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第1篇

编写体系

北师大本

听说读写训练材料的选择,指导文字和思考练习题的编写,均兼顾语文训练的价值和思想教育的价值。听、说、读、写训练,根据各自的规律,自成系列。各单元按听、说、读、写的次序排列,几项内容互相照应,相互渗透。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语文训练。四个年级分成三个阶段,六个层次。初中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该段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初中三年级为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扩充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初中四年级为第三阶段,使初中三年学到的语文知识得到系统整理,综合运用,发展语文能力。以语文训练为主线,语文知识为辅线,根据语文训练的需要安排语文知识。注意加强开发学生智力的训练内容。

北京市本

依据总的思路设计编写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阅读。和写作训练程序基本一致,有明确的阶段性和系统性。阶段性主要体现为初中三个年级各自的教学重点明确,各自是一个较完整的子系统。系列性主要体现为读、写、听、说训练和汉语知识教学各自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纵向系列。这个系列不仅体现于年级之间的梯度,而且体现于单元内容的逐步加深。

上海H本

听、说、读、写,读是基础。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技能都应该有一定的训练序列,以求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突出训练的主线,精简知识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不求系统,务求实用”,不要求系统学习语法知识,不写知识短文,而将有关知识编写在训练题中;表达教材自成系列,加强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阅读教材与表达教材相辅相成;在每册课本中安排一个“视听单元”,形成视听体系,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课本中只出现训练提示,另有音像制品作为教材。

上海S本

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素质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而能力的获得必须以训练为途径,因此,这套教材在编排体例上,以能力训练为基本线索。为了使训练序列清晰而又便于操作,将每册教材分编为“阅读”与“表达”两部分。

辽宁本

编写体系基本上由如下三部分构成: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形成四条训练线平行展开(听、说两线较短,读、写两线较长),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把课本编为两套,一是以培养理解能力为主线的(阅读)教程,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另一是以培养表达能力为主线的(写作)教程,着重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全套教材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分解为训练点,把语、修、逻、文等基础知识编排为专题,以能力训练为经线,以知识传授为纬线,形成教学训练的单元。

江苏本

努力按着科学性与实用性统一,系列性和整体性统一的要求,建立“单元合成,整体训练”新体系;全套六册书,内部包含阅读、写作、语文基础知识三个子系统。知识系统力求简化,范文系统力求优化,作业系统力求精化,助读系统力求强化。语文知识采取“单元小集中”的方法,编写若干系列知识点,并从相关课文中提取出语言材料。第一至第四册的文言课文,分散与现代文混合组元,并采取原文与译文相对照的形式编写,第五、六册的文言课文集中两个单元,适当编入最基本的文言常识;贯穿全套教材的是以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线为主的多股交织的集合线(包括语文能力训练线,知识结构线,思维发展线和学生学习语文心理发展线)。

广东本

读、写、听、说与思维能力全面训练。在重视读和写的同时,在每一册中,为听说训练独立设一单元。把思维能力看作是听、说、读、写的基础,除了在课文的分析和练习中加强思维训练外,还专设了“观察与感受”“联想与现象”“分析与综合”等单元。每一册都设有听说、阅读方法、文艺作品的理解、思维方法以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的分析,文言文阅读等不同中心,使各种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高。

广西本

课文把初中作为一个学习整体,与小学衔接,以分解训练为主,以综合训练为主,以整理巩固为主的四个教学阶段,教学内容结构分为章单元课文(例文)三个层次。章是总体纲要,发挥宏观导向作用;单元是纲上的目,是教学的具体单位;课文是进行单元训练的例子,在本书中不再是具有独立性的选文。这种序列体系为教学提供了纲举目张有例证的整体优化条件。

四川本

教材将语文学习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起来,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架构起一个较为系统的整体训练体系。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分段要求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合理分布;编排的项目标志鲜明,虽是综合组元,但疏朗清晰,达到了分之则序列清楚,合之则相互为用的要求。基础知识内容简化,突出实用,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提出不同要求进行训练;基本能力训练以读写听说能力为主,相互有机配合,循序渐进,训练落实。

浙江本

注意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一改过去的课文型,而成为以课文为凭借的训练型。这部教材的纵横联结,形成一张科学的、系统的训练网络。以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主线,做到寓知识教学于能力训练之中。训练序列清晰,要求明确、具体。

编写体例

北师大本

听说读写各有训练要求、训练内容和训练步骤、方法。听话训练和说话训练设;“训练要求”、“听话(说话)指导”、“训练材料”、“思考练习题”等项。阅读训练设:“训练要求”、“阅读指导”、“教读课文”、“自读课文”等项,并附“课外阅读”。教读课文之前有“初读指导”,之后有“巩固、运用、扩展”练习题,自读课文前有“自读指导”,课外阅读后有“自测试题”。写作训练设:“训练要求”、“写作指导”、“写作例文”、“练习题目”。练习题目分“片断练习”和“作文练习”两项。智力训练分布在全套课本之中,贯穿于语文训练的始终。

北京市本

每册课文约30篇,分别构成7或8个单元。单元开头是“单元提要”,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纲要。然后是一组课文。每篇教材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提示”、“预习”(自读)、“课文”“课堂讨论”和“练习”,然后是“单元综合性知识与练习”(这部分要在计划出版的修订本才有,现行教材未印)。文言文独立组成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对古代汉语知识不提出系统要求。 每册有附录。

上海H本

各册课本中编入一个“课外阅读指导”单元,系统地介绍阅读知识,指导阅读方法;各册教材每个单元之后附有“每周一诗”,选用历代著名诗歌,提供注释,让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陶冶情操;各册和各单元的要求明确集中,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文不分文体、语体编排。阅读教材的单元教学要求明确集中,便于教和学的操作。单元的设立层次清楚、循序渐进,又适当反复。

上海S本

每册教材,“阅读”与“表达”都安排7个单元。在阅读过程中做一些书面作业;在写作过程中,在构思、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从课文中得到一些启示或进行直接的借鉴、模仿。共有4条语文知识序列。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标点符号知识,编写在“阅读”这一训练系统之中;文章知识,则分散编写在“阅读”和“表达”两个训练系统之中。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99-02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内习得方法,然后在课外得到发展。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何将小学的阅读和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发挥语文的示范作用,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重视教学环节,抓好读写训练

读写结合训练,要给学生的思维架起一座知识迁移的桥梁,让学生从读的"此岸"到达写的"彼岸",再回到读的"此岸"。如此不断往返,就能达到提高读写能力的目的。期间,必须抓好不可忽视的三个教学环节:首先是读。阅读课文通过师生双方合作,一般做到读懂题目重点,读懂内容中心,读懂思路详略,读懂词句内涵。

其次是悟。悟就是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连接起来,积极思考。

再次是写。写就是把自己在阅读中悟到的道理及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写的技巧。这一环节要突出训练重点,要发挥课文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揭示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的联系,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表达方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我让学生借鉴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习作《我的妈妈》。

二、重视单元重点,抓好读写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是按照主题组织单元。每篇课文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这些重点组成了语文学习中知识结构链条。因此,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抓好阅读和写作的联系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就能不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训练重点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为了突出单元重点训练,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我除了结合重点抓好"读"外,还有意找读写结合训练点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如:仿照《"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写法,写一写你身边最熟悉的一个人。

三、重视词句教学,抓好读写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阶段要"强化词语训练,淡化篇章分析"。词和句的训练是篇和章的基础,而词语的教学要重点引导学生能够理解、积极积累、内化运用。对特别优美的词句要捕捉与发现,还要摘抄和记忆。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讲到"雪中送炭"一词时,我先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然后理解其基本含义,最后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这样的词语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提高训练的强度,丰富训练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词句,人人备好词语的抄写本,随手记上看到、听到、读到的精彩词句,丰富词句的储备。至于句子教学,一般经历学习理解、背诵积累、内化运用三个层次。而理解句子,通过解释词义、疏通句子、弄清句式、了解作用、品读欣赏。对于含义深刻、结构复杂、生动形象、表现中心、地位重要的句子,我会当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训练。

四、以课本为载体,精选读写结合训练点

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重点要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习作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促使学生进行阅读,读写相互结合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界的共识,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语文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但是读写结合进行训练是始终不变的规律。

一、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1.阅读和写作相互独立

作为语文学科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阅读和写作是相互独立的。阅读是学生通过读书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思想觉悟,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学生将自身积累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储备等通过语言进行外化的活动,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表达过程。阅读和写作有着各自不同的训练方法和体系,在各自训练目的的指导下遵循着自身独特的训练规律各自进行着。

2.阅读和写作相互关联

阅读和写作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共存于小学语文的课堂中,都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关联的,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时常会产生将所思所想进行记录的冲动,而写作的过程中又时常会觉得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需要及时补充的感觉,也即所谓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产生阅读的冲动。阅读能够丰富写作的内容,而写作能够促使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互相促进,兼容并包。

二、当前课堂读与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无序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练笔存在流于形式、简单重复的问题,而非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训练需求对其进行相应的训练。具体的表现如一年级教师在讲解《称象》和《王小二》这两篇文章的时候,都会让学生以“一边……一边……”进行练笔,而二年级教师在讲解《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的时候,依旧会让学生以“一边……一边……”进行练笔,盲目的重复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2.无度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过度地强调课堂练笔的重要性,存在一些在一堂课中设置三处甚至更多练笔项目等乱象。无度的课堂练笔导致一堂课被分割成好几部分,缺乏连贯性,导致学生缺乏仔细阅读以及回味反思的时间,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3.无“语”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一部分教师并未设定课堂练笔的教学目标或者目标并不明确,导致对课堂练笔的指导存在偏差。为了练笔而练笔,使课堂练笔脱离了文本,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文化气息薄弱,缺乏“语文”的内涵。

4.无效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进行的练笔其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课堂时间有限,但是,语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使学生的思维沿着一条脉络循序渐进的展开。然而,课堂练笔的出现往往过于突兀,缺乏事前的铺垫,导致学生的理解浮于表面,效果不甚理想。

三、立足文本,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练笔

1.有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练笔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特定的练习,低年级注重模仿,高年级再进行整体表达与创新等的高难度训练。既不能盲目进行模仿训练,也不能在低年级即对学生的整体表达与创新等的能力要求过高。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逐步训练,才能够通过课堂练笔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在低年级时选择“有的……有的……”这一句式进行课堂练笔,在高年级时让学生运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进行训练,既能够提高学生对原有排比句式的掌握程度,又能够对学生的比喻句能力进行训练。通过训练难度的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适量、合度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进行练笔确实是提高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适量地进行合度的训练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好的问题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认知水平的课堂练笔能够推动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其写作能力,要将模仿和创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握好每次练习的时间,使学生既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不至于产生厌烦。

3.切时、高效

课堂练习要立足文本,紧随阅读教学进行训练,而不能使其流于形式,变得枯燥乏味。教师要首先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时机进行练笔,让学生将当下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让课堂练笔真正发挥作用。首先,练笔可以设置在文本的关键处。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巧妙进行伏笔,在文本关键处设置练笔,提高其实效性。例如,在讲解《家是什么》这一文章时,在揭示了家的内涵之后,让学生续写“家是_______”,学生自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抒感,完成练笔。其次,练笔可以设置在文本的空白处。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空白,为学生创设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此处设置练笔能够在加深学生对课文本身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创新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练笔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进行课堂练笔时,必须立足文本,有序、适量、合度、切实、高效地进行,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准时机巧妙地进行设置,以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习惯;养成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量,这就代表着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教学是无法让小学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他们必须要在课后主动、自觉地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同时,这也意味着小学生必须具备坚强的阅读毅力,辅以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保证阅读的有效性。二年级的小学生很难对一件事情保持持久的兴趣,而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大量、重复的阅读训练,所以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认真指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我从展开自主阅读训练、学会使用汉字工具书、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三个层面,讨论小学二年级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展开自主阅读训练

自主阅读是指小学生能够完全遵循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进行阅读的好习惯。在一项教学研究调查中,我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只会在教师的督促、强烈要求下展开阅读,能够主动展开阅读的小学生不超过三成。然而,评判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首要标准就是要观察这个人是否有自主阅读的习惯,为此,教师应该将自主阅读训练提上日程,让二年级小学生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

由于二年级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比较幼稚,为了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我常会利用绘本这一符合他们兴趣的读物来帮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绘本是一种结合图画、文字,且以图画为主的文本读物,比较符合二年级小学生喜欢形象事物,且识字量不充足的学习特点。就比如在《三字经》这一课的教学中,虽然《三字经》这篇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依然有部分小学生由于“三字经”与他们的用语习惯的不同,所以并不喜欢阅读这一经典读物。于是,我搜集了《三字经》的绘本读物,从中选择与教材片断相符的几页内容,组织小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实践证明,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更高,之后,我再让小学生到书店、图书馆,或者是利用网络资源就《三字经》完整的绘本进行课后阅读,学生也欣然接受了这一课外阅读任务。

二、学会使用汉字工具书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更是成千上万,二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很小,单纯依赖他们现有的识字水平是完全无法完成阅读活动的。汉字工具书会对大量的生字词作出详细、科学的词义解释与读法介绍,二年级的小学生只需掌握拼读规律即可完成生字学习,为阅读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因此,教师也应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小学生使用汉字工具书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会时常训练小学生利用汉字工具书的能力。比如,在《十二生肖歌》这一课中,课文一共有17个生字。在阅读本文时,我要求小学生利用汉语词典查询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上标注拼音、词义,然后与同桌对比,检查自己对生字所作出的注释是否正确。之后,我便会随机抽选几个学生朗读课文,以此来评判小学生是否通过工具书完成了生字词的学习。

三、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写不分家”本就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二年级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水平较低,如果他们能够在阅读中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那么他们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还可以积累大量的阅读素材,只要他们时常翻阅,便可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我常常会让小学生边读边写,希望他们能够积累自己喜欢的文字、语句。就比如在《川江夜航》一课中,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在读到:“天黑了,山睡了”“两岸高山梦里笑”这两句时,向我提问:“什么叫山睡了,难道山也需要睡觉吗?它们怎么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从拟人这一常见的修辞手法作为解题入手,帮助小学生理解拟人在创造诗歌意境时所发挥的作用,还提供了一些常见的、经典的拟人句供学生品味。我鼓励这个小学生将这两个句子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在《川江夜航》中,还有一个小学生将“落到江心来洗澡”这句话摘抄下来,这个同学说道:“星星很漂亮,这句话让我想到之前看到星星倒映在海中的景色,随着海水起伏,星星就像是在跳舞一樣。”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朗读训练 语感能力 拓展阅读 语文素质

小学低年级儿童要通过阅读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发展能力,提高其语文素质。

一、重视朗读,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

第一要用普通话读,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读好轻声、儿化。第二要训练学生读流利。要指导学生不要一字一顿地读,不要每个句子都拖长音读,朗读速度应接近于他们平时说话的速度。第三要让学生读文、体情、入境。一要注意按句逗停顿。二要注意语调,让学生读出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例如,教学一年级第二册语文《池塘边的叫声》一课,练习感情朗读青蛙和小鱼的对话。青蛙说:“我在岸上玩了半天,太热了,来洗个澡。”小鱼好奇地问:“岸上什么样?我从来没去过。”要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的语气。三要注意重音,对表达全句中心的关键词要重读。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一件好事》一课时,文中“我们很费力地把口袋拎到楼下。大门前已经有许多袋子了,不过我们的口袋最满”一段,要抓住“费力”、“已经”、“许多”、“最满”等词语重读,说明社会上有许多人关爱穷人。要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感知、领悟语言,逐步积累和内化语言。

二、读中引导感悟,培养阅读能力

1.入情入境地范读。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下雪了》一课时,对文中“下雪了,下雪了”一句的读法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下雪了”是早上醒来出门第一眼所见,因此要用又惊又喜的语气来读;第二句是自己看到下雪了,要把这个喜讯告诉小伙伴,同时呼唤他们来玩雪,应放开声音拖长语调“下――雪――了”。这样的范读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教材情境,为进一步阅读感悟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2.边读边想画面。在《燕子妈妈笑了》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呢!”教学时,我建议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小燕子在和妈妈说话时的样子,再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兴奋、惊喜时说话的语气,然后反复朗读。经过指导,学生很快找到了感觉,而且理解了“兴奋、惊喜”的意思。在随后的课本剧表演中,学生也惟妙惟肖地将这段话表现了出来。

3.联系生活,诱发语感。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课,当小洁想把面包丢进湖里,却惊喜地看到有许多小鱼在游,看到小鱼为她表演,她很高兴。课文的句子是:“哟,清澈的湖里有许多小鱼在游。”学生朗读这句话时都能体会到小鱼很多,却没有读出当时小洁惊喜的语气。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回顾过去已经形成的生活体验:小洁看到这么多小鱼,不由地发出了“哟”的声音,你平时惊喜时又会怎么说呢?学生想到平时自己惊喜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啊”、“呀”、“哇”、“咦”等,当涉及学生生活实际时,惊喜的语气和表情便水到渠成了。

三、利用精彩发言使阅读走向深入

一位教师在讲到成语“金风送爽”时,这样说道:“小朋友,秋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觉察到了吗?”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了很多大自然的变化。“对呀,小朋友都已经感觉到秋姑娘的脚步了。那你们能不能用我们课本里的成语来说说秋天呀?”教师引出“金风送爽”,理解到这里,大家都觉得已经差不多,想接着讲下去了,谁知,还没等老师话音落下,马上有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要把秋天的风说成是‘金风’呢?”老师想了想随即这样进行了下去:“对呀,你真会思考,为什么把秋天的风叫‘金凤’呢?提出这个问题很有水平!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得上来?让我们再看看书本上的插图,想想你看到过的秋天,你一定可以说得更好的。”学生的回答很精彩:

生:秋风吹来,树叶变黄了,一张张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就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一眼望出去,秋天就变成金色的啦!

生:秋风一吹,把大地上的稻子吹黄了,大地也变成金黄色的一片了,只有金黄色的风才会把稻子吹得金黄一片。

生:我们去秋游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凉爽的风吹着我,我对着天空,感觉秋天的风是金色的!

在孩子的眼里,“金风”原来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的课堂时常会有这样的预设之外的“枝节”,捕捉它,会给我们的课堂创造精彩。

四、课外拓展阅读,丰富阅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