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职业礼仪的认识

对职业礼仪的认识

对职业礼仪的认识

对职业礼仪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礼仪课程 意识养成 行为训练 习惯积累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已经成为现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高等职业院校中的礼仪课程也越来越受到校方、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和关注。礼仪课程本身具有易懂、易学、却难养成的特点,我们应该在课程设计中突出学生的礼仪意识养成,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自我意识与礼仪意识认知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礼仪意识认知是最高层次的自我意识,是通过“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发自内心对别人的尊敬之情的“礼”的精髓来完善自我意识;通过自觉而又自然的且符合规范要求的“仪”的行为,对自己思想、情感、意志等内在心理活动进行反作用的重要方式。

礼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大量细致的礼仪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身体力行,为我们完善自我意识创造了条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需要在礼仪实践中完成,学生也会在实践过程中更加自信。在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发展的过程中,礼仪认知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使自我意识完善的过程更加充分。

二、高职礼仪课程中礼仪意识的养成

高职院校的礼仪课程,大多以公选课方式开设,课时量在32-56之间,由于课程的局限性,不能对学生进行长期、大范围的礼仪监督及管理,笔者认为礼仪意识养成主要包括礼仪意识认知、行为训练、习惯积累三个部分,在授课过程中应主要以礼仪意识认知和行为训练作为基础,逐步加强,然后再向习惯和性格层面拓展。

(一)礼仪意识认知

1、遵礼、守礼意识的建立。

高职学院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体心理差异的不同,导致了学生遵礼、守礼意识的参差不齐。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礼仪意识的基本情况。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每堂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具体设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触动学生共鸣,达到震撼心灵的目的。第三,从小事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循序渐进,先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基本礼仪规范做起,逐渐在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中实践礼仪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礼仪应用能力。

2、以礼养心,以行鉴礼。礼仪是明于心,动于行的。礼仪是贯穿于学生一生的重要财富,在礼仪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用“敬人”之心,净化心灵,用“浩然正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律己、慎读”约束自己的言行,达到知礼、懂礼、守礼、行礼的目的。

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要在案例教学中,以真实、感人的实际案例打动学生,以富含哲理的故事、寓言启发学生,以身边事、职场事教育学生。比如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中恪守孝道的孟佩杰,作为案例声情并貌的让学生在教学中触动心灵;把职场中的礼仪,以案例、情景、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展示出来,让学生观摩体会,深入其中,在明了礼仪基本常识的基础上,掌握礼仪的实际功用。

(二)行为训练

高职礼仪课程中的行为训练主要包括形体、仪态训练、面部表情训练、行为举止训练、特定场景综合训练等等。行为训练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程度,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有兴趣的参与。

案例、情境、企业现场观摩实践、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行为训练的有效性。教法的综合运用更多体现的是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实施。比如常州建设职业学院的蒋英老师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就很有借鉴意义。

2、要结合专业、职业方向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有目的的参与。

根据专业、行业的职业标准,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中山职院张丽英老师针对旅游、市场营销、服务等行业所做的课程项目设计。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除了参考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外,也要针对自己院校开设的专业,学生将来就业的行业、企业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目的的参与其中。

3、要根据课时量的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高职礼仪课授课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但课时量的局限又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甄选,在内容选取的时候,应突出行为训练的作用,加大仪态、馈赠、慰问、拜访、接待、职场及家庭礼俗等可形象化的课程的授课时间和比例。

(三)习惯积累

把礼仪意识与行为训练进行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课程中让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理论和动作要领的同时,还要进行礼仪课外拓展,召开礼仪主题班会,鼓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礼、习礼,见老师要行礼、问候;同学间要重礼,懂礼;参加校园活动,要用礼、明礼;回家的时候,要知礼、孝敬等等。召开礼仪技能竞赛,把礼仪所学,通过大赛的方式,展现出来。建立学生礼仪知识及习惯积累手册,将学生需要的礼仪规范,记入手册中,由学生进行日常行为及礼仪知识小记的撰写,将学生父母及重要亲属的生日及重要的纪念日,记入手册,提醒学生时刻牢记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礼仪;将求职面试礼仪规范记入手册,作为将来实习、就业求职面试时的礼仪指导;将礼仪禁忌记入手册,避免自己在日常的交际场合做出有违礼仪的事情等等。礼仪手册的运用,为礼仪课程的延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使学生礼仪意识的养成更具操作性。

礼仪作为人生必备的交际技能,需要学生从意识源头出发进行重视,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同时加强行为的训练,习惯的积累,突破性格的局限,才能使礼仪意识深入人心,达到学生终生受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社交礼仪》,林友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三版;

[2]《心理健康与辅导》,傅宏,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对职业礼仪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素养;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探索高等职业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个新问题。礼仪教育作为现代学生素养的直接表现形式,在学生的能力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着高职学生今后工作能力的考评,也影响着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评价。

一、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现状主流积极向上,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生在礼仪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各种问题。

(一)高职学生礼仪知识缺乏

我国现阶段依然是应试教育,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教学工作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上,而忽略了人文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文明礼仪的教育不够重视。礼仪认识与礼仪行为脱节。礼仪认识是礼仪行为的指导,但很多高职学生的礼仪行为却滞后于礼仪认识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招的最后一批,由于学习成绩比较低,大部分学生都带有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对于礼仪的认识很缺乏,更有部分学生连基本的礼仪知识都不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从心理上放松了自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所谓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并不会去注意自身在礼仪素养上的不足和缺点。在高职院校能经常看到很多随地吐痰、打断他人讲话、在教学楼高声喧哗嬉戏打闹、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另外,有的学生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不善于礼让他人,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奇装异服、言语粗俗等行为当作个性的表现,把传统的礼仪文化和美德当作是落后守旧的代名词。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学生礼仪知识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生不懂得尊师重道

我国的传统美德是尊师重道,但是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这种意识。在比较宽松的校园教育环境下,很多学生弱化了自身与教师的区别,碰到老师的时候不会去主动打招呼,课堂教学中没有自制能力,不遵守课堂秩序,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学生做出不恰当的举动,对于教师的教育通常不会收敛,严重的也会发生对教师恶语相向甚至打老师的现象。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不高,缺乏起码的尊师重道意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动摇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很不利。另外,如果学生对教师长期不尊重,会导致教师失去对教育工作的信心,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很难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会严重下降,对高职学生的长期发展很不利。

(三)家庭礼仪教育有失偏颇

家庭礼仪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有失偏颇。礼仪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道德修养教育、为人处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但在实际的家庭礼仪教育过程中,家长对礼仪教育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偏颇。在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特殊的家庭结构,比如单亲家庭、留守家庭、隔代家庭、空巢家庭等。在特殊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与核心家庭等正常家庭相比,在个性方面有很多消极特征,如比较内向、情绪不稳定、对人冷漠、不善交际等。以单亲家庭为例,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或简单粗暴,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或因内心愧疚,精心呵护,过分迁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难受到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礼仪教诲,缺乏必要的家庭礼仪教育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出现礼仪缺失的现象。很多家长对子女进行礼仪教育,更多的停留在礼仪教育的表层,如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诚实不说谎、勤俭节约等,而对于礼仪的核心和精髓即敬人、尊重、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以及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礼仪方面关注较少,导致现在的高职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进入大学以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经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尊重意识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等不良行为表现。

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的途径

(一)加强学生对礼仪的认识

传统礼仪文化对高职学生明礼修身、培养健康人格以及陶冶道德情操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应该持扬弃的态度,对其中符合社会发展、积极向上的部分加以学习,对其封建糟粕的部分应果断放弃。高职学生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的过程中,应努力探求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礼仪文化的契合点,汲取西方礼仪文化的精髓,不断丰富自身的礼仪文化知识,提升礼仪文化修养。在高职院校中有部分学生往往目中无人、课堂上随意走动或者谈笑、超过一半的学生会说不文明的口头语,大部分的高职学生有早退、迟到、上课玩手机等不注重课堂礼仪规范的行为。可见,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行为失范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礼仪的规范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礼仪学习不能停留在主观的认识层面,注重把礼仪原则规范运用到生活交往实践中,去对照、检查和修正,如此循环往复,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品质。所以加强对具体的礼仪知识的规范化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礼仪作为调解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复杂的礼仪规范,如果对此不了解会很容易造成礼仪失范行为。

(二)创新礼仪教学体系

从传统礼仪文化中汲取优秀合理的内核,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传统礼仪中的敬人、礼尚往来以及适度等原则在现代人际交往中仍然是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要积极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了解现代礼仪规范,把古代的礼和现代礼仪紧密结合,真正做到知书达礼,以礼服人,把礼仪文化讲授与礼仪行为训练相结合。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礼仪文化方面可以重点介绍传统礼仪文化的源流、变革与发展历程以及礼仪文化的重要内核、原则等知识。在礼仪行为训练方面,主要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求职礼仪等,创设相关情景,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加深对礼仪规范的认识,规范自身礼仪行为。另外,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启发式讨论相结合。将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启发式讨论相结合,这样既能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礼仪相关知识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礼仪素养的内涵。

(三)家校结合优化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正确认识。现代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种对礼仪教育的误读,认为家庭礼仪教育只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文明礼貌教育。例如,部分家长认为礼仪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自己没有关系,还有部分家长则把精力和关注的中心都倾向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他们进入大学和社会,家长的教育任务已然完成,就放松了对子女的继续教育,这就容易导致很多未成年人在进入学校和社会频频出现礼仪失范的行为。因此,家长应树立持续的家庭礼仪教育观,充分认识到提升礼仪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礼仪教育内容和方法。例如,在孩子小时候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基本的礼貌、礼节。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给孩子灌输尊老爱幼、宽容待人、尊敬他人等礼仪观念。当孩子进入校园或走向社会之后,家长与子女的双向互动则显得更为重要。通常来讲,高职院校中全面发展的人并不是智育单方面的一枝独秀,更是包括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等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把礼仪教育摆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使礼仪教育走出被轻视的尴尬境地,真正发挥在规范子女行为、提升修养以及构建和谐家庭方面的作用。

(四)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礼仪氛围

校园文化是通过含蓄、潜在、长久的方式直接作用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职学生礼仪习惯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首先,打造、维护和谐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移情作用对于陶冶高职学生的情操,提升高职学生的修养,净化高职学生的心境有着积极的意义。整洁的校园环境能促使高职学生自觉的充当大自然的礼仪使者,待自然以礼,在这个过程中既维持了自然环境的优雅整洁又提升了自身修养。其次,需要发挥礼仪仪式的熏陶作用。校园大型仪式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军训动员大会、校园礼仪大赛等独具校园特色的礼仪仪式的熏陶,能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情感认同、激发高职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社团的积极影响作用。创办独具特色的礼仪社团,积极举办各种富有趣味性的礼仪活动,鼓励高职学生踊跃参与,能够有力地加深高职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习礼仪的兴趣和热情。

三、结束语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现象,很多高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与所受高等教育格格不入的低素质、低修养,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礼仪素养是高职学生文明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具体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现代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一个基本修养。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拥有与高素质人才相呼应的高文明、高修养,使其真正成为一个“知礼、懂礼、用礼”之人。

参考文献

[1]牟兰.浅论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和对策[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2]陈宏寿.关于高职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对职业礼仪的认识范文第3篇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主题:树立行业文明形象,建设“富裕黄河口、和谐新垦利”做贡献。即:与“转变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相结合,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本职工作岗位相结合,与局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与提高服务质量和形象相结合,与人文奥运行动相结合。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全体员工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文明礼仪规范化服务意识,争当全县礼仪示范单位,为建设做出“富裕黄河口、和谐新垦利”贡献。

二、成立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我局召开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职业礼仪”专题活动动员大会,并成立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一)认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下发《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市、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编发的《文明礼仪普及读本》等文明礼仪知识读本,号召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学习文明礼仪知识。

(二)举办文明礼仪专题讲座。⒈邀请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的领导指导工作,聘请文明礼仪专家讲授“职业礼仪”知识。⒉结合我局团支部开展的“争当三十分钟讲师”活动,由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主讲“投资促进职业礼仪”。

(三)举行文明礼仪知识考试。⒈为检验本次活动取得的效果,举行“职业礼仪知识考试”。从《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及其他礼仪知识书籍中选取道题作为考题范围,涉及基本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考试成绩与年底工作考核挂钩,成绩不及格的取消年度个人的评先树优,以此促进礼仪知识的普及和提高。⒉结合“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投资促进工作职业礼仪标兵”、“职业礼仪标兵科室”评选活动。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1、制定“林业局促进职业礼仪规范”。按照《县委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县投资促进工作特色、职业特点的职业礼仪规范,更好地体现职业礼仪的风范。2、在局内大兴文明礼仪之风,制作“文明礼仪文化宣传板”,普及职业礼仪知识,树立职业礼仪文化品牌。3、通过电视台、政务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我局文明礼仪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4、制定投资促进工作职业礼仪规范“宣传监督卡”,全体员工人手一张,使职业礼仪规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5、积极参与全县礼仪示范单位的评选活动,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提升我局职业礼仪的良好形象,争当全县礼仪示范单位。

四、活动要求

1、广泛动员,提高对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的认识。

2、全体员工必须积极参加,并把本次活动当作重点工作来做,争当“职业礼仪标兵”和争创“职业礼仪标兵科室”。

3、全体员工必须牢记“礼仪规范”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4、领导小组及时指导、监督活动的开展情况,确保活动质量。

五、具体活动安排表

4月2日召开职业礼仪学习活动动员大会,下发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及其他职业礼仪知识书籍,全体员工自学文明礼仪知识。

6月8日结合我局团委“争当三十分钟讲师”活动,主讲“投资促进职业礼仪”。

6月10日下发道职业礼仪知识考试题。

6月12日制作完成“文明礼仪文化墙”,普及职业礼仪知识。

9月1日邀请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的领导指导工作,聘请专家讲授“职业礼仪”知识。

对职业礼仪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修养;现状;原因;解决措施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为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中职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中职学校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所以从当今中职生的现状来看,加强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一、当代中职生礼仪规范缺失状况

很多青年学生自认为进入中职学校是无奈之选,对未来失去希望和动力,学习上无积极性,纪律观念淡薄,道德品质滑坡,卫生习惯随之下降,心理上更加脆弱导致心理问题增多。在家中,他们不懂得尊重父母,对父母出言不逊,指手划脚,以自我为中心,也从不主动帮家里干农活,为父母分忧。在学校,他们不懂尊重他人,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他们缺乏普通的礼仪常识,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礼貌等。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懂得尊重别人,暴露出的礼仪素养问题令人堪忧。

二、当代中职生礼仪规范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 中职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偏颇

家长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 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另外,家人更多的重视孩子在吃穿冷暖方面的需求,而忽视了对孩子在礼仪方面的启蒙教育。而且大多数中职生来自于农村家庭,繁重的农活也让家长无暇顾及对孩子进行礼仪道德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欠缺

1、有些中职学校认为中职生价值道德观念已经形成,不需要再进行礼仪教育。其实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

2、只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弱化在礼仪道德方面明确的、较高的培养要求。有些教师认为,礼仪教育应是父母完成的,学校的任务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科学技能的培养。

(三)社会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价值观被打破,重实效、讲效益等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受父母及周边人的影响,中职生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实用化,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关注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却忽视传统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

(四)中职生个人因素

1、升入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学习方法欠佳,学习动力不足,有自暴自弃的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逃课、上课缺乏兴趣、考试舞弊、平时不完成作业等。

2、强烈的自尊心与严重的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一些中职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卑情绪严重,但是他们在行为上却拼命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导致自尊心的不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他人不礼貌、顶撞老师、与同学打架、斗殴,违反学校的纪律等方面。

三、礼仪对中职生的重要意义

礼仪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尺度。中职生进入社会后,如果能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礼仪教育对中职生来说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礼仪的实质是尊重,是教育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尊重每一个人。现代西方各国普遍将礼仪素质作为重要的人文素质,纳入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系。而且塑造青少年的礼仪修养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礼仪素质的培养是中职生适应竞争上岗的需要。礼仪教育给学生创造全面和谐、发展锻炼的机会,要求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适应职业,让他们一毕业就能走上岗位,熟练就业。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另一方面,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企业员工的职场形象与职场礼仪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外在形象。

四、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坚持全面性、渐进性与长期性的教育原则,才可能实现对青少年的礼仪修养教育的目的。

(一)学校是三方面共同发挥礼仪教育作用的关键力量。

首先,要彻底扭转职业教育重技能轻德育的倾向。不仅关注中职生的学业成绩,还应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素质的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的状况,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其次,加强学生管理。职业学校不应当对学生放任自流,而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品行的监督与引导,创新管理与评定制度,将品行考核并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之中,还可与奖学金制度、毕业就业推荐制度相挂钩,以形成激励机制。再次,如果把礼仪规范只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作用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礼仪修养的养成必须摆脱仅限书本的说教,注重与实际学习、工作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二)家庭作为个体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其作用也不可小视。

父母应和学校与社会紧密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父母应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社会舆论的引导与调节作用的发挥。

社会舆论无形中影响着个体的思想与作用,对个体具有无处不在的影响力,社会环境对人的品格养成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坚持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美化人际环境,净化社会风气,营造社会礼仪氛围,礼仪教育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国家需要既有文化素养又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预示着国家的命运。我们要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优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为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行为文明、知书达礼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成尚荣,礼仪教育的追问,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对职业礼仪的认识范文第5篇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同学们对自身的礼仪素质关注度普遍较高,其中非常关注的占58.03%,较关注的占39.61%,95.39%的同学认为礼仪学习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实习学生对自身礼仪素质关注度,非常关注的比例高于平均数达到占62.53%,说明实习期间学生受企业和社会的影响逐步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同学们在校园基本能够遵守日常行为礼仪,主要表现为:75.66%的同学认为学生不应该像社会上的人,应该保持学生本色,不染发、蓄长发、带夸张的配饰、穿奇装异服;52.63%的同学反感个别学生在大庭广众下的亲密行为;90.26%的同学在食堂就餐打完饭或是刷完卡后会说声“谢谢”76.97%的同学在食堂会自觉的排队打饭;85.53%的同学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合会注意小声说话。通过对企业的走访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升,特别是服务类企业更注重日常礼仪规范和行为习惯,希望学校能为其提供具有专业礼仪知识并接受过系统训练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设计建议

(一)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原则

(1)以学生礼仪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个人形象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日常交际礼仪,展示个人交际魅力,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职场礼仪规范;了解基本的家庭礼仪;掌握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并能将礼仪学习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2)与不同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在内容选取上,应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有效融合。借鉴相关职业对礼仪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内容的构建上尽量向职业资格考试对礼仪的要求靠拢,为学生获取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和到相关岗位就业提供便利。

(二)礼仪素质培养内容

依据礼仪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关岗位对礼仪的要求,职业学校礼仪素质的培养可设置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个人基本礼仪、日常交际礼仪、职场交际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交礼仪。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可增加传统礼仪知识,同时为适应不同职业岗位对礼仪素质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职业礼仪的讲授应有所侧重。四、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

(1)夯实课堂理论基础教学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培养学生礼仪素质的有效方式。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要求将礼仪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或必修课,通过课堂礼仪规范和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了解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行为细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和发展空间打下基础。

(2)运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礼仪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仅靠教师口头叙述和演示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现代多媒体手段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地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容量,减少教学示范中的不规范因素,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现场录制,制作微视频的方式将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进行展示,通过现场互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礼仪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能主动的把礼仪规范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3)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模式上,较为传统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室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教”始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代中职学生的要求,容易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无所事事、课堂教学效果差的现象,特别是礼仪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重点在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否则学生很难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现代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应将课堂上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给予学生高度的信任,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变为课堂的主角,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微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