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少年网络安全

青少年网络安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少年网络安全

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第1篇

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1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已逐渐成为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互动交流、增加阅历的重要方式。比如有的同学在网上查询一些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或者浏览新闻时事,或者看一些科技前沿信息。对于这些方面,我们并不应排斥,甚至应该持鼓励的态度,但是,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呢?

首先,不沉迷网络游戏,限制上网时间。长期沉迷于游戏不利于学习和身心健康,有些游戏宣扬的内容并不健康。希望同学们不要去触碰这些大型网游。网络游戏开发商往往以创造利润为第一位,他们还在开发出更加“好玩”(换句话说更容易让人上瘾的)游戏,沉迷其中,只会让我们偏离预设的人生航道,不利于身心健康。

第二,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上网聊天时,尽量不要透露自己的年龄、家庭住址以及个人资料或照片;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等信息;当网友提出见面时,一定要警觉,不要单独见面或者单独吃饭。

第三,要选择合适的上网环境。老师和家长并不反对孩子上网,但提倡有节制、有选择地上网.一些黑网吧很容易发生斗殴、被黑心老板扣押、环境恶劣而导致伤亡等事故,为了自身安全, 如需要查询学习资料,或解决疑难问题,可以求助老师或家长,在他们的指导下,在家中或学校机房上网。

第四,上网时要自我约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安装杀毒软件,防止黑客和病毒的攻击,要自觉抵制网页上的黄、毒、赌内容的链接,对于这些不良网站不要点开。对于中奖信息,募捐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对于反动言论,或打着爱国口号而发表的激进言论,不要随便跟帖和转发!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还需加强,不要轻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和团体所利用。

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网络安全教育。

现在全世界通用信息技术,网络的出现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大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网络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健康积极的,又有腐败消极的。网络是载体,本身无对错,学好学坏,取决于主观选择。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这有利于我们合理地利用网络。

中学生上网有以下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

(2)加强对外交流;

(3)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同时也存在一下弊端:

(1)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2)网络信息传播的在意性容易强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3)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沉迷”等症状。

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网络问题,不懂网络的利与弊。有一半的中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网友,许多同学认为通过网上聊天可以认识很多的陌生朋友,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帮助,相互倾诉,十分方便地与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进行联系或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只有仅仅小部分同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也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等,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作为中学生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传播不健康的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的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线下面,多看一些和自己日常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一定要在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式;二是决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不良网站的侵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不该进入的网吧。

总之,我们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于虚拟时空,自觉抵制不良网络的侵蚀。

谢谢大家!

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伴随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互联网正有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在网上交流、交往、交易,话在网上说,钱在网上花,事在网上办,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相伴而生,网络攻击、网络恐怖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诈骗网民钱财等违法犯罪行为依然猖獗,所有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对打击网络有害信息和不法行为的呼声非常强烈,维护网络安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强调要加强全党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发动全社会参与维护网络安全,培育“中国好网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不仅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网民的切身利益。只有保护好每一个网民的安全,才能让网络安全落地生根,用坚实的一砖一瓦,构筑起国家网络安全的坚固长城。

作为我们中学生也要做一个“中国好网民”, 要有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现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一放学或一放假 ,就长时间地呆在电脑前或者捧着个手机。其实,上网就像步入社会,你可以在这个虚拟网络空间里, 学到有益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东西,学到课本里没有学到的东西,在这里你可以得到世界上成干上万的网友的帮助。但在这里也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思想受到的侵害,也有可能做出犯法的事。为此,请大家熟记以下上网安全守则:

1、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把自己及父母家人的真实信息,如姓名、住址、学校、电话号码和照片等,在网上告诉其他人。

2、如果看到不文明的信息或图片,应立即告知父母。

3、进入聊天室前要告知父母。必要时由父母确认该聊天室是否适合学生使用。不要在各个聊天室之间“串门”。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即离开,自己也不要在聊天室散布没有根据或不负责任的言论。

4、不要在聊天室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言论,也不要传播或转载他人的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网上网下都做守法的小公民。

5、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公告栏、聊天室上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

6、未经父母同意,不和任何网上认识的人见面。

7、如果收到垃圾信息或邮件, 应立即删除。包括主题为问候、发奖一类的信息或邮件。若有疑问,立刻请教父母或老师进行处理。

8、不要浏览"儿童不宜”的网站或网站栏目,即使无意中不小心进去了,也要立即离开。

9、如遇到网上有人伤害自己,应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

10、 根据与父母的约定,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不超过3小时。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第2篇

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9日在武汉拉开序幕,各省市也相应积极开展了本地区网络安全宣传活动。连日来,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特别是青少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进程中,对青少年的培养、引导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建设网络家园、维护网络安全主力军作用。

网络的互动性、平等性、多样性、虚拟性和易于广泛传播等特点,为青少年交流思想、抒感、展示自我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也应看到,网上充斥着一些不法分子,到处布满陷阱。“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网络空间竞争的根本是人心的竞争,网络空间是争夺青少年的战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青少年是网络文化的参与者、推动者,他们在吸收网络正能量的同时,也受到各种各样负能量的干扰,身体、心理和道德行为规范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人严重依赖网络,把“升级”当为唯一的追求,把“装备”当作唯一的神明,网络对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冲击不可忽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培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给青少年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代表的主旋律占领网络阵地。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建立网络安全理念,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少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强则民族强!青少年强则网络强!青少年是祖国发展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力军,这是历史赋予青少年的责任。网络强国靠青少年,青少年当自强。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决自觉抵制网络世界的各种诱惑,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该涉及的坚决不涉及,不要对法律禁止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好奇,不要寻求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刺激。

要提高甄别真假、美丑、善恶、良莠的能力,坚决抵制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在网络空间的生存与传播,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学习安全上网技能,培养良好的安全素质。杜绝弱口令,把好网络安全第一道关口。保护好个人敏感信息、数据,不要轻信虚假中奖、游戏交易等诈骗信息,避免误入非法分子的网络陷阱和圈套。定期检测主机,查杀木马、病毒,保持系统强健性和可用性,维护好身边的良好网络生态环境。青少年要积极投身网络强国建设之中,网络安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指尖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第3篇

今年,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向社会公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文件精神,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文明上网,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维护青年学生合法权益,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把网络建设成青年学生学习、成长、创新、娱乐的健康阵地。计算机与信息系团总支决定于2009年5月25日至6月10日在全系范围内开展以“倡导网络文明、规范网络言行、践行网络道德、维护网络安全。”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

现将有关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实施,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增强青年文明上网意识,引导青年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科学上网,文明上网,使互联网能够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院团委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我系决定在全系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倡导网络文明、规范网络言行、践行网络道德、维护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活动时间:2009年5月25日——2009年6月10日

三、活动内容:

(一)活动项目:

1、参加苏州“青春网上行”绿色活动启动仪式;

2、向全院发出“绿色网络我先行”倡议;

3、举行绿色文明上网千人签名仪式;

4、“践行网络道德、维护网络安全”主题讲座;

5、观看文明网络道德教育专题记录片。

(二)内容简介:

1、积极引领全系学生认真学习和聆听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专家专题讲座。之后举行一个绿色文明上网的千人签名仪式。并不断向全院、向全市发出倡议,掀起一股绿色上网、安全上网的热潮。通过倡议书、宣誓、签名等形式,加大大学生网络文明规范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明辨是非、自我保护和防范不良行为的能力,从自身做起,拒绝“网络”,争作文明网民,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2、从年级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中聘请优秀人员作为学生论坛的“文明上网引导员”,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向上、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加强对网络教室的管理,对网络的使用纳入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中,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畅通。同时,专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上网质量,对学生操作中遇到的技术性和知识性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并监督和管理学生网上行为,避免学生利用网络玩游戏或浏览、传播、拷贝带有迷信、、反动色彩的网站和网页,保证学生的上网质量。

3、积极走出校园,配合团市委和其他各级单位在吴江市发动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的活动。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年级、班级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对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犯罪 负面影响 心理分析

据CNNIC2012年6月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到2.35亿,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8.2%。可见青少年是网络受众群体中最多的一个群体,但是互联网上充斥着的大量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隐患。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已被国际社会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并且现今网络是最流行的社会元素,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消极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温床。而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并且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因此弄明白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遏制青少年犯罪,对培育新时代的青少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指一切基于可以产生或可能产生某种罪恶的理由而人们认为是禁止的行为。”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研究范围,主要有狭义、广义和最广义三种观点。狭义的观点认为,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或以其为对象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广义的观点认为,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包括行为人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或以其为对象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而且包括由网络诱发的青少年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最广义的观点认为,青少年网络犯罪行为不仅包括青少年的网络犯罪行为和和一般违法行为,还包括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其他越轨行为。青少年网络犯罪是网络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网络犯罪相比,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体年龄比较轻,在本文指年龄在16至24周岁的个体。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动机多样化

青少年网络犯罪就表现形式而言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好奇的犯罪动机。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动机,大多数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着很强的猎奇心理,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人,体验各种新奇的感觉,好奇心和模仿性极有可能使他们走上犯罪,一旦陷入则无法自拔。

2.图财的犯罪动机。利用互联网虚拟的特性,通过一些虚假的信息或通过网上交友或聊天室聊天获取被害人的信任,从而对被害人进行诈骗、抢劫或者盗窃的犯罪行为。有些人甚至通过建立来从中牟取利益。

3.性动机。女性所特有的情感方面的弱点可能会被网友所利用,在互联网交友的模式下,最多也只能通过视频看到对方的影像,而对方的品质特点却无从了解,很多女青年往往由此而上当受骗。

4.单纯的模仿。有的青少年只是为了单纯的“好玩”,他们涉世未深、思想单一,不去考虑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就单纯地模仿着网络上的暴力、金钱、色情内容。

5.渴望重视的心理。在现实中,有些青少年得不到家长、老师、同学的注意和认可,他们就把虚拟网络中的一些方式用到现实中,如暴力,来达到自己被注意和认可的目的,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渴望重视的心理。

(二)犯罪极具隐秘性

与现实生活不同,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人与人之间很难像现实生活中那样面对面地认识对方,而且网络犯罪是通过操作程序等实施的,参与者的身份被虚拟化为一个个的数字,时间和空间范围都难以限制,工作人员很难取证把握住罪证事实。这些都给公安机关破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并且其中有一部分这样的人,自己的权益在网络上受到了侵害,他们自身就认为侦破难度大,破案无望,因此也不报警,因此让一些网络犯罪活动成为漏网之鱼。

(三)犯罪后果极其严重

众所周知,网络现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传播面非常宽广,通过互联网,可以使远在天边的人们联系起来。因此网络犯罪可以使不在同一地域的人们受到影响,青少年是网络技术的先驱者,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特别强,一些青少年利用自身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实施多种多样犯罪,例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侵犯隐私、网络虚假信息等,使得案件扑朔迷离,侦破起来费时费力。因此青少年利用网络犯罪的危害极其严重。另外,由于计算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国家和公民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青少年网络犯罪目标往往直指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造成的损失比传统犯罪危害更大。并且青少年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互联网络这个复杂的虚拟世界中容易被人利用,听从一些不法分子的教唆去实施犯罪活动,这严重侵害了“祖国未来”的健康成长,这本身就是一个及其严重的后果。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认识上尚未成熟,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模仿、易冲动、缺乏理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缺乏辨别是非观念的能力。一旦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思想、文化、和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容易在思想、观念上产生动摇,好逸恶劳、爱慕虚荣、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容易沉迷于暴力、色情等感官刺激的缺点充分暴露出来,只图一时满足,盲目冲动,不计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形成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行为。

(二)社会原因

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滞后的法制建设,二者使社会中的不良因素得以存活。一些网吧为了谋取私利,都存在不同程度地向未成年人提供上网服务的违规行为,有的还超时限营业,容留部分沉溺网络的青少年“上通宵”,甚至为其提供食宿,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极其有害。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为青少年犯罪埋下了隐患。网络上充斥的色情、反动、暴力信息以及充满陷阱、管理乏力的网络聊天室的泛滥为青少年网络犯罪埋下了诱因。一些无序经营的黑网吧也是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罪魁祸首。一些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不顾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伤害,任由青少年浏览各种色情、反动、暴力网站,甚至还提供色情、反动、暴力网站和资料供青少年浏览和下载。同时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成为滋生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温床。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玩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会诱使玩游戏的人将自己定位为攻击者的角色,增强攻击性行,从而滋生了犯罪的冲动,埋下了犯罪的种子。

(三)家庭原因

父母的言行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为社会培育良才的基础条件。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有的家庭父母不和、离异,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之一。当犯罪青少年在现实中体会不到的家庭温暖时,就将希望寄托与网络。网络中的虚拟世界在表面上看似能够满足青少年需要关爱的心理需求,但长时间沉溺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可能会忘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认为网络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这往往造成青少年忽视现实中的友情和亲情。当家长在发现孩子问题时,不能够采取正确的教导方式而采用打、骂等方式强行约束青少年远离网络,这些方式往往会提升青少年的抵触情绪。一旦恶化必然会造成青少年采用极端犯罪的方法解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诱发犯罪。

(四)学校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的任务是学习科学知识,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单纯地只重视青少年的智力教育,轻视了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不注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学校往往是通过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区分“好、差”生的,学习成绩好可以获得某种优待,而差学生则会受到歧视,缺乏自信心,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一些青少年在丧失心理寄托的情况下迷恋上了网络,在现实中失落的自信心可以在网络中重新找到。但是由于不能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最后可能造成其中的某些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

五、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措施

(一)社会预防措施

1.加强行政部门对商业网吧的管理,督促指导网吧经营者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各项网络规章制度,规范网吧经营行为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切实贯彻、落实该条例,严厉惩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2.提高执法者专业水平,加强网上犯罪侦查能力网络犯罪是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犯罪。公安机关必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警察队伍,强化网络日常的维护、监督和安全管理,实行24小时监管制度,坚决取缔打击那些黄色、暴力等对青少年具有不良影响的非法网站,并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国家、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投入与研发,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3.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系统,为有效的打击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提供法律依据。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向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营销、网吧等网络运营行为,有效规范网络运营活动,切实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并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4.开辟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站,建设大批内容丰富多形式独特且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办好主流网站,传播网络先进文化,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提供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他们对信息的渴求。

5.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学校和家长应密切配合,做好学生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及节假日活动的引导和组织,如安排夏令营,组织参加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文娱、体育比赛,参加少年宫组织的各类兴趣班,培养琴棋书画及对科技、体育的爱好等,拓宽孩子的兴趣范围,风否他们的课余活动,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思想、观念和健康文化的濡染,减少和杜绝孩子沉湎网上带来的种种弊端。

(二)家庭预防措施

1.对于经济比较宽裕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上网。这样既比较容易控制上网时间,又容易控制上网内容。

2.加强对子女上网行为的引导力度。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兴趣有计划地指导上网,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3.加强网络监管。家长可以在家用电脑中安装网络过滤软件,利用过滤软件的过滤功能防止孩子在自己忙碌时私自浏览不良信息,让孩子在纯净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4.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引导青少年参加社会活动。家长还应重视青少年青春期的科学教育,给他们精神生活的指导,注意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学校的预防措施

1.教师应对网瘾学生予以合理引导。老师应当正确引导这些学生,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找到成就感与自信心,用追求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来取代在网络中寻求虚幻的成功,以此来减轻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早日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同时鼓励未成年人多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朋友,避免网络世界给身心带来危害。

2.教师应多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教给学生必要的上网常识,指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上网,安全上网,科学上网,高尚上网。同时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3.尽量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紧张学习的同时,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来充实青少年的业余生活,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平台,使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上回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中,成为热爱生活的有为青年。

结语:

总之,我们要警惕不良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如何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少年正确应用网络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下,网络和谐已成为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网络文明,为青少年创造一片网络净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文燕:《计算机犯罪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

[2]王石斌:《网络犯罪》,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3]孙景仙,安永勇:《网络犯罪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

[4]陆时莉,魏月霞:《犯罪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5]熊云武:《犯罪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6]王宁霞,王斌,巍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治》,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

[7]马柳颖:《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法治研究》2009年第4期.

[8]张爱华,李西娟,许丽婷:《青少年网络犯罪初探》,《职教论坛》2009年第1期.

[9]金诚:《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10]张立群,秦冠英:《论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之建构》,西部法学评论》2006年第1期.

[11]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12]《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2012年6月。

[13]孙雪松:《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中国青少年维权中心》,2010年10期。

[14]苗伟民:《救救“网虫”――网络虚拟世界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的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2期。

[15]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16]拉维斯・赫希等著,吴宗宪等译:《少年犯罪原因探讨》,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第14~25页。

[17]Ronald Blackburn著:吴宗宪,刘邦惠等译:《犯罪行为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 45~78页。

[18]吕刚:《传媒暴力: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第1期。

[19]刘应君,泰国文:《从控制理论看转型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第2期。

[20]刘淑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的心理特征与防范》,《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4期。

[21]陈秀丽:《我国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研究综述》,《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第3期。

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第5篇

1.活动主题:构建晴朗网络,凝聚青春力量

2.活动目的:通过动漫视频、图文并茂等方式,帮助广大同学认知网络安全风险、获取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教育引领青少年成为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好网民”。

3.活动时间:2020年11月

4.活动地点:河北##大学图书馆周围、信息楼

5.活动形式:游戏活动、主题班会、集体宣言、主题演讲

6.参加人员:网络##集体同学

7.人员分工:团支书确定团体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及人员分工,做一个大致的活动方案,并与各班委协商,组宣委负责活动的拍摄和录制,班长负责活动秩序维持。

二、活动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青春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8900万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中发挥积极作用寄予厚望,对共青团积极参与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为迎合党的号召,信息学院网络##特此开展“构建清朗网络,凝聚青春力量”主题团日活动,具体流程如下“

1.集体活动

全班36人赴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前开展班级活动,旨在增加班级凝聚力,团结同学,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分为,打造同学们乐观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抵御网络的不良作用,活动过程中进行网络安全等知识的问答,使同学们更好的利用网络。最后合影纪念。

2.主题班会——构建清朗网络,凝聚青春力量

(1)从自身网络工程专业分析,引出今天的主题,介绍网络的利与弊。

(2)列举网络暴力的案例,用袁姗姗开始出道被骂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登上TEDxNingbo“智造者”,与卡梅伦、霍金、比尔盖茨、杨澜等重量任务同等一个舞台的实例教育同学要相信自己,即使万人阻挡我们也要绽放出自己的花朵。

(3)让同学进行思考“网络的用途”,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发言,我们一共总结出数条用途;

信息共享、开拓眼界

足不出户、体验世界

宅在家里、购物逛街

文字阅读、图片查看

影音播放、游戏聊天

体育项目、网络竞技

(4)进行集体宣誓活动,全体同学起立,大声宣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志做一名网络安全卫士。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5)主题演讲

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争做文明上网人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从它刚刚兴起直到现在的风靡一时,年青的我们凭着对新鲜事物特有的接受能力,一直都是它忠实的应用者,无论是学习、休闲还是交流,网络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利处的同时,由于我们辨别是非的经验不足,一些网络糟粕也随之侵袭着我们的心灵。到底怎么样才算是文明上网?反过来网络最大的文明又应该是什么?

其实,关于网络所出现的问题,早已引起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XX年11月,团中央等8个单位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倡"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只要我们正确健康地上网,网络就会成为我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现在,我们不仅学校有电脑,而且很多家庭都有了电脑,那我们在使用网络时该注意什么呢?

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现在人们对我们中学生上网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即不是玩游戏就是聊天。其实,网上学习,天地宽广。在网上学习,可以查关于学习的资料,也可以在bbs上与同学交流学习的经验。这样好的条件,何乐而不为呢?但凡是不良信息的网站,不应该浏览;不健康的聊天室,都应该马上离开;如果不小心点击出了不健康的页面,应该马上关闭。

网络语言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与成长期的我们而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青少年永远是时尚和流行的载体与传播者,网络上的个性也在我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网络语言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了我们的个性和联想能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特征——年轻的心态和不拘一格的想法。但是自从“第四媒体”互连网出现以后,任何一个连接到互连网的人都能够把自己的言论传播到网络上去。网络在带来发表言论,表达思想机会的同时,也导致了“滥言时代”。网络的虚拟性,使的埋藏在人们心底的许多东西都迸发了出来,特别是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东西,“反正都不认识现实的我,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许多人正是抱着这种想法,成为了不文明事物和行为的传播者,甚至是始作俑者。作为我们青少年应严格规范要求自己,坚决抵制上网使用不文明用语,在网络上不讲脏话不带粗口,做到时时使用网络文明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青少年网络文明新风,为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上网时文明守法是我们在场的每一位红岭人必需做到的。我们应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辨明网上的善恶、美丑,在网上不应随便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前段时间在《高楼坠落玻璃块砸死过路小学生》一文登出后,福田某中学高三学生胡某发帖自称“肇事者”,经网民和警方一路追踪发现竟是恶作剧 。尽管只是场恶作剧,但是18岁的胡某还是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由于其发布帖子后,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干扰了警方对案件的正常侦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警方依法对胡某采取了治安拘留。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其实网络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我们不能把网络中不文明事物和行为的出现怪罪于网络,我们所需要净化的不应该是网络,而应该是我们自己,要学习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在提高修养的同时,还要不断检讨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不文明事物和行为,并传播文明的事物和行为。在文明的网络中体会网络的乐趣。

同学们,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让我们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真正做一名文明、健康的小网民。

三、活动体会

“通过参加今天的活动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了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到了很多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和措施。”

“今后我会努力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争做好少年、争做好网民。”

广大共青团员要深刻认识网络宣传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青年优势,汇聚青年力量,构建清朗网络,为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为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好网络宣传引导的排头兵;作为一名网络文明志愿者,要筑牢思想防线,积极传播正能量,同负面言论作斗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合理用网。

在中央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大力治理下,我们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网络环境明显好转。但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在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展青少年日、科技日、法治日等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帮助公众了解安全风险、提高防护技能,营造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