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训练方法

阅读训练方法

阅读训练方法

阅读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方法

1.重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日常现代文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阅读文章的选择,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切合高考总体方向的文章内容作为训练资料。好的文章结构清晰,文笔优美,寓意深刻,能够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给予其深刻的启示;另外在选择阅读训练材料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文章题目的设置,好的题目不仅构思巧妙,难易适中,最关键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得到基础能力的提升;再有教师要在面向学生展开阅读训练之前,自行分析阅读材料题目的答案,要看答案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其知识掌握水平,另外还要看答案和题目的相符程度,对文章内容的展示和总结程度。教师要认真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设置,这样才能确定答案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为进一步锻炼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方法传授,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新课改环境下的现代文阅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日常的现代文阅读训练要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能力,掌握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阅读水平,理解深度和鉴赏水平几方面,只有全方面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其面对未来高节奏,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阅读能力是需要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结合细致的计划安排得以提升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角度入手,强化学生在现代文阅读和分析方面的基础能力,实现其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水平。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首先就要求学生能够精读文章,也就是要保证学生深刻了解和吸收文章内容,能够从文章整体入手完善分析文章的各处细节。只有掌握文章的细节,才能感受文章的整体思想,同样的,只有明确整体构造才能感受细节处理,也就是说,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整体和局部处理的关系,适当融合对两方面的理解,进一步分析文章内容。这样才能实现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对细节的掌握,对语言的理解,对内容的明确以及对思想的感悟。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材料的时候进行三遍阅读,第一遍时从局部到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第二遍是要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同时结合文后习题分析文章结构及细节内容;最后要结合问题阅读,在肯定之前的总结认识的同时,寻找问题答案。另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以此强化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但更为关键的是使其具备独立思维的能力,能够充分结合发散性思维思考文章内容。

三、强化基础系统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是要靠强化个人语文基础知识作为基础的,在现代高考的语文现代文阅读当中的题目具有综合性和高难度的特点。想要顺利解决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问题,就要以基础系统的知识作为解题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系统的语文知识,才能够以此入手,实现其更高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基础知识的训练,以帮助其形成为解题服务的基础知识网络。

在日常阅读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文章的利用,可以是基础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后阅读的小短文,这些文章都能够总结出一些阅读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对现代文阅读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师在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注意对文章中重难点知识的转移和迁徙做以重点强调,教师要向学生分析文章结构顺序的分类和方法,除了基础的时间和空间顺序之外,常见的心理和逻辑顺序是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的重点,这两种写作顺序的理解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教师要加强在这方面教学精力的投入。另外像一些文章的结构安排,也是有一定知识基础才能分析出来的,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浅入深,由深及浅,由现象到本质等多种结构形式,要让学生明确不管是何种文章结构安排都脱离不了要符合人类认识规律这一基本原则。在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以后,学生就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和理论转移实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在解答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四、重视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系统全面的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基础,灵活多变的思维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水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思维是抽象的存在,但是思维却可以通过人们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强化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需要强化学生在认知理解,综合分析,抽象概括,调整融合,差别比较与评价总结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些现代文阅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当中,抽象概括是较难的一项,目前很多高中生都习惯在文章当中寻找原句用以解答阅读习题,这种原文概括经常会出现不全面,不准确,不切题等多种问题。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训练,要培养学生全方面,多角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能从文章的整体立意分析其细节之处的设计意图。另外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由点到面,由细节到整体,由表及里的分析并总结问题,提高对文章细节内容和思想表达的认知水平。由此确定文章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实现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高考现代文阅读成绩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结论

所有高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的现代文阅读训练方法,要选择优质精美的文章供学生练习使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结合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和解题的能力和技巧,使学生在积极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主动地解答习题,将现代文阅读训练看成是一种学习享受。只有引发学生对阅读训练的兴趣,消除学生对阅读习题的畏惧心理,强化学生解答阅读文章题目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高考现代文阅读成绩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封清华;;浅谈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策略[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阅读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潜心涵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1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小学语文中的一项主要目标。那么,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阅读教学的语感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语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化抽象为具体,感知语言

在词语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每个词的确切涵义,对词的涵义具有高度的敏感。词是有概括力的,要建立概念和具体事物、状态的联系,才能对这个词语有具体的感受。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觉在许多场合下,是直接与动作相联系的。因此,对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注意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如在教学《画家乡》一课时,文中出现了“贝壳”一词。我在课前事先摆放一个小水盆,把河蚌、田螺、河蚬等贝类动物放入盆中,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知道河蚌、田螺、河蚬等外面有坚硬的皮称为“壳”,里面是它们软软的身体,像这些外壳的软体动物称为“贝类”。贝类的外层坚硬的皮叫做“贝壳”。这样,学生对这个词语就有了具体的感受。

二、潜心涵咏古诗,揣摩语言

潜心涵咏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潜心专注地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推敲、咀嚼,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感受优秀诗文的韵律美、语言美,结合想象体会诗文的意境美,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中,很多都是千古绝唱。古诗反映的是古代的社会生活、人文思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历史性距离与差异,学生对诗文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文思想、风土人情大都感到陌生,在理解诗文、品味情感上存在一定阻碍,这是古诗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他们对其中的一些词语似懂非懂,对全诗内涵的把握不够,不透彻。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关键字词,领会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情感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己形单影只的寂寞了。正因为“独”,又逢佳节故而“思”,想到了“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景。一个“独”字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心灵深处,深切体会到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对这些重点字词的反复品味、诵读,也就不断地内化了诗词意境。

三、重视朗读训练,品味语言

新大纲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严格训练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结构,辨析句子,遇到一个句子在遣词方面有什么毛病,读起来就不顺口,学生可以凭语言直觉来判断正误,这样语感就培养起来了。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厅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努力激起学生对作品的鲜明的内心的视象,这样才能受到感染。感受得深切,表达出来的感情才会真实。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由朗读,通过生生赛读,师生赛读等方式,抽象的文字刹时间富有了灵动的生命力,在鲜艳可感的听觉冲击中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这情景交融的文字情味。这就是以读悟感的方法。

四、通过比较辨析,形成语感

比较是培养学生语感最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根据教材实际内容,进行联系比较揣摩,从而培养语感。

1、“创设语言环境比较体味句子”。

2、“替换”与原文比较。

通过联系比较、训练,培养学生语感,会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和感受能力。

五、激发学生想象,增强语感

阅读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阅读速度慢是限制我们知识面的一个弱点,为什么读得慢呢?在美国心理学家古德・伊洛弗看来,造成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阅读停顿的次数过多,停顿时间长。据心理测验,阅读快的人每5~8行才停一次,每次停的时间为0.3~0.5秒。

2.倒看。有些读者因为阅读留下的印象浅,不得不倒回来再看。有经验的读者眼光焦点是很清楚地集中在那些关键词句上的。

3.念词阅读。在阅读时眼睛往下看而口也在无声地念(小舌在动),限制了阅读速度。

4.缺乏强制性的速度锻炼。会读书的人通常是抓紧一切业余时间,以尽快把书看完,阅读速度就是在这一过程提高的。

5.不善于运用跳读。在阅读时有一种不能忽略一切的情感,在心理学上叫作“求全态度”,这自然影响速度。

6.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学习的大敌,也是影响阅读最主要的“敌人”。

7.情绪的两极分化。过于忧伤或过于高兴都不利于阅读,应该在稳定的、舒畅的、随便的精神状态下阅读。

8.阅读时间的选择不当。睡眠后便直接阅读,这时大脑神经系统尚处于抑制状态,还未兴奋起来。诸如这样违背生理规体,在与“生物钟”违时的状况下读书,速度也不会快。

现代文阅读观念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速读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适应当今时代高效率、快节奏的需要。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它是通过科学的、一定量的训练逐渐形成的。

1.精读细读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精读的要求就是读懂,甚至达到吃透。读懂吃透就是要从整体入手,局部理解,而最终达到整体把握这一目的。理解不了局部就把握不了整体,把握了整体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局部。局部理解也不仅仅是孤立地理解局部自身含义,还要把握好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完成由局部到整体、由语言到内容,然后再由整体到局部、由内容到语言的反复的过程。

做现代文阅读训练题时,要求阅读三遍。第一遍理解由局部到整体的自身含义;第二遍把握相互关系,结合文后的问题,理出各题关系,把握中心题(因为许多试题的设置都是有一定梯度和联系的),带着问题去读第三遍,既可验证前面的所读,又为做题找到依据。一定要先读文章后做题,读懂文章再做题。

2.系统总结,培养能力

复习阶段一定要做好知识的系统化工作,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树”――知识网络。在复习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知识短文,它们往往是带有总结性质的,是系统归纳、加深加宽的好材料。归纳时要注意不要单纯罗列一些名词术语,要向纵深发展。比如文体知识中的人称问题,学生都知道有两种,但对于每一种作用是否清楚,还是个问题。

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难点知识的归纳与迁移。比如语文表达中的四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学生比较熟悉,而心理顺序,特别是实用性强的逻辑顺序,有的学生就一知半解了。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中常常使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安排顺序,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由因到果、由果到因,或由主到次、由次到主,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或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或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等,总的原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明白了这些,我们在阅读时就会迁移过来,变成我们的一种运用能力。

3.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在阅读中注重提高思维能力,成了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思维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也有表现形式――借助于语言。

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说,要进行好以下几方面的思维训练:认识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调整组合能力、比同较异能力、评价鉴赏能力。

在阅读诸能力中,抽象概括能力是学生的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要求概括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只停留在寻章摘句式的水平上,对于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在具体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则很难做到,因此概括往往缺乏准确性,经常犯一些“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

4.提倡探究性阅读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①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具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②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③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④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地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地协商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阅读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发展性阅读障碍 儿童 干预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DD)是指儿童智力表现正常,且和其他儿童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其阅读能力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所具有的水平,在阅读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学习困难状态,如不能有效识别字词,容易混淆形似字词;不能流利地阅读,且不能正确理解。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症状、病因及干预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研究热点,并形成了不同的病因理论体系。近年来,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表现症状、发生机制及干预的研究受到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同时针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机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目前,解释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机制的理论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理论认为,语言学层次上的加工缺陷导致了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在对言语信息进行加工和表征上,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存在认知加工障碍,比如语音加工障碍、正字法意识障碍,但在对其他方面的认知加工上并不存在加工障碍;第二种理论认为,非语言学层次的加工缺陷导致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这种缺陷更多的是基于感觉加工能力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如,视觉加工缺陷、听觉加工缺陷、视觉巨细胞缺陷等等。除上述两种理论之外,还有其他的观点认为是高级认知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了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比如工作记忆缺陷。

目前基于上述理论,西方研究者对拼音文字中存在的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了一系列的干预训练,对这些西方国家的干预训练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对发展性阅读障碍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干预:语音指导、单词认读培训、阅读流畅性训练和阅读理解干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西方发展性阅读障碍干预方法相比,目前,针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的干预研究还不是很多,而且国内的干预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本文旨在介绍并总结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方法,以期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训练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借鉴,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提供更大的帮助,提高其阅读能力。

1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干预训练的必要性

以往研究发现,汉语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率约为4%-9%,占学习困难儿童的85%-95%左右。发展性阅读障碍不仅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还可能导致儿童在其他认知甚至行为方面也遇到困难,给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影响其健康的成长发育,这种不良的影响有时甚至可能会伴其一生。

2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干预训练的方法

目前针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干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2.1语音训练

有研究者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语言意识训练的任务对其进行干预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是通过电脑程序进行的。语音训练包括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辨认训练;还包括音位删除、音位计数、音位替代。其中的音位删除训练是指,让儿童删去给出读音中的某个音位,然后尽量正确地读出新的读音。例如:删除biang中的g,然后让被试读出新的读音bian。音位计数训练是让儿童对所听到的拼音数量进行准确报告。例如:mao是由m和ao两个拼音组成。音位替代训练是,先给儿童呈现一个特定的音位,然后让被试用这个音位来代替给出读音中的另一个音位,并将新读音读出来。例如:用m来代替da中d,最后得到新读音“ma”。还有研究从形声字的角度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进行训练,具体训练程序为:让儿童首先了解和学习给定汉字的基本结构,其中包括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等,然后要求儿童对所呈现的汉字中出现的相同部件进行辨认,儿童事先会被告知在接下来看到的汉字中大多数都是形声字,且都能够拆分为声旁和形旁,声旁提供发音线索;然后指导儿童可以根据给出的声旁对陌生的规则汉字进行发音。还有半规则和不规则形声字的学习。在儿童学习了规则度不同的形声字后,他们还需记住什么情况下声旁能够作为有效的线索来辅助读音。训练活动总共包括一个主题教学、小组活动、个人课堂任务以及电脑练习,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完成相关的家庭作业。

这种训练方法通过单纯地训练汉字系统中形声字的“形音对应规则”,意图来促进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学习,但是形音对应规则的有效性和适用情境具有不小的局限,因此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不是很大。

2.2正字法训练

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具有更特殊的视觉特征以及更复杂的正字法规则,所以,正字法知识和正字法加工能力对于汉语阅读的发展非常重要。而且,有研究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也存在正字法缺陷。研究者依据正字法知识和正字法加工能力在儿童学习汉语时的重要性,设计了基于正字法的训练方案,训练中将使用到的刺激嵌入到有趣的短文中,然后分析汉字的正字法结构,例如,部件、声旁和形旁等等,最后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充分利用了汉语的字形特点,但是训练结果显示训练效果比较有限。另外由于该训练方法主要针对书写能力的,而并非阅读能力,在相关的训练中也就没有呈现出对阅读方面的促进作用。

2.3识字策略训练

阅读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字: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分析;训练方法

2011年的吉林省中考英语命题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对能力的考查,降低对语法的要求,试题类型稳中求变,试卷安排更趋合理。试卷有五大特点:一是注重基础,强调能力。二是选材新颖,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主观比分增加,加大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力度。四是知识涵盖面广,分散难点,形成梯度。五是把阅读能力作为主要考查内容,着重考查考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平日复习中,不仅要加大阅读量,而且应该广泛的阅读,有意识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在做到广泛的同时,还要进行限时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按时地完成大量的阅读题。在平日阅读中,还要学会带着问题读,要学会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读全文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学会通过看文章,或上句子的联系,猜测生词。另外,还要对文章进行合理的推断。要按照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进行合理推断。

阅读理解部分考试题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主旨题

主旨题主要测试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这类题的常见提问方式为: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通常采用快读方法,先从头到尾把文章浏览一遍,因为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于文章的整体思路及要点之间的联系,而较慢的阅读会使你过分注意细节,甚至个别词,因而影响对主题的概括。特别要注意仔细阅读开头段和结尾段,因为大多数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出现在这两段里。

二、细节题

细节题主要测试学生识别阅读材料中的具体事实和细节的能力。考生必须特别注意作者在陈述中谈到的是何人、何事、何处、何时、何故,在有关此类问题的地方作一个标记,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迅速查找。例如2011年吉林省中考英语阅读理解D 中的回答问题部分: “Who’s the letter from?”, “When will Linda come to visit Ann?”等均属于细节题,需要考生特别注意。

三、词义题

词义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在具体文章中,根据上下文理解某个词或某个短语的意义的能力。遇到这类试题,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通过上下文的种种提示来准确猜出这个词的含义。

(2)一个单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合成等形式派生出来很多单词,因此可以根据构词法辨认其中的词根的含义,就可以判断出其派生、转化或复合词的其他词义。例如2011年吉林省中考英语阅读理解B中的94题:In the sentence “He tried to return the answers within 24 hours”, “within” means______.

A. before B. after C. in D. at

考生既可根据下文中的“each day”推断出答案C,也可根据构词法辨认出词根的含义。

(3)如果遇到非常熟悉的词汇,一定要尽量撇开其基本含义,注意其引申的意义。

四、推断题

推断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的能力。

五、观点态度题

观点态度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掌握主题思想和具体事实,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如果能按照以上的技巧来答题,那么考生答案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根据中考命题规则和要求,阅读理解应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教育性,贴近学生生活,引导日常教学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学习用英语做事。鼓励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试题的阅读文章,基本出自一些外国原版书,和一些由中外合编的教程用书,每篇文章学生读后都能有所感悟。懂得一个道理。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切实搞好语篇教学,并有意识、有计划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英语阅读量,并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课堂阅读教学为主要方式,摈弃以练为主的简单劳动; 在训练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启发他们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样的思想,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2)阅读专题复习要有主题,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如:猜测、略读、概括、关键词等;在专题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的能力,词义猜测的能力,了解整篇文章大意和作者意图的能力。

(3)要教会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阅读;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所选的文章题材、体裁要尽量多样化,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熟悉不同的体裁和解题思路。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驾驭语篇的能力。

(4)要帮助学生熟记命题的常用语。