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二课堂教学总结

第二课堂教学总结

第二课堂教学总结

第二课堂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83-02

1.前言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除了课程课堂教学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它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以其广泛参与性、深入实践性、丰富趣味性等特点,发挥着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进行德育和美育的良好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增城市新塘镇菊泉中学创办于1946年,以广东省56位历史名人中的崔菊波(宋朝时的宰相)、湛甘泉(明朝时的三部尚书)两位先贤之号各取一字,命名"菊泉中学"。学校名字虽然有来头,但却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公办学校,首先面积很小,全校占地面积只有8077.9,第二是生源普通,完全按区域招收的农村与镇街混合的学生。那么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上,怎样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知识,练技能,促发展呢?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于2012年3月份对菊泉中学在校学生进行了调研,并根据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以学生为本建设良好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够为类似的农村中学的同行提供一点经验。

2.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随机选取的七年级、八年级部分学生。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46人,七年级、八年级各占50%。收集到不同类别的学生对第二课堂所持的不同认识与态度,以便制定一个全面合理的实施方案。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5%。本次的问卷调查,采取匿名问卷形式,确保调查问卷结果能够尽可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此外还对部分老师及家长进行了个别访谈。

本次问卷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共有16个题目,用Excel软件统计处理后结果如下:

2.1 第二课堂实施的环境氛围。菊泉中学于2008年创建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德育管理模式。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真正减了压,找回久违的快乐与激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了课堂舞台的主角,潜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大提高;我们倡导不为分数而教,不以分数而评,却能在中考中取得名列市前茅的优异成绩,形成了鲜明的菊泉教育特色。此外,学校也积极开展了多种类的学生活动,比如每学期的篮球比赛、各科组的学生活动、校本课程以及研究性学习、体育艺术节等等。

同时通过问卷第一题分析可以得出,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当的广泛。主要集中在了图音体及各科组拓展性的活动中,分别占到了39.42%和46.83%。可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

2.2 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总体认识。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片面的认为第二课堂就是文艺、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对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有42.68%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同等重要;50.34%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有效的拓展;只有8.12%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重要,而第二课堂可有可无。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心目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种期望值在上升。

在回答"您希望能从第二课堂学到什么"这一问题时,有63.12%的人选择了"培养兴趣,发掘专长" 和"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两项;而仅有占10.9%选择了"对升学有帮助"这一项;3.2%的人没想过;5.8%的人选择了其他。虽然升学是初中学习的最终目标,但很多学生期望通过第二课堂能把自己的初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2.3 学生对目前学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态度。对于学校目前的第二课堂活动,26.8%的同学认为"满意,能学到很多东西"; 54.5%的同学认为"基本满意,但认为和上其他课没多大差别"; 16.62%的同学不满意。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有些活动是走过场,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有78.4%的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看法普遍认为很好;83.2%的学生希望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能丰富多彩;65.1%的学生希望能从第二课堂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其中52.8%的人觉得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丰富;20.5%认为课堂沉闷,得不到放松。这对教师有效驾驭第二课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4 学生对第二课堂开展形式的选择。在对"第二课堂该如何开展"的回答中,52.15%的同学选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让学生自主把握;36.6%的同学也提出应该听学生的,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13.4%认为应该听老师的;也有4.5%的同学没想过这一问题。可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培养起来,他们希望课程的设置能够更加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与需求。

3.思考与建议

3.1 健全制度,总结经验。"第二课堂"由教学处进行原则性和指导性安排,由各年级和科级具体组织实施。把"第二课堂"教学纳人教师的正常工作量,经常检查教学情况,避免第二课堂活动存在走过场的问题,多倾听意见,解决矛盾,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3.2 以学生为本,开展自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 开展活动时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征求学生的建议。如科技班的学生提到:"开展第二课堂,可以让我们多方面的发展,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应该参与课程的开发,寻找并建构自己的课程。

3.3 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前教师课堂总是满堂灌,学生学习一直存在被动中。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尤其是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活动、去探讨、去思考、去发现、去交流、去总结、去检讨,使学生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3.4 创造条件,合作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设备,诸如场地、工具、图书、仪器等。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应积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各种条件。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局限在校园内的,他们需要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比如生物兴趣小组,可以通过调查当地的垃圾分类情况来宣传普及环保。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

4.小结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深入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开展的水平,把第二课堂的开展变成菊泉中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晓如,大强.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1):86.

[2] 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3):21-23. (编辑王影)

第二课堂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小学阶段;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3-03

一、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地区和民族特征的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见证。然而,不少非遗因为得不到及时保护而面临失传境地,一些地方的非遗几乎不为当地人所知,尤其是过上现代化生活的青少年,对非遗更感陌生。在我国非遗面临急剧流变和消失的背景下,高校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力量。然而非遗教育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开展与普及却不像在高校那么受关注,非遗内容没有被系统性地纳入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确立非遗在初等教育学科的体系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所长兰静认为非遗文化既要保护理论与实践体系,还要长期不懈地培养后继人才。更有专家学者认为非遗文化应列入中小学教材,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广泛关注。目前,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等各省市均有“非遗进校园”活动,对中小学生开展相关的非遗教育,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

二、研究意义

将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近几年来呼声较高的议题。然而,各省市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多结合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等形式,非遗教育在小学中的开展还面临着种种挑战,以何种形式如何在小学长期系统地普遍开展非遗教育值得探究。杭州市当地民俗文化极其灿烂,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是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仅靠列入遗产名录恐怕难以为继。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载体开展杭州市小学阶段的非遗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新颖,覆盖面广,结合小学生第二课堂的方式来开展非遗教育将是一个既创新又有效的方法。在非遗的保护过程中重新唤起少年的民族记忆,建立起民族文化认同感,小学教育传承责无旁贷。通过本文,笔者希望引起杭州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对以结合小学生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和普及初等教育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视,为非遗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支持和引导,激发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素养,并使珍贵、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扬。

三、研究方法

1.电话调查法。2011年10月至2011年11月,笔者电话调查了杭州市98所第二课堂场馆,了解了现有第二课堂场馆中开展非遗教育的状况,包括第二课堂活动名称、涉及非遗的活动名称及内容和小学生的参与情况。

2.访谈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笔者实地走访了拱墅区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对馆内第二课堂负责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了单独访谈。了解该馆第二课堂活动名称与内容、小学生参与情况、非遗传人指导活动情况及高校志愿者工作。

3.问卷调查法。2012年3月至2012年4月,笔者以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杭州市4个城区8所小学的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2份,回收率为93.1%。本研究使用自行设计的“第二课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小学生对遗的了解情况、小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现状、非遗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展情况、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影响等内容。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1.电话调查结果。非遗教育在杭第二课堂的分布情况。为了了解杭州市98所青少年第二课堂场馆开展非遗教育的情况,笔者对其进行电话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杭州市民俗文化源远流长,非遗资源十分丰富,但非遗在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中所占比例却很小。

2.问卷调查结果。研究问卷第3、9和16题采用5.0计分法,有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五个层次,分别对应给予4-0分。第4题为多项选择题,五个选项每项分别给予1分。

(1)小学生了解非遗的途径及程度。①途径。小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对非遗进行了解,调查显示小学生了解非遗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为:课外读物[143/242]、电视网络等媒体[132/242]、第二课堂[111/242]、旅游[68/242]、学校[65/242]、其他途径[3/242]。第二课堂和学校在小学阶段普及非遗教育上未起主要作用。②小学生对非遗的了解程度。由表3.2中第3题“非遗了解程度(总体)”的数据可知,杭州市小学生主观认识中对非遗的了解程度一般(平均值=2.608),且拱墅区小学生总体水平>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又根据表3.2中第4题“非遗了解程度(具体)”的数据,发现通过具体的选项小学生的非遗了解程度平均值=2.093,即平均每个小学生在5个选项内选择了2个选项。问卷中该题5个均属于非遗范畴即均为正确答案,所以杭州市小学生该题的正确率约为40%。可见,目前小学生对非遗的了解程度偏低。与第3题一致的是拱墅区小学生总体水平>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2)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展现状。①小学生参与非遗第二课堂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在参与过第二课堂的183人中,参加过拥有较多非遗活动的第二课堂的人占26.8%,参加过拥有一般非遗活动的第二课堂的占43.7%,参与过非遗教育活动较少的占19.7%,没有参与过非遗第二课堂的人占7.7%,不清楚参与的第二课堂内是否涉及非遗的占2.2%。②非遗教育激发了小学生保护意识的程度,小学生认知中非遗教育能否激起其保护意识与责任心的调查结果如表3.2第16题,平均值为3.441>3。杭州市小学生普遍认为在第二课堂中的非遗教育活动,能较强地激起自己保护非遗的意识和责任心。③小学生对第二课堂非遗教育的兴趣。将“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归为感兴趣,据数据统计得出:杭州市97%的小学生对在第二课堂中开展非遗活动感兴趣。据表3.2第12题,无论是参与过还是没有参与过非遗第二课堂活动的小学生都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平均值=3.54)。且将第12题和第16题的结果与第3题的结果作横向比较可发现,虽然目前小学生总体的非遗了解程度较低,但是小学生对非遗的兴趣及意识却是强烈的。与表3.2第3题一致的是拱墅区小学生的兴趣程度>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3)小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一课堂内的反馈。为更好地吸收第二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在第一课堂中进行反馈尤为重要。调查结果显示,第一课堂内对第二课堂内容进行反馈的有86.90%,无反馈的占13.10%。总体情况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反馈率。(4)对第二课堂中开展非遗教育的看法和建议。242份问卷中共有109名小学生填写了建议看法。总结归纳起来共分两类:第一类,表达保护非遗及学习非遗知识的愿望。部分调查对象表明希望多学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丰富头脑开阔眼界。第二类,对学校和第二课堂内的非遗教育活动内容及形式提出了建议。

五、结果分析

1.非遗第二课堂分布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杭州市98所青少年第二课堂公益性场馆的电话调查发现:非遗场馆多集中在拱墅区、西湖区和上城区,而杭州市其他几个区则较少或没有涉及非遗教育的第二课堂场馆。随后笔者查阅资料了解到,西湖区、上城区、拱墅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而其余几个城区非遗资源较少,所以,相较于其他几个地区,西湖区、上城区和拱墅区能为第二课堂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展提供更多便利。因此,地域性差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杭州青少年第二课堂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

2.小学生非遗了解程度的影响因素。对表3.2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c2=68.29>c20.005(9),P

根据杭州市98所第二课堂场馆的电话调查和资料搜集,发现拥有非遗第二课堂场馆的个数从高到低的城区依次为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由表3.2第3题知,对非遗的了解程度为拱墅>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在不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杭州市小学所在区域的非遗第二课堂场馆对小学生非遗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影响,且非遗场馆个数越多小学生的了解程度越高;非遗场馆活动内容和形式越创新,小学生的了解程度越高。

3.开展第二课堂非遗教育影响的因素。笔者实地走访时发现,目前小学生参与过的第二课堂场馆内开展非物质文化教育活动的形式有自主动手操作型、志愿者帮教型、知识讲解型、视频媒体播放型、闯关游戏积分型、图片数据作品展、非遗知识竞赛。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为自主操作型。因此多以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开展非遗教育有助于第二课堂内非遗教育的推广普及。

六、政策建议

1.政府应关注小学阶段的非遗教育。(1)完善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根据《杭州市中小学校实施第二课堂行动计划考评(试行)办法》:六城区中小学生每学期到列入第二课堂名录的场馆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次数不少于3次,学校集体组织不少于1次。其中并未提到非遗教育活动次数。明确规定学生参与开展非遗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次的数并计入《成长记录手册》,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非遗教育普及有一定帮助。(2)加大非遗基础知识的普及。非遗有很明显的地方性,因此政府可多关注杭州民俗文化,通过对本地风景、民俗、历史等内容的多元化宣传开展小学生第二课堂非遗教育活动。(3)构建有效非遗学习资料。现有小学语文教材非遗的内容极少,市场上适合小学阶段读者的相关资料也不多,因此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多样化的非遗学习资料如非遗绘本、非遗光盘等。

2.第二课堂活场馆应完善自身建设。(1)优化馆内设施、拓展活动形式。小学生对可自主参与、互动多、趣味性强的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第二课堂场馆可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引进先进设备,还原项目原始情景;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积极探索与学校、社区合作的途径。(2)培训传统手工艺传人的文化知识。现有第二课堂场馆非遗活动指导老师一般为杭州传统手工艺人,若场馆可为聘请的非遗传人进行一定的文化培训,为其配备相应的文讲稿、PPT、视频等,便能更好地为参观者服务。(3)完善高校志愿者体系。完善场馆与高校志愿者合作协议、提高高校志愿者的非遗文化素质、增进志愿者的传统工艺技能及建立第二课堂场馆的志愿者培训体系对小学第二课堂非遗教育的开展是很有利的。(4)借鉴经验合作促发展。由于地域等问题,某些场馆可供学习参观的非遗资源相对匮乏。这类场馆可以和邻区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场馆进行合作,增设一些不需要大型设备和专业人员指导的较为简单的第二课堂非遗教育活动。

3.中小学应提高重视程度。学校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可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加强对非遗教育的重视:结合小学美术、音乐、体育、校本课程等在中小学的课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班级活动中融入非遗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改善学生非遗第二课堂活动的第一课堂反馈情况;在语文课堂中融入非遗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刘斌.基于G/S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构数据可视化共享机制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1.

[2]刘彩珍,李颖,励宁.服务学习在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非遗文化应列入中小学教材[N].温州日报,2011-11-17.

[4]为非遗进校园叫好[EB/OL].(2010-05-04).

.

[5]张学敏,王爱青.中小学教育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探微[J].民族教育研究,2009,(4).

[6]孙亿文.当代“非遗”教育传承、保护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1,(4).

[7]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

[8]李琦.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支点[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9]郝好燕.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传承的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第二课堂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12-01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逐步由第一课堂教育延伸至第二课堂教育,剖析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主导地位和创新作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利弊分析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依然是课堂教育为主,辅以极少数的讲座,交流,辩论会等形式。近年来,有高校开始尝试更多的教育手段来丰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学雷锋活动月”、“与时俱进的五四精神”、“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等系列主题活动都能起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第二课堂的现实意义和活动设计

高校的第二课堂简单理解就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校园活动的统称。它是第一课堂的发展和延伸,是学生锻造人格,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上:1.寓教于乐,融会贯通政治素养。第二课堂化解了第一课堂的烦闷与枯燥,特别是思想素质类的课程。第二课堂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接受,由知识的理解变成知识的践行,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2.践行思想道德理论,全面提升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学生只有在长期的具体实践中才容易培养出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3.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锻炼学生意志品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学生人格魅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使大学生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表现为更浓厚的兴趣爱好,更坚强的意志品德,更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更全面的综合素养。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原则

活动设计总体指导思想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处于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同时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大学生“精神文明家园”,以加快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校园、魅力校园。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总结,初步计划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总原则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为: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走形式主义路线,摒弃一切“虚、假、空”的教育活动。在实行普遍教育推广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尊重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2.删繁就简、有的放矢。简化教育活动的形式,全部紧紧围绕指导思想,从针对核心内容,针对核心人群方面发力,坚决杜绝“撒大网”形式。

三、第二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呈现内容和表现形式

第二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呈现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并不非得按照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来同步开展。在遵守总体指导思想和总体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在国家层面上教育学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上教育学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上教育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另外“群众路线教育”、“四进四信教育”、“三严三实教育”、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等也都是重点教育内容。表现形式不拘泥,灵活多变,有主题班会,茶话会,分享交流会,主题活动,主题演讲,主题征文,主题汇演,社会服务,实地参观等。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断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主阵地。高校应该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上多尝试,多探索,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创新,务必结合第二课堂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大允.基于优化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3).

第二课堂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目标;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67-02

一、立论基础和概念诠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标准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就要“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2]开拓创新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优势,无疑是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二课堂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同属于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依靠践行具体目标而实现,离不开目标管理这一必备条件。“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这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以工作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人为中心,作为四大管理模式之一的目标管理,能使两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高度交融。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既要确立科学的目标,以明确管理的方向,又要制定必须遵循的准则,以保证整个管理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卓有成效。[4]

二、问题现状和研究价值

目前,以课程内容为主题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院校尚处于探索阶段,常出现定位不准确、内容不衔接、管理不给力、保障跟不上、考评不统一等现象。正如相关部门所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5]事实使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学更多地表现出教育教学权责不分、项目学分规定不明、考评考核标准不一等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长期被边缘化和真空化,长期与课程教育教学相分离,更不用谈以课程、学分和项目为抓手做到形神兼备、管放结合等措施了。

现今,高职医学生不仅存在性格志趣差异大、专业课程任务重等客观因素,还存在思想情绪消极、学习动力不足等主观因素。要让他们真懂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纠正他们的各种不良思想行为,理所当然的就应重视或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独特优势。任何事物发展总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有理由坚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它不仅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规律,还符合高职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能将高职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知情意行结合起来,将课程资源、环境资源和时空资源以及管理资源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目标视阈下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对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评价考核、各类资源和教育方式的有机整合等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目标做保障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必定能激发高职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身潜力。目标管理通常会通过目标制定、目标细化、目标控制和目标考核四个阶段来实施。

(一)目标制定

目标是目的在一定时期的具体化,制定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6]为前提,以增强高职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心理品质”为第二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在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求条件下,确定个人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相关教育教学部门和教师等要一起参与制定目标,可邀请学工部和团委以及社团组织来参与制定。制定的目标要经过充分讨论,核实目标内容与课程目标,与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是否一致,防止错位,确立目标要略高于高职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总之,制定目标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活动形式、设施条件、师生实际及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目的等,也要考虑到执行每一个实践项目时必备的具体时间、地点和人物,明确每一个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做到每一个目标可衡量、可操作。

(二)目标细化

目标是要靠行动计划去执行的,不会自动产生结果,如果不将目标细化为周密的行动计划,怎样健全目标也是无济于事的。细化目标能帮助我们决定怎样分派任务,确定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时间、资金、设备和信息。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务必要分解细化为子目标,做到权责明确,草案成文。首先,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和高职医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考虑上级组织目标,保持集体与个人工作目标一致。其次,拟订目标草案或行动计划。参加活动的各学生干部与每位医学生,都要清楚自己职责内的全部工作和分工情况。领队教师要简列出各实践项目,权衡优先顺序和期望值,写出需要上级和关联部门了解的目标事项和目标以外的例行管理项目及各自权责。最后,各项目组统一将自己的团队及成员能做何贡献、尽何职责、有何要求、采取何种方法、期望何种成果、胜算把握及条件改善等细化在目标中。

(三)目标控制

控制是管理的重要环节。目标管理离不开控制,它能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部门或领队教师必须进行事前目标控制、事中目标控制和事后目标控制,确保三者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团队要对第二课堂实践项目确立的合理性及考核和评定,实事求是,公平正义等。这些都离不开监测、纠偏和控制。目标产生的全过程,也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必要时,要根据环境条件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对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正。例如,可以采取召开例会的方式了解工作进展,要求各领队进行工作总结与汇报,适时抽查了解学生动态和教师工作进展。项目团队的自检制度,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整个过程能进行自我控制的体制保障,把协调小组、工作环境、信息反馈等控制要素利用起来,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以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修正,充分体现第二课堂目标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四)目标考核

第二课堂的考核评价涉及对课程、师生和相关部门等各参与要素,必须有一个考评体系。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考核评价作为活动课程整体研究的一部分,是实施和改进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根本依据,是完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第二课堂不断增值、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7]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水平要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实现,一定要对目标进行评定与考核。高职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别是《基础》和《概论》,可以分科考评,也可以两科合起来进行考评,这要根据各高职院校自身的情况而定。考评会议要在和谐的气氛下进行,要有广泛的学生参与,根据第二课堂每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医学生也可分组考评,推举优秀,参与活动的所有师生要陈述自己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思想行为表现及工作能力上的强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评定合格的学生给予学分,不合格的不计学分,优秀的给予表彰,颁发荣誉证书。自我评定要全面具体,目标评定要客观公正,组织评定要实事求是,可以把目标评定与奖学金或年终考核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教学平台,是高职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第二课堂实效性的追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任何实践活动都有目的,都有目标,第二课堂实践特征明显,需要目标管理。目标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可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此管理理念一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必然光彩夺目,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Z].2015.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Z].2015.

[3]吴.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5.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Z].2004.

第二课堂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根据2010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高职英语课程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使之真正成为英语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对英语第二课堂研究的深入,各高职院校都开展了一些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局限性,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二课堂在内容设计、实施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第二课堂实践进行调查,分析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3级学生,从各系选取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收回问卷380份,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为96%。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相结合。调查问卷主要涉及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施内容、实施方式、教师指导情况以及实施环境等,以数字1至5指代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个不同等级,学生依据自身体验回答。为了印证调查问卷的一些问题,采用访谈法与学生和老师进行沟通,并考察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确保数据获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英语第二课堂兴趣倾向与参加时间。根据调查统计,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兴趣倾向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即学生中从没有参加过英语第二课堂的比例和总是参加第二课堂的比例都较小,从没参加的比例为4%,总是参加的学生占7%,大部分学生选择偶尔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时间上,每周花在英语第二课堂的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学生占绝大部分,占52%,换算到天即每天用于第二课堂时间少于30分钟,每周在7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12%,还有36%的学生介于两者之间。

(二)英语第二课堂的效果。在英语第二课堂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调查中,将近70%的学生认为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对英语成绩提高没有影响,或者提高幅度不大,仅有30%的学生认为英语第二课堂对成绩提高较为显著。

(三)英语第二课堂内容。调查问卷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调查英语第二课堂内容情况。在听的方面,66%的学生选择播放英美影视作品,30%的学生采用播放英文歌曲的方式进行听力训练,仅有4%的学生选择播放教材录音或其他英语学习资料。在说的方面,调查显示仅有12%的学生以通过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比赛形式参与第二课堂,20%的学生以参加英语角的形式、17%的学生通过学唱英文歌或给电影配音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将近50%的学生几乎不会有意识地在第二课堂中锻炼自己说的技能。学生在第二课堂的阅读训练上也比较令人担忧,仅有25%的学生会在课后阅读英文报纸或杂志资料,另有20%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阅读和搜集相关资料,而剩下55%的学生则表示从不课后阅读和英语有关的资料。在写的方面同样也非常不乐观,仅有12%的学生表示会关注写的技能训练。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二课堂内容上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内容的娱乐化倾向,表现为英文歌曲和影视在第二课堂中所占比重较大。虽然英文影视和歌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学生会把第二课堂活动误解为是消遣娱乐活动,对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提高不利。二是内容设置有偏颇,由于学生在影视和歌曲上花时间过多,因此在说、读和写上不愿意多花时间。所以需要在第二课堂内容设置上统筹兼顾,尤其是要加强说的重视力度。

(四)英语第二课堂组织实施。在对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主体的调查中,院级竞赛类的活动主要由教师组织和参与实施,占活动总量的第二课堂活动总量30%;由社团组织的活动占总量的40%;另外有30%的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根据访谈得知,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任课教师把实践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班级学生。因此,总体看来教师仍然在第二课堂的活动组织中发挥了主体作用,而学生社团和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英语第二课堂实施环境。根据建构主义学者Wilson的定义,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利用资源生成意义并解决问题的场所。该定义强调学习者以探究性、自主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情境的真实性。此次对第二课堂学习环境的调查,学生对传统定义中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硬件的满意度较高,有85%的学生对活动场所的设施表示满意。通过访谈和观察也发现,无论是英语类的院级比赛或是英语协会的固定活动场所,都配备有先进的设施设备。但是在基于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网络平台和英语多媒体学习课件方面,还都较缺乏。全院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英语网络学习平台,而供学生使用的多媒体自学课件也较少,点击率也不高,只有9%的学生会在课后点击多媒体自学课件。因此,建构主义的英语第二课堂学习环境还需要学校和教师努力建设。

四、教学建议

(一)大力开发英语第二课堂,提高第二课堂参与率和效率。目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参与率、效率较低的问题,固然有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但在学校在第二课堂的开发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英语第二课堂职业性不强,缺乏专业特点,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院级层次的比赛总是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翻译比赛和写作比赛,此类竞赛对学生的英语要求较高,由于是面向全院学生,所以职业特色不明显。而以系或班级为单位、富有高职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开设较少,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因此,学校和英语教师要统筹好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开发多层次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教学效果。在学院层面,除了上述常规的英语竞赛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好学院的校园广播,定期播放英语节目,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而英语角作为会话语言的一种社交活动,有利于学生克服害羞心理,交流学习心得和生活经历,为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提供平台。而在班级层面,教师要根据所授课专业和班级的特点,开发适合专业学生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让酒店专业的学生上网查找世界著名的酒店情况,并做成PPT在班级上展示 并用汇报;而汽修专业的学生则可以组织开展汽车英语词汇比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汽车绘图上的汽车配件写单词等。这样的第二课堂设计非常富有专业特色,学生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的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第二课堂内容设置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考虑适当调整和扩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听的方面,从单纯地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拓展到英语新闻、英语故事、英语诗歌赏析,等等;加大说的训练,除了传统的演讲比赛外,增加英语戏剧、电影配音等,继续坚持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最大限度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而以某个具体内容为主题的英语手抄报比赛除了锻炼学生资料搜集、理解能力的同时,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还是感兴趣的,但参与率却不高。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有以下原因:一是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二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对英语学习有焦虑。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英语的焦虑情绪和英语基础薄弱问题,才能真正提高第二课堂的参与率。教师只有通过抓好第一课堂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学生掌握、巩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产生在第二课堂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才能实现第二课堂的实践意义。反之,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提供一个语言实践平台,帮助理解、运用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和作用是教师搞好教学,开展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英语第二课堂管理机制。目前,教师在英语第二课堂管理中承担着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指导者的重要角色,第二课堂基本上还是以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开展,英语社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灵活性。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互动的双向的组织形式,院团委、教研室、英语协会之间要形成上下互动,确保信息通畅。院团委负责下设英语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监督,帮助学生协调场地、设备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研室指派教师对英语社团进行指导;各英语社团负责制订活动计划及具体活动实施。各个组织互相协作,共同配合,使得第二课堂实践的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充分发挥学生和社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需要制定出具有约束力的英语第二课堂考核制度,以保证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学质量,或者把学生的表现纳入学生高职英语课程的平时成绩考核范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四)改善英语第二课堂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的建设上,除了要继续加强硬件的配置,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改善学习环境。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活动的管理者不但包括教师,还应包括学生、带有明确指导信息的课本以及计算机软件等。因此,教师需要根据针对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提供多种认知工具,创建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如各种有利于进行语言学习的课件、学习软件、自主学习网站等。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技能、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知识,设计各种丰富的与职业相关的真实性任务和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评价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张娜.高校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误区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5)

[2]徐萌.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实践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3]刘美良.有关改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学习环境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