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豆;种植技术;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60-02

在我国,大豆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时间可追溯到许多年前。大豆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广受人们欢迎,而大豆的种植方法也从我国古代就流传了下来。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豆的种植技术也在逐步改进。传统的生产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种植者必须要引进并掌握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将种植技术和方法合理运用于大豆播种及生长过程中,提高大豆产量。

1 我国大豆种植现状

大豆最早是在我国生产的,后来传到日本和美国等国家[1]。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广泛栽种了大豆,大豆在我国已经拥有了相当大的种植面积,并且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中最为主要的作物之一[2]。在国内,大豆产量最高的地区当属东北松辽一带,其大豆产量占据全国年总产量的40%左右。位居第二的则是黄淮平原,其大豆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38%。经调查人员研究发现,东北地区是国内大豆产量最高的地区,该地区内的大豆播种时间基本都在4月底至5月初,成熟收获的时间则在9月。河南地区大多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之间完成大豆的播种,并且播种越早,大豆产量就会越高。通常大豆在6月中旬成熟收获,其产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土壤条件以及降雨量的影响。假如麦子收割之后土壤的状况较为良好,抑或是降雨适当,大豆就能够提前播种。

大豆种植农户在耕作过程中十分关注大豆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许多人_始探索并钻研大豆的种植技术,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豆的生产效益。目前,我国大豆在种植过程当中不时会受到气候因素或病虫害等影响,并且该方面的管理依旧处于粗放状态,导致大豆产量不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难以得到提升[3]。对此,在种植大豆时,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挑选出质量优良的大豆种子,同时引进新型种植技术,促使大豆产量进一步增长。此外,农户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采用科学的运作模式,确保大豆种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 常用的大豆种植方法

2.1 等距离穴播种植法

该种植法通常用在大范围种植大豆的地域中,通常不会使用在面积较小的种植区内。这是由于该种植法需要用到大量土地,并且对土地的利用率不高,单位土地面积中的大豆数量少。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该种植方法为了拖延封行期,会专门拉开穴和穴之间的距离,进而导致大豆植株发芽之后,其每一穴植株之间的间隔距离会加大,由此可以增加大豆接收光照的面积,还能实现良好的通风,最终提升大豆的产量。

2.2 波浪冠层种植法

该种植法是让大豆植株冠层呈现出波浪一般的状态。这是通过人为的加工,使大豆植株冠层变为波浪形状,如此一来便可以让大豆植株的叶子接收到更多的阳光照射,并起到理想的通风效果,促进大豆完成光合作用,进而将大部分营养物质有效保存下来。此外,波浪冠层的种植方法还有一个重要优点,就是可以在大豆植株生长的后期为其提供优良的光照以及通风环境,以免大豆植株根部的叶片由于光照和通风不到位而出现枯萎甚至腐烂等问题。因此,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可以让植株生长得更为茂盛,提高其产量。

2.3 垄上精量双行种植法

该种植方法主要是运用垄上精量双行播种机而进行的。以往的种植方法大多是通过人工进行距离测量,再实施等距离扎孔,其效率较低,且精确度也不高。而实施了垄上精量双行播种法后,人力成本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节约,并且强化了摆种的优势,使得种子发芽率大幅度上升,进而改善了大豆产量及质量。此类播种方法在我国东北等各大豆种植地区广泛运用,其使用率达到了60%以上,并且正在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地,被许多大豆种植区科学利用。

2.4 45 cm双条密植种植法

探讨45 cm双条密植种植法,就一定要提到垄三种植技术。垄三种植技术指的就是在采用垄作技术进行大豆种植的同时,充分运用3种机械化的技术,即垄体和垄沟的定时翻耕、垄上双条精确播种以及底部深层施肥。45 cm双条种植技术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垄三种植技术之上的密植技术,其行距密度刚开始为65~70 cm,后来则缩短至45 cm,且采用双条密植的模式。人们通常见到的波浪冠层种植法可分为3类,其中间隔有2类品种不同的植株。而这2类植株的平均高度需要具备一定差异,并对其施加剂量不同的肥料,再采用三碘苯甲酸进行化控。

3 大豆种植技术的实际运用

3.1 种子选择技术

首先,在种植大豆时,必须要挑选出质量优良的大豆品种,以便确保大豆能够顺利种植。在挑选种子时,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气候情况而定,同时还需考虑到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与机械化程度,把握好大豆生态类型与适合生长的条件,最终优选出最佳的种子品种。大豆对光照和热度都十分敏感,需要种植在光热充足的环境中,因此不能随意引进新型大豆品种,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次,选出大豆品种后,还要进行种子的精选。种子自身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决定其发芽率的高低,此外,还会对后期的苗全、苗壮以及苗齐等情况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会使其实际产量提高20%左右。因此,在种植大豆时,必须要采用选种器或是人工筛选的方法,精选出品质优良的种子[4]。

3.2 土地管理技术

土壤条件对于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耕作,不断翻整土壤,以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这样做能够大量消除杂草,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从而保障大豆秧苗得以健康茁壮成长。大豆属于直根系的作物,所以在生长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土质呈上虚下实状态,并让土层始终维持较好的蓄水量,以便于大豆迅速生长。大豆种植需要结合科学理论对土壤进行精耕细整,做好基础工作,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土质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如有必要,还可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辅助生产[5]。

此外,种植大豆还需要挑选出适当的土壤。首先,种植大豆的地理位置一定要选好,要便于灌溉及排水。其次要确保土层足够深厚,而砂土壤则是种植大豆的最佳选择。在进行土质挑选时,不可选择刚栽种过豆类作物的土壤,而要挑选一些种过玉米、棉花、高粱、小麦之类的土壤。若要使大豆全面吸收土壤当中的营养,则可以在秋天翻整土地,让土壤尽快熟化。如果发现土壤肥力开始降低,就要适时添加一些有机肥,并再度翻土,让土质保持疏松。待翻耕完毕后,还要进行适当打垄,提高地块温度,同时让耕作层进一步深化,确保土壤具有抗旱排涝的功能。

3.3 施肥技术

在大豆的生长期中,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化肥,以便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在施肥时,通常要按照1∶3∶2的比例,加入钾肥、氮肥和磷肥,再结合大豆不同品种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调控。此外,在施肥过程中,还需要把施肥深度进一步加深,使得大豆根基更加稳固,从而保证大豆植株可以吸取更多水分及营养,让大豆生长得更为繁茂,同时提高其抗倒伏的能力[6]。

3.4 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如果大豆在生长过程中遭遇了病虫害,则其质量和产量都会大幅降低。因此,必须要针对大豆可能遇到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处理。比如,大豆经常会暴发褐斑病、霜霉病、根腐病、菌核病等,针对此类情况可以采用豆病绝杀剂进行防治。而大豆虫害通常有蚜虫、食心虫、豆天蛾等,农户可以喷洒2.5%敌杀死300~600 mL/hm2喷防,此外,还可采用熏蒸法进行植株根部的灭虫。东北大豆高产地区时常会出现灰斑病等,对于这种情况则可以采用70%甲基托布津900~1 500 g/hm2对种植区域进行喷洒,并确保农药浓度控制在70%之内。

对大豆进行管理时,需要及时除掉田间的杂草,坚决避免草高于苗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当大豆成长到第5周的时候,植株会需要大量的日照、水分及营养,这时如果田间存在过多杂草,就必然会对大豆的生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大豆生长的前期阶段,就要采取人工、机械除草等手段,将田间残留的杂草清理干净,以确保大豆可以正常、顺利地开花结果[7]。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豆种植技术和方法的运用十分关键,会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充分了解大豆种植的现状,合理采用等距离穴播种植法、波浪冠层种植法、垄上精量双行种植法、45 cm双条密植种植法等多种方法,选出高质量的种子,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做好土壤管理工作,并对大豆进行施肥和除草,处理好病虫害等问题,以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生产效益。

5 参考文献

[1] 任淑荣.中国大豆产业现状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3):391-396.

[2] 徐娜,付东,郝洁,等.我国大豆进口对大豆产业安全带来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18):327-329.

[3] 侯文胜,林抗雪,陈普,等.大豆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4(21):4198-4210.

[4] 付占成.浅析大豆种植技术现状与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4(9):87.

[5] 龙海飞.浅谈大豆的种植技术现状与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91.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甜瓜;套种;大豆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少雨,年有效积温2800℃~2950℃,无霜期148 d,年平均降水395 mm,是典型的早作农业区,主栽农作物为一年一熟制。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栽培模式也随之不断创新与完善,以甜瓜育苗移栽套种大豆为核心内容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应用。采用该项技术,由于甜瓜上市早、品质优、口感好。套种大豆产量高、品质优、价格好,该项技术深受农民喜爱。

1 甜瓜育苗技术

甜瓜育苗苗龄以35 d左右为宜,根据当地的定植时间合理选择播种期,大庆地区第二积温带4月1~5日播种育苗,常用的育苗方式为日光温室、大棚和小拱棚。甜瓜育苗需要一定的技术,育苗期间要注意调配好营养土,控制好温湿度的管理,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2 甜瓜定植技术

2.1精细整地

起垄要直,无大土坷拉,将前作根茬捡拾干净,如有残存根茬,一方面地膜覆不严,另一方面膜易被根茬划破,影响覆膜质量,透风跑墒。整地时在土壤宜耕期内进行,尽量减少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

2.2适时覆膜

待土壤湿度适合机械进地时将膜覆好,一般情况下,今天喷灌,明天覆膜;今天漫灌,后天覆膜。提前覆膜一方面为了保湿,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地温。

2.3适时定植

覆膜5~7 d后,地温稳定通过5 ℃~6 ℃时,5月10~15日开始打孔定植。秧龄以4~5片叶为准,定植的适宜深度为土坨正好埋于定植穴内。定植后取土将秧苗周围的地膜压严,严防透风跑墒。如果秧苗大小不一,定植时大苗集中定植,小苗集中定植,小苗加强肥水管理,使秧龄尽快一致,便于以后各个时期的管理。另外,定植时要留一些苗,一般亩留20~30株健苗定植后3~4 d查田补苗,以利全苗。

2.4定植后的管理

2.4.1及时掐尖

定植后3~4 d缓完苗后,及时掐尖,掐尖时保留4~5片真叶,不足4片真叶或定植时叶片受损的晚掐。掐尖后防止细菌侵入,打一遍百菌清并掺入哔虫啉防止蚜虫。

2.4.2整枝方式

根据瓜的品种及结瓜习性选择整枝方式,齐甜一号孙腕爱节瓜,故选择二叉整枝方式,即主干留两个子腕,每个子腕再留两个孙腕;齐甜二号子腕结瓜较好,故选择三叉整枝方式,即主干留三个子腕。

2.4.3肥水管理

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需水较多,可结合浇水各追肥一次。

2.4.4病虫害鼠防治

定植后以防治各种病虫害为主,5、6两月主要防霜霉病、蚜虫和潜叶蝇。六月中下旬主要防治白粉病。在6月末和7月10日分别用鼠药拌大米在小区的四周撒上防治鼠害。

3 大豆套种技术

瓜秧整枝定型后一周即可套种大豆,一般在6月10号左右,大豆的品种根据所处积温带合理选用,第二积温带选生育期100天左右的品种。今年的试验品种为黑河19。

套种方式为两株瓜间套一株大豆,每穴播4~5粒,大豆覆土不能过厚,如果大豆播后4天没有出苗迹象,可适当挠掉表土。

大豆套种后喷灌一次,利于全苗。出苗后及时间苗,每穴留3株健壮秧苗。

4 产量与效益情况

4.1甜瓜产量与收入

甜瓜三次下瓜,齐甜1号第一次单株下瓜1400 g,折合亩产量564斤,每斤单价3.3元;第二次单株下瓜450 g,折合亩产量182斤,每斤单价2.5元;第三次单株下瓜3150 g,折合亩产量1268斤,每斤单价2.0元;三次总计折合亩收入4852元。齐甜2号第一次单株下瓜2750 g,折合亩产量1069斤,每斤单价3.0元;第二次单株下瓜950 g,折合亩产量369斤,每斤单价2.0元;第三次单株下瓜950 g,折合亩产量369斤,每斤单价1.5元;三次总计折合亩收入4499元。

4.2大豆产量与收入

种植齐甜1号区的大豆亩产量为141.8斤,亩收入217元;种植齐甜2号区的大豆亩产量为185.3斤,亩收入278元。

4.3二者收益

齐甜1号区亩成本1100元(其中种子种子100元;育苗180元;整地30元;覆膜50元;农药100元;用工640元);亩收入5069元;亩纯收益3969元。

齐甜2号区亩成本1100元(其中种子种子100元;育苗180元;整地30元;覆膜50元;农药100元;用工640元);亩收入4777元;亩纯收益3677元。

5 讨论

5.1在第二积温带甜瓜以中早熟品种为好,齐甜二号熟瓜多集中在第一批次,齐甜一号熟瓜多集中在第三批次,相同时间套种的大豆产量相差很多,齐甜二号小区大豆的产量比齐甜一号小区高35%。为此甜瓜套种大豆时,甜瓜应选择子腕爱结瓜的品种,甜瓜与大豆共生期间,大豆植株有更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植株发育良好,茎秆粗壮,夹密度大,产量高。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云南麻栗坡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经济、饲料和绿肥作物,其用途十分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开发,大豆生产及产品不止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及食品、药品、保健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工业、纺织业等领域得到高度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1]。同时,抓好大豆产业的发展,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大豆生产中的主要制约因素的探讨,找出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对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豆生产现状

麻栗坡县大豆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全县各地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特点突出,加之各地耕作习惯不同,全县范围内春、夏、秋、冬四季均有大豆种植,主要为春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三季。其中,春大豆和秋大豆除猛硐和下金厂2个乡镇种植较少外,其他乡镇分布面积较大,冬大豆主要分布在麻栗镇、大坪、天保、八布、六河、杨万、董干等乡镇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种植方式上除冬大豆和部分秋大豆为净种外,绝大部分与玉米间套种,也有少部分与甘蔗、木薯、幼龄咖啡和果树间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种粮优惠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增加。2011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4991.3hm2(其中春大豆1612.8hm2、秋大豆1844.7hm2、冬大豆1533.8hm2),比“十一五”期初(2006年)增13.0%,年均递增2.06%;总产量452万kg(其中春大豆161.5万kg、秋大豆189.8万kg、冬大豆100.7万kg),比“十一五”期初(2006年)增37.6%,年均递增5.46%。

二、大豆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优越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3′-105°18′,北纬22°48′-23°34′之间,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海拔分布在107-2579m,相对高差2472m。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051-1900mm,相对湿度86%,年平均气温13.1℃-23.1℃,年有效积温4314.6℃-7339.1℃,年日照时数1630.3h,无霜期202-361d,海拔800 m以下的地区终年无霜。大豆属于喜温短日照作物,发芽最低温度6℃-8℃,苗期抗寒性强。而我县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月平均温都在10℃以上,降水量185mm以上,日照时数565h;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充足,气候条件有利于春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的生长。

2.耕地资源能满足大豆生长的需求

据土地二调资料显示,全县有耕地面积40320hm2,其中田9820 hm2,地30500 hm2。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石灰岩土、水稻土等,pH值4.5-6.8,有机质含量1.9%-10.2%,碱解氮120-370ppm,速磷1.1-9.9ppm,速钾120-750ppm。大部分耕地土层深、肥力高、有机质丰富,完全能满足大豆生长对土壤养分的需求。

3.栽培技术成熟

我县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广大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同时,通过全县广大科技人员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县大豆生产的栽培技术,特别是在地膜覆盖、宽窄行种植、分墒栽培、配方施肥、规格化间套种等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措施,单产逐年得到提高,最高亩产达130kg以上,可为全县大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推广体系健全

县乡村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县级有农技推广中心、种子、土肥、植保、经作、农机、农环等12个站所,11个乡镇设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同时11个乡镇93个村委会均聘有农科辅导员。全县现有农技人员142人,每1万人中有农业技术人员5.1人,能有效地为全县大豆生产的试验、示范、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服务。

5.市场前景看好

栽培和利用大豆,是我县广大群众的习惯,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大豆制品更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豆腐、豆花、豆浆、豆芽、豆豉、豆瓣酱、豆粉、豆腐皮等大豆制品成为广大消费者必备的生活原料,就连县城各大酒店的餐桌也离不开大豆制品,而我县每年生产的大豆只能满足县内市场的20%-30%,大部分需要从外地调入。豆渣、豆饼、桔杆是用于养殖的主要饲料。大豆茎叶是重要的有机肥料,据有关资料显示,每亩大豆有600kg以上的茎叶可以还田培肥土壤,相当于7.91kg的尿素、2.06kg的普钙和4.18kg的硫酸钾,同时每亩大豆的根瘤菌平均可以固氮4.66kg,相当于10.13kg的尿素[2]。因此,发展大豆种植的空间较大,市场前景看好。

三、大豆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滞后,易受干旱和渍涝的影响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但由于我县地处山区,耕地支离破碎,土山区耕地坡度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境内大多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较差,灌溉和排涝设施不配套,冬春干旱和夏秋涝渍成为制约我县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

2.农户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

一是近年来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对种植大豆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大豆播种时,多采用旋耕,耕作深度只有15cm,致使耕层板结,通透性差,大豆根系难以下扎,直接影响着植株的健康生长。三是农民种植大豆的习惯是不施肥或少施肥,只有少数农户在花荚期施少量化肥,使大豆的增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3.品种多、乱、杂,总体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县种植的大豆有本地绿皮豆、黑脐豆、黄脐豆及中品661、滇丰1号等,粒色有黄色、黑色、绿色、白色,粒型有大粒型、小粒型,株型有蔓生型、立扇型、直立型。由于品种多而杂,缺乏整体区域性布局,不同海拔和气候类型地区的农户找不到主栽品种,同时,也给农技人员指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难以实现良种良法综合配套实施,增产潜力未得到很好发挥。

4.劳动者科技素质低

由于我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之近年来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家务农的多属于老人和妇女,文化科技素质低,对科技的接受能力弱,先进的集成技术措施推广不到位。

5.产品加工滞后

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目前我县大豆加工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县城乡大豆的加工还是传统的豆腐、豆花、豆浆、豆芽等小型鲜食粗加工消费,大豆干制品和精制品都靠外地调入供应,大豆加工增值较低。

四、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抓住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机遇,依靠“兴地睦边”、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项目扶持资金,同时整合县财政、发改、烟草、扶贫、农业、水务等部门有关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坡改梯、水浇地、灌溉沟渠、田间道路(机耕路)等工程建设,并配套实施增施农家肥、种植绿肥等措施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依靠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等项目支持,采取广播电视讲座、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

3.合理安排种植布局

在种植布局规划上,应结合全县实际,遵循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集中的原则,尽量做到区域化连片种植,避免散、乱、小现象。对气候、土壤、水利、交通、劳动力素质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优先选择种植区[3]。

4.培育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促进产业化发展

积极培育和扶持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转化企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做好外地大豆加工企业在我县的引进落户工作,促进商品大豆就地转化,带动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耕地向当地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实现大豆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带动全县大豆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5.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种植面积

我县的大豆生产,只要品种选择对路,栽培管理技术可行,通过增、间、套种并行发展,加上各级政府重视,新增种植面积4500 hm2以上是完全可能的。

(1)加大冬大豆开发。充分利用我县大坪、天保、猛硐、八布、六河、杨万等乡镇低海拔地区冬季光热资源充足的优势,扩大冬闲田大豆种植面积。据统计,全县冬闲田面积在2000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3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700 hm2。

(2)发展田埂大豆。我县地处山区,梯田面积占80%以上,由于坡度大、田面窄,田埂占地面积达600 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2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300 hm2。

(3)增加旱地间套种。利用农户大春玉米间套大豆的习惯,扩大旱地间套种面积。据调查,全县大春玉米间套大豆常年面积在2万hm2左右,而全县旱地面积为3万hm2,尚有1万hm2的空闲地,如果利用其1/5种植大豆,可新增间套种面积2000 hm2。

(4)扩大秋大豆种植。据统计,全县每年早收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地块在2000 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3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700 hm2。

(5)增加与其他作物的间作。利用我县目前大力发展甘蔗、咖啡、香蕉、木薯等产业的机遇,扩大与甘蔗、幼龄咖啡、水果及木薯的间作面积。近年来,全县每年新增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面积1600 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2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800 hm2。

(6)发展种植鲜食大豆。由于我国城镇急剧发展,城市和集镇人口越来越多,加之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鲜食大豆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鲜食菜用大豆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4]。

6.加大优质高产良种的培育和推广普及力度

加大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力度,搞好试验、示范、推广,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和不同季节生态条件的主栽品种。在生育期适宜、高产、稳产、抗病的前提下,推广普及优质高产良种,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

7.狠抓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产水平

(1)精细整地。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肥活、土质疏松的地块,播种前深耕细耙,做到地平土细,保证出苗整齐。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结合我县实际,春季间作与玉米同期(4月上旬至中旬)播种,采用宽窄行种植,在大行内种大豆,亩种0.8-1万塘,每塘2-3株,每亩基本苗2-3万株;秋季与玉米套种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密度同间作;晚秋净种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采用分墒栽培,亩种1.2-1.3万塘,每塘3-4株,每亩基本苗3-4万株;冬大豆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密度同晚秋净种。

(3)科学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采集土样进行测试分析,制定大豆配方施肥技术措施,实现节本增效,从而改变农户不施肥或少施肥的传统观念。

(4)加强中耕管理。做到及时定苗间苗,创造高产苗架。有条件的地方要适时灌溉,同时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适时收获。当植株大部分叶片脱落,种子和豆荚分离,摇动植株有响声,籽粒变硬,豆荚呈褐色时,及时选择晴天收获,凉晒入库。

(6)培养高产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培养一批种田能手和高产示范户,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典型宣传,充分带动周边地区推广应用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安美.昭通市大豆产业现状及开发思考[J].云南农业,2007(S1):331.

[2]乔继雄.秋冬大豆在普洱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云南农业,2007(S1):394.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豆;赣豆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赣豆6号是江西省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传统常规育种手段选育出来的优良秋大豆新品种,它是以瑞金小黄豆系选82n10作母本,后代育种材料8415-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自2006年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现已在江西省及周边类似生态区广泛种植推广,深受广大豆农的喜爱。现将赣豆6号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该品种秋播全生育期,赣中南地区为96~98d,赣北为102d左右,株高73cm,株型收敛,直立,不倒伏,成熟时不裂荚,落叶性好,主茎节数11.8个,分枝2.6个,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棕毛,单株结荚20~25个,单株粒数36~41粒,单株粒重10.66g,百粒重22.65g,种皮黄色,微有光泽,脐褐色,籽粒大小均匀,完全粒率高,外观品质好,经农业部油料作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蛋白质含量为42.4%,脂肪含量为18.99%。该品种耐肥抗旱,抗病虫较强,适应性广[1]。

2栽培技术

2.1整地与轮作

精细耕翻整地是搞好窄行密植的关键措施。种大豆耕翻与否,要根据前茬作物和轮作体系而定。小麦、玉米杂粮茬种大豆必须进行伏翻或秋翻、深松、旋耕,耙平耢细。翻耕有利于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劳能力,吉安市农科所多年试验证明,翻耕整地种植比板茬种植增产15%以上。根据赣豆6号生长特性,赣豆6号的种植方式以开沟条播为好,以利于个体空间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光照[2]。大豆忌连作,赣豆6号欲获高产,种植田块还需进行水旱轮作。

2.2种子处理

一是根瘤菌拌种。用根瘤菌剂3.75kg/hm2,加水搅拌成糊状,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拌种后不能混用杀菌剂,阴干后24h播种。二是微肥拌种。每1kg种子用钼酸铵500g,溶于20ml水中,喷洒于种子上,阴干后播种。三是种子包衣。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4%进行包衣。

2.3适时播种

赣豆6号播种期必须在7月底之前,据多年种植秋大豆经验,赣豆6号7月15~25日播种为最佳时期,不仅产量高,且成熟早,播种量90~105kg/hm2 [3]。早稻收割后播种秋大豆气温高,主攻目标是确保全苗,注重土壤墒情是技术关键。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一般种植密度30万株/hm2左右,行株距33cm×10cm,单株留苗。

2.4田间管理

足墒播种后3~6d即可出苗,当豆苗第1片复叶展开后,根据“宜早、宜小,去病弱苗、留壮苗”的原则,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次。苗高5~6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7~8cm;大豆分枝前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5~6cm,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2.5肥水管理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应注意硼、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根据赣豆6号生育期短、苗期温度高、前期生长快等特点,应采取“前促、中保、后稳”的原则进行施肥。一般施钙镁磷肥375kg/hm2、三元复合肥120kg/hm2作底肥,使苗架早发;中耕时结合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112.5kg/hm2,保证大豆结荚、鼓粒期营养的需要;结荚期喷施尿素6kg/hm2+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600kg,喷1~2次,有利保花保荚[4],防止植株早衰,达到高产。苗期至分枝期壤土地土壤含水量低于18%,小水灌溉;开花前壤土地0~4cm土壤含水量低于21%时,及时浇水;鼓粒期浇好鼓粒水。

2.6病虫草害防治

在大豆生育期内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及危害时期,选用适宜的农药防治,出苗后可用敌杀死防地老虎,还应根据田间病虫情况及时防治蚜虫、造桥虫、豆天蛾、豆荚螟以及近年来危害较重的斜纹叶蛾,同时还要注意对病毒病及锈病的防治。大豆田间杂草很多,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尽量控制用药量,播种前或出苗前应进行土壤化学封闭除草。

2.7及时收获

当植株茎杆变为浅棕色,叶片基本脱尽,荚变褐色,摇动植株荚内豆粒发出“哗哗”响声,即可收获。

3参考文献

[1] 吴页宝,欧阳风仔,欧阳享泱,等.秋大豆新品种“赣豆6号”的选育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6(4):42-43.

[2] 朱占林.有机食品大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64,66.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冬收黄豆种植的环境要求及其管理技术。

收稿日期2008-02-17冬收黄豆是黄豆的一个特殊品种,生长周期长达250~270d,营养积累丰富,用冬收黄豆磨制的豆腐鲜嫩可口,深得人们喜爱。冬收黄豆种植技术与普通黄豆略有不同,笔者将冬收黄豆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

1环境要求

1.1气候条件无公害田坎冬收黄豆的种植要求平均气温17~20℃,无霜期300d以上。

1.2地理条件无公害冬收黄豆的种植要求,海拔低于1000m,以梯田田坎和田壁最为适宜。赤水市海拔落差大,田坎、田壁面积占水田面积的近40%,具有较大的种植发展空间。

2种植管理

2.1选种选用适应性强、商品性好、产量较高、籽粒饱满、出苗率高、生育期短、耐阴蔽、耐瘠性、耐肥水性好的品种。

2.2播种

2.2.1播种时间。播期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与普通黄豆同窝)。

2.2.2种植密度。田坎窝距0.8m(即普通黄豆隔3窝种1窝),每窝播种1~2粒;田壁窝距0.6m(即普通黄豆隔2窝种1窝),行距0.7m。

2.2.3施肥。施肥以每窝一大把草木灰肥为宜,肥料配制:草木灰9000kg/hm2、普钙750kg/hm2、硫酸二氢钾90kg/hm2和沼肥约9000kg/hm2(根据土壤干湿情况而定),拌匀施用,草木灰湿度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2.3生长管理无公害冬收黄豆生长全过程不再施肥,仅在播种后30d左右和普通黄豆收割后进行2次中耕锄草,中耕除草可在播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乙草胺进行化学除草,一般用乙草胺1.5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或在杂草3~5叶期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50ml/hm2作茎叶处理,加强田间管理是确保高产的重要措施。

2.3.1苗期。出苗后及时调查苗情,发现缺苗断垄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或移苗移栽,确保全苗。苗期应在全苗的基础上促早发、育壮苗、促分枝。对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田块,可于豆苗4~6片真叶时,于晴天上午摘除植株生长点,或在5~8片真叶时采用多效唑、缩节安等控制冬黄豆的徒长,提高有效荚数和籽粒的饱满度。到花荚期封垄前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起到松土、保墒、培土、增加土壤通透性的作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根瘤菌生长,促进黄豆根系发育,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

2.3.2花荚期。包括开花和结荚2个时期。该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植株生长发育最快,茎叶生长和花荚形成都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而减产。该时期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增粒数。水分过多,植株徒长,植株冠层和土壤通风透光不良,造成落花落荚,甚至倒伏。长时间缺水会抑制花芽分化、落花落荚。水分供应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当田间含水量较大,植株有徒长趋势时,为防止植株徒长,提高成荚率,可喷施多效唑或三碘苯酸钾进行化学调控。一般肥力田块在初花追施尿素75~112.5kg/hm2,对增光保荚、提高产量效果明显。在土壤肥力较高,植株繁茂的情况下可不追肥,追肥可结合中耕培土进行。

2.3.3鼓粒期。该时期从豆粒开始鼓起至达到最大体积和重量止,植株外观已定型,以生殖生长为主,植株体内有机营养物质大量向籽粒转移。该阶段的主攻目标是保荚、增粒、促饱满。鼓粒初期,如发现营养不良所致的早衰现象,要及时叶面喷肥。可用0.3%尿素、磷酸二氢钾、钼酸铵水溶液对叶面喷雾,加入0.3%的洗衣粉作黏着剂效果更佳。鼓粒前期遇干旱,灌“鼓粒水”可提高黄豆产量和品质。鼓粒后期须减少土壤水分,促进黄荚早熟。2.4病虫害防治播种时,使用丁硫克百威防治土蚕等地下害虫,在没有药剂拌种的地块发生地下害虫为害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L/hm2对水750kg/hm2浇施幼苗根部,确保出苗率;出苗7d左右,用乐果防治豆秆蝇和潜叶蝇,苗期用敌杀死防治卷叶螟,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后期注意防治鼠害。防治紫斑病和灰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雾防治,隔7d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

2.5适时收割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当1/3豆荚退绿呈黄褐色时即可收割,收割后如遇晴天,可晒干即时脱粒,如遇阴雨连绵,可用绳子系住倒吊于通风干燥的环境晾干,待晴天再晾晒脱粒。

参考文献

[1]黄志平,张磊,李成.安徽省大豆生产育种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0-7131.

[2]张继山.黄豆新品种——攀吨大豆3号[J].农村新技术,2007(8):29.

[3]吴昊,何天祥,郑传刚.秋大豆生育规律与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3-7135.

[4]王勃,库拉依扎.黄豆根腐病危害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200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