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

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

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

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 管理与控制 案例推理 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73-02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物质基础,其管理与控制对高校对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固定资产规模、构成发生巨大变化,其管理与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校际合并与调整、校内人事与管理等各项改革工作的深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许多学者积极探索着方面的研究。有学者提出了建立两级管理模式能够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不再存在权责不一致的弊病。同时,从资产管理前端的预算着手,构建以预算为视角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还有一些研究侧重于对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和改进,例如,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还有研究者引入了工作流管理模式,使得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然而,相关的研究仍旧没有很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存取、搜索不便的问题。

该文针对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的研究现状研究进行分析,指出了利用案例推理的智能化方法在实现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并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研究。这对今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研究概述

1.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这从根本上导致了高校资产管理被动、滞后的局面: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为账物分管,缺乏统一管理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第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固定资产实物价值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相符,难以核算学校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管理系统,只能独立地对固定资产的各项数据进行输入,对于资产调拨、变动、报损等很多的操作,系统不能独自完成,并且资产信息不能通过网络共享。

1.2 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改善

在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改善方面,文献1提出了创新的两级管理模式:学校财务设备处固定资产管理中心为第一级,各设备使用单位为第二级;责任与义务的分配应由学校固定资产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使用,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动态统一管理转变。文献2则提出了构建了以预算为视角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综合绩效为导向,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绩效管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机构以及运作机制,构成一个完整的运作系统。文献3则在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之后,提出了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机制创新,即实行权责发生制:财务部门必须对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的固定资产从其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即在其会计核算中将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然而,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存的主要问题,还需要依靠一些工具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高校管理与控制。

1.3 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工具

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许多学者提出了更加高效的管理软件,采用了新兴的软件技术。为了使手工操作的信息录入状况得到彻底的改观,文献4提出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应用到固定资产信息录入过程中,RFID可以透过外部材料的标签直接读取数据,具有快速高效性。文献5在设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了工作流管理(简称JBPM),包括, 即系统资产调拨、资产维修以及资产报废三个标准流程, 使得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对每个资产的变动掌握得非常清楚。文献6提出了网络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的三级管理网络,固定资产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管理权限分到各个部门来负责及时提交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变动数据。然而,上述方法仅从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着手的可以从软件上提升的方法,在信息搜索的智能搜索方面相关研究甚少。

2 案例推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2.1 案例推理方法概述

基于人类解决新问题的模式,案例推理技术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或情况称为目标案例,而把记忆的问题或情况称为源案例,由目标案例的提示而获得记忆中的源案例,并由源案例来指导目标案例求解。典型的案例推理(简称CBR)问题求解过程基本步骤包括:案例检索、案例重用、案例修改和案例保留。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也可以引入案例推理技术,从大量已提出的管理模式中选取最适应于现实情况的源案例,便捷地实现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维修和报废的最优决策。

2.2 案例推理应用于固定资产分类

当新设备采购完毕并进行装载调试后,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设备分类并录入信息。采用案例推理方法时,可以从案例库中找到一个或多个与当前设备最相似的设备,从而方便地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CBR系统中的案例库由以前分类过的设备信息组成。案例库中的每一个案例包括以前分类过的设备的一般描述,包括属性和分类类别。检索即根据新设备的属性特征搜索相类似的旧的已分类过的设备,当多个旧设备与这个设备存在一定的匹配度时,甄选匹配度较高的旧设备即可以为新设备分类。对设备的案例检索可以采用很多检索策略,如知识引导法和最近相邻法相结合的混合检索。如果检索出的旧设备与新设备属性完全一致,则新设备与旧设备的分类一致;如果旧设备的属性无法和新设备属性匹配,则需要考虑该分类是否符合该新设备。在案例库中无法检索到相似设备时,需要对新设备进行重新分类,然后将新案例添加到案例库中以供下次检索使用。

2.3 案例推理应用于固定资产维修与报废

当固定资产产生损坏时,维修中心可以采用案例推理方法视情况决定采取哪种维修方式,选择组织校内维修或者校外维修。同样,当固定资产无法继续工作时,呈现严重老化或损坏现象或使用寿命到期时,管理人员可以借由案例推理方法决定在这一情况下该设备是否具备报废资格。一个新的损坏或报废案例并入案例库时,同时也建立了关于这个案例的主要特征的索引。当系统接受了一个求解新问题的要求后,CBR可以利用相似度知识和特征索引从案例库中找出与当前损坏或报废事件相关的最佳案例,它所检索的内容,即所得到的案例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问题的解决效果。

2.4 基于案例推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构建

基于目前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还可以构建基于案例推理的更加智能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输入基本类别的固定资产基本信息,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并进行分类编号,以后有相似资产信息需要录入时,系统会智能识别信息并自动分类。在各使用单位安装资产管理软件的同时,给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一个本部门的登录账号,他们可以在网上随时打印和查询到本部门的资产账户,但不能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作修改。即仅赋予三级使用部门以查看权限和添加更改新信息权限,执行相应的维修与报废信息操作时,系统会通过案例库自动识别并提供相应策略。清产核资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对照系统中的数据,计算机会自动整理出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简便准确。

3 结语

该文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情况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智能化的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的应用前景。基于案例推理的高效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方向,有望能够从人工智能方面实现对单纯制度改革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从根本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虽然,在实践中将案例推理应用到资产管理中还没有出现,但越来越高的现实需求会推动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希望本文能够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问题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晓红,郭兰英.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9(25):79-80.

[2] 李华军,邹富发,张玉磊.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1(6):50-52.

[3] 孙守宇,王海虹,黄雳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0).

[4] 王开晔.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2.

[5] 张世宏.基于JBPM工作流的电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7.

[6] 黄海涛.基于网络化平台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6-17.

[7] 武.以创新为动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7(4):57-58.

[8] 左佳旭.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2(2):69-70.

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范文第2篇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的全貌。不论是业主单位,还是项目参建单位,往往偏重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没有真正树立起档案意识,导致项目建设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不准确,到工程竣工验收时无法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质量,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在管理上没有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一些单位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机构是临时性的,项目完成后,机构撤销,人员解散,没有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中,没有建立起领导责任制。

3.职责不明、沟通不畅,有脱节现象。基建部门把归档工作单纯地看成是档案部门的事,认为立卷工作应由档案部门来完成。一些项目工程新人多,经验不足,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不熟悉。由于在工作中未明确兼职档案人员对建设项目档案的职责,致使兼职档案人员档案业务素质不能适应需要,只懂项目业务不懂档案业务,而专职档案人员只懂档案业务不懂工程项目管理,缺乏指导力度。

4.档案信息化管理明显滞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仍处于低级状态,各单位对电子文件归档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要求滞后于对其他工作的管理要求。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对策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得到各建设单位的广泛关注,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档案部门的重要工作。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档案意识。要采取多形式、多样化、多渠道的方法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只有将项目开工、过程控制到竣工全过程均纳入档案管理范畴,才能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步入正轨。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要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纳入工程项目计划,纳入领导经济目标管理考评,实行动态管理,并对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项目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有领导和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理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首先,要将档案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列入各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其次,坚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明确管理职责,并对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再次,要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纳入档案管理目标并与个人岗位挂钩。

4.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并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应注意培养既懂项目业务,又懂档案业务的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档案部门要定期选派档案人员参加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对建设项目兼职档案人员的指导。

5.充实与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为了更好地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服务,为今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各单位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时应增加档案信息管理内容,凡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形成的项目档案,在移交纸质档案的同时,必须提交相应的电子文件。

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 购置 日常管理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动力,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无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在“十五”(2001―2005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5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超过了1981-2000年2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其中,第二产业,即采矿、制造、水电气和建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近40%,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如何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能,并带来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却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众所周知,我国第二产业的许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闲置现象,如纺织、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而大部分行业都有产能利用率低,投资效益低下的情况。经过长期的闲置后,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要么低价出售,要么彻底报废毁损,甚至因管理不善而流失。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的分析论证和审批,严格采购环节的招标、审批、验收等制度,改善日常管理中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预算、分析、采购和控制等各环节强化管理,使固定资产能够充分发挥效率,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

一、 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

上文中提及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下,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盲目投资、超计划投资、投资周期过长等问题。为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失误,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其重点是事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论证。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首先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项目论证小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

(1) 成员要由技术、生产、财务、投资等专业人员组成,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和经济上充分论证,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以实现投资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

(2) 要在充分调研市场、技术分析和经济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可行性分析内容,为决策提供参考:

(a) 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和前提,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

(b) 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从资源投入、建设地址、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问题入手,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c) 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它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关键,因此也是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

(3) 要对项目进行合理分类,以便运用恰当的分析论证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仅局限于产能的增加,还包括更新改造、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大修理支出等,其效益的计量方法各不相同,所采用的评价和判断标准也不同,因此要运用正确的论证工具和手段。

(4) 运用科学的分析论证方法,对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判断。市场研究和技术论证一般运用的是定性分析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经济效益预测则必须以定量分析为主,“用数字说话”。目前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有:

(a) 净现值法:指投资项目在投资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差额。在多个方案的非互斥选择中,应按净现值的大小来排列;在互斥方案的比较中,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b) 内涵报酬率法: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贴现率。在非互斥的方案中,应按内涵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的多少进行决策;在互斥方案选择时,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佳。

(c) 现值指数法:指投资项目未来各期净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现值之比,又称贴现后收益―成本比。如果此指标大于1,则说明项目可行,在互斥方案比较中,选择指数最大者。

上述方法是考虑了资本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分析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方法和指标,其中内涵报酬率和现值指数都是相对指标,没有考虑项目所需投资的绝对值,因此必须结合净现值和投资规模等综合评判。

(d) 回收期法: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e) 会计收益率法: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一般用于项目可行性的初步判断。

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只能作为分析判断的辅助方法使用。

2、 必须坚持编制年度资本性支持预算,以预算控制投资额度和节奏。企业每年要根据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结合上述可行性分析和年度融资规模等因素,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根据经营计划和融资计划,控制投资节奏,防止出现资本性支出占用流动资金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经营。

3、 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加强投资项目在论证、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力度,应大力开展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揭示和暴露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按制度进行奖惩,从而强化所有投资参与者的责任和风险意识,规范投资程序,提高投资效益。

二、 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阶段中,购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购置价值将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从而影响到未来资产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购置进度也将决定着固定资产能否按计划投入使用,占领市场。因此,在这一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建立招投标制度,以科学的方法规范资产的购置,降低购置成本。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实行采购招标是实现降低建设成本、抑制不轨行为、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招标方式主要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

(1) 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由招标人通过大众媒体公开招标公告,凡符合规定条件的不特定供货方均可自愿参加投标。

(2) 邀请招标,又称选择性招标,是由招标人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向被认为有能力承担供应任务并经预先选择的特定供应方发出邀请书,要求他们参加采购的投标竞争。

(3) 议标,又称谈判招标,是由招标人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方,以议标文件或拟议合同草案为基础,分别与其直接协商谈判,选择满意的一方,达成协议。

(4) 企业要根据拟购置资产的数量、价值、技术要求以及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合理选择:

(a) 基本建设和通用要求的设备仪器等产品一般要公开招标,有利于在公平竞争机制下选择性价比最佳的投标方中标。

(b) 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存在多个供货渠道的产品一般要邀请招标,在满足实际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既能保证建设质量、又能降低投资成本的投标方中标。

(c) 有特殊技术要求且供货渠道较少的产品则按议标方式进行,但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投标方不得少于两家。

(d) 特定产品(包括独家生产产品)在建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虽不具备招投标的条件,但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和降低投资成本,应参照议标的方式,纳入建设单位和企业的采购招标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2、 重视采购合同的审核,防止因合同规定不明确或不专业而导致的纠纷或损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了恰当的供应商后,双方签订的采购或建设合同,应该经技术、法律和财务等人员审核把关,而不能仅仅依赖法律人员的审核。要通过合同约定,把资产购置的数量、价格、技术细节、购置或交货周期、支付进度和条件以及质量保证、技术和操作培训等等给予明确,从而规范供需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为今后的验收、质量监督等提供合法的基础。

3、 要严格执行资产的验收程序,确保购置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要成立由采购、使用、技术、管理等部门组成的专门小组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保证资产在技术、工艺、交期上符合要求,并提供了合同约定的人员培训、测试材料和免费配件等,满足资产及时投入使用的需要。

4、 要利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日期表、甘特图、前导图法(PDM)和关键路线法(CPM)等,提高对固定资产购置时效性的管理,准确地把握购置进度,保证固定资产按计划投入使用,为企业创造效益。要坚决杜绝由于管理不善和控制失当、项目建设期过长而导致丧失市场机会,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情况,更不能产生“烂尾”工程和“鸡肋”项目。

三、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1、 要真正建立固定资产的二级管理员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各级资产管理机构要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规范其岗位职责,严格考核,落实到位。资产管理员要重点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台帐的完善和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及时报告、反馈资产的使用和保养情况等工作,为强化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2、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和计划,并严格执行,降低因资产故障、损坏等带来的维修成本和产能损失等。要杜绝“以修代养” 的舍本逐末行为,坚持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制度,严格按计划执行,降低损失和成本。

3、 要认真核查资产盘点和清查结果,分析资产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盘活资产。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按时盘点,但往往流于形式,使盘点沦为单纯的数量核对工具,没有发挥盘点对清查资产使用状况和清理资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盘点流程,在核对数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闲置、损坏、毁损等资产进行审查、分析,并综合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的意见,提出诸如技改、维修、转让、报废等建议,盘活资产,杜绝浪费。

4、 必须培养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控制机制,坚持给固定资产投保。由于风险意识不强或存在侥幸心理,企业常忽视固定资产投保这一重要的风险规避手段;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往往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通过与专业保险公司合作,结合企业的资产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成本与风险相宜的财产险方案,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戴上“护身符”。要特别关注企业的附属设施、在建工程、装饰装修和设备附属物等“隐性”资产,在保险方案别关注,防止潜在损失。

本文通过论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重点讨论了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投资管理、购置管理、日常管理等,试图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防范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 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文摘,2005;8

[2] 汤炎非,杨青.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 徐俊菊.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商场现代化.2007;3(上)

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范文第4篇

一、档案管理工作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一)为领导提供一个分析数据的蓝木。首先,档案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为领导阶层进行档案指导工作提供一个借鉴的重要材料,起到了领导发展的“参谋”作用。同时,有利于领导对整个工作情沉的了解与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好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计划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对于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编制有一个了解,对于设备的数量也要做好统计工作。要了解整个企业或者行政单位的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及所执行的各项规定条文等。对于这些东西的了解有利于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积累总结工作经验,档案管理工作者做好这些不同的工作,有利于为不同的工作发展提供一个借鉴的材料,更有利于领导对整个工作大局进行指导工作。通过统计工作者反映出的统计结果领导可以间接地看出整个企业或者行政单位发展的情a5}做出了解与分析。

(二)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进一步的对档案进行整理工作、有利于档案的编排以及进行档案数据分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对档案的数据收集、简单的数据整理、对于数据的分析与编排以及数据的分类工作时,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应用到其中,利用档案管理制度与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发展的情沉,此外,针对不同工作类型也要制定不同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能仅仅凭借一小部分人进行全而的数据分析,要纵观全局不能“怕麻烦”要对大局有所了解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工作。总而高之,将档案管理制度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减少档案的误差,增加整个档案的真实性,使得统计出来的档案有养真实可靠地作用。

(三)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各项工作提供一个基础的材料。最后档案管理工作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养一个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可以利用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发展规律为企业或者行政单位提供一个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础材料,为各项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可靠地数据,通过档案数据的某一些方而的专业的数据统计工作,可以为各项工作的科学性的发展提供一个发展规划,对于以前的工作计划有所了解,找出存在的发展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统计表现出来的数据增长与下降情a5}分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不同的工作部门有养不同的数据需求,对于档案的整理以及数据的统计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的工作岗位对档案管理的数据需求,在档案的数据统计方而对于目录的设计要满足不同的需求,方便查找与阅览。所以,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数据可以为不同的工作需求提供一个基础的材料,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发展的“蓝木”。

二、拓宽知识层面,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随养对档案的需求不断地增加,档案的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所以,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工程,才能够最有效的解决当前形势下的全新的问题。

(一)加强管理意识与管理责仟。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档案的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十分专业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对工作有一定的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工作要严肃认真,需要敬业乐业,能够无私奉献。同时还需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基木功。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不断拓宽知识层而,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适应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技能,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档案管理不断地进行更新与发展,档案管理逐渐朝养现代化、数字化的趋势发函,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档案工作管理的一个全新的要求,更是现代社会档案管理的发展必然的趋势。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结合自身工作的发展需要,一边去不断的自我完善,一边的完成好档案管理的工作,在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的同时,要注重自身的信息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努力使得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应用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去。

(三)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档案的整理工作。利用电子计算机等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档案工作的整体,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可以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电子计算建立一个模拟的人工立卷,按养档案的种类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类,也可以按养文件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与打印。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档案整理人员对整个档案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能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的完善,更好地为社会所服务,提供必要的资料依据。

(四)健全对固定资产的盘查制度,账目与实际数量吻合

要健全对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彻底盘查的制度,要定期的全而清查固定资产的总数量与总额。对于固定资产的来源与组成部分要彻底的查明原因,要落实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相关责任人,保证固定资产的实际数目要与账目上的数量相吻合。杜绝出现固定资产的太过铺张浪费,要让固定资产的每一处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五)要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用友ERP-U8V10.1;对策分析;会计电算化;教学

一、引言

目前,大部分院校选择用友ERP-U8V10.1版本开展本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用友ERP-U8V10.1版本功能非常齐全,细节设置个性化,包括了系统管理、公用基础档案设置、总账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UFO报表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各个省的会计技能大赛乃至国赛都是以该软件作为比赛平台,随着各个院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该软件也得以在各个院校广泛使用。然而,由于该软件版本比较复杂及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初学者在该软件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笔者主要总结了一部分用友ERP-U8V10.1财务软件在总账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给该门课程的初学者及感兴趣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帮助。

二、总账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往来款项科目的期初余额发生变动,导致与真实余额不符

原因分析:在以下情况下,科目余额录入时,不能输入明细余额,而只能输入总账余额:(1)应收、预收科目未进行辅助核算中的“客户往来”设置;(2)应付、预付科目没有进行辅助核算中的“供应商往来”设置:(3)其他应收应付科目没有在辅助核算中进行“个人往来”设置。在上述情况下导致试算不平衡的原因:在总账余额录入完成之后,会弹出相应的窗口提示完善上述科目的辅助核算设置,由于之前已经录入总账余额,辅助核算的操作势必在另外一种形式上增加了总账的最终余额,最终导致试算不能平衡。但是如果只进行辅助核算更改,而不进行明细余额输入,虽然最终的试算平衡,但是在后续工作中,会导致凭证输入或者账簿生成发生错误。解决方法:(1)首先找到需要修改辅助核算设置的会计科目,双击,弹出入“修改”对话框,然后单击“修改”,进入相应的界面取消原本在辅助核算中进行的设置选项;(2)返回会计科目期初余额录入的界面,将原本录入的科目余额修改为0;(3)再次双击该会计科目进入“修改”对话框,重新设置所需要设定的属性;(4)按照提示,录入该科目的明细余额,从而生成正确的总账余额。

(二)出纳人员无法执行签字职能

原因1:在总账的选项设置中,没有对“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选项进行设置。解决方法:进入总账模块,单击“设置”,选中“选项”进入选项设置窗口,点击“权限”标签页,在权限控制中选择“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即可。原因二:没有分清“出纳”和“出纳签字”的概念,导致在设置中出现错误,并没有赋予出纳“出纳签字”的权限。解决方法:分清两者区别,在“系统管理-权限-权限”窗口中选择“总账-凭证-出纳签字”选项。原因三:出纳找不到需要签字的凭证。解决方法:(1)确认凭证查询时所输入的时间与所需要签字的凭证日期一致;(2)若现有的凭证中没有涉及“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的凭证,其他凭证不需要出纳进行签字。原因四:未对现金科目和银行科目进行指定设置,出纳无法执行“签字”职能解决方法:找到“基础设置”,选择“财务”选项中的“会计科目”选项,打开“会计科目”选项,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在下拉菜单中选中“指定科目”选项,进入“指定科目”设置窗口,接着选中现金科目,然后在待选科目栏选中“1001库存现金”,点击“”,同样完成银行科目的指定,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债权债务类科目无法设置受控系统

原因分析:当一个企业涉及多个客户或者供应商的时候,就需要对如应收账款类的债权科目和如应付账款类的债务科目录入明细,因而需要对两者的受控系统进行设置。而如果未对上述会计科目进行相应的辅助核算设置时,就会造成上述会计科目无法设置受控系统的情况。解决方法:首先将如应收账款类的债权科目和如应付账款类的债务科目在辅助核算中分别设置为“客户往来”和“供应商往来”,其次,在设置页面下方,选择受控系统。需要注意的是会计科目一旦被使用,原先受控系统设置为“应收系统”、“应付系统”的科目将不能再变更受控系统。当上述会计科目被设置了受控系统后,就只能在相应的模块中进行使用,如“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或者“应付账款管理系统”,总账模块中无法使用相关科目进行业务处理,如若系统中没有启用相应的模块或没有购买相应模块,则需要重新设置会计科目受控系统为“无受控系统”,才能继续在总账模块中进行使用。

三、薪资管理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员档案不能增加

原因一:增加人员档案时,没有选中二级部门,只选择了一级部门,从而造成无法添加人员档案。解决方法:添加人员档案时,选中最低一级的部门类别,再进行添加。原因二:当薪资系统模块中进行业务处理需要添加人员档案时,本模块是无法添加的,需要进入基础设置中进行添加。解决方法:退出薪资系统模块,进入“基础设置”中的“基础档案”,选择“人员档案”选项,进入到添加人员档案的窗口,选择部门类别,点击增加即可。

(二)无法进行工资项目设置中的公式设置

原因分析:没有添加相应的人员档案。解决方法:系统操作有着严格的顺序要求,在设置好部门类别的基础上,添加人员档案,之后才能进行工资项目设置中的公式设置。顺序如有错误,将无法进行相关设置。

(三)工资分摊错误

原因一:工资变动页面上数据出现了错误解决方法:确认工资变动页面上的数额是否正确,若不正确,会导致工资分摊错误。原因二:在工资分摊设置中,工资项目、借贷方科目设置错误。解决方法:确保工资分摊设置里,相关设置是正确的。原因三:部门的类别和人员类别不相符,使得工资分摊出现错误。解决方法:修改相关的人员档案或者部门档案,使得两者相匹配。原因四:进行工资分摊时,没有选择“明细到工资项目”解决方法:重新进入“工资分摊”,选中“明细到工资项目”,重新计算。

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初始设置出现错误

原因分析:在进行固定资产初始设置时,信息设置错误。部分信息在初始设置过后可以修改,而部分信息不可以,需要不同的操作。解决方法:1、若是后期可修改的信息,进入“固定资产-设置-选项”,点击“编辑”,对初始设置进行修改;2、若是后期不可修改的信息,可进入“固定资产-维护”选择“重新初始化账套”,则重新进入初次启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状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重新初始化账套”,会使得原先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录入的信息丢失。

(二)录入完原始卡片,对账不平衡

原因分析:由于录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时,金额输入错误。解决方法:点击“固定资产”“卡片”“卡片管理”,如果是固定资产系统的原值与总账的原值不平衡,将每一张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的原值与实验资料核对,查找原始卡片录错的原值,并改正即可。如果是固定资产系统的累计折旧与总账的累计折旧不平衡,同理。

(三)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后,对账不平衡

原因一:在固定资产系统未完成制单工作解决方法:确保制单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在固定资产模块中找到“处理”选项,单击,选择“批量制单”,先完成没有制单为业务。然后在总账系统分别进行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平衡即可。原因二: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完成所有制单工作后,未在总账模块中进行审核记账解决方法:制单工作已经完成,但是还没有在总账模块中审核记账,则在总账系统分别进行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平衡即可。原因三:在固定资产系统已完成所有需制单的业务的制单,在总账系统记账完毕,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仍然不平衡,这种情况一般是固定资产中业务减少所导致的,通常制单中的“累计折旧”科目的金额是系统自动生成的,但是这个金额是本期计提折旧前的累计金额,而非本期实际累计的金额。而正确的金额是计提折旧后该固定资产的卡片中“累计折旧”金额(此时该固定资产的卡片已被删除,无法查看)或是折旧清单中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金额,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系统的累计折旧与总账的累计折旧不平衡。解决方法:改正步骤:①账套主管取消记账,对该凭证取消审核;②制单员登录企业门户,点击“业务工作”“财务会计”“固定资产”“处理”“凭证查询”,找到存在错误的凭证,进行修改,将“累计折旧”科目的金额按折旧清单中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金额改正,并调平固定资产清理的金额,保存凭证;③账套主管对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平衡即可。

五、结论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是一门侧重于动手能力的实践操作比较强的课程,是对前期所学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而ERP-U8V10.1版本功能非常齐全,在软件操作中的各个模块、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数据是相互关联、相互传递的,在此仅仅探讨了用友ERP-U8V10.1财务软件中的总账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还有其他的问题如供应链管理等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杨明,张战友.会计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ERP-U8V10.1)[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