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室内设计课程要求

室内设计课程要求

室内设计课程要求

室内设计课程要求范文第1篇

1.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设置定位不太准室内设计专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自上世纪末开始,高职院校也陆续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以培养注重技术操作的企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师资条件和办学经验上的不足,其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都是在本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压缩而成,课程的设置过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制图和绘图这两项基本职业能力的训练十分欠缺。这种盲目追求设计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而言,每门课程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的设计能力既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反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分散,而应该在课程中掌握的绘图和制图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2)课程之间需要更好地衔接在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一项职业技能的训练往往被分解成了多门课程,课程的数量多,课头散,重点不突出,课程之间又缺乏应有的联系,甚至在有些课程中会出现重复教学。例如,对于室内效果图表现这个核心技能的训练,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就被分解在透视原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表现技法等课程中。由于课程设置分散,每门课程的教学侧重点不同,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着相互脱节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各门课程往往是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3)课程教学模式较传统课程的设置应该与课程的教学模式相互匹配,共同完成一项职业技能的训练。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僵化,不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仅仅是围绕课本,过多的强调了理论教学,而缺少对学生实际动手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没有突出高职技能训练的特点,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教学方法落后。在这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无法和本科院校的学生同台竞争,也很难符合室内设计行业的要求,这给室内设计行业和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带都来了致命的危害。

2.课程体系整合的思路

根据目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按照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的定位,以职业技术能力为模块来整合设置课程,将集中训练某一项职业技能的多门课程或课程群融合为一门职业课程,以避免课程之间的相互脱节,课程教学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同时,再根据行业实际工作中的特点,梳理职业能力与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来设置课程。另外,根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适用、够用”的原则,删减一些不必要的拓展课程,重点突出核心职业技能,并将基础课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缩小课程之间的教学偏差。

3.课程体系整合的措施

室内设计课程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项目化教学 室内设计专业 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企业工作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其核心便是教学模式的问题。如果教学模式不加以改变,困扰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症结便无法得到根本解决。高职院校也无法培养出真正能够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掌握专业职业技能,具有扎实系统应用知识的技能人才。

一、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作为高职教育的目标,要首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走上职业岗位后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且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应用学科,其涉及美术学、建筑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管理学、施工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高职院校要紧紧把握住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以及在室内装饰企业必须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应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专业基本的系统应用知识。

二、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型的人才,课程的设置不同于本科的课程设置,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技能来设置课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分为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技能专业课和职业技能实训课三类,这三类课程的内容有机地构成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进入企业时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另外,由于室内设计行业涉及的学科较多,在建筑装饰企业中的分工也很细。根据不同的岗位,又可以将课程分类为几个大的技能课程群,比如设计表现课程群、工程技术课程群、设计方案课程群等。在设计表现课程群中就包含了设计造型、设计色彩、透视、效果图表现、计算机效果图软件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表现技能,对应室内设计效果图绘图员的岗位。在工程技术课程群中包含了工艺制作基础、装饰材料、装饰工艺构造、装饰施工工艺、施工图绘制、装饰工程预决算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能,对应室内设计施工管理员的岗位。在设计方案课程群中包含了设计基础、方案设计、室内专项设计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技能,对应室内方案设计师的岗位。

三、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研究

(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原因

现今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基本是采用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方式。按照教材的章节,逐一介绍软件工具和命令,而对如何运用软件来制作专业室内效果图,往往在教学中涉及很少。由于课程的培养目标与本科没有拉开层次,基本上室内设计专业就是一个压缩型的本科模式,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职业技能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目标不明确,对软件操作技能应用不够,造成为了完成课程而学习软件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同学间的相互配合不够。

(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目标

通过把握专业主体方向,课程整合调整的形式,同时结合“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团队合作”“顶岗实践”等一系列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方式,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符合高职教学的要求,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能够有机地转化为学生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内容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将专业课程方向的装饰制图、三维软件效果图、版式设计等课程有机的融合成设计表现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中结合社会上的实际工程项目,根据项目设计图纸和文件的要求,完成效果图的制作,并进行综合排版和文本排版等效果图制作公司的岗位职业技能训练。

(四)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在室内设计专业中,选择设计表现专业课程方向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选修过了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效果图、版式设计基础和手绘效果图等课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对于进入到设计表现专业课程方向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目标已经比较明确,将来就是要从事室内设计方面电脑效果图的表现工作或手绘效果图的表现工作。电脑效果图课程在学校内的工作室中模拟真实公司的职场环境进行,完全按照公司要求的效果图标准进行运作,将实际的工程项目融入到教学之中,课程教学的推进也就是项目难度的提高。

在课程中,工作室课程的指导教师便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所要完成效果图投标文件的分类,将项目进行分解。同时对整个项目的操作程序进行安排,使之能够引领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然后根据效果图投标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方案图纸,要求各小组同学进行充分的分析,小组讨论后,进行准备工作的汇报。在汇报中要求各小组对方案图纸的分析,对效果图的创作,对项目制作过程中使用到的软件、工具,效果图的数量,各种图纸的出图时间以及投标文本的制作进行详细的介绍。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各小组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指导,比如项目制作程序的时间安排,投标文件文本制作的要求以及对项目理解不够充分,选择表现形式语言不够贴切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各小组的准备工作汇报结束,各组学生按照项目投标文件的要求,有的进行原始方案图纸的描绘,有的结合设计方案的说明和意向图片进行建模,有的学生选择绘制贴图的材料。在学生进行项目制作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各组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比如:有的组对设计方案理解不够充分,读图出现偏差;有的组在绘图软件操作上出现了疑问;有的组在贴图和灯光的调整上做得不够好,渲染出来的图片气氛把握不够等。

在整个项目的制作过程中,项目化课程始终以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在制作真实的项目中训练技能。在项目制作中,指导教师结合项目任务书进行分析,对图纸进行深入的研究,帮助各个小组寻找能够反映项目设计表现的最佳角度,并在构图、灯光和最后的图面效果上给予指导。通过实际项目制作的顶岗实习,使每一组学生在整个设计表现过程中都能够对多个软件转换进行综合的运用,训练学生对效果图投标文件的理解能力、读图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及设计表现能力。最后结合投标文件的要求,小组成员制作一套完整的投标文件的文本,通过打印设备和装订设备将整个项目的文本最终制作出来。工作室课程结束前,由三名教师组成项目验收组,对各小组制作的投标文件进行验收,各小组成员要像对实际的客户讲解汇报。介绍效果图表现的创意、制作过程、分工合作情况等,并对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只有这样,整个流程完全和职场对等,才能使学生的专业全面提高。

结语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既要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规律,又要兼顾室内设计行业的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到所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使课程教学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课程教学应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室内设计的专业特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室内装饰行业特点。在教学硬件环境上要根据资金的投入情况,大力建设校内外的工作室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评价体系上要改变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高职的教学规律,同时也要熟悉室内装饰设计行业中各个岗位对从业者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具有室内设计行业实践工作经验,能够解决室内设计施工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这不但是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原动力。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重构研究》,项目编号:XJK013CZY015)

参考文献:

[1]陈易.室内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刘红伟.室内设计课程教学难点剖析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9(2).

[3]钱蔚.室内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室内设计课程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室内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001-03

室内设计以建筑所提供的实际空间为载体,将内部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将现代科技为实施手段,以满足现代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为重要目的,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集于一身的实用型学科。因为室内设计之实质在于创新,具体体现在设计工作之中,就是要求设计人员关注社会现实,实施设计创新。鉴于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由此,人们对于室内环境之要求也变得愈来愈高,对于室内设计人才之要求自然也就变得更高了。随着市场对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各大高校纷纷设置了室内设计课程。然而,如今高校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亟待进行教学改革。

1我国高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对于室内设计课程缺乏准确的认识与定位

一直以来,因为社会各界普遍对于室内设计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于该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往往也缺乏足够的准备,对其性质与定位相对较为模糊,由此而造成了室内设计教学往往将美术课程作为基础来抓,更有甚者,将绘画中的基础性练习直接定位为室内设计课程的基础性训练。当前,大量高校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尚难以脱离这一传统陈旧思维方式之约束,因而教育理念难以做到与时俱进,教学的内容也与现实联系不紧密,尤其是对于新材料与新工艺等缺乏足够的了解。

1.2在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未能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起来

因为一直以来高校只注重于课内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而室内设计课程又十分偏重于美术基础教学,导致教学和实践相互脱节,大学生的现实设计能力和未能得到全面培养与提高,因而不利于打造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实用型高端人才。

1.3在室内设计课程的授课内容过于枯燥乏味

当前,室内设计课程一般都采取纯理论教学,大量学生反映所学知识十分抽象和枯燥,甚至在学习完课程后不久就会遗忘相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设计的任务上,许多高校的设计任务书游离于现实之外,一些设计案例甚至多年未能变动过,已经难以跟上当前室内设计发展的主流。

2高校室内设计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我国目前的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这就给建筑业的崛起创造出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高科技技术、网络技术对于现代人生活各方面的全面渗透,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快飞速提升,因此,追求生活的质量与品位,已经成为当代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追求,从而使人们对于越来越希望室内设计能够更加精致和有品位。高校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也应当着眼于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与先进设计理念,还能和国际时尚潮流接轨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唯有如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处于不败之地。为此,因而深入贯彻高等教育改革精神,依据高等教育的规律,将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立足点,将培养精通室内设计的专业化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来推进,从而不断更新室内设计教学思想,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内容体系,走出一条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3高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3.1过程式教学方法

过程式教学主要是指在高校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之中以系统性为原则,通过专业教师的总体策划与认真调控,让创新能力和课题的设计当中融合在一起,从而对高校学生形成潜移默化之影响。比如,在专业设计部分的授课中,主要是以课题为主体,分为前期调查研究、初步设计、方案设想、总体整合以及讲解评议等数个阶段。教师应当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在每个阶段的过程当中,教师都应当将教学的重点用提问题的方式予以提出,大学生则应当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去积极探索,在此过程中,要通过讨论与讲评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身的学习进度以及所取得的收获,室内设计课程教师则应当及时加以指导与深化,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掌握之后尽快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质作用与独立思考能力被全面调动与激发出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吸收与运用知识、提高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如,在室内设计课程的案例研究部分中,应当真正改变以往只注重于展示设计作品的最后效果的陈旧观念,而是面向全过程,充分地剖析这一过程,从而把经典性案例能够产生之背景与设计的过程更加全面地展示给大学生们,并且增加一些在设计过程当中所拍摄到的现场图片。这样一来,大学生们也能够从中学习到怎样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之下进行设计创意与设计组织,并且做好各类饰材的选择利用、各类装饰造型的工艺制作等,以实现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提升实践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性思维之目的。

室内设计课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是抓好课程的目的和重点环节的定位十分重要。到底是关注于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还是更加注重于打造精致的画面效果;到底是强调教学之过程,还是应当追求最后的成果?笔者觉得,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还是应当着力抓好进行设计的过程,将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获得与处理各类信息,善于抓住灵感的各项技能,培养其动手操作操作与表达沟通、集体合作等各项能力,而不是仅仅将完成设计作为最终的目的,更不能让大学生们一直伏在教室的课桌上来进行纸上谈兵式的设计。二是应当培养大学生群体的质疑以及反思精神。高校教师不应当依然是权威之代表与授课教材之代言人,而应当是保护与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促进者以及欣赏者。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们不要盲目地迷信所谓权威,而是应当通过大胆质疑和深入反思,积极提出自己的个性化主张和见解。同时,还应当注重于提高大学生们进行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性思维。要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从而提出一些各不相同的看法。对于一个问题,不但应当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且还应当要继续思路为什么不会那样。由此,在这一思维模式的指引之下,就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其能够逐步形成不唯书、不盲从、敢尝试、敢创新的可贵品质。

3.2协作式教学方法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可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效果之优劣主要取决于各种要素的协同和配合。协作式教学方法不仅强调了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而且还注重于大学生和其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如此就能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以来来享受创造性成果之欢乐。比如,在室内设计课程教

学中应当强调进行课堂互动,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变化来安排相应的专题讨论之比例。教师们应当依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多样性需求,精心设计组织,并为大学生们提供各类专题或者机会。大学生们还可通过自主性学习,从高校图书馆、资料室、互联网等各类社会共享资源中得到相应的信息。师生们还可利用上课的时间来实施交流,从而解决相关问题。在开展专题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大学生们敢想与敢说之独立参与意识,并对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与勇气进行充分的肯定。要让大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而让教师能够了解其看法以及出现这一想法之由来。要以此为基础,积极引导大学生们努力丰富或者调整自身之理解,从而建立起有利于碰撞出思维火花和创造力的良好氛围。当然,协作式教学还可在小组合作或者分组协作当中得到体现。可以建立起运用团队合作的形式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环境,其中,每一位学生的智慧和思维均能被整个团队所共享。这样,每一位大学生的发言均有可能会启发与激励其他任何一位学生进行领悟或者改进相应问题之方法,这样就能把个体创造性真正地融入到集体的智慧当中,从而取得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成果。教师在进行协调的过程当中,要更加多地注重于参与和协作办法之引导,从而让室内设计团队的全体成员均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自身的聪明才智。

3.3多媒体教学法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实施有效的教学效果保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之意义。在室内设计的教学手段中,使用传统意义上用一支粉笔再加一块黑板的固有教学形式,十分不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而无法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鉴于此,应当更加合理地使用直观性之教学理念,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设计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演示性程序,从而做到将抽象转换为直观,让原先较为枯燥与抽象的教学内容,突然变得生动而活泼起来,这就能消除点大学生们的不良情绪,进而激发出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3.4实践教学法

为了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发散性思维,应当在以强化理论教学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运用实践教学法,要着重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大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生动案例,真正打动青年学生们的心,从而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去追求,使教学构思更加新颖,讲授起来也具有亲和力。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当更加丰富多彩,才能更好地调动与激发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此,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从而深化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避免教学模式陷入到单一化的状态之下。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技术条件以实现从理论知识升华到具体设计思维抽象这一进程中,从而适应当前时代对于高层次室内设计人才之需求。在实践方法的选择上,应当认真选择那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知识迁移与发散性思维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大学生们能够将室内设计中的空间和时间观念在实践设计当中转化为单一的概念。室内设计教学的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主要有各领域的设计历史、设计表现以及组织管理等。对于各种类型中的相关学科内容,比如,设计经济学、设计美学与设计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凡是室内设计教育的内容都应当设置起来。应当积极鼓励教师运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其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出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积极寻求形成正确的室内设计概念与创意主题。唯有如此,才能在课程教学当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从而与受教育者共同进行互动,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创造之快乐。

3.5项目化教学法

项目化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㈠校内项目化。所谓的校内项目化,实质上是以高校实验室为基础逐步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主要是一种模拟性的实践操作。室内设计课程的校内项目化教学,应当覆盖到本专业的全部主干课程,并要直接体现于室内设计、装饰工程的预决算以及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之上。

㈡校外项目化。即由高等院校自行设立的校办装璜设计公司或者和社会上的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建立高校室内设计的校外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笔者认为,通过实施校外项目化这一新型教学方式,能够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而且在室内设计项目化的实践进程中,也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大学生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与创业意识,这正是培养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发展所需高质量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高校实施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大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形成教学新模式的一个过程。然而,怎样强化专业特色,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与跟上当今时代之步伐,才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鉴于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等教育中室内设计人才素质具有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管理者与任教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与改革,从而为社会培养出输送合格的室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兰昱.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发展之我见[J].克山师专学报,2004(4).

[2]彭亮.中国当代设计教育反思.制造大国的设计教育现及存在的问题[J].装饰,2007(5).

[3]陈砚,刘琼.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2009(2).

室内设计课程要求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一门包括住宅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与陈设、展示设计等重要内容的传统理论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高职专科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本院室内设计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经验,本文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及方法、内容作一些探讨。

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一个传统的教学体系,是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根基,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势必成为设计教育之举足轻重的专业。但是由于理论课程传统、单一话存在于以下很多的问题:

1.室内设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复合学科,即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技术,而是涉及美术学、美学、艺术设计学、建筑学、材料学、工程学、人体工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既需要艺术的设计,又需要技术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2.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起源于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先天不足,太偏重于加工技术,偏工科技术型,而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起源于室内设计、美术、环艺、工业设计专业,侧重于艺术型,而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是起源于建筑学专业、注重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学科关系、文理交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更为科学、合理。

3.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都有,目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设计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4.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发展体现在教材老化、内容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实训设备陈旧与缺乏,教学手段单一,忽视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室内设计的需求有差距。

因此需要对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充实、改革、提高。

一、坚持以专科起步、积极探索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一)根据理论教学需求,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是一个传统专业,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上,有很多传统的格式。因此,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需要更多的结合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宗旨,根据市场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对有关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对课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改革、创新。

(二)根据室内设计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目标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以适应中小型装饰企业的工程技术岗位的需要,按装饰行业标准和装饰企业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国家建设法规和行业标准,掌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具备以下水准:1.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具有相当的实际经验,能够进入市场就能独立的进行设计和相关的施工指导。3.具有相关的营销能力,能够很好的和客户沟通。4.掌握市场行情,包括材料以及装修行业的具体动态。

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研教改具体措施

(一)项目牵引,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结合理论课程进行兴趣式教学。

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学生普遍对理论课程没有兴趣和急于学习电脑课程、急于走入社会学习实际操作经验的特点。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时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进行“住宅室内设计与陈设”课程教学,本门课程是学习住宅室内设计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很强。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对理论没有兴趣的情况或不能耐心学习的情况,结合同学们想学习实际的经验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之前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在教授室内空间布局时,我们把东莞某小区的二楼样板间作为项目,要求同学们合理分割空间,同时去现场量尺、核对设计等等步骤。再返回到课堂,结合理论知识以同学们自己分割的空间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即解决了理论教学任务又满足同学们走入市场的要求。极大的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课程信息反馈机制,由不同的同学担任每一门课程的信息反馈员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属于阶段性授课,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阶段性教学时,要分时段分情况的对同学们进行咨询,同时要求同学以不记名的方式把本阶段的学习和老师教授情况反馈给信息反馈员,老师及时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广纳众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为教学改革准备一手材料。

(三)建立相关的教学基地,进行实地教学活动

传统的室内设计理论教学基本都在教室里面完成,这样教学就变得死板,理论就无法结合实践,学生就在死记硬背中对课程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学院附近建立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把传统的教室教学搬到实训基地进行。比如:在进行“家具设计与陈设”学习时,我们将设计好的家具通过实训基地直接分组自己创作,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实践经验,能够很好很快的掌握家具的构造。这种教学方法即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加深了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一支创新、敬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教研组的作用,经常进行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把老师各自掌握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增加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互相学习专业知识,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寒暑假期间教师也要走入市场,近距离的接触市场,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保持在室内设计的最前沿。首先保证老师教授给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落伍不脱离实践。二是做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将自己的事业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以及凝聚、和谐、协作、互助的良好团队精神。认真做好专业教师的定位,制订激励、约束政策,形成竞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使他们既是合格的教师,又是室内设计相关行业的专家。

三、开阔教学领域,加大室内设计学生学习的范围,让同学们看到理论学习的好处和用处

(一)彻底改革传统的单一教材加讲义的教学模式,紧扣培养目标,重点抓每一位教师、每门课程的讲义及教案的设计与编写。积极的鼓励室内设计理论专业教师把原有的室内设计理论教材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进行整合,“自编教材”让同学们视野更加开阔,让教学更加的开放。同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的设置。

(二)组织参加工作而且工作业绩突出的毕业生定期回来,和在校的同学进行交流。让这些同学和在校的同学讲解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以及以后工作应用中的作用,让同学带同学的方式增强同学们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三)和本地区的室内设计协会保持长期的联系,建立相关的机构,构建“双证”教学体系 。

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的一些行业信息以及分类级别信息,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宣传组织工作,为学生在毕业前考取相关职业等级证书创造了便利条件。本专业可以考取室内设计师证,让同学们了解考试的相关内容,如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级别以及资质证书的考试,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

四、工作室式的室内设计专业理论教学方式

(一)打破传统的系——专业教研室——教师的管理体系,由专业教师牵头系和学院支持,设置室内设计工作室,直接面向市场。把室内设计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最直接的结合起来,把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由老师指导同学们合作设计一些实际项目,应用到实际的工程。

(二)通过工作室引进相关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方位多渠道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相关的工作室,同时也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和工作环境。保留理论基础扎实的同学,鼓励在校同学学习室内理论课程。同时利用创收所得,根据理论教学业需求完善教学设施,不断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世礼.《中国室内设计研究散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室内设计课程要求范文第5篇

一、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室内设计行业从建筑设计领域的装饰行业中演变出来,研究的内容集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材料的性能、品种、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等于一体,是对知识、技能涵盖比较宽泛的综合性行业。近几年,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给室内设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需求量很大,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橱柜设计、陈列设计、施工监理、材料经商等诸多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设计行业内的分工也日益明确,也进一步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鉴于此,不同层次的院校应根据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室内设计类课程认真进行不同的设计定位,尤其是对培养目标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进行准确定位,以更好地满足行业的不同需求。本科院校由于生源质量相对较好,学生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学习自觉性较强,对所谓“学院派”式的授课方式也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上,多是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和创新能力;在授课方式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练,通过大量练习,培养锻炼上述能力。高职教育应以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培养面向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如果不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加以严格界定,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翻版和补充,不但失去了高职教育的意义,更谈不到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职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专科层次毕业生要想成为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娴熟的手绘功底、熟练的电脑绘图能力、现场配合及指导施工的能力。根据就业导向原则,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应更加重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教学还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虽然老师在课堂上精心准备了教案,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却未必能提起他们的兴趣,更不用说课后练习了。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思维活跃,比较喜欢实际操作课程。因此,高职院校不能一味效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授课方式,采用项目教学,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二、室内设计类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室内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如果继续细分,一般可以分为绘图基础类、室内方案设计类与工程技术类课程。这三类课程又各自呈现不同特点:绘图基础类课程包括造型基础、色彩基础、透视、效果图表现、计算机效果图软件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表现技能,知识和技能要求对应室内设计效果图绘图职业岗位。该类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室内设计知识的基础要求不高,但对绘画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此类课程作为职业技能基础课,放置在一年级开设。室内方案设计类课程是室内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是靠设计师多年的知识积累起来的。室内设计师除了要知道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外,还要掌握人体工学、室内设计风格流派、空间划分和界面设计、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室内光环境设计,以及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技巧等等,知识和技能要求对应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工程技术类课程对学生的绘画技能要求不高,但要求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实地调研、动手操作等途径,掌握材料、构造和施工工艺,能够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绘制出施工图,并在设计过程中很好地运用材料构造体系、空间尺度体系和施工工艺。综上所述,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应不同职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针对性,是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共同的要求。

2.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材以及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系统化。传统室内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大致包括室内设计概述、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室内空间与界面设计、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室内光环境设计、室内陈设与绿化设计等几方面,体系庞杂,理论偏多,容量偏大。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看似在认真完成“教”的任务,其实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艺术思维和感受力、表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学”的感受。加之课时有限、教学容量过大,“满堂灌”在所难免。结果是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由畏惧到厌恶,甚至产生抵制心理和情绪。此外,室内设计类的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好,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往往忽视了和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在室内设计类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反而出现了体系不应有的断裂。

第二,学生缺乏实践性训练。让学生实际动手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既是手的训练,也是脑的训练;既是组织能力的训练,也是完整的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这些都是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脑的训练就是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交错训练,包括对自然的洞察力、理解力、形象的记忆力、想象力、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的训练,等等。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不太重视这种实践性训练,即使安排训练,往往也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所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能够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到了实际工作时却无从下手。企业反映学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学生也抱怨在学校里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一些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能力不足,与缺乏实践性训练有很大关系。

三、室内设计类课程改革思路论证

近几年,我院的室内设计类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项目教学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和考证等,取得可喜成绩。比如,学生参加2009、2010年江苏省青年室内设计大赛并获多项奖项;参加全国ITAT设计大赛(CAD图)获一等奖;参加了2010年江苏省小型项目管理师、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等多证考试。笔者认为,上述改革尽管必须,但还不是根本性的改革。室内设计类课程的深层改革,要从观念改革入手,进而扩展到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等多个方面。

1.告别“基础先行”旧思维

本科教育往往强调低年级打好基础,高年级锻炼能力。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按部就班,遵循先基础后专业、先理论后实践、先知识后能力的传统套路,无形中割裂了知识传导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无论什么专业都不能仿效本科教育模式。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必须告别“基础先行”的旧思维,采用“破”与“融”的方法,打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程的界限,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破”,就是打破原来基础课程的“完整性”,课程教学以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唯一标准;“融”,就是稀释基础,模糊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把处理过的基础课程中核心的内容提前融合到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去,使基础具有服务能力培养的真正意义,并把“基础”和“专业”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2.工场化教学环境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计

实训工场建设是营造良好实践环境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室内设计属于交叉学科,既有艺术层面、又有技术层面。在课程设计上重艺术、轻技术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一个好的创意、好的设计思路,必须通过绘制施工图去体现它的具体细节;掌握不了材料的质感和纹理,或者施工工艺知识缺乏,都会影响创意和设计思路的的整体效果;必须考虑要让学生懂材料、懂构造。所有上述要求,都可以通过实训工场解决:可以把市面上最新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可以把地面、墙面、顶面的常用工艺用半剖的形式做出来让学生观看,以增强感性认识;选择工艺简单但又具代表性的实物让学生进行装饰工艺操作实践,熟悉装饰设计、施工绘图、测量预算、材料选择、工具准备、流程计划、施工管理、验收标准等工艺流程;学生可分为小组,模拟分组承包方式,遇到问题共同协商,锻炼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学生对实训环节跃跃欲试,兴趣浓厚。特别是当装饰工艺操作实践最后完工时,凡参与其中的学生无不充满成就感,纷纷在自己的“作业”上签名。仅此足以说明工场化教学环境对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性。工场化教学环境未必仅仅局限于实训工场。校内条件有限,实训工场无论怎么“仿真”,毕竟受到种种局限,无法完全复制真实生产环境。因此,工场化教学环境的设计应设法将实训工场、校外实训基地、设计展厅和工作室整合为统一的实训平台。其中,专业教室(项目工作室)的建设可以作为院内工场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教室可仿照公司模式,也可按教学模式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建设,要配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自带电脑上课,自主查阅资料,完成设计项目或进行实际操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工场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有利于解决实践、实训问题,并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搭建了物质的、技术的平台。但是,工场化教学环境的实现,并不能替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渗透。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的精髓是“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教学内容改革应着重于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将“项目”、“任务”和“工作过程”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始终,通过实践项目、完成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实施上,应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模式,把室内专项主题设计纳入课程体系,由教师深入行业,寻找优秀典型项目案例,并把它们编制成教材,进行项目的模拟操作;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真实项目,让学生在老师和企业专家的带领下进行实战演练,在实践第一线了解项目运作的实际过程和设计步骤,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实践

考察博物馆、各类美术文化遗迹,观摩美术展览和美术创作活动,体验艺术设计生活、展开艺术设计创作等等,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这不仅是加强课程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从课堂向社会的拓展和延伸。在考察中,让学生开拓眼界,体会各种设计风格,尝试不同的设计实践。每个学生都必须递交实践报告或设计作品,作为考察后的思考与升华。学生走向社会,教师延伸了课堂理论教学,打通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社会活动、科学实验的通道,把学生带回知识的源头,使知识复归实践,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