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财会制度 资产管理 会计核算

0 引言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或单位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物质形态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医院的固定资产同样也是如此,是医院进行医疗服务、开展医疗经营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各医疗单位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不断购置大型尖端设备。但现行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购置的核算方法已经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单位资产管理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加强资产管理,尤其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我国当前医院工作中的首要问题。

1 是要强化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意识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以往的那种事业单位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调控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国家逐渐的减少了财政拨款,迫使医院提高自我造血和自负盈亏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需要提高自身技术和服务水平,还要重视管理,通过这些手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我们上节提到,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医疗服务、开展医疗经营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医院在今后的经营中,一定要牢固的树立效率为先、顾客至上的观念,努力的提高服务和技术水平,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是要强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和奖惩分明意识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医院除了需要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以外,还要重视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现代企业稳步提高,并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之一。而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部分,更是需要我们花心思去提高管理水平的领域。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不二法宝则是制度,制度是关键,制度是基础。要详细的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还要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循规必严,违规必究。

各个单位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各个行业的特点也是各有差异,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更加医院自身的特点,建立起一套适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这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基本的管理理念。因为固定资产的种类有很多种,分属不同的部门,所以需要各部门分工合作,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将各相关部门作为一个系统和整体,具体方法是,以财会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为一体,建立适用于医院使用的“三账一卡”制度,即财务部门进行账目管理,而固定资产所以部门则有备用部门,且有固定资产卡,各使用部门妥善保管物品,同时持有固定资产卡,三个部门的帐、卡、物要能对上号。在出入库的时候一定要管理严格,没有院领导的同意和三个部门同时见证,固定资产不得随意出入库。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及资产管理办公室要加大对医院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监督力度,特别是在审核固定资产报废时,严格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全面审查报废手续是否齐全,并组织专人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资产是否真正失去使用价值,对由于人为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 是要强化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提高意识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使用频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保证。因此,医院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和保护好这支队伍的潜能,合理安排这部分人员的进修培训,不断提高这部分人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这部分人在工作、生活、职称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担负起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4 是要强化指标考核、降耗增值和开源节流意识

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科室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必须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由科室经济核算员负责资产卡片、执行物质管理核算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并定期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以科室顺序依次排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考核强化科室增值意识,促进增收节支。

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考核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是管好固定资产的关键。领导认识不到位,制度、措施就难以落实。所以,医院的上级部门应将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效率、保值、增值等指标列入考核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从上到下层层监督与考核,强化全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为固定资产管理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奠定基础。

5 是要强化上水平、上手段和上档次管理意识

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价格相差悬殊,人工管理难以做到及时、准确、有效,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为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利用计算机能大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质量,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资产管理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财务、设备管理部门、使用科室可根据自己的使用权限随时通过不同项目的检索了解固定资产的详细情况。有条件的医院可应用条形码技术进行单件管理,或对较贵重的设备进行数码影像管理,以简化财产清查工作。

实践证明,只有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才能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是保持医院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变过去那种粗放管理模式,不仅是固定资产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也应为医院经济管理之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社会保障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会计制度讲座《中国财经报》.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包括由学校占有或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土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是高校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如何正确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促使其保值增值、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是当前摆在高校资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协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供轻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视钱的管控,对钱变成物后就疏于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上是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失之以宽。另外,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部分高校、职业院校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固定资产流失不仅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现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资产损毁报废制度不健全。

由于在院校资产购入只登记资产原值,没有按资产使用年限计提累计折旧,资产损毁报废随意性比较大,特别是对一些通用办设备,如计算机、摄(照)相机、电视、空调等,往往没有到使用年限就予以报废,随意比较大,有的甚至公物转为私有。由于单位没有规定严格的资产报废审批程序和权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超审批权限处置资产,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其次,随意改变资产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再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也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好必须树立正确思想。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有赖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广大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高校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使广大教职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认识,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强化管理意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首先,高校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设立一个有权威性、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在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专门负责全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的购置、调配、捐赠、报废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纳入资产管理机构,实施统一归口管理,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处、各类资产管理部门、所有资产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进行一级管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进行二级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进行三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同时,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再次,要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把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选拔和造就一支思想正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的固定资产队伍;学校不仅要对其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加强培训,而且还要帮助其树立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意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基础,也是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转,做到既有章可循、堵塞漏洞,又方便管理、提高效率。第一,要完善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各级资产占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资产清查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定期盘点清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要完善采购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对提请购置的重要仪器设备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所购资产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对一般资产应根据资产清查情况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校内调剂,尽量避免资产重复购置。第三,要健全资产使用保管制度。资产投入使用后,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和分级管理要求,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和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密切关注所购资产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和性能的完好。对出于教学科研需要必须由个人长期持有的资产应纳入各部门管理,由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第四,要完善资产管理财务制度。应建立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工作机制,对资产已投入使用而财务票据未到的情况应及时估价入账;对盘亏和报废的资产,要先由资产评估小组对待报废处理的资产进行残值评估,后再按规定的报批程序及时进行资产核销并确定残值收入。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五,完善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审计监察部门应参与资产管理全过程,重点关注采购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基本建设的合法性、真实性,重要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结存情况,以及资产的报废、处置情况。

(四)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必然要求财务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建议在其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实行责权发生制是如实反映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的需要,是全面反映财政、事业资金运动过程和单位工作业绩的需要。二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作为发展市场经济重要手段的一种产业,客观上也要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高校就具有现实意义。建议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可参照企事业会计制度采取分类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在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对存在发生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减值”。三是要加强对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核算。由于以往购置的资产没有计提累计折旧,报废的资产涉及残值评估、组织残值收入与核算等问题,因此,应建立一个由校领导牵头,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固定资产残值评估小组,搞好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评估和核算,防止资产流失。四是突出财会部门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会部门应参与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把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运用的关口,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高校的决策者们在财务管理上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涛涛。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4(1):17-18。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资产清查; 固定资产; 管理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一)资产的总量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公办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国有资产数量一直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以江苏为例,2006年全省高等教育固定资产总额为540.80亿元,其中房屋建筑物总值为347.24亿元,专用设备总值为114.23亿元。2001―2006年,有45所高校新增校园土地面积约11万亩,新增校舍面积

2 640万平方米。据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度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数据》统计,2006年完成高校基本建设投资72亿元,施、竣工面积分别达700万平方米、350万平方米,其中省属高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0亿元,施、竣工面积分别达400万平方米、230万平方米,全省17所高校22个老校区完成了置换工作,置换土地2369.19亩,置换金额30.45亿元。

(二)形成资产所需资金借贷资本占主要部分

高校基本建设所需大量的资金,远非国家财政拨款所能解决,高校大多采用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缺口。《中国产经新闻报》2011年7月13日报道,据审计署披露,到2010年底,全国一共有1 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有地方性债务,金额近2 635亿元。高校的属性决定了高校贷款只能以信用贷款和学费权抵押贷款的方式进行,不能以资产抵押的方式进行,因贷款而产生的风险最终也将由国家来承担。这些借贷资本形成的资产如何管理和使用并发挥出效益,对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资产的范围和形式复杂化

产学研相结合,使得近几年高校产业、科技园区建设方兴未艾,此类园区的建设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与社会经济的高度融合,也使得高校资产的范围、内容以及存在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变得复杂。这一现状,无论是从国家宏观层面还是高校自身的微观层面,对高校资产产权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固定资产的涵义

高校作为国有事业单位,它所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均属于国有资产。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性质,高校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从价值量上讲,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存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到2002年底,江苏省省属高校的资产已达180.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就达118.9亿元,占全部资产总额的66%,部分高校甚至高达75%。

三、高校固定资产清查暴露出来的问题

固定资产资产清查是整个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一个基础环节,是对资产管理工作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监督,是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资产清查,可以全面摸清“家底”和真实反映各类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查找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多个环节的管理“真空”和“漏洞”。

(一)机构分散,多头管理,职责不清

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的一系列活动。很多高校没有专设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由财务部门负责,教学设备由实验室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行政设备和各类用房由总务部门管理,各类图书由图书馆管理,各个学院还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室,而属于独立核算的后勤部门不仅要管理后勤购置的资产,还要管理学校委托给后勤的各类资产,资产经营公司也管理一部分经营性资产。多头管理的结果,从表面上看,相关部门都在管理资产,但遇到实际问题,相互扯皮、互相推诿,职责不清。

(二)日常管理不规范,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远不如货币资产管理的严格和规范。一方面新资产的大量购进;另一方面旧资产的随意处置,新旧资产交叉使用,使本来就不清的资产更加混乱,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成为一句空话。

资产使用单位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不及时进行台账的核对工作,对应该报废、报损处理的资产不及时报废,办理核销手续,长期挂账;获赠的价值昂贵的艺术品、纪念品没有原始凭据而无法办理入账手续,导致形成大量账外资产;房屋、建筑物竣工后,验收、决算和交付手续严重滞后,有实无账。

高校固定资产庞大的数据带来的只是一种表面的繁荣,掩盖了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给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三)重采购、轻管理,资产的管理过程缺乏有机的协调

长期以来,国家对高校的投资都是无偿的,不提折旧,不计盈亏,也不实行投资效益的考核,造成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意识比较淡薄,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基本不关注固定资产使用的效益性,同时,高校资产购置以部门为主,资产名义上属学校所有,实际上是使用部门所有,在这种体制下,每个学院、每个实验室从部门的利益出发,追求“小而全”,缺乏整体、统筹的规划和必要的论证程序,部门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重复购置、重复建设。更有甚者,学校的资源成为小集体或个人赚钱的工具。

(四)资产管理队伍、管理水平、手段不能适应高校资产管理的要求

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资产管理的水平。高校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人手少,工作量大,疲于应付日常的一般管理工作,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国有资产管理要求;高校固定资产主要使用部门,没有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办公室秘书兼任,由于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导致管理的连续性很差,不要说利用计算机对本部门的资产进行动态管理了,就连最基本的台账都没有。

(五)对经营性资产、产业园、科技园资产管理缺乏规范管理

高校将闲置资产对社会开展有偿服务,但是,高校在将非经营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时,缺乏风险意识,未按国家有关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程序办理资产变更、评估等手续,对已转为经营性的资产未进行产权界定,产权归属不清,对这部分资产管理不严,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属经营性资产,分归不同的部门管理,资源整合、统筹管理问题有待解决。

四、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全过程管理的原则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浪费与流失。

(二)坚持资产(价值)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质是资金管理,而资产的价值表现形式就是资金,资产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财务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思考,通过强化资产管理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三)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预算资金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高校资产的购置、日常运转和价值补偿主要依靠预算安排来实现。预算管理具有两个最基本职能,一是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二是成本控制。要规范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体制,积极推行“绩效预算”,加强资产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重复购置的目的,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

高校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在学校。财政部门对高校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高校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五、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

高校要在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资产清查为契机,加大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创造全员参与资产管理的氛围。克服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观念,建立由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组成的三级资产分级授权管理体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校资管理的宏观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国有资产管理处,专门管理学校的资产,赋予其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权威性,使其具有覆盖全校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利,成为学校资产所有权的代表,学校的资产使用部门应自觉地接受国有资产管理处的业务指导。

(二)建立以产权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高校资产的管理应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固定资产管理为重点,以法规、制度建设为保障。通过资产清查,做好固定资产的产权界定工作。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让不同的资产隶属于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国有资产管理处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学校和各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日常管理活动

高校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对资产从需求、购置、验收、使用、调拨、处置、清查、交接、档案管理等进行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保证高校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以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应当坚持谨慎的原则,结合学校的实力,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并经过专家组的评估和可行性论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而不能由个别领导拍板决定,防止投资决策失误。

建立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价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奖惩制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一项措施,并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落实下去。相关主管部门以此考核学校主管领导,学校领导考核资产管理部门主要领导,资产管理部门再对资产使用部门、使用人进行考核。

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在资产采购、使用、处置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职能,构筑一道防止腐败和违法违纪行为的防线。

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四)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系统

学校资产管理应尽快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到相关部门监管,全校信息共享。开发适用于校园网使用的资产管理软件,使其能涵盖学校资产全部内容、具有完整的账务体系、具有相关职能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的审核、查询功能,实现一项业务可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因此,需要在全面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建立学校资产信息管理数据库,构建资产从购置到处置的规范性操作程序,对资产进行实时监管,从而杜绝随意处置资产的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任务重、责任大,因此高校应把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选拔和造就一支思想正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国有资产队伍,不仅要对其专业知识、管理技能进行培训,还要树立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意识,达到一种把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变成自我要求,进而形成一种习惯,最终达到一种素质的“内化管理”境界。

【参考文献】

[1] 赵炳起.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创新[J].教育评论,2004(5).

[2] 李志刚.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事业统计快报[Z].2006.

[4] 何志勤.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安机关 固定资产 信息化管理 建议

随着全国第二十次公安工作会议的召开,各级政府对公安机关的投入逐年增加,目前,各级公安机关的办公业务用房、专用器材装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不断增多,而且资产类别也越来越多。在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的特点和管理现状

公安机关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能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能,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因此,公安机关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固定资产的特点和状况,具体表现为:

(一)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资产管理非专职专业人员

根据《公安部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公安机关的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办公家具等十大类。这十大类中又分别包含了很多小类和多种设备,尤其是公安专用设备按照《公安业务专用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划分又有近20个小类,如此庞大繁多的资产种类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许多公安机关没有专职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在完成繁重工作任务的情况下,有效实施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固定资产存放、使用地点分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健全

为了更好地履行使命,完成职责,国务院设公安部,领导全国的公安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公安厅(局),省辖市及市辖区、县、自治县、县级市设公安局。市辖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需在辖区内的镇、街道及社会治安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设立公安派出所。各级公安机关机构布局分散、管理层级多,导致固定资产分布也比较分散、固定资产的添置调配渠道分散多样,增大管理难度。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又没有有效理顺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同级或不同级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三)固定资产流动性大、购置更新快,资产信息更新不及时

近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公安机关有不少部门进行合并、增设,人员流动性增大,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调拨频率也加快。而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帐、卡、物的管理各自独立,相互分离,就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现状、变动情况、分布状况的跟踪和统计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甚至还会出现固定资产帐实不符的情况。

因此对固定资产实施集中统一管理,有效做到固定资产实时调配、动态跟踪固定资产的来源及去向,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杜绝管理漏洞,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调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就应运而生。

二、加强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改变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实行网络化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更加有效、快捷、科学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及日常管理信息。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要对固定资产实施信息化管理,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让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清晰规范可操作性强,使每个环节都清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明确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使用部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

(二)建立动态、网络、实时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公安机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当具备资产图片库、自定义编辑平台和审批流程等功能, 能实时反映固定资产数据动态、使用状况等信息。

目前虽然固定资产的资产的管理、配置、使用都有具体责任人,但是由于信息不畅,有时容易出现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三张皮”现象,缺少应有的联系和制约,不能将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功能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有效地沟通起来,不仅便于各个部门、各个责任人对自己使用和管理的固定资产信息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大大方便各责任主体的管理;又能促进各级资产管理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重钱轻物”、“重供轻管”的现象,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有效落实到位。

(三)运用条形码技术使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更便捷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容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条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使用经济便宜、灵活实用、自由度大易于制作的优点。

将条形码应用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转移、盘点、维修、报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账、卡、物”相符。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 为每一个实物都赋予一个唯一的条码标识,使资产管理员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或用条码扫描器轻轻一扫,就能查询到各项资产的实时信息情况。通过对条码进行解读,可以准确识别每一个实物资产;通过将经识别的实物详细信息储存并转入到计算机中,准确地完成对该实物的盘点工作;通过条码识别的自动纠错实时报警功能,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人工盘点时,难以避免的错盘、漏盘、重盘现象,确保了资产数据资料的完全真实和可靠性。

(四)运用信息化技术将财务管理系统与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防止出现财务数据、资产数据两张皮现象

固定资产登记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基础性的工作。如果登记不能做到合理分类,及时登记,就可以会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漏洞。为此,充分利用信息化将财务管理系统与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确保两个系统的数据能实时关联同时更新,彻底解决财务数据、资产数据不符的两张皮现象。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管理理念指导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公安机关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 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资产的流失,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保障公安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刘明望.公安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采购

针对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固定资产的购置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投资规划,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盲目求大求全、求多求精,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仪器设备长期闲置;其次,单位各科室往往只从本部门需要出发采购,存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再者是一些事业单位在购置部分固定资产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按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制度条例,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打“球”自行采购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无法做到统一性,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而后勤部门则负责房产、家具等,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只负责相关的设备器材,这种分散管理的做法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十分不利。其次,在处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存在较多漏洞,比如人员离职调动时,对其所占用的公有财物缺乏有效的管控,导致新上任者需要重新购置,缺乏一个完善的报废设备残值回收机制,通常经手人将残值上交至财务部门流程即为终结,缺乏有效的中间审批;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且处置金额相当大;更有个别单位存在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最后,许多单位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的制度,无法掌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短少、损失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致使单位账实不符,责任不清。

(三)缺乏严格的测试与评价系统

在固定资产管理实际过程中,其管理效果未与事业单位各科室的业绩考核联系起来,因此无法引起科室及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尽管有些单位、科室均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缺乏严格的测试与评价系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均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内部环境方面

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础,其影响着单位管理目标的制定,对员工的控制意识产生直接影响,促进单位塑造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因此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要加强内部环境方面的建设与营造。事业单位领导要改变“重钱轻物”的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将其提升到工作日程中来;经常听取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与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提升具体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财务人员不能有对固定资产疏忽管理的观念或对管理规定掌握不够的行为,杜绝单位账实不符或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

(二)风险评估方面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出全面评估,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适用于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比如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如果未进行科学论证盲目采购,会导致单位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提高了投资风险;设备采购进来后出现闲置或者由于操作不当而损坏等情况,均会为单位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增加财务风险;此外,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等。事业单位均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风险做出合理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

(三)控制活动方面

通过相应的控制活动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制度,比如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以及付款过程;审批与执行等。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如事业单位在购置必须通过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时,就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物资条例比质比价,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得绕过该条例而自行采购;建立起离任核查制度,在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制定清查盘点制度,每年在整个单位范围内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科室则每半年进行自查,与设备科及总务科进行核对等;在处置国有资产时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此外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报损报废与调出审批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促使这些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四)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

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相关的审计部门要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定期督察,审计固定资产的效益,根据各

部门承担的任务量合理调剂,不足部分再进行有计划的配置。促进固定资产利用率与收益率的提高。建立全面的固定资产账目,任何实物形态的资产均进行建档登记,保证资产的来源清晰,分类合理。实行科学的固定资产预算计划,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与实际需求相符,以预算计划为基础进行购置,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节约了资产购置成本。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向财务管理部门报账,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进一步完善基层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保证其得到有效的全程监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持续监控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内容要包含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持续监督、个别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的控制缺陷及时纠正与改进制度,将监控的效力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事业单位要保证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管理,提升资产的利用率。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事业单位的盈亏进行准确核算,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与及时性,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综合竞争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 朱宇,尚高岭.公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4)

[2] 金红春,田辉.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