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的评价

课外阅读的评价

课外阅读的评价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分层;阶段性;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2001

课外阅读评价,是师生间情感的纽带,是增强阅读信心、激发阅读兴趣、保障阅读质量的催化剂。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既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一、注重分层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然后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宜过高,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信心;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这样的评价标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并把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写在读书笔记上;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较高的评价标准:能运用精读、略读等方法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写批注和读书笔记,并能把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在写作上。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分层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二、注重阶段性评价

1.第一阶段的评价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交流进行评价。由于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文章推荐给其他同学,相互交换阅读。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阅读的目的。

2.第二阶段的评价

推选代表介绍本小组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可以谈自身读书的体会,也可以谈自己的收获,如果能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就更好了。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重点评价过程和方法,使课外阅读不再那么可望而不可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第三阶段的评价

教师把学生平时写的读书笔记和做的读书卡片分期收集起来,定期进行展览、评比。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看到了自己的成效,有了收获,同时也从别人的作品中掌握了一些课外阅读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4.第四阶段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综合性的阅读评价活动,评选出“讲故事能手”“阅读大王”“优秀朗读家”等,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展示自己,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阶段性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三、注重多元化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1.教师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影响是巨大的,在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中有激励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应怎样激励学生爱读书呢?这就要求教师结合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书读得多的学生可以成为”阅读之星“,奖励一本课外书,并写上教师的寄语。此外,教师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写激励性的评语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例如:“你能把《三国演义》读完,真不容易,你已经找到了阅读的门道,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的评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认可,如滴滴甘泉、丝丝暖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铭记在心,化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获得好的阅读效果。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要使学生认识到:互评并不是挑毛病、找缺点,否则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每个人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实事求是地对别人进行评价,这样同学之间才能取长补短,课外阅读评价才会有意义。

3.发挥家长的评价作用

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如何,家长最有发言权,因为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与家长是分不开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里也热爱阅读呢?所以,让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评价是很关键的。现在网络通信非常便捷,通过学校联系、微信平台,家长可以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反映给教师;反之,教师也可以根据家长的反馈,有效指导学生,使学生更自觉地参与课外阅读,使家长评价成为一种有效的资源。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评价形式

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而发展性评价也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所以,在阅读评价中,我改掉了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它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多元化评价。

1.我心中的我――学生自评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而且有利于消除评价人员与学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对立情绪,使评价结论更容易为学生本人所接受。所以在倡导评价主体之间双向互动、相互理解的当代教育评价中,自我评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课外阅读的目的和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阅读方法,检查课外阅读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阅读。

每周学生要填写自评卡(见下表)外,还请同学们认真回顾一个月的课外阅读情况,从阅读内容、阅读数量、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作书面评价。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时总结了经验,学会了反思,这种由衷的体验将激励着他们更加投入其中。

2.同学心中的我――小组互评

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自我评估、自我 反思。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互评,因为小组经常进行一些交流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大家互相比较了解。其目的是互相交流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技能,提倡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从别人身上找到长处;同时学会如何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自己的课外阅读;再者,也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具体操作: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一个自我评价以后,在第二天的小组交流以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相互评价,对各自的阅读情况给出星数。一周后组内进行小结,并由小组长填写本小组对该组员的评价表(见下表)。

3.老师心中的――教师点评

学生的阅读成长记录每星期上交一次,教师根据每个同学记录积累的情况,坚持给每位同学写激励性评语。当然,我们做教师的不能以敷衍的态度对待来随意地写评语,我们要用充满爱心、暖意的评语,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注意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利于孩子的改进,表达教师的美好期望。

4.家长心中的我――家长查评

初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在家中进行,因而家长的检查督促,参与评价至关重要。当学生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后,要求家长一起帮助计算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根据阅读时间评估阅读量,然后进行记录。每周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作一个书面评价。(表格如下)事实证明,家长评价不可或缺,它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深情的关注,激起他们进一步努力的欲望;同时家长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体验了和孩子共成长的喜悦,分享了沟通交流的快乐。当然在家长评价中偶尔也会出现评价不实的情况,个别家长对课外阅读评价的认识不足,评价要求过低,导致评价失误。只想让孩子从伙伴和老师那里得到好一点的评价,而忽视了评价是促进孩子自主阅读,自主发展的手段。对这种倾向,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与关注和指导。

只有家校结合进行的阅读评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进行新课程实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坚持先进文化方向,更是广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真的想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孩子多读书,那么就以落实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为载体,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孙莉平.让每个学生享受快乐阅读――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的探索[J].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第3篇

一、小本子,作用大――在持之以恒中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切评价的基础,均来源于一个键因素:时间!传统的课外阅读,只读不评,学生因而把课外阅读当成是“软任务”,可读亦不可读!新的课外阅读观念是:把评价纳入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从布置阅读开始,即进行阅读评价。低年级的孩子阅读速度慢,阅读时间不固定,阅读的习惯还没形成。因此课外阅读的评价中,对时间的掌控,是一个重要的抓手,一旦抓住时间,便意味着赢得了课外阅读的空间,便于学生在文学与科学的王国中畅游!我对二年级学生尝试要求每位学生每天挤二三十分钟时间,用于读课外读物,具体操作如下表:

有了时间的评价标准,学生自然而然地便有了约束,无形中使阅读时间有了保证。在规定的阅读时间中,他们可以与文学大师对话,对故事人物交流,实现的是精神的自由畅达!

1.自我评价添动力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对“元认知”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课外阅读的目的和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阅读方法,检查课外阅读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阅读。要让孩子们真正爱上阅读,那就得持之以恒,加以督促,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的重要事。《每日阅读记录本》在督促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让孩子们简单记录每天阅读的时间、阅读的书名、阅读时积累的好词,对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以作业的形式加以规范。教师每周进行检查,对认真读书的孩子进行奖励。很多孩子一开始阅读,觉得有压力,为了完成记录情况而阅读。但是慢慢地这种压力变成了不竭的阅读动力,孩子们便逐渐爱上了阅读。

2.家长评价增助力

当然光靠学生自我记录、自我评价,也会出现阅读中孩子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而“谎报军情”的情况。适时地增添了家长对孩子本周阅读反馈的栏目,可以积极地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重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恳请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创设书香氛围,有条件的要尽量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评价。课外阅读评价让家长参与进来,通过阅读、评价,与孩子一起分享读书之乐,这种做法使他们能够随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促使家长更加积极地与学校、教师合作,更多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来。

3.教师评价添信心

教师根据每个同学记录积累的情况,坚持给每位同学写激励性评语,给予阅读好的学生奖励。鼓励爱看书的同学从名著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灵气,享受徜徉书海的无限快乐;教育爱看侦探小说、卡通书却不爱看其他书的同学不能一味地偏食,让他们尝尝博览群书的甜头;对那些平时不爱看书的同学,哪怕是一丝闪光点也要大加表扬;对阅读认真,特别有想法的同学更是不惜赞美之语。

二、小活动,兴趣浓――在循序渐进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自从事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为精心选择读物而操心。因为书籍成千上万,它们中有一些是平淡无奇之作,甚至还有一些是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一个人一生当中阅读的书不过2000本,因此不可单纯等待学生与“切合”他的书籍“邂逅相逢”。现在社会上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良莠不齐,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读物也纳入课外阅读的“菜单”。因此,明确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评价标准尤为重要。

1.评价书目延伸课文

低年级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缺少自己的主见性,因此低年级老师对课外读物的评价与推荐是首推的策略。有些课文是节选名篇,有些课文与名篇有关,有些课文涉及一些有趣的知识,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因此,可以根据单元重点,有针对性地对课外阅读书目进行推荐和评价,同时考虑到根据语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从文本的学习自然过渡到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不要求学生全部阅读。通过老师对课外阅读的点评,最起码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读物是值得一看的,好书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评价下,慢慢学会独立地挑选与评价课外读物。如二年级第四册第六单元主要是将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让孩子学会真诚待人,用心感恩。教师可以推荐一本特别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的亲情读物《爱的教育》,并将教师自己阅读后的评价星级和评价心语和孩子们分享:老师觉得这是一本充满了浓浓亲情与爱的书。有了这样一把爱的钥匙,就能打开人们的心扉。感人的故事,细腻的文字,回味良久的意蕴,一定会让你感动不已。孩子们在老师的评价推荐下,纷纷捧起了《爱的教育》,徜徉在爱与亲情的海洋中,领悟生活中的感人力量。

2.好书互动激发兴趣

为了掌握学生的阅读动态,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学生互相传阅、互动点评这些好书评价活动更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哪些书最受大家的喜欢,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选择的自由度。孩子们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如教师可在班级里开展好书互动点评活动,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书后,在书的前页“我是小点评家”卡上写下学生的评价心语和星级,这就是互动点评最有效、最方便的策略。被家长称为是最有趣、最有人情味、最有实际意义的读书评价活动。因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孩子更是学会了:分享、帮助、交流和评价。这也是读书的目的:用知识去帮助别人、改变生活。特别是大家对共同喜欢的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一起评价,这样的阅读评价方式是最生动、最有趣的。在互动点评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倾听,展示自我,懂得感悟,这对他们的成长受益匪浅。班上的小逸同学满心欢喜地捧来了一本《苹果树上的外婆》回家,这可是她几次逛书店没有买到的好书。孩子脸上的笑容是这样的灿烂。她还激动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瞧,这本书是小莉看过的,她在这本书上评价这是一本非常有趣、吸引人的书,里面的外婆超级可爱!我要争取一个星期把它看完!”看来互动点评好书的活动,真的特别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既让孩子主动地阅读书籍,明白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又能节约开支。

三、小展示,魅力多――在激情参与中展示阅读的成果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低年级孩子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吸收了多少知识的养分,积累了多少好词佳句,能否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阅读的效果是否理想,这是课外阅读最终的评价指标之一。

1.课前三分钟秀出阅读热情

学生阅读过的内容如果不能内化为知识,那么阅读就是一种盲目的行为,一种无效的劳动。阅读效果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阅读效果展现出来,才能进一步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课外阅读,因此评价课外阅读效果的策略应该是便于操作、显效较快的。考虑到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是那样的宝贵,低年级孩子在上课的前几分中往往表现出特有的专注、认真和投入。教师可将每天语文课堂中的前三分钟腾出来,让学生挨个进行阅读成果的展示。交流的内容不限,可以是你最近在看的童话故事中的一幕精彩场景,也可以是你在每日所诵的经典美文,更可以是最近阅读报纸得到的有趣新闻等。在交流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展示中,在一次次的评价中越读越好,越读越有兴致。小纯是我班里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对看书的兴趣也不是特别的浓,显得比较被动。第一次轮到她上台展示时,只见她低着头,两腮通红,声音极为微弱:“今天,我想给大家背诵一首儿歌,题目是《春姑娘》……春姑娘在哪里?……我四处寻找?……我找到了……”教师对孩子的第一次表现进行了评价:“这是一首多么优美的诗啊!你能把它背诵出来真不容易,虽然不是很流畅,但老师觉得你很努力了。同学们,让我们为小纯的下一次表现得更好鼓鼓掌!”第二次再轮到小纯时,这次她没有将头低下,而是慢慢地走上台:“今天我为大家读一条昨天我从《绍兴晚报》里看到的一条有趣的新闻……”孩子的语调中还是有些紧张与不安,但是很流畅,她读的新闻也让孩子们哈哈大笑。教师对孩子的第二次表现进行了评价:“这么精彩的新闻,看来小纯平时是一个喜欢读报的好孩子。不错!不错!”不断的鼓励,不断的赞赏,小纯的胆子会越来越大,阅读的习惯会越来越好,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对于低年级而言,这就是课外阅读收到的最好效果,不是统计阅读的课外书目有几本,不是测评积累的成语有几个,更不是摘录的好句有哪些。而是让孩子能够真正喜欢阅读,能够主动地获取课外知识,能够与别人一同分享。

2.评选阅读明星比拼成果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第4篇

近年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发现小学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甚至有些家长觉得,课外阅读会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尤其是高段学生面临小学毕业考的情况下,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就万事大吉。另外,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不够,在课外安排中,电视、电脑等严重冲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其结果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结果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引领呢?笔者着眼于教学实际,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思考和摸索。

一、有效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安排好课外阅读的时间。“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了计划性,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其次,教育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语文学习不是为了现在的分数,不是为了应付眼前的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要求学生每天要花半小时看看书,记记摘记或写写读后感,目的是慢慢培养学生每天看书的好习惯;

2.在班内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每周读书交流话题、开展读书争星活动等;

3.设立“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部分图书,和同学自购图书互相交流相结合,并有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

5.设立“故事课”。每周一节的故事课,给学生讲他们喜欢听的小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6.介绍古代文学家和近代作家曾在小时候博览群书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白阅读是使人终生受益的;

7.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重点探讨在家里如何开展课外阅读的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读书的家庭氛围;

8.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可以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在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之后,通过以上手段有效营造阅读的氛围,为开展课外阅读做好铺垫。

二、有效指导阅读方法

真正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能保证阅读的效果,方法得当,阅读的效果才会明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课外阅读与“采蜜本”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因此,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我们形象地把读书笔记称之为“采蜜本”。不间断地摘抄,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这样,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2.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是独立完成的,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分层次地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思想教育、故事课等环节,让学生汇报个人阅读情况、交流心得体会,使课外阅读延伸到作文日常教学,以实现课外阅读的最大价值。

3.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方法。“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关注他们阅读心理,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如对部分优秀同学,推荐散文化、哲理性的读物,对一些阅读能力一般的男生,推荐较轻松的充满童趣的系列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适当的写一写小散文、小诗歌。针对学情差异,有的放矢的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有效评估阅读成果

对阅读的结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否则,会使我们的阅读疏于管理、流于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评估:

1.建立评价框架。从整体方面对班级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笔记上的学期阅读进度计划、读书摘记、心得体会文章,并结合平时阅读活动的表现,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等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采用模糊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学生自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

2.注重平时抽查。对于班上阅读能力需大幅度提高的学生,多采用平时抽查的方式,因为他们的读书笔记可能存在错误较多、潦草混乱等不符要求的情况,为了让他们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所以把关适度从严。在加强指导的前提下,严格把关。

3.阅读展示。在故事课的基础上,开设阅读展示课,让学生汇报展示阅读成果。可以先在小组里展示,然后在班级里面进行“本月阅读之星”的评选。评价时原则上统一标准和客观公正,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多表扬鼓励,以树立其信心。这样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达到评价的目的。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4.激励性原则。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第5篇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的课外阅读指导意识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文化积淀也丰厚了。但是我们发现,当前在课外阅读的教学及指导中,由于忽视学生阅读时的兴趣引导,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几家欢乐几家愁”——课外阅读心理症状扫描

1.应付心理

有的语文老师为了达到年段阅读数量上的目标,往往统一规定学生每天看书的时间,写读书笔记的数量。这样单一地以读书笔记的记载量来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成绩,忽视从兴趣上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疲于应付,被动地看书,机械地完成任务。

2.功利心理

有些孩子书包里总放着一两本《优秀作文集》、《获奖作文选》等作文指导书。他们只看这类书,而且也只被允许看这类书,看书的目的很明显——为了写作文。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家长特别鼓励孩子看这类书,买大量的作文书给孩子,逼孩子抄作文,背作文;二是老师经常对这些学生能引用书中的语段而大加赞扬,当范文在班上宣读。在功利心的驱使下,学生貌似看了许多书,实则收获不多,也使课外阅读变了味。

3.逆反心理

每天坚持看课外书,需要顽强的毅力,学生为此需付出大量的时间。然而,有些老师往往只注重阅读结果的评价,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不是批评字迹潦草,就是指责篇数不到,忽视其为此付出的努力,看不到他们点滴的进步。学生经常得到失败的体验,消极失败的结果不断复现、强化,慢慢厌倦,甚至恐惧读课外书,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问阅读情在何处”——课外阅读评价缺失探因

学生产生以上负面心理,追根溯源,评价不全面,尤其与兴趣评价的缺失密不可分。

1.评价目标唯一——缺少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兴趣态度与价值观列入评价目标,可是,在实施课外阅读评价中,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教师往往只注重认知领域的评价,尤其是科普类书籍不考虑阅读材料的独特性,一味以摘抄好词佳句多少来衡量,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意志、兴趣缺少评价。小学生年龄小,读书目的不是很明确,意志力不强,长久缺少激励性评价,就慢慢丧失了信心。

2.评价形式单一——缺少活力

课外阅读无论是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时间,还是阅读效果,都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确给评价带来一定难度。然而,只有老师参与评价,容易产生“武断”、“独裁”现象。单一的呈现方式,会使学生缺少兴趣,缺乏阅读活力。

3.评价标准划一——缺少吸引力

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无视学生由于智力、心理及家庭环境等方面原因而具有的不同风格,要求用划一的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会使优生削弱阅读竞争力,学困生缺少阅读吸引力。

三、“巧把金针度与人”——课外阅读评价策略探索

1.赏识评价,点燃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战胜应付、逆反等消极心理,激发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愿意阅读、喜欢阅读。

2.差异评价,珍视阅读兴趣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因此,课外阅读,也要实施差异评价,珍视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生命,不仅要关注课外阅读知识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活动评价,愉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内心产生强烈的阅读意识,才会主动、积极地阅读,课外阅读的效率才会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评价,就会愉悦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快乐阅读。

语文老师要做有心人,在班内定期组织开展新颖有趣的评价活动。

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后两分钟,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减少家庭作业,每天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

每星期向学校图书室借一次书,去阅览室集体看书40分钟,班队课时间,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看过的书,交流读书笔记,读或介绍自己喜欢的读物,开展小组赏识评价。每周规定一天为无书面作业日,专门用来阅读课外书。每隔十天,教师查阅“小蜜蜂阅读卡”评价表和读书笔记,对完成或进步的同学奖励一颗读书星,展览优秀读书笔记。

期中和期末各开展一次综合评价活动,如:举行故事会,评选读书大王;朗诵或演讲比赛,评比“小百灵”或优秀辩论手;手抄报比赛,介绍优秀书刊;读书知识竞赛,评比小博士等等。

每年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旧书跳蚤市场”活动,交换自己搁置的书,选购自己喜欢的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乐趣,感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