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

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

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字 EPC;核电设备采购;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056-02

1 EPC模式特点分析

EPC即为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的英文简称,翻译为总承包,其核心思想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EPC指的是在工程项目承包的过程中,项目所有的工作包括项目可研分析、策划方案、前期筹划、工程设计、物资供应、工程施工、日常管理等全部由一个承包商完成。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总承包商承当全部责任,为业主方提供一篮子计划。EPC模式下,业主方只需派相关人员进行宏观的管理与监督,而总承包商承当相当大的风险,不仅需要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及内部日常工作进行科学管理,还需要周密的选取涉及承包商、采购供应商和施工安装承包商等。EPC模式在我国大型设备装置或是工艺较为复杂的核心技术的工程建设领域中广泛使用,例如大型核电站、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钢铁制造等。因为这些大项目工艺复杂、设备昂贵、采购物资种类繁多、安装工序复杂,而较少有业主方具备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因此一般采取EPC模式。

EPC模式最大优点是减少了业主方因不专业而带来的风险,成功了解决了工程项目的连续施工与项目的分阶段管理之间的矛盾,可以极大程度的缩短工程建设的工期、节约投资、创造收益。因为总承包商在该领域的专业性与市场性,使得总承包商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更好的进行资源整合、采购谈判、商业融资等,从而降低工程总造价,节约社会资源,为业主和自身创造收益。对于业主方来说,只需要选择好总承包商,然后把项目的事情都外包出去,这样可减少其项目管理的繁琐工作,可以把核心的资源用于自己更擅长的领域,获取更大的利润。

设备采购在EPC模式下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离不开采购,采购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好坏、采购设备质量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工程成本,从而决定项目工程的最终利润,采购是EPC模式的核心与关键。

2 EPC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面临的问题

EPC模式下,承包合同一般是固定总价模式,总承包商提供一揽子计划,因此其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EPC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核电设备采购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伴随EPC模式而发生的采购问题。

2.1 核电设备采购过程面临的问题

1)核电设备采购质量难以控制。核电设备的质量对于整个核电项目工程至关重要,其占据这个电站投资比例也较高。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工期、使用寿命、投资等问题。核电设备质量既受到当前制造及材料等技术水平的限制,核电设备又有特殊的设计和质量要求,又受限于合格设备供应商的选取及其素质。现在因设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制约,有的设备面临仅有1~2家供应商可选择的情况,或者有的设备其供应商多,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难以挑选;为保证核电设备采购质量,总承包商在核电设备采购过程中需严格把关,精挑细选,付出更多的努力;

2)核电设备采购进度难以掌控。核电工程项目的工序复杂,设计要点众多,安全摆在第一位。一旦前期计划工作未做好,筹划不完备、工程设计不充分、项目施工准备时间较短,便会使得采购进度难以掌控,施工用各种物资、材料、设备等如不能按期到位,从而影响工程进度。此外,总承包商若采购时间很短,便会使得供应商所供物项难以在短时期内供应,从而带来一连串的负面反应,进而使得核电项目的整体施工进度受阻,延长施工工期,增加项目成本;

3)核电设备采购成本难以预算。EPC模式对总承包商的统筹规划能力要求相当高,一旦总承包商对项目总体进度控制不严格,便会导致项目延期,设备采购追加,从而增加不必要的资源与投入,这会使得电站建造的整体成本上升。此外,部分设备采购成本还和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密切相关,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原材料价格波动,从而带来核电设备采购价格的变化,进而使得其采购成本难以控制。

2.2 EPC模式所带来的核电设备采购问题

从上文对EPC模式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EPC对业主方提供建设、采购、施工、安装及调试等计划,承当项目的全部工作,所承当的风险极大。在这种模式下,总承包商不仅要关注设备采购问题,还需要关注项目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进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势必会导致总承包商在设备采购上付出的精力有限,从而导致采购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问题。此外,EPC模式下,总承包商一般与业主签订的是固定合同价,而设备采购价格会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像核电建设这样的大项目,工期较长、技术要求高,其采购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成本更加难以控制。如何严格的控制项目成本、确保工程质量、降低承包费用、节约社会资源成为EPC模式下,设备采购项目管理的重点关注点。

3 EPC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项目管理分析

核电设备采购是核电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设备的采购受现代技术、市场环境、供应商选择以及采购时期等方面的限制。EPC模式下总承包商管理事项繁多,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采购组织管理,而且需要进行周密的合同管理,此处的合同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承包商和上游业主的合同管理,二是总承包商和下游分包商的合同管理。EPC模式下,核电设备的采购虽然有其独特性,但和一般的制造业采购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总承包商一般会借鉴和吸收制造业优秀的采购管理经验。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商是项目的全权负责者,是项目设备的采购者、项目施工的管理者、项目进度的监管者,需要统筹考虑与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入细致的进行内部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管理,采购管理等。

3.1 供应商管理

为确保核电设备采购顺利实施,总承包商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合理的管理。核电项目庞大,涉及到的物资产品众多,一般包括电站一回路主设备、汽轮机、发电机、除氧器、凝汽器、汽水分离再热器、高低压加热器、主给水泵、燃料转运装置、凝结水泵、主变压器、循环水泵、阀门、消防系统等等。这些设备与原材料供应不可能由一个供应商来完成,那么总承包商就需要精确挑选合适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包括其提供的采购设备与材料、采购周期的跟踪和监督、采购成本的控制。根据目前我国核电工程的建设情况,还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和原材料都需要进口,最显著的全厂DCS数字化系统的设备基本依靠国外技术和设备供应,这就要求总承包商需要对国外的采购商进行成熟可靠的管理,以确保核电设备采购的顺利进行。

3.2 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EPC模式下,总承包商一般与业主签订合同,划清权利与责任。合同签订之后,总承包商就需要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采购计划、质量控制等方面严格执行。合同对总承包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一旦违反合同规定,总承包商就要会遭受风险进而带来损失。所以总承包商要时时的依据合同来进行工程进度管理,采购实施的监管等。总承包商在对项目进行整理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把项目拆解为几个小项目来完成,例如科研项目、设计项目、现场施工项目、设备采购项目、安装和调试项目等,而这些子项目的顺利实现会密切关系到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总承包商可依据此小项目与供应链下游签订合同,例如核电项目总承包商与汽轮机设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总承包商可将总包合同内的一些条款和要求传递至下游方,依据设备采购合同对供应商进行管理。所以,EPC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供应项目的合同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商与业主的合同管理,还包括与下游供应商的合同管理。

3.3 内部管理

EPC模式下,核电设备总承包商应按照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参考平衡矩阵式管理,用PDCA循环的方法展开采购的内部管理工作,把设备(原材料)需求分析、组织模式、沟通计划、采购流程、采购周期、供应商选型等工作安排到组织内部管理之中。由于其事物的繁杂性,总承包商需要搭建专门的组织结构,建立畅通的内部沟通机制,明确接口流程,做到组织管理效率的高效化。只有这样,总承包商才能切实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总承包商可以开发适合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加强和提高内部管控能力,以确保核电设备采购项目的良好实施。

参考文献

[1]谢铷鸿,基于EPC模式下的核电建设项目进度管理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1.

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商业银行;核心企业;运作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7-0041-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7.09

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愿意为一些营业规模小、缺少抵押担保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这些企业为了解决融资问题只能转向准入标准较低而成本相对较高的民间借贷,而银行就失去了这部分信贷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如何在控制信贷资金风险的同时揽收资信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成为银行能否扩大其信贷产品市场规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为中小企业解决其融资困难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性,而供应链融资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一种途径[1]。

一、供应链融资概述

(一)供应链融资的内涵

供应链融资是指商业银行为某产业的供应链条中的一个或多个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将某个大型优质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在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中选择资质良好的企业,通过做货物或债券质押,为其提供授信额度,降低整个供应链条的融资成本,提高银行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解决一些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从而实现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2]。

(二)供应链融资的主要特点

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供应链融资业务不同于传统的贸易融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供应链融资需要有一个大型优质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其原材料采购和商品销售过程能形成稳定的供应链。

第二,供应链融资的对象并非单一企业,而是整个商品供应链条上的资质良好、符合银行融资要求的相关企业。供应商、核心企业和分销商之间形成统一的融资渠道,可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

第三,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多为中小企业,通过借助核心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强大的履约能力,可以增大银行为部分中小企业融资的意愿。

第四,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的运作上实行“一次申请、一次审批”,降低了融资的评级、授信、担保等信贷门槛,可简化操作流程,衔接企业的采购、库存和销售环节的资金需求。

第五,供应链融资多使用融资产品组合,形成多样化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如订单融资和国内保理相结合、预付款融资和商品融资相结合等,从而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灵活的结算手段[3]。

(三)供应链融资的运作模式

供应链融资在我国金融业中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多家商业银行都相继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如深圳发展银行的“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建设银行的“物流金融”、工商银行的“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等服务类型。现阶段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主要有三种模式[4]。

1.适用于采购环节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向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时,形成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债权,供应商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商业银行申办融资业务,具体包括应收账款质押和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质押是指供应商将应收账款单据出质给商业银行从而获得贷款,获得核心企业支付的采购货款后再向银行归还贷款本息;应收账款保理是指供应商将应收账款无追索权地出售给银行,从而获得货款融资。

2.适用于销售环节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处于供应链下游的经销商从核心企业进货销售时,须向核心企业预先支付货款,供应商以仓单所代表的提货权向银行出质,由银行向核心企业支付需预付的款项,形成预付账款融资,经销商以销售货物的收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

3.适用于经营环节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资金短缺的企业将其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交由第三方物流保管,商业银行与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共同签订融资协议,由银行为该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短期贷款[5]。

二、轮胎产业供应链融资案例分析

(一)轮胎产业供应链基本情况

山东省J轮胎公司于2000年12月成立, 地处全国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的专业轮胎生产基地,目前注册资本为21789万元。该公司是当地政府的重点扶植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2012年在全球轮胎企业排名中名列第35位。

核心企业J轮胎公司与其下游经销商的传统销售模式流程如下:

1.J轮胎公司与经销商签署年度经销协议;

2.经销商订货时,需先将款项预付至J公司销售部门开立的核算帐户中或直接支付银行承兑汇票,J公司销售部门开出预付款收据,形成销售订单。

3.J轮胎公司生产部门根据经销商的订单安排生产,生产周期为1-3个月;

4.货物生产完毕后,经销商将提货单交至J公司指定的运输公司,货物运输到经销商指定地点,完成提货。

在轮胎产业销售供应链中,J轮胎公司作为核心企业处于强势地位,不允许其下游经销商有赊欠行为,经销商只有先支付全部货款,才能够提到货。下游经销商若想扩大销售规模,就需要增加进货量,支付更多的预付资金,而这些经销商大多为中小企业,资金流紧张时就迫切需要向银行融资。在这种传统的轮胎销售模式中,银行只起到为核心企业开立结算账户的作用,商业银行考虑到这些经销商通常没有有效的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作担保,信贷风险较高,往往不愿向其提供信贷融资。

(二)供应链融资运作方案

为了解决下游经销商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满足核心企业壮大其经销商队伍、提升市场占比的需求,G银行拟采用“预付款融资+保证金+核心企业山东省J轮胎公司提供担保及回购承诺”的方式为J轮胎公司指定的下游经销商办理小企业信贷业务,达到拓宽担保渠道、扩大客户规模、提升核心客户市场占有率、实现小企业信贷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G银行与J轮胎公司协商沟通后,根据历年交易量和回款情况,选择其中16家优质的下游经销商推荐给G银行,作为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目标客户,并由J公司向G银行建议授信额度。

设计供应链融资方案时的要素主要包括:

1.采用“预付款融资+保证金+核心企业山东省J轮胎公司提供担保及回购承诺”的方式办理业务。

2.核心客户J轮胎公司向G银行推荐经销商名单并提供年度融资计划后与经销商、G银行签订《供货商、经销商与银行合作协议书》,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协议约定,若经销商未能按时归还融资,核心客户承诺对轮胎进行回购或调剂销售,核心企业承担无限清偿责任。

3.经销商需在G银行的核心客户所在地支行开立或指定专用账户,该账户作为向核心客户支付货款、归集销货款的唯一专用账户,并接受G银行监督管理。

4.融资金额根据经销商年度经销协议及经销商申请金额确定,不高于预计进货总金额的70%。

5.融资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最长可至6个月。

据此,设计出该供应链上的预付账款融资的具体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九个步骤:

1.核心企业J轮胎公司与下游经销商(借款人)签订购销合同。

2.经销商向在G银行开立的保证金账户中存入合同总量金额30%的保证金。

3.G银行根据融资品种与经销商签订《预付款融资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4.G银行与核心企业签订担保合同和商品回购承诺。

5.G银行将贷款以受托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给核心企业,作为经销商从核心企业进货的预付款。

6.经销商提货前向其在G银行开立的保证金账户中存入不少于本次提货总金额的保证金,并递交“提货申请书”,列明企业提货的相关条款。

7.G银行核实经销商存入的保证金足额到位,根据“提货申请书”向核心企业签发“提货通知书”,三方合作协议中约定“提货通知书”为核心企业发货的唯一凭证,不得挂失、不得补办、不得随意涂改。

8.核心企业在接到提货通知书并确认无误后,将回执递交G银行。

9.核心企业收到提货通知书后向经销商发货。

三、供应链融资业务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下游经销商准入标准

G银行在从下游轮胎销售企业中选择融资客户时,需要综合评价这些企业的资质,从中选择资质良好的销售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的目标对象。资质评价标准主要包括:

1.在G银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或一般结算账户;

2.直接从核心轮胎生产企业进货,与核心企业有两年以上合作经验,履约记录良好,无拖欠货款及其他不良记录,未发生重大贸易纠纷,无不良信用记录;

3.以轮胎为主要经营产品,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4.在核心企业提供的经审核并加盖公章确认的经销商客户名单中;

5.可与核心企业签订《供货商、经销商与银行合作协议书》,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

(二)向借款人提供的授信额度

银行依据核心企业提供的经销商年度融资计划、经销商与核心客户签署的年度购销合同和经销商的信用评级,按照银行债项授信相关管理办法,为经销商核定循环方式授信额度(授信有效期为1年,有效期内授信限额可循环使用)。对已有授信不能满足经销商临时性融资需求时,可占用核心客户非专项授信[6]。

(三)监督支付融资款项

为确保融资款项的用途真实合规,G银行对经销商账户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经销商必须将保证金资金(融资外的其余预付资金)存入专户,以转账或汇款方式与融资款项一并支付给核心企业。

(四)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1.贷款行、核心企业和经销商签署三方协议,约定若融资到期时经销商无法偿还贷款,由核心企业对轮胎进行回购或调剂销售并且保证调剂销售成功,回购或调剂销售价格由核心企业和经销商双方商定。

2.关注轮胎市场经营状况的变化、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系统性风险。

3.定期分析、评估产业集群的整体风险,采取针对性管理手段,密切关注、跟踪监测集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销售回笼情况,以及保证人保证能力变化等情况[7]。

4.加强贷后管理,要求经销商销售收入的全部或大部分归集到G银行账户,日均存款占比不低于贷款占比。若出现销售收入下滑或销售归行率达不到约定比例,及时采取压缩授信、收回贷款等保障措施。

5.制定违约贷款处置预案,包括扣收保证金、追究保证人责任,明确相关各方的责任和追偿顺序,确保快速实现债权。

资料来源:

[1]祝文峰,韩克勇.供应链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型信贷模式[J].生产力研究,2010(7):225-226.

[2]汤曙光,任建标.银行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信贷理论、模式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2010.

[3]李奇.我国供应链融资方案的比较与思考[J].现代经济,2008(7):1-3.

[4]肖鸿澎.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5]迟璇.H银行供应链融资运作模式优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与改革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商务运作形式,代表着现代贸易的发展方向。我国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接触和使用电子商务,并通过电子商务取得了成功。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作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紧紧抓住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培养真正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第一线高技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改革,需要着重解决专业能力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体系三个核心问题。

一、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能力标准体系

高职教育属于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标准的科学确定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电子商务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的确定,应建立在广泛的行业调研和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家共同完成。同时可借鉴《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和国外职教先进国家如澳大利亚、德国的电子商务技能标准。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能力应包括:熟悉电子商务交易的各个环节;能根据企业需求制作商务网页;能熟练地收集、分析和编辑网络商务信息;能熟练地利用各种网络手段进行网络营销;能完成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日常维护;能完成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管理。

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能力单元和支撑能力单元的若干能力要素,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能力标准体系,并作为构建课程体系和学生考核的主要依据。

二、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兼顾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可考虑采用“1+3+1+1”的结构:即第1学期主要完成人文素质课程;第2、3、4学期主要完成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第5学期主要完成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与职业拓展课程。其中,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立是根本。

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应建立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突出电子商务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特点。主要应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营销、网络信息编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客户关系管理。

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旨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但需选择社会和行业有较高认同度的认证,如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

 

三、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多种实践模式,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总量。实践教学可采用课内实践、整周实训、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实习)多种模式,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同时,加大课内实践所占比例,加大整周实训周数,保证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1:1甚至以上。

2.构建真实的实训环境。鉴于专业的特殊性,一些电子商务的模拟软件或模拟实验室并不能满足需要,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一方面,可将核心课程如网络营销、网络信息编辑等的实践教学搬到互联网上进行;另一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如电子商务公司、电子商务工作室等。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强调实践教学考核在课程考核中重要地位,尤其是课内实践应成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同时实践教学考核应以能力要素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电子商务专业必须加快专业建设和改革,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好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能力标准、核心专业课程和真实的实践环境几个核心问题,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强烈的电子商务感,能使用电子商务手段解决实际问题,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文官:电子商务专业解决方案和实践教学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与改革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商务运作形式,代表着现代贸易的发展方向。我国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接触和使用电子商务,并通过电子商务取得了成功。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作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紧紧抓住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培养真正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第一线高技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改革,需要着重解决专业能力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体系三个核心问题。

一、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能力标准体系

高职教育属于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标准的科学确定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电子商务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的确定,应建立在广泛的行业调研和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家共同完成。同时可借鉴《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和国外职教先进国家如澳大利亚、德国的电子商务技能标准。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能力应包括:熟悉电子商务交易的各个环节;能根据企业需求制作商务网页;能熟练地收集、分析和编辑网络商务信息;能熟练地利用各种网络手段进行网络营销;能完成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日常维护;能完成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管理。

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能力单元和支撑能力单元的若干能力要素,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能力标准体系,并作为构建课程体系和学生考核的主要依据。

二、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兼顾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可考虑采用“1+3+1+1”的结构:即第1学期主要完成人文素质课程;第2、3、4学期主要完成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第5学期主要完成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与职业拓展课程。其中,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立是根本。

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应建立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突出电子商务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特点。主要应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营销、网络信息编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客户关系管理。

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旨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但需选择社会和行业有较高认同度的认证,如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

 

三、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多种实践模式,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总量。实践教学可采用课内实践、整周实训、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实习)多种模式,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同时,加大课内实践所占比例,加大整周实训周数,保证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1:1甚至以上。

2.构建真实的实训环境。鉴于专业的特殊性,一些电子商务的模拟软件或模拟实验室并不能满足需要,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一方面,可将核心课程如网络营销、网络信息编辑等的实践教学搬到互联网上进行;另一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如电子商务公司、电子商务工作室等。

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型农业企业;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动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955-03

Analysis on th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Model of Small and

Medium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ZHOU Liang-feng1,PU Yan-ping2

(Finance Department,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1331,China;

2. College of Marketing and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small and medium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Solving this problem is the necessary indemnific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technology,enterprises are interdependent in the form of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financing model comes out in this due respect.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supply chain financing; order financing; movable property financing; 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

中小型农业企业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中小型农业企业大都规模小、资本质量差、信用资质低、企业管理混乱、企业效益低下,由于自身内部因素的限制加上一些外部因素的阻扰,这些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型农业企业的一大问题。中小型农业企业主要靠所有者资金和留存盈余融资,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来源的资金所占比例都不大。首先,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也是弱质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其收益较低,对金融机构的回报率不高。以GDP增长为例,1979-2012年第一产业GDP增长率大概在5.6%左右,仅相当于同期第二、第三产业GDP增长率的39.9%和44.6%。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企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中小型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小,风险高,收益差,自有资金先天不足,企业信用建设的程度不够,这些都是导致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其次,农业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和担保贷款,但是,这类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较少,担保资源分散,保证人资源相对不足,这些因素也制约了中小型农业企业的融资;第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业保险不健全。以上因素导致中小型农业企业在融资问题上举步维艰,只能“望贷兴叹”,资金的需求无法得到解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中小型农业企业要加速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1 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具体来说,供应链融资是指商业银行以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业务交易为基础,针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提供的包括融资、动产监管、担保、结算、应收账款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项目,其目的在于使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中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担保公司建立长期业务合作关系,提升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1]。

该种融资模式体现的是一种“1+N”的物流链关系。“1”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实力雄厚,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强,资金充裕,企业信誉优良,是银行的优质客户。“N”是围绕这个核心企业上下游的许多小企业,一般是供货商或商。因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凭自身信用较难从银行融资,导致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资金需求无法平衡。通过供应链融资,物流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帮助上下游中小型企业推荐,以供应链作为融资的基础,由银行统一授信,提供贷款,充分解决了供应链中企业资金需求失衡的问题,缓解了供应链中断的压力。这种新的融资方式帮助许多中小企业筹集到发展所需资金,真正成为中小型企业的“孵化器”。这种模式下,参与主体除传统融资模式中的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两方外,还包括间接参与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担保企业[1]。供应链融资最根本的特征是围绕核心企业,以有实力的优势企业为出发点,利用这类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信用实力达到对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进行增级的目的,最终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问题。

2 供应链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的比较

供应链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最大的差异体现在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关系上。通过图1和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传统融资模式与供应链融资模式间的差异。

对图1和图2进行比较发现,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明显的一对一的关系,多家银行面对供应链上的多家企业,企业之间的关联少,合作融资少,因自身信用水平低又没有核心企业的支持,中小型企业在贷款时银行总会有许多苛刻条件。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一家银行面对一条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关注的是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中小型企业因获得核心企业的支持而使自身的信用水平提高,最终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银行则以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作为前提条件为供应链上的其他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由此可见,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从传统的分散的一对一关系变为一对多的关系[2]。从传统的融资模式到供应链融资模式的转化,整个供应链的价值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扩大,银行与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之间也实现了共赢[2]。

3 供应链融资模式在中小型农业企业中的应用

3.1 采购链融资模式――订单融资案例分析

订单融资[2]是指中小型企业与供应链中的购货方(有实力的核心企业)签署购销订单,对于销货方在完成生产、货物发运前,因支付采购款、组织生产、货物运输等经营因素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商业银行依据对提供订单的企业资质的认定,以订单的预期销货款作为融资还款来源,向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满足其资金需要,确保顺利交货。此种融资模式以实实在在的业务为前提,资金用途和还款来源都十分明确,银行能够对资金进行封闭管理,因而,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小,这种融资的方式易得到银行的青睐。

南京老一辈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是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中小型农业企业,2009年9月该公司接到江苏省最大的连锁超市零售商――苏果超市的一笔大订单,这笔订单对公司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公司由于规模小、担保物有限、负债率高,无法筹措生产产品所需的资金。公司的当家人王永凤拿着订单找到了南京银行小企业金融部。银行在核实订单真实性、审查企业的履约能力和核心企业的资信水平后,结合订单回款期和销售形势设立了放款率。后期银行要做好资金用途管理,企业未来现金流监测,确保贷款资金用在订单业务上。这笔订单总金额在700万元左右,银行最终在一周内给这家公司办理了400万元的贷款。订单融资让多方受益,王永凤拿到贷款迅速将货铺上,用她的话说,“这笔订单直接带动了120人就业,还间接带动了当地包装业、物流业、印刷业、渔民养鱼业等产业的发展”。

银行提供的订单融资方式,帮助该公司将手里的订单变成了“活钱”,将订单需求转化成了现实供给。

3.2 生产链融资模式――动产质押融资案例分析

动产质押融资[3]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接受动产(包括合法拥有的储备物、存货、仓单、交易应收的商品价值等)作质押,并借助核心企业的担保和物流企业的监管,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融资业务模式,主要针对生产经营阶段。

河北省龙腾葡萄酒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收购葡萄,然后将原料榨汁,再将原酒销售给龙头企业加工成葡萄酒,形成一条产业链,种植――集中收购――原料榨汁――龙头企业收购原酒加工――包装销售。在每年的9~10月份葡萄收购期内,该公司需要集中兑付葡萄收购款,量大且集中,对资金的需求急迫,供应链中的一环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整条链上的其他方。龙腾公司规模不大,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少且价值低,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每到收购期就会出现资金的短缺,筹措资金是该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龙腾公司在资金严重缺乏时想到了用原酒进行抵押贷款,银行对原酒抵押企业的要求中有一条是必须供应给有实力的企业,并且与对方签订合法有效且仍在履行的原酒购销合同,申请贷款的用途也应当只限于收购酿酒葡萄。龙腾公司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粮集团下属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的葡萄原酒供应商。长城公司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其实力是有目共睹的。该模式的关键在于,长城公司对贷款经办行――农业银行必须出具“货款结算承诺”,承诺支付购进葡萄原酒货款时,直接划入龙腾公司在农业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并及时通知农业银行。龙腾公司也必须承诺,货款到账后,无论贷款是否到期,都直接用于归还贷款。

原酒质押不仅使贷款企业受益,对葡萄产业链上的各方都是一个转机,促成产业链上多方共赢。动产质押融资解救的不只是一个企业,而是一条产业链[4]。

3.3 销售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

在供应链的销售阶段,大多中小型农业企业由于赊销而出现资金缺口,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应收账款融资是中小企业在销售链环节中采用较多的一种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融资是处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业务模式。应收账款融资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应收账款抵押,另一种是应收账款让售。对于中小型农业企业供应商来说,选择应收账款让售(即保理融资)比申请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更有利。质押融资会增加企业有息负债,保理融资则实现了存量资产的变现,这样处于供应商位置的中小型农业企业一旦获得银行贷款后,应收账款上占用的资本得以释放,并实现卖方信用迁移,供应企业能更快地将信贷资金投入到农产品的加工升级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推动农业供应链的高效运转,促进农业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有效发展。银行在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时,要求供应链上的供应企业所对应的核心企业必须是经济实力雄厚的高信用等级优质企业,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

4 小结

供应链融资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给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带来了希望。中小型农业企业借助银行的信贷支持,能够快速地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壮大企业,进而加强与核心企业的长期战略协作。然而,由于供应链融资方式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风险问题,导致金融机构不敢扩大应用的范围,在进行贷款审批时限制条件较多。为了实现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持续有效发展,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多方努力共建合作平台[5]。对中小型农业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企业的信用意识,重视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对贸易融资的认识。同时,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各层领导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对融资的认识。而对银行来说,还应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型农业企业的重视程度,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融资产品。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成功是多方努力的结果,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至关重要,核心企业的积极促动是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得以实现的保证。供应链上的各方只有彼此加强沟通合作,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达到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 辉.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叶 莉.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3] 牛敏敏.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