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农产品贸易

国际农产品贸易

国际农产品贸易

国际农产品贸易范文第1篇

一、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

第一,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处于劣势,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要比国际市场水平低,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递增10%,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比国际均价高出20―50%,失去了以前拥有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豆油、菜油和花生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45%、43%和24%。价格上的劣势使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遭到了国际市场上物美价廉产品的巨大冲击。

第二,出口市场小,产品结构单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十分有限,这样的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很不符合,农产品出口的结构不合理又引起了农产品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统计显示,近年来农产品出口将近七成集中在沿海省市及周边地区,而占全国大部的中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严重偏小,其生产地域分布十分不合理;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外贸农产品主要销售地,这种对局部市场过分依赖的状况大大限制了我国对外出口农产品的数量。

第三,对外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偏高。随着政府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使得外贸农产品的价格也日益提高。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也在逐步丧失,使得直接生产费用大幅提高,现在我国大豆、小麦等农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均价,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失去了价格优势。

第四,质量影响竞争力。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深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从农产品的质量来说,比如说稻米,国外消费者喜食长粒米,我国优质大米粒长平均仅为6.8毫米,与国际市场上的名牌大米相差0.4毫米;再从影响煮熟及食品品质的直链淀粉含量的角度来看,国际市场上的名牌大米平均可以达到20.1%,而我国的平均只有17.5%。再比如说小麦,国内优质粉、专用粉在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含量等主要指标上与国际上的优质产品相比差距较大,不仅质量差而且数量缺。此外,在加工处理、花色品种、储藏包装、卫生检疫等许多方面,我国的许多农产品都有明显的劣势。

二、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外贸出口优势。就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而言我国有明显优势,从“入世”以后我国各类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可以得出:我国在依赖土地、较多耗费人力的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出口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第二,我国仍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蔬菜、水果、园艺产品、肉类产品等诸多品种缺乏深加工,发达国家的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都在3.7:2.61以上,而我国只有1:0.43。如日常食品我国只有1/3,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1.5―2倍,说明我国农产品还存在很大的深加工潜力,这也成为了延伸我国农业产业链、扩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有利因素。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已经和WTO成员逐个进行了深入谈判,在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补贴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减让承诺。新一轮农业谈判中我国占据相对主动的地位。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生产、消费的观念已经产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数量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各地修订了地方农产品生产标准,通过规范生产、加工的操作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

政府要加快建设出口农产品基地,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加快农业信息化、良种化建设,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等的财政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应该相应出台刺激农产品出口的政策,发挥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服务职能,政府要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争取签订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协议,消除或减少农产品贸易壁垒。加快农业体制改革,高校科学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检验检疫。

(二)利用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加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力度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全国总人口的4/5的农民中存在约1.75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增加。因此,要积极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品和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尽快缩短在生产技术、品牌、规格、等级以及农产品产后处理和市场营销方面与WTO主要成员之间存在的差距,促进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外贸出口增长,战略性地改变我国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被动局面。

(三)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

只有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才能冲破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因此应该推广标准化生产:一要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二要打出自己的绿色品牌,扩大品牌效应,以品牌开发产品、开拓市场;三要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检测体系;四要普及标准化知识,加强绿色产品生产技术的教育与推广。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大力度改变目前我国农业以户为单位的粗放式经营的方式,依靠高新科技的推广使用和规模经营的扩张,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导作用。积极引导从事农产品加工、经营的国有、私营、外资企业与农民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把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应用到农业企业中,国家应在财政、信贷和税收上予以扶持科技发达、市场潜力大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对现有的农业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性能,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同时也能扩大出口市场。

在势不可挡的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也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建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来应对国际市场中存在的种种风险,形成聚合规模优势,以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整体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结语

国际农产品贸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调整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虽然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但仍呈现大进大出中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基本格局。农业部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双增长, 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大幅度缩小。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6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出口额为3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进口额为3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农产品贸易逆差由去年11.4亿美元缩小为6.7亿美元,下降41.3%。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农产品进出口继续较快增长。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运营障碍分析

1.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状况

中国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挑战,这种竞争能力涉及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方面。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除少数品种外,基本上不具有竞争优势。这主要表现为:(1)中国的初级农产品因缺乏严格与细致的分级分类而没有足够的多样性,中国加工型农产品的多样化与发达国家相距更远;(2)中国的农产品品质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在种植业与养殖业方面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在加工产品方面实现了功能化,但中国尚未做到;(3)中国农产品在达到国际安全健康标准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2.散漫的农业经营制度

中国农业经营体制与制度,虽已完成由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模式向以家庭承包制为基本内容的经营模式的过渡,但尚未完成向现代市场制度的接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农业经营应完善三个方面的体制与制度建设。(1)农产品生产中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肥、农业机械、技术咨询服务系统;(2)农产品销售中的合作制,如股份合作与契约制;(3)农业经营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如灾害保险及其它类型的经营风险保险。然而现在的中国农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散漫的、随机的、小农式的。

3.初级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业

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从总体看在农产品加工业与整体农业的产值之比方面,中国为0.8比1.0,而发达国家为3—4比1.0;在初级农产品加工的比例方面,中国为20%—30%,而发达国家为90%以上,其中深加工为70%以上;在加工类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例方面,中国小于30%,而发达国家达80%;在加工类产品相对于初级农产品的增加值方面,中国仅为2—3倍,有的甚至为0.5倍,而发达国家平均高达5—7倍;在农产品加工业与初级农产品生产业的劳动力之比方面,中国远远小于1,而发达国家远远大于1。

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1.以贸易农业取代安全农业

中国农业发展,首先需要在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中国长期以来以“ 粮食安全”为主导的农业思想,不仅产生了一个单一的、低质量的、缺乏市场竞争力的“ 安全农业”,而且产生了一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经济效益低下”的错误认识。这一认识既隐含在“农业为基础、工农业为主导”、“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等决策原则中,又实际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乡镇企业实践中。甚至至今仍有一些农业和农村经济研究者认为,“ 从长期发展看,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下降将导致农产品贸易由盈余转为逆差”,并且“ 不可扭转”,因而应“促进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

2.由多样化初级农产品生产结构取代单一型结构

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经济效益竞争优势的多样化的初级农产品生产结构,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条件建立起多样化农业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极具农业资源的多样性以及所形成的鲜明的地区差异。同时,由多样化结构带来的不仅是农产品生产优势,而且还有它的经济优势。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应当包括四个层次:(1)洁净、卫生、安全性加工,即表面处理意义上的加工;(2)强化初级农产品固有生物化学品质意义上的加工,即made of意义上的加工;(3)改变初级农产品固有生物化学性状意义的加工,即made from意义上的加工;第四是复合性加工,即合成意义上的加工,这就是说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实现多物品的功能组合。上述层次表明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断加深,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美)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李 业:品牌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传忠:品牌战略精要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国际农产品贸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产品;国际贸易;收支平衡

一、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对全球经济的参与度也逐步提高,由封闭转向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的城市工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经济随着大规模的转型,使得农业产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一直在不断地开放农业产品的贸易发展速度。目前,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277.8亿美元增加到1740.5亿美元,增长了5.26倍,年均增长18.2%。其中,出口从159.7亿美元增加到625.7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3.2%。进口从118.1亿美元增加到1114.9亿美元,年均增长22.6%。贸易差额由41.6亿美元增加到489.2亿美元。与能源、原材料和制成品相比,农产品贸易在我国货物进出口中的地位正在下降。自21世纪以后,农产品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12年的5.5%下降到了4.5%。其中,农产品出口增长率远低于同期出口总额20%的年增长率,占比从6%下降到3%。同期进口增长率高于进口总增长率,占比从4.8%上升到6.1%。自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贸易已从顺差转为逆差,逆差速度迅速扩大。中国农业贸易的结构特征是明显的,这反映了中国农业资源的特点,即耕地、水资源短缺,劳动力资源剩余的特点。目前,水产品及其产品、水果蔬菜及其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最多,也是净出口量最大的产品,说明我国在这类产品上有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中土地密集型中进口最多的是大豆、棉花和工业原料等其他农产品,包括油类,如大豆油,这也是净进口最多的。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运行着不合理的农产品市场结构中国早期加入WTO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出口,出口区域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或韩国等周边国家日本,出口类别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蔬、茶叶、水产品。而农业产品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和欧盟,大部分是大宗商品,如糖、油籽、植物油、脂肪和谷物。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达成交流与合作,中国与乌克兰、南非、墨西哥、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但还是明显低于全国农产品贸易在中国的增长率。此外,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应能促进产品多元化,避免高集中度。就农产品进口而言,集中度仍在上升。我们应加强控制趋势,避免造成不稳定因素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农业产品的开发。

2.传统优质农产品的出口趋势并不乐观。纵观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大体发展趋势,我国目前正处于商品综合净进口阶段,传统农产品品类出口较少、速度较慢,但农产品进口数量却在继续增长。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低成本、低价格、低附加值的优势。相反,中国从发达国家进口的都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发展,中国在发展产业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物力,忽视了农业发展及工业发展对农业方面的影响。这种情况使得农业发展面临着约束条件变多的风险,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和成本方面,传统产品的优势即价格面临减弱现状,其中蔬菜出口数量的增长并不明显,水果出口甚至在逐步下降,各种迹象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势头不足。

3.农产品出口遇到“绿色壁垒”限制我们国家的主要出口地是美国、日本、德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这些国家均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建立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要远远高于国内对农产品检验检疫的需求,所以我国大多数的出口农产品质量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一高度。在一些国家,由于中国农产品的化肥和农药残留量高于标准,所以对中国进口比例采取了限制措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目前已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障碍之一。

三、针对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平衡状态的研究

基于以上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平衡问题的理解,可以判断,扩大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在一定时期内贸易逆差会成为常态,但增长预计将放缓。第一,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扩大。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粮食增长的刚性需求和水土资源约束矛盾会越来越明显。如上所述,人口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农产品国内资源供应不足,国际市场是近年来农产品进口价格上涨、农产品进口数量加大,是造成贸易逆差的诸多原因。在未来,这些因素不但不会消失,有些还会继续加强。因此,农产品进口的扩大是由我国国情和国际市场的总体发展趋势的引导。第二,农产品出口数量稳步增长。增加农业产品的出口,尤其是高端经济作物和加工的农产品,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和相对较低的土地和水消耗的作物,是我国农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鼓励、支持行为。在国际贸易方面扩大农产品出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第三,中国的农业生产因素决定了农产品对华贸易逆差将在短期内成为常态,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安全的发展条件,中国农产品出口高附加值的农产品量将继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农产品进口增长远大于出口增长,将改变贸易逆差增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增大的局面,预计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例也会下降。

1.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品种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是缓解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不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是以农业发展为依托,优化农产品贸易品种结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主要受技术和资源的制约,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有必要改变原有的“自给自足”等传统农业的发展思路。二是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为农产品出口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快速增长。三是基于密集的商业发展模式,如多元化发展农产品贸易的方式,秉承食品安全第一的原则,进口我国相对稀缺的农产品,能有效弥补我国农产品的稀缺性,同时,要加强具有绝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量,改变我国农产品进口和出口的赤字现状。

2.加强农产品行业的价值链搭建加强农产品价值链是减少我国农产品贸易不平衡的重要措施。一是在食品加工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只有提高效率和食品安全质量,才能真正打造国际知名的农产品品牌,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二是对我国农产品产业链进行整顿,将我国农产品产业推向市场,联合开展上下游企业,发展优质农产品产业链。三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调动民营企业参与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完善中国农产品发展的产业价值链。

3.对农产品贸易区域进行调整改进农业贸易方式是我国国际贸易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必须打破现有的模式,加强调整我国农产品贸易领域的措施,减少对农业进口市场、国外市场的依赖。此外,从战略高度进一步促进发展中国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积极探索新市场,有效避免市场风险,同时对国内农产品贸易领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减少对进口和出口的依赖,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我国的农产品可以更好的参与国际贸易。

4.利用“一带一路”的贯通性发展物流农产品有着季节性强的特点,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新鲜,因此对物流的需求要更高,安全性和效率是物流配送是否成功关键,是农产品网络营销之间高质量、高效率关系的体现,物流服务态度服务周到良好是加强和提高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关键,其中对低温保存设备和技术的研究也是加快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带一路”政策致力于建设一个全面通用的网络平台,用来促进各国之间的均衡发展。除此之外,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同样离不开便利的通讯和运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在将贸易便利化上开展合作是关键,采取降关税方法,促使物流发展。“一带一路”的建设目标同样要落实在改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措施方面。比如,提高对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视度、加强物流和海关间的互通,加强对采购、销售、仓储、物流、口岸和销售在线购物平台的控制。

5.培养职业技能,建立一支专业的营销团队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不能脱离农业产品的对口人才,所以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产品网络营销人才为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向深入入手。首先,加强对大学生农产品贸易和网络营销技能进行基础知识培训,鼓励学生在农产品网络营销实践的背景下参与“一带一路”,鼓励他们自己创业;其次,加强农民网络技术知识和网络营销技能培训,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服务。最后,建立专门的宣传团队,提高人们对网络营销的认知能力,吸引公众学习网络营销技术,增加相关人才的储备量。

四、结束语

伴随国际贸易市场中农产品间的竞争关系不断升级,我国要想发展对外贸易,就要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摸索、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对品种结构进行调整,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产业价值链构建,通过对出口市场的不断开拓,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进出口的健康发展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在目前的国际贸易现状下,这是我国农产品加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吴笛,高明月.“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6,10(24):94-95.

国际农产品贸易范文第4篇

(一)农业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有两个基本的方向,一是自由贸易政策,二是保护贸易政策。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能提高一国的经济效率和国民福利,因此贸易自由化是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方向及当前WTO农业谈判极力促成的目标。但是,当前的农产品贸易中最受关注的仍然是保护性贸易政策。当前,农业仍然被认为对一国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很多发达国家都对农业部门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农产品贸易在贸易领域里占有基础的地位,而且,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以及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波动所造成的广泛影响,使得各国政府普遍倾向于对农产品生产和贸易进行直接和持续的干预。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

相对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更加及时、自动和具有约束力。但WTO争端机制本身的缺陷实际上却可能纵容投机行为的发生。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漫长程序和步骤使违约方有机会影响WTO的授权行为,如否决专家组的人选,降低了其他国家报复的可信性;再者,争端解决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有关国家就争端进行谈判和磋商。只有所有的谈判和磋商都失败之后才会授权方进行报复,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程序性约束与报复的直接成本结合在一起,降低了采取报复行为的可能性。所以,争端解决机制也就难以抑制有关国家的投机行为。如果投机行为不仅不会遭到惩罚,反而可以成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的条件,那么,投机行为事实上是得到了鼓励。

二、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可持续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如何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人觉得,应该采取下面几项措施,才能够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立足国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做好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

我国的农产品普遍存在品种单一、品质低下等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在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提高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提高其专用性和适用性,我国农产品中的畜牧产品、林果蔬菜、水海产品既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结构调整中可以引导农民加大对这些产品的生产力度,同时要增加产品的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只有向市场提供名、优、特、新的产品才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并以较高的价格获得较高的收益。

(二)扩大出口潜力较大的农产品

主要包括苹果、柑橘、牛羊肉、水产品等。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增强竞争优势,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扩大出口的发展战略,主攻产品质量安全、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市场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打造知名品牌,提高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同时,确定优势农产品还要依据下面五条进行选择:

一是资源条件好。自然生态条件为该种农产品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具有生产传统、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

二是生产规模大。能够集中连片生产,农产品商品率较高,区域内商品总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

三是市场区位优。市场目标明确,流通渠道畅通,运销便捷,对产业发展带动力强。

四是产业化基础强。科研、生产、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基础条件较好,有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备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基础。

五是环境质量佳。具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创新

农业本身是一个弱质产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由于建国后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的农业尤其如此。农产品的竞争力虽然以品质和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其影响因素却很广泛,如农业资源条件、宏观经济环境、农业相关政策、基础设施状况、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诸多因素。现阶段,完全依靠我国农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是不现实的,农业需要大量来自政府和非农产业的支持。政府除了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外,还需要制定能够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信贷政策、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等,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提供高效优质低价农产品提供硬件支撑;同时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科研院所与农业生产单位的合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四)注意发展绿色食品

实际上,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农产品生产未按照IFOAM的标准进行生产,由于过多地使用了大量化肥和剧毒及高残留农药,使得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大部分指标不合格。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的提高,再继续延用过去办法进行生产,势必会使农产品过剩的更加严重,而国外质优安全的农产品必将大举进军我国市场。

(五)注意环境保护,注重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我国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然资源短缺,人均耕地逐年下降,近年人均占有量由0.09公顷下降到0.08公顷。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受污染的耕地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面积的1/5,且土地退化加重,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农产品质量问题,跟不上市场升级转型的需要,致使销售不旺、出口不畅。面对国内外双重压力,我国现阶段必须走可持续农业的道路。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企业产品的开发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并展现出无限广阔的前景。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使得产品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科技的投入,不断培育新的品种,利用新的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注意新的农产品的加工技术,才能够提高我国的优势农产品的持续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安玉发,焦长丰.世界主要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24.

[2]陈富桥,祁春节.美国新农业法案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3,(6):80-83.

[3]程国强.农业贸易政策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1321、127-140.

[4]程国强,崔卫杰.WTO新一轮农产品关税谈判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6,(24).

[5]董银果.SPS措施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及中国遵从方略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国际农产品贸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商模式;特色贸易;贸易壁垒;国际贸易

2013年以来,陆续提出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从而标志着“一带一路”的诞生。“一带一路”战略格局的提出,给我国的经济和贸易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尤为重大。近10年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一直受到欧美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加之不断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导致我国国际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一带一路”的构想,使得我国同沿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通道大为顺畅,这有助于打破欧美国家对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控制和封锁,拓宽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扭转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

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存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也逐步走向繁荣。进入WTO以后,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也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欧美国家贸易壁垒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长期处于逆差。

1.1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

在出口方面,我国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包括:水果类产品、蔬菜类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不仅科技附加值低、价格低廉、利润率小,更是无法和其它国家的科技型农产品形成竞争。在进口方面,我国主要依赖于美国、欧洲各国的大宗农产品,如糖类产品、油类产品,并且大多为科技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进口此类产品,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外汇,并且对欧美等国家形成了农产品依赖。同时,无论是农产品的进口还是出口,我国的贸易集中度高,既体现在产品类型上的集中,也体现在进出口国家上的集中。这种集中型的结构会对产品、其它国家形成较强的依赖性,存在非常大的贸易风险。

1.2欧美国家贸易壁垒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

我国进入WTO以来,一直受到欧美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因为生产标准、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的不一致性,欧美国家对我国很多产品进行了出口限制、已经出口的实施反倾销处理,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在农产品出口问题上,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实施的是“绿色壁垒”。欧美国家对于农产品消费有着极高的品质要求,因此相关的检验检疫标准非常严格。我国出口的农产品,虽然选择了国内最为优质的产品,但因为科技含量低、生产加工环节不够规范,绝大多数都无法通过欧美国家的检验检疫,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数量和出口种类受到极大的限制。

1.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长期处于逆差

近年来,因为我国各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农业经济投入远远落后于其它产业,使得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足,仍旧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方式上,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薄弱。加上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政策,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从现在的贸易格局上看,我国农产品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净进口时代。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出口类型单一、出口数量少、附加值低、赚汇能力弱。我国进口的农产品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对其它国家的依赖。进出口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2“一带一路”给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两个新的发展空间,一个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带一路周围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成为中国的贸易伙伴,一个全新的市场也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体现在:有助于丰富我国农产品进口、实现进口多元化;有助于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扭转贸易逆差;有助于我国农产贸易结构调整、带动农经产业链条。

2.1有助于丰富我国农产品进口、实现进口多元化

一带一路的地理版图,由“中蒙俄经济带”、“新亚欧陆桥经济带”、“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海上战略堡垒”四个部分构成,涉及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一带一路的联系,这些国家和地区将逐步建立更为亲密的贸易伙伴关系,降低进出口关税,给与彼此之间的贸易最惠国待遇。这无疑对于相关各国之间贸易进出口是有利的,会大大降低我国农产品进口的成本。不仅如此,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家和地区,农产品种类极为丰富,不同国家的农林牧副渔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为相互之间的贸易提供品类齐全的农产品,这对于实现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多元化、降低对欧美国家的进口依赖意义重大。通过一带一路,建立起多元化农产品进口的格局,也有助于我国农业经济、农产品供给降低风险。

2.2有助于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扭转贸易逆差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制于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助于打破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有格局。一带一路牵涉的主要国家有: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土耳其等。从这些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大多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国际地位,这更有助于彼此之间平等国际贸易关系的建立。因此,中国有望向这些国家输出具有优势的农产品,而免于被严苛的欧美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所制约,从而实现农产品出口和农产品进口之间的平衡,扭转贸易逆差。

2.3有助于我国农产贸易结构调整、带动农经产业链条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我国农产品进口、农产品出口、国际贸易的总体格局都将出现很大的变化,这也势必要求我国农产品生产体系、经营模式、发展规模、贸易结构,都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以适应新增的、数量众多的农业贸易合作伙伴。同时,农产品生产体系、经营模式的革新,必然带动相关的农业经济产业全面革新和进一步发展。在未来,无论是我国的农业贸易还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都必然打上深深的“一带一路”的烙印。

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了全方面的正面影响。为了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笔者提出了三条对策:充分借助一带一路的地缘优势构建“带路农贸新格局”、针对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发展特色农产品贸易、大力推进和带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电商发展模式。

3.1充分借助一带一路的地缘优势构建

“带路农贸新格局”在进入WTO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一直将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因为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和部分国家政治制度上的偏见,我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后,我国应将“带路”国家作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从而构建一个农业贸易的国际新秩序。在这个新的格局之下,我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必将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从而彻底摆脱农业贸易中受制于人的现状。

3.2针对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发展特色农产品贸易

在和带路国家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我国应充分重视对带路国家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力、农产品需求的分析,并依据相关分析评估数据制定农产品贸易策略。只有准确地把握带路国家的农产品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有特色的农产品,才有可能打开带路国家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才有可能真正地建立我国主导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秩序。

3.3大力推进和带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电商发展模式

在和带路国家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我国应进一步注重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实施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电商化发展战略。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我国更加准确地把握带路国家农业市场需求,有利于我国做出精准的贸易战略决策。电商的大力发展,有助于农产品二次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的精细化处理,有利于包装、物流等第三方外包业务的专业化,有利于在线金融、在线支付的配套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带路区域农产品国际贸易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谭晶荣,王丝丝,陈生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01):90-96.

[2]谢宪华,朱其太.陆桥沿线检验检疫机构共谋提速“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大通道[J].大陆桥视野,2015,(19):68-69.

[3]付明辉,祁春节.中国“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现状与比较优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6,(08):180-185.

[4]余妙志,梁银峰,高颍.中国与南亚地区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农业经济问题,2016,(12):83-94.

[5]戚亚梅,钱永忠,郭林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和实现路径:从技术性贸易措施角度的思考[J].世界农业,2016,(08):18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