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共赢;高校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体系构建

1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的现状分析

从2014年5月1到2014年6月30日,对南京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10份,回收500份,发放回收率为98.04%。参加调查的学生,其中男生170份,女生330份。现将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第二课堂活动的含义和内容

调查是否清楚第二课堂的含义和内容,非常清楚的71人,占14.2%;清楚的198人,占39.6%;一般了解205人,占41.0%;不清楚的26人,占5.2%。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的认识

调查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看法:看法一:认为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有104人,占20.8%;看法二:认为第二课堂重要尤其社会实践模块更重要的占83人,占16.6%;看法三:认为二者同等重要的270人,占54%;看法四:二者关系无法说清的占43人,占8.6%。

(3)能否主动参加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长期参加的有31人,占6.2%,经常参加的有152人,占30.4%;选择性参加的有305人,占61%;几乎不参加的有有12人,占2.4%。

(4)能否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二者有冲突,但仍尽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人占比例最大,达到了35.4%,可以较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其次,达到20.6%,少数同学则很难协调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40%左右的同学则能在保证处理好第一课堂学习的前提下选择参加部分第二课堂活动。

(5)认为学校、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最大问题

39.6%的同学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计划、专业化的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应该有相应的指导老师,16.6%的学生认为组织资源不足,学校、学院与学生之间交流不足、骨干培养缺乏连续性。超过半数的同学对第二课堂学术科研部分不满意,约17%的受访者甚至认为学术科研氛围较差或很差。

根据上面调查现状,说明一直以来,第二课堂充当着第一课堂教育的补充角色,第二课堂被定位于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学校教育的附属 ;课时安排与时间分配的存在很大冲突;第二课堂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独立进行,缺乏互动,协调性不足,"两张皮"现象严重。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应用型、技能型,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有针对性、社会相关性,传统的仅注重课堂教学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意味着高校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指导性需求和非指导性需求 ,将成为高校教学的主旋律。当前高校相对单一、滞后性的、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用人单位广泛、复杂的职业素质需求间的矛盾,学生个性化、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与高校有限的培养条件间的矛盾,是当前教育的两大矛盾,解决好这两个矛盾,实现高校与社会共赢,需要高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作用。

2 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育人理念

高校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育共同承载,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的教育整体,靠单独任何一方都不行。所以需要结合二者的教育因素,使两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实现高高校的育人功能。

(二)建立双向互动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第一课堂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统一,学生选择范围小,不利于因材施教,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普遍性需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二课堂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强化了学生主体,将学生的思政教育与技能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充分应用,但第二课堂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第一课堂则提供了相应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二者双向互动,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素质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双方互动的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

(三)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课程体系

第一课堂课程内容具有传统型、滞后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创造性地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第一课堂教学体系当中来,形成课内外相联系的一体化课程活动。

(四)建立系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教学管理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要发挥课堂育人作用,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培养方案中,结合第一课堂,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结合第一课堂学分管理,针对学生相应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学分制,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的学分制体系,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高校育人的效果,让大学生实现终身的自我教育。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评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35-02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许多机遇,在校生规模已到达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一半,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重技能轻素质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本文按照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出发,针对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的具体情况,认真考虑第二课堂评价影响因数,设计了《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在校生调查问卷》,对回收问卷做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具体影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各类指标,并对影响指标载体做了研究统计,得出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参考因数的建议和思考,为进一步确立影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做准备。

一、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

按照本次课题的研究进度安排,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认真考虑本次问卷设计的问题,设计了《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在校生调查问卷》,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展开调查,本次问卷主要设计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哪些方面,二是最喜欢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有哪些方面,三是第二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四是第二课堂教学中学校文化环境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五是第二课堂教学中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六是第二课堂教学中身心健康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七是第二课堂教学中网络文明教育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八是第二课堂教学中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以上八个方面的内容是基于高职院校普遍开展的第二课堂的几个主要的教育活动,经过前期课题小组认真研究,分析总结得出的几个主要影响学生提升个人素质的主要方面。

二、调查问卷的分析

本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780份,回收问卷735份,依据统计数据汇总表的情况见下表。

1.影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教育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第八题主要反映学生最喜欢的第二课堂的活动,从调查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心理素质教育三个方面所占比例处于第一位,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网络文明教育处于第二位;第九题主要反映学生认为那些第二课堂对自己个人素质提高有帮助,依据柱状图形反映出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校园文化环境三个方面的问卷所占比重较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志愿者服务、网络文明教育三项所占比例相对处于第二位;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得出,影响高职学生第二课堂主要评价指标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校园文化环境、身心建康、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网络文明教育。

2.每个单项指标主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载体。鉴于以上得出关于影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主要指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校园文化环境、身心建康、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网络文明教育。现在对每个指标的主要学院教育的载体展开调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在学校主要活动教育载体为党团活动、担任学生干部、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毕业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人文素质讲座等方面,从表1中的问卷统计情况可以看出问题十反映的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上述几个问题的选择可以清晰的看出党团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人文素质讲座为主要评价载体。问题十一反映学生认为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环境方面的活动载体,可以看出,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宿舍、图书馆为校园文化环境方面的主要载体。问题十三反映学生认为身心健康方面的主要学生活动载体为心理健康、技能大赛获奖、学风建设、宿舍文化节为身心健康方面的主要载体。第十五题反映学生认为技能大赛及社会实践方面的主要学生活动载体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毕业生综合实训成绩、顶岗实习成绩为技能大赛及社会实践方面主要评价载体。第十四题反映学生认为网络文明方面的主要学生活动载体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网络平台、关注新媒体工作站、网络文明教育工作为网络文明方面主要评价载体。

依据对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载体详细分析研究,得出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教育评价体系的具体评价学校活动的载体分布。

三、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思考

1.在校生对参加学校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认识不高。依据第三题提问学生是否经常参加课外活动?将答案进行统计,显示经常参加为515人,偶尔去或很少去或不去为220人,不参加比率为30G。通过以上分析足可以看出在校生对参加学校举办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认识程度不高,没有把提升素质教育看作为大学学习的重要一部分,所以今后在我们职业院校日常教育活动中,提升我们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比例,设置或安排一些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教育的教育活动载体,真正能够提升学生素质,不仅要在智育、技能方面提升学生素质,尤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载体加大对学生个人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大对上述五个方面的评价载体活动加大投入。通过以上对影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调查卷的分析研究,得出五个方面18个具体活动载体,建议学校要加大对18个活动的投入和建设,一方面要在经费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学生关于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经费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另一方面在人力结构上加大投入,调整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视野,加大对“第二课堂”各种活动载体师资培训,设计更好的各种适合学生参加和喜爱的有意义的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3.W生创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创业创新所占的比例最小,由此可以看出我们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创业创新的认识,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创业创新活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1)以创业创新大赛为引领,抓好学生的创业创新工作,尤其是以学生团队为主体,不断提升学生参加大赛的水平。(2)要以学校学生创业园项目的载体,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们中好的创业项目,在校园内实施。(3)进行课程内容和计划改革,在原有教育教学安排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创业创新的课程课时量,加大对学生创业创新方法的讲授,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Analysis Report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Students in Inner Mongolia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s and Electrics as an Example

LIU Zhi-we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Inner Mongolia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s and Electrics,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51,China)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范文第3篇

【摘要】第二课堂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艺术类高校体育专业课而言,第二课堂尤为重要。在学校体育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学时有限,而且大多都是以输入为主,然而对于同等重要的输出而言,课堂上却无暇顾及,这就对艺术类高校体育专业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艺术类高校体育专业课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和开展现状,分析第二课堂的应用效果,为第二课堂将来更好地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 体育专业课 第二课堂 应用效果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指的是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很好地促进学生专业技术的提高。它的学习空间范围更加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比第一课堂形式更加灵活,时间更加自由。借助第二课堂优势,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加深对专业课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

一、艺术类高校体育专业课开展情况分析

河北传媒学院是一所以传媒、艺术类专业为主,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兼容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艺术体育学院作为二级学院,是河北省内首家将艺术与体育相结合、走艺体交叉融合之路的二级学院,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创新的征程上逐步发展壮大。艺术体育学院开设表演(体育)和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在俱乐部、教学、电视台等岗位的第一线,在能就业、就好业的同时,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推进艺术体育学院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丰富表演(体育)技术课教学资料,艺术体育学院开展了表演(体育)技术课教学改革的一系列工作。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同时也结合各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制定第二课堂的补充内容,各课程负责人制定教学大纲以外的补充内容,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或采用摄像或采用资料搜集整理的形式,将不同项目的动作和套路设计好,制作成册,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使用。

1.教师教学现状

目前,艺术体育学院表演(体育)技术课的教学资料短缺、教材内容陈旧,教师手中的教学资料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停留在技术传授的层面,对于技能和技艺的传授无法有效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课程发展情况调整适宜的教学内容,改编或创编多套技术动作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学生学习情况

目前,学生手中技术课程教学资料较少,影响课下预习情况。在学习新课程时,学生技术学习不扎实,易遗忘技术要点与技术动作。 课上学习效率一般,多数停留在技术模仿和技术学习阶段,未能提升到技能与技艺掌握的阶段。

二、艺术类高校体育专业课第二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艺术体育学院体育专业课在学校中属于是边缘学科,如何使体育专业课在艺术类院校中求生存,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是使在校生除了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内容以外,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夯实专业基础,准备好竞争与敢于竞争的基础与条件,变专业劣势为优势。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是第二课堂能够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第二课堂的开设的素质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从目标的确定到实现,在艺术体育学院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牵头,将任务安排下去,责任到人,时间节点清晰,目标明确,促进了任务更好的开展和落实,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提供保障。

2.提升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

对于第一课堂来说,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了第二课堂的存在,各教师可以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新构架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的时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促进学生系统、灵活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求知欲望大大增强,为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高校,课程相对较为自由,业余时间也比较多,但是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限,学生通过图册,补充课堂专业学习中的不足,对不同的动作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使其向一专多能、社会人转变,从而激发学生身上蕴藏的潜在创造力。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除了课堂所学知识以外,能蜃灾鳌⒆跃醯难习图册,并能很好地对动作的构成进行解析,提高了实践和动脑的能力。

4.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

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将各项目做成图册,根据专业下发到学生手中,在图册的制作与印刷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资金费用,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加大对此财政资金的投入,保证第二课堂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是当代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仅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活动范围的扩大或活动场所的变更,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独立的育人平台。做好第一课堂的本质要求,提倡第二课堂的开展,实现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两个渠道并行的育人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校论坛.2010.3(3):21-23

[2]刘当远.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85-186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数字经济;创新路径

1数字经济背景下第二课堂开展情况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稳定发展迅速,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根据信通院测算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预计2019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5万亿元,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有扎实的知识,更应该有创造性的思维。高校不断开展第二课堂作为新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为高校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更为高校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指明了方向。

2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困境

2.1对第二课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上层设计

高校虽然陆续开展了第二课堂的教育,但很多高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将第二课堂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没有给予第二课堂应有的地位,没有从根本上对学校第二课堂的开展进行具体的设计。其次缺乏对第二课堂的支持,虽然开设了第二课堂教育,但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评价体系,途径单一,仅仅是通过学生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缺乏系统性、广泛性的参与。

2.2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参与度不高,缺少灵活性

虽然高校开展了第二课堂的活动,但是形式单一,缺乏特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找到适合学生发展、适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因此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第二课堂的任务,随意性很大,降低了第二课堂的认同感,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降,从而使第二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2.3指导老师师资力量不强,缺少权威性

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更多的指导落在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等教师身上,这些老师面临很重的管理任务,对于指导不同学生层次、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捉襟见肘,理论知识水平和职称不高,对学生的指导不能更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不能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全面指导。

3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改善对策

3.1转变观念,建立第二课堂管理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这就更要求高校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完善管理机构、制度体系的建设,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保障评价机制,促进第二课堂的有序发展。成立由高校主要领导为首,学生工作相关的各部门共同参与,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各项工作,组织建立起领导制度,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日常工作的开展,将第二课堂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给予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同样的地位,统筹兼顾,做好服务保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促进学生广泛的参与。做好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建设,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做好真实客观记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保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评估的正确性、公正性,形成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并建立奖励机制,更好的促进第二课堂的成为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3.2与时俱进,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给学生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教育平台,与时俱进,增强第二课堂的时代感,利用多元化的网络内容,借鉴优秀的可操控的多元化的内容,增强学生在第二课堂学习知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性,开设学生有兴趣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根据不同社团、专业分类指导,使得每个专业、社团都有特色的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从中挑选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第二课堂活动,打造成专而精的品牌特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自身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三下乡活动等,丰富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撰写参与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开展分享活动,形成学生实践经验相互分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并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从而促进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3.3博采众长,加强第二课堂师资力量建设

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高校都有很多的高职称、高学历、精通专业的师资队伍,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让这些教师参与指导,丰富第二课堂的师资队伍,专职和兼职相融合,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增加各类培训、交流、研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开拓思路、相互学习,借鉴其他教师优秀的成功的作法,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打造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其次采用专业导师制度,每名专业的任课教师作为专业学生的导师,参与学生成长的过程,强化第二课堂的教学环节,发挥第二课堂的时效性。在者积极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校友、社会学者等,组成校外师资队伍,利用大讲堂、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融入第二课堂的教育当中,增加学生的见识。

4第二课育人模式创新路径提升探索

4.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如何培养好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高校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要加大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第二课堂,组织重大节日、重大历史纪念日等教育活动,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开拓创新的活动中来,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在学习思政课程之外能够更加深刻、生动的践行爱国情怀,更生动、更形象、更贴近学生的内心、更具有说服力。举办弘扬爱国主义讲座,弘扬雷锋精神的讲堂,聘请专家、学者和英雄模范人物来校讲座,因为他们理论更有高度,研究问题更有深度,或者本身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案例,结合当代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机遇,使得学生感到亲切,从内心深处自觉接受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一本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读爱国主义的书,多读富有民族精神的书。让学生从书中认识历史、认识社会,从书中吸取爱国主义的精神营养,激励自己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4.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多样化,各种观念相互交织,迫切需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人文精神深入到大学生生活当中。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第二课堂的课堂体系当中,首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国学文化讲座、国学基础课、国学特色课,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学习传统文化当中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其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讲座以及重大传统节日活动教育,如“二十四节气”由来,“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风俗教育。再者,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可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具体感知、认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组织形成多样式的学生社团,引导学生兴趣,展示传统技艺,养成高雅爱好,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1]。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有益地补充,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和能力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目前,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过于强调第一课堂教学忽略第二课堂的重要性2)对第二课堂的教育缺少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3)第二课堂教育的研究和设计缺乏系统化。

一、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途径

1 观念上形成对第二课堂教育的正确认识,思想上充分重视第二课堂教育。

高校能否顺利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首先取决于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在观念上形成对第二课堂教育的正确认识,这是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前提条件[2]。第二课堂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而且培养了学生实际能力,提高了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视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价值和开展对学生全面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加强高校教师职工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能力培训,将第二课堂教育纳入学校常规的教学活动之中,并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第二课堂教育思想。

2 加大第二课堂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协调各部门之间活动计划与工作。

容纳学生课余活动的综合性校园建筑,例如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生以“交往活动”为媒介,完成自我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活动中心可以分成四个区域,办公管理空间,社团活动空间,学生活动空间和餐饮服务空间。大学活动中心的建立不仅可以为第二课堂教育提供活动场所,也可以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举办会议、策划活动提供工作场所,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因此,加大第二课堂教育的资金投入是为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提供资金保证。如果长期忽视第二课堂的设施建设,那么第二课堂建设步伐将远远落后于第一课堂建设,第二课堂教育将与第一课堂教育脱节,长期以往将直接影响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3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提高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当前,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坚韧性不够、合作性差、表达能力弱、动手能力不强等方面[3]。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心理品质问题,才会导致大学生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时只有三分钟热度。大学生心里变化多样,活动开展较难,所以大学生在困难面前稍有不慎便会成为“三分钟热度”。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由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学生参与活动进行了解、检查,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提供了保证。另外,配合以上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措施,实现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软硬件相结合,保证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有秩序地进行,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4 建立第二课堂活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开展大规模组织性第二课堂活动。

对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分别建立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由专项部门和人员负责,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开展大规模具有组织性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主观能动性、动手能力以及个人情操,避免大学生在宿舍进行电脑游戏活动或去校外网吧的电脑游戏活动,也可以避免大学生在一起进行团体不良活动[4]。

二.结语

综上所述,制定第二课堂教育的实施方案与教学计划,建立大学生创新教育实习和实验基地,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促进各种措施的有效运行以及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分析第二课堂活动过程及结果反馈,不断调整与完善培养计划。高校应加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价值,加大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构建第二课堂创新成才的良好外部环境。通过建立大学活动中心和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实现软硬件双着陆,提高大学课堂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激发大学生创新成才的内在动力,这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魏培徵等.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99).

[2]李华.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重庆大学学报[J].2001(7).

[3]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4]洪波,杨岳.拓展创新素质培养的空间-学生第二课堂创新素质培养的认识与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