员,现在的县镇财政体制属于“分灶吃饭”的体制,这就提高了财政支出基数,但由于责、权、利不统一,使得财政的日常公用经费得不到保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政赤字。

(三)财政管理机构及领导人员的管理缺陷

财政管理机构的管理是财政赤字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乡村机构的整改,部分县镇机构并没有向精简化过度,而是增加了相关的财政人员,这给财政支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呈现膨胀和增长的趋势。人员的增加给财政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也造成了财政赤字。除了管理机构的决策外,还有一些人为因素,例如一些领导为了追求更好的政绩,人为的造成财政困难,从而使上级增加财政支出,盲目投入,形成财政亏空,这就造成了潜在的县镇财政赤字。

三、解决县财政赤字的对策及方案

面对县财政赤字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及时分析造成赤字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县镇财政的正常运行。

(一)促进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丰富财政收入来源

财政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稳定,才能为县镇财政提供稳定的税源,促进乡镇快速发展。要想解决财政赤字首先就是要提高县镇经济发展,如何提高经济发展就需要从县镇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当地的具体特色和环境,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资金,完善产业结构,发展有特色的经济结构,除了大力发展农业之外还要积极发展工商业等新型产业,增加财政收入。为财政收入提供稳定的来源,减少赤字影响。

(二)建立健全财政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财政管理机制是解决财政赤字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管理机制直接影响着财政发展状况,所以需要十分重视。在管理财政的过程中要做到全面严谨,不能只注重大范围的财政收支状况,还应当注重日常财政支出,及时的解决财政过程中的问题。另外在落实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面,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解决责、权、利不平衡的状态。建立健全财政管理机制,正确分配财政支出,使收支达到平衡。

(三)完善财政管理机构和领导人员

提高财政管理机构的水平,在人员选派上要做到精简,不能一味的增加人员,忽视财政支出。另外还需要提高领导人员的素质和休养,严厉打击作假违法行为。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提高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县镇经济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发展,财政赤字是财政发展的一个严重的状况,为了促进经济平衡,就需要解决财政收支平衡,减少财政赤字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行业现状范文第5篇

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国家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关系着当前的生态环境效益,也对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体现出数字林业技术的实际价值,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这种先进的林业技术和退耕还林工程有着正确的认识,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地保障。本文将对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环境质量;退耕还林工程;数字林业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可靠地保障,促使生态环保理念的影响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其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客观地决定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必要性。这项工程的有序开展,不仅关系着当前我国环境建设的实际作用效果,也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深远的影响。

1退耕还林工程的相关内容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对于各种能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为生态环境质量的增强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可知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地荒漠化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绿化面积少、森林资源匮乏等。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体现了目前我国环境质量改善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国家制定和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相对而言,退耕还林在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资源等方面的实际作用效果显著。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草木树种。这项工程的政策性非常强、持续的时间久、影响范围大、群众参与度高,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无论是耕地方面的退耕还林,或是荒山造林,都给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于其中的林业资源众多,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巨大,客观地决定了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好这项工程相关成果的必要性。截止到2015年,中央对新一轮的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资金49.64亿元,工作经费一次补助0.36亿元,明显高于2014年。

2数字林业技术的主要内容

作为林业资源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林业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它的本质是指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有关数字领域方面的科学认识,其中包含着众多的数据信息,是一项研究林业资源方面的重要科学技术。数字林业技术的内涵主要体现在:a.高度智能化的3S技术作用下的林业信息数字化。这种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具有空间遥感的功能,可以完成实时的图像采集,并对相关的林业信息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b.在可靠的系统平台支撑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目前常用的数字化林业方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a.数据的实时共享、快速的存储、数据挖掘;b.具有遥感功能的3S技术;c.系统功能完善的虚拟现实及可视化技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大,客观地加大了林业资源方面的数据信息量,为相关的管理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而采用数字林业技术,可以运用可靠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地分析、管理。在其中的中心数据服务器的作用下,大量的林业资源数据通过高速的传输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共享。通过对海量数据的转换、模型化处理等,可以完成数据的挖掘,。而虚拟现实及可视化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实时存储效率高,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信息,增强森林防火的实际作用效果,需要依赖具有遥感功能和全球定位系统的3S技术。

3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

3.1在退耕还林工程中预防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在建设和推广的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范围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其中的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工程涉及的面积非常大,客观地决定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的必要性。而数字林业技术的出现,为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在预防自然灾害方面。比如,运用数字林业技术中的3S技术可以对火灾事故的有效预防和处理提供必要地指导。当退耕还林工程中某些重要的林业带发生火灾时,消防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与林业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取得联系,利用3S技术中的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地了解到火灾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火势的大小、事故发生地的环境特点、火灾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等,从而对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做出全面科学地评估,并制定出详细的救援事故,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援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客观地反映了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预防自然灾害方面应用的重要性。

3.2退耕还林工程长远规划布局方面的应用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逐渐地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了使退耕还林工程长远的规划布局更加合理,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相关的林业管理部分充分地发挥数字林业技术,为相关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比如,在工程实施中不同区域对于草木树种的生长特性可能影响不同,需要技术人员对这些区域的土壤特性、气候环境等有着充分地里了解。此时,相关的工程人员便可以充分地发挥数字林业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中的数据挖掘功能,可以对不同区域有关气候条件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处理,并在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下构建可靠的参考模型,为当地草木树种的栽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利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也会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投入成本,实现退耕还林工程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结束语随着数字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在管理方面有了更多的参考依据。这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采取可靠的技术增强林业资源的管理能力,为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成本的降低提供必要地保障。文中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相关知识的阐述,客观地说明了数字林业技术对于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郭鑫.浅谈“3S”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5(11).

[2]汪明华.浅析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20).

[3]桑娟萍,廖永峰.退耕还林工程中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现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4).

[4]喻永红.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