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变得越发复杂。[1]尤其是出现新会计制度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受到影响,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需求,由此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临问题

1.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目前所构建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善,在未出台新会计制度时,过去的会计核算制度还能满足工作需要。但是事业单位陈旧的会计核算制度不能满足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容易出现核算偏离。当会计核算准确度偏离时,会对事业单位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社会经济在呈现多元、一体化发现,即社会经济方向多元化、信息一体化趋势。与传统会计工作不同,现代事业单位互相之间的来往增加,若不能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不仅会对某一事业单位产生影响,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其他事业单位,造成链条反应,阻碍了事业单位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投资与建设。[2]

1.2事业单位会计计量基础差异问题

经过新会计制度改革,会计核算计量基础出现一定改变,事业单位未能及时跟上时代改革、进步的步伐,导致会计计量基础不同,最终会计核算结果会出现较大偏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计量基础的差异问题主要会引起三方面问题:第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不能客观地反映出配比原则。事业单位一般均采用收付实现会计制度,该方法能够明确地将现金流量反映出来,但是并不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通过收付实现制度,事业单位在一年所受到的现金收入有可能是多年前所应得到的款项,而支出的金额也有可能是预收到的定金,是未来所应收到的费用。不符合事业单位会计配比原则,就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出现某一年度结余不真实的现象,影响事业单位领导者的判断。第二,不能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的一年资金结余情况。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一大作用就是为了体现出该事业单位在每年的资金结余,而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反映这一情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者为了能够平衡本年度的资金支出,可以从下一年度提前列入本年收入,导致从会计核算结果中无法准确了解事业单位年结余情况。第三,无法直接反映出事业单位实际的资产、负债。在收付实现制度的影响下,但凡在本期所受到的现金,都会当作本期收入纳入核算结果中,而支出的费用则全部会成为本期费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只能对资金的进、出进行记录,而关于资金的实际项目则无法直接表现出来。这就导致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结果中无法直接显示出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投入与规划。[3]

1.3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报表中存在披露问题,包含以下两方面:第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报表不能客观表现出单位的实际收支问题。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当中,只会记录事业单位的实际收支来往情况,但是对于实际发生的收支情况与预计估算的金钱数额没有差异对比列表。这就导致事业单位领导无法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的预算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规划。第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报表不能准确地表现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会显现出事业单位的原始价值,但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仍未进步,还是按照相当金额进行表示。但实际上,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在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会出现改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不能准确对资产的变化进行计量,导致事业单位领导无法真正掌握事业单位资产。

1.4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管理力度不高,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容易出现遗漏、人为更改等不良现象。[4]事业单位应当为会计核算部门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既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利益,也降低了会计核算部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同时,在对会计核算部门进行管理时,监督管理制度中应当设有针对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传统的监督管理机制中,对违纪违规人员的处罚力度较轻,无法真正起到督促、教训的作用,导致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还会出现一些财务问题,甚至有些人员还会出现财务犯罪的行为,对事业单位造成巨大危害。

2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解决对策

2.1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必须加大力度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报告体系制度来完善管理制度,使得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够获得明确的预算执行状况信息。在会计报告体系中,主要是为了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实际预算执行信息,可以通过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基金余额变动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多个会计报告附表来反映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在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中,资产负债表格设置是为了能够实际表现出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状况,而基金余额变动表设置则是为了能够表现出事业单位收支情况,与实际项目信息,现金流量表设置则能够让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资金的流入、流出单位的全程实际状况。

2.2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计量基础

改变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计量基础,完成从收付实现制度转变为权责发生制的过渡。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够让会计核算工作更符合事业单位会计的配比原则,将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收支情况明显地反映出来,而不仅仅只是表现出资金的流动状况。除此之外,通过权责发生制度还能够增强会计核算的准确率,降低会计核算工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结果准确率提升时,对事业单位的后期投资与规划都有重要作用。

2.3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更需要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行监督与督促,避免会计核算人员在工作时,出现私人更改、以权谋私的现象,对事业单位造成损害。在建设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时,需要选择具有专业会计知识的人员担任工作,不能从其他部门进行兼任。只有同时具有管理能力与会计相关知识的人员,才会更了解会计核算工作步骤,从而更清楚从何处进行管理与监督,提升监督管理质量,减少不良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3结论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急需改革,原先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虽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但是只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积极完成会计核算基础的转变与过渡,就能够显著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向天苾.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7(21):222-223.

[2]张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变化探析[J].财会研究,2013,6(20):35-37.

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范文第2篇

[例]S单位为独立核算的公益事业单位,2012年12月31日结账后的科目余额汇总表如表1所示。

根据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在2013年,首先应该将原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科目余额作为2013年的期初数。调整事项包括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两项。

一、会计科目核算内容调整

根据新制度规定,通过对S单位2012年12月31日科目余额表和相关明细账及凭证的分析,需调整的事项及调整分录如下:

(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应交税金”科目变更为“应缴税费”,金额不变。

借:库存现金 975.33

贷:现金 975.33

借:应交税金 297645.24

贷:应缴税费 297645.24

(2)新制度取消了 “材料”、“产成品”和“成本费用”科目,这三项内容通过新设置的“存货”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核算。

借:存货——材料 155345.76

——产成品 120000.00

贷:材料 155345.76

产成品 120000.00

(3)新制度将对外投资细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项,其中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对外投资属于短期投资,其余的属于长期投资,并新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两个科目核算对外投资。S单位的对外投资回收期全部在一年以上。

借:长期投资 1500000.00

贷:对外投资 1500000.00

(4)新制度中固定资产价值标准从原来的单位价值500元提高到了1000元(专用设备从1000元提高到了1500元)。由于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达不到新制度关于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那部分资产应转为存货核算,同时与该部分固定资产相对应的固定基金应转入事业基金。 S单位原固定资产总额中共有300000元的非大批同类资产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下,按新制度规定不再属于固定资产范畴。这部分固定资产有一半已经被领用。

借:存货 300000.00

贷:固定资产 300000.00

借:固定基金 300000.00

贷: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 300000.00

由于该部分资产有一半已被领用,按规定应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 150000.00

贷:存货 150000.00

(5)“借入款项”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项,其中偿还期超过1年的为长期借款。S单位借入款项中有1500000元将于一年内到期,其余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后。

借:借入款项 353092037.98

贷:短期借款 1500000.00

长期借款 351592037.98

(6)新制度取消了 “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三个科目,新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该科目核算内容除了涵盖原账中上述三个科目内容外,还包括原来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的应付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等。S单位“其他应付款”中有356473.78元属于应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按新制度规定也应转入“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其他个人收入 5092431.53

其他应付款 356473.78

贷:应付职工薪酬 5448905.31

(7)S单位“其他应付款”中有400000元属于扣留期在一年以上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应转入“长期应付款”。

借:其他应付款 400000.00

贷:长期应付款 400000.00

(8)新制度中的“事业基金”科目下不再设置“一般基金”、“投资基金”明细科目,其核算范围也较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发生变化。原一般基金中所包含的属于无形资产形成的基金转入新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中;原一般基金中属于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转入新科目“财政补助结转”;剩余的一般基金在“事业基金”中核算;原投资基金核算的内容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S单位事业基金余额中没有属于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另外,由于有300000元固定资产转入了存货,扣除已领用的150000元摊销的事业基金,剩余的价值为150000元从“固定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的部分也应一并结转。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47374015.87

——投资基金 15000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14300000.00

——长期投资 1500000.00

事业基金 33074015.87

(9)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将与固定资产相对应的基金转入新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本例中由于有300000元的固定资产转入了存货,相应的固定基金转入了事业基金,所以固定基金转入“非流动资金基金——固定资产”的金额为817335428.33元(817635428.33-300000)。

借:固定基金 817335428.33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817335428.33

二、基建并账调整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调整2013年期初财务数据时,须将本单位基建部门单独建立、单独核算的基建账并入财务部门的新账中。S单位基建账2012年12月31日科目余额汇总表如表2所示。

根据新制度要求,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应并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预付工程款”等应并入在建工程,同时相应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其他科目应分析调整,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S单位2013年基建并账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3361857.24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361857.24

借:在建工程 8651947.44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8651947.44

借:库存现金 756.73

银行存款 43375861.03

预付账款 1475600.00

贷:其他应付款 3523050.34

事业基金 41329167.42

所有调整事项调整完毕后,2013年S单位期初科目汇总表如表3所示。

S单位应当以调整后的科目余额作为2013年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并且在编制2013年报表时,将报表的“年初数”一栏也按照调整后的余额分析填列。

在2013年度,除上文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业务要按新制度处理外,S单位还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也要按月摊销。按照要求,2013年1月1日前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一次性补提折旧,从2014年起按月计提。2013年1月1日以后新增的固定资产,从增加的下月开始按月计提折旧。在计算折旧金额时不考虑净残值,按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

假设本文案例中S单位2013年没有新增固定资产,2013年年初的固定资产余额中有2176532.28元无需计提折旧(新制度规定,有四类固定资产无需计提折旧,包括图书、档案、动植物、文物及陈列品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其余的818521293.29元固定资产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经分析查证,S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详细资料如表4所示:

S单位2013年12月31日补提折旧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 ——固定资产 284196787.53

贷:累计折旧 284196787.53

对于无形资产,应以2013年的期初余额为原价,自2013年1月1日起按照年限平均法摊销。假设本案例中S单位的无形资产均按20年平均摊销,则从2013年1月起每个月的月末应摊销59583.33元(14300000÷20÷12),摊销分录为: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 ——无形资产 59583.33

贷:累计摊销 59583.33

除本文案例中所列示的内容外,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核算,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分开核算。此外,报表体系的构成和报表内容也发生了变更。新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应按其流动和非流动性分类列示;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原来的收入、支出项目;收入支出表必须分资金类别列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结转结余和经营结余。

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范文第3篇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主体对已经发生或是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核算,其实是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只有很好地做好会计核算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并且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这样将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会计的相关工作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及编制准确和及时的报表,可见实现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对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现行的会计制度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变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如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时每年都会制定相应的政府收支的科目,这是需要适时的增加或减少会计科目,此外还需要对账户做相应的改变,这样也对会计核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改变同时使得会计要素有了改变由原来的三个会计要素变成了五个,因此会计核算也要发生改变。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是体现在随着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改革,使得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使得会计的核算能够跟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并且以确保企业的经济不受到影响,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制度提出相应的改变。然而现在事业单位主要是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进行的,这其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需要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以更好地规范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此外还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了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职能,可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可行性:主要是可以借鉴外国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改革,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即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的范围和事项等方面的特殊性,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可见在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上具有可行性。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制度不完善。

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方面:第一,在实行会计核算改革后,虽然针对事业单位的情况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开展中因为会计核算人员的能力有限和事业单位还没有设计出较合理的会计核算的制度如在会计的科目和核算的内容上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些使得会计核算未能很好地开展。第二,由于在不同的事业单位中对会计的科目及会计的内容上有一定的不同这使得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出现了报表不能一致的情况,这样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准确性及理解性较差,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事业单位在经济方面的往来更是密切,不同单位不同的会计科目这使得单位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出现了困难。第三,我国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制度不到位,虽然会计在进行核算制定了相应的条例,但是由于监督的不够好,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违反了成本过低或是不力造成了有法不依等违法的操作。第四,事业单位内部因控制制度不健全也使得会计核算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事业单位私自挪用国家的专项金或是对一些项目进行私自收费等这些行为都是由于会计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3.2 会计的行为不规范。

会计的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下面的的情况中:第一,原始凭证方面,存在着填写不完全,主要是在一些项目中没有进行填写或是表述不清晰,甚至对其中的一些数据进行更改,论文格式这样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事业单位中在会计核算中的相应的规定即在填写会计凭证是必须将其填写完整,而且对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否则将严重的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第二,记账凭证方面,同样存在着与原始凭证一样的问题,并且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并没有达到要求。第三,在账务方面,主要是指由于在事业单位的内部由于实行财务与会计核算的分开管理,这种形式大大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影响,使得单位的管理事物和账簿之间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因为这样的结果是财务人员只是在资金的规范使用方面发挥着作用,但是并不能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的监督。第四,在对支出方面的审核和控制也出现了力度不行等,主要是在原始凭证的审核手续不完整。第五,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上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这种做法反映的会计信息并不能符合配比原则,并且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结余情况,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这些都是会计的一些不规范行为。

3.3 会计预算的执行力较差。

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能力较差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第一,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资金支出情况并没有进行很好地记录,并且在对资金的管理和审核方面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这种情况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资金利用的浪费。第二,在事业单位对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每个部门都在争取自己部门的最大利益,并没有就公司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这样为预算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第三,一些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上,只是对拨款的过程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是专项资金分配到各部门中将不再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往往导致了专项资金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的作用,甚至有些单位对于专项资金的分配中,并没有将专项金用于专项的研究,而且事业单位使用这些资金对其他资金的不足进行弥补,以上的这些情况都导致了会计预算的执行能力较差。[LunWenData.Com]

3.4 会计核算实物存在问题。

会计实务核算方面:主要是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和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上出现的问题。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证实,固定资产应该只是核算账面的价值并不计提折旧。在无形资产的核算上,一般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时常忽略,即使将其登记入账但是还是会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并且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足,这样都造成了对无形资产的浪费。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

4.1 完善会计核算体制  .

在进行会计核算体制的完善方面需要从下面的几方面着手:第一,在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现其科学和实用性,并且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的监督体系,对于非法行为要依据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其进行严惩,这样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会计核算导致的损失。第二,完善事业内部的监控体制,对事业单位中的一些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对任务进行很好地控制,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顺利的进行。第三,坚持收支两条线的方针,并要继续加强国库集中收支政府的集中采购为重点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制度的实施,规范好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4.2 加强财务的监管工作。

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体制,科学的对财务进行监督管理这将使得财务管理活动顺利进行,为了做好财务管理的监管工作,这就需要做到:第一,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第二,事业单位预算的一些情况需要与任期领导的离任专项审计要进行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在任领导对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重视。第三,在财务方面实行公开制度,通过民主和大众的监督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提高。

4.3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将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断地改革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将成为事业会计核算进行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养进行培养:第一,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学习班或是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集训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二,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的考核,并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提出标准和要求,促使财务人员不断的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第三,在招聘财务人员时需要提高标准,以便引进高职业技能的财务人员。

4.4 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

要想正确地反映资产准确的价值这就需要从下列几方面进行着手:事业单位在报表中要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要正确的反映,这就需要遵循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并且将固定基金取消掉,并设置累计折旧作为备抵账户,并且需要在负债中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的内容。第二,在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中要确保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要很好的利用,以便使无形资产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制度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不断拓展,会计制度逐渐出现局限性和弊端。财政部为了让事业单位适应社会发展,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并于2013年开始全面施行。观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旧制度相比,在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净资产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支出类账户五大类账户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中有很大变化,新制度的改革符合财政改革需要,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细化,更规范化。

一、正确运用权责发生制

新制度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经济业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具体制定权责发生制时,事业单位应明确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范围和技巧,以及权责发生制的适用条件。如,权责发生制运用于其他盈利性活动,而收付实现制则应用于专项财政拨款。另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处理好基本建设投资会计工作。在新制度中新增“正在建设的工程核算”项目,事业单位应设立专用账户对在建工程承建进行单独核算,实行独立管理。在新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余额由专用账户进行核算,核算依据为日常会计核算基础与实际发生额。在新制度中,资产类和净资产类会计科目变化最大,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编制和财务报表编制,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类和净资产类核算管理。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规定也有很大不同,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入账条件和标准的变化,故此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中,不能构成固定资产,而是将资产余额转入“存货”会计科目。另外,新制度中还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重新规定,最大的亮点是“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具体按照“固定资产”会计科目和“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判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损耗情况。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全面系统核算固定资产后,按照新制度相关处理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分类,重新估计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已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年限等,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补提。

三、强化零余额账户管理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新设资产类“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匹配与财政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零余额账户管理,加强资产核算管理。第一,加大零余额账户监管力度。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向财政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经由财政部门审批后,层层下调,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计入零余额账户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监督财政资金流向,严格按照资金使用规定实施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减少零余额账户操作步骤。在零余额账户资金实际操作过程中,账户资金到账速度高于资金支出速度,导致账户资金到账与实际支出进度不一致。因此,要结合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实际情况,简化账户资金使用审核级次,缩减账户资金支付程序。在设计零余额账户资金使用流程时,尽可能的简化录入、审核、确认程序,增强审核系统灵活性,实现资金即时到账。如,国库集中支付用款额度采取限时办结制度,提高资金使用审批效率。第三,规范零余额账户操作。零余额账户资金存在“只许出不许进”的特殊性质,除了在资金支付过程中,发生退款被退回零余额专用账户。所以,事业单位应在确认收款人基本信息后,确认无误再打款支付,严格规范财政授权支付操作业务,降低资金被退回概率。在资金审核过程中,一旦银行发现错误,应及时查明原因,退回资金,因此银行要仔细审核。

四、完善财务报表核算

在新制度中新增“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改进和完善了事业单位各财务报表项目、排列方式和结构,使事业单位会计惯例与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协调,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多方面信息需求,增强财务报表体系实用性,财务报表体系更完整。事业单位应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新制度规定,有效规范财务报表体系,全面改革资产负债表,新设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完善收入支出表结构,强化会计附注披露。事业单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制度,详细规定了财务报表编制要求,财务报表内容和注意事项,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机制。

新制度的实施,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很大影响,新增五大类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体系,凸显出新制度会计核算主体和基础的优势,要求事业单位正确运用权责发生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强化零余额账户管理,完善财务报表核算,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172-173.

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

为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发展局势,财政部门在2014年1月1日在颁布《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该项制度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且增强了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1]。根据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解读,无论是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还是报表体系构成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该项制度对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从诸多角度分析,希望能够为行政单位会计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

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得到加强,这不仅有利于行政单位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制度的建设,并且能够推进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创新变革,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顺应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内容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推出之前我国纷纷推出了不同类型的财务工作改革条款,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预算制定、政府拨款等,这一系列内容的改革均需要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支撑。另外,在在2013年国家财政部门所制定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规则》中,对行政单位预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将《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积极应用其中,能够完善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将各项改革措施进行落实。

(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能够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众所周知,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对整个财务工作起到直接作用,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与坏关系到了财务工作的优与劣,决定了行政单位财务状况以及财务预算执行的整体质量[2]。在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核算的内容非常少,没有严格按照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比如旧的制度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虚增行政单位的账面价值。在新制度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严格规定,不仅可以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并且也增强行政单位会计财务管理质量效率。此外,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养以及业务能力,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与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比较,新制度的出现可以激励行政单位员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让员工在实际操作能力中发挥出最大的限度。

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解读,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有所影响,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设定,并将旧制度中所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由行政单位负责人进行管理与维护,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基础设置进行核算,并且还将其计入到了“公共基础设施“之中,这种现状能够对固定资产核算项目进行划分,能够保证固定资产核算项目的有序开展[3]。

(二)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之中将旧制度中所设定的“库存材料”这一项目进行改变,改为“政府储备物资”与“存货”两个科目。新增加的两项科目符合行政单位的基本要求,并且从行政单位实际角度出发,“存货”科目主要是对行政单位中价值比较小的物资进行核算,而“政府储备物资”科目是对我国行政单位直接存储管理的各项物资进行核算。

(三)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将旧制度中“暂付款”科目取消,并且严格按照科目的内容将内容性质计入到“应收账款”以及“预付账款”之中。并且将旧制度中记录在“暂付款”之中还没有出售的物资款项记录到“应收账款”之中,将采购物资记录到“预付账款”之中[4]。这种新制度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的制度,并且推动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得到稳定发展。

(四)在对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可以了解到“固定资产”科目主要采取的核算制度为“双核算制度”,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之中,在原有基础上曾倩了各种非货币性质以及负债科目的双核算制度,比如像“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预付账款”等。

(五)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之中又增设了两个科目,分别是代偿债净资产与资金基金。其中代偿债净资产主要的核算内容是对净资产的抵押资产进行核算,通常情况下,在我国行政单位对净资产核算的过程之中,往往需要将财政拨款资金与其它资金进行结转,然后再进行核算[5]。此外,资产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主要是对行政单位中的预付账款、存货以及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所占据的金额。

总而言之,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之后,对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将政府资产的负债情况进行表现,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可以对行政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反映。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指引下,可以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可以促进行政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推进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具有重大作用。由此可见,《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稳定发展,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付美华.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处置的影响[J].会计师,2014,02:12-13.

[2]刘艳丽.新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14,25:74-77.

[3]刘艳丽.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影响[J].财会通讯,2014,22:56-58.

[4]杨周南,毕瑞祥,吴鑫.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5,05: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