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范文第1篇

众所周知,营利性组织最典型的就是企业,而企业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营利。因此营利性组织的目标就包含三个:生存、发展、获利。首先,企业必须生存,只有生存下来才能进一步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获利,而企业最终只有获利才能体现其生存的价值,这三方面是息息相关的。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独立组织。非营利组织表现为各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形式,在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权益保护、社区服务、扶贫发展及慈善救济等领域为社会公益提供服务。日本学者川口清史认为: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通常指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这样一些组织。尽管这些组织提供有偿服务,并收取合理的费用来弥补它们提供服务所消耗的成本,以维持组织的生存,但它们不是以盈利作为组织运营的最终目标。非营利组织即使有盈余也要回馈给其他有利于该组织宗旨完成的运作或组织的扩充,而不会分配给组织的成员、管理人员,或者进入任何一个私人的账户。非营利组织机构通常包括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合作团体、社区组织等。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目标不是营利,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各种社会性的需要,即完成某些社会使命。相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非营利组织服务于社会大众,而不是特定的个人或组织。所有的非营利组织都是在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社会提品和服务,他们提供服务是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公益服务,也就是完成某一社会使命。而企业服务的对象为其股东,也就是说企业必须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力求给股东带来财富的最大增长。

二、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同

与企业组织的营利目标相对应,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与获利紧密相连。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我们通常有几种具体的表述,有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尽管表述不一样,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以营利为其最终目的。由于股东出资创立了企业,企业就必须为股东创造财富,而利润则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说明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越多。因此利润指标成为衡量企业绩效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企业提供了量化分析的方法,便于企业进行分权管理,同时也便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业绩的比较。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必须源源不断地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顾客的购买意愿,尽可能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尽可能降低生产和服务的成本,为投资者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因此,顾客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其财富增加的源泉。由于有利润等量化的绩效指标,便于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量化的考核进而将责任、权利落实到个人。同时,所有者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机构实施对经营者的监督,因此,在营利性组织中,其责、权、利相应明确。

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相对应,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描述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因此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首先没有利润指标。非营利组织是为了实现其社会使命而运作的,因此,对于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所提供的服务,也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该收费水平与营利组织相比相当低,有些甚至是免费的。非营利组织在运作过程中也会产生收益,以便提供其活动的资金,维持该组织的生存。但即使有收益,也不能将收益分配给其创立人、会员、干部、董事或员工。这是因为非营利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社会使命,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因此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中没有利润指标。其次,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顾客不是其主要资金来源。其资金来源大多为外部的捐赠,而这些捐赠者的主要目的不是期望获得同等或成比例的回报,而是希望非营利组织为整个社会或特定团体提供更多的服务或商品。最后,由于缺乏利润等具体的量化衡量指标体系,使得非营利组织内部的责、权、利不明确,相应的非营利组织运营效率的衡量就成了一大难题。而且,量化衡量指标的缺乏,一方面不便于非营利组织的分权管理,另一方面不便于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绩效的对比较。

三、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不同

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其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根据资本金制度,企业在创立时需要一定的自有资金,以便其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在企业成立之初就要进行权益资金的筹集。而在其后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负债或权益等形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企业的筹资是为了投资的需要,通过投资活动,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最终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增加。由于企业是由投资者出资建立的,因此企业通过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最终要对股东进行相应的投资回报,即收益的分配。在这三种主要活动中,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是由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决定的。因为只有投资活动才能给企业带来财富的增加,而投资需要资金的支持,相应的要求企业进行必要的筹资活动。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的,以及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上述财务特征,决定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民间捐赠、服务收费和政府补贴。民间捐赠大部分部分来自个人、基金会和企业的捐款,这是非营利组织独特的收入来源,也是其与公共部门及私人营利机构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服务收费是非营利组织获得资金的极其重要来源,在发达国家,会费、收费活动和商业经营所形成的收入在非营利机构总的资金来尖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它也是非营利组织总收入的最大部分。非营利组织尽管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自身的生存与运作,提供有偿的服务。除了民间捐赠和服务收费以外,政府补贴也是该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一些欧洲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最大的一个资金来源就是政府补贴和拨款。政府除了给非营利组织以直接的资助外,还通过所得税豁免、私人和企业非营利捐款的减税等对非营利组织提供间接资助。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非营利组织有能力完成其社会使命。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是指非营利组织为组织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以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这里的支出与企业的投资不同,投资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投资的最终目的必须从经济效益出发,而非营利组织支出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即是否能够满足某些社会使命。

四、组织的权益不同

对于企业而言,股东出资创办了企业,对于企业的资产,股东拥有所有权。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为限承担相应的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对于企业的破产财产,股东拥有剩余财产的求偿权。

而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其所有权形式特殊,资金来源大多为捐赠,因此资金的提供者对于组织的财产并不享有所有权,相应的就不存在可以明确界定并可以出售、转让、赎买的所有者权益。即使非营利组织解体,资财提供者即捐赠者也没有分享一份剩余资产的权利。这是因为非营利组织的成员不是按照法律要求而组成的,而是在自愿的基础上,捐赠出一定的资金或财产给该组织。在成员将资金或财产捐赠出后,捐赠者对该资产就失去了所有权,该资产的所有权就归非营利组织所有。非营利组织成员不能对其捐赠出的资财的权益进行转让、出售,但非营利组织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照资产提供者的要求来进行运作、管理和处置。但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者以此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因而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即使有收益也是留归组织本身所有。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资产的权益属于组织本身所有,而不是归资产的提供者所有。

参考文献:

[1]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陈晓春: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3]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论文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利润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团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团体在经济、政治、文化、卫生、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社会团体快速发展和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由于受到旧观念、旧体制束缚,管理效率低下,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团体存在财务会计工作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在论述了我国社会团体财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社会团体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探讨了社会团体财务会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社会团体 财务管理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功能不断健全,我国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获得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高效率、负责任、透明的非营利组织运行体系对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不断完善其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更好地完成社会公益使命,已成为我国当前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一)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活动是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但这并不代表其不可以从事营利性的活动,营利活动在组织中是被允许的,这与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企业完全不同。

(二)公益性

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是指组织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活动的性质是为公众奉献、提供服务,活动的内容范围涉及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三)组织性

即民间非营利组织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和制度,组织有自己的负责人、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按国家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

(四)民间性

民间性是指非营利组织在制度上与政府相分离,即组织不是政府的一部分,但组织却接受政府的援助与支持。

(五)志愿性

志愿性主要是指组织的成员是自愿组织到一起的,是不受法律、法规约束的。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的内涵分析及其特殊性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的内涵分析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其经费一部分靠国家财政拨款,一部分来自自身的其他业务活动,其资金运动主要表现为经费的筹集、领拨、使用、报销等事项。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在执行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接受国家财政拨款仍是其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来源于其他业务活动的资金仍占小部分。个别非营利组织虽然能做到日常收支相抵,但重大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殊性

1.组织的资金来源不同于营利组织

民间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会员单位每年的会费交纳,根据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交纳的会费数额也不尽相同。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政府的拨款。很小一部分是非盈利组织与企业有关项目的合作,为企业和会员单位提供服务,赚取的提供劳务收入等。非盈利组织自己也进行一些资本运作,例如把闲散资金存入银行,做大额定期一些安全系数比较高的理财等,赚取银行利息等。故其资金的主要来源由多方构成: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银行利息)等。而营利组织,例如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生产、销售商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销售收入,达到资金的回笼。再用一部分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商品,周而复始。

2.组织没有一个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其不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专门的利润等绩效指标来衡量其的业绩水平。而企业就不同了,企业的经济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了这一目标,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将围绕其展开,为了衡量目标实现的水平,企业必须引入利润等业绩评价指标来进行分析与可行性论证,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3.组织所有权形式的特殊性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出资人并不是组织的所有人,没有所有权和收益权,只有一定的监督权和决策权。而企业则不然,企业的投资人就是其所有人,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按其出资的比例享有一定的收益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企业的出资人也享有决策权和经营权。企业大的经营方针和资本运作都要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集体表决通过。各位出资人都要行使其手中的权力进行决策。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财务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保证组织内部的财务活动规范、高效,并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

作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筹资与投资的管理。然而,非营利组织的性质是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而是为会员单位服务,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收取的会员单位的会费。而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其次,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服务收取的提供劳务收入也占其收入的一定比重。但是非营利组织接受政府拨款仍占其收入的主要部分。还有一小部分是非营利组织自己的资本运作。当前,要想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主要是不要过分依赖政府的拨款和社会的捐赠,要扩大与加强与企业和会员单位的项目合作,为企业与会员单位服务,增加提供劳务收入,这应当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方向。同时,非营利组织还要在其经过投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开阔投资渠道,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进行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以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

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是指非营利组织为组织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成本。非营利组织费用与成本的核算相对于企业来说较之简单,只设立了业务活动成本和管理费用两个会计科目。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管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分类,尽量做到按性质分类,相应的业务分到相应的科目。同时还应当节约开支,控制好成本与费用。

四、社会团体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

与企业相比,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少、经济业务简单,会计业务量不大。因此,单位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对单位的财务工作都不够重视,认为财务只要记记数字,能算算账就可以了。

(二)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社团组织很少有建立自己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建立了,也不够完善或没有真正的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只是流于形式。由于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社团存在财务管理职责不清、开支随意性、报销手续不完整、资产处置不规范等现象。

(三)财务信息不够透明

在我国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社会团体行政色彩比较重,财务信息只有自己清楚,从不对外公开。又由于社会监管力度不够,使得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社团的会员那里,使得会员单位不明晰社团整体的财务状况。有些业务、项目不能很好的开展。

(四)管理上尚未编制年度预算制度

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对民间非盈利组织只是进行了一般的会计核算,例如收入的核算、费用的核算、成本的核算、并没有把其统筹起来纳入预算管理,编制年度预算。

(五)财务核算上没有相对应的利润指标

在企业财务中,利润指标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标准,为企业的财务分析提供重要依据,便于企业内部自己和企业外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时间与空间的比较。然而,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利润指标并没有纳入非营利组织的日常财务工作中,这就使得管理人员难以掌握组织发展的现状及现阶段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财务目标的完成情况。也不利于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进行绩效的对比。

五、完善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团财务进行管理。

(一)端正思想,领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认识,对社团组织负责人进行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强调财务管理工作在整个社团工作中的重要性,改变其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是可有可无的观念,提高社团组织负责人的财务意识,支持财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二)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应充分体现这一基本要求。各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社团组织应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社团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符合社团业务活动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确责任,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贯穿于社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应不断提高其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接受社会监督

民间非营利组织要通过媒体、网站、向捐赠人邮寄等方式公布财务报告、业务开展情况等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捐赠人、赞助者、会员充分了解他们所捐助的资金、交纳的会费都能按他们的意愿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知度,良好的社会声誉,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编制预算、决算报告

非营利组织要根据日常的财务工作为编制预算、决算工作打好基础,把预算工作纳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其端正态度,加强管理。严格按预算办事,真正落实到财务工作中。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追踪、监督和评价。

(五)把财务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日常工作中,量化工作内容

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尽量引入一些财务比率公式及财务管理方法测算社会团体的利润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和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用于改进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邓国胜.中国社会团体的贡献及国际比较.中国行政管理.2006(3):59-62.

[2]陈晓春.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3]罗立政,扬成才.社会团体开展经营性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2006(8):42.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财务管理 控制机制

1.非营利组织的本体概念与发展

1.1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纵观国内外先关领域的学者对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我们发现其说法可谓众说纷纭、名称繁杂。日本学者川口青史认为:“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1]美国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五个方面运作特点:①组织性,就是实现一定程度的制度化;②私有性,就是组织与政府在制度上相分离;③非营利性,就是组织不向其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④自治性,就是基本上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⑤自愿性,就是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志愿参与[2]。陈晓春教授认为,非营利组织可以界定为: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或公益服务的独立机构。对非营利组织之所以如此定义,是因为:一是为了便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二是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原来属于政府部门管理的非营利部门将分离出来,同时许多民间的非营利机构将纷纷涌现出来,成为独立的机构;三是非营利机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不是说不可以营利[3]。

从严格逻辑学的意义上,非营利组织是指除营利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组织,因此有些学者将政府组织也归入非营利组织的范围。在社会组织被划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今天,有必要强调非营利组织是不履行政府职能的组织[4]。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履行政府职能,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

1.2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特征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非营利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1)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2)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得取得经济回报;(3)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非营利组织的如下财务特征:

(1)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非营利组织不完全依靠从顾客那里获取的服务收入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它的收入还可以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捐赠收入是社会为表示向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准公共产品的支持而无偿向非营利组织提供的财务资源。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提供的服务,其收费通常直接以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为基础而不考虑获取盈利,其收费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免费的。

(2)不存在利润指标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服务组织,但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则是在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向公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准公共产品,是为社会公益而耗用持有的资源,而不是为了增加组织自身的财富,不是为了产生利益。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

(3)责权利不是很明确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于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4)所有权形式特殊

非营利组织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照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运作、管理和处置资财。资财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也不进行净收益的分配,不需要像营利企业那样对投入资本和业务活动中产生的收入进行区分,也没有营利性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

1.3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适应社会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我国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渐进改革策略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 逐步形成了以“小政府、大社会”为蓝本的改革目标,这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这些非营利组织在自身组织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在为政府分忧,帮助国家解决社会救济、扶贫、教育、养老、保健和医疗服务等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俨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三大部门。但是,毕竟我国非营利组织还处于发展初期的薄弱阶段,在组织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在内部机制还是外部环境等方面均已暴露出了一些致命性的缺陷和漏洞,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是相当落后的。所以如何解决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与控制体制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参照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适合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据调查,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员工人数较少,多数组织的专职员工人数不足10 人,工作细分程度比较弱,导致组织的财务体系比较单一,组织内部不重视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建设。[5]由于组织自身的非营利性使得组织很难对自身的运营活动进行评价,进而缺少相应的自律机制与相应的反馈、控制与协调功能。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保安协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措施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154-03

0 引言

保安协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促进保安行业良性发展和发挥保安队伍协警辅警作用的重要纽带。当前保安协会财务管理体制落后,财务运行机制不畅,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严重阻碍了保安协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保安协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各级保安协会与公安机关管办未完全分离,协会自主营业自负盈亏的机制未完全建立,协会专职人员工资低待遇差,从业人员少流动大,加上协会现有业务相对简单,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协会财务管理水平较不理想。如云南,保安协会的主要经济业务是收取会费为协会会员提供指导、咨询、管理和监督服务;受公安部门委托代收保安员资格考试报名费并负责组织考试、办证业务;负责协会日常事务管理,召开会员大会、常务理事会等。因资金缺乏,人才流失,导致财务管理不理想,资源配置不优化,服务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协会健康可持续

发展。

2 保安协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运行机制不流畅 当前保安协会执行协会会长负责制和协会秘书长主持工作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但因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导致协会规章制度残缺不全,职责权限划分不清,留人用人机制不灵活,考核奖惩不严格,内部凝聚力较差,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管理不到位,难以规范协会各项经济业务,协会也难以自主拓展营利性业务。

2.2 协会管理层缺位,公安机关管办未分离 从协会管理架构上看,保安协会是公安机关为发挥保安队伍协警辅警作用设立开办的,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依法开展业务,其最高管理层如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均是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协会专职工作人员无一任职,因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业务繁忙,任务多压力大精力有限,在协会只兼职不取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协会工作中,协会基本上属于公安机关的附属组织,公安机关与协会的关系模糊,管办未完全分离,严重制约了保安协会实现“自主营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目标。

2.3 协会专职人员待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因财政不拨付经费,且各级保安协会规模不大,业务范围狭窄,会员数量有限且会员缴纳会费不及时,导致协会经费极度匮乏,无法提高协会专职人员薪酬福利,只能按照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平支付协会专职人员薪酬。因待遇不高,福利不好,导致协会无法吸引人才,更无法留住人才,协会人才流失严重。

2.4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筹资投资能力较低 协会要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但当前协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对外拓展业务又受限于国家政策。据调查,协会资金来源渠道只有会费收入和社会捐赠收入、存款利息收入。因会费收入是协会按协会章程规定的标准按年向会员单位收取的会费,不得超标,由于会员数量少,会费标准低,再加上部分会员欠费,协会每年收取的会费收入并不高;社会捐赠收入、存款利息收入等是协会利用其社会影响无偿取得的资金,并不是年年有。

另外协会是社会公益组织,无法像企业一样生产高质量产品获取高额利润,对外筹资投资能力非常低。

2.5 产权管理意识缺乏,营利性业务流失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协会为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快了技术革新,自行设计、开发了本省的保安服装、领徽、肩章、帽徽等各类标志,但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保安协会申请办理有关本协会保安标志等知识产权的评估认定和注册,产权管理意识缺乏。

另外,保安协会借助自身优势和公安机关依托拥有较多营利性业务,如保安员、保安师资格考前培训业务、考试大纲及辅导教材的编撰出版发行业务、保安服装及标志标识统一制作出售业务等,这些业务易开展,风险少,成本低,收益高,但各省保安协会由于自身原因而无法开展,导致保安协会营利性业务全部流失。

2.6 内部控制评价缺位,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保安协会实行的内控管理已经触及到协会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环节。但每一项内控措施是否符合协会实际,手续是否严密,是否环环相扣,实际执行情况如何,能不能起到事先预防控制作用,协会缺乏自身对此的评价。任何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只是制定了,执行了,却不对该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适合协会自身的实际,是否真正有效,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进行监督评价,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3 强化保安协会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保安协会只有改革财务管理体制,优化财务运行机制,提高薪酬福利待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开创营利项目,加大考核奖惩,有效配置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协会经济效益,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协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3.1 改革财务管理体制,优化财务运行机制

改革现行财务管理体制,按照管理层次,分别建立协会会长、秘书长经济责任制以及专职人员经济责任制,构建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系。完善重大经济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优化财务运行机制,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职工为主体,与目标、任务、绩效挂钩的资源配置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运行成本;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绩效考核和追踪问效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重整协会管理架构,推行行业自律,管办彻底

分开

协会应当重整管理架构,改变管理理念。重新定位管、办职责,重塑协会管理层,协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等实职应由阅历丰富、德高望重的协会专职资深人士担任,负责协会日常事务管理和协会全面发展规划,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不应在协会任职。这样才能实现管办分离,促进协会实现“自主营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目标。

3.3 改革现行薪酬制度,推行期权激励机制

3.3.1 按需设岗,以能定职,实行薪酬级差管理 专职人员是协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是协会管理目标得以现实的核心。协会必须健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因需设岗,以能定岗,按岗定酬,业绩考评”的原则全面改革薪酬管理制度,按照能力、经验、学识、工作强度和工作效果实行职工薪酬级差管理,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职工工资薪酬标准,严格实行优胜劣汰,改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消极怠工推工诿工现象。

3.3.2 严格考勤纪律,加大奖惩力度 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坚强的战斗力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保安协会必须制定严格的考勤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业绩考评奖惩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大日常检查,定期严格考评,并将日常检查、考核、评价结果与其奖金津贴、任职资格、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奖优惩劣,促使协会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感,注重工作业绩。

3.3.3 推行期权激励,留住优秀人才 要想留住、用好优秀人才,协会除进一步提高其薪酬和福利外,推行期权激励制度是目前切实可行的做法。

①协会设立职工期权激励基金,由协会按月计提在成本费用中列支;②期权激励每期5年,激励期内激励金额逐年滚存,5年期满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发放。③期权激励可按工作年限、职务或级别执行。如按工作年限:在协会继续工作5年,每年给予期权激励基金7200元,五年共计36000元。以后每一个五年在上个五年的基础上每年增加2400元,即第二个5年期,每年给予期权激励基金9600元,五年共计48000元。④协会职工必须在协会工作满5年后才能领取上一期期权激励。如果未满五年辞职、辞退的,期权自动失效,不得享有。有了这个制度并严格执行,至少能够留住一个职工五年的时间。

3.3.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人才是改革的推动力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协会生存发展的“血液”。协会应优化队伍结构,重视队伍素质,增强服务技能,提升道德修养。在员工招聘时,要把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政策法规熟,责任意识强,服务意识浓,动手能力棒的人员选拨到协会工作;员工入职后,应定期进行政治学习和道德教育,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定期总结和考评奖惩,全面提高协会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拒腐倡廉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开创营利性业务,提升资金管理应用能力

资金如同协会生存发展的“血液”,离开资金支持,协会就成了无水之鱼。协会应根据战略要求和当前市场环境,充分考虑内、外影响因素,强化资本运作,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内精打细算,压缩支出,厉行节约;对外大力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外投资,开创营利性业务。

3.4.1 强化会费管理,大力创新科技,争取财政专项资金 首先,协会应加强会费管理,健全收费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收缴,采取“缴费与年检挂钩,缴费与评优挂钩”等措施加大欠费催缴力度,努力降低协会会员欠费率。其次,协会应利用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根据当地政策导向、财政预算编制要求,向财政部门申报公益性建设改革项目、保安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等,细化项目任务与目标,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

3.4.2 统管保安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撰发行,开创营利性业务 协会应根据实际,结合公安部门要求,自行组织各类专家编撰保安员(师)资格考试大纲及辅导教材,自行组织出版发行或委托出版发行,或出让著作权、版权等形式,在满足广大考生考试教材需求的情况下为协会发展赚取更多的资金。

当前保安员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流动性大,而取得保安员资格证是其从事保安工作的前提条件,提升保安安防技能是其适应保安工作的有力保障。大力开创保安员(师)资格考前培训和业务技能提升培训,是协会服务于广大保安,提升其综合技能和素质的直接途径,也是协会开创营利性业务筹集资金的优质资源。

3.4.3 注重产权管理,扩大社会影响,积极争取社会捐赠资金 强化产权管理意识,健全产权管理制度,争取把自行设计、开发并统一的本省保安服装、领徽、肩章、帽徽等各类标志标识申报为本协会的专利或注册商标,并采取利润分成或产品分成方式与企业合作开办服装制作企业,按价廉物美,薄利多销的原则进行统一销售。这项业务易开展,风险少,成本低,需求大,收益高。

另外,协会应利用其影响和公益性质大力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捐、企业、社会团体捐赠资金,为协会发展建设扩展更宽的渠道。

3.4.4 全面争取银行信用资金,积极展开融资租赁业务 在当前财政不拨款和自有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协会应坚持适度负债,满足需求的原则,拓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创与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关系,主动争取银行长期信贷资金和融资租赁公司租赁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3.5 健全内控体系,加大奖惩力度,提高管理效益

协会应健全“预防为主,控制为重,检查为促,奖惩为导”的内控体系,强化内控意识,严格内控执行,加大检查评价,突出奖优惩劣,消除各种潜在风险,提高财务管理

水平。

首先,协会高层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内控的重要作用,思想上重视内控,行动上带头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把自觉遵守、严格遵守内控制度作为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作为事关协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作为影响协会全局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

其次,根据自身实际和面临的环境,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健全“科学严密、公开透明、激励规范,约束有效,监督有力”的协会内控体系,领导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内控制度,以保证协会业务活动合法、有效进行。

最后,保协会高层管理者应结合协会实情,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统一考核标准、时间、要求,严格进行业绩考评,重视考评结果运用,保证内控执行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协会必须认识到没有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科学、合理的财务运行机制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协会应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健全适合协会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选任合格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才能使协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系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一般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云南省财政厅预算处编.2014年云南省省级部门预算编

制指南.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范文第5篇

(中石化河南油田石油科技服务公司,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非盈利组织中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55-01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筹集资金面临困境,运营资金不足

1.对政府的依赖性强。我国非营利组织对政府过度依赖,组织全部收入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政府所提供的资助以及财政拨款。

2.缺少社会捐赠。目前,我国许多非营利组织在运营上出现不公开和不规范,导致了组织的社会公信度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筹款。

3.自创收入能力匮乏。自创收入在组织总收入中能够所占比例很低,这是非营利组织资金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4.资金渠道狭窄且不明确。大多数的非营利性组织财政来源主要是组织会员的会费、耗材性的服务收入以及政府资助、社会资助等,财务人员容易忽视对各种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深人的了解和分析。

(二)缺乏监督机制,财务公信力严重缺失

1.内部财务监督效力缺失。由于非营利组织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一缺陷,导致组织中可能会发生“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2.在对财务成本进行控制与监督时存在程序不明、职能不清,易形成弄虚作假。

3.缺乏外部监督机制。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和财物都具有公益的性质,导致社会对其监督缺乏动力。

(三)信息披露不充分,财务透明度低

1.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一般来说,出于节省成本和避免披露引发竞争劣势,非营利组织经常选择不完全或不披露财务信息。

2.财务信息透明度低。非营利性组织的财产归属于公益法人,而且出资者与经营者相分离,导致非营利组织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除此之外,非营利组织并不与收益直接挂钩,组织并没有公开其年度财务报告的需要,因此造成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不明确,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也偏低。

(四)收支管理不完善,资产管理相对混乱

非营利组织在支出管理方面,因为缺乏制度约束,没有明确的费用支出界限,容易出现互相挪用各支出项目的现象。

(五)预算编制与管理环节薄弱

目前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缺乏对预算的科学认识,一般情况下,组织是根据上级单位审批确定的预算数来编制预算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预算数据无法准确地反映组织的资金需求。

(六)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由于人员规模与部门设置的限制,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缺失,导致财务监督失效和会计信息失真。

二、我国非政府组织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缺乏政府捐赠

当前,非营利组织采用的是“捐赠扣除特许制度”,在接受捐赠时可以享受税前扣除这一优惠政策,但并不是所有的非营利组织都能享受这一优惠制度,存在不公平性,削弱了非营利组织向民间筹资的能力。

(二)缺乏财务核算能力

非营利组织缺乏财务核算能力,导致其缺乏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资金运作效率低。

(三)非营利组织缺乏人才

由于非营利组织缺乏人才,能力发展不充分,限制了组织的筹资能力,使非营利组织陷人财务困境,严重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四)缺少有效监督

在外部监督负面,对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来源、使用情况,以及资产的、处置、收益等重要财务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均没有明确规定有关部门的监督范围和监督措施。同时,出资者也缺乏对资金的用途和使用效率的后续关注。

(五)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目前,我国有关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只有财政部制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除此之外,财政部并没有颁布针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规章和内部控制规定。

三、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拓展筹资思路,丰富资金来源

处理好非自创收入和自创收入的比例矛盾是进行收入管理的关键,要解决好非营利组织资金缺乏这一问题,除了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这类非自创收入,还要努力创造投资收益、经营收入和业务收入等,实现资本增值。

(二)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建设

首先要完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在组织内部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系统和检查系统,保证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其次,要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建立一整套外部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三)公开财务信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来源具有特殊性,通常是来自所接受的社会和政府部门的捐助以及自创收入。非营利组织应该向社会透明其财务信息,提供详尽的资金支出流程和全面的财务记录。

(四)完善收支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物资的管理

首先,收入要统一交给财务部门管理,禁止员工个人私自经手;其次,收取费用的单据要连号记录并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收据;最后,非营利组织要公开其收费的标准,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