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自我调适 集体训练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笔者是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结合自身体会,笔者认为当前高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一)因学习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学习类问题可以说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这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考试焦虑,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严重的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这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加上现在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因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现在高中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的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优越,他们基本上是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在祖、父辈们所布置好的道路上走下去,遇到挫折和经历磨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的船在生活中遇到一点风浪,或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因遭受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已不再是新闻。这些事件的发生,与他们的心理素质差有很大关系。

(三)因青春期性烦恼产生的心理问题。

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高中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高中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有的同学对异性有好感,有的男同学见了漂亮的女孩子心跳猛烈,面颊发热,惶惶不安。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四)因对自己的形象不阂舛产生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由于处于青春期阶段,因此特别注意修饰自己的形体、容貌,讲究外表“风度”。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对自己的形象满意的,特别是一些女生,对自己的外貌体形不如别人感到烦恼和痛苦,因而产生忧郁、自卑、焦虑等心理障碍,有的为阻止身体发胖而引起厌食症,同时还常会以追求名牌消费来补偿自己形象的不佳,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偏激。

针对以上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及心理咨询结果调查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望就教于大方之家。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与初中相比,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方面,知识密度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快。要想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就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在生活和交往方面,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住宿要开始新的集体生活,和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密切。第一次远离父母,还要学会独立处理很多事情。另外,考入九中的学生在初中大多都是学习的佼佼者,在工作上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在大家都集中到一起,可谓人才济济。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调适自我,给自己定位。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教育

一、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

二、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方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下措施供大家借鉴。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例如:在学习方面,知识密度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快。要想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就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在生活和交往方面,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住宿要开始新的集体生活,和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密切。第一次远离父母,还要学会独立处理很多事情。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调适自我,给自己定位。

随着高中生心理生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所以在高一第二学期我重点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在继续加强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求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教师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师生共同确立活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心理教育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4、各学科教学渗透

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要认识到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通过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仅扩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间,而且还有利于各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心理教师不应将自己封闭于咨询室中,要积极与广大学科教师、领导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资料的收集意义重大,许多资料具有保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收集和管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过程;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

学生心理档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级和学校的团体资料,又要有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既要有数量化的资料也要有非数量化的资料。最为重要的是要从积累的档案资料、数据中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存贮档案,要为师生和学校提供及时有价值的反馈,为有效开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服务。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 文科班女生 自卑心理 成因 对策

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而农村学生占中国学生的半壁江山,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相对薄弱,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自卑心理问题。高中生是自卑感的多发期,多数高中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自卑心理。笔者就以当前农村高中文科班女生自卑心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高中文科班女生自卑心理问题成因

(一)外部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宝应县经济相对落后,老百姓的思想有点落后,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在这样的传统氛围中,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农村女生能不自卑吗?家庭气氛的不和谐是造成高中生自卑的另一个重要家庭因素。如果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经常为琐事吵架;或者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破裂以及单亲家庭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卑。这种由于家庭不幸而自卑的学生平时不愿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他们总是感到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此外,家庭经济状况或者父母的文化水平、工作性质等等也都有可能导致某些高中女生的自卑心理。

2.学校因素。学校中教师的不良教育方式也常常是直接导致某些高中女生自卑感过重的重要因素。例如有的老师不恰当地批评学生,甚至对她们进行讽刺、挖苦和嘲笑。初中到高中,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突然加大,所学的知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对思维也就有了更高的抽象性、概括性的要求。况且在学习某一知识时,相关的知识准备对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和产生兴趣至关重要。农村女生,知识面太窄,生活范围太窄,接触事物太少,兴趣单一,这都很不利于高中学习。她们对某些事物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引发不了她们丰富的联想,她们就不容易对事物产生深刻的理解并发生兴趣,必然导致成绩的落后。高中生活对有的女生而言,简直成了一种挫败感和不自信教育。这种挫败感和不自信对她们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生活。

(二)内在身心因素。

1.受知识的局限、经验的制约及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富于幻想的色彩,不切实际的情况十分常见。她们从不同学校、班级进入高中,大多有一个好的理想。在原来的学校,她们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很高。但是进入高中后,高手如云,曾经的理想与抱负似乎问题难如人意,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因而容易产生挫折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就会陷于痛苦的矛盾之中,进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农村高中文科班女生涉及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同学、与父母、与教师的关系。其中最易出问题的是同学关系。女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往往成为困扰高中女生最严重的问题。

2.没自信心。不敢与别的同学交流,感到孤独,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觉得自己被孤立,上课走神等正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她的一些苦恼——“他们不喜欢我”、“我觉得他们总不愿和我做朋友”,更多的只是一些主观上的感受。

3.遭受失败。某些高中女生的过度自卑心理是由于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屡屡受挫导致的。如接连几次的考试不理想,学习成绩的下滑;过多地遭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与同学的多次交往不快;家庭或生活中的不幸遭遇等都会打击她们年轻气盛的自尊心、自信心而导致自卑。

二、农村高中文科班女生自卑心理问题对策

(一)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

农村高中文科班女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学生要适当地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逐渐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能力。

(二)体验“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

人们都有获得成功、避免失败的需要。学生取得成功,可以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赞许,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因此,我采取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让女同学“体念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的措施。

1.教学降低难度,重视基础。在高二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校有的学科教学中出现了较高的要求,导致不少同学产生高中学习“难”的感觉,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我们觉得“降低重心,重视基础,提高能力”才是符合农村地区教学特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解决近年来的某些高考原题,让她知道“我现

在就可以解决高考题了”;考试中严格按照“622”的要求命题,让她和她的同学们感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小组合作。课堂上让她们回答能够解决的问题、主题班会让她们发言等,让她们知道“我的回答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讲话可以得到同学们的掌声”。

3.克服“自卑”心理的两个方法:第一是恰当评价自己。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以至信心不足。要克服自卑,应从恰当评价自己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要进行“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积极暗示,以振作精神,增强信心。其二是确定合乎实际的目标。奋斗目标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分阶段制定,首先确定最有可能实现的近期目标,集中精力向这个目标冲刺。这个近期目标实现后,再制定下一个近期目标,循序渐进,这样可以减少挫折和失败,有效的保护和增强信心,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三)开设阳光信箱,培养乐观向上健康心理。

她们所处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她们内心的矛盾性与冲突性。这种矛盾与冲突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为此,我校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向老师咨询。由于此项活动绝对保密,很受学生欢迎。因为这使她们有了自己情感的发泄地,即使得不到相应的指导,把烦恼说出来,也仿佛甩掉了一个大包袱,在老师的指导下,使自己的困惑得到解答,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我们知道,对于农村高中文科班女生来说,高考无疑是重要的,但再重要也没有身心健康重要,而身心健康的核心就是心理健康,没有乐观向上的心理,再好的成绩、再好的体魄也没有多大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第4篇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

进行《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探讨,既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虽已开展了十余年,但至今未能在贫困学生心理健康这个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若能顺利开展下去,将起到填补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的空白的作用。从现实意义上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不可否认,在没有实现共同富裕之前,因地区和家庭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我国各类学校都存在着部分经济窘困,勉力求学的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贫困学生还占据着一定比例。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成功,无疑可让我们广大贫困学生以正常心理学习和生活,从事实上解决许多学校面对贫困学生心理困惑与障碍不知所以的问题,使本课题具有在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具有推广的价值。

2.选题的理论支持

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问题,他把焦虑分成客观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精神分析学家根据精神动力学的观点认为,焦虑是潜意识中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原因和过程不为本人所认识。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著作中确信,焦虑是受压抑的里比多的一种发泄方式。

行为主义学说,认为人类的行为多是后天形成的,不良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不适当的学习结果。社会学习论者强调强化和惩罚对学习者再现模仿行为的影响,模仿得到奖励,行为即内化,模仿到不适当的行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改变,有人主张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

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对立,以布鲁纳、奥苏伯尔为代表的认知理论学说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景,在内心经过积极地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用积极态度来思考的人心理是健康的,而倾向于用消极的态度来解释生活中事件和思考问题的人,会出现消极情感,严重的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学生厌学与知识类型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风格密切相关。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学说把人看成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发现学习材料不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或威胁到自己的价值观时,就难以产生意义学习。嘲笑、羞辱、轻视等都会威胁到学生的自我,威胁到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从而严重干扰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将探明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探究产生的问题症结,探索帮助他们消除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等行为的心理疏导与干预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为高中贫困学生消除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身心获得和谐发展提供规律性的策略。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立足学校,对高中中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如经济状况、学业状况、心理负担等进行调查研究统计。

(2)沟通家庭,延伸社会,由为学生服务扩展到相关人群,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从个体因素、民族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多渠道、全方位地去探寻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焦虑厌学产生的深层原因。

(4)探索对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现象进行心理疏导、心理障碍治疗,建立健康心理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有效疏导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安排

1.研究的方法选择

本课题的研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应用为主,以实验为主。具体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1)文献资料研究法 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籍。

(2)借助于学校网络和学校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测试的机会得到贫困生库,结合测试数据得到贫困生心理健康测试数据库。

(3)采用“调查总结研究实践改革”的方式制定出一套化解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在高一年级进行试点,每一个月在新生班级进行各种形式的理健康教育如看电影、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的各种心理咨询辅导。

(5)在具体工作中采用“定点跟踪”方法对我校个别贫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

(6)实验研究法

本课题以我校的教师为主,以本校学生为实验对象,按照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化解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有效拓展一般规律和相应的教育对策。

2.研究的过程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进行两次调研,分析和研究贫困高中生产生目前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贫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误区等。调查我校现有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新生进行调研;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每类心理问题的特点;分析每类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误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针对上述心理健康状况提出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开设心理讲座、定期进行心理测验、开展心理咨询和进行心理训练等。研究对策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邀请权威心理专家开设心理讲座;分阶段对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验;每周定时开展心理咨询;针对不同的类型开展各种心理训练。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11-0075-03

高中是青少年学生心理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不断增加,心理困扰越来越多。当前,学校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不足及许多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敏感,使得我们要探索一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形式丰富并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形式已被引入我国高校,但鲜有服务于中学的,笔者自2008年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江苏省四星级重点高中,进行了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涵义

朋辈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仿的同学和朋友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过程。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于缺乏心理专业咨询师,一场非专业心理辅导运动在精神卫生领域掀起,很多学者尝试探索对学校内一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让他们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1]。随后,美国和加拿大的很多高校和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在目标、要求和治疗方法等方面与专业的心理辅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一)亲近性

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在熟人或朋友之间进行,很少在陌生人之间进行。而专业心理辅导则要求避免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2]。

(二)无偿性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双方自愿的,并且不存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向受助者索要物质报酬的问题,这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

(三)相互性

传统的观念是高中生对心理辅导比较敏感。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了学生在传统心理咨询中的被动角色,助人者和受助者的角色可能会在辅导过程中随着情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便利性

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和受助者往往共同生活,交往密切,彼此较为熟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提供安慰、鼓励、倾诉、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特殊时期甚至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受助者的言行进行直接干预,为解决心理问题赢得了时间[3]。

(五)有效性

高中生在年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比较接近,朋辈之间容易沟通交流,所以来自同学和朋友的建议比较容易接纳,从而可以有效解决心理问题[4]。

三、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

(一)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高中生在高考的教育形式下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尽管目前各中小学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专职心理教师严重短缺且素质不高,有些是非专业心理学毕业。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中学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5]。例如,张家港的九所普通高中,每所高中仅配备了一名专职心理老师,这一名心理老师要服务全校近2000名师生,即使心理咨询室每天中午都开放,但一个中午最多只能接待两名来访者,很难满足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如果学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如何高效率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过多方讨论研究,认为借助学生的力量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来缓解专业心理力量的不足,可以让更多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加强基层心理援助力量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不仅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还可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目前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工作难点体现在如何及时地发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6]。庞大的学生群体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这无疑增加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难度。我校自2008年实施朋辈心理辅导计划以来,80%的学生危机案例是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发现并协助处理的。朋辈辅导员和受助者共同生活和学习在一起,能及时了解对方的心理动态,发现个别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时,能及时报告心理老师或者转介专业心理咨询。因此,朋辈心理辅导员能很好地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是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的中坚力量。

(三)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心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

朋辈心理辅导员在给身边同学提供心理援助的同时也可以使自己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和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朋辈心理辅导员这一身份可以促使自己积极阅读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汲取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

(一)依托心理社团,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随着学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社团发展迅速。学生心理社团是很受同学们欢迎的组织,学生心理社团成员是热爱心理学的学生,他们充满热情,志愿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服务,把他们发展成朋辈心理辅导员即可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基层力量。从2008年至今,我校“心灵茶室”学生社团曾有150多位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开展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心理援助活动。如在每年11月份的“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中,社团成员协助心理老师布置心理健康知识展板,组织心理健康黑板报评比活动,开展心理电影赏评活动,编制心理小报《心海拾贝》,编制校本教材《心海》,研发心理网页,在校园广播站开设“心灵之声”专栏活动等等。在这些常规性活动中向全校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传授心理调适技能等,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关注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培训心理委员,增加朋辈心理辅导力量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校的管理也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委员就是在班级中设立负责维护班级同学心理健康的班干部。我校的心理委员一般通过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老师选拔等几个步骤产生,每班两人,男女各一人,全校有百余人,他们是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主力。这些朋辈心理辅导员具备以下特征:对心理学学习有浓厚兴趣,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力较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倾听。每逢周三中午心理老师都会将这些心理委员集中到校报告厅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心理培训,经过一年的培训,这些心理委员基本能掌握朋辈心理辅导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观摩,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三)排练校园心理剧,凸显朋辈心理辅导的互动效果

校园心理剧是学生将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心理冲突和困惑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呈现,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各种角色的内心感受,对解决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效果较为明显。我校对校园心理剧的尝试始于2010年张家港市普通高中心理剧大赛,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剧《在爱中成长》获得张家港市第一名。本剧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收到男生的求爱信后展开恋情,导致成绩后退,面对老师的责问和家长的反对,女主人公内心经历了迷茫和痛苦,最后在老师和妈妈爱的帮助下走出了早恋的阴影,重新追求理想,收获了心灵上的成长。剧中的演员通过“自己演,演自己”,把如何面对早恋问题用“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心灵上的启迪,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自我成长,此时每一个演员都是朋辈心理辅导员。本学期,我校又开展了“青想,阳光心灵”心理剧大赛,学生们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增进了互动和交流,加深了感情和友谊,实现了自我成长和班级成长。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认识到以心理剧的形式开展朋辈辅导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从撰写剧本、排练剧本、汇报表演到最后的分享阶段,这一系列过程就是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

(四)塑造榜样形象,树立心理与行为的朋辈典范

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能力是每一位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我校抓住一切平台广泛利用优秀学生的先进典型事迹和成长、成才的经验,弘扬学先进、赶先进、团结互助、爱国进步的校园文化风尚,营造宽容失败、追求成功、敢于冒险、激励创新的校园文化风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我校每年都举办校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争三好积极分子评选活动,针对性地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和行为示范榜样。此外,我校每年还举行“学习之星”、“艺术之星”、“竞赛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和“全能之星”等评比宣传活动,为同学提供心理和行为上的朋辈指导。实践证明,这种导向力量不仅对同学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学习方法产生影响,也对他们的心理起到一种积极的暗示作用,效果良好。

我校经过连续五年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学生的身心发展、班级班风、学校校风都有了积极变化——学生开朗活泼、学习情绪高涨;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宽容理解;班级学校常规井然有序,学生未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实践表明,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互助效果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对于受助者来说朋辈心理辅导员真诚的爱和关心让人感觉很温暖,他们愿意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从学习上的困惑、同学间的不悦到亲子之间的矛盾都愿意讲给朋辈辅导员听并征求他们的建议。其次,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更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交流想法,容易引起共鸣,汲取相关建议。再次,在朋辈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中,受助者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然学习的榜样就在身边,这种正能量有助于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种朋辈心理辅导会成为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新道路。

参考文献:

[1]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52-54.

[2]郭念锋,虞永积等.心理咨询师(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05.

[3]甘诺,严红燕.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7,(23):50-52.

[4]蔡莹,杨雪龙.朋辈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42-44.

[5]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辅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