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范财务核算的建议

规范财务核算的建议

规范财务核算的建议

规范财务核算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形势 财务核算 问题研究

廉政建设新形势下国家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财政部制定了多项费用管理办法,对包括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外宾接待费、咨询费、劳务费、评审费和讲课费等一系列政策进行调整。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既要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最大限度的节约开支,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更新显得尤为重要。财务人员面对大量的政策变动,应主动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灵活运用到财务核算的实务工作中来。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关于事业单位腐败的负面报道大量涌现,屡见不鲜。根据媒体已经曝光的腐败案例,结合实际工作,财务人员应对容易假造的地方进行财务预警,并汇总形成书面报告,及时发现可疑事项,为审计监督提供线索。

一、差旅费

差旅费支出范围包括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的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日常财务核算中应注意差旅费报销的几个要件:出差要经过部门负责人审批、具有往返车票和住宿票。在实务中,要警惕同一个工作人员在单位工作期间同时又在A地出差、在B地出差期间同时又在C地出差,或多次出差合并成一次出差来套取差旅补助。凡出现过这类现象的工作人员便进入预警范围,定时记录成报告,汇总到财务与审计部门,对其再报销差旅费应多加注意。

二、会议费

会议费支出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和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包括会议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交通费是指用于会议代表接送站、以及会议统一组织的代表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会议代表参加会议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应回所在单位按差旅费报销。日常财务核算中应注意会议费报销的几个要件:预算表、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参会人员签到表和电子结算单等凭证。对未列入年度会议计划、超范围和超标准的开支不予报销。

在实务中,要警惕本单位工作人员为主或全为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本地会议。这类会议大都无住宿费发生,主要报销伙食费,会议咨询费和讲课费。存在较大的报销聚餐费,套取咨询费的可能,应引起财务人员的重视。

三、劳务费

劳务费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性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指除评审费、咨费以外的非工资性劳务报酬。目前实务中存在两种劳务费的报销情况,一种是在税务机关开据了劳务发票的,一种是经部门负责人同意直接领取的,俗称白条报销。

为便于财务核算,分两种类型的劳务费来审核报销依据。一种是外单位人员,一种是本单位人员。两种类型的劳务费均应说明提供劳务的时间、地点、人员身份信息、电话和工作量等内容。对本单位工作人员一律不使用现金结算,对外单位人员的劳务费尽量通过银行支付系统结算,以降低套取劳务费发生的可能性。要警惕频繁地、长期地领取劳务费的支出行为,对因同一工作内容发放的劳务费、同一人员同一时间因不同工作内容的劳务费都应当列入财务预警范围。

四、办公费

办公费支出范围包括购买办公用品、文具、图书、电脑耗材、材料、配件和低值易耗品和打印复印费等。办公费的报销依据较简单,有正规的发票和购买明细即可,是最容易出现套现、违规支出和固定资产流失的。在实务中,对于多次购买存储器,电脑配件,大量的进行打印复印事项,或者多次在同一家供应商处购买以上物品的应纳入财务预警范围,比如说同一部门一年内购买了许多的U盘,电脑耗材、大量采购复印纸,每逢过节前后便支出办公费,采购量大大超出了正常的业务需要量,不合常规。往往这些票据的背后隐藏的是购买或违规发放一些不合规定物品套取财政资金的违纪行为,拆分固定资产化做流动资产,避免复杂的报销手续,并造成国家财产流失的不合理行为。

在新形势下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有效的防范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滥用,为国家惩治腐败,改进党的工作作风提供最有力的保证。作为一线财务人员应认真学习财经法规制度,主动传达费用管理办法的精神,规范财务报销流程。另外,还应结合以下几个便捷方法,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

(一)大力推进无现金结算模式

随着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的推广与全面覆盖,可以大大减少现金支出的额度,降低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加强对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的全面监控,实现对财政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的动态管理。在报销时,财务人员可进入公务卡结算系统查询刷卡记录并予以审核报销。由于公务卡消费会在银行系统留下痕迹,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违规开票,虚开发票套现的行为发生。对于非公务卡结算方式的支出,可以尽量转入本人银行帐号中,不得开据现金支票。

(二)公开“三公经费”报销情况

单位可以定期将账中公务用车费、公务接待费和公务出国费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公开“三公经费”不仅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

(三)全面推行网络报账

随着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的深入发展,网上申请经费,财务人员远程审核已经成为许多单位的流行做法。进行网络报账不仅仅可以提高财务核算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将财务人员从琐碎的财务事项中解脱出来,比如工作量极大的凭证录入工作就交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可以将财务人员的精力转移到全面的财务预警监控上来。财务人员更多的参与财务管理,为财政资金的正常使用提供人员支持。

参考文献

[1]曾菲.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应用分析[J].管理观察,2015,(34).

规范财务核算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完善;;机制;对策

村级会计委托,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合法权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对巩固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一些地区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情况上看,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乡镇核算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一、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情况

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以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长期以来缺乏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债权、债务不清,缺乏可靠会计信息等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2009年开始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工作。实施工作中,镇成立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以镇农经部门为主的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设置总会计、会计、出纳、审核等多个独立工作岗位,明确核算中心工作职责及各个岗位职责,同时,配备相关的财务电算化设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到2010年末,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中,有16个村(社区)签订村级会计委托代管协议书,经清理完成委托代管资产873.27万元的移交工作,并以各村(社区)为单位分设账务、独立会计核算进行代管。在会计核算与处理上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有关财经制度,使用省统一印制的收据票据;规范了开支票据,杜绝了“白条”抵库的不良行径;明晰产权,健立资产产权台账,进行登记管理;规范债权债务管理,有效地管理债权债务不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良债务的发生;编制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彻底解决了以往无会计信息或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机构不健全,队伍涣散

目前,各乡镇都已建立起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可有的只是一种摆设,缺财会人员或财会人员极为不稳定,甚至,存在着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只有一个人的现象,工作难于开展好。财会人员绝大多数属兼职的,而且没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不足。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现金管理中,规定村委会备用金控制在500元以内,村民小组备用金控制在200元以内的,难于运作;二是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管理中,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清产核资工作滞后;三是欠缺村级“一事一议”筹料管理制度,筹料管理工作难于规范。

(三)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素质低监督不力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低、为群众维权意识不强,难于履行好其职能。民主监督发挥不了作用,特别是对开支的合理性、非生产性支出过大等的问题没能把好关。

(四)法律意识淡薄,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严重

在实施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有的村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无视规章制度,总是抓住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经济收入和不经财政的捐赠、扶持等的收入不放,私设小金库。对小金库的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五)经费短缺,运转难

由于种种原因,中心的工作经费不到位,经费短缺成了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费短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难于启动,村、组报账员报酬也就难于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提到关系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组织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要统一安排部署,强化管理部门职能,组建好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认识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处理不好这问题会直接影响干群关系。然而,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能有效地解决农村财务问题,为此,要给予大力宣传。在推动委托工作中,要召开村干部参加的动员会议,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强调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依法,进行独立核算,机构的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对村级会计委托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愿望、维护农村稳定需要的认识;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群众对村级会计委托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的认识。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制度建设是规范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能有效地约束受托和委托双方的行为,促进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顺利运行。

1、强化管理监督体系建设。村级会计委托是实现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促进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纪检组织部门的组织领导,需要各级农经工作部门的积极努力,需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配合,广大群众的监督认可,形成思想认识统一、机构人员到位、工作措施具体、责任明确的村级财务监控网络体系,为村级财务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机制保证。

2、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规范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来落实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以此保证农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建立“一事一议”筹料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通过一事一议”筹集沙石料,兴起公益性事业较为常见,而且比起筹资方便了大多数群众,是广大农民较为乐意接受的方式。但目前尚未建立或完善这项管理制度,来规范筹集沙石料等的活动。目前,在一事一议”筹集料管理中,只有参照“一事一议”筹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然而,所筹到的材料其计价标准问题,限度标准问题却没有统一的口径,给资产核算管理及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

4、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双江县现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管理制度》的现金管理制度中规定:村委会库存现金控制在500元以内,村民小组备用金控制在200元以内的,已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不违规又便利受托和委托双方的运作。

5、完善产权登记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村级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集体资产产权管理滞后,因此,要以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为契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进行资产产权登记规范管理。鉴于,资产产权登记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此项管理制度。

(四)加强票据管理,治理“白条”问题

加强票据管理,对票据实行领用、回收的登记制度,领用时按编号登记,回收时注销登记。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收入票据的稽查工作力度,治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捐赠性的划拨业务中不规范的问题。在发生扶持、捐赠、兑付奖金等业务时,会计主体双方要落实相关票据管理办法,尤其是拨出方要严格以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票据作为核销入账原始凭证,不能绕过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票据,经办此类业务,这样,可从源头上杜绝集体经济组织收受捐赠等收入不入账的行为,有效地遏制农村财务中的“白条”问题。

(五)实行财务公开

会计委托服务机构要以村为单位,按财务公开制度要求,将编制的各村财务收支情况公开表交村委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在村财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

财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质量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其充实人员队伍,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并保持委托服务机构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不得随意撤换。同时,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委托服务机构财会人员、村级报账员和民主理财小组长的业务培训,特别是人员上岗培训,要采取定期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民主监督及财务公开制度、村级“一事一议”制度、计算机操作及网络化管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切实提高委托服务机构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七)提供经费保障

经费问题是关系到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工作运转的问题。财政部门要将会计委托服务机构正常运转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提供工作经费保障。省、州(市)财政部门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县乡开展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人员培训、报账员报酬、设备购置等项费用补助,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省、州(市)农业、财政部门每年要联合对开展农村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县进行检查考核,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县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对村级会计服务机构及其会计人员进行评比考核。

(九)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工作效力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要按照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手段电算化的目标,加大投入,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不断地提高代管质量和工作效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化管理,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Z].农经发[2008]4号.

2、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Z].财会[2008]8号.

3、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Z].

4、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Z].

规范财务核算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规范;村财乡管;核算

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新疆巴州乡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施。为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对全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并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对77个乡镇384个行政村的563名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考试,提高了乡村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按照自治区的规定,对经考试合格的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443名村级财务人员颁发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保障了全州农村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

一、新旧《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衔接顺利,过渡平稳

2008年8月,巴州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库尔勒、尉犁、和静、和硕、博湖等县的7个乡镇进行了调研,从2005年起,这7个乡镇所属村级财务已经100%委托乡农经部门进行核算;县财政、乡财局和农经局的同志提供的材料表明:全县其他各村集体经济财务也已经在不同年份全部由乡农经站统一、核算。

乡农经站财务岗位基本设置总会计1名、会计1名、电算化维护人员1名(采取电算化核算的乡镇);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到位,移交手续清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上岗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以前年度提高,会计账户设置合理,科目使用规范,制定和建立了财务制度,能够满足村级财务核算的管理需要。各村彻底杜绝了包包账、箱箱账、白条入账的现象。各村村民按照本村的人口、经济业务规模大小,推举5-7名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里的一切支出必须通过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各乡农经站对被的村级集体经济各类收支能够及时张榜公布,被访的村民都能对村里的支出说上一二,对村里的民主理财、支出和村务公开比较满意。

各县、乡、村正在依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农经发〔2008〕4号)文件精神,积极规范乡级农经部门记账业务。

在调研中发现,各核算单位使用的电算化软件统一使用由青岛太阳软件公司开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版本的电算化软件,该电算化软件基本能满足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的需要,也能核算国家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核算的需要。该核算软件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全州村级核算统一配备同一套软件便于软件供应商统一培训和售后服务,缺点是无法用一套软件同时核算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

电算化软件的配备、普及使用程度各县也不均衡,主要原因在于各县、乡农经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该县、乡财政的状况不同。在调研时发现,和静县、尉犁县的乡镇农经部门会计人员仍在通过手工记账、算账。

为了全面了解全州农村财会人员的情况,我州向各县发放调查表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全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目前在岗会计人员249名,持证人员200人,占80.32%,无证人员49名,占19.68%;无证人员主要为村级出纳、报账员。无证人员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荒漠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村,无证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基本不懂汉语言,个别村仍存在着一任村委会班子一任财务人员的现象,更换、变动会计人员比较频繁;无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知识主要靠乡农经部门的财务人员临时现教、现学、现用,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学历的会计人员没人愿去这种状况的村里工作。

二、当前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村级账务核算内容不全面

村级核算,应当全面反映村级经济活动的全部经济内容,包括村集体收入、“一事一议资金”、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

通过调查,实际情况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除个别年度划归村级核算、支付外,目前统一由乡财政所负责核算、支付。这种人为分割的核算体制,一是无法满足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审计要求;二是无法体现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对村级的关怀力度。

(二)继续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关怀和帮助力度,加大在职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调研中,广大会计人员普遍诉求自己会计专业知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知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农村难以配备微机专业维护人员、电算化软件维护人员。会计人员只有边干边学,目前在岗的会计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微机知识、微机维护、电算化软件维护知识严重缺乏,既渴求扩大知识面,更要求解决现实会计工作当中因知识不足而存在的许多棘手的难题。

对农村会计的业务培训,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和农业农经部门主要应侧重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以基础知识、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规范、财务制度、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主。

(三)加强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核算的信息质量。通过调查,大多数核算机构基础工作良好,但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亟需改进。

巴州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别是偏远农牧区,主要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村级出纳人员、报账人员长期仍将以当地少数民族人员为主。从目前的调查来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务人员,汉语言文字、语言表述、沟通能力较差,会计业务知识相对不高,在账簿启用、文字书写、科目应用、经济业务活动的账务处理、职业判断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乡镇,村级财务大都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其中4个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乡镇,财务制度制定得相对完备;个别乡镇仍存在财务制度简单罗列几个岗位责任制了事,存在支出报销单据粘贴不平整,没有经办人签字,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签字,单据分项支出内容、单据份数都没有填写;账簿使用存在随意性,总账使用活页账本,没有启用单位名称,没加盖启用章;财务主管、会计都没有签字、盖章,普遍没有缴纳印花税;会计科目名称使用不规范,存在随意性。比如制度规定科目为“应付福利费”,实际被改为“福利费”,“银行存款”被改为“银行”或“银行存”等;账户余额存在跨年度不结转,账户没有月结、季结、年结;发生记录书写错误,没按纠错规定采用“红线法”划一道红线更正,而是直接用“蓝笔”划二道线;凭证装订不符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

个别村存在将“一事一议资金”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违反了《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调查组当场提出了批评,要求立即更正,并要求县级财政事后进行监督检查。

(四)加紧制定和出台《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确保农村经济核算安全、完整

2006年,农业部发文提出将制定《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要求各级农经管理部门据此建立和规范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但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

仍未正式出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的建立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其他会计制度、核算要求和经验探索建立。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显而易见。

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促进村级记账健康发展

(一)立足当前,规范农村村集体经济会计核算队伍

当前,农村乡镇正在积极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农经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财政所根据改革进度,目前是集中核算乡镇级财务收支。根据实际,建议现阶段我州应采取乡财政所和乡农经站并存,共同完成乡、村财务核算的方式,随着乡镇管理体制的推进,适时提出将农经站划并到财政所集中核算,这样既可减少人员,又可统一管理村级核算。

自从国家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乡农税所(财政所)工作人员从过去的收农牧业税,转为为农村服务、核算转变;这些同志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少数民族人员比例大,收税是专家、是内行,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是新手,需要重新学习。

农经部门长期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和核算,有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财会队伍,一些农经站从1993年就开始为村级财务记账;在调研中,这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高、制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规范。

建议“村财乡管”目前仍由农经部门管理、记账;财政部门待条件成熟时将核算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直接拨付给行政村,由农经部门统一核算。

鉴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一步改革将到乡一级,财政所同志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建议财政所和农经站两个部门仍保持现状,待时机成熟再考虑划并事宜。

(二)积极从法律方面探索乡级财政、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权限

乡财政所、农经站目前是依据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村财账务工作的,是遵从改革阶段的行政规定。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中国法制化建设正在步入正轨,村级账务机构也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审批和管理。只有通过规范的“记账”许可的申请和批准,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三章第十五条之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之规定,通过修订《农业法》、《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的相应条款授予乡级核算机构法定记账权限,村级账务的核算才能符合法律规范,才能真正体现村民权益,保障机构合法运行。

2009年7月6日,在笔者修改此文时,获知新疆首届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班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开班,该培训班包括汉、维、蒙、回等民族的114名学员参加培训,参加人员主要为会计人员,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村民理财小组人员。新疆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校长吴解铭亲自指导,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货币资金管理、家电下乡、会计委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农村综合改革、三项资金管理等涉农政策、业务。

期望国家能够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中国农村的每一个村落,惠及各族农民兄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S].1993.

[3]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S].

[4]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S].2005.

[5]农业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S].

[6]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S].2008.

规范财务核算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融资模式;PPP项目

一、引言

近年来,PPP项目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猛,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的北京地铁3号线、5号线,上海地铁的3号线,2008年的奥运主场地“鸟巢”等,都是我国应用PPP项目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成功案例。由于我国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发展较早的欧美国家相对落后,导致国家在基础实施建设上存在非常巨大的压力。而PPP项目的合理应用,使得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和补贴大幅度的降低,大大减轻了国家的压力。相对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应用PPP项目能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但是,现阶段我国缺乏对PPP项目会计核算的指导,未对PPP项目的资产确认类型、计量、具体化会计核算等制定相应的规范,使得PPP项目的会计核算相对较为混乱,不利于PPP项目在我国的顺利继续推广。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二、PPP项目会计核算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国际会计准则有关PPP项目的会计核算

(1)指导性文件。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2006年制定、2008年实施的《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第12号-服务特许权协议》(在本文中简称IFRIC12)规范了PPP项目中公司项目主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并未涉及政府项目的会计处理。(2)适用范围的规范。一是规范条件,在国际经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服务特许权协议,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就是通过这些服务特许权协议与私营部门形成PPP项目,从而将私营部门引入到交通、电力、供水、废弃物处理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运营、管理以及后期的维护修复中。服务特许权协议又称“建设-运营-转让”或者“维护-运营-转让”。而IFRIC所注重的就是由公变私的服务特许权协议中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在服务特许权协议中,规定了私营部门在协议期间内完成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或升级。但是IFRIC12的解释公告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服务特许权协议都是适用的,必须满意一定条件的服务特许权协议才能应用IFRIC12的解释公告,即同时满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使用控制权属于政府或者相关公营部门;在协议期结束时,若存在重大的盈余利益,该盈余利益应归属于政府或者相关公营部门这两个条件,该项服务特许权协议才能应用IFRIC12的解释公告。二是规范条件的具体解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使用控制权”是指政府或者相关公营部门享有制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使用、服务对象及收费标准的权利。这种控制权可以通过协议或者第三方监管等途径来实现。在应用条件中,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与监管方(能代表公共利益)都是相互关联的,并不需要具体参与价格的制定,只需制定相应的标准即可。“对任何重大盈余的控制”是授予政府或者公营部门在服务特许权协议期内使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权利来限制私营部门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抵押或出售的实际能力。如果在协议期内,该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存在着重大的盈余利益,则该盈余利益应归属于政府或者相关公营部门。(3)资产的确认模式、IFRIC12关于资产确认类型如表1所示。(4)借款费用的处理。对于借款费用的处理方式,IFRIC12做出了明确的确定:在无形资产模式下,以《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IAS23)的规定为指导,将建设时期由于服务特许权协议规定而产生的借款费应进行资本化会计处理,其余情况均应进行费用化会计处理。

(二)英国对于PPP项目会计核算的经验总结

(1)PPP项目的英国政府项目主体会计核算。一是以英国公认会计原则为指导的授权人的会计核算。该阶段的授权人是英国政府,将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会计准则规范为UKGAAP,倾向于使用准则修正案FRS5(后期的FRS5A),其特点是“实质重于形式”。而英国财政部则倾向于使用技术说明(修正版的TTN1R)对PPP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的选择上,FRS5A和TTN1R之间存在着相反的意义。FRS5A是准则,而TTN1R则是指导说明性文件。其中的关键点是FRS5A与TTN1R确认PPP项目的资产类型是以“风险与收益”为基础标准,即政府或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注重是风险的承担者,而不是PPP项目的所有权。二是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指导的授权人的会计核算。2007年3月,英国政府将公营部门的指导性文件由英国公认会计准则转变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对授权人(英国政府)的会计核算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改变。而英国财政部的转变活动则几经推迟,直到2009年的七月份。究其原因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关于PPP项目中仅有IFRIC12一个标准对资产类型的确认有明确的规定,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在PPP项目中,英国政府项目主体和公司项目主体均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且均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为适应英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形势,英国财政部扩展了IFRIC12的规范。英国政府拓展后的“IFRIC12标准处理”之下的对PPP项目资产会计处理如图1所示。与FRS5A和TTN1R1号修正案采用的“风险与收益”标准相比,IFRIC12中采用“控制”标准作为本质基础,PPP项目资产的类型应当由英国政府确认或者相关公营部门,注重的是PPP项目的实际所有权,而不再是风险的承担者。(2)英国PPP项目公司项目主体的会计核算。一是以英国公认会计原则为指导的公司项目主体的会计核算。在该阶段,英国PPP项目公司项目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是:以FRS15为指导,将项目资产确定为有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并在公司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内显示。其不足之处是在服务特许权协议签订之前存在着公司项目主体不断亏损积累与大量滞留现金共存。为了适应时代与经济发展的需要,PPP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特许权协议大量增加,政府对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入的减少与压力的降低,PPP项目公司项目主体在2002、2003年左右发生了改变。在PPP项目公司主体的会计处理中,固定资产会计转变成了合同应收款会计,并将公司项目主体确认为金融资产,而不再是固定资产。这种措施会提高公司项目主体的盈利能力,并使公司项目主体在服务特许权协议期内持续处于盈利状态,能大大提高私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中与政府开展横向合作关系。二是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指导的公司项目主体的会计核算。英国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之前,私营部门在英国公认会计原则(UKGAAP)准则下对其在PPP项目中收益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协议应收账款,在采用IFRS之后,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变成更为合理的IFRIC12。但是,英国政府发出的公告并没有对本国PPP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产生预期的影响,但是在整个欧盟地区却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IFRIC12对PPP项目处理的操作方法为:如果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应掌握PPP项目公司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和服务费用制定的控制权;其二,在协议期结束时,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应对重大盈余进行有效控制,即私营部门可以在政府或者相关公营部门的授权下,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进行使用和管理,但是不享有控制权和所有权。则该PPP项目符合IFRIC12界定的资产类型的确认模式,即将PPP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认为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再是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相比于UKGAAP,采用IFRIC12进行会计核算会使得PPP项目公司项目主体对会计核算方式的选择更为敏感,尤其是在服务特许权协议早起,由于直线折旧偿还方式的影响,将PPP项目确认为无形资产会使PPP项目的盈利能力降低。因此,英国财政部以修正案的形式对IFRS进行了拓展,允许PPP项目公司项目主体可以采用成本更为低廉的累计摊销的方式,该种方式可用于固定资产的确认,并在服务特许权协议早期使用较少的设备以降低成本。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PPP项目种类繁多与财务安排的复杂度,使得PPP项目公司项目主体仍惯用UKGAAP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因此,IFRIC12并没有在英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3)“孤儿资产”现象。基于UKGAAP或者IFRS下的会计核算方式,都会使PPP项目的政府项目主体和PPP项目公司项目主体在核算中产生了“孤儿资产”的问题。

(三)对我国PPP项目会计核算的启示

(1)简化资产确认类型。IFRIC12无法在英国普遍推行的原因可以概括为:PPP项目中存在着复杂的协议类型及财务安排的复杂程度,使得PPP项目资产的确认类型较多,使得PPP项目公司无法按照IFRIC12规定的金融资产、无形资产及混合资产三种资产确认类型来进行。现阶段,PPP项目公司仍采用单一资产确认模式,即固定资产,IFRIC12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金融及无形资产模式带来的PPP项目公司盈利状况的巨大差距会导致财务信息的可操纵性提高。但是会计核算要求的正是正确性和可操作性,财务信息可操纵性的提高恰好降低了其可操作性。因此,我国在PPP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尽量简化资产确认的类型,提高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2)用“控制”标准规范PPP项目的范围。我国的BOT适用项目类型在会计准则解释2号文件中有明确的限定,但未涉及到PPP项目。而英国PPP项目的会计制度则从“风险和收益”和“控制”两方面对PPP项目的适用范围进行规范。这两种标准均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各有利弊。但“风险和收益”因“风险”类型不同,导致其标准在评判过程中主观性较强,会使评判结果不确定,甚至出现于实际完全相反的现象。因此,我国在制定PPP项目的范围时采用“控制”标准较为合适。(3)综合考虑PPP项目中政府和公司的资产确认。从英国PPP项目的发展来看,由于“风险和收益”标准的实施和为推行IFRIC12规定的资产确认类型模式,为避免出现“孤儿资产”的现象,应对政府或公营部门的权责发生制进行改革,应综合考虑PPP项目中政府和公司的资产确认,即在PPP项目中以政府项目主体和公司项目主体综合确认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在两方中有一方将PPP项目资产确认为有形资产。(4)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确认。对于借款费用的处理方式,IFRIC12做出了明确的确定:在无形资产模式下,以《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IAS23)的规定为指导,将建设时期由于服务特许权协议规定而产生的借款费应进行资本化会计处理,其余情况均应进行费用化会计处理。

三、我国PPP项目会计核算建议

(一)PPP项目范围的界定

在界定我国PPP项目的范围时,我们应当抓住“控制”这一本质特征。适用于IFRIC12的PPP项目医改符合的条件为:一是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应掌握PPP项目公司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和服务费用制定的控制权;二是在协议期结束时,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应对重大盈余进行有效控制。在价格的制定上,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不必参与具体制定活动,只需提供定价标准。同时,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应享有在协议期内使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权利来限制私营部门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转让和出售的实际能力。最后,在重大盈余上,在协议期结束时如存在重大盈余,则该重大盈余归属于政府项目主体;如不存在,也适用于界定的PPP项目范围。

(二)政府主体的PPP项目会计核算建议

现阶段,PPP项目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在协议期结束后,PPP项目的所有资产都会转移回公营部门,因此我国的PPP项目完全满足PPP项目范围界定的条件在协议期结束时,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应对重大盈余进行有效控制。如在满足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应掌握PPP项目公司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和服务费用制定的控制权,就能实现政府或相关公营部门对PPP项目的资产、使用和收益的完全控制,从而将最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给国民。因此,基于所有权和控制权,我国的PPP项目政府主体应确认为固定资产,从而可以避免“孤儿资产”的出现。

(三)PPP项目公司项目主体的会计核算建议

(1)公司项目主体筹备期。会计核算单位的划分。将公司项目主体划分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按照主体性质,再将相互关联的合作主体组成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两个核算的大单元。在对PPP项目公司主体进行整体核算之后,对各核算单位根据资产、所有者权益、费用、利润等要素进行具体的资源配置和统计,对每一个单元的产权变动及交易进行核算和反映。在协议期结束时对每一个基本单元进行会计核算,对每个产权主体都制定相应的财务报表。(2)公司项目主体开发期。一是处理不同性质资产的区分。对于拥有完整产权的资产,应根据IFRIC12中对金融资产、无形资产、混合资产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而具有服务特许权性质的资产,如公司项目主体购置的设备属于服务特许权协议中规定的PPP公司项目资产,则要归为服务特许权资产进行核算;如果不属于该类,则归为完整产权的资产。二是PPP公司项目主体的资产确认类型。现阶段,对于服务特许权协议中的PPP项目资产无条件的划分为无形资产。但我们应该制定更为合理的、独立的用益物权准则,则可以将服务特许权协议中的PPP项目资产归为用益物权资产,应该采用用益物权准则进行会计的核算。三是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在建设阶段,由于服务特许权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进行资本化,并计入无形资产类型中。(3)公司项目主体运营阶段。一是公司项目主体收益类型的确定。公司项目主体通过经营PPP项目所取得的收益,应划分为经营收益,不能划分为投资收益。但是当将PPP项目资产无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类型时,则未涉及资产类型的确认问题。二是服务特许权资产的摊销。将PPP项目服务特许权资产无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避免了在不同资产类型下,不同的摊销方法造成的PPP项目公司主体盈利能力的巨大差异。三是后续费用的会计处理。后续费用发挥的作用不同,其会计处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4)项目交接阶段。不同性质的交接方式应选择对应的会计处理的方法。无偿移交的部分不进行会计处理;其余部分则应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服务特许权协议做会计清算处理。

参考文献:

[1]苑泽明、姚王信:《从无形资产到用益物权:会计影响与因应研究》,《山东经济》2013年第6期。

规范财务核算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稽核;防范;经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53-01

1 对财务稽核的认识

内部稽核是由稽核人员依照有关的法规、制度、规定对企业的内部经济业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所进行的专业审核、复查和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方面。而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内部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其质量好坏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给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就必须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合法、合规、真实、准确。而会计稽核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会计稽核指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其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差错和人员舞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规章制度就是围栏,稽核就如同门锁,围栏虽高但不关门,制度就形同虚设,有了制度就必须要执行,制度执行怎样、真实与否就需要稽核。通过内部稽核的实施,可以降低企业核算工作的纰漏,提升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目前,我们的企业虽然已经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但对于制度的执行以及风险的防范,还需要我们进行评估,所以也需要通过稽核手段,维护各项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2 财务稽核的基本思路

提高企业资产稽核质量,防范经营风险至关重要。我们首先分析了财务稽核的主要内容,制订稽核流程规范,并据此开展企业资产质量稽核工作。从当前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财务稽核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看核算各环节有无规章制度,二是看制度是否得到执行,三是看有无需要完善之处。

从规范稽核流程上看,我们把财务稽核分为四个过程:(1)组织实施。组织专项稽核人员,制定实施方案。(2)现场稽核。通过符合性测试,找出管理薄弱环节,明确稽核重点,通过实质性稽核,形成稽核工作底稿。(3)形成稽核通报。汇总稽核底稿,征求意见,形成稽核通报。(4)运用稽核成果。稽核成果一方面用于被稽核单位整改,另一方面提供给企业相关部门参考,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对个性问题纳入考核评价的范围。

通过规范财务稽核流程,我们把日常和专项稽核有机结合,做到对企业的全面覆盖和重点稽核。在开展日常财务稽核工作中,将日常财务稽核模块细分以提高效率,针对企业重点关注问题实施专项、重点稽核,创新稽核方式。

3 实施财务稽核的基本步骤

(1)确定财务稽核管理模块,切实开展日常财务稽核工作。

我们将日常财务稽核细分成以下具体模块:财务基础工作、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预算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物资管理。根据财务稽核的基本思路,在今年9个月进行涉及12个企业共计16次内部常规财务稽核及会同其它部门针对物资管理的专项检查4次,并出具财务稽核整改通报12个,提出要求整改事项40条,提出相关建议19条。

(2)实施专项、重点稽核,创新稽核方式。

紧扣企业发展脉搏,对重点关注问题进行稽核,及时反馈。如专项物资检查4次并出具检查《反馈意见》3项,在情况反馈意见中提出要求整改事项23条,提出相关建议19条;对公司采用承包等方式的决策,通过稽核及分析、测算,给领导提供参考的依据。同企业领导下基层进行稽核存在问题沟通回访6次,参与上级监审审计2个单位。

(3)实行非现场稽核。

通过查看日常电脑财务系统账目及月度会计报表,分析重大差异,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纠正,如在大额纳税实施监控,通过日常电脑财务系统账目对当期大额纳税金额进行复核,同时采取最后纳税限期进行申报,使资金能得到充分利用。

4 实施财务稽核的成效

经过前期的努力,财务稽核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针对制度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也提出了改进意见。此外,通过财务稽核工作,我们还提供了内部学习机会,培养、锻炼了财务人员稽核知识和技能。具体体现:

(1)加强了会计基础及会计核算工作,特别是财务审批及会计票据管理,防范了会计基础的风险。一是会计基础规范得到改善:报销发票填写不全现象;较大金额发票上注明附清单,但发票后未附清单;发票内容是会务费,但凭证后未附会议通知等相关资料。有捐款、定期存款,无上级审批,对于上述不规范行为,稽核中我们都提出了整改意见。二是会计核算准确性得以提高。当前单项成本及收入总体配比金额较为合理,但存在时间配比不匹配现象,尤其在季度末时,对此,我们也提出准确匹配核算的要求。

(2)强化了财务有关制度的执行。对于未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提出整改:有实际使用费用与报销凭据不符现象,会带来税务风险。一方面如需必要的变通,财务应提出适当的建议,以保证得财务账面上合理反映,另一方面,如不能变通的,财务应拒绝受理。工程项目管理考核有超标现象。仓库未按制度按时报送收、发、存报表。

(3)完善相关制度。通过会计稽核,发现了企业在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有些环节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或者原先的制度规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生产实际,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关制度制订和修改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企业各项制度。

(4)提供财务人员交流学习机会。稽核人员的素质是稽核工作质量的必要保证,稽核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仅靠有限的稽核人员各自为阵,难以完成稽核任务,更谈不上工作质量,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将稽核工作和财务人员培训有机结合,财务人员是财务稽核工作的坚强后盾和来源,有效保证了稽核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培养专家型财务稽核人员,如成本控制,工程管理,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专业。三是对所有财务稽核人员统一调配,平时分散于各自工作岗位,战时集中优势,以老带新,实战培训,加速提高专业技能。

5 对实施财务稽核的建议

稽核的过程,也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各项业务的情况,针对每次稽核中存在的问题,对应规范企业核算处理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要求,我们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5.1 要定期、不定期进行经营资产的稽核

(1)制定年度稽核计划,全覆盖地均匀安排稽核单位及次数。

(2)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关注问题进行专项稽核,以达到及时监控、防范风险的目的。

5.2 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各企业内部应定期、不定期进行账目核对,对于外部往来帐务应至少一季度进行账目核对,年末以询证函的方式进行对账,以便及时发现有无发票过期或遗失情况。

(2)财务要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无明确制度遵循的业务,及时报请领导并给予建议,尽快建立相关制度,对不符合财务制度应拒绝受理。有关财务制度方面细节问题,由于目前还有延用以前较早的制度,新修订制度又未涉及到重申的情况,要及时提出意见及建议。

(3)稽核工作的闭环管理。收到稽核通报后,要根据通报编制整改计划并限期整改,下轮稽核时进行复核整改情况并对此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