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医院管理制度

乡镇医院管理制度

乡镇医院管理制度

乡镇医院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就是医院的管理者对医院的所有财务活动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对于乡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收入管理。收入管理主要是指对医院运营管理阶段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药品收入、国家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几方面按照收入的项目、收入范围、收入标准以及收益分配等几部分进行的控制管理。②支出管理。支出管理主要是对医院的成本支出费用所进行的管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医疗成本、医药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其他成本支出内容。③资产管理。乡镇医院的资产管理分为流动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两部分内容,其中流动资产管理主要是对乡镇医院的现金、库存药品以及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所开展的管理活动,固定资产管理则主要是对乡镇医院的建筑物、医疗专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范畴的财务所开展的管理。④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也是乡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完成医院预算报表的编制、审批以及执行,对乡镇医院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⑤财务分析报告。主要是财务管理部门按照医院的账册所编制的,对乡镇医院财务活动进行研究、分析与评价的有关资料。⑥财务监督控制。财务监督控制重点是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对乡镇医院的各项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控制,以确保医院所有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并起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⑦融资管理。主要是指为乡镇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或者是扩展运营规模所开展的一系列的资金筹集活动,是乡镇医院扩大经营发展的基础工作。

二、乡镇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乡镇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低

一些乡镇医院由于经营规模小,支出项目单一,因此对于预算控制管理重视不足。在预算的编制上,缺乏对乡镇医院实际情况的全面分析,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在预算计划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也缺乏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对于预算支出缺乏准确的核算,资金超支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二)乡镇医院成本控制管理不科学

在乡镇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成本核算不全面等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乡镇医院的成本核算基础薄弱、成本责任不清晰、成本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成本目标管理的控制管理效果较差以及成本预测分析困难,这些问题造成了在乡镇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难以实现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支出浪费严重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乡镇医院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考核监督

由于乡镇医院的人员少、经费紧张,因此很难抽调专门的人员成立内部控制管理机构,这就造成了乡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一直缺乏较为全面的财务评价以及监督机制,内部考核内容非常单一,考核目标也非常模糊,阻碍了乡镇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强化乡镇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完善乡镇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预算是乡镇医院管理决策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医院运营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控制依据。在乡镇医院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医院的收支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综合采用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编制乡镇医院的预算计划,尤其是在预算中应该综合考虑到医院的设备以及药品等物品的采购使用需求,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可实现性。其次,应该加大对于预算计划的执行力度,重点要强化预算对于乡镇医院经济活动的约束作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各种背离预算计划的经济活动,确保预算的严肃性。第三,应该健全预算的授权体系与执行流程,尤其是对于预算外的追加资金投入,必须严格审批与授权,充分发挥预算对乡镇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调节作用。

(二)强化乡镇医院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

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乡镇医院经营效益的主要措施,对于乡镇医院的成本费用控制,可以综合采取控制预算、可行性论证控制、定额控制、全员过程控制、财务审批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几种方法对乡镇医院的成本进行实际的控制管理。在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上,首先应该完善乡镇医院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并对乡镇医院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明确成本控制的重点。其次,应该通过合理控制人力成本、完善采购招投标制度、强化资金投放使用管理,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改造等措施,依靠各项措施开源节流,实现乡镇医院经济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强化乡镇医院的财务监督管理

对乡镇医院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监督,可以确保乡镇医院业务的合法化,并及时的制止、纠正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以及违纪违法问题。在强化医院的财务监督上,重点应该以内部控制管理作为手段,首先应该完善乡镇医院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明确支出的审批管理权。其次,对于医院内部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以及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建立相应的集体会议决策制度,通过权限的约束机制,形成对乡镇医院财务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第三,应该强化对乡镇医院的财务分析与评价,定期对医疗业务开展情况、医药费用控制情况、资产负债变动情况以及收支结余情况等进行分析,确保医院财务状况的真实可靠。

四、结语

乡镇医院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护理管理工作是医疗活动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其直接反应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在乡镇医院中加强护理管理中问题的探讨,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管理水平,规范护理流程,促进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可持续发展。

1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一些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该有的重视,对管理途径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定对策,导致在制定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制作,没有与乡镇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护理管理制度缺失相应的参照依据和规范手段。护理流程、护理标准等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从而对乡镇护理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

1.2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健全。

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对护理管理,还要注重临床护理、人事管理的评估和监督。当前一些乡镇医院在护理管理中没有相应的护理管理体系,对人事管理和护理管理职责的监督评估还不够完善,没有对护理人员过多的关注,一些乡镇医院负责人注重对医疗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和协调,忽略了医院护理管理重要性,使得护理管理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在护理管理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的护理管理途径和护理状况,使得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开展中不能有效体现管理的职能性和价值性。在护理流程上,没有相关监督和评估机制。一些乡镇医院护理管理方式,没有健全的控制体系,使得县镇医院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在进行医疗护理的工作中,对相应的图表不够详细,从而使得护理管理和评估工作缺少准确的参考依据。

1.3护理人员水平较低。

在乡镇医院医疗活动中,护理工作相对比较繁琐、结构比较复杂。在我国乡镇医院高水平护理人员,还比较缺少,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这就使得护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在护理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乡镇医院特点,对护理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管理人员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来确定护理管理体系。

1.4护理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乡镇医院医疗活动中,对护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案和针对性的缓解措施,对护理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从而使得护理管理不能有效开展。医院环境较差、待遇较低、护理设备比较落后,造成医院护理人员情绪较大,护理人员的岗位变动较大,护理信息数据不够详细。一些负责人过度的注重工作效率,日常护理管理观念不强,从而制约了县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提升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对策

2.1完善护理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对于管理主体上还不太明确,没有特定的控制主体,造成管理工作没有有效的落实到实处,管理不够规范。对护理管理体系的完善,对护理工作的事务和活动应该要注意及时的进行记录[1]。对护理工作应该做好审核工作,成立监督机制,构建完善的护理管理控制体系,并且建立信息化、电子化的管理系统。确定控制主体,采用分级负责的方式,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护理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流配合,保障护理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落实和实行。加强医院内部监督,减少护理工作中不规范出现。

2.2提升护理人员水平。

在乡镇医院医疗活动中,根据目前护理人员综合性人才缺乏的情况,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护理人员在乡镇护理工作中的需要[2]。推动护理管理有效开展,更应该对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在乡镇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的培训和实践,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指导,更好的培养实践性人才,确保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针对性。

2.3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是医院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当前护理工作不规范的状况,加强护理管理的执行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定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做好护理管理组织工作,对护理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注重护理工作改革的重点,对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沟通,及时的处理护理人员所遇到的问题,让护理人员对医院有着一定归属感[3]。制定护理工作流程,保障护理工作按规定程序进行并且能够严格执行。根据护理工作形式,做好护理管理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减少护理问题所带来的医疗隐患。在工作中出现不符合管理制度的事项,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然后对护理管理制度执行要加强检查工作,乡镇医院加强对护理管理制度执行检查力度,对每个月、季度护理工作制定工作汇报表,从而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状况,同时乡镇医院对护理工作进行专项记录,从而避免护理工作安全性问题出现,确保乡镇医院护理工作有效进行,提升护理水平,促进乡镇医院护理工作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2.4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评估、考核制度在各个领域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乡镇医院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该定期及时的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仪器的维护情况进行抽查、审核,以便能够在最早的时间发现问题所在。设置专人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不定期或是全程的监督检查。注重护理人员的改进和创新,激励护理人员相互进步、相互学习。从而推动乡镇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3结论

乡镇医院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是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性卫生机构,在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预防农村传染病、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人对全县20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情况是:职工总人数为1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7人;职员1人;工人1人。年龄情况:30岁以下22人;31-40岁69人;41-50岁23人;51-55岁7人;56-59岁6人。学历情况:本科7人;大专54人;中专61人;职高4人;初中以下2人。职称情况:中级16人;初师37人;初士72人;无职称2人。具备执业资格情况:执业医师31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执业护士14人;无执业资格71人。调查结果表明:

一是我县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现状是:大的乡(镇)卫生院最多有11人;最少的只有2人,全县农业农村人口按30万人计算,每名医生负责2300人左右的医疗服务。按照卫生部,国家计委、农林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1978年联合下发全国农村卫生院暂行条例(草案)规定每千人口设1.3名工作人员和一张病床的比例计算,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至少缺200多名医务人员,加上近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病人猛增,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工作人员超负荷劳动,导致了医疗安全事故隐患和农村群众的看病就医困难,同时由于卫生技术人员缺乏,无法抽派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进修和培训,导致了乡(镇)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强的恶性循环。

二是全县乡(镇)卫生院127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59人具备执业资格,仅占46%,目前有3个卫生院无执业资格人员。

三是医疗设备缺乏、陈旧,不能为农村群众提供必备的医疗设备。据调查:全县卫生院200毫安以上X光机有3台,B型超声诊断仪5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洗胃机1台、心电图机1台。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还有大部分卫生院还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老三件”诊病,不但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业务发展,更严重的是无法为农村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必备的医疗设备,无法提高抢救成功率。

下面就乡(镇)卫生院今后发展思路淡几点着法:

一、加快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卫生院的人员素质。一是针对我县乡(镇)卫生院人才不足的现状,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制定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卫生院就业的措施。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工资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性优惠。二是加强现有农村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扫除乡(镇)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水平。三是严格准入制度,控制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院,分流、清退非卫生技术人员。四是实行公开招聘或在上级医院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对现有的卫生院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五是建立对口支援制度,由县级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一对一的对口支援关系,提高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

我县乡(镇)卫生院多数只有3至5人,中心卫生院最多也不超过13人,目前,多数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全靠“吃老本”工作,更新知识的行动及意识较差,故此,确有必要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对那些工作不积极,不思进取的人员实行转岗分流。同时,分配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拉开分配档次,或者实行绩效工资制,多劳多得。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卫生行业是窗口行业,必须强化“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规范医疗行业,严禁开大处方、吃拿卡要和超标准收费等现象发生。坚持24小时应诊制,并做到随时出诊,推行承诺服务制,设立举报箱,实行一票否决。年终进行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民意测评,满意率达不到90%的,扣发工资并留岗查看,第二年无起色便解聘,从而以优质服务赢得病人的信赖和支持。

三、按照“够用、实用、管用”的思路开展乡(镇)卫生院基本设施建设

乡(镇)卫生院服务范围、服务资源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建设规模有一个相对适合值,小了不够用,大了没必要。

从我县乡(镇)卫生院现有情况看,乡(镇)卫生院仍然业务用房不足、设施设备差、业务水平低,突出的任务是加强配套建设。但在建设中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卫生院的功能规模、服务范围、现有设施条件和筹资能力,不能贪大求全,防止出现房屋建好闲置不用,规模扩大后债务沉重的现象。

把握“够用、实用、管用”的原则,具体应做到“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填平补齐、配套建设”。统筹规划是以县为单位统筹研究、确定全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发展规划,逐个制定、分步实施乡(镇)卫生院中长期发展计划。分类指导,就是把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卫生院、防治结合型卫生院和防保型卫生院三类,并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以此为指导逐个确定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计划及其方案,做到个案研究,一院一策。填平补齐,主要是对乡(镇)卫生院的仪器设备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进行配套购置,把钱用在刀刃上,使每一件设备都能充分发挥效益,防止重复配置、设备闲置的情况。配套建设,就是在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的同时,抓好人才培养,稳定技术队伍,提高卫生院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乡镇医院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医改 新财务会计制度 乡镇卫生院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其担负着在广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及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责任。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推动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财政部与卫生部专门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卫生部等5部门制定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财务管理、经济核算提出了明确要求。笔者通过对新制度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运行情况等进行比较,探讨多项新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运行,对医改目标的实现的影响,分析现阶段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所面临的问题。

一、推行新制度,促进乡镇卫生院改变运转模式

1.建立补偿机制,改变收入结构,转变经营运转模式、促进服务,体现公益性。乡镇卫生院是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不谈补偿。新制度实施前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医疗、药品收入来实现运转,由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手段相对较少、技术措施相对落后,形成了“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状况,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以扩大医疗业务收入为目的的经营运转思维。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活动中,逐利性医疗行为普遍存在,造成过度医疗、盲目医疗现象。新制度实施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1)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实现了零利润,作为替代,财政进行药差补助,药品价格及销售量均大幅降低,医疗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明显。由于有稳定的财政补助保障,生存问题可望解决,且不合理医疗行为已变得无利可图,乡镇卫生院开展“小马拉大车”似的大型手术、疑难重症救治、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等趋利性动机已不复存在,转而开展基本医疗,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手段、延伸医疗服务内容,根据自身实际和业务发展需要,稳妥地开展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获得合理的业务收入。(2)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财政予以补助,促进了基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成为乡镇卫生院主要任务之一,由于财政按服务项目及工作质量进行补助,防保工作经费有了保障,工作有了积极性,只要按质按量完成指定的公共卫生项目便可取得相应的财政补助。乡镇卫生院重新配备人力、物力,加强防保工作,切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将形成医防并重的运营模式。(3)会计核算体现公益性。新会计制度增设了公共卫生支出科目,公共卫生服务支出核算具体,各项支出均能明确地对应分类核算,清晰地反映了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费用构成,为全面计量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等公益性支出提供了依据,也为建立建全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制度提供了基础资料。

2.细化预算核算指标,强化预算约束,促使乡镇卫生院加强预算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透明。新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加大对财政资金投入,明确使用考核办法,细化预算核算指标。对基本补助、项目补助收支分别进行核算,单独计算结余数,为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透明。(1)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根据其功能,核定任务、收支,将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促进乡镇卫生院规范运营。(2)在明确预算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强化预算执行。新制度对预算、决算编制、审批、调整、执行程序及执行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乡镇卫生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3)财政补助明细表设计科学,信息丰富。对财政资金进行全面反映,准确反映财政资金对公共卫生、基建等的投入、使用情况,依据支出用途进行分类披露,体现政府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足额安排的补偿机制。将政府承担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单独反映,并将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形成的公共卫生服务支出区分出来,在会计核算流程中清晰反映了各种补偿渠道的资金流程。完整反映财政资金消耗、结余情况。便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考核,同时能够反映乡镇卫生院自有资金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肯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社会贡献。(4)明确人员等各项经费的构成。按内容进行预算管理,并严格执行,切实解决了乡镇卫生院经费支出的随意性。

3.简化核算程序,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资产购置与使用,防范财务风险。(1)明确建立财政对设备购置、村卫生室建设等经费投入机制。乡镇卫生院简化核算,不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无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提取修购基金。(2)严格禁止对外投资,控制大型设备购置。明确财政对设备购置、村卫生室建设等经费投入制度,规定不得举债建设,不得发生融资租赁行为。控制财务风险,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3)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并推行财务集中核算及委托记账制度。强化财务会计核算,加强了财务监督,有效保障乡镇卫生院经济活动的规范、透明。(4)把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进行落实,并将会计核算与预算制度进行衔接。达到强化财务监管和会计监督、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4.完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绩效工资,设立奖励基金,建立激励机制。(1)制定考核方法,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随着财政投入的增加,如何评价财政资金支出效果尤其重要,新制度将财政资金的组织管理、资金分配、能力建设、人员培训、项目执行及实施效果、督导考核等情况全方位纳入考核体系,并通过量化积分等方式进行财政资金支出及其产出的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全面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考核内容除了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外,更重视过程性指标,讲求科学性,重视质量,强调服务对象满意度。保证支出和产出结果之间紧密的对应关系。(3)建立制度,确保资金合理、适当、高效使用。考核是确定乡镇卫生院使用政府投入的资金是否适当的重要办法,但并不单纯靠考核来保证,新制度还通过制度设计来完成这一目标。新制度明确了公共卫生服务等资金的使用范围、对象、支出渠道、支付方式以及会计核算流程、账务处理方法等,有利于乡镇卫生院对照执行,规范使用。(4)在专用基金中设置奖励基金,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执行核定收支等预算管理方式的乡镇卫生院,在年度终了对核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合格后,可按照业务收支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用于职工绩效考核奖励,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参与医改、服务医改。

5.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完善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1)完善治理结构。依据主管部门的授权范围制定管理层议事规则,明确院委会、工会等机构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制衡机制。对“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决策和申报审批制度。(2)完善管理责任制度,细化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对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的流程设计一方面要有利于管理效能提升,另一方面要保证量、质控制有效。(3)完善业务审批、执行相分离的授权控制制度,特别注意规范不相容职务的授权,加强对员工离岗、临时离岗的交接管理,明确责任。(4)完善业绩考核制度,业绩考核不能满足于经济效益指标,医疗业务还应重视床位使用率、次均医疗费、次均药品费,公共卫生服务业务要强调支出效果等效率指标,社会满意度等质量指标。

二、当前乡镇卫生院运转仍存在的问题

1.乡镇卫生院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1)乡镇卫生院业务的正常开展需接受多个部门的日常监管,但环保、物价、药监、技术监督、安检、防疫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的检查均要收费,其中部分部门没有真正帮助纠正和解决问题,而是以收费为目的。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性的机构,规费已成为乡镇卫生院的一项经济负担。

(2)基本医疗市场环境有待规范。乡镇卫生院处于广大基层农村,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原乡镇卫生院民营化改制、新建等形式建立的非营利性、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等)共同构建了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市场的供方。但是即使是非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在现阶段也具有强烈的逐利性动机,部分机构通过广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夸大疗效、欺诈宣传,对介绍患者至其院就医的乡村医生、公立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等一切可能接触患者的人群支付一定比例的送诊业务费,甚至动用医托等方式招揽病员,在治疗过程中大处方、滥检查、巧立明目收费,并尽力鼓吹自己的能力、水平,诋毁其他机构。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侵害患者利益。笔者曾调查过一所只有25名(其中临床医生6名,专职市场运作人员8名)员工的民营医疗机构,2010年医疗业务额960万元,当年发生广告宣传费120万元、送诊业务费168万元(按患者医疗费总额的20%支付)。 转贴于

(3)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分配形式有待探讨。公立乡镇卫生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均可参与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民营医院有选择权,可以挑肥拣瘦,补助标准高的做,补助低的甚至零补助的不做,医疗业务忙时不做,闲时做。而公立医院往往没得选择。

2.部分服务项目经费不足。国家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已经有对应的完善的补偿机制,而一些突发的、偶发的服务项目支出则没有固定的补偿方式,发生支出的额度也常常不能正确预计,经常是做义工。而且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也不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资,从而形成了“以医养防”的现象。

3.部分业务收费标准过低。乡镇卫生院一些依行政指令开展的项目不能依据正常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比如某地由人社局组织退休人员每两年一次免费体检,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B超、血常规、尿常规等14个项目,正常收费标准284元,但财政仅支付40元,尚不足以补偿体检过程中消耗的医用材料,更别说人员工资了。这种赔本买卖业务常常发生。

4.各信息系统孤立运行、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增加管理成本及管理难度。目前,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管理,在乡镇卫生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职能管理部门、医疗保险部门也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加强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日常监管。但各信息系统大多独立运行,新农合结算软件、医保结算软件、救助结算软件、离休病人结算软件、药监系统软件、药品招标采购软件等均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开发、管理,互不兼容。大多数信息均要在不同系统中重复录入,各系统信息也成了信息孤岛,对各系统的维护、升级困难,对本就缺乏信息化人才的乡镇卫生院来说,困难重重。

5.医疗保险报销标准差异,医患沟通难度大。目前,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方面三制度报销标准不一致,差异较大,特别是个人缴费标准与收益不成正比,引发群众不理解,增加医患沟通难度。笔者了解到某地居民原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每人缴费45元,住院报销比例为70%。2010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所在镇与县城驻地区划合并,社区居民只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年每人缴费提高到110元,住院报销比例却下降为50%。患者对这种缴费提高、收益率却下降的现象常常不满意,也影响了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医保制度不配套,如有些收费项目明文规定由医保统筹金支付或部分支付(如一般诊疗费),但是由于职工医保门诊采用个人账户制度,门诊医疗费均从个人账户中支付,不能享受统筹支付。三大医保制度的差异还表现在财政对不同身份、不同人群的补助标准不一致,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面对不同的人群,乡镇卫生院也面对着不同的政府付费补偿方式及标准,影响了正常的收费补偿机制。

6.基本药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商榷。合理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一些习惯用药、甚至个别常用药并不在基本药物目录中。另外,虽说大部分药品的价格是下降了,但也有极少数药品,价格比过去加成之后的价格还要高,基本药物的中标价比市场上同品种的批发价还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受到影响。

三、实施新制度,完善配套措施,确保乡镇卫生院转换职能的几点建议

1.尽快落实新制度的各项实施细则,对制度中确定由政府投入的部分加快补偿机制的形成、完善。谨慎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财务集中核算对财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人才缺乏的乡镇卫生院加强财务核算与事后监督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其他乡镇卫生院来说,却可能削弱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计划、决策及事前、事中监督的能力。而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能力,对维持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的作用不可忽视。对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适当提升财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中的管理地位,可迅速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能力,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意义重大。

2.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管,对其业务范围进行规范,治疗措施进行论证,开拓医疗市场的方式进行监督,净化医疗市场的环境。加强对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管,对出资人一方面享受非营利性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却大肆享用业务结余的现象进行打击,消除其趋利性动机,确保“非营利性”名副其实,促使其公益性回归。

3.界定基本医疗的范围及乡镇卫生院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角色、业务要求、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尝试城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集团管理模式。既防止乡镇卫生院截留危、重、疑、难病人,也能防止乡镇卫生院在享受政府补贴、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消极对待医疗业务的开展,将病员推向城市医院,造成“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在基本医疗中的双向转诊、分工协作机制。

集团化管理还有利于城市医院通过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扶持等方式,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以适应多种形式的乡镇卫生院管理模式也十分重要。

4.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缩小直至统一不同人群的财政补偿标准及险种报销水平,以体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的公平性。

现有制度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贴最高,其次是居民医保,再次是职工医保。最初的设想是按居民支付能力大小确定补偿标准,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取消门诊账户制度,医疗保险是针对患病居民的保障制度,对未发生医疗费的居民本就不应给予医疗基金补贴,造成不需要的想办法用,于是就出现了医保卡可刷大米等极端现象,而需要的却不够用。

缩小甚至可以统一门诊、住院报销标准(目前除了个人账户制度,门诊报销比例大大低于住院报销比例),只要是基本医疗,不应区分就医形式,现有制度对慢性病患者尤其不公平,促进、鼓励住院治疗,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看病贵、看病难。

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集医疗保险、救助、管理、居民健康信息等于一体,实行居民就诊、约诊、转诊、结算、接受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一卡通。将居民就诊、接受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费结算、医保报销、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任务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促使乡镇卫生院规范收费行为,确保医疗费报销数据准确,杜绝套保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实时反馈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情况,夯实乡镇卫生院业绩数据,简化考核方式,防范“笔头”服务,保证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乡镇医院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对农村卫生医疗工作的关注程度也在持续上升,而作为农村医疗保障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随着新农村医改工作的展开,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也逐渐的暴露出来,给我国的农村医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本文简单分析我国目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并研究和探讨改进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以期不断的提高乡镇卫生院在整个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和低于,从而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迈进。

一、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的乡镇卫生院大部分是属于集体事业单位,这就使得卫生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多外部压力和竞争的干扰,导致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财务管理工作的懈怠,从而造成一些卫生资源的浪费。

(二)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财务部门存在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财会人员岗位设置不严密,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财务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例如,有些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甚至有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兼职;财务会计人员兼职档案保管、管材料库保管、器材医药库保管以及负责做材料账等;有些乡镇卫生院则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的安排。这些都导致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低下,进而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缺乏健全的会计内控制度

乡镇卫生院由于规模较小、科室和人员较少,导致大部分没有实施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或是会计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全面,导致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造成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会计账实不符、违规等问题的发生。

(四)缺乏有效的资金利用

目前,我国的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利用不合理、资金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资金浪费问题。例如,目前,我国的乡镇卫生院所采用的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完全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干预,由于软件系统的频繁更换,不仅导致软件系统的完善度不足,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以及财务系统监管的缺失。

(五)基层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引发的负效应

政府人员经费拨款多年未增,实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势必拉开职工收入差距,造成大部分员工薪资下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薪酬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道难题。

二、强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各地基层政府机关以及乡镇卫生院要在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建设情况,结合当地的医疗卫生需求,建立和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整体以及具体细节方面的制度规定,明确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标准、方法等,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在执行落实时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强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的落实和执行,完善相关的管理配套工作。此外,还要引导和鼓励乡镇卫生院“走出去”,逐渐的适应和参与到医疗市场的竞争当中去,将乡镇卫生院的财务活动同我国整体医疗行业市场挂钩,从而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达到资金优化配置和利用的目的。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乡镇卫生院必须要加强对在职财务管理人员在业务素质、职业技能、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强化提高,通过对他们进行定期的、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储备、业务素质、技术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水平,及时认识和掌握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新理念、新知识、新制度、新方法,强化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成本核算能力,从而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三)加强财政补偿政策的落实

目前,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政策在对基层卫生事业的相关投入政策方面已经有了诸多的规定和标准,但这些规定大部分属于指导性的意见,在实际的落实执行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强制性保障,从而导致政府的财政补偿政策无法真正的落实到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因此,各地政府必须要加强对财政补偿政策的落实工作,改善和优化政府的资金投入方向,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全面投入,从而不断的提高政府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益,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而更好的促进和保障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高效、长久、良性发展。

(四)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乡镇卫生院要立足于自身建设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明确的综合绩管理估指标,建立和制定符合自身建设发展的绩效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薪酬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部门、科室的不同岗位和职责情况,将总体绩效评估指标以及薪酬评定指标进行细化,针对职能科室、诊疗科室、医技部门以及护理科室等不同部门,分别设置具体、明确、可行的绩效评估细则,从而更好的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结束语

各地乡镇卫生院必须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系统,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并通过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提高和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从而更好的推动和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